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引言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对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在未来数年或者数十年内的发展目标、战略方向以及实施措施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就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定义、编制流程、内容要素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定义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根据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需求和目标,通过科学分析、综合评估和战略规划等手段,制定出一系列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以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的持续发展。
三、编制流程1. 确定编制目的和范围:明确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目的,明确规划范围,包括涉及的领域、时间范围等。
2. 数据采集和分析:采集相关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 制定发展目标: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
4. 制定战略方向:根据发展目标,确定中长期的战略方向,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人材培养等方面的重点。
5. 制定政策措施:根据战略方向,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法规制度、市场开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6. 编制规划文件:将以上内容整理成中长期发展规划文件,包括目标、战略、政策等部份,并进行内部审查和公开征求意见。
7. 实施和监测:根据规划文件,组织实施相应的措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
四、内容要素1. 发展目标:明确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如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环境质量等。
2. 战略方向:确定中长期的战略方向,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人材培养等。
3. 政策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法规制度、市场开放等。
4. 实施路径:明确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路径和步骤,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等。
5.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规划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
五、实施效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引言概述: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一项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长期计划。
它是企业、组织或者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战略性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并结合未来的趋势和预期,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蓝图。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和制定过程。
一、明确目标与愿景1.1 确定长期发展目标: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明确长期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的,能够指导组织或者国家在未来几年或者几十年内的发展方向。
1.2 制定愿景和使命:在明确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愿景和使命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
愿景是对未来的理想状态的描述,而使命是组织或者国家为实现愿景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1.3 考虑可持续发展:在制定目标、愿景和使命时,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意味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保持平衡,确保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二、制定战略规划2.1 分析内外环境: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对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或者国家的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确定组织或者国家的发展机会和威胁。
2.2 制定战略目标和策略: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战略目标和策略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
战略目标应该与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并且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实现。
战略策略则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方法。
2.3 考虑风险管理: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风险管理。
这包括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通过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可以降低不确定性对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影响。
三、资源配置与组织实施3.1 确定资源需求: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明确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等。
通过确定资源需求,可以为后续的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3.2 资源配置和优化:在确定资源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引言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一个组织或者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施的战略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背景、目标、关键策略和实施计划。
二、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三、目标1. 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
2. 社会发展目标: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环境保护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关键策略1.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 开放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3. 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4. 人材培养:加强教育和人材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实施计划1. 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2. 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3. 环境保护计划: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
4. 人材培养计划:加大对高层次人材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材供给质量。
六、预期结果1. 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2. 社会发展方面: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环境保护方面: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人材培养方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
七、结论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和策略,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我们有信心实现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推动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针对某一组织或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通过对现状分析、未来趋势预测和资源评估,制定出一系列可行的发展策略和行动计划,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的、范围、制定流程和关键要素。
二、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的在于为组织或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制定规划,可以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策略,提前做好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以确保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范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或企业的发展愿景和使命:明确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观。
2. 环境分析: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了解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和组织的优势与劣势。
3. 目标设定: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制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包括市场份额、销售额、利润率等。
4. 策略制定:确定实现发展目标的策略,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
5. 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资源配置、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6. 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监控规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计划。
四、制定流程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规划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规划的范围和目标,确定参与制定规划的人员和资源。
2. 环境分析:进行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收集市场数据、竞争对手信息和组织内部的SWOT分析。
3. 目标设定: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制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4. 策略制定:根据目标设定,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
5. 行动计划:将策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明确资源配置、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6. 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监控规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计划。
五、关键要素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领导支持:规划的制定需要得到组织领导层的支持和重视,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制定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内的发展计划,以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如下:
1. 发展目标:建立一个创新科技企业,成为行业领先者。
目标期限为五年。
2. 经营模式:专注于科技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等业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 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计划,招聘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并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机会,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技术研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5. 产品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不断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推出新产品,并不断推陈出新。
6. 市场拓展:增加市场营销投入,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
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销售网络,拓展合作伙伴关系。
7. 生产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
8.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要求。
加强质量检测和监控,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
9. 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10. 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拓展海外市场,寻求跨国投资和合作机会。
以上是一份可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旨在达到建立创新科技企业,成为行业领先者的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发展目标。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制定一个国家、组织或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计划。
它涵盖了各个领域和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并旨在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制定过程、关键要素以及实施策略。
一、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1. 提供发展方向: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国家、组织或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助于统一各方面的努力,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冲突。
2. 促进可持续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引导资源配置:中长期发展规划可以帮助国家、组织或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促进经济增长:中长期发展规划可以提供战略性的指导,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
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1. 剖析现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进行全面剖析和评估,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设定目标:根据剖析的结果,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指标,确保目标具有可实现性和可衡量性。
3. 制定战略: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战略,包括经济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等。
4. 制定政策措施: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产业政策等,以支持实施战略和达成目标。
5. 制定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分工、资源需求等,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关键要素1. 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应包含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
2. 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应关注社会问题,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3. 环境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包括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等。
4. 政府支持:中长期发展规划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包括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监督和评估等。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引言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对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方向和政策进行规划和制定的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制定的基本原则、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重要性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能够为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协调各部门的发展计划,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长期发展规划还能够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力。
三、制定原则1.科学性:中长期发展规划应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可持续性:规划应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整体性:规划应综合考虑各个领域和部门的发展需求,形成整体发展的战略。
4.民主参预:规划的制定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增加民众对规划的认同和支持。
四、规划内容1.经济发展:规划应明确经济增长的目标和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创新和贸易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
2.社会发展:规划应关注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领域的发展,提高民生水平和人民的幸福感。
3.环境保护:规划应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城乡发展:规划应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5.国际合作:规划应积极参预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五、实施步骤1.制定规划目标:明确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和愿景,确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制定政策措施:根据目标确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
3.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包括财政资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以支持规划的实施。
4.组织实施:明确责任部门和机构,建立协调机制,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5.监测评估:建立规划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标题:中长期发展规划引言概述: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国家、企业或个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战略和措施。
它对于任何一个实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确定发展方向、提高效率、规避风险,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文内容:1. 定义中长期发展规划1.1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概念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战略和措施,时间跨度通常为3-10年。
它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并结合实体的资源和能力,制定出可行的发展方案。
1.2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一个实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实体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方向,并提供指导性的措施。
同时,中长期发展规划还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规避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
1.3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包括目标设定、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实施措施等。
在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规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2.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需要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
这些目标需要符合实体的实际情况,并能够与整体发展趋势相匹配。
2.2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对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如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
通过对环境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并预测可能的风险和机遇。
2.3 战略选择战略选择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关键环节。
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需要根据目标和环境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战略方向。
这包括确定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战略选择。
2.4 实施措施实施措施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具体行动方案。
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需要明确具体的实施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市阴底瑞兴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赖根华编制时间:2013年1月15日目录一、矿井概况 (4)(一)交通位置 (4)(二)地理位置 (4)(三)隶属关系 (4)(四)矿井历史 (4)(五)矿井生产现状 (5)(六)矿井煤层赋存 (6)(七)地质构造 (7)(八)资源储量 (8)(九)矿井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特征 (9)(十)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9)(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二、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 (10)三、具体要求 (12)四、保障措施 (12)附:2013年作业计划一、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矿区南部有毕节至阴底乡县级公路经过,矿山有简易乡村公路与其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毕节市交通以公路为主,煤矿运至毕节市及周边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等县均有公路相通。
贵毕高等级公路起点位于毕节市,G326国道从本矿东北面14km处通过,S321省道从本矿东面27km处通过,工业场地有阴底至宋伍公路与S321省道相接,距毕节市49km,距大方县电厂81km,交通较为方便。
(二)地理位置瑞兴煤矿矿井地理坐标:东经105°06′00″—105°08′39.8″;北纬27°06′32″—27°08′30″,开采深度:为+1840~+1200 m标高,矿区面积1.4409km2。
矿区拐点坐标如下(见表2)。
表2 矿区拐点坐标拐点号X Y1 3001106355106002 3002211355131903 3001783355134904 300067235510877矿井境界南北最宽约0.51km,东西最长约 2.822km,面积约1.4409km²。
(三)隶属关系瑞兴煤矿为资源整合后新设置矿权的新建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
行业管理由毕节市煤炭局管理,企业性质为私营企业(四)矿井历史毕节市瑞兴煤矿位于阴底向斜北西翼中端,为一新设置煤矿(原瑞丰煤矿、原红星煤矿合并),矿区内现已查明有8个老窑。
(五)矿井生产现状1、矿井建设情况1)工业场地工业场地面积约45.3亩,建有主副斜井、污水处理站、变电所、地磅房、调度室、库房、回风井口、引风道、主扇安装平台、安全出口、通风机房、瓦斯抽放泵站,并已建成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综合办公楼等。
2)采掘布置矿井现开采一采区M10煤层(即M6煤层的下保护层)。
采掘工作面布置有11101采面、11101运输巷改造巷道、1560集中运输石门、11102运输巷及回风巷等。
2、矿井现有设备瑞兴煤矿现有主要设备详见下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单位数量使用备用合计1 主要通风机FBCDZ№14/55 2×55kw 台 1 1 22 高负压瓦斯抽放泵2BEC-500 160kW 台 1 1 23 低负压瓦斯抽放泵2BEC-500 160kW 台 1 1 14 探水钻KHYD—1504/7.5kW 台 3 1 45 局扇YBT-11 2×22kW 台 4 2 66乳化液泵XRB2B(A)80/35 压力:20~35MPa;流量:80L/min;功率:37kw台1127 空压机DJLC-55A 120kW 台 1 1 28 绞车JTK-1.6-1.2110kW 台 1 0 19 刮板输送机SGB420/40B40kW 台 1 2 310带式输送机SSJ650/2 22 电压660 V,N=2×22KW台1111蓄电池电机车CTY2.5/6G 4.5 Kw 台2123、矿井供电瑞兴煤矿已实现双回路电源,一回路电源引自10kV路朗线17#杆,供电线路的规格均为LGJ-50,单回长约8km;另一回路电源引自10kV百阴线156#杆,供电线路的规格为LGJ-50,单回长约8km,矿井开发在电力上是有保障的。
4、水源条件位于该矿井工业场地东南面水平直线距离约350m处(出水点标高+1735.00),可自流至工业场地生活水源净化站(地面标高:+1680.00)。
枯季流量约5.55L/s(即479.50m3/d),但无水质监测资料。
雨季时经净化、消毒后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可做矿井生活、消防(包含地面生产用水)用水水源。
(六)矿井煤层赋存条件M6煤层:俗称“大炭”,该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三段中部,上距长兴组底部约15m,煤层厚1.7~2.0m,平均1.8m,含0~1层夹矸,煤层较稳定,根据矿方实际揭露的煤层情况可知,M6煤层平均倾角为75°,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
M6煤层为全区可采,在矿区西部至矿区中部,M6煤层夹有一薄层夹矸,而在矿区中部到东部,煤层厚度忽然增厚夹矸也增厚至1米以上,将M6煤层分为M6中、M6下两层,具体描述如下:M6中煤层:该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三段中部,上距长兴组底界24m,下距M6下煤层2.49m,煤层厚2.80m,煤层结构单一。
根据矿方实际揭露的煤层情况可知,M6中煤层平均倾角为75°,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
M6下煤层:该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三段中部,上距M6中煤层2.49m (即夹矸),煤层厚1.50—1.51m,平均1.50m,煤层结构单一,根据矿方实际揭露的煤层情况可知,M6下煤层平均倾角为75°,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
M10煤层:俗称“打铁煤”该层位于龙潭组第三段下部,根据普查地质报告叙述M10煤层上距M6煤层约18~22m,但根据矿方提供的资料,实际揭露的M10煤层上距煤层M6煤层约53m,厚0.96~1.08m,平均厚1.0m,无夹矸,煤层结构单一,较稳定,根据矿方实际揭露的煤层情况可知,M10煤层平均倾角为75°,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
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倾角(°)煤层平间距(m)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备注顶板底板M6M6 1.80 62—81°夹矸一层稳定粉砂岩粘土岩中、西部M6中 2.80 62—81°较简单稳定泥质粉砂岩粘土岩中、东部2.49M6 1.50 62—81°较简单稳定泥质粉砂岩粘土岩中、东部53M10 1.00 62—81°较简单稳定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全区备注:M6煤层在矿区东部分为M6中、M6下两层。
(七)地质构造矿区位于阴底乡向斜北西翼中端,总体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南,倾角一般62~81°,平均75°,区内构造简单,矿区未见褶皱及断裂发育。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3年3月1日实施的《煤、泥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矿区内的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八)资源储量根据该矿补勘报告,阴底瑞兴煤矿勘查区内工程控制的1.4409km2范围内,共获(122b)+(333)+(334?)资源量722万吨,采空量为31万吨。
包含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1万吨,推断的资源量(333)493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资源量138万吨;暂不利用量(村寨压覆资源量)为80万吨,包含推断的资源量(333)26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54万吨。
瑞兴煤矿井田资源储量核实估算结果如下表。
可采储量计算表煤层编号分储量级别计算矿井工业储量(万t)永久煤柱损失(房屋及水源保护煤柱(万t)永久煤柱损失(井田边界煤柱及采空区隔水煤柱)(万t)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万t)井筒、工业广场及主要巷道煤柱(万t)采区回采率(%)设计可采储量(万t)M6(东部)112b 3 3 0.8 1.1 1.1 80 0.88 333 126 107.1 1.5 1.8 103.8 2.4 80 81.12334? 18 0.5 6.4 80M6中(西部)112b 6 6 0.4 1.2 4.4 80 3.52 333 193 164.05 1.2 2.5 160.35 1.4 80 127.16 334? 26 2.6 1.5 6.5 80M6下(西部)112b 80333 78 66.3 1.6 2.7 62 1.2 80 48.64 334? 39 2.7 1.7 6.2 80M10 112b 2 2 0 2 85 1.7 333 96 81.6 1.4 0.8 79.4 1.2 85 66.47 334? 55 4.5 3.6 6.1 85 0合计430.1 413.1 329.5按设计规模15万吨/年推算,可服务16年。
(九)矿井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特征1、矿井建设规模:15万吨/年;2、矿井服务年限:16年;3、工业场地: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中部;4、开拓方式: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等三个井筒;5、采区及工作面个数:3个采区、一个采煤工作面,二个掘进工作面;6、采煤工艺:炮采;7、采煤方法:壁式后退法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十)总投资及效益情况总投资9574.64万元,吨煤投资319.15元。
经估算,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年总成本费用为7137.65万元,单位总成本237.92元/t,年销售收入22800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为8390.4万元;正常生产年份年利润总额为14409.6万元,上缴所得税4193.2万元,税后利润10216.4万元。
各项财务评价指标均可行,具有一定的投资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总投资:9574.64万元;(2)吨煤投资:319.15元;(3)财务内部收益率:29.1%(税后)/36.8%(税前);(4)财务净值:10216.4万元(税后)/22800万元(税前);(5)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2.52年(税后)/1.89年(税前);(6)投资利润率:35.17%(7)投资利税率:50.43%二、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瑞兴煤矿开发利用方案》、《瑞兴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瑞兴煤矿安全设施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现一采区首采面开采标高为+1654m—+1625m,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开采。
现已布置11101回采工作面,煤层厚约0.7米,走向长为410m,倾斜长32m,可采储量约 1.2万吨。
下一水平布置有11102备采工作面,开采标高+1638m-1608m,设计走向长500m,倾斜长35m,可采储量约2.1万吨。
针对矿井实际情况,瑞兴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定位为三年,即从2013年—2015年,各年度发展计划如下:2013年度1、到2013年底前按《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的要求初步完成矿井15万吨/年规模的建设,并于2013年3月底前完成煤炭生产许可证验收、取证工作;2、将11101采面、11102面回采完毕,产量3万吨,完成进尺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