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合集下载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先进的冶金技术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①块炼铁(铁) 生铁(铸铁) (2)战国时期推广: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煤炭 人力 畜力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甲骨文中关于桑、蚕和丝的记载



我的眼里只有你—“赛里丝”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 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恺撒大帝曾身 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 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 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 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纺织业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基本形态
经营形态 官营 手工业
私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管理方式
政府经营、
“工官”工场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产品流向
官府专用、 皇帝私用 民间消费、 市场流通 供自己消费、 缴纳赋税
劳动力
无偿调用 各类匠户 雇工 农民自身
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基础:小农经营为主的自然经济 (2)地位:农业的副业 (3)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部分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与个体农业紧密结合 形成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随着土地兼并的集中,汉代出现了 “田庄 (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 经济” 积极: 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消极: 阻碍商品交换是新经济因素产生、 发展的最大障碍
China的来历?
1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 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 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 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是一个以手工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社会,手工业经济在整个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个时期人们主要从事石器、陶器、纺织等手工业生产。

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逐渐扩大并形成专业化分工。

商代时期,金属冶炼、青铜器制作逐渐成为重要的手工业活动,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代手工业经济在周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鼎盛的周朝手工业以制瓷、纺织、铸铁等为主导,工艺水平较高。

此后,随着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秦汉统一带来的经济繁荣,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唐宋时期,手工业在瓷器、丝绸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突破,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支柱。

明清时期,手工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明代的瓷器、家具制作以及清代的丝绸、瓷器、雕塑等手工业品都享誉国内外。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到来,手工业经济逐渐面临着衰落和淘汰的命运。

二、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工艺技术精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陶瓷、纺织还是铁器制作,都体现了中国手工匠人的精湛技艺。

这些传统的工艺技术在现代也承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化遗产。

2. 分工细致古代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分工制度,匠人们整个过程都非常细致。

例如,制作一件瓷器需要经过挑选材料、捏胎、施釉、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由专业的工匠完成。

3. 创新能力强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在传承和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了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唐宋时期,通过对染料和纺织工艺的创新,中国丝绸的质量和颜色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世界闻名的奢侈品。

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手工业的兴起为中国古代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积累。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技艺精湛:中国手工业技艺精湛如陶瓷、刺绣、雕刻等技艺高超
地域特色:中国手工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景德镇陶瓷、苏绣等
社会地位:在古代中国手工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具有重要影响
手工业对经济的贡献
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手工业产品丰富多样满足了人 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手工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影响:促进了文化 传播和知识普及推 动了社会进步
经手古
第 四
营工代 章
模业中
式的国
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是古代 中国手工业的主要 经营模式之一
家庭手工业以家庭 为单位家庭成员共 同参与生产
家庭手工业主要生 产日用品、农具等 满足家庭生活需要
家庭手工业在农业 社会中具有重要地 位是农民的主要收 入来源之一
造纸业
起源: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 术
发展:唐代造纸技术逐渐成熟 出现了宣纸、竹纸等品种
繁荣:宋代造纸业达到鼎盛出 现了“四大名纸”
衰落:明清时期由于西方工业 革命的影响造纸业逐渐衰落
印刷业
起源:古代中国印 刷业起源于唐朝发 展于宋朝
技术:采用活字印 刷技术提高了印刷 效率和质量
应用:广泛应用于 书籍、报纸、地图 等领域
唐宋元明清的手工业
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纺 织、造纸等行业繁荣
宋朝: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瓷 器、丝绸、印刷等行业达到 高峰
元朝:手工业受到蒙古族影 响出现了一些新的手工业品 种
明朝:手工业继续发展瓷器、 丝绸、印刷等行业保持繁荣
清朝:手工业达到顶峰瓷器、 丝绸、印刷等行业技术精湛 产品远销海外
主手古
手工业产品的贸易促 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 融合如丝绸之路、海 上丝绸之路等。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济价值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济价值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济价值古代中国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国家,手工业在当时的中国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手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济价值。

一、促进了农业生产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国家。

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古代文明社会的陶器、瓷器、竹器等生产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工具和设备。

古代中国手工业带来的这种技术革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二、促进了商业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商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在古代的商业市场上,许多手工业产品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因为这些产品不仅美观大方、实用耐用,而且在形状、用途、装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这些产品的带动下,古代中国的商业市场越来越繁荣。

三、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也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

许多手工艺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手工艺品既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情趣。

例如,古代的丝绸、金银器、玉器、陶器、瓷器、书法绘画等物品,都是手工艺品中的佼佼者,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技术含量,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建设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建设的进程。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一般都是小规模生产,由于生产用工需求大,许多手工业生产厂家都选择在城市或乡村周边建设生产基地。

这些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人口流动的重任。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手工艺人们也从乡村中走向了城市,这一过程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融合。

总之,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经济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
可知其反映的是丝织业的发达,从材料中的
“比屋”“比户”可判定应是民营丝织业。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记载:“杭 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 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
④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表明冶炼水平提 高。
(2)冶铁技术
①春秋战国时期: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是 春秋晚期 的遗物;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 地区有大量出土。 同时,炼钢和 淬火 工艺已有所发展。
②汉代: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使用
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 提示 (1)日用品和艺术品的结合。中国古代的
手工业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传
到海外,备受珍视。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而且通过物的交流,给世界人民带 去了美的情趣,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富 有东方民族色彩。
(2)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
煤炭作燃料;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竖炉冶铁由 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有畜力 鼓风,东汉南阳太守 杜诗 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 水排。 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④北宋时期:已出现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 (1)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汉武帝以后, 煮盐、铸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提示 极性。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使新的生产技术难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1)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劳动者缺少积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二、“工官”和“匠户”(官营手
工业) 1、“工官”制度:
(1)形成: (2)特点:
(3)影响:
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却对民间市场没有明显影响
②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革新不能 服务社会
③行业间的隔绝使新生产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 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二、“工官”和“匠户”(官营手
工业) 1、“工官”制度:
2、匠户
(1)“匠户”: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2)沿革 ①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②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③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 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 (3)影响: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 严重的束缚。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1.制陶业
(1)原始时代的彩陶和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表 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2)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风行 一时。
五、陶瓷业的成就
2.制瓷业
(1)原始时代:早期的瓷器是一种釉陶,即原始青 瓷。 (2)商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3)唐代: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一) 操 作 方 法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三种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 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主要生产部门是纺织业、冶金业、 陶瓷业。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
长期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产品有时也进 入流通领域
2、田庄手工业:
(1)出现: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豪强地主 控制下的田庄 (2)性质: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演变一、农耕经济时期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初的阶段是农耕经济时期。

在这个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人们依靠耕种土地、养殖家畜来维持生计。

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农业生产的提高来实现。

农民是当时的主要劳动力,他们以佃农、雇佣劳工等形式与地主进行土地租赁和劳动力交易。

二、手工业经济的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进入了手工业经济的阶段。

人们开始发展手工业,包括纺织、陶瓷、铁器等行业。

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劳动分工更加细化,人们开始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

在这个时期,手工业者们通常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通过手工生产来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

三、商业经济的兴盛商业经济的兴盛是中国古代经济模式演变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商业的兴起,中国开始形成繁荣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商人和商业家逐渐崛起,他们通过贸易和商业活动带动了国家经济发展。

这个时期,货币的使用也逐渐普及,货币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必要媒介。

商业经济的兴盛不仅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丝绸之路等国际贸易的繁荣。

四、封建经济的盛行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经济开始盛行。

封建经济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地主通过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供役义务,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在这个时期,农业经济仍然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封建地主通过剥削农民的劳动力来获取经济利益。

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继续发展,但受到严格的封建等级和约束,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竞争。

五、近代现代化经济的开启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演变在近代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转变。

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外国殖民者的侵略,迫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开始大力引进外国技术和工业,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为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鼓励民间创业和私人经济的发展。

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靠拢,开启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落实基础【强化记忆】-——(解题的必备工具)1.官营手工业含义:官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形态之一,专门负责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物品的制造。

夏商周时期即出现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也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是朝廷财政的大支出;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工场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2.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含义:民营手工业即由民间私人经营,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服务,产品主要是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以纺织为主,一般为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买卖。

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两种经营形态,自给自足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长期存在;民营手工业也有杰出的技艺贡献,而且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出自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瓷器制瓷历程:早期的瓷器不过是釉陶,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唐代的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

种类:青瓷、白瓷和粉彩瓷;名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等。

4.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冶金业——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铁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瓷器畅销原因:中国手工业发达,瓷器制 作精美朝贡贸易推动瓷器的外销;中国的造船 业发达,为外销瓷器创造了条件;欧洲人产生 了强烈的兴趣;欧洲国家的落后。
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在西方人加入 中国瓷器贸易之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官方贸易途径 传播。16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 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7世纪时,各国皇室、贵族往往 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到18世纪,由于瓷器源源不绝地 进入欧洲,特别是饮茶习惯成为时尚,瓷器已成为欧 洲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由此而兴起一股模仿、吸 收中国文化的“中国风”。于是大量陶瓷工厂,相关 的实验室、研究协会相继建立,《设计与制造艺术》 等刊物相继出版,倡导艺术家参与工艺制品的设计与 制作,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 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 ——摘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西陶瓷贸易》
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 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 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
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 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依 据还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 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铁兵 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 1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 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 青铜兵器。
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
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
器主要作用 (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017·全国卷Ⅲ·25)《史记》记载,西 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 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 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特点:使用煤炭做冶炼燃料;借用水力鼓 风冶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影响:促进冶铁业的发展和铁器的推广使 用。
一、基本形态
二、主要部门
1、纺织业 2、冶金业 3、陶瓷业
麻——丝——棉 铜——铁 陶——瓷
判断: 哪个是陶 器,哪个 是瓷器? 依据是什 么?陶器 与瓷器有 没有联系?
1.用料不同 2.烧制温度不同 3.吸水性不同 4.透明度不同 5.敲击声不同
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在西方人加入 中国瓷器贸易之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官方贸易途径 传播。16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 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7世纪时,各国皇室、贵族往往 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到18世纪,由于瓷器源源不绝地 进入欧洲,特别是饮茶习惯成为时尚,瓷器已成为欧 洲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由此而兴起一股模仿、吸 收中国文化的“中国风”。于是大量陶瓷工厂,相关 的实验室、研究协会相继建立,《设计与制造艺术》 等刊物相继出版,倡导艺术家参与工艺制品的设计与 制作,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 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 ——摘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西陶瓷贸易》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内的壁画,重现了庄 园农、林、牧、渔等生产的情况。
实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 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注:三服官:汉朝官职名称,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三工官: 汉少府属官,考工室﹑右工室和东园匠。
据材料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 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 产经营的特点。
据材料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
外销瓷器被排挤原因: 中国:制瓷技术长期受官府垄断,缺乏创 新精神,虽有发展,但没有根本性突破;明清 的海禁政策的阻碍。 欧洲:作坊大量仿照瓷器;饮茶流行的推 动作用(欧洲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业革 命后工业化和科技含量提高,组织管理提高和 商业运作的推动。
四羊方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 半伸的羊,羊角蜷曲。器物四壁 装饰着蟠龙纹,双角龙头点缀在 羊头之间,布局新颖。
主要用途是 什么?
商朝青铜器常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 作为造型,它的纹饰所呈现出的是一种神秘的 威力和狞厉的美。商朝统治者监制的这种青铜 器造型及纹饰
A.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信仰 B.目的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权势 C.是青铜器铸造水平低下的表现 D.反映出商朝贵族的宗教崇拜
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原料:丝。变化:丝——棉。
原因: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 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 个阶层穿着。
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日乌泥泾,其地土田 硗瘠,民食不给,因谋树艺,以资生业,遂觅种 (棉花)于彼。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 子,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国 (元朝)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 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 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其上折枝团 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 转货他郡,家既就殷。 ——摘自《辍耕录》
据材料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
传播途径改变:官方贸易外销的同时,民间 贸易也日渐兴盛;
消费人群的变化:从贵族上层的奢侈消费, 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命运改变:由逐步繁荣到盛极而衰,欧洲人 从大量使用中国瓷器,到自行生产并占领国际市 场,排挤中国瓷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外 销瓷器命运改变的原因。
类型:官营手工业。 特点: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 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 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 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 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 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 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 中的早期“资本家”。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 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种经济形态?有何特 点?
经济形态:家庭手工业。特点:主要作为 农业的副业而存在,产品主要用于满足自身的 需要。
家庭手工业局 限在家庭内部,一 般是男耕女织中的 “女织”。
田庄手工业主 要是指在地主的某 一庄园,由地主阶 级组织和管理下的 集体手工劳作。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
亮在《山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
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A.麻纺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丝织品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 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 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
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基本形态
三种经济形态的对比
形态 宫营手工业
管理 方式 产品 用途 流通 方式
政府经营、集 中大作坊生产
供给军队和统 治者奢侈享受
不流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户的 副业
民间消费 自己消费
流通
剩余部 分出售
——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兵” 真的存在吗》
铁器始用年代、冶铁术的发明年代和进入 铁器时代的年代,这三者是有区别的。西汉中 期,我国铁农具、铁兵器日益增多,冶铁技术 也明显进步,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河南巩县铁生沟汉代
水排鼓风冶铁图
冶铁遗址出土的煤块 (注:该技术比欧洲早1200年)
据材料,概述汉代冶铁技术的基本特点,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016·海南·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 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
A.商 B.周
C.秦 D.唐
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二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
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家庭 经营等,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 技术高;
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 欧各国;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课堂巩固
(2017·江苏·1)《国语》讲“祀,国之大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
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
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
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
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
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 现的新变化。
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 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工场主、包买商等早 期资本家。Βιβλιοθήκη 一、基本形态 二、主要部门
1、纺织业 麻——丝——棉
分析松江自元代以来逐渐成为全国棉纺织中 心的原因。
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先进棉纺织工具和印 染色技术的传播(或黄道婆改进、传授棉纺织工 具和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棉纺织品质量高, 市场需求大)。
一、基本形态 二、主要部门
1、纺织业 麻——丝——棉 2、冶金业 铜——铁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 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 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 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否则是无法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