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

合集下载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com
药的研究与开发重新得到重视 , 并逐渐成 为研究开
1 植物源农药 的应用历史
植物源农药 , 就是直接利用 或提取植 物 的根 、
茎 、 、 、 、 子等 或利 用其 次生 代谢物 质 制成具 叶 花 果 种 升 到科学 实验 阶段 。例 如除虫 菊 、 烟草 、 鱼藤 被研 制 加工 成商 品得 到广 泛使 用 ¨ 。
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 。利用植物资源开发
cd s u gc d s e b cd s a d v r sih b t r ,s mma z d t e r l f h h r c e sis o l n e — i e ,f n i i e ,h r i i e n i ii s u u n o i r e o e o e c a a tr t f a t s h t i c p p t i e ,r s a c p r a h sa d r s a c r b e ,a d t e d v lp n r s e tw ssmp y d s u s d i d s e e r h a p o c e n e e r h p o lms n h e eo me tp o p c a i l ic s e c a e1 sw l . Ke r s b tn c l e t i e ,i s ci i e ,f n ii e ,h r ii e y wo d o a i a si d s n e t d s u g cd s e b cd s p c c
Ab ta t T i at l re y it d c d te sau fte man tp s o oa ia et ie :isci sr c hs ri e b f nr u e h ttso h i y e fb tnc lp si d s n e t c il o c —

我国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取得农药登记的生物农药分类及应用情况,分析当前我国生物农药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物农药类型应用存在问题建议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

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抗生素和生物化学农药。

我国每年需使用化学农药约25万吨,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农作物及制成品农药残留、作物病虫害抗性等诸多问题,而生物农药因其具有毒性低、选择性强、高效低残留、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起到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被称之为绿色农药、生态农药。

一、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及其应用1.植物源农药植物中可分离出多种具有杀虫作用的有效成分。

萜烯类、生物碱类等物质起抑制昆虫取食和生长发育作用。

萜烯类存在于楝树,从川楝、印楝种核中分离出印楝素对多种昆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应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被列为无公害农业生产的指定农药品种。

生物碱是通常存在于植物体或者动物体中的一类具有碱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我国目前已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藜芦碱、百部碱、烟碱等取得农药登记用于防治蚜虫、菜青虫、斑潜蝇、矢尖蚧等。

除虫菊素提取自菊科菊属除虫菊亚属植物的花中,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开发应用,现已发现6种有效成分能起到触杀作用,主要加工成喷射剂、气雾剂、蚊香用于防治蚊、蝇、蜚蠊等卫生害虫。

19世纪中叶我国已用鱼藤根制作杀虫剂,从中提取的鱼藤酮是一种强接触杀虫剂兼具有胃毒作用,残效期短,基本无残留,对作物安全,登记用于防治蚜虫、小菜蛾等。

植物中的生物碱、糖苷、各种酚类、香豆精素、特种蛋白质具有杀菌或抗菌活性。

大蒜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最先得到应用,1958年科学家发现其同系物乙基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现已制成乳油、可湿性粉剂防治枯萎病、稻瘟病等。

我国已经取得登记的植物源杀菌剂还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儿茶素、混合脂肪酸、小檗碱、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几丁聚糖、葡聚烯糖超敏蛋白、苦参碱等。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摘要】植物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种农药类型,具有天然、环保、低残留等优势。

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及分类,探讨了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同时指出了提高植物源农药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性。

最后强调了植物源农药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加强植物源农药研发,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植物源农药、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分类、优势、作用、应用、环境、人类健康、发展方向、效率、安全性、推动、研发、生产、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植物源农药具有天然、无毒、无害、高效等特点,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比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源农药更安全,更环保,更符合现代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具有较低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植物源农药还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抗药性较强的优势,可以有效防治各类农业病虫草害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植物源农药的应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源农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加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将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正文2.1 植物源农药的定义及分类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提取得到的农药,主要成分为植物提取物或植物精油。

根据来源和制备方法的不同,植物源农药主要可以分为植物提取类、植物精油类和植物发酵类三大类别。

1. 植物提取类农药:这类农药是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位提取得到的活性成分,如菊花、茶叶、丁香等。

常见的植物提取类农药有绿豆叶提取液、植物硼酸提取液等。

2. 植物精油类农药:这类农药是通过蒸馏或榨取植物花、叶、根、果等处的精油,如薄荷油、橙油、茶树油等。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广阔,种植作物种类多样,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常常受到多种病虫草害的危害。

化学农药因其适用范围广、作用效果迅速、使用方便等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类病虫草害,但使用化学农药也容易造成人畜中毒、杀害有益生物等,同时由于化学农药的滥用使得部分害虫、致病菌和杂草的抗药性增强,导致防治难度加大。

相比于化学农药,以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农药对生物和环境更加友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农药迅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登记产品为45172个,其中生物农药产品2159个 (未包括农用抗生素和天敌),占全部农药总数的4.78%,占比非常低。

在生物农药中,微生物农药是研究热点之一。

在《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规定,微生物农药是指以天然的或经基因修饰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活体为有效成分的农药,按用途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该类农药具有有效成分来源广泛、选择性强、对人畜毒性低等优点。

经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查询,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已登记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42个,到2022年12月31日,已达56种,可见微生物农药呈逐年增长趋势。

我国的微生物农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生防微生物不断增多,各种新型微生物农药也不断涌现。

已有研究对微生物农药常见剂型种类及特点、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和使用技术相关标准、助剂研发、管理现状、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尚缺乏典型微生物农药在防治重大病虫害方面应用情况的综述报道。

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我国近几年一些原创的、新型的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在生防菌株筛选、产品创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农药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为行业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完整版)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摘要:植物源农药中含有多种杀虫活性物质,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源农药以其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来源广、成本低等多种优点,成为近年来农药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特点、研究进展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一般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 倍受全世界农药研究及应用部门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其研究热点之一.1.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烯类、酮类和番茄枝内酯类,此外还有木脂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羟酸酯类,如除虫菊酯等。

1。

1 生物碱类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 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薜碱、木防己碱、苦豆子碱等.该类化合物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拒食和忌避及抑制生长发育等。

1。

2 萜烯类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源农药中含量较多、研究比较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其中精油的大部分组成为萜烯类化合物.目前从植物源农药中发现的萜烯类主要有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单萜类主要有柏科植物砂地柏叶精油中的有效杀虫成分松油烯— 4 —醇,它对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为熏杀作用。

倍半萜类有马桑科植物马桑中所含的羟基马桑毒素 B;卫矛科植物中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主要有各种β- 二氢沉香呋喃倍半萜型多醇酯;苦皮藤根皮中具有杀虫活性的有近 20 个α—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拒食、胃毒、内吸作用和影响试虫的产卵、孵化等生殖行为消灭害虫。

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大戟科大戟属、巴豆属及瑞香科植物中的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闹羊花中主要杀虫有效成分闹羊花素—Ⅲ。

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生物防治学报一、研究背景植物寄生线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线虫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寻求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防治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在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研究进展1. 天敌微生物筛选与应用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对植物寄生线虫具有拮抗作用。

我国科研人员从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批对线虫具有高致病力的微生物菌株,如淡紫拟青霉、厚壁孢子轮枝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产生代谢产物、竞争营养和空间、寄生等方式,有效抑制线虫的生长和繁殖。

2. 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应用植物源农药具有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我国研究人员从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系列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成分,如生物碱、黄酮、酚类等。

将这些成分应用于农业生产,可有效降低线虫对作物的侵害。

3. 生物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生物信息素是生物体分泌的一种信息传递物质,可用于引诱、驱避或干扰线虫的行为。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了线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并研发出了一系列生物信息素产品。

这些产品在田间应用,可有效降低线虫对作物的侵害。

4. 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三、展望1. 生物学基础研究不足,对线虫与天敌微生物、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尚不明确;2. 生物防治产品研发和应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产品效果不稳定、成本较高;3. 农户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推广难度较大。

为进一步推进植物寄生线虫生物防治研究,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水平,促进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户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1. 微生物菌剂创新研发在微生物菌剂方面,我国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发酵工艺和配方,以提高菌剂的效果和稳定性。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有益微生物进行改造,增强其在线虫防治中的作用。

植物源农药实验报告(3篇)

植物源农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源农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植物源农药对特定害虫的防治效果,为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害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2. 植物源农药:5%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7.5%鱼藤酮乳油3. 仪器设备:喷雾器、量筒、电子天平、培养皿、显微镜等4. 试验地:有机茶园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实验地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种植相同数量的茶树。

2. 害虫处理:在茶尺蠖低龄幼虫和茶小绿叶蝉高峰期,对每个小区进行不同植物源农药的喷施处理。

3. 数据收集:喷施处理后,每隔1、3、7、10天调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5%鱼藤酮乳油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喷施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茶尺蠖的虫口减退率在喷施后1、3、7、10天分别为85%、90%、95%、100%。

2.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喷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茶小绿叶蝉的虫口减退率在喷施后1、3、7、10天分别为80%、85%、90%、95%。

3. 其他植物源农药的防治效果: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7.5%鱼藤酮乳油对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其中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对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最好,药后7天防效达100%。

五、结论1. 植物源农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5%鱼藤酮乳油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对茶尺蠖和茶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0.3%印楝素乳油对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较好。

4. 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园害虫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六、建议1. 进一步研究植物源农药的复配作用,提高防治效果。

2. 探究植物源农药在防治其他农业害虫中的应用效果。

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面 ,给 人类 的生 活环 境 造 成 了严 重 的 污染 ,另 一 方 孢 子 萌发 的抑 制作 用 。2002年 慢 性 或者 急 性 中毒 。National 物 提取 油 对 6种 真 菌 的 活 性 ,对 不 同 的 真菌 ,其 抑
使 研 究 和 寻找 具 有 新 作 用方 式 的 杀 菌 剂 显得 犹 为 Geotrichum citri—aurantii和 Botrytis cinerea 4种 病
重 要
原 真菌 的活性 ,发 现 在离体 条 件下 ,Chrysanthemum
1 植 物 杀 菌 活 性 研 究概 况
文 章 编 号 :0439—81 14(2006)03-0382—03
植 物源 杀菌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Vo1.45 No.3 M av..2006
王 杨 .尹 卫 (1.云南 农 业 大 学 ,昆 明 650201;2.青 海 省农 林科 学 院 ,西 宁 810016)
作 用 。Ark和 Thompson ̄ ]发 现大 蒜提 取 物成 分作 为 镰 刀 菌 、丝 核 菌 、炭 疽病 菌 都有 很 好 的抑 制作 用 。
杀 菌 剂 来 使 用 可 以有 效 地 保 护 桃 免 受 褐 腐 病 的危 Ristic等 [12 用 Achillea atrata提取 物 对 18种 病 原 真
害 。Singh等[ ]发 现从 Cymbopogon martinii,C.oliveri 菌 的活性作 用进 行 了试验 。Dev等 [】 研 究 了 16种芳
和 Trachyspermum ammi中 提 取 的 精 油 成 分 对 香 化合 物在 离 体条 件 下 对 5种种 子 病 原真 菌 (麦 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
我国植物源农药是指使用来自植物源的有机农药制剂进行农药控制。

它不仅有更强的防治作用,而且易于生产,且环境污染低。

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农药具有特定的作用成分,特定的性质,且低毒,无残留性,可以更好、更有效地防治植物病虫害和害虫等有害生物。

随着市场对环保农药的需求不断增加,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植物源农药研究的发展,植物源农药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目前,在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分类和作用方面有大量丰富的研究,对重要作物病虫害的控制也有了较好的效果。

其中,植物生物农药在杀虫、抑菌、抗草及功能农药等领域的应用,有显著的成果,用来防治一些病虫害和害虫已被建议为一种补充农药措施。

研究资料表明,部分植物源农药能够有效控制常见植物病虫害,发挥出Kill both昆虫防治常见病虫害的良好作用。

然而,我国在植物源农药研发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植物源农药研究在小麦条锈病和水稻稻瘟病等植物病害防控方面尤其薄弱,且相关研究工作仍尚不够深入和充分。

其次,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生产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诸如制剂的成本低、稳定性低、生产工艺困难等,这也阻碍了植物源农药行业的发展。

此外,植物源农药也受到市场立法的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市场立法机制和规范有助于植物源农药的发展。

最后,借助国家技术推广与科普宣传,提高农户对植物源农药的认知,发挥其必要的说服作用,以鼓励农户更多使用植物源农药。

综上所述,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迫切需要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加快植物源农药技术的创新,解决植物源农药行业得到市场认可的重要问题,确保植物源农药有效防治植物病虫害和害虫。

同时,应采取措施强化市场立法的执行,借助技术推广与宣传等工作,打造深受农户欢迎的农药类型。

以上是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的综述。

国内植物源农药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技术问题、市场管理及技术推广等。

为了促进植物源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发展措施:一是要深入探索植物源农药的新成分,优化配方,提高稳定性和抗药性。

二是要加强植物源农药的生产工艺,确保其制剂的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良好的环境治理性能。

三是要完善规范市场立法,加强质量控制,以确保植物源农药安全有效、使用可控。

四是加强宣传技术推广,提高农户对植物源农药的认知,以鼓励农户更多使用植物源农药。

五是开展吸收使用境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植物源农药技术创新,推动其新技术应用,加快行业发展步伐。

总之,这是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的有效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