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

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
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

Vol.35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32014年3月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619~625 doi:10.7503/cjcu20130510

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

周 颖1,姜 磊1,2,阎景旺2,王春雷1,肖 南1

(1.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省能源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

2.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大连116024)

摘要 利用未经任何分散处理的氧化石墨溶胶在气?液界面自组装得到氧化石墨纸(准=10cm),将氧化石墨纸在不同温度下用水合肼蒸气还原制得石墨烯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二X 射线衍射(XRD)二Raman 光谱二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氮吸附对还原前后样品的微观结构二表面特性二元素组成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还原处理及还原温度对材料电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下还原氧化石墨纸得到的石墨烯纸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电容特性,其在1000mA /g 恒定充放电电流密度下,6mol /L KOH 电解质溶液中的质量比电容达到142F /g,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9.8%.

关键词 自组装;氧化石墨纸;水合肼蒸气;石墨烯纸;超级电容器

中图分类号 O646;O613.71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3?05?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177156/E0712,21276045)资助.

联系人简介:周 颖,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多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电容特性研究.E?mail:zhouying.dlut@https://www.360docs.net/doc/6817763754.html,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形成的具有二维蜂窝状晶体结构的碳素材料,其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量子霍尔效应,并具有较高的理论比表面积(2630m 2/g)二杨氏模量(1060GPa)二强度(130GPa)和热导率(3000W四m -1四K -1)及超快的电子迁移率(室温下20000cm 2四V -1四s -1)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1],在储能二催化二传感器及功能性复合材料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理论比表面积高与室温下电子迁移率超快的特点使其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从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适中的能量密度,弥补了传统电容器能量密度低和电池功率密度低的不足,是一种伴随材料科学发展而出现的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因其具有广泛的温度适用性二较长的循环寿命和低维护费用等优势,在功率补偿二电动车电源动力以及微电子器件等方面展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2,3].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研发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伴随电子产品对电源设备的更高要求,不需要任何黏结剂和导电剂的整体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石墨烯通过化学转化方法可以形成零维量子点[5]二一维纳米线与纳米带[6,7]二二维石墨烯纸[8~11]与三维石墨烯宏观体[12~14].其中二维的石墨烯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比表面积,是一种理想的整体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目前石墨烯纸质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真空抽滤[9,15,16]二液相电泳沉积[17]和气?液界面自组装[18~20]3种.He 等[9]先以水合肼溶液为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方法得到不同还原程度的石墨烯分散液,随后采用真空抽滤法制备了导电性各异的石墨烯纸电极材料,该石墨烯纸在1mol /L Na 2SO 4溶液中5mV /s 扫描速率下的最大质量比电容值达到160F /g.Niu 等[16]首先将超声处理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通过真空抽滤制得纸质材料,再用肼蒸气还原制备出石墨烯纸,其在1mol /L H 2SO 4溶液中0.5A /g 电流密度下的质量比电容值为110F /g.虽然采用真空抽滤制备石墨烯纸的研究较多,但这一方法存在抽滤过程能耗高二耗时长及纸质材料与滤膜分离困难等问题.Peng 等[17]利用易于放大的电泳沉积方法在泡沫镍上制备出厚度可控的石墨烯纸,其在1mol /L NaNO 3中50mV /s 扫描速率下的质量比电容值达128F /g.但其较低的体积比电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杨全红课题组[18~20]提出了一种制备大面积氧化石墨烯纸质材料的简便方法,即通过在氧化石墨烯分散

026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35 液气?液界面上自组装得到大面积的氧化石墨烯纸质(6cm×6cm);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备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纸质材料以及氧化石墨烯和碳管复合纸质材料[20].目前报道的石墨纸的制备都是以超声波分散的氧化石墨或石墨烯溶液为原料获得.超声分散过程不仅耗能耗时,而且需要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去除溶液中悬浮的未分散的颗粒来获得分散良好的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分散液.

本文以Hummers法得到的未经任何分散处理的氧化石墨溶胶为原料,在60℃下利用气?液界面自组装原理干燥制得氧化石墨纸;利用水合肼溶液相转移过程在200mL密闭的水热釜中于不同温度下对氧化石墨纸质材料进行还原制备石墨烯纸,并分析了氧化石墨纸还原后电化学性能变化的原因,考察了还原温度对石墨烯纸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试 剂

鳞片石墨,化学纯,兰州嘉特里化仪器公司;水合肼(质量分数80%),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采用HKD?10超纯水机(深圳市华南高科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制备去离子水.

1.2 氧化石墨纸的制备

采用Hummers的方法[21]对石墨进行氧化:在冰浴中向干燥的烧杯中加入5g天然石墨粉末二2.5g NaNO3和130mL98%(质量分数)浓H2SO4,搅拌均匀后,向其中缓慢地加入15g KMnO4,保证反应温度在10℃以下,然后恒温反应2h;将烧杯转移至35℃恒温水浴中,恒温反应30min;向烧杯中连续加入240mL去离子水,随后将水浴温度调至95℃,恒温反应30min后,向悬浮液中加入200mL去离子水和30mL30%(质量分数)H2O2溶液终止反应.将得到的氧化石墨进行离心分离,用水洗至中性;然后将获得的溶胶状氧化石墨放入?=10cm的培养皿中,在鼓风干燥箱中于60℃下隔夜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纸(记为GOP).

1.3 石墨烯纸的制备

取?=2.5cm的氧化石墨纸圆片,将其和装有5mL水合肼溶液(质量分数80%)的20mL玻璃瓶一起放入200mL水热釜中,将水热釜密封,在不同温度的鼓风干燥箱中反应24h,室温下冷却后取出,即获得石墨烯纸质材料,记为GP?X(X代表鼓风干燥箱的温度).

1.4 材料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纸质材料的形貌由QUANTA200FEG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FESEM)表征.采用日本理学电机株式会社D/MAX?2500/PC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Raman测试采用英国Renishaw公司的RENISHAW2000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用日本VG Scientific Ltd.公司的VG ESCAB mk?2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的表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N2吸附采用美国康塔公司的QUDRASORB SI物理吸附仪.

电化学测试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在PARSTAT2273电化学工作站(Princeton Applied Research,USA)上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GCD)在高精度电池测试系统(CT, 3008W,5V,50mA,S4,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上进行,操作电压范围均为-1~0V.其中电解液为6mol/L KOH,工作电极为纸质材料(?=9mm),对电极为铂片(20mm×20mm),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饱和KCl溶液).

在恒流充放电测试中电极材料的质量比电容(C m)计算公式为

C m=IΔt

mΔV(1)式中,I为恒流充放电设置的电流值;Δt为放电时间;m为电极材料的活性物质质量;ΔV为操作电压范围.

在交流阻抗测试中不同频率下质量比电容的计算公式为

C m =

-12πfZ Im m (2)

式中,f 为频率;Z Im 为阻抗的虚部;m 为电极材料的活性物质质量.2 结果与讨论2.1 石墨烯纸的制备及性质

将Hummers 法得到的氧化石墨溶胶直接摊铺在培养皿上,未经任何分散处理,经过60℃鼓风干燥后即得到了大片氧化石墨纸[?=10cm,图1(A)].表明不经过超声分散处理的过程也可以得到大片的氧化石墨纸,而且还可以缩短制备氧化石墨纸的时间,并避免了超声过程的能量消耗.将氧化石墨纸分别在空气和水合肼蒸气气氛下还原制得石墨烯纸[见图1(A)],与空气气氛下制备的石墨烯纸相比,水合肼蒸气还原制备的石墨烯纸表面更加平整且未发生卷曲,保持了其纸质材料原貌,说明水合肼蒸气相对温和的还原环境更利于获得高质量的大尺寸石墨烯纸

.

Fig.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rocesses (A )and the principle (B )of graphene

paper based on graphite oxide paper

采用SEM 表征水合肼还原前后纸质材料微观形貌的变化.图2为还原前GOP 和为还原后GP?90的SEM 图像.对比图2(A)和(C)可知,GOP 还原后得到的GP?90的厚度有了明显的增加(由~36μm 变成~356μm),并且从图2(B)和(D)得知,氧化石墨纸沿着厚度方向由原来的层状堆叠结构变成具有相互连接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石墨烯纸,网络孔道尺寸为几至几十微米.这种大孔结构有利于电极材料对电解液的捕捉和储存,为双电层电容和电极表面快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有效空间.

Fig.2 SEM images of GOP (A ,B )and GP?90(C ,D )with different magnifications

图3(A)为GOP 与GP?90的XRD 谱.图中在2θ=11.6°处为GOP(001)的特征衍射峰.由于石墨烯层片上含氧官能团的引入造成石墨层间距(d =0.334nm)的增大(d =0.749nm),石墨的(002)衍射峰1

26 No.3 周 颖等: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

消失.还原后GP?90在2θ=20°~30°出现宽峰,显示其无定形的微晶结构状态.图3(B)为GOP 与GP?90的Raman 光谱.可见GOP 在拉曼位移为1594cm -1(G 带)和1363cm -1(D 带)出现强信号峰,而GP?90在拉曼位移为1584cm -1(G 带)和1352cm -1(D 带)出现强信号峰[22,23].经过水合肼蒸气的还原作用,G 带和D 带出现向低波数的位移并且D 带的信号增强,I D /I G 升高,这与Ruoff 等[24]利用水合肼液相还原化学转化法制备石墨烯的结果一致:在还原过程中氧化石墨片层被支解成更小的尺寸而产生更多的片层数,这使得组成GP?90石墨烯片的sp 2杂化平均面积减小

.

Fig.3 XRD patterns (A )and Raman spectra (B )of GOP (a )and GP?90(b

)

Fig.4 XPS spectra of GOP (a )and GP?90(b )(A )and C 1s ,O 1s ,N 1s XPS spectra of

GOP and GP?90(B F )

N Q :Quaternary nitrogen;N X :pyridine?N?oxide;N 5:pyrrolic nitrogen;N 6:pyridinic nitrogen.

为了考察还原过程中水合肼蒸气对GOP 的还原与杂原子掺杂作用,利用XPS 对GOP 和GP?90的表面氧二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由XPS 全谱[图4(A)]可以看出,经水合肼蒸气还原后,样品的C 1s (284.6eV)峰强度明显增强,而O 1s (531.3eV)峰强度明显减弱,说明GOP 被还原成GP?90后C /O 原子比增加;由定量分析结果(表1)可知,反应后C /O 原子比由2.19(GOP)增加到6.11(GP?90),这说明还原过程主要是一个去除氧化石墨表面含氧官能团的过程.同时由对GOP 和GP?90的碳谱进行分峰处理[图4(B)和(C)]可知,反应后除了C O(286.1eV)和O C O(290.3eV)等含氧官能团226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35 

减少带来C /O 原子比增加以外,还在285.6eV 出现了C N 分峰,说明水合肼蒸气的还原过程实现了N 原子的掺杂[25~27].对GOP 和GP?90的氧和氮谱进行分峰处理[图4(D)~(F)]及表1的结果可知,还原反应后具有赝电容活性的C O 在官能团中的百分含量[摩尔分数x (%)]由原来的0.78%增加到1.63%,而非赝电容活性的C O,C O C 和 COOH 在官能团中含量均下降;同时还原后含氮官能团主要是N 6,是具有赝电容活性的含氮官能团[28].

Table 1 Fitting results (molar fraction ,%)of the N 1s and O 1s regions *Sample O(%)N(%)N 5N 6N Q N X C O C O C O C COOH

(398.5eV)(400.0eV)(401.1eV)(403.0eV)(531.3eV)(532.3eV)(533.5eV)(534.2eV)GOP 30.90.870.7819.275.695.16GP?9013.563.520.112.311.020.081.638.371.971.58 *N Q :Quaternary nitrogen;N X :pyridine?N?oxide.

2.2 电化学性能表征与分析2.2.1 还原前后电化学性能的分析对比 图5(A)为5mV /s 的扫描速率下GOP 和GP?90的循环伏安曲线.GP?90的循环伏安曲线近似呈矩形,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双电层特性,在-0.5和-0.34V 存在弱的氧化还原峰,表明还原后石墨烯层的边缘残留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提供了赝电容.从图5(A)和(B)可以看出,还原后相同扫描速率下循环伏安曲线的积分面积和相同充放电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时间均有很大程度提高,说明其质量比电容大幅度增加.由样品的氮吸附结果(图略)可知,GOP 和GP?90具有相近的比表面积,但其在50mA /g 电流密度下的质量比电容有大幅度的变化,从1.8F /g 增加到128F /g.这是由于氧化石墨纸经水合肼还原后得到的石墨烯纸厚度增加,微观上具有相互连接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图2),而形成的大孔为石墨烯表面快速氧化还原反应储存电解质并形成赝电容提供了场所,有利于比电容值的提高;图3(B)结果所示,通过水合肼的还原作用,大片的氧化石墨烯片层被解离变为面积较小但导电性提高的石墨烯片层,其表面间隙增加而使电解质离子扩散更容易,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倍率特性[29];此外,还原反应后石墨烯表面具有赝电容活性的C O,N 5和N 6

官能团含量的增加也是带来比电容值提高的重要因素[28].Fig.5 CV curves at a scan rate of 5mV /s (A )and charge /discharge curv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50mA /g (B )of GOP (a )and GP?90(b )

2.2.2 不同还原温度下各样品的电容特性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还考察了不同还原温度与电化学性能

之间的关系.如图6(A)所示,在5mV /s 的扫描速率下,GP?X(X =90,120,150,180℃)的循环伏安曲线均近似为矩形,说明GP?X 均具有一定的双电层特性.从图6(A),(B)和(D)可知,还原后在相同的扫描速率下循环伏安曲线的积分面积二相同充放电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时间以及低频(f =0.01Hz)所对应的电容值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表明还原温度有一个最佳值.在图6(C)中,低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值接近的GP?120与GP?150样品当电流密度增大时,GP?150的下降程度小于GP?120,说明GP?150比GP?120具备更好的倍率特性.在1000mA /g 的电流密度下,GP?150的质量比电容仍可达142F /g.而在图6(D)中,f =0.01Hz 电容值的一半对应的频率(f 0.5)能够代表材料电子传递速率和电解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速率,f 0.5值越大,其倍率特性越好.GP?150的f 0.5为0.35,大于GP?120的0.30,这与不同电流密度下所对应的比电容值变化规律一致,均说明GP?150比GP?120具备更好的倍率特性[30].图7示出了GP?150在1000mA /g 电流密度下充放电的循环性能.可见循环326 No.3 周 颖等: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

Fig.6 Influence of reduction temperature on CV at a scan rate of 5mV /s (A ),on charge?discharge curv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50mA /g (B ),on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the composites at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C )and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of GP?X (X =90,120,150,180℃)(D )

Fig.7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stability of GP?150at 1000mA /g in 6mol /L KOH

1000次后,GP?150的质量比电容保持在99.8%,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文以未经任何分散处理的氧化石

墨为原料,利用气液界面自组装形成大面积氧化石

墨烯纸,通过相转移产生的肼与水蒸气还原处理,

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石墨烯纸质材料.石墨烯纸具

有相互连接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水合肼蒸气的还

原实现了石墨烯的氮掺杂.石墨烯纸的电容特性与

还原温度密切相关: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石墨烯纸质材料的电容先增大后减小,在150℃下还原所得到的石墨烯纸具有相对较好的电容特性,在1000mA /g 的恒流充放电电流密度下,其在6mol /L KOH 电解质溶液中的质量比电容可达142F /g,经过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仍能保持原来的99.8%,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参 考 文 献

[1] Geim A.K.,Novoselov K.S.,Nat Mater.,2007,6(3),183 191[2] Simon P.,Gogotsi Y.,Nat.Mater.,2008,7(11),845 854

[3] Yang Z.G.,Zhang J.L.,Kintner?Meyer MCW,Lu X.C.,Choi D.W.,Lemmon J.P.,Liu J.,Chem.Rev.,2011,111(5),

3577 3613[4] Li C.,Shi G.Q.,Nanoscale ,2012,4(18),5549 5563

[5] Tang L.B.,Ji R.B.,Cao X.K.,Lin J.Y.,Jiang H.X.,Li X.M.,Teng K.S.,Luk C.M.,Zeng S.J.,Hao J.H.,Lau S.

P.,ACS Nano ,2012,6(6),5102 5110[6] Li X.L.,Wang X.R.,Zhang L.,Lee S.W.,Dai H.J.,Science ,2008,319(5867),1229 1232[7] Xu Z.,Gao C.,https://www.360docs.net/doc/6817763754.html,mun.,2011,2 8[8] Weng Z.,Su Y.,Wang D.W.,Li F.,Du J.H.,Cheng H.M.,Adv.Energy Mater.,2011,1(5),917 922

[9] He G.Y.,Chen H.Q.,Zhu J.W.,Bei F.L.,Sun X.Q.,Wang X.,J.Mater.Chem.,2011,21(38),14631 14638[10] Liu F.,Song S.Y.,Xue D.F.,Zhang H.J.,Adv.Mater.,2012,24(8),1089 1094[11] Sun D.F.,Yan X.B.,Lang J.W.,Xue Q.J.,J.Power Sources ,2013,222,52 58[12] Xu Y.X.,Sheng K.X.,Li C.,Shi G.Q.,ACS Nano ,2010,4(7),4324 4330426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35 

[13] Zhao Y.,Hu C.G.,Hu Y.,Cheng H.H.,Shi G.Q.,Qu L.T.,Angew.Chem.Int.Ed.,2012,51(45),11371 11375[14] Chen J.,Sheng K.X.,Luo P.H.,Li C.,Shi G.Q.,Adv.Mater.,2012,24(33),4569 4573

[15] Dikin D.A.,Stankovich S.,Zimney E.J.,Piner R.D.,Dommett G.H.B.,Evmenenko G.,Nguyen S.T.,Ruoff R.S.,Nature ,

2007,448(7152),457 460[16] Niu Z.Q.,Chen J.,Hng H.H.,Ma J.,Chen X.D.,Adv.Mater.,2012,24(30),4144 4150[17] Peng X.Y.,Liu X.X.,Diamond D.,Lau K.T.,Carbon ,2011,49(11),3488 3496

[18] Chen C.M.,Yang Q.H.,Yang Y.G.,Lv W.,Wen Y.F.,Hou P.X.,Wang M.Z.,Cheng H.M.,Adv.Mater.,2009,

21(35),3541 3548[19] Lv W.,Xia Z.X.,Wu S.D.,Tao Y.,Jin F.M.,Li B.H.,Du H.D.,Zhu Z.P.,Yang Q.H.,Kang F.Y.,J.Mater.Chem.,2011,21(10),3359 3364

[20] Shao J.J.,Lv W.,Guo Q.G.,Zhang C.,Xu Q.,Yang Q.H.,Kang F.Y.,https://www.360docs.net/doc/6817763754.html,mun.,2012,48(31),3706 3708[21] Hummers W.S.,Offeman R.E.,J.Am.Chem.Soc.,1958,80(6),1339 1342

[22] Wang Y.,Alsmeyer D.C.,Mccreery R.L.,Chem.Mater.,1990,2(5),557 563[23] Tuinstra F.,Koenig J.L.,J.Chem.Phys.,1970,53(3),1126 1130

[24] Stankovich S.,Dikin D.A.,Piner R.D.,Kohlhaas K.A.,Kleinhammes A.,Jia Y.Y.,Wu Y.,Nguyen S.T.,Ruoff R.S.,

Carbon ,2007,45(7),1558 1565[25] Lee W.H.,Kim J.Y.,Ko Y.K.,Reucroft P.J.,Zondlo J.W.,Appl.Surf.Sci.,1999,141(1/2),107 113[26] Lee W.H.,Reucroft P.J.,Carbon ,1999,37(1),7 14,800 805

[27] Li J.,Wang X.B.,Yang J.,Yang X.Y.,Wan L.,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34(4),800 805(李静,王贤保,杨佳,

杨旭宇,万丽.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34(4),800 805)[28] Liu C.,Li F.,Ma L.P.,Cheng H.M.,Adv.Mater.,2010,22(22),28 62[29] Wang G.K.,Sun X.,Lu F.Y.,Sun H.T.,Yu M.P.,Jiang W.L.,Liu C.S.,Lian J.,Small ,2011,22(3),1 8[30] Huang C.H.,Zhang Q.,Chou T.C.,Chen M.C.,Su D.S.,Doong R.A.,ChemSusChem ,2012,5(3),563 571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Capacitive Properties of Graphene Paper ?

ZHOU Ying 1*,JIANG Lei 1,2,YAN Jingwang 2,WANG Chunlei 1,XIAO Nan 1

(1.Liaoning Key Lab for Energy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 of Fine Chemicals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China ;2.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lian 116024,China )

Abstract Large?scale(?=10cm)graphene paper(GP)was prepared by the reduction of graphite oxide paper(GOP)self?assembled at the liquid /air interface with hydrazine hydrate vapor.The morphology,struc?ture,components and BET surface area of GOP and GP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X?ray diffraction (XRD ),Raman spectroscop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is.Furthermore,influence of reduction and redu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super?capacitive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It is found that the graphene paper fabricated at 150℃exhibits high capacitive behavior and long charge /discharge cycle life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000mA /g.The discharge capacitance of the material in an aqueous electrolyte of 6mol /L KOH is 142F /g and the capaci?tance retention is 99.8%after 1000charge /discharge cycles.

Keywords Self?assemble;Graphite oxide paper;Hydrazine hydrate vapor;Graphene paper;Super?capacitor

(Ed.:S ,Z ,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s.51177156/E0712,21276045).5

26 No.3 周 颖等: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

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

作者:周颖, 姜磊, 阎景旺, 王春雷, 肖南, ZHOU Ying, JIANG Lei, YAN Jingwang , WANG Chunlei, XIAO Nan

作者单位:周颖,王春雷,肖南,ZHOU Ying,WANG Chunlei,XIAO Nan(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省能源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 姜磊,JIANG

Lei(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省能源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

室,大连116024; 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大连116024), 阎景旺,YAN

Jingwang(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大连,116024)

刊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英文刊名: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年,卷(期):2014(3)

引用本文格式:周颖.姜磊.阎景旺.王春雷.肖南.ZHOU Ying.JIANG Lei.YAN Jingwang.WANG Chunlei.XIAO Nan石墨烯纸的制备及电容特性[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3)

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综述

氧化石墨烯还原的评价标准 摘要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是一种 有趣的有潜力的能广泛应用的纳米 材料。虽然我们花了相当大的努力 一直致力于开发还原方法,但它仍然 需要进一步改善,如何选择一个合适 的一个特定的还原方法是一个棘手 的问题。在这项研究中,还原氧化石 墨烯的研究者们准备了六个典型的 方法:N2H4·H2O还原,氢氧化钠还 原,NaBH4还原,水浴还原 ,高温还原以及两步还原。我们从四个方面系统的对样品包括:分散性,还原程度、缺陷修复程度和导电性能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半定量判定氧化石墨烯还原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将有助于理解氧化石墨烯还原的机理和设计更理想的还原方法。 引言 单层石墨烯,因为其不寻常的电子性质和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潜力,近年来吸引了巨大的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微机械剥离石墨,外延生长法和液相剥离法。前三种方法因为其获得的石墨烯的产品均一性和层数选择性原因而受到限制。此外,这些方法的低生产率使他们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大部分的最有前途生产的石墨烯的路线是石墨在液相中剥离氧化然后再还原,由于它的简单性、可靠性、大规模的能力生产、相对较低的材料成本和多方面的原因适合而适合生产。这种化学方法诱发各种缺陷和含氧官能团,如羟基和环氧导致石墨烯的电子特性退化。与此同时,还原过程可能导致发生聚合、离子掺杂等等。这就使得还原方法在化学剥离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花了相当大的努力一直致力于开发还原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展示一个简单的分类:使用还原剂(对苯二酚、二甲肼、肼、硼氢化钠、含硫化合物、铝粉、维生素C、环六亚甲基四胺、乙二胺(EDA) 、聚合电解质、还原糖、蛋白质、柠檬酸钠、一氧化碳、铁、去甲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酸/碱、热处理和其他类似微波、光催化、声化学的,激光、等离子体、细菌呼吸、溶菌酶、茶溶液)、电化学电流,两步还原等等。这些不同的还原方法生成的石墨烯具有不同的属性。例如,大型生产水分散石墨烯可以很容易在没有表面活性稳定剂的条件下地实现由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烯。然而,水合肼是有毒易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困难。水浴还原方法可以减少缺陷和氧含量的阻扰。最近,两个或更多类型的还原方法结合以进一步提高导电率或其他性能。例如,水合肼还原经过热处理得到的石墨烯通常显现良好的导电性。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前言本文对超级电容器分别从定义,工作原理,特点和分类做了简单介绍,然后以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的一篇综述介绍了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并做了具体的例证分析。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石墨烯修饰石墨烯 在储能领域的发展史上,大致可以分为第一代机械师储能,比如飞轮、发条,第二代化学式储能,如铅酸电池、镍氢镍镉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等,第三代物理式储能如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交通领域,在火车、巴士、汽车、卡车,能源领域,如新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电网削峰填谷、能量回收,工业领域,如起重机、阀门、挖掘机以及一些重型设备等,在电子领域,如硬盘、存储器和后备电源。超级电容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地去了解一下什么是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又称为电化学电容器(ECs)。是一种介于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它是一种功率型的储能器件,通过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界面形成双电层,或电极表面快速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储存电能。主要包括:电极材料、集流体、电解液 和隔膜,原理图如下:

超级电容器有如下特点:(1)超高比容量(0.1-6000F)。比传统电容器同体积电容量大2000-6000倍。(2)充电速度快,只要充电几十秒到几分钟就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而现在使用较多的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充电通常需要几个小时。(3)超长寿命,充放电大于40万次。(4)大电流放电能力超强,能量转换效率高,过程损失小,大电流能量循环效率≥90%;(5)温度范围宽:–40~ +70℃,一般电池是–20 ~ +60℃。(6)免维护,环境友善。 它和我们常见的化学式储能的电池相比,以及和传统电容器在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上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超级电容器按机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双电层电容,依靠物理

石墨烯制备方法研究

石墨烯制备方法研究 具有优良的力学、电学、热学及电子学性质的石墨烯,近些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简单介绍了石墨烯制备的主要方法,包括微机械分离法、化学插层法、加热SiC法及气相沉积法。 标签:石墨烯;制备方法 0 引言 自2004年Novoselov,K. S.等使用微机械剥离法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剥离观测到石墨烯以来,碳元素同素异形体又增加了新的一员,其独特的性能和优良的性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掀起了一波石墨烯的研究高潮。 石墨烯又称单层石墨,是只有一个C原子层厚度的石墨,是构建其他碳质材料的结构单元。通过SP2杂化成键,碳原子与周围三个碳原子以C-C单键相连,同时每个碳原子中未成键的一个π电子形成与平面垂直的π轨道。结构决定性质,石墨烯具有强度很大的C-C键,因此其具有极高的强度(其强度为130GPa,而无缺陷的石墨烯结构的断裂强度是42N/m)。而其可自由移动的π电子又赋予了石墨烯超强的导电性(石墨烯中电子的典型传导速率为8×105m/s)。同时,石墨烯还具有一系列奇特的电子特性,如反常的量子霍尔效应,零带隙的半导体以及电子在单层石墨片层内的定域化现象等。 规模化制备大批量石墨烯是石墨烯材料应用的第一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按照石墨烯的制备途径,可以将其制备方法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制备以及自下而上制备。顾名思义,简单地说自上而下途径是从石墨中获得石墨烯的方法,主要依靠物理过程处理石墨使其分层来得到石墨烯。自下而上途径是从碳的化合物中断裂化学键生长石墨烯的方法,主要依靠加热等手段使含碳化合物分解从而生长石墨烯。 1 自上而下制备石墨烯途径 自上而下途径是从石墨出发(又可称之为石墨途径),用物理手段如机械力、超声波、热应力等破坏石墨层与层之间的范德华力来制备单层石墨的方法。根据石墨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插层法。前者是直接使用机械方法将石墨分层来获得石墨烯的方法。后者则是将石墨先用化学插层剂处理转换为容易分层的形式如石墨插层化合物,然后再对其处理来获得石墨烯。 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操作较为简单,制备一般不需高温,对设备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这类方法是通过石墨分层得到的,得到的单层石墨混在石墨片层中,其分离比较困难,而且生成的石墨烯尺寸不可控。 1.1 机械剥离法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总结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 由天然鳞片石墨反应生成氧化石墨,大致分为3 个阶段,低温反应:在冰水浴中放入大烧杯,加入110mL 浓H2SO4,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放入温度计让其温度降至4℃左右。加入-100目鳞片状石墨5g,再加入NaNO3,然后缓慢加入15g KMnO4,加完后记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反应90min,溶液呈紫绿色。中温反应:将冰水浴换成温水浴,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将烧杯里的温度控制在32~40℃,让其反应30 min,溶液呈紫绿色。高温反应:中温反应结束之后,缓慢加入220mL 去离子水,加热保持温度70~100℃左右,缓慢加入一定双氧水(5 %)进行高温反应,此时反应液变成金黄色。反应后的溶液在离心机中多次离心洗涤,直至BaCl2检测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没有SO42-的存在,样品在40~50℃温度下烘干。H2SO4、NaNO3、KMnO4一起加入到低温反应的优点是反应温度容易控制且与KMnO4反应时间足够长。如果在中温过程中加入KMnO4,一开始温度会急剧上升,很难控制反应的温度在32~40℃。技术路线图见图1。 方法二:Hummers 方法 采用Hummers 方法[5]制备氧化石墨。具体的工艺流程在冰水浴中装配好250 mL 的反应瓶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搅拌下加入2 g 石墨粉和1 g 硝酸钠的固体混合物再分次加入6 g 高锰酸钾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20℃搅拌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升温到35℃左右继续搅拌30 min再缓慢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续拌20 min 后并加入适量双氧水还原残留的氧化剂使溶液变为亮黄色。趁热过滤并用5%HCl 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直到滤液中无硫酸根被检测到为止。最后将滤饼置于60℃的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保存备用。方法三:修正的Hummers方法 采用修正的Hummers方法合成氧化石墨,如图1中(1)过程。即在冰水浴中装配好250 mL的反应瓶,加入适量的浓硫酸,磁力搅拌下加入2 g 石墨粉和1 g硝酸钠的固体混合物,再缓慢加入6 g高锰酸钾,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10 ℃,在冰浴条件下搅拌2 h后取出,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 d。然后将样品用5 %的H2SO4(质量分数)溶液进行稀释,搅拌2 h后,加入6 mL H2O2,溶液变成亮黄色,搅拌反应2 h离心。然后用浓度适当的H2SO4、H2O2混合溶液以及HCl反复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几次,使其pH~7,得到的黄褐色沉淀即为氧化石墨(GO)。最后将样品在40 ℃的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将获得的氧化石墨入去离子水中,60 W功率超声约3 h,沉淀过夜,取上层液离心清洗后放入烘箱内40 ℃干燥,即得片层较薄的氧化石墨烯,如图1中(2)过程。

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查)论文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材料化学 任课教师: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超级电容器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新型储能元件,其大的比电容、高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快速的充放电过程等优良特性,使其在电能储存及转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是它的技术核心。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利用其他导电物质对石墨烯进行改性和复合,可以在保持其本身独特优点的同时提高作为电极材料的导电率、循环稳定性等其他性能。本文对近年来石墨烯基电极材料在两种不同类型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石墨烯;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 随着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过多的CO2排放造成气候变化不稳定,人们对能源的开发和研究重点已经转移到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上面[1, 2],但是它们是靠大自然的资源来储能和转化能量的,其发电能力极大程度要受到自然环境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如果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有很多不稳定性,这也是目前太阳能、风能领域的瓶颈。超级电容器,又称作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既稳定又环保的新型储能元件。它具有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功率密度高、安全系数高、节能环保、低温特性好等优点。超级电容器在现代科技、工业、航天事业方面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它代表了高储能技术的一次突破。目前,国内在相关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并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但是,它们的广泛应用还存在,例如,能量密低、成本过高等问题。 从原理出发,超级电容器可分为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赝电容器两类。两者均是由多孔双电极、电解质、集流体、隔离物4部分所构成(超级电容器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接触电阻,要求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紧密接触;隔离物的电子电导要低,离子电导要高,以保证电解质离子顺利穿透。双电层电容器是利用双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的双电层结构来实验充放电储能的。当在两电极上施加电压,电解质被电离产生正负离子,由于电荷补偿,正离子移向负电极,负离子移向正电极,这样就在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处产生双电层。由于这个双电层是由相反电荷层构成,如同普通平板电容器一样,但是此双电层间距很小,是原子尺寸量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主要市场包括: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在透明电极、储能、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支持服务。公司目前的石墨烯导电层产品功能良率能做到85%,但外观良率目前只能做到60%左右。目前产品已经在低端手机上逐渐应用。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的关键技术如下: ②辉锐集团由辉锐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辉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辉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辉瑞科技专注于石墨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是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量产成为现实。而辉锐材料则主要从事应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提升石墨烯在移动设备,发电和能源储备,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辉锐科技是一家从事石墨烯技术发展的公司,率先进军大面积石墨烯柔性触控屏市场,且计划未来3年公投资1.5亿美元发展石

墨烯移动设备市场。5月份,厦门大学,英国BGT Material Limited 和福建辉瑞材料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厦门大学建立“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石墨烯发明者诺贝奖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等将加盟改研究院。公司正研制利用石墨烯制造可屈曲触摸屏,目前已经投产。 2.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导率,进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速度;石墨烯的二维层状结构可以有效抑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因体积变化引起的材料粉化;石墨烯还能很好地改善锂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还能大幅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国内研究成果: 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宁波所技术研发实力,产学研一体化优势,使得公司在石墨烯领域走在行业前列;公司产品分为三大类:基础产品(浆料、粉体)、专用分散液、工业化应用产品。在锂电池领域,已经开发出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石墨烯导电添加剂、石墨烯涂层铝箔等;公司石墨烯导电剂产品已经在磷酸铁锂电池厂商试样,能有效提高电池倍率充放电性能。 宁波墨西锂电池领域研发目标:第一,2016 年实施Battery 200 计划,研发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 的新型电力锂电池及其材料技术;第二,2020 年实施Battery 300 计划,研发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 的下一代动力锂电池及其材料技术。目前技术路线,以石墨烯作为新一代导电剂研发为主,包括石

基于石墨烯负极赝电容正极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基于石墨烯负极赝电容正极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及性能 研究 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E与其比电容cm成正比,而与其工作电压u的二次方成正比(E=1/2CmU2。因此,提高工作电压是提高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 利用储能电位范围不同的正、负极材料组装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可有效提高工作电压, 进而提高能量密度。本文研究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 的水热还原, 构建了三维分布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 rGO), 研究了 Ni(0H)2纳米片阵列和NiO多孔纳米片阵列的制备。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研究了GO勺还原,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产物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产物晶体结构。利用循环伏安(CV)扫描、恒电流充放电、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技术研究了产物的超电容性能。 以rGO为负极、分别以Ni(OH)2纳米片阵列和NiO多孔纳米片阵列为正极, 组装了非对称模拟超级电容器,并研究其性能。首先将GO分散于具有三维结构的泡沫镍(NF)基底上,然后对其进行水热还原,制备分布于三维NF基底上的还原氧化石墨烯(NF/rGO)。 XPS和Ramar光谱研究结果表明,水热还原可有效去除GO上的含氧官能团, 并对其结构缺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TEM和SEME测结果表明,rGO形成很薄的片层,呈现出透明褶皱结构,NF/rGO上的rGO紧密附着于基底上形成三维分布,这有利于rGO与电解液充分接触而发挥储能性能。 NF/rGO的CV曲线具有双电层电极材料典型的矩形,其恒电流充电与放电曲 线基本成线性、且相互对称。在NF/rGO的交流阻抗波特图上,低频区的相位角接近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概述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概述 1物理法制备石墨烯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价的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这些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对简单,合成的石墨烯的纯度高、缺陷较少。 1.1机械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或微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剥离下来。Novoselovt等于2004年用一种极为简单的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地从高定向热 解石墨上剥离并观测到单层石墨烯,验证了单层石墨烯的独立存在。具体工艺如下:首先利用氧等离子在1mm厚的高 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进行离子刻蚀,当在表面刻蚀出宽20μm —2mm、5μm的微槽后,用光刻胶将其粘到玻璃衬底上, 再用透明胶带反复撕揭,然后将多余的高定向热解石墨去除并将粘有微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进行超声,最后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利用范德华力或毛细管力将单层石墨烯“捞出”。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所获得的产物尺寸不易控制,无法可靠地制备出长度足够的石墨烯,因此不能满足工业化需求。

1.2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 PeterW.Sutter等使用稀有金属钌作为生长基质,利用基质的原子结构“种”出了石墨烯。首先在1150°C下让C原子渗入钌中,然后冷却至850°C,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会浮到钌表面,在整个基质表面形成镜片形状的单层碳原子“孤岛”,“孤岛”逐渐长大,最终长成一层完整的石墨烯。第一层覆盖率达80%后,第二层开始生长,底层的石墨烯与基质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第二层形成后就前一层与基质几乎完全分离,只剩下弱电耦合,这样制得了单层石墨烯薄片。但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石墨烯薄片往往厚度不均匀,且石墨烯和基质之间的黏合会影响制得的石墨烯薄片的特性。 1.3液相和气相直接剥离法 液相和气相直接剥离法指的是直接把石墨或膨胀石墨(EG)(一般通过快速升温至1000°C以上把表面含氧基团除去来获取)加在某种有机溶剂或水中,借助超声波、加热或气流的作用制备一定浓度的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溶液。Coleman等参照液相剥离碳纳米管的方式将墨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超声1h后单层石墨烯的产率为1%,而长时间的 超声(462h)可使石墨烯浓度高达1.2mg/mL。研究表明,当溶剂与石墨烯的表面能相匹配时,溶剂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平衡剥离石墨烯所需的能量,能够较好地剥离石墨烯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项目介绍

红桥新区石墨烯超级电容器项目介绍 一、概况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项目,是由贵州新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在六盘水投资1.6亿元新建设的石墨烯应用技术,项目占地30亩,建设3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主要生产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场平、近期将开展主体厂房建设,计划2 014年10月底达到试生产条件。 贵州新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总部在贵阳高新区,主要生产石墨烯,该项目是由位于美国硅谷的海外贵州促进会应贵州省有关领导要求,向贵州省推荐全球领先的高新技术项目。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项目,主要采用石墨烯为主要原材料,利用石墨烯的高传导性、高石墨烯超级电容器比表面积,生产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石墨烯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属于新材料高科技无污染的产品。它在保留传统电容器功率密度大的特点的同时,具有可达法拉级甚至数千法拉的静电容量,因此其具有能量密度较高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充放电效率高、寿命长、安全性好、环境好等特点。高性能的石墨烯电容器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针对高性能、超薄以及大功耗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手持电脑、大功率节能LED照明、超薄LCD电视、电动

车电池等产业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超级电容器在很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超级电容器应用 超级电容器自面市以来,在电动汽车、混合燃料汽车、特殊载重汽车、电力、通信国防、消费电子产品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全球需求量快速扩大,已成为电源电池领域内新的产业亮点而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当前,国内相关企业也都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的多样性。 1、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超级电容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并且以很高的速度增长,而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也在高速扩展。 2、超级电容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超级电容器相对于其它储能电源优势很明显,但它占整个能量储存装置的市场份额其实还很小。 3、通过供需情况的比较发现,国内能规模生产的厂家较少,生产规模还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所以国内大多数用户还是通过进口来满足需要。 在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国内现有的超级电容器生产企业会积极融资扩产,国际从事超级电容器生产的大型企业也会把战略投资的目光锁定中国,另外很多相关生产企业(如铝电解电容器生产企业)也有进军超级电容器领域的意向,准备介

石墨烯制备综述

石墨烯制备方法综述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物理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机械剥离的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分为化学沉积和化学合成两大方向。物理制备方法包括微机械剥离法,碳纳米管切割法,取向复生法等;化学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液相剥离法,有机合成法,SiC外延生长法等。 物理方法制备石墨烯共同的缺点就是生产出的石墨烯厚度不一,可操作性差,并且无法生长出大尺寸的石墨烯,但微机械剥离法为人类发现石墨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化学制备方法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分别是先进制备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粉体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石墨烯能生成大尺寸石墨烯薄膜,但制备技术仍然缺乏稳定性,在转移过程中也会造成石墨烯缺陷,制备得到的石墨烯薄膜面积仍然相对有限。氧化还原法制备过程中采用强酸,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粉末品质不高。整体上,化学制备方法是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但存在稳定性问题,技术还需要继续改进。表4.1是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表1.1各种石墨烯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列表

4.1.1石墨烯的CVD法制备工艺 CVD法制备研究概况: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金属催化剂基底上可以得到大面积连续的石墨烯薄膜,所用的多晶基底相比于单晶基底更为廉价易得,同时生长出的石墨烯薄膜的转移也相对简单,目前来看是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通过CVD生长方法已经获得大面积(最大面积可达30英寸)、高质量、层数可控、带隙可调的石墨烯薄膜材料。这种生长方法因其便捷易操作且可控性高、能与下一步石墨烯的转移与应用紧密结合的优点,已经成为石墨烯生长领域的主流方法。石墨烯在金属催化剂表面的CVD生长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催化反应体系。该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步:(1)烃类碳源在金属催化剂基底上的吸附与分解;(2)表面碳原子向催化剂体相内的溶解以及在体相中的扩散。某些

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研究 诚信申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生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化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是用过的材料,其他同志对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本科生签名:日期:年月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研究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0805 学生:艾东东指导教师(含职称):元炯亮副教授专业负责人:刘晓林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主要任务:(1)利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 (2)利用电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 主要目标:配置一定浓度的氧化石墨溶液,导电玻璃作为基底,将氧化石墨溶液涂于导电玻璃表面,在恒电压下还原氧化石墨,制得薄层石墨烯。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了解石墨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有关石墨烯的一些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毕业论文完成后应具备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 3.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宏伟,徐志平,谢丹等.石墨烯-结构、制备方法与性能表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6~45 [2]郭鹏.石墨烯的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0 [3] Hummers W S, Offeman R E, Preparation of graphite oxide[J].J Am Chem Soc, 1958,80(6):1339 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前期文献查阅并准备开题2012.2.15~2012.2.29 2 进行相关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2012.3.1~2012.5.1 3 总结实验结果,编写实验论文2012.5.1~2012.5.20 4 完善毕业论文,进行相关的修改2012.5.20~2012.5.30 5 准备毕业答辩及毕业相关的工作2012.5.30~2012.6.5

石墨烯转移综述

黄曼1,郭云龙2*,武斌2,刘云圻2,付朝阳1*,王帅1* 1.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摘要目前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石墨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其中如何将生长的石墨烯材料转移到与各种器件匹配的基底上是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文章通过总结与分析目前CVD法石墨烯的几种主要转移技术,从方法、特点和结果等方面综述了转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转移技术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法;石墨烯;转移 Research Progress in transfer techniques of graphene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uang Man1, Guo Yunlong2*, Wu Bin2, Liu Yunqi2, Fu Chaoyang1*, Wang Shuai1*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2.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Organic Solids,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Abstract The growth of graphene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is being widely studied. The transfer of CVD-grown graphene onto a substrate for making devices is a very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In this paper, six main transfer techniques of CVD-grown graphene are analyzed. Also,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and results of the transfer techniques of CVD-grown graphene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future of transfer techniques is briefly introduced. Keywords: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Graphene; transf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黄曼(1988-),女,硕士,从事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通讯作者:付朝阳(1968-),男,副教授,博士,电话-704,(电子信箱);王帅(1974-),男,教授,博士,(手机),(电子信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世纪优秀人才和国家青年千人项目资助;郭云龙(1982-),男,助研,博士,(手机),(电子信箱).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一.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碳元素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多种多样的形态己逐渐被人类发现、认识并利用。1924年 确定了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1985年发现了富勒烯;1991年发现了碳纳米管;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等成功制备的石墨烯是继碳纳米管被发现后富勒烯 家族中又一纳米级功能性材料,它的发现使碳材料领域更为充实,形成了从零维、一维、二维到三维的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金刚石和石墨的完整系统。而2004年至今,关于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研究报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已 成为物理、化学、材料学领域的国际热点课题。 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外延生长法,氧化石墨还原法,CVD法, 剥离-再嵌入-扩涨法以及有机合成法等。在本文中主要介绍氧化石墨还原法。 除此之外,还对其的一些性能进行表征。 二.石墨烯材料 2.1石墨烯材料的结构和特征 石墨烯(gr即hene)是指碳原子之间呈六角环形排列的一种片状体,由一层 碳原子构成,可在二维空间无限延伸,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的二维结构材料,同时,它被认为是宇宙上最薄的材料[`2],也被认为是有史以来见过的最结实的材料。 ZD结构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子特性,且导电性依赖于片层的形状和片层数,据悉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导电性能最出色的材料,可运用于导电高分子复合 材料,这也使其在微电子领域、半导体材料、晶体管和电池等方面极具应用潜力。有专家指出,如果用石墨烯制造微型晶体管将能够大幅度提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其传输电流的速度比电脑芯片里的硅元素快100倍。近日,某科技日报称,mM的 研究人员展示了由石墨烯材料制作而成的场效应晶体管(FET),经测试,其截止频率可达100吉赫兹(GHz),这是迄今为止运行速度最快的射频石墨烯晶体管。石 墨烯的导热性能也很突出,且优于碳纳米管。石墨烯的表面积很大,McAlliste: 等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石墨烯单片层的表面积为2630扩/g,这个数据是活性炭的 2倍多,可用于水净化系统。

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的制备 摘要: 近年来,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人们已经在石墨烯的制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为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 本文大量引用近三年最新参考文献, 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物理方法(微机械剥离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与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晶体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 并详细介绍了石墨烯的各种修饰方法. 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石墨烯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石墨烯; 石墨烯氧化物; 制备; 功能化石墨烯。 背景摘要 2004年,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Geim研究小组首次制备出稳定的石墨烯, 推翻了经典的“热力学涨落不允许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自由存在”的理论, 震撼了整个物理界[1], 引发了石墨烯的研究热潮[2]. 理想的石墨烯结构可以看作被剥离的单原子层石墨, 基本结构为sp2杂化碳原子形成的类六元环苯单元并无限扩展的二维晶体材料,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单原子厚度的材料. 这种特殊结构蕴含了丰富而新奇的物理现象, 使石墨烯表现出许多优异性质[3-6], 石墨烯不仅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室温下电子迁移率可达 2×105cm2/(V·s))[7-8], 突出的导热性能

(5000 W/(m·K))[9-10], 超常的比表面积(2630 m2/g)[11], 其杨氏模量(1100 GPa)和断裂强度(125 GPa)[12-13]也可与碳纳米管媲美, 而且还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 如完美的量子隧道效应、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永不消失的电导率等一系列性质[14]等. 与碳纳米管相比, 石墨烯的主要性能均与之相当, 甚至更好, 避免了碳纳米管研究和应用中难以逾越的手性控制、金属型和半导体型分离以及催化剂杂质等难题, 而且制备石墨烯的原料价格便宜. 正是由于石墨烯材料具有如此众多奇特的性质, 引起了物理、化学、材料等不同领域科学家的极大研究兴趣, 也使得石墨烯在电子、信息、能源、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一.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概述 目前有关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国内外有较多的文献综述,石墨烯的制备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价的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 通过微机械剥离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此法原料易得, 操作相对简单, 合成的石墨烯的纯度高、缺陷较少, 但费时、产率低下, 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目前实验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学方法来制备, 该法最早以苯环或其它芳香体系为核, 通过多步偶联反应取代苯环或大芳香环上6个, 循环往复, 使芳香体系变大, 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结构的石墨烯(化学合成法)[20]. 2006年Stankovich等[21]首次用肼还原脱除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 oxide, 以下简称GO)的含氧基团从而恢复单层石墨的有序结构(氧化?还原法), 在此基础上人们

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陈 宽(1986-),男,江苏人,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极材料;本文联系人 阮殿波(1969-),男,黑龙江人,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傅冠生(1966-),男,湖南人,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于智强(1977-),男,浙江人,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电容器开发与产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阮殿波,陈 宽,傅冠生,于智强 (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12) 摘要:同传统二次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储能装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碳材料,具有电导率高、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强等优异特点,是超级电容器的理想电极材料。综述了近几年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特点,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石墨烯; 超级电容器; 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 电极材料 中图分类号:TQ919;TQ127.1 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Research of Graphene-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 RUAN Dian-bo, CHEN Kuan, FU Guan-sheng, YU Zhi-qiang (Ningbo CS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Zhejiang 315112,China) Abstract :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econdary battery, supercapacitor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power density, rapid charge/discharge property and long cycle life, it ’s a new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 device. At present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supercapacitor is improving its energy density. Graphene is a new kind of two dimension carbon material,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conductivit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trong chemical stability, it ’s an ideal electrode material of supercapacitor.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graphene-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its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end of graphene-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are also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 graphene; supercapacitor; energy density; power density; electrode material 1.引言 石墨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sp 2杂化碳材料,是碳的其它维数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构造单元。受其特殊结构的影响,石墨烯拥有一系列优异的物化特性:高断裂强度(125GPa);高速载流子迁移率(2×105cm 2V -1s -1)和热导率(5000Wm -1K -1);超大比表面积(2630m 2/g)[1]。这些突出的、吸引人的特征使得这种多功能的碳材料可以适用多种实际应用场合,其中,利用石墨烯作为超级电容器[2-4]电极已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焦点。 基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能源危机的考虑,寻找新型、廉价、环保、高效的储能系 统的呼声与日俱增。在这种大环境下,超级电容器[5]因为其额定容量高、可作为脉冲功率电源、循环寿命长、工作原理简单、维护费用低而成为一种备选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循环寿命长,可以在高功率密度下实现快速充放电,弥补了蓄电池在这方面的缺陷。 大量的研究表明,为了实现高性能EDLC ,必须解决碳材料的几个关键因素:材料的比表面积、电导率、微孔直径和分布。大多数情况下,介孔碳材料能够拥有大的比表面积,但偏低的电导率限制了其在高功率 密度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6]。碳纳米管虽

深度解读直接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

2.2 直接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流程图 石墨烯自发现以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赋予了其广泛应用前景。要实现石墨烯的应用,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是石墨烯制备方法。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 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还原氧化石墨烯法以及直接溶剂剥离法

等。微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虽然能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但是产率低,难以满足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还原氧化石墨烯法实现了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但是所得到的石墨烯含有大量的缺陷。采用直接溶剂剥离法,既保持了石墨烯结构的完整性,又能够实现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关注,且听“材料+”小编为你慢慢道来。 直接溶剂剥离法在大规模、低成本制备高质量石墨烯方面展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且所得到的石墨烯分散在不同的溶液中,不仅有利于对石墨烯的进一步修饰,而且利于石墨烯的加工应用,如溶液混合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旋涂制备石墨烯薄膜等。因此,发展直接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具有重大意义。 何为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文献中的定义是这样的:通常直接把石墨或膨胀石墨(EG)(一般通过快速升温至1000℃以上把表面含氧基团除去来获取)加在某种有机溶剂或水中, 借助超声波、加热或气流的作用制备一定浓度的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溶液,【材料+】微信平台将会为大家持续带来石墨烯的详细制备方法。 2.1.1 原料的选择 如果要制备片状石墨烯,最好选用鳞片石墨。当然,从石墨制备石墨烯产量相当低。例如,将石墨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超声处理,得到石墨烯的产量不足1%。相对于石墨来说,膨胀石墨和石墨层间化合物具有更大的层间距,层与层之间的范德华力相对较小,得到单层石墨烯的产量更高。 2.1.2剥离溶剂的选择 Coleman小组研究表明;当溶剂的表面能与石墨烯相匹配时,溶剂与石墨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来源:厦门烯成 目前,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四种:微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氧化石墨还原法和气相沉积法。 2004年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Geim和Novoselov等人利用微机械剥离法,也就是用胶带撕石墨[1]获得了单层石墨烯,并验证了二维晶体的独立存在。他们利用氧等离子束在1mm厚的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表面刻蚀出20微米见方、深5微米的微槽,并将其用光刻胶压制在SiO2/Si衬底上,然后用透明胶带反复撕揭,剥离出多余的石墨片。随后将粘有剩余微片的SiO2/Si衬底浸入丙酮溶液中,超声去除样品表面残余的胶和大多数较厚的片层。所得到的厚度小于10nm片层主要依靠范德华力吸附在硅片上。最后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挑选出单层石墨烯薄片。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但缺点是所获得石墨烯尺寸太小,仅几十或者上百微米。且制备过程不易控制,产率低,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同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W.A. de Heer等人通过加热单晶6H-SiC脱除Si,在单晶SiC (0001) 面上外延生长石墨烯[2]。具体过程是:将经氧气或氢气刻蚀处理得到的SiC在高真空下通过电子轰击加热,除去氧化物。用俄歇电子能谱确定表面的氧化物完全被移除后,将样品加热使之温度升高至1250~1450℃后保持1分钟到20分钟,以形成极薄的石墨层。相比微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可以实现较大尺寸,高质量石墨烯制备,是一种对实现石墨烯器件的实际应用非常重要的制备方法,然而石墨烯的厚度由加热温度决定,大面积制备单一厚度的样品比较困难,且SiC过于昂贵,得到的石墨烯难以转移到其它衬底上。

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

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 摘要:超级电容器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之一。目前,超级电容器的研究重点是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发展具有高比表面积、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的电极材料是关键。石墨烯因具有比表面积大、电子导电性高、力学性能好的特点而成为理想的电容材料,但石墨烯的理论容量不高,在石墨烯基电极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堆叠现象,导致材料比表面积和离子电导率下降。因此,发展合适的制备方法,对石墨烯进行修饰或与其他材料形成复合电极材料是一种有效解决途径。本文对石墨烯基电极及其在双电层电容器、法拉第准电容器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重点介绍了石墨烯凝胶薄膜电极的制备过程,以促进石墨烯基电极在超级电容器构筑中应用。 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的日趋恶化,有力地促进了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太阳能、风能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需要有效的储能装置保证其能够稳定的在电网中并网工作。同时,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迫切需要发展成本低、环境友好、能量密度高的储能装置。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其容量可达几百甚至上千法拉。自1975年Conway首次提出法拉第准电容的储能原理以来,超级电容器的研发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本NEC、松下、本田、日立和美国Maxell等公司开发出的小型超级电容器已开始推向市场,在小型移动电子设备、汽车能量回收等领域应用。法国SAFT公司、韩国NESE公司等也在进行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和开发。美国的USMSC计划、日本的New Sunshine计划和欧洲的PNGU计划均将超级电容器列入开发内容。我国将“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的研究和制备技术”列入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作为能源领域中的前沿技术之一。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单元,具有容量大、功率密度高、免维护、对环境无污染、循环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已在备用电源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特点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超级电容器应用于风力发电中可以提高风电场的运行安全。超级电容器的基本构造与应用组件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