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西医治疗进展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而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胃癌方面,中医药在舒经活络、化瘀消肿、益气健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结合西药进行治疗,可以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舒适和有效。
研究表明,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可以辅助西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缓疾病的进展,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二、对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酶或其他物质,其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活动情况、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不仅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内环境,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改善预后。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且其降低程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这表明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减少肿瘤标志物的释放,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因子的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临床研究成果等方面反映胃癌的中医药研究,并展望传统中医药在胃癌治疗的前景。
【关键词】胃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展望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多种恶性肿瘤的1/4,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位。
胃癌多发于40岁以上,41~60岁者约占2/3,男女之比约为3.6:1。
因而胃癌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起病多隐匿,早期胃癌可无病症,并常误诊为慢性胃炎,直至癌肿开展至中晚期,手术时机大多已错过。
而现代治疗方法主要是放、化疗,这些治疗方法毒副反响极大,适应证少,疗效差。
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非常被看好,它适用于各型胃癌,能缓解临床病症,配合手术治疗,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响,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时间。
因此,积极做好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和治疗在当今有重要意义。
现将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胃癌多因阴虚湿阻,气血不和,络脉瘀阻,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或素体阴虚,痰热瘀毒交结,脉络痹阻而致。
孙氏[1]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气滞、血瘀、痰凝是标,脾、胃肾虚为主,正虚邪恋,结于胃脘而成“反胃〞〔胃癌〕。
胃癌早期一般多见肝胃不和,肝郁气滞,伤及脾胃,日久气郁化火,导致胃热伤阴。
脾胃受伤,运化失职,痰湿内生,结凝中焦,中焦不运;肝胃不和与气滞血瘀为进展期胃癌较早的表现[2];到了晚期,脾胃失职日久,生化之源枯竭,气血亏虚,病情由脾及肾,命门火衰,出现脾肾虚寒及气血双亏之候。
2治疗方法集萃广阔中医药工作者根据医学辨证施治原那么,运用中医中药对胃癌进行了临床治疗和观察研究。
众多的临床报道资料显示,中医药对胃癌有较好的疗效。
2.1辨证论治胃癌患者的病情特征往往是虚实错杂,常用舒肝健脾、补气理气、养血温阳、清热养阴、软坚化痰等法。
放疗、化疗后的胃癌患者,其治疗多以健脾理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温中和胃,此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但疗效并不理想,患者的生存率依然较低。
在临床实践中,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西药治疗相比,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调节免疫功能等优势,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一、中药结合西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1. 综合疗效显著中药在治疗胃癌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药与西药相结合后,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2. 减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胃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伴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的镇痛和祛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率中药在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肿瘤的成功率,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4. 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中药能够促进手术后的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降低胃癌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肿瘤标志物的降低在胃癌患者中,常常可以检测到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
经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表明肿瘤的活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除了肿瘤标志物的下降外,还有部分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能够保持在稳定状态,不再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1. 调节免疫功能中药在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2. 增强体力,改善身体状况胃癌患者常常伴有身体虚弱、纳差等症状,经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后,患者的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提出对于胃癌的治疗中西结合最为合适

提出对于胃癌的治疗中西结合最为合适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高。
随着医学的发展,胃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许多都提出了中西结合治疗胃癌的观点。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优势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1.1 中医治疗胃癌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胃癌主要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进行。
具体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胃癌主要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调节体内失衡的阴阳,改善气血瘀滞的状况,从而达到抗癌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半夏、山楂等,具体的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针灸治疗胃癌主要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胃癌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等。
推拿治疗胃癌主要通过按摩胃部及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消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治疗胃癌的作用。
1.2 西医治疗胃癌的理论基础西医治疗胃癌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方法。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治愈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化疗和放疗主要是辅助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药物或放射线的作用来杀死癌细胞。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2.1 综合治疗效果更好中医和西医有着各自的优势,中医主要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瘀滞等方面进行治疗,而西医则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杀死癌细胞。
结合中西医的优势,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缓解治疗副作用中医治疗胃癌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缓解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中医药物中的一些药物可以减轻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3 改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不仅可以改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效果观察进展期胃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常常需要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常常带来副作用和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路径对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对一组患者的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的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的内容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和常规的西医护理手段,为患者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化特点和病情特点的护理计划。
对于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以中药调理患者的身体,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耐受力。
2.针灸推拿: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舒缓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气血畅通,增强患者的体质,缓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3.综合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还包括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全面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和健康。
1.观察对象选择一组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30例,男女各半,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
患者均经过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一定不适感和并发症,需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
2.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变化、身体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3.观察方法在观察期间,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生活质量评分、营养状况评估等,同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化验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情况。
4.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对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缓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进展

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进展摘要: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93. 4万例新增胃癌病例,大约有2 /3 发生于东欧、南美及亚洲。
其中,多达42%的病例发生在中国。
但早期胃癌大多数并无症状或者症状较为轻微,不易引起人们关注,当临床症状已经较为明显时,其病变已经发展到晚期。
晚期胃癌又称进展期胃癌,是指不能手术、根治术后复发,或行姑息切除、改道、探查术的患者,及有远处转移的Ⅳ期患者。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胃癌的发病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目的总结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关键词:老年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症状多样,身体状态差,多丧失手术机会,需要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在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化疗毒副反应、降低胃癌患者合并贫血及其他并发症方面独具特色。
中医治疗突出特色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治则和方药。
一、一般资料本研究晚期胃癌( Ⅲb-Ⅳ期) 68例中,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34例中男21 例,女13 例; 年龄61 ~ 76 岁,平均年龄( 68. 53±10. 35) 岁;对照组34 例中男19 例,女15 例; 年龄60 ~78 岁,平均年龄( 68. 31±7. 42) 岁。
患者的基线资料( 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体力状况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较差,5 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 MST)仅6~ 9个月。
而老年人更容易恐惧静脉化疗,放弃进一步治疗而影响这部分人群的生存率。
中医药疗法是治疗肿瘤中国特有的传统方法,具有稳定和缩小瘤灶,对放、化疗有解毒增效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的优势,除以上特色外,中药使用方便、价格较低,能为患者广泛接受。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癌症将成为全球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胃癌作为常见癌症之一,在我国尤其高发。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并发展出了多种新药,但治愈胃癌的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一、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胃癌有多种途径,包括中药注射液、中药颗粒、中药贴敷等方法。
其中,中药注射液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西藏板蓝根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人参皂苷注射液等均列入了临床治疗药物名单。
研究表明,中药注射液对胃癌有一定的化疗增敏作用。
在放疗和化疗中,使用中药注射液后,癌细胞死亡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却较小。
另外,中药颗粒是一种口服药物,常用于辅助放、化疗,并且有效减轻抗癌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而中药贴敷则能够缓解胃癌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原理中医治疗胃癌的核心原理是通过中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激活患者自身免疫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才能来对抗癌症。
中药中含有具有抗癌活性物质,如白花蛇舌草、金丝桃和千层菜等中草药,他们可以直接发挥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此外,许多中药还可以在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基础上,增强化疗效果,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等治疗目的。
三、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胃癌,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还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避免癌症复发。
例如,2008年,广州市中医院曾进行了一项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
该研究针对142例化疗不良反应严重的胃癌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治疗。
其中71例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另外71例患者则接受了传统的化疗治疗。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明显下降,其总有效率较化疗组提高了27.58%。
此外,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很多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如橙皮、黄连、天花粉等草药的临床应用,均为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疾病 的治疗效果。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治疗,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效果。这些研究结果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同时,由 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差异,导致在临床实践 中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本次研究未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具体 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疗效。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挑战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存在差异、中药的剂量和配 伍难以把握等。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需要加强临床研究和证据积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的规范化 和有效性。
03
临床观察方法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观察指标
患者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
评估标准
采用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病情评估表等,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评估。
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卡方 检验、t检验等,以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 效果。
04
实验结果分析
治疗前后肿瘤变化情况
01 02
肿瘤大小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其中10例患者肿瘤缩小50%以上,5例患者肿瘤缩小70%以上,总有 效率为63.3%。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成果总结
本次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方案,取 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经过对比实验,采用中西医结 合治疗的患者在生活质量、生存期、肿瘤标志物等方 面均有所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胃癌学会()分期
原发肿瘤()
肿瘤侵犯粘膜层和或粘膜肌层()和或粘膜下层()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或浆膜下层()† 肿瘤穿透浆膜() †
腹腔细胞学()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腹腔细胞学良性或无法确定
不明
腹腔细胞学可见癌细胞
区域淋巴结() 淋巴结分组分站(见) 淋巴结转移程度 无淋巴结转移证据 第一站淋巴结有转移,第二、三站淋巴结无转移 第二站淋巴结有转移,第三站淋巴结无转移 第三站淋巴结有转移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17.10.2020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隐血、胃液分析 线钡餐检查: 早期呈局限性表浅的充盈缺损,边缘不规则的龛影 进展期胃癌的线表现,诊断率可达%以上 结节型:充盈缺损 溃疡型:胃轮廓内龛影,边缘不齐,周围粘膜皱襞有中断 浸润型:胃壁僵硬,蠕动消失,胃腔狭窄 胃镜活组织检查:为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中国胃癌男女人口死亡率
男性为万,女性为万
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
存在明显城乡差异
城市:万,农村:万
农村是城市的倍
17.10.2020
流行病学
我国ⅢⅣ期胃癌占总胃癌患者以上
Ⅳ期 38%
17.10.2020
Ⅲ期 24%
Ⅰ期 15%
Ⅱ期 23%
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流行病学
中国胃癌患者预后年生存率
潜在的胃癌危险性。 残胃癌:-,且与手术后经过时间呈正比。
17.10.2020
发病病因
吸烟与饮酒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的胃癌与吸烟密切相关。吸 烟人群戒烟后需要经过年,其胃癌患病危险才能降 至正常人群的水平。
日本研究:通常情况下,喝酒和胃癌是没有明显关联 的。 例外的:大量饮用红酒和伏特加酒与胃癌发病率升 高有关。
17.10.2020
发病病因
HP感染
饮食
环境
病因
种族遗传
吸烟饮酒
17.10.2020
癌前状态
发病病因
遗传因素 胃癌患者的亲属中,一级亲属患病率>二级亲属患 病率>一般人群患病率。其中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是 一般人群的倍。 一小部分胃癌()与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有关。 据估计,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易感家 族存在上皮钙粘素突变;这一类胃癌被称为遗传性 弥漫型胃癌。
分期
Ⅰ Ⅰ Ⅱ Ⅲ Ⅲ Ⅳ
总计
美国
日本
中国
17.10.2020
胃癌现状
全球每年死于胃癌约有例,在我国,每 年约有 万新发病例,占恶性肿瘤发病的, 每年有 万人死于胃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 死亡人数占各种肿瘤之首。
17.10.2020
胃癌现状
胃癌早期诊断率低、根治性切除 率低、年生存率低。如何提高胃癌治 愈率、改善晚期胃癌存活,始终困扰 着临床肿瘤医师。
发病病因
环境因素 移民美国的日本人从第二代开始,胃癌发病 率低于居住在本土的日本人 胃癌多发于高纬度地区,距离赤道越远的国 家,发病率越高。 对接受放射治疗病人的研究发现,暴露于的 照射量可使胃癌危险性增加倍。可能提示胃 癌的发生与电离辐射有关。
17.10.2020
发病病因
癌前状态 胃腺瘤性息肉:>者有恶变倾向,多发>单发。 胃溃疡:癌变率为。 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为。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约有
17.10.2020
发病病因
饮食因素 的“亚硝酰胺病因学说” ,含氮化
合物随膳食、饮水等进入胃内,在一定 条件下发生亚硝化反应,形成致癌性亚 硝酰胺化合物,导致胃粘膜癌变。
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在动物体内 诱导胃癌。腌制、烟熏、烤炙食品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放过久的食品(尤其是鱼和肉类)与胃 17癌.10.20的20 危险性增加有关。相反,大量新鲜
17.10.2020
早期诊断
■ >岁,尤男性,消化不良、胃痛、呕血、黑便 ■ 有胃癌家族史或慢性胃病、症状突然改变或加重 ■ 胃溃疡内科治疗个月、线检查溃疡反而增大 ■ 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胃息肉>者 ■ 出现恶性肿瘤晚期症状 ■ 胃切除术后年以上
17.10.2020
临床表现(症状)
17.10.2020
胃癌预后好的可能原因?
➢ 早期诊断
➢
日韩国家在≥岁的人群中每年开展一次全国性
➢
胃癌筛查(如上消化道造影胃镜)
➢
治愈切除患者>为Ⅰ期患者
➢ 治疗差异
➢
手术:切除术是东方国家的标准治疗方案
➢
亚洲人群治疗效果佳:年龄轻、体型瘦
➢ 发病部位不同
➢
胃食管交接癌发病率低
17.10.2020
早期胃癌 无特异,类似溃疡病表现 进展期胃癌 上腹痛和体重减轻为最常见
贲门癌累及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 幽门梗阻时出现恶心、呕吐 癌肿侵及血管可有呕血及黑便 晚期胃癌
消瘦、精神差、恶病质,有转移部位的相应症状
17.10.2020
临床表现(体征)
早期:无明显体征,偶有上腹部深压痛 进展期:上腹部可扪及肿块 转移: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肝脏转移:可有肝肿大、腹水 直肠前凹种植:直肠指诊可摸到肿块
17.10.2020
发病病因
胃幽门螺杆菌() --重要危险因子和启动因子之一
感染与胃癌发生有相关性。在我国胃癌死亡率低 的广东从化市,感染率为,而胃癌死亡率高的福建 长乐市,其感染率为,西藏喇嘛可以达到。
感染阳性者胃癌发生率较感染阴性者高~倍。
17.10.2020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
清除感染与预防胃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17.10.2020
多学科治疗
多学科治疗就是在患者接受治疗前, 动员所有肿瘤相关专业人员 (特别是肿瘤影 像学、肿瘤病理学、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 治疗学、肿瘤内科学、肿瘤检验学以及肿瘤 护理学等),为胃癌患者制定和执行最佳治 疗策略,比如何时手术切除,何时化放疗等。
肝转移() 无肝转移 有肝转移 不清楚
腹膜转移() 无腹膜转移 有腹膜转移 不清楚
未做
其他远处转移()§ 腹膜、肝、腹腔细胞学外无远 处转移 腹膜、肝Ⅰ、腹Ⅰ腔细胞Ⅱ学外Ⅲ有远 处转移Ⅰ Ⅱ Ⅲ 不清楚 Ⅱ Ⅲ Ⅲ
分期
ⅢⅢⅣ
、、、
17.10.2020
多学科治疗
胃癌的多学科治疗 已经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接受
胃癌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 无锡市中医医院 张宝南
17.10.2020
流行病学
世界平均上胃癌发病率约为万 ,高的可 超过万,低的则不足万
日本、智利、哥斯达黎加和匈牙利为高 发地区
非洲、北美洲许多地区以及印度和印度 尼西亚等国,胃癌的发病率较低
17.10.2020
流行病学
而胃癌是我国的第二大常见肿瘤。 我国属胃癌较高发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