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论治胃癌

中医辨证论治胃癌

关于胃癌中医是如何认识的?胃癌属于中医学的“反胃”、“噎膈”、“胃脘痛”、“痞满”、“呃逆”、“积聚”等病证范畴。

胃癌的发病原因甚为复杂,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受损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邪毒乘虚而入等有关。

胃癌多方面的发病原因,产生不同的病理机制:1、气滞由于忧思恼怒,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而为病。

2、血瘀血随气行,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条达,日久必致瘀血凝滞,日积月累,瘀结成块而形成胂瘤。

3、痰凝饮食失节,长期饮酒,过食油腻,损伤睥胃,或脾胃素虚,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凝结而为痰,痰湿凝聚而成胂块。

4、湿聚饮食、劳倦、情志不遂,影响脾胃或睥胃素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而使水湿停留,继而又可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成肿瘤。

5、正虚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体内,日久而致肿瘤发生。

在临床上,上述病因病机往往是兼夹或互相交叉出现的,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肿瘤患者大都出现虚实夹杂,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治疗,以获得满意疗效。

胃癌是生长在胃组织上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而多发的癌肿,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第一位。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中年以上。

以40~60岁之间最为多见,尤以40~5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平均高发年龄为50岁左右。

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病人,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整个病程经过短,预后更为严重。

一般胃癌病人男性远较女性为多,男女比例为3~5:1。

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病变(慢性萎缩型胃炎、胃息肉、残胃炎等)和癌前状态(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胃癌除了侵害胃部以外,如同其他恶性肿瘤,将会直接蔓延到邻近组织,通过淋巴道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还会通过血液循环向更远处转移扩散,常见的有肝脏、肺脏、骨骼、肾脏、颅脑等部受累,在这些脏器形成新的转移性癌瘤,危害极大,预后不良。

具体治疗方案,则须依据胃癌的性质、类型、部位、范围、有无转移以及年龄、体质、全身情况等全面考虑决定。

胃癌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胃癌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

治疗方案
• 4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人参﹑干姜﹑ 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 子﹑杜仲﹑当归﹑肉桂﹑炙甘草等。 • 5 热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清胃散或泻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身等。
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 10 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抗癌中草 药,如山慈菇﹑天龙﹑夏枯草﹑蛇 舌草﹑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 ﹑半枝莲﹑龙葵﹑蛇莓﹑瓜蒌﹑急 性子﹑露蜂房﹑土鳖虫﹑薏仁﹑土 贝母﹑草河车等
治疗方案
• (二)口服中成药 选择应用安替可胶囊﹑消癌平片﹑华蟾 素片﹑金龙胶囊等中成药 •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选择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 ﹑鸦胆子油乳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 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
治疗方案
反酸: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乌贼骨等 腹泻:石榴皮﹑秦皮﹑赤石脂﹑诃子等。 便秘: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肉苁蓉﹑大 黄等。 贫血:黄芪﹑当归﹑鸡血藤﹑大枣﹑阿胶等。 出血:三七粉﹑白芨﹑乌贼骨﹑大黄粉﹑仙鹤 草﹑血见愁﹑茜草等。
治疗方案
胃脘痛: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徐长 卿﹑枳壳﹑香橼﹑八月札等。 黄疸:茵陈﹑山栀﹑大黄﹑金钱草等。 腹水﹑肢肿﹑尿少:猪苓﹑茯苓﹑泽泻﹑桂枝 ﹑车前子﹑冬瓜皮﹑防己等。 发热:银柴胡﹑白薇﹑生石膏﹑板蓝根﹑紫地 丁﹑蒲公英等。
谢谢 !
谢谢大家
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 (二)口服中成药 (三)静脉滴注中成药 (四)外治法 (五)针灸治疗
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 • 1 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 草等。 • 2 胃阴虚证 治法:养阴生津 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 冰糖等。 • 3 血虚证 治法:补血益气 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

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中医药辨证治疗胃癌中医治疗胃癌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其《素问》中记载:“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

”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病机理在于胃阳虚,继而有气虚、痰湿、血瘀等形成肿物,阻塞通道。

胃癌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但非一般脾胃病所能相比,故不能按一般的脾胃病论治,但亦必须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胃癌的症状表现除胃之升降失常外,还突出表现为积(癌肿)的病变,临床中医治疗多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胃为阳明之腑,以通为用,以隆为和,积极采取软坚散结的特点,又能达到祛邪的目的。

一般而言,早期以攻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

诚如《医宗必读》概括“积聚”的治则为攻、补两法,提出根据病程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运用,并指出治积不可急于求成,而当“屡攻屡补,以平为期”。

这种“两法三期”的治疗法则极其符合胃癌的发展规律,也是临床中医治疗胃癌的重要原则。

若患者正气较虚损,可根据患者气治疗方法,符合胃腑的生理病理血阴阳虚损的不同,适当选择黄芪、党参、薏苡仁、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补气药,或玄参、地黄、百合、沙参等滋阴药,或阿胶、当归、熟地等补血养血药,或肉苁蓉、补骨脂、仙灵脾等温阳药。

若患者邪毒较甚,可针对毒邪的偏胜,选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蛇莓、八角莲、绞股蓝等清热解毒药物,或生莪术、水红花子、急性子、露蜂房等活血化瘀药物,或蛇六谷、半夏、胆南星、牡蛎等软坚化痰散结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样的治疗方法,既辨证又辨病,体现了中医继承与西医学发展相结合的思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抗胃癌中草药常常以清热解毒为多,需在合理辨证的基础上加减运用。

若不予辨证或辨证不当,长期大量使用寒凉的抗癌药,可能结果适得其反。

若患者舌淡苔白而见阴寒偏盛者,或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紧而见脾胃虚寒者,苦寒之品当慎用,如苦参、白花蛇舌草、龙葵、蒲公英、椿树皮、马鞭草等。

胃癌从中医分型辨治

胃癌从中医分型辨治

胃癌从中医分型辨治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凋亡之间平衡失控,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以及生长因子参与等多种因素,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而渐渐发展为胃癌。

发病以中老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1) 寒凝胃脘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2.辨证要点口淡不渴、食凉加剧、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或迟。

3.可能伴随的症状胸膈痞闷、或脘腹畏寒、或手足不温、或嗳气、或面色晦暗、或大便溏泄。

【治则与选方】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附子粳米汤合方。

(2) 热毒灼胃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2.辨证要点口渴、胃脘灼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或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不能饮食、或口苦、或口臭、或烦渴欲饮、或胸膈烦热、或大便干结。

【治则与选方】清胃泻热、解毒和胃。

可选用泻心汤与竹叶石膏汤合方。

【药物功效】方中大黄、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燥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生津养阴。

半夏宣畅气机,降逆和胃,并制约寒凉滋腻而不壅滞气机。

粳米补益中气,顾护脾胃。

甘草益气生津。

(3) 肝郁气结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2.辨证要点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胸胁胀痛、或脘腹胀甚于痛、或嗳气频繁、或善太息、或肠鸣矢气、或食则腹胀。

【治则与选方】疏肝解郁、破气降逆。

可选用柴胡疏肝散与五磨饮子合方。

(4) 瘀阻凝结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2.辨证要点痛如针刺、舌质暗或紫t或瘀斑、苔薄、脉涩或沉。

3.可能伴随的症状胃痛及腰背、或疼痛夜间加重、或心胸烦热、或失眠、或多梦、或头痛。

【治则与选方】活血化瘀、通络降逆。

可选用桂枝茯苓丸与失笑散合方。

(5)痰瘀【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胃痛、或胃胀、呕吐、或呃逆。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附表 91例胃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
生存期
(年) 气阴两虚 痰气凝滞 瘀毒内阻 脾肾阳虚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1 0 0 6 0 3 10 0 1 2 0 1 10
2 0 2 5 0 1 0 0 2 2 0 3 0
3 0 9 0 0 2 0 0 1 0 0 1 0
4 1 9 0 1 1 0 0 0 0 0 2 0
5 0 3 0 0 0 0 0 0 0 0 4 0
6以上 2 0 0 0 1 0 0 1 0 2 3 0
91例病例中,平均生存期2.66年。其中1年生存期33例,占36.3%;2年生存期15例,占16.5%;3年生存期13例,占14.3%;4年生存期14例,占15.4%;5年生存期7例,占7.7%;6年以上生存期9例,占9.8%。
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类:溃疡型腺癌20例,浸润型腺癌15例,乳头状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36例,印戒细胞癌1例,粘液性腺癌14例。属癌症Ⅱ期者6例,Ⅲ期者50例,Ⅳ期者35例。
2 中药治疗
2.1 气阴两虚型
治则:益气养胃。方药选用:党参、茯苓、生黄芪、橘皮、竹茹、生姜、大枣、沙参、麦冬、玉竹、旋覆花、降香、扁豆、甘草。
2.2 痰郁气滞型
治则: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药用:海藻、昆布、半夏、陈皮、贝母、当归、川芎、独活、牡蛎、夏枯草、白术、木香、茯苓、山慈菇。
2.3 瘀毒内阻型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药用: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红花、枳壳、犀角、生地、银花、丹参、麦冬、野葡萄藤、白英、半枝莲。
痰郁气滞型生存期分别为:癌症Ⅱ期:4年1例;Ⅲ期:1年3例,2年1例,3年2例,4年1例,6年以上1例;Ⅳ期:1年10例。平均生存期1.66年。

胃癌的中医疗法

胃癌的中医疗法

胃癌的中医疗法对于胃癌中晚期的患者,手术或者放化疗已经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配合中医实施辨证治疗,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施治按前述四型辨证治疗。

(1)肝胃不和型:辨证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以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郁金、枳壳、旋复花(包煎)、代赭石、半夏、玫瑰花、杭芍、白屈菜、焦三仙、甘草。

此证系患者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疏泄,乘侮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胃气上逆,嗳气频作,反胃嘈??,方中以柴胡、郁金、玫瑰花疏肝理气;枳壳、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降气平逆止呕;杭芍,甘草柔肝和中;焦三仙健脾消导;白屈菜止痛缓中。

另选加抗癌中草药。

(2)脾胃虚寒型:此型辨证要点是其虚寒表现,如胃脘喜按就温,喜喝热饮,面色晄白,肢凉便溏,脉沉细等,辨证脾胃虚寒,中焦不运。

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用人参、党参、白术、茯苓、半夏、良姜、荜拨、梭罗子、陈皮、甘草、生黄芪、紫蔻等,此型脾虚胃弱,纳食不多,运化迟缓,故痛亦不甚,得暖得按,则寒气消散,故痛亦减,脾主四肢,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脾阳不振,故舌淡胖、便溏、脉细等,方用六君子汤健脾益气;良姜、荜拨温中散寒;生芪益气温阳,梭罗子、紫蔻行气温胃止痛。

另选用性温的抗癌中草药。

(3)瘀毒内阻型:此型辨证要点为疼痛明显,脘胀拒按,有血瘀毒瘀表现,出现热象,辨证为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治法是解毒祛瘀,清热养阴。

方用生蒲黄、五灵脂、蛇蜕、血余炭、仙鹤草、露蜂房、元胡、白屈菜、陈棕炭、玉竹、藕节等,加选其他抗癌中草药。

瘀毒内阻,日久伤络,吐血便血,血瘀有形,故痛有定处而拒按;瘀毒化热耗伤胃阴,故口干思冷饮,脉弦滑数等。

蛇蜕、露蜂房解毒去瘀;生蒲黄、五灵脂、元胡、白屈菜活血化瘀止痛;血余炭、陈棕炭、仙鹤草止血生新;玉竹、藕节养益胃阴。

(4)气血双亏型:此型大多为胃癌晚期,久病有恶病质及高度贫血,耗血伤气,后天化源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故气血双亏,久之脾肾阳气亦虚,但此型常伴有邪实,肿物包块明显,正虚邪实,因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只能大补气血,健脾补肾。

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

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在胃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等方面。

一、中医辨证分型1. 湿热蕴结型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苦口干,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2. 气滞血瘀型症状:胃脘疼痛,固定不移,拒按,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干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 脾胃虚弱型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面色萎黄,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中止痛。

4. 气阴两虚型症状:胃脘隐痛,绵绵不休,五心烦热,口干口渴,乏力,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和胃止痛。

5. 肝胃不和型症状:胃脘胀痛,情绪抑郁,胸闷胁痛,嗳气吞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二、中药治疗1. 湿热蕴结型推荐方剂:茵陈蒿汤加减药物组成:茵陈、黄芩、黄连、栀子、大黄、白术、茯苓、泽泻、猪苓。

2. 气滞血瘀型推荐方剂:失笑散加减药物组成:五灵脂、蒲黄、香附、川芎、延胡索、丹参、郁金、白芍、甘草。

3. 脾胃虚弱型推荐方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生姜、大枣。

4. 气阴两虚型推荐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扁豆、山药、莲子、砂仁、大枣。

5. 肝胃不和型推荐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甘草、白术、茯苓。

三、针灸治疗1. 针灸穴位: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肝俞、内关、太冲。

2. 针灸方法:采用毫针针刺,每次选3-5个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四、饮食调养1. 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如鱼、肉、蛋、奶、豆制品等。

胃癌的中医疗法

胃癌的中医疗法

68防癌抗癌胃癌的中医疗法俞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患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自觉有明显症状时,多属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中医学并没有“胃癌”这个病名,其属于“伏梁”“积聚”“胃脘痛”“噎塞”及“胃反”等范畴。

中医对胃癌病因病机的研究,虽各家学说不尽相同,但在中医药治疗实践中有一定规律。

什么是胃癌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幽门。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酸化合物、幽门螺旋杆菌、不良饮食及遗传等。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手术后残胃以及胃黏膜巨大溃疡等被视为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胃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他常见的有腺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

胃癌的中医治疗原则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为六淫外侵,七情受困,或饮食所伤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同时疾病日久,脾肾阳虚,无法腐熟水谷,致饮食停留,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致生此病。

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胃癌的中医辨证治疗分为四种类型。

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胃脘胀满或疼痛,串及两肋,嗳气陈腐或呃逆,纳食少或呕吐反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痰湿结聚型主要表现:脘腹满闷,食欲不振,腹部作胀,吞咽困难,泛吐黏痰,呕吐宿食,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药:导痰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黑便如柏油状,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脾肾两虚型主要表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泛吐清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神疲肢冷,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胃癌属于中医“胃脘痛”、“噎膈”、“痞满”、“呃逆”、“积聚”、“反胃”等范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摸索与实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中医对胃癌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面的许多新学说、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在胃癌临床治疗上的理论依据。

从痰论治
在中医经典理论中,痰是疾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又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病理产物。

外感六淫、内伤情志、饮食劳逸均可导致痰的产生。

痰滞成积既是胃癌的表现又是胃癌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病因。

朱丹溪所描述的“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正与胃癌易于浸润转移的特点相类似。

手术以后,正气受戕,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司,容易促进痰浊的再次生成,恰好又为胃癌的复发及转移创造了物质条件。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痰论治”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

从瘀论治
胃癌的产生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时间共同影响的结果,“久病必瘀”,“久病入络”,进而“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癖”,因此“从瘀论治”亦是中医辨治胃癌的一个重要法则。

北京御方堂中医肿瘤科专家认为肿瘤侵袭,手术创伤等加重了患者正气亏虚,气虚可导致血瘀;阴(血)不足也可导致血脉不利而致血瘀。

使用自拟扶正化瘀方药辨证论治胃癌,不仅降低了局部复发及转移率,而且血液流变异常指标有明显改善。

瘀既可作为致病因素,又可成为病理产物同时存在,瘀癌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交互为病的“瘀—癌—瘀”的恶性病理循环过程,癌潜瘀内,瘀渗癌中,癌瘀交结,瘀深癌剧。

在遣方用药上必须癌瘀同治,攻癌勿忘化瘀,散瘀更须抑癌。

从毒论治
毒既是致人各种细胞的基因与外基因改变的因素,也是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其引起的癌症性质、种类也是多样的,临床表现也各异。

抗癌解毒是临床上胃癌治疗的又一重要法则。

李忠教授认为癌邪为患,必夹毒伤人,且由于癌毒留结,又可以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癌毒与痰瘀搏结,则形成肿块。

因此治疗上提出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

从虚论治
胃癌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整体属虚,局部属实,从虚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传统方法。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从虚论治”胃癌的主要手段。

胃癌的本质是脾虚。

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软坚化痰的胃肠安复方为主方治疗胃癌,临证以小复方加减。

用药当升清降浊同施,补通兼顾,清化湿热,并多用甘味补益。

分期与分型论治
北京御方堂李忠教授诊治胃癌时,辨证用药立足于“邪正盛衰”,主张既不能专攻邪毒之实,又不宜峻补正气之虚,攻邪勿忘顾其正气,扶正尚需祛其邪毒,不同阶段,各有取舍。

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属痰瘀互结,予以化痰散结;手术后,多气血两虚,予以益气补血;放化疗术中,耗伤胃气,予以益气和胃降逆;放
化疗术后,伤阴耗气,予以益气滋阴;放化疗间歇期,多正虚邪实,急则治其标,加重祛邪抗癌药;晚期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多气虚伴肾虚,予以益气补肾。

内伤为发病的重要原因
内伤发病主要包括情志、饮食、劳逸失宜等。

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的情志失调,可以导致肝失疏泄,脾胃不和,从而产生瘀、痰、毒等引发胃癌的病理产物。

北京御方堂刘学谦教授认为胃癌病理分3阶段:初起多由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或饮食不节,肝胃不和;继则肝郁气滞,气机失宜,阻于血络,气滞血瘀,日渐成积。

治宜攻补兼施,以补为主,重在补养气血,健脾和胃;以攻为辅,重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长期的情志抑郁史,导致肝郁而脾胃失调,痰浊、瘀血、热毒留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