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详解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20张PPT)

A.阿骨打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之间的盟约
D.南宋与金
3.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权之间的交战情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上京 东京 (开封)
兴庆
1038年 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皇位,将 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不料却 导致了后来宋朝为夺取该地区而 与辽苦战数十年
占领幽云十六州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 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 这一地区的丧失,使长城及其要塞完全 失去作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
有战有和
澶 澶 州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 渊 大 之 兴庆 战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盟 北宋
议一议:怎么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 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 的抗辽、与西夏的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 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
6.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夺取了燕云十六州( )
A.阿骨打
B.元昊
C.辽太宗
D.阿保机
7.“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尺,不知从何 觅市声。”是刻在上京遗址的一首诗。诗中的辽国是哪一少数民族 建立的(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突厥族 D.女真族 8.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飞翔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 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阿骨打 9.“澶渊之盟”的后果有(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仍 处于战争状态③宋辽之间展开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 财政危机 A.①②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0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共34张PPT)

4.10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共34张PPT)

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3、西夏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
(1)西夏皇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 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 (2)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
(3)用汉文铸造钱币;
(4)模范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3)幽燕地区的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

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4、澶渊之盟
(1)澶渊大战
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 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渊 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 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 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 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 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 重挫。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拓展延伸
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 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 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 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 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
1.(2010·宜昌中考)与北宋签订澶渊之 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C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
律 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
阿 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
保 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
机 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
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社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社会矛盾
由于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的加剧,社会矛 盾逐渐激化,不利于政权的稳定。
VS
民族问题
辽西夏时期,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和利益 冲突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社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01
北宋
02
土地兼并:北宋时期,土地兼 并现象严重,导致农民失去土 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03
冗官冗兵问题:北宋朝廷为了 维护庞大的官僚体系和军队, 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影响了社 会稳定。
政治制度
北宋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同时,北宋还设立了监察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
经济状况
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农业方面,土地制度改革和水利工程的修建提高了 农业生产水平;手工业方面,纺织、制瓷等行业逐渐发展壮大;商业方面,城市的繁荣和纸币的出现推动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在多民族国家中,加强民族团 结至关重要。应采取灵活的民族政策,促进各 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对后世的影响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后世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从中吸取教 训,避免重蹈覆辙。
06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地位 与影响
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与影响
辽、西夏、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三个重 要的王朝,其统治时期对中国历史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状况
西夏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也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 产业。党项族擅长马、牛、羊等牲畜饲养,同时也有羊毛、 皮张等畜产品加工。
西夏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文化
西夏文化受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和吐蕃文化等多元文化影响,有着独特的文 字系统和文学艺术风格。
科技发展
西夏在军事技术方面较为发达,拥有强大的骑兵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此外, 西夏在水利灌溉、建筑等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初一历史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初一历史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 西夏(1038-1227)由党项族建立,公元1038(11世纪前 期)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3 辽太宗时,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今北京、天津 以及河北、山西北部)割让辽国。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 剧。
4 辽与北宋关系多次反复,宋真宗时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双方议和,辽军撤军,北宋给辽岁币。(寇准与宋真宗)
民族政权并立
动动手,填填空
政权 民族
名称
辽 (契丹)
契丹族
建国 时间
10世 纪初
建立 都城

耶律 上京 阿保机 临潢府
北宋
汉族Biblioteka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开封)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 前期
李元昊 兴庆府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辽与北宋的和战
北宋
关系
中原政权
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年 宋太宗
宋真宗
友好和平 战争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契丹族、党项族的崛 起及政权的建立
2.辽与北宋、西夏与北 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辽的崛起
学习汉族 先进的文化
汉化
契丹族——辽的建立
时间:10世纪初907 民族:契丹族 人都物城::耶律阿保机
澶州之战

辽太宗 辽 辽

1、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州之战
在位皇帝: 宋真宗 主战宰相: 寇准 战役地点:澶州城 签订和约: “澶渊之盟” 合约内容: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宋军打退了辽军,为何还要给辽岁币?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04
三国之间的关系与战争
辽与西夏的关系与战争
辽国与西夏的战争
辽国曾多次与西夏发生战争,争夺领 土和资源。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 但最终辽国逐渐占据上风。
辽与西夏的和平关系
尽管战争不断,但辽国和西夏之间也 存在和平时期。在和平时期,双方进 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借 鉴。
辽与北宋的关系与战争
辽与北宋的战争
北宋建立后,试图收回燕云十六州, 与辽国多次发生战争。然而,北宋军 队在战争中表现不佳,未能成功收复 失地。
辽与北宋的和平关系
在战争的同时,辽与北宋也存在和平 时期。双方通过外交手段达成协议, 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与战争
西夏与北宋的战争
北宋多次试图收回西夏控制下的土地,但西夏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成功抵御了北宋的进攻。
西夏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 自己独特的制度和文化传统,其中著 名的西夏文字和西夏佛教文化等都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的简介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 封建王朝,国号“宋”,统治时 期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
北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其著名 的科举制度和理学思想等,都对
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 辽、西夏和北宋的简介 • 三国的历史背景 • 三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文化 • 三国之间的关系与战争 • 三国的影响与意义
01
辽、西夏和北宋的简介
辽的简介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国号“辽”,统治时期约在公元907 年至1125年。
辽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特别是在北方地区,辽国通过推行“ 一国两制”政策,实现了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有效治理。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探史明理
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后作业:
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 南侵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交融与发展
西













多元汇聚
印 章
西


多元汇聚
钱 币

西夏
自学课文第57页内容,找出辽、 西夏是如何学习北宋的?
1、学会农耕 2、任用汉人为官 3、学会汉族的政治制度 4、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5、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课堂小结:

1005年
西

澶澶
渊 州战
之之

盟战

北 宋
宋夏和议:
时间:1044年
1、夏对宋称臣。
内容:2绢、、北茶宋叶每等年“送岁给币西”夏。银、
3、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如何看待宋夏之间的和议?
1、大量的岁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和议换来了安定局面,双方的边 境贸易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请思考:
北宋与西夏由战争走向和议的 原因是什么?
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方的正常贸易。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北宋的建立
契丹的兴起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以游牧为主。
党项人
女男供供养养人人
元 昊
二、战争与和平
• 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与辽的关系:

演示文稿历史七下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课件

演示文稿历史七下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课件
辽实是行如“何以实国行制统治治
的契?丹,以汉制治
汉人”政策。
第四页,共21页。
北宋是怎样建立的 ,你知道吗?
第五页,共21页。
辽朝建立前后 ,内地正处于五代、十 国时期。
P36页 五代指后梁、后唐 、后晋、 后汉、后周。
第六页,共21页。
北宋的建立和统治

北北东京 宋宋
第七页,共21页。
960年,赵 匡胤发动陈桥兵
第十四页,共21页。
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
一、辽、北宋、西夏并立 (三角鼎立、时战时和)
①916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
③1038年 元昊(党项族)
西夏

(宋夏和议)
1005年(澶渊之盟)
北宋
第十五页,共21页。
②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第7课 辽、宋、西夏、金并立
二、南宋与金对峙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女真族,后灭辽、北宋)



岳飞抗金
郾城大捷
和 议
南宋
第十六页,共21页。
(1127年赵构继位,偏安江南)
朝代 建立者 民族 时间 都城
辽 西夏 金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916年 上京
元昊
党项族 1038年 兴庆府
完颜阿骨打 女真族 1115年 上京
北宋 赵匡胤(宋
太祖)
960年 东京(今
开封)
南宋 赵构(宋高
宗)
1127年 临安(今 杭州)
二、南宋与金的对峙
金与南宋的建立
1115年,完颜 阿骨打(女真族 )建立金朝,建 都上京。1125年, 金灭辽;1127年,
金灭北宋.
第十三页,共21页。

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 夏皇帝,定都 兴庆府,史称西夏。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
月7日-1048年1月19日),又 名赵元昊,小字嵬埋,出身党 项拓跋氏,即皇帝位后,放弃 唐朝赐姓李与宋朝赐姓赵,改 姓嵬名氏,更名曩霄,是西夏 开国皇帝(1038年11月10日- 1048年1月19日在位)。
⑶影响:增加百姓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辽宋之间 保持了很长时间和平局面,利于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宋真宗赵恒(968 年12月23日-1022 年3月23日),宋朝 第三位皇帝,宋太
宗第三子
寇准(961-1023) 北宋政治家﹑诗人, 汉族。字平仲。华 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人。
澶渊之盟示 意图
辽中京大明塔遗址
C
6.《三字经》里写道:“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 这里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 B.元昊 C.阿史上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 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德光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兀术
C
8.下列选项与辽、西夏和北宋对峙局面符合的是( )
西夏
西夏
西夏
西夏王陵
西夏文契约 武威市西夏
博物馆
西夏货币
西夏“敕燃马 牌”意思是“敕 令驿马昼夜
疾驰”
2.辽与北宋的和战
⑴. 战: 宋真宗时,辽军攻宋至澶州,寇准力主真宗 亲征,宋军击退辽军(“澶州之战”)。
⑵.和: 辽宋于澶州议和,辽向北宋称兄,辽朝退兵, 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答: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 打败辽军,是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生为官 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此歌 要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战
澶渊之盟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 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 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 (岁币),这就是历史 上的澶渊之盟。
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1 辽攻宋是什么性质?
民族之间的战争
2 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说明 了什么?
北宋政府在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阅读材料:宋真宗时,辽道宗说:“与朝廷 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居安,不 乐战争。”
请自学教材第101页的第一小节和第102页的第三小节, 了解其他两个民族政权的建立情况,并按政权建立的先后 时间把表格补充完整。
建立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生活方式 建立者 都城
辽 10世纪初 契丹 游牧生活 耶律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西夏
11世纪 前期
汉 农耕生活 赵匡胤 东京 党项 游牧生活 元 昊 兴庆
作业本67页
1 契丹是辽国 拓拔是西夏 2 辽国用汉人为南面官的长官,管理境
内的的各民族,西夏模仿汉族建立科 举制度
西夏(党项)
1038年 元 昊 兴庆
辽(契丹)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澶澶 渊渊 之之
盟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
碰撞 融合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与辽达成的盟约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 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西夏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制定成文法。
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的意农减业轻技术赋税;,手奖工业励高垦荒度;发展学。习汉族
文化:建设立科孔举庙,选,春拔秋人祭才;祀模;效仿仿汉字中笔原开画
创制契丹文字。
民族碰撞
西 夏
云州
辽 蔚州
太原
幽州(南京)
北宋 澶州
东京
1004年秋,辽军进攻 澶
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 渊
抗,宋真宗亲征,在澶 州打退辽军。
民族融合
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
1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 2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 3用汉文铸造钱币 4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西夏铜牛
西夏贡米
西羌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
资料中的“西羌”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民族?
西羌是党项族
这个民族在资料中显示发生了怎样的的变化?
从游牧民族变为农耕民族
练习二:考古发现,在辽或西夏的钱币、印章 中都出现了汉字化的文字。问:这些钱币、印 章上的汉化文字说明了什么?
辽钱币 辽印章



西夏钱币




西夏印章
练习三:书本第102页。
重视儒学,开设科举,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模 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等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辽和西夏的发展,加速了契丹族 和党项族的汉化,使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差距逐渐 缩小,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李元昊。
西 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民族的碰撞: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战争
破坏双方的正 常生产和贸易
议和
促进了西北边 境地区生产和 贸易的发展
庆历四年(1044)达成和议,宋册封 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 结束战争状态。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
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
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你看来“澶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约?
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 屈辱的盟约
另一方面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 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 发展。
民族融合
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饮食 服饰 社会生活
乳酪 契丹服饰 与汉族通婚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 以党项族为主体建 立的王朝,建都兴 庆府(今宁夏银川), 其创建者为夏景宗
C.元昊
D.铁木真
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
C、包拯
D、寇准
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
A、宋太祖 C、宋真宗
B、宋太宗 D、宋神宗
3.(2010·连云港中考)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 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辽河
契丹的兴起
契丹人引马图
千行述北 里营契宋 山到丹一 川处人位 无即的出 土为生使 著家活契 ,,:丹 四一 的 时卓 使 畋穹 者 猎庐 , 是数 写 生乘 诗 涯车 描 。。
辽王朝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阅读书本第101页,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进行说明。
政治:设置南、北面官;效仿中原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