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堡半球实验

合集下载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

1654 年5 月8 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德国马德堡广场上人山人海,连皇帝、贵族和许多大官也都早早赶到现场。

这里正在进行一次“半球”实验。

此次实验,因科学界围绕空气有否压力的问题争论而举行的。

原因是科学家葛利克告诉人们:我们平时生活在空气中,每个人身上要受到20 多吨重的大气压。

这一论点使人惊讶,连许多科学家也不相信。

为了证实这一点,葛利克公开在此进行表演。

时值上午9 点,只见广场的中心停着16 匹骤悍精壮的骏马,表演的指挥者葛利克把马分成两群,每8 匹一边,中间是一只铜做的大圆球,由两个半球合成。

只要哨声一响,便让马像拔河一样,从相反的方向使劲拉着那合二为一的铜球。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在17世纪那个时候,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格里克.他是个博学多才的军人,从小就喜欢听听伽利略的故事;爱好读书,爱好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学.1621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法律;1623年,再到莱顿大学钻研数学和力学.他读了三所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因此,他能在军旅中过活;又可在政界中立足;更能在科学界发言.他是1631年入伍,在军队中担任军械工程师,工作很出色.后来,投身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市长.无论在军旅中,还是在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索.1654年,他听到托里拆利的事儿,又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再听说双方争论得很激烈,互不相让,针锋相对.因此,格里克虽在远离意大利的德国,但很抱不平,义愤填膺.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这个实验,断定这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有一天,他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即30多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这年5月8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跑,一边高声大叫:“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八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表现.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实验的上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力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惊人!……”实验结束后,仍有些人不理解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七嘴八舌地问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解释:“平时,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fēn kāi.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衡了.好像没有大气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通过这次“大型实验”,人们都终于相信有真空;有大气;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很惊人,但是,为了这次实验,格里克市长竟花费了4千英镑.。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冯·瓦西里发明的一种经典物理实验,旨在展示气体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该实验使用了两个相互吻合的半球,将它们在真空中紧密封闭在一起,并通过抽气泵将内部空气抽出,从而形成一个真空密闭的空间。

这样,两个半球之间就会产生一个极为强大的真空密封,使得两个半球无法被分开。

实验原理主要是基于气体压力的概念。

根据气体的基本原理,气体会在容器内均匀地填充所有可用的空间,并且气体分子会不断地在容器内碰撞并产生压力。

当两个半球被封闭在一起并且内部的空气被抽出时,内外两侧的气体压力会失衡。

由于外部大气压力远远高于内部的真空压力,导致两个半球之间会产生一个极为强大的压力差,使得两个半球无法被分开。

这一实验生动地展示了气体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大气压力的巨大力量被有效地利用,使得两个半球之间产生了一个稳固的真空密封,从而阻止了它们被分开的可能性。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一种展示物理原理的教学工具,更是一种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索过程。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压力的本质。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展示物理原理,更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自然界奥秘的思考和探索。

气体的压力与大气压力之间微妙的关系,正是这一实验展示的重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大气压力对物体的影响,并且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周围世界的不可思议之处。

总的来说,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在于利用气体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真空密封的方式展示了这一原理。

这个实验生动地展示了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界奥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气体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微妙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奥秘与美妙。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德语:Magdeburger Halbkugeln),亦作马格德堡半球,是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马格德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真空的存在. 此实验也因格里克的职衔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年的进行实验的两个半球仍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中.原由在17世纪那个时候,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格里克.他是个博学多才的军人,从小就喜欢听听伽利略的故事;爱好读书,爱好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学.1621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法律;1623年,再到莱顿大学钻研数学和力学.他读了三所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因此,他既能在军旅中过活;又能在政界中立足;更能在科学界发言.他是1631年入伍,在军队中担任军械工程师,工作很出色.后来,投身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市长.无论在军旅中,还是在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索.1654年,他听到托里拆利(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测定了大气压强)的事儿,又听说还有许多人不相信大气压;还听到有少数人在嘲笑托里拆利;再听说双方争论得很激烈,互不相让,针锋相对.因此,格里克虽在远离意大利的德国,但很抱不平,义愤填膺.他匆匆忙忙找来玻璃管子和水银,重新做托里拆利这个实验,断定这个实验是准确无误的;再将一个密封完好的木桶中的空气抽走,木桶就“砰!”的一声被大气“压”碎了!有一天,他和助手做成两个半球,直径14英寸,即30多厘米,并请来一大队人马,在市郊做起“大型实验”.这年5月8日的这一天,美丽的马德堡市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十分爽朗,一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嚷嚷十分热闹.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希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预言着;还有的人一边在大街小巷里往实验场跑,一边高声大叫:“市长演马戏了!市长演马戏了”.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八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加油!加油!”实验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一边整齐地喊着,一边打着拍子.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表现.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死劲抗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实验场上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女士们!先生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力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惊人!……”.原理实验结束后,仍有些人不理解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七嘴八舌地问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解释:“平时,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衡了,好象没有大气压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的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马德堡半球实验 - 社会评价通过这次“大型实验”,人们终于相信有真空,有大气,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很惊人,但是,为了这次实验,格里克市长竟自己花费了4千英镑.西方科技的发展与兴盛就是因为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人物的原因.今天,人们可以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看到这个实验的原始“设备”,也就是那两个半球.世纪之交时,马德堡市在当时的德国园林博览会场地内建起了一座“千年塔”,里面也放了两个半球,以纪念格里克,不过是复制品了.为了纪念这位老市长,马德堡人在老市政厅旁的小广场上竖起了他的雕像,还用他来为年轻的马德堡大学命名.马德堡半球实验 - 结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力是非常强大的.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实验中,将两个半球内的空气抽掉,使球内的空气粒子的数量减少、下降.球外的大气便把两个半球紧压在一起,因此就不容易分开了.抽掉越多,压力越大.。

马德堡半球实验半径与拉力的关系的题目

马德堡半球实验半径与拉力的关系的题目

《探寻马德堡半球实验半径与拉力的关系》1. 引言马德堡半球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它通过探讨气体压力与容器体积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气体的物理性质。

而在这个实验中,半球的半径对于实验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2. 马德堡半球实验简介2.1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很有意思的,它是通过将两个半径相当大的半球合拢在一起,并在内部抽空,然后用拉力拉开两个半球。

实验结果将会显示,在拉力大于一定数值时,无法再将两个半球分开。

2.2 实验意义这个实验对于研究气体的物理特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气体压力与容器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

3. 半径对拉力的影响3.1 半径增大,拉力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当半球的半径较大时,所需要的拉力也会相对较小。

3.2 半径减小,拉力增大反之,当半球的半径较小时,所需拉力也会相对较大。

4. 深入探讨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拉力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论来设计出更加节能高效的气体容器和设备。

通过对半径和拉力的关系进行精确控制,可以减少所需拉力,从而降低能耗。

5. 总结与回顾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半径与拉力的关系,展示了在物理学领域中半径对于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气体的物理性质,并为工程设计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6.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马德堡半球实验对于我们理解气体的行为和对工程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实验的理解,并不断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也能对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半径与拉力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7.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为了更深入地探究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半径与拉力的关系,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在不同半径的半球上施加拉力,并记录所需的拉力值。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半径与拉力之间的具体关系。

7.1 实验方法我们准备了多组不同半径的马德堡半球,并排列在实验台上。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400字三年级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400字三年级

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400字三年级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本世纪初,奥地利科学家马德堡做出的。

他用自制的“半球”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指出:当大气压强随着高度增加时,压强减小;反过来,在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海平面上水的深度越浅,压强也就越低。

后人称这种实验为“马德堡半球实验”。

该实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对于天文学、力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写一篇以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1932年9月30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德堡教授应邀到维也纳的一所大学讲演。

在谈话中,他指着校园内一座雕像说道:“朋友们,请看!我站在一张桌子前面,桌面上放着一只罐头瓶,上面盖着一块玻璃板,但这玻璃板很特殊,因为它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一块涂了清漆的铜板。

如果将罐头瓶倒置过来,那么我手上拿的是空罐头瓶,可是瓶里却装满了啤酒;然而如果我向外拉那层玻璃板,则会发现这只罐头瓶竟然变瘪了。

- 1 -。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1654 年5 月8 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德国马德堡广场上人山人海,连皇帝、贵族和许多大官也都早早赶到现场。

这里正在进行一次“半球”实验。

此次实验,因科学界围绕空气有否压力的问题争论而举行的。

原因是科学家葛利克告诉人们:我们平时生活在空气中,每个人身上要受到20 多吨重的大气压。

这一论点使人惊讶,连许多科学家也不相信。

为了证实这一点,葛利克公开在此进行表演。

时值上午9 点,只见广场的中心停着16 匹彪悍精壮的骏马,表演的指挥者葛利克把马分成两群,每8 匹一边,中间是一只铜做的大圆球,由两个半球合成。

只要哨声一响,便让马像拔河一样,从相反的方向使劲拉着那合二为一的铜球。

一切准备就绪。

葛利克向皇帝请示后,一声令下,赶马人使劲地抽着鞭子,烈马引颈长嘶。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奇怪的是16 匹烈马如此大力却分不开两只半球合在一起的铜球,两边的马拼命喘着粗气,僵持着,突然“砰”地一声巨响,铜球被分成两半。

在场观看的人们,个个瞪大眼睛,感到十分惊奇。

葛利克表演成功了。

这项“半球”试验充分向人们证明大气不仅有压力,而且它的力量大得惊人!葛利克表演时所用的那两个半球做得很精致,合起来不会漏气,表演前他先在球中装水,然后把球中的水全部抽出来,再把口密封住,这样铜球内几乎变成了真空。

由于大气中存在着惊人的压力,真空铜球受到大气压力后,以至要用几十匹马力才能把它们分开。

也许人们要问:既然大气压力这么大,那我们平时怎么很轻松,丝毫没有任何感觉呢?原来,空气是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一件东西的,它的压力也是均匀地从四面八方压向同一物体,我们人的身体几乎是和外界相通的,身体内部也有空气,也有压力,这个由里向外的压力和外界的压力平衡,互相抵消了,所以我们身体就不再觉得受到压力了。

马德堡半球实验报告

马德堡半球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马德堡半球实验,亦称马格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时任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1654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著名物理实验。

该实验旨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大气压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大气压的存在;2. 探究大气压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3. 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铜质空心半球合在一起,在半球吻合处加上浸透蜡和松节油的皮圈以防止漏气。

其中一个半球上装有活栓,通过活栓用抽气机抽出球里的空气,使半球内部形成近似真空状态。

此时,大气压会作用在半球外部,使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四、实验材料1. 铜质空心半球两个(直径约36公分);2. 油浸皮革一层;3. 真空泵一台;4. 马匹两队;5. 活栓一个。

五、实验步骤1. 将两个铜质空心半球合在一起,在吻合处加上油浸皮革,确保密封;2. 将其中一个半球上的活栓打开,用真空泵抽出球里的空气,形成近似真空状态;3. 关闭活栓,观察两个半球是否能够分开;4. 用马匹两队分别从两个半球相反方向拉扯,观察半球是否被拉开;5. 打开活栓,让空气进入半球,观察两个半球是否能够轻易分开。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抽出空气后,两个半球紧密结合,难以分开;2. 用马匹两队从两个半球相反方向拉扯,半球未被拉开;3. 打开活栓,让空气进入半球,两个半球轻易分开。

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确实存在,并且对物体产生作用力。

在近似真空状态下,大气压使两个半球紧密结合,而马匹两队无法将半球拉开。

这说明大气压具有强大的作用力,足以克服马的拉力。

七、实验结论1. 大气压确实存在,且具有强大的作用力;2. 大气压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3.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存在的重要实验之一。

八、实验心得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及其作用力。

这个实验不仅验证了大气压的理论,还让我们体会到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德堡半球实验
亦称“马德堡圆盘”,是用来演示大气压强的仪器。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学者奥托•格里克表演了一个最惊人的试验。

他把两个铜质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空心半球紧贴在一起,两半球的对口处经过研磨。

在贴在一起之前,应用抹布将对口处擦净,并涂上凡士林,两半球接触后,要用力压一下并稍稍左右转动一下。

然后打开阀门,并用胶皮管把气嘴跟抽气机相连接,将球内气体抽出后,球外的大气压使两半球合在一起。

在半球的两侧各装有一个巨铜环,环上各用八匹马向两侧拉动,结果用了相当大的力却未拉开。

球内的空气被抽出,没有空气压强,而外面的大气压就将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通过上述实验不仅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这个实验是在
马德堡市进行的,因此将这两个半球叫“马德堡半球”,而将这个试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

后来各学校物理实验室所用的是铸铁制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两半球体,目前教学仪器改进而用硬橡胶制成扁圆形的半球体,省去了用抽气机抽气的装置。

实验时只要将两半球紧压,将球体内空气挤出即可,也能说明球内外具有压强差。

市场商店出售的塑胶制品的挂衣钩,也是根据上述实验及其原理而制成的。

在解释实验原理时应注意: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力并不是大气压乘以球的“表面积”。

作用在马德堡半球的表面上的大气压,其中有一部分作用是互相抵消的,所产生的压紧半球的力,不等于大气压强乘球的表面积,而是等于大气压强乘球的横截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