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
运动人体科学教案

《运动人体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的科学原则。
3. 具备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分析运动现象和解决运动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严谨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包括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功能与调节。
3.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的科学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1.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复杂的生理机制和运动训练原理的掌握。
2.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运动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法通过系统地讲解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探究法安排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实际的运动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瓶、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运动比赛视瓶或展示一些运动员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②12分钟跑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 的能力。是衡量一般耐力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 ☆适用对象:初中至大学年龄男女生。 ☆场地器材:田径场地(400m、300 m、200 m的 场地均可),秒表、口哨、发令旗、皮尺、距 离标志牌。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③ 50m×8往返跑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50m×8往返跑也称为往返耐力跑, 它主要反映受试者的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应于7—12岁的少年儿童。
4 思考题 编制5个耐力测评指标测试特定对象。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⑸静力性力量耐力的测评方法 ① 屈臂悬垂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上肢肌群和肩带 肌群的静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以上女子及不能做引 体向上的男子。 ☆测量器材:高单杠、秒表、凳子。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② 仰卧举腿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腹部和大腿肌群 的静力性力量耐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幼儿至小学生。 ☆场地器材:垫子、秒表,在两个支架上系一 根离地面30 cm高的橡皮筋。
实验十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耐力素质的测评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 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意义;熟练掌握 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 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量尺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⑴学生简单讲解各指标测评方法 在课前预习前提下,由几个学生分 别讲解下述指标的测评方法和须注意的 事项,教师和其他学生予以补充。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⑵一般耐力的测评方法 ① 800m跑(女)或1000m跑(男)的测评方法 ☆测量意义:测定一般耐力。 ☆适用对象:初中至大学年龄男女生。 ☆测量器材:400米田径场、秒表、发令枪 ☆测量方法:同田径竞赛规则,测1次。 ☆评价:以受试者完成测验的时间为测验成绩 (s)。参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常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

第一章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1.1常用玻璃仪器及其他用品1.1.1常用玻璃仪器及用途不可直接加热:离心试管、移液管、试剂瓶(广口瓶和细口瓶)不可加热:容量瓶、量筒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烧杯1.1.3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及要求铬(ge)酸洗液特征:呈暗红色油状液,具有极强的氧化力,腐蚀性强,去除油污效果极佳,可对容量瓶、吸管、滴定管、比色管或比色皿等的洗涤。
碱性高锰酸钾洗液洗涤方法:1、洗刷:用水和毛刷刷洗;2、用去污粉或洗涤液和毛刷刷洗容器壁上附着的油污和有机不溶物质;3、在进行精确容量分析实验时,多仪器的洁净程度要求高,可选用适当的洗液与计量有关的所有仪器先浸泡一段时间再洗涤。
4、用以上方法洗涤后,一般用蒸馏水冲洗三次。
干燥:1、烘干:洗净的仪器一般可以放入恒温箱内烘干,放置容器时应注意平放或使容器口朝下;2、烤干3、晾干4、吹干5、用有机溶剂干燥。
注意事项:带有用来准确量取溶液的容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否则会影响容器的准确度。
1.2定量分析实验常用仪器1.2.1分析天平结构形式:可分为杠杆天平和无杠杆天平;杠杆天平又分等臂和不等臂天平。
天平精度分级表1、TAR清零键、去皮键、RNG称量范围转换键。
2、称量方法:○1递减称量法,常用器皿是称量瓶,适用于称量易吸潮的试样。
注意事项:不能直接用手拿取,应该用洁净的纸条将其套住,再用手捏住纸条。
1.3酸度计pHS—3C型酸度计的使用标定:如重新标定,必须重新调定位键和斜率键。
注意事项:两点标定时,应尽量使被测溶液的PH值在两个标准缓冲溶液的区间内。
1.4可见光分度计1.4.1原理:是利用被测物质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依据是郎伯—比尔定律。
郎伯比尔定律:当溶液的浓度一定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液层厚度、吸管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1.4.2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1光源○2单色器○3吸收池○4检测系统需考虑的方面:(理解、消化)(1)入射光波长的选择不同的物质对在不同的波长对光吸收不同,一般根据吸收曲线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
运动医学实验大纲

《运动医学》(课程)实验大纲
(供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本实验大纲是根据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培养方案,在总结、探讨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运动医学理论课的知识,掌握常用的运动医学检测手段,掌握、巩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科研和康复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体格检查
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人体检测手段
实验内容:血压、脉搏
1、熟悉常用体格检查设备的使用方法。
2、掌握体重、胸围、足弓、四肢长度、脊柱检查方法。
实验二:运动创伤的一般处理法
实验目的: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止血、包扎、清创
实验内容:学习清创、止血等无菌操作
1、基本掌学会无菌操作步骤。
2、熟悉清创过程
实验三: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仪的使用
实验目的:体成分分析仪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提供肌肉质量评估、体液指标评估、肥胖评估指标。
实验内容:让学生采用骨密度仪,生物电阻抗技术(BIA)、利用8接触电极对人体进行测量。
体重、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瘦体重、肌肉含量、基础代谢率、总能量消耗、内脏脂肪水平。
让学生掌握体成分分析仪,骨密度仪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践性教学:
编著教材
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论文: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学术情况学术研究课题:
学术论文:
2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2009年以来教学课题一览表
2009年以来发表论文一览表。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摘要】根据当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独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改革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思考,对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体育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学科实验内容,是体育院校中大部分专业都要涉及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
而实验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一、目前运动人体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定位过时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既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系统完整的设计。
这种重学科、重基础理论,轻实践、轻基础技能的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理论挤实验”现象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视不够。
加之实验课包含在理论课中,教师往往因课时紧而挤占实验课的时间,学生对许多理论缺少直观理解和操作验证,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理也就一知半解。
可见,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这种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实验课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重复在目前的实验教学项目中,传统经典的实验多,现代先进的实验少;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性的实验少;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
教学内容分散、重叠和封闭,同时,也欠缺学生开拓性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的设置只考虑与相应的理论课挂钩,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各自强调自身体系的完整,不仅导致实验内容重复,不利于多学科知识的互相借鉴和不同实验技术的综合与融合。
(三)实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在教学方法上,传统讲授式的多,问题引导式的少;教师灌输的方式多,师生互动、个性化的形式少;要求学生被动照搬、步步模仿的多,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新的少。
课程思政融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课堂教学的探讨

122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基金资助项目(JG2019076)作者简介:刘海斌(1978—),男,博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课程思政融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课堂教学的探讨刘海斌 傅鹤宇 毕然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摘要: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是体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为了把“思政教育”落实到研究生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去,把“自信自强、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爱国奉献”和“德艺双修、苦练技艺”等体育精神融入课堂实践环节之中,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深度融合。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升华教学方案、创新评价体系、提升现代化手段等方法,从“思想课程”到“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的一体化,并形成合力,以达到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体育精神;课程思政一、引言习近平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1]。
青少年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占据战略性、基础性地位。
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国际形势,高校如何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铸魂育人,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改变“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的现状,已成为迫在眉睫,不得不重视的一项紧要工作[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是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研究生课程后,系统接受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它在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手段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面向全校体育学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体育科学领域人次[3]。
因此,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中的“思政教育”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原理与方法》课程思政建设(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及其与专业内容的融入方式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将从三个部分展开:历史篇(不忘初心)、时代篇(榜样力量)和未来篇(砥砺前行)。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室是高校众多实验室 中比较有 特 教 师 自己担 任 实 验 ,实 验 教 学 的理 念 及 教 学 方 法 手段 等
色 的实 验 室 ,实 验 过 程融 合 了人 体 安 静 与 运 动 过 程 中 的 由该 教 师 自己决 定 ,教 学 的 效果 单 纯 以完 成 教 学 任 务 为 身 体 机 能 变 化 ,区 别 于 其 他 学 科 实 验 对 静 态 事 物 的 研 目标 ,在 实 验 项 目的 选 择上 教 师 的随 机 性 较 大 ,在 一定 究 ,是 对 运 动 中人 体 变 化 的研 究 。 由于 运 动 人 体 科 学 实 程度 上 阻碍 了创 新 型 、设 计 型实 验 项 目的 开 发 。
课 程 的 实 验 教 学 任 务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忽 视 了学 科 之 间 实 验 室 的 日常 管 理 工 作 ,同 时 由教 务 处 负 责 实 验 室 的 实
的相 互 联 系 ,也缺 乏对 学 生 所 学 知 识 的 综 合 运 用 能 力 的 验教 学 工 作 ,各 系 院 下 属 实 验 室既 隶 属 于 实 验 室 与设 备
目前 ,我 院 运 动 人体 科 学 实 验 室 的实 验 教 学 体 系 包 基 本情 况 。但 实 验 室 与 设 备 管 理处 不 具 备 监 督 实 验 教 学
括 :运 动解 剖 学 实 验 、运 动 生 理 学 实 验 、体 育 保 健 学 实 的 职能 ,因此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有对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不 重视 的 验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实 验 、运 动 生 物 力 学 实 验 、体 育 心 理 错误 理 解 。通 过 实 验 室 管理 模 式 的改 革 ,改 变 了 以 往 单 学 实 验 ,在 目前 的 实验 教 学 中采 用 的 教 学 方 式 是 分 学 科 纯 由实 验 室 与 设 备 管 理 处单 独 管理 的方 式 ,建 立 了 实 验 教 学 ,也 就 是 各教 师按 照 本 课 程 实 验 的要 求 ,完 成 自己 室 的双 层 管 理 模 式 ,一 方 面 由实 验 室 与 设 备 管 理 处 负 责
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组, 单独设课 , 单独考核 , 效果显著 。第一 , 改变了过去实验 依 仪器设备, 以及部分验证性实验 、 仿真 、 虚拟实验等视频发布到 精 品课程和网络课堂平 台上 , 让学生提前 预知 , 提前 自学 , 在网
Ab ta t h p n l oa oi sa d e p r n a u rc l m y tm s b e p i r e o c n t c p r s r c :T e o e a rtre n x i tlc riu a s s b e me e mu t e s tu n o d r t o sr ts o t u s
m n lecignest b ar dot wt t ce daltdnsa et ah ed cr e u, i ahr a uet i at n oe i he sn l s m—cnc u , ujc — osi s C— o si s sb t cnc u , O o e o
运动人体科学实 验是体 育专业 的重要基 础课 程 , 培养 是
学 生 动手 能 力 和 科学 思 维 的 重要 途 径 , 体 育专 业 学 生知 识 体 是
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涵盖 了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决他们在教学
式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案、
实验教学课件 、 实验项 目( 包括实验 内容 、 目标要求、 方法 )实验 、
教学 , 即将运动人体科 学相关课 程 中的实验部分 进行整合 重 附于理论 , 重理论 轻实验 , 学生做 不做 实验, 或实验课 认真 与 二, 通过对实验的合并 、 精简 、 整合 和重组 , 避免了实验项 目的
学生 自我训练为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洗涤:倒尽板孔中液体,加 200μ l 洗涤液,反复 3 次,最后 将反应板倒置在吸水纸上,使孔中洗涤液流尽。 ③加封闭液200μ l,37℃温育1h。 ④洗涤同②。 ⑤采集受试者运动前与运动后血液制成血清 ⑥加被检血清:用稀释液将被检血清作几种稀释,每孔200μ l。 同时作稀释液对照。37℃温育12h,或室温放置2 h。 ⑦洗涤同②。 ⑧加辣根过氧化物酶羊抗兔 IgG ,每孔 200μ l , 37℃温育 1h , 或室温放置2h。 ⑨洗涤同②。 ⑩加底物:邻苯二胺溶液加200μ l,室温暗处5min。观察结果: 用酶联免疫检测仪记录A190 nm读数。
3 实验器材与试剂
⑪实验仪器 采血针、吸血管、移液管、聚苯乙烯微量 细胞培养板、酶联免疫检测仪
⑫ 试剂 ①辣根过氧化物酶羊抗兔IgG; ② 包 被 液 : 0.05 mol/L 碳 酸 缓 冲 液 ( pH 值 为 9.63 ) : Na2CO30.15g,NaHCO20.293g,蒸馏水稀释至100ml; ③稀释液( PBS-Tween ): NaCl8g , KCl0.2g , KH2PO4 0.2g , Na2HPO4·12H2O 2.9g , Tween-20 , 0.5ml , 蒸 馏 水 加 至 1000ml; ④洗涤液:同稀释液; ⑤封闭液:0.5%(质量分数)BSA(用PBS配制); ⑥邻苯二胺溶液(底物): 配制:0.1 mol/L柠檬酸(2.1g/100 ml ),取 6.1 ml ; 0.2 mol/L Na2HPO4·12H2O ( 7.163 g/100 ml ),邓邻苯二胺 8 mg(溶解);临用前加30%(体积分数)H2O240 μ l; ⑦ 终止液:2mol/L H2SO4。
5 实验参考方案
⑪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 10 名, 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大强度运动训练建立运动实验模型: 采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标本。 ⑫ 运动训练方案:运动模型的建模,采用功率自行车进 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方案可自行设计)。持续运动 5 分钟,运动强度由心率控制,为实验对象最大心率达 85-95%。 ⑬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 包被抗原:用包被液将抗原做适当稀释,一般为 1-10 μ g/孔,每孔加200 μ l,37 ℃温育1 h,或4℃冰箱放 置16-1高,而且在某些项目中两者的相关系 数很大,其增长情况与运动强度、氧债、训练程度等因 素密切相关,因而可直接用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来评定 无氧代谢的能力,如400m跑后,血乳酸低于10 mmol/L表 明无氧代谢能力差;达到 14-15 mmol/L 表明无氧酵解能 力强。 当今血乳酸不仅用来评定速度耐力水平,还用来评定有 氧代谢能力,控制运动强度,预测成绩等等。
6 注意事项
⑪ 设计运动方案时,应注意检索文献资料,注意运动 时间与强度的关系,注意研究对象的物种差异。 ⑫ 严格按照实验方法与步骤进行操作。 ⑬ 做好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⑭ 若对实验动物进行运动训练时,要注意观察和判断 运动的情况与疲劳的程度:动物停止跑动时应设法驱 赶动物。 ⑮ 做好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⑪设计本次实验方案 ①实验对象的选择(不同项目运动员)运动训练方式、强度、 持续时间及取样时间的选择。 ②血乳酸的实验测定方法选择 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或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iassay,RLA) 测定。 ③确定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⑫全血乳酸检测试剂盒法 ① 原理:以NAD+为氢受体,LDH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 使NAD+转化成NADH。其中PMS递氢使NBT还原为紫色呈色物, 呈色物的吸光度在530nm时与乳酸含量成线性关系。 ② 材料与试剂:采血针、吸血管、离心管、台式离心机、 超声清洗机、试管架、移液枪、TP头、水浴箱、可见光分 光光度计、比色杯。
表3-17 全血乳酸检测试剂盒的操作 蒸馏水(ml) 3mmol/L标准液(ml)
空白管 0.02
标准管
0.02
测定管
上清液(ml) 0.02 酶工作液(ml) 1 1 1 显色剂(ml) 0.2 0.2 0.2 混匀,37℃水浴准确反应10分钟 终止液(ml) 2 2 2 混匀,530nm,1cm光径,蒸馏水调零,测各管吸光度 标准浓度为3mmol/L,稀释倍数为7倍
⑭ 实验报告(实验结果与分析)内容 ①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为实验对象运动后,血乳酸含量显著 升高,运动前血乳酸浓度为 0.45-1.3 mmol/L ,运动后即刻 为10-15 mmol/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 实验结果分析:乳酸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又是有 氧代谢系统的重要氧化物质,运动时乳酸主要在骨骼肌中生 成,可在肝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在供能体系中占 有重要地位,可直接用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来评定无氧代谢 的能力。如400 m跑后,血乳酸低于10 mmol/L表明无氧代谢 能力差;达到14-15 mmol/L表明无氧酵解能力强。
实验十三
血乳酸的测定与应用
1 实验目的
⑪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体内血乳酸的测定方法及该指标在运 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⑫进一步巩固离心机、可调微量移液器、振荡器等仪器的基 本操作。掌握实验对象取材、标本处理的方法与半自动生 化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⑬通过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实验设计与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独立思考、创新思维、 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基本掌握 从事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
4 实验方法与步骤
4-5人一组,自由组合编组,选定一人担任小组长。 查找国内外近十年有关运动训练中血乳酸变化的 文献资料并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拟定 实验的内容与指标。 根据拟定的实验内容与指标,讨论拟定运动实验 对象的训练方案: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与时间等 (包括学会训练实验动物)。 详细制定实验步骤与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步骤与 要求进行实验。
2 实验原理
乳酸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又是有氧代谢系统的 重要氧化物质,运动时乳酸主要在骨骼肌中生成,然后 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其他组 织被代谢消除。可在肝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在供能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乳酸过多对酸 碱平衡的影响又成为负面效应,导致疲劳发生。 因此,运动时乳酸的生成、运动后乳酸的消除,以及运 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血乳酸指标的应用成为运动生物化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 静 时 , 人 体 静 脉 血 里 的 乳 酸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为 0.451.3mmol/L。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糖的无氧分解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