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sim交叉口仿真报告
vissim交叉口仿真报告

城市交叉口交通系统仿真一、仿真内容本次仿真作业应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针对城市内某十字信号交叉口进行了仿真。
通过获得的交叉口的渠化、车道、交通量、信号配时等信息,对交叉口的、车辆数量、占有率、行程时间、延误时间和排队插队进行仿真评价。
二、交叉口交通条件及仿真设置2.1交叉口交通条件本交叉口为十字相交叉的信号控制交叉口,南北方向为育才街,东西方向为裕华路。
其中南北方向为混行车道,东西进口车流量较大,渠化为左转专用、直行和右转专用车道。
车辆在东西进口道为车道线为虚线时,可以自由换到,所以可用一个车道组仿真,在实线时不可以随意唤道,所以分别用3个车道组仿真。
具体如表2-1和表2-2所示。
表2-1 道路交通基础数据表2-2交叉口信号配合四方案2.2导入底图文件2.2.1加载底图建立一个精确VISSIM模型的交叉口需要一张具有比例尺的、能反映现实路网的背景图,一般情况下,导入交叉口的CAD底图。
该过程操作位:菜单“查看—背景—编辑—读取”中完成,如图2-所示。
图2-1 加载底图2.2.2调整比例为了保证标定的精确性,所以将底图跳大,在选择标定距离时,应尽可能选择较大的距离,尽量选择特征明显的起终点,以便减少标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2.3各进口道及对应出口交通仿真2.3.1东西进口直行仿真利用左侧工具栏的路段连接器按钮建立东进口直行仿真,按照实际的交通条件对设置东进口的车道数,车道宽度和交通量等,选择默认的车辆构成为98%的小车和2%的大车。
同时完成西出口的设置。
注意,东进口的进口道部分可以略微超过停车线,但不得进入人行横道。
西进口对路段长度没有要求,但是路段起点也不得侵入人行横道。
建立完东进口直行和西出口直行后设置连接器,将东进口直行和西出口连接起来。
最后,运行仿真,查看设置效果。
2.3.2东进口右转和左转仿真先建立东进口右转进口道,要求同上。
然后建立北出口道。
在建立连接器将东进口与北出口道连接起来。
最后,运行仿真,查看设置效果。
交通仿真建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交通仿真建模技术应运而生。
交通仿真建模是一种模拟真实交通系统的工具,通过对交通流量的预测、交通设施的优化等,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VISSIM软件进行交通仿真建模,掌握交通仿真建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布局、参数设置等。
2. 掌握交通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骤,包括模型构建、参数设置、仿真运行、结果分析等。
3. 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交通仿真建模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VISSIM(Versatile Interactive Simulation Environment)是一款广泛应用于交通仿真领域的软件,具有以下特点:1.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能够模拟真实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
2. 提供丰富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行为模型,满足不同场景的仿真需求。
3. 支持多种交通参数设置和仿真运行方式,方便用户进行实验和分析。
本实验采用VISSIM软件进行交通仿真建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模型构建:根据实际交通场景,绘制道路、信号灯、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并设置相关参数。
2.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等参数,以及交通行为模型参数。
3. 仿真运行:启动仿真,观察交通系统运行状态,记录相关数据。
4. 结果分析:分析仿真结果,评估交通系统性能,并提出优化建议。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以某城市交叉口为例,进行交通仿真建模。
1. 模型构建:(1)绘制道路:根据交叉口实际情况,绘制道路、信号灯、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
(2)设置道路属性:设置道路长度、车道数、宽度等参数。
(3)设置信号灯:设置信号灯配时方案,包括绿灯时间、黄灯时间、红灯时间等。
(4)设置公交站点:设置公交站点位置、停靠时间等参数。
VISSIM实验报告

《交通仿真》课程实验报告姓名:杨金龙学号:120081501139年级:2008专业:交通工程指导老师:欧振武T型交叉口路段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VISSIM软件操作界面2、掌握运用VISSIM软件创建与连接路段3、掌握运用VISSIM软件建立路径4、掌握VISSIM软件交叉口路段仿真参数设置5、掌握VISSIM软件公交的设置6、掌握运用VISSIM软件评价功能二、实验环境1、计算器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2000或者XP或者Vista2、计算机的内存至少512MB3、VISSIM 在以下环境下运行效果更好(1)使用计算机硬件允许的最高分辨率(2)计算器上有安装最新图形适配器的驱动程序三、实验内容1、运用VISSIM软件对路段进行创建和连接;2、在创建好的路段上建立各个路径;3、对各个路径进行相关的参数设置,对交叉口路段进行仿真;4、进行信号相位的设置,设置各个相位的红绿灯时间;5、运用冲突区域集设置无信号控制T型交叉口;6、在路段合适的位置设置公交车站,建立公交路线,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7、在各个路口定义行程时间和排队记时器并进行评价参数的设置8、对信号控制的T型交叉口和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进行仿真评价;9、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两种交通控制方式的优劣。
四、实验步骤1、点击“查看”—“背景”---打开UrbanIntersection_,将其作为背景图并设置好图形比例。
每车道3.5m,并且将北进口全封闭。
2、按照背景图编辑路段得到如下图3、定义各个入口的车辆数,每个车道的车辆设置为400辆4、定义路径并对各个路径设置合理的交通量5、建立公交车站,采用港湾式,设置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并对该路段设置公交路线。
结果如图6、设置信号控制,设定各个相位的红绿灯时间,并在各个路口插入信号灯,并设置各进口道所对应相位如图,第一相位东左转西右转、第二相位东西直行、第三相位南进口左转和右转。
7、设置好行程时间的起始点和排队计数器的位置,并设置“评价”—“文件”中的行程时间、排队长度和延误的相关参数。
VISSIM 交叉口交通仿真实验指导

VISSIM交通仿真 四路交叉口四相位仿真说明书

信号灯组 3 6 4 3 3 6 6 4 4 7 7 7 7
4
7.信号灯组参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信号灯组 信号灯组 1 信号灯组 2 信号灯组 3 信号灯组 4 信号灯组 5 信号灯组 6 信号灯组 7 信号灯组 8
红灯结束时间(s) 0 43 71 114 0 71 0 71
绿灯结束时间(s) 40 71 111 142 68 139 68 142
占有率(%)
0.0 0.0 0.0 0.0
车速(km/h)
41.8 42.0 42.1 42.0
7
后,3 秒后西进左前再变为红灯。因此,实际信号灯周期为 142s,但仿真过程 中为 145s,增加了 3s 缓冲时间。
6.各进口道信号灯设置规则
编号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31 832 833 834
放置位置 西进直 西进直
西进左后 西进左前
东进直 东进直 东进左后 东进左前 西人行道北 西人行道南 东人行道北 东人行道南
黄灯结束时间(s) 43 74 114 145 71 142 — —
8.仿真结果数据统计汇总
8.1 冲突区: 进行冲突区域集检测,共检测到 133 个可能冲突区域个数,其中实际冲
突区域 60 个,均已设置优先权; 其中主要包括: (1)上一相位的行驶车辆较下一相位行驶车辆具有优先权; (2)右转驶入车道中直行车辆具有优先权;
名称 西进左 西进直 西进右 北进左 北进直 北进右
西出 北出
3
5.为左转弯待转区配置信号灯
图 2.左弯待转区
在左转车道上设置两组信号灯组,如图中西进左后和西进左前; 工作过程: ①西进直、西进左后和西进左前均为红灯; ②西进直、西进左后变为绿灯,直行车辆正常行驶,左转车辆进入代转区等待; ③西进直变为红灯,西进左后仍为绿灯,西进左前变为绿灯,左转车辆正常行驶。 ④为使仿真过程符合实际交通规则,防止待转区内积压车辆,西进左后变为红灯
试验报告

南昌主城区重点交叉口交通仿真实验一、课程实验与设计目的《交通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是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学过《交通设计》有关知识和熟练使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能力。
本课程设计对象为南昌市道路每组规定的交叉口,要求学生按指导教师要求集体进行数据调查,独立完成实验与设计的各部分内容。
二、青山南路/阳明路交叉口概况1.交叉口几何形状调查青山南路/阳明路交叉口为四路平面交叉口,交叉口东边为阳明东路,西边为阳明路,南边为八一大道,北边为青山南路。
四个方向均为机非隔离,阳明路、阳明东路、青山南路为三块板,八一大道为四块板形式。
人行过街采用地下通道过街。
阳明路距离交叉口100米处有港湾式公交站台。
阳明路、阳明东路双向八车道,双向采用隔离栅隔离,车道宽3米。
非机动车道宽4.5米,人行横道宽4.5米。
青山南路双向六车道,双向采用隔离栅隔离,车道宽3米,非机动车道宽4.5米,人行横道宽4.5米。
八一大道双向九车道,车道宽3米,非机动车道宽4.5米,南北向五车道,北南向四车道。
阳明路/青山南路交叉口示意图:2.相交道路各方向道路横断面图3.现状交通量4.各进口道左、右转弯车占该进口道车流的比例5.现状信号配时现状本交叉口采用五相位控制,周期为240秒。
其中西到东方向的信号分为第二相位和第五相位,第二相位和第五相位加起来等于一个周期240秒。
第一相位:东到西方向,绿灯48秒,黄灯3秒,红灯189秒。
周期为240秒。
第二相位:西到东方向,绿灯38秒,黄灯3秒,红灯100秒。
周期为141秒。
第三相位:南到北方向,绿灯61秒,黄灯3秒,红灯176秒。
周期为240秒。
第四相位:北到南方向,绿灯33秒,黄灯3秒,红灯204秒。
周期为240秒。
第五相位:西到东方向,绿灯46秒,黄灯3秒,红灯50秒。
周期为99秒。
6.现状信号相位图:三、改善后的信号配时1.改善后信号相位图(采用四相位)2.改善后配时方案如下表所示:3.改善后信号配时图四、改善前后VISSIM交通仿真结果对比1. 改善前VISSIM仿真模拟运行截图2.改善后VISSIM仿真模拟运行截图3.改善前后车均停车次数对比及柱状图4.改善前后平均延误时间对比及柱状图5.改善前后平均排队长度数据及柱状图。
交通仿真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交通仿真实验实验名称:基于VISSIM的城市交通仿真实验专业:交通工程班级:1002班学号:U201014990姓名:李波指导教师:刘有军实验时间:2013.09 ---- 2013.10实验报告目录实验报告一: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二: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三:信号交叉口全方式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四:信号协调控制对城市干道交通运行效益的比较分析实验报告五:公交站点设置对交叉口运行效益的影响的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六:城市互通式立交交通建模与仿真分析实验报告七:基于VISSIM的城市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研究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一:无控交叉口冲突区设置与运行效益仿真分析一、实验目的熟悉交通仿真系统VISSIM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其基本功能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认识VISSIM的界面;2.实现基本路段仿真;3.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4.设置路径的连接和决策;5.设置冲突区三、实验步骤1、界面认识:2、(1)更改语言环境—(2)新建文件—(3)编辑基本路段—(4)添加车流量3、(1)设置检测器—(2)运行仿真并输出评价结果4、(1)添加出口匝道—(2)连接匝道—(3)添加路径决策—(4)运行仿真5、(1)添加相交道路—(2)添加车流量—(3)设置冲突域—(4)仿真查看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时间; 行程时间; #Veh;车辆类别; 全部;编号: 1; 1;3600; 18.8; 24;可知:检测器起终点的平均行程时间为:18.8;五、实验结论1、检测器设置的地点不同,检测得到的行程时间也不同。
但与仿真速度无关。
2、VISSIM仿真系统的数据录入比较麻烦,输入程序相对复杂。
实验报告二:控制方式对十字交叉口运行效益影响的仿真分析一、实验目的掌握十字信号交叉口处车道组设置、流量输入、交通流路径决策及交通信号控制等仿真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Vissim交叉口仿真报告

Vissim交叉口仿真报告
一、仿真设置
首先,建立Vissim交叉口仿真模型,设置仿真场景的关键参数。
由于仿真是交通流
的安全仿真,在设置的过程中,采用预置的交通流参数模式,确定仿真车辆的速度、加速度、减速度以及车辆的头尾间距等参数。
接着,配置交通信号的属性,即定义控制交叉口的红绿灯,设定信号控制模式,同
时确定信号时间,即红灯时间、绿灯时间和间隔灯时间。
其次,根据交通流量情况,设置适当的路口尺寸,如车道宽度、行人步道等,以确保
绿灯出现时车辆能够稳定的从路口穿行。
最后,设置静态物体,以便更好的反应实际的路况,如建筑物、树木、安全栏杆等。
二、仿真结果
通过上述仿真设置,我们运行Vissim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以获得该路口的
安全性能参数指标。
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得出路口绿灯几乎无堵车发生,并且出现的堵车也是短时间堵车,堵车概率较低。
此外,交叉口安全可控性也较好,且没有发生交通事故。
另外,从绿灯出现后,即使来往车辆的间距缩短,车辆仍能够顺利通过,而且车辆的
穿行时间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总之,综合以上仿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仿真得出,该路口的安全性较高,各项
指标也较为合理,因此可以将其设置用于实际的路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SSIM交叉口仿真报告目录1. VISSIM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定义路网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路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准备底图的创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添加路段(Links)..........................................................................................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连接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交通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标车速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通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通流量的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线选择与转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号控制交叉口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号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号灯安放及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优先权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突区域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程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采集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队计数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VISSIM简介VISSIM为德国PTV公司开发的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系统,用于交通系统的各种运行分析。
该软件系统能分析在车道类型、交通组成、交通信号控制、停让控制等众多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具有分析、评价、优化交通网络、设计方案比较等功能,是分析许多交通问题的有效工具。
VISSIM采用的核心模型是Wiedemann于1974年建立的生理-心理驾驶行为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一旦后车驾驶员认为他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减速。
由于后车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前车车速,后车车速会在一段时间内低于前车车速,直到前后车间的距离达到另一个心理(安全)距离时,后车驾驶员开始缓慢地加速,由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加速、减速的迭代过程。
2定义路网属性物理路网准备底图的创建流程1、导入底图:选中View菜单—〉Background—〉Edit…,选择需要导入VISSIM的目标图片文件。
如图所示。
图导入底图操作示意图2、关闭背景选择窗口,在巡航工具栏中点击,显示整个地图。
3、再次打开背景选择窗口,选择待缩放的文件,点击Scale,图。
此时,鼠标指针变成一把尺,尺的左上角为“热点”—〉按住并沿着标距拖动鼠标左键—〉释放鼠标,根据导入底图的实际尺寸,输入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点击OK,见图。
图背景选择窗口图导入底图的实际尺寸添加路段(Links)VISSIM路网编码的第一步工作是描绘路段轨迹:寻找进出交叉口的所有道路,确定道路上的车道数。
每条道路表示为一个路段。
选中快捷工具栏上的,在路段的起始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沿着交通流运行方向将其拖动至终点位置,释放鼠标,会出现图所示界面,创建一路段(Link)。
Number ——路段(Link)的编号:路段的唯一编号(仅能在创建路段时编辑);Link Length ——路段(Link)的长度;Type ——路段类型:它控制了诸如路段颜色、驾驶行为等特征量;Lanes Width ——车道宽度;定义路段上每条车道的宽度;Various Land Widths ——不同车道宽度:分别定义每条车道的宽度;Land Closure ——车道限制:车道限制:针对选定的车辆类别关闭路段的一条或多条车道,实时禁行管理。
车道关闭对车辆运行的影响如下:–禁行车辆不能在禁行车道上行驶。
–禁行车辆不能进入禁行车道(从交通量输入开始),除非所有车道全都禁行该类车辆。
图创建路段机动车道输入界面如此,将背景图中的所有道路一一覆盖,如下图所示:图交叉口路网机动车道图创建路段自行车道输入界面连接器1. 用鼠标左键单击快捷工具栏上的连接按钮——;2. 用鼠标左键单击作起点的路段;3. 将鼠标指向第一个节点,按住鼠标右键拖动到期望的终点位置(另一个路段),松开鼠标,将会出现图所示对话框:4. 选择要相互连接的车道。
图车道连接器对话框依此连接所有可行的link,为下一步输入车流打好基础。
图车道连接器连接后定义交通属性定义分布1.目标车速分布交通构成中,每种车辆类型都可以定义目标车速的随机分布。
依次选择:Base Data →Distribution→Desired Speed…,打开期望车速分布窗口。
图期望车速分布窗口通过Edit…键可以编辑VISSIM软件提供的缺省速度分布特性通过New…键可以自己定义新的速度分布特性目标车速变化当VISSIM路网的自由流车速发生变化时,需要定义一个车速分布变化。
定义车速分布变化的方法有两种:暂时性车速变化(如:车辆转向),使用减速区定义永久性车速变化,使用目标车速决策定义1. 减速区选择减速区模式。
选择需要设置减速区的路段或连接器。
在路段/连接器上减速区的起点,点击鼠标右键,沿着路段/连接器将其拖动到目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