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2024年水空中冷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水空中冷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水空中冷器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水空中冷器是一种新型的空调设备,通过将空气中的热量转移到水中,实现室内空气的冷却。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空中冷器逐渐成为替代传统空调的绿色环保选择。

本文将对水空中冷器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水空中冷器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水空中冷器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XX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是水空中冷器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XX%。

市场驱动因素水空中冷器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空调设备的高能耗和碳排放问题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水空中冷器作为一种能够大幅度减少能耗和碳排放的绿色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节能减排政策的支持不少国家和地区为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减排的政策。

水空中冷器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替代品,符合这些政策的要求,因此得到了政府支持和资金扶持。

技术创新的推动水空中冷器技术不断创新,提升了产品的效率和性能。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的引入,如高效换热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进一步改善了水空中冷器的能效表现,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市场挑战虽然水空中冷器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高成本相较于传统空调设备,水空中冷器的成本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水空中冷器需要更复杂的技术和更高级的材料。

当前,高成本是制约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技术壁垒水空中冷器技术属于较新颖的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相对较少。

这种技术壁垒限制了市场中新进入者的数量。

竞争压力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水空中冷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多家主要厂商,它们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对于市场新进入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市场前景尽管水空中冷器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前景依然广阔。

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推动,水空中冷器将不断迭代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中冷器的工作原理

中冷器的工作原理

中冷器的工作原理
中冷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器,它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利用传热原理将高温流体中的热量转移给冷却剂,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中冷器内部通常由许多薄壁管组成,这些薄壁管通过与冷却剂接触,实现热量的传递。

当高温流体进入中冷器时,其热量会传递给冷却剂。

热量传递的方式可以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递。

在中冷器中,高温流体的热量会通过壁管传导给冷却剂。

由于壁管通常是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因此能够有效地传导热量。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介质的流动而传递。

在中冷器中,冷却剂通常是以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存在,在与高温流体接触的过程中,会发生对流传热,将高温流体的热量带走。

辐射是指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在中冷器中,由于高温流体与冷却剂之间存在温差,会产生热辐射。

这种辐射会通过空间传递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传热方式,中冷器能够将高温流体的热量迅速降低,并将其转移给冷却剂。

而冷却剂则会带走大部分的热量,使高温流体得以冷却。

这样就实现了中冷器的主要功能,即降温。

汽车中冷器工作原理

汽车中冷器工作原理

汽车中冷器工作原理
汽车中冷器是一种用于调节车内温度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热泵效应。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车中冷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中冷器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首先,压缩机是汽车中冷器的核心部件。

它通过电动机驱动,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吸入,并通过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从而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气体与冷却风或循环水接触,散发出大量的热量。

这样,制冷剂气体温度和压力就会降低,逐渐转化为高压液体。

然后,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高压液体制冷剂迅速减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和蒸发气体。

制冷剂液体吸收车内空气中的热量,逐渐蒸发转化为蒸发气体,从而使车内温度下降。

最后,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再次吸入,循环往复,从而实现整个制冷循环。

总结来说,汽车中冷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将其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转变为高压液体,然后经过膨胀阀降压成低温低压液体,进入蒸发器,吸
收车内热量并转化为蒸发气体。

最后制冷剂蒸汽再被压缩机吸入,循环反复,实现车内温度的调节。

制冷设备的发展历史以及历程

制冷设备的发展历史以及历程

制冷设备的发展历史以及历程在人工制冷开始发展以前,人类已经知道利用天然冰雪在简易的设备中保持低温条件,即利用天然冷源。

在中国,约在3000年前已使用天然冰保藏食品,公元前七世纪《诗经》中就有关于采集、贮存和用天然冰冷藏食品的诗句。

直到现代,人们仍然在应用冰、雪和地下水等天然冷源。

用天然冰或人造冰冷却的冷藏装置,只能达到有限的低温,技术条件和卫生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现代的制冷装置都是应用制冷机来冷却。

1834年,美国的J.珀金斯试制成功人力转动的用乙醚为工质的可以连续工作的制冷机。

1844年,美国的J.戈里试制了用空气为工质的制冷机,用在医院中制冰和冷却空气。

1872~1874年,D.贝尔和C.von林德分别在美国和德国发明了氨压缩机,并制成了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这是现代压缩式制冷机的发端。

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卡雷兄弟先后研制成功以硫酸和水为工质的吸收式制冷机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1910年出现了蒸汽喷射式制冷机。

1930年出现了氟利昂制冷剂,促进了压缩式制冷机的迅速发展。

1945年,美国研制成功溴化银吸收式制冷机。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其英文名称是:AircoolChiller,简称为Chiller!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中央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

WRAC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

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

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劝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司进行的。

中冷器的发展历程..

中冷器的发展历程..

(二)、真空钎焊
20世纪70年代,成本更为便宜的真空 钎焊技术开始被开发了出来。其秘诀是在 钎料层金属中加入了适量的镁。这一工艺 更为清洁,钎焊过程中没有废弃物产生, 但是在可焊性方面对焊前部件表面的清洁 度更为敏感,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除油工 艺,并且为处理除油剂带来的空气污染及 其他不利的环境影响付出一定代价。
中冷器的发展历程
扬州群发换热器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一、前言
内燃机是一种耗气机械,因为燃油需 要与空气混合才能完成燃烧过程。一旦空 气燃比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燃油,除了 将黑烟和未燃尽的燃油排到大气中外,不 会产生更多的功率,因此,超过空燃比极 限后,增加供油量,只会造成燃油消耗量 过大,大气污染,废气温度上升,并且内 燃机寿命缩短,由此可见,燃烧时增加空 气量对提高内燃机的性能的重要性。
真空钎焊炉除了维修成本以外,更为 复杂的炉子结构和气泵系统带来的资金成 本似乎也较高,且产能不高。钎焊过程中 通过镁的蒸发去除炉内残余氧气和破除表 面氧化皮是这一技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钎料合金通常作了一些改进,含有 最高达1.5%的镁。钎焊过程中,蒸发的镁 将在炉壁冷却部件上冷凝下来,最终带来 炉门密封等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代价高昂 的停炉和清洁操作。目前,真空钎焊依旧 广泛用于板翅式换热器、蒸发器等生产。
3、20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欧洲,然后 在美国,才开始大规模地生产和应用涡轮 增压器,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美国军 用飞用在战斗机 和B-17型轰炸机上,盖瑞特公司为当时 的B-17型轰炸机提供中冷器。
三、增压中冷的作用
1、增压: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发动机 排气中剩余能量来工作的空气泵,废气 驱动涡轮,涡轮的叶轮总成与压气机的 叶轮相连接,当涡轮增压器的转子转动 时,大量的压缩空气被送往燃烧室,由 于增加了空气量,使得燃烧更充分,产 生了更多的功率,所以,一台装有涡轮 增压器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其非增压 时相比功率可增加40%左右。

发动机中冷器工作原理

发动机中冷器工作原理

发动机中冷器工作原理发动机中冷器(Intercooler)是一种用于增压器(涡轮或机械增压器)后端的附件装置,旨在降低增压气体的温度,以提高发动机性能和效率。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增压器产生的高温压缩空气冷却至较低温度,使其更加稠密,从而增加每个循环中的空气进入气缸的质量,提高燃烧效率。

发动机中冷器通常是由一系列管道和散热器组成。

当高温、高压气体从增压器流出时,它们通过冷却管道进入中冷器。

在中冷器内部,气体通过与散热器内部的冷却媒介接触,热量被传递到媒介中。

冷却媒介通常是冷却液或空气。

在中冷器内部,气体在一系列散热器片之间进行导热,从而使气体迅速冷却。

散热器片通常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具有很强的导热性能和大量的表面积,以促进热量的传递。

冷却媒介在与气体的接触过程中吸收热量,并将其带走,从而使气体的温度降低。

冷却媒介在经过散热器后,通过冷却系统(例如水泵、散热器等)进一步降温。

然后,冷却媒介重新进入发动机,继续接触并冷却高温的增压气体。

下面是发动机中冷器的主要工作原理:1.密度增加:冷却高温气体可以显著提高气体的密度。

在增压器中,气体被压缩到更高的压力,但也升高了温度,这可能导致气体变得稀薄。

通过中冷器的冷却,气体的温度降低,使其更加密集,进入气缸的每个燃烧循环中的氧气质量增加,提高了燃烧效率。

2.防止爆震:高温气体进入气缸时,可能会导致爆震问题。

通过冷却气体,中冷器降低了气体的温度,减少了爆震的风险。

3.提高寿命:高温气体会对发动机内部零部件(如气缸套、活塞等)造成损害。

通过降低气体温度,中冷器可以减少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损和故障,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寿命。

发动机中冷器是提高发动机性能和效率的重要装置。

它可以降低气体温度,提高气体密度,防止爆震,并减少发动机零部件的磨损。

通过增加每个燃烧循环中的有效氧气质量,中冷器可以提高燃烧效率,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中冷器可能会增加发动机的复杂性和重量,并可能对涡轮增压系统的响应时间产生一定影响。

2024年水空中冷器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水空中冷器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水空中冷器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水空中冷器,是一种利用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住宅等领域。

本报告将对水空中冷器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水空中冷器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

预计到2025年,全球水空中冷器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

三、市场驱动因素1.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水空中冷器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冷却设备,得到了政府和环保组织的支持和推广。

2.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来了工业用水的大量需求,进而推动了水空中冷器市场的发展。

3.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的加快,对住宅和商业空调需求的增加,也为水空中冷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市场挑战1.技术门槛较高:水空中冷器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冷却设备,其设计、制造和维护对技术要求较高,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2.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水空中冷器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法规政策的影响:政府的环保政策和能效标准对水空中冷器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法规政策的变化。

五、市场机遇1.新能源技术的应用: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空中冷器市场有望在智能化、高效能源利用等方面迎来更多机遇。

2.市场细分的发展:随着市场细分的深入,特定领域的水空中冷器需求不断增长,如医疗、化工、电子等领域,将带来更多商机。

六、市场前景预计未来几年,水空中冷器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在人们对环保和能效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水空中冷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冷却设备,有望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七、总结水空中冷器市场在未来几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质量,把握市场机遇,迎接行业发展的挑战。

中冷器工作原理

中冷器工作原理

中冷器工作原理中冷器是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冷却设备,它的作用是将进气冷却到更低的温度,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中冷器工作原理涉及到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知识,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冷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冷器的位置和作用。

中冷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进气管路上,位于进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之间。

它的作用是将从涡轮增压器出口出来的高温高压空气冷却到更低的温度,然后再送入发动机燃烧室。

通过降低进气温度,中冷器可以增加进气密度,提高燃烧效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

中冷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过程:压缩和冷却。

首先是压缩过程。

当高温高压空气从涡轮增压器出口进入中冷器时,它会经历一个压缩过程。

由于高速旋转的涡轮增压器会使空气温度上升,因此进入中冷器的空气温度较高。

在中冷器内部,空气会经过一系列的管道和散热片,通过这些散热片,空气的温度会逐渐下降。

接下来是冷却过程。

在中冷器内部,空气会与散热片表面接触,通过传热的方式将热量散发到散热片上。

同时,中冷器外部会通过空气流动来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从而使空气温度进一步下降。

最终,冷却后的空气会进入发动机燃烧室,从而实现了中冷器的冷却作用。

中冷器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流体力学的知识。

在中冷器内部,空气流动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这会影响空气的流动速度和压力。

因此,中冷器的设计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特性,以确保空气能够充分冷却并保持流动的稳定性。

除了压缩和冷却过程,中冷器的工作原理还与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密切相关。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会监测进气温度和压力,并根据实际工况调整中冷器的工作状态,以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总之,中冷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压缩、冷却和流体力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中冷器可以有效地降低进气温度,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这对于提高汽车动力性能、降低排放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欧洲,然后 在美国,才开始大规模地生产和应用涡轮 增压器,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美国军 用飞机研制涡轮增压器,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数千台涡轮增压器被用在战斗机 和B-17型轰炸机上,盖瑞特公司为当时 的B-17型轰炸机提供中冷器。
三、增压中冷的作用
1、增压: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发动机 排气中剩余能量来工作的空气泵,废气 驱动涡轮,涡轮的叶轮总成与压气机的 叶轮相连接,当涡轮增压器的转子转动 时,大量的压缩空气被送往燃烧室,由 于增加了空气量,使得燃烧更充分,产 生了更多的功率,所以,一台装有涡轮 增压器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其非增压 时相比功率可增加40%左右。
六、铝制中冷器钎焊工艺的发展
盐浴钎焊 真空钎焊
NOCOLOK钎剂焊接
(一)盐浴钎焊 第一种尝试使用铝材的热交换器是 蒸发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铝 蒸发器采用的是盐浴钎焊,盐浴钎焊多 为氯盐的混合盐浴,熔盐去除了材料表 面的氧化层从而使熔化的钎料金属得以 流动并润湿开。但如何有效去除蒸发器 内部残留的浴盐,成为制造过程中必须 面对的问题,否则潮湿状态下氯盐对铝 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影响产品的寿命。
真空钎焊炉除了维修成本以外,更为 复杂的炉子结构和气泵系统带来的资金成 本似乎也较高,且产能不高。钎焊过程中 通过镁的蒸发去除炉内残余氧气和破除表 面氧化皮是这一技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钎料合金通常作了一些改进,含有 最高达1.5%的镁。钎焊过程中,蒸发的镁 将在炉壁冷却部件上冷凝下来,最终带来 炉门密封等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代价高昂 的停炉和清洁操作。目前,真空钎焊依旧 广泛用于板翅式换热器、蒸发器等生产。
(三)、气体保护钎焊(CAB) 1978年适合于小批量或大批量 生产钎焊部件的氟铝酸钾钎剂被研 制开发出来。该钎剂以NOCOLOK 为商标进行市场推广。由于该钎剂 是氟化物,而非氯化物,因而对钎 焊前或钎焊后的腐蚀问题的担忧得 以消除。此外,当需要较高的生产 效率时,可采用一个相对简单的连 续隧道炉,通入氮气进行钎焊生产。
随着涡轮增压技术,尤其是在大 型车上的市场增长,采用气体保护 钎焊的中冷器市场已经发展了起来。 气体保护钎焊(CAB)的采用,让 钎焊工艺从以前的钎剂钎焊到真空 钎焊又重新回到了钎剂钎焊。
七、结束语
由于中冷器工作温度高,因此要求 铝合金在高温条件下,高强度能够保持 下来,但这一性质并非铝的特性,所以 为适应这一要求,寻找更高强度合金的 开发工作,依然在努力进行之中。随着 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EGR及电控高压 共轨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铜硬钎焊工 艺的成熟,中冷器制造必将迎来新的革 命。
(二)、真空钎焊
20世纪70年代,成本更为便宜的真空 钎焊技术开始被开发了出来。其秘诀是在 钎料层金属中加入了适量的镁。这一工艺 更为清洁,钎焊过程中没有废弃物产生, 但是在可焊性方面对焊前部件表面的清洁 度更为敏感,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除油工 艺,并且为处理除油剂带来的空气污染及 其他不利的环境影响付出一定代价。
2、中冷:由于增压器在提高空气密度时, 对空气做功,做功时克服摩擦产生了热 量,就像打气筒一样,泵会发热一样,发 动机涡轮增压器的出风口的温度也会随着 压力的增大而升高,温度的提高反过来限 制空气密度的提高,要进一步提高空气密 度就有降低增压空气的温度。据实验显示, 在相同的空燃比下,增压空气温度每下降 10度,柴油机功率可提高3%-5%,还能降 低氮氧化合物,改善发动机性能。
中冷器013年9月
一、前言
内燃机是一种耗气机械,因为燃油需 要与空气混合才能完成燃烧过程。一旦空 气燃比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燃油,除了 将黑烟和未燃尽的燃油排到大气中外,不 会产生更多的功率,因此,超过空燃比极 限后,增加供油量,只会造成燃油消耗量 过大,大气污染,废气温度上升,并且内 燃机寿命缩短,由此可见,燃烧时增加空 气量对提高内燃机的性能的重要性。
二、增压中冷技术的由来
1、1909-1912年期间世界上第一台废气驱 动的增压器由瑞典人波希博士研制成功, 波希博士是苏而寿兄弟研究室的总工程师, 并于1915年提出涡轮增压柴油机第一台样 机的设想; 2、1920年,一架装有自由型发动机和通用 电气公司研制的涡轮增压器的双引擎飞机 创造了10092米飞行高度的记录;
四、中冷器的种类
(一)、按材质来分:不锈钢中冷器、铝 制中冷器、铜制中冷器等; (二)、按冷却介质来分:水空中冷器和 空空中冷器等; (三)、按结构形式来分:板翅式中冷器、 管带式中冷器等;管带式中冷器按散热 管的结构又分为:口琴管管带式中冷器 和紊流管管带式中冷器。
五、增压中冷器的应用
增压中冷技术最早应用在军事领域, 目的是增加发动机的功率,随着人们对 环保意识的增强,增压中冷能有效降低 排放的作用显现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的民用产品使用增压中冷技术。目前涡 轮增压器和中冷器已普遍应用在轿车、 赛车、卡车、大巴、农业机械、船舶、 矿山机械、工程机械、军工动力、航空 和电站(发电机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