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却系统设计介绍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

在
度,防止过热
气中,降低冷
循
和气缸过冷
却液温度
带
添加 标题
节温器的作用:控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防止发动机过热
添加 标题
节温器的结构:由感温
添加 标题
工作原理:根据发动机温度变化,自动调节冷却液的流动路 径
添加 标题
节温器的工作过程: 闭,冷却液不经过散 温度升高时,节温器
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 散热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 散热器通常由散热器芯、散热器盖和散热器支架等组成
清理散热器的重要性:散热器容易积累灰尘和杂物,影响散热效果 热。定期清理散热器可以保持其良好的散热性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
清理方法:定期使用高压气枪或清洗剂清理散热器表面,并检查散 塞。如果需要深度清理,可以拆下散热器进行清洗。
定期检查风扇和水泵的运转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清理散热器,保持散热器的清洁和通风 定期检查冷却液的液位和颜色,确保其正常
冷却液的作用:冷却液的主要作用是带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保持发动机的
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大循 过散热器散热后回到发动机缸体;小循环时,冷却液不经过散热器直接
冷却系统的作
散热器的作用:
风扇的作用:
冷
用:保持发动
将冷却液中的
加快空气流动,
流
机正常工作温
热量散发到空
提高散热效果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汽 车 冷 却 系 统 概 述 03 汽 车 冷 却 系 统 的 原 理 04 汽 车 冷 却 系 统 的 部 件 05 汽 车 冷 却 系 统 的 维 护 与 保
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
汽车冷却系统结构与设计

汽车冷却系统结构与设计1.水泵:水泵是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冷却液从水箱抽出并通过散热器循环。
水泵通常由一个叶轮和一个驱动轴组成,它通过发动机的曲轴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实现水流的循环。
2.散热器: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部件,用于散发热量,将热量从冷却液传导到周围的空气中。
散热器通常由一系列细小而紧密排列的导热管组成,通过这些导热管,冷却液与周围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3.水箱:水箱是冷却系统的储液容器,它通常位于发动机舱前部。
冷却液从水泵中抽出后,首先会流入水箱,然后再经过散热器散发热量,并通过输油管路再次回到发动机。
4.温控装置:冷却系统还包括一些温度控制装置,用于确保发动机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最常见的温控装置是恒温阀和电子控制单元(ECU)。
恒温阀会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来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控制发动机的温度。
ECU则会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和冷却液的温度来调节水泵的转速和风扇的运转,以确保发动机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5.其他辅助部件:汽车冷却系统还包括一些辅助部件,如冷却液储液罐、冷却液滤清器、冷却液传感器等。
在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中1.散热效率: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散热效率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温度。
因此,在散热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散热面积、散热材料的导热性能以及散热风道的设计等因素,以确保散热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和散发热量。
2.流体力学性能:汽车冷却系统中的流体力学性能对于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设计师需要合理选择水泵的尺寸和设计,并优化冷却液的流动路径。
3.材料选择:汽车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也需要经受长时间和高温的工作环境,因此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散热器和水箱会采用铝合金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而冷却液传导管道则会采用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塑料材料。
4.安全性:冷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受高压和高温的冷却液,如果冷却系统设计不当或部件损坏,可能会导致冷却液泄漏。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I. 引言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低碳、清洁的出行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设计与优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可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延长发动机寿命、提高汽车性能并减少能源消耗。
本文将讲述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II.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组成汽车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介质、水泵、散热器、水箱、热传感器、热风机和温度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
其中,冷却介质是整个冷却系统的核心,其稳定性、流动性和散热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冷却效果的好坏。
因此,提高冷却介质的品质至关重要。
III. 冷却介质的优化设计在传统汽车中,冷却介质主要是水;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由于其发动机功率较小,故冷却介质也将做出相应的调整。
新能源汽车的冷却介质主要由水、酒精和乙二醇组成,比例为水60%,酒精30%,乙二醇10%。
乙二醇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冷却介质的沸点,降低其冻点,从而提高冷却效果;而酒精的加入可以有效防止冻裂,延长发动机寿命。
另外,冷却介质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热传导性。
IV. 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散热器是冷却系统的重要部分,其质量和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的性能。
在新能源汽车中,应选择高效的散热器,以提高散热效率。
同时,散热器的材质也需要进行优化。
传统汽车散热器采用铜管,而新能源汽车散热器采用铜铝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耐腐蚀性。
V. 水泵的优化设计水泵是汽车冷却系统的另外一个关键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冷却介质的流动性和冷却效果。
在新能源汽车中,应选择高效的电动水泵,并根据车辆功率大小进行匹配,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VI. 热传感器和温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热传感器是汽车温度测量的关键部件,需要精确地测量汽车内部温度。
在新能源汽车中,应采用高质量的热传感器,并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对其进行管理。
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温度,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和延长发动机寿命。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热管理技术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热管理技术汽车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而发动机冷却系统则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
良好的冷却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发动机的温度,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还能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探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热管理技术。
一、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与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将会导致发动机过热,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多余热量带走,使其保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和散热器之间的循环流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散发。
冷却液在水泵的作用下从发动机缸体水套中流出,经过散热器冷却后再回到发动机水套中,如此循环往复。
在这个过程中,散热器将冷却液中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从而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二、传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机械驱动的水泵和节温器来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和温度。
然而,这种冷却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传统冷却系统的水泵转速通常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这意味着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水泵的流量可能不足,导致发动机冷却效果不佳;而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水泵的流量又可能过大,造成能量浪费。
其次,节温器的控制精度有限,难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精确地调节冷却液的温度,从而影响发动机的热效率。
此外,传统冷却系统的散热器结构和风扇性能也有待优化,以提高散热效率。
三、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解决传统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冷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一)电子水泵的应用电子水泵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需求精确地控制冷却液的流量,从而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
例如,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电子水泵可以提高转速,增加冷却液流量;而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则可以降低转速,减少能量消耗。
机械工程中的冷却系统设计与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冷却系统设计与分析冷却系统是机械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能源生产和工业设备等领域。
冷却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冷却系统的设计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
一、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机械设备输送冷却剂,将设备上产生的热量带走,并通过换热器或冷却塔等设备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冷却系统通常由冷却剂、泵、冷却器、控制装置和传感器等组成。
冷却剂的选择在冷却系统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冷却剂包括水、冷冻剂和液氮等。
水是最常见的冷却剂,其具有高热传导性和稳定性。
冷冻剂在一些特殊应用中使用,能够在低温下提供更高的冷却效果。
液氮是一种极低温的冷却剂,适用于一些需要极低温度的应用。
泵用于将冷却剂从储存器输送到冷却设备中。
泵的选择要考虑到流量和压力的要求。
冷却器是冷却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其目的是将冷却剂的温度降低。
常见的冷却器包括散热器、冷却塔和热交换器等。
控制装置和传感器用于监测和控制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冷却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冷却系统的分析方法在冷却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中,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热负荷分析热负荷分析是冷却系统设计的第一步。
通过分析机械设备产生的热量和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可以确定冷却系统所需的冷却能力。
热负荷分析通常涉及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传热机制的计算。
2. 流场分析流场分析是冷却系统设计的关键部分,它涉及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知识。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可以分析冷却剂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情况和温度分布。
这有助于优化冷却系统的设计和提高冷却效率。
3. 材料热力学分析材料的热力学特性对冷却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冷却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分析材料的热膨胀、热导率和热稳定性等热力学特性,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能量耗散分析冷却系统的能量消耗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成本密切相关。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设计随着世界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选择出行的新标准。
而冷却系统便是新能源汽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在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传统汽车冷却系统设计中的种种问题,并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特有的因素,才能确保汽车高效、安全、环保地运行。
本文将就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
一、冷却系统设计原则在新能源汽车的冷却系统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1. 安全性原则冷却系统应具备防漏、防爆、防冻等特性,从而确保行车中的安全性。
2. 效率性原则冷却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地提高制冷效率,才能满足日常使用时的需求。
3. 节能性原则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应兼顾节能保护环境,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4. 全面性原则冷却系统应考虑车辆各个方面的换热需求,满足整车的热平衡需求。
5. 维护性原则冷却系统应尽可能地减少维护方面的成本和时间,方便用户使用和维修。
二、冷却系统设计要点在设计冷却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 散热制冷系统在设计散热制冷系统时,需要充分解决传统汽车冷却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
新能源汽车在调节温度的时候,要使用额外的冷却系统,这个系统就应该在设计时能够承受循环时的高压和高温。
2. 循环系统在设计循环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整车的运行情况和车型的需求。
特别是在电动汽车运行时,能量的消耗要考虑到循环系统的负载,不应该将整辆车的行车压力全部交给循环系统。
3. 温控系统在设计温控系统时,需要合理控制整车内的温度,从而保证行驶中的舒适度。
同时,在设计温控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发动机(电动机)和驱动系统所在的位置、散热部位以及散热实效等因素,确保车辆在不同的运行情况下,都能自动适应温度变化。
4. 保护系统在设计保护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车辆使用中的一些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如汽车超载、道路情况、高温环境等因素。
设计保护系统的目的是能够在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自动保护车辆不受损害。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

冷却系统的分类
按冷却介质分
可以分为水冷和风冷两种类型。水冷 系统利用冷却液作为传热介质,而风 冷系统则利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
按节温器分
可以分为蜡式和石蜡式两种类型。蜡 式节温器利用蜡的热胀冷缩原理控制 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而石蜡式节温器 则利用石蜡的热胀冷缩原理。
02
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
散热器
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 主要部件之一,负责将 冷却液中的热量散发到 空气中。
水泵的性能取决于其叶轮的设计、泵壳的形状以 及密封件的可靠性。
水泵由叶轮、泵壳和密封件等组成。叶轮负责将 冷却液吸入并推出,泵壳则负责将叶轮产生的压 力传递给冷却液,密封件则保证冷却液不泄漏。
水泵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并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
节温器
节温器是冷却系统中的控制元件,用 于调节冷却液的温度。
风扇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辅助 部件,用于将空气吹向散热器 ,帮助散发冷却液中的热量。
风扇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辅助 部件,用于将空气吹向散热器 ,帮助散发冷却液中的热量。
风扇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辅助 部件,用于将空气吹向散热器 ,帮助散发冷却液中的热量。
水泵
水泵是冷却系统中的循环动力源,负责将冷却液 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传递到散热器中散发掉。
冷却液由防冻剂、水和其他添 加剂组成,具有防冻、防锈、
防腐等功能。
冷却液的品质和浓度对冷却系 统的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冷却液需要定期更换,以防止 其变质和积累杂质,影响散热
效果和发动机寿命。
03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 冷却系统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冷却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可能 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因此,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如何维护和保养冷却系统, 对于车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完整版)汽车冷却系统讲解ppt

定期检查节温器的性能,检查节温器是否正常开启和关闭,以及调节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发现节温器出 现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节温器的更换
在更换节温器时,应选择与原车相同或兼容的节温器,并确保更换过程符合操作规范。同时,应注意检查节温器 的安装密封性和连接处是否正常。
04
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诊 断与排除
节温器
作用
节温器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的温度来控制冷却液的循环路径,实现发动机的精确冷却。
工作原理
节温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的出水口处,当发动机温度较低时,节温器关闭,冷却液不经过 散热器循环;当发动机温度较高时,节温器打开,冷却液经过散热器循环。
维护
为了保证节温器的正常工作和发动机的冷却效果,需要定期检查节温器的开启和关闭温度 是否正常。
排除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更换节温器或清洗节温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
冷却液的定期检查
检查冷却液的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发现液位过低,应及时添加。同时 ,检查冷却液的颜色和质地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冷却液的更换周期
一般来说,冷却液的更换周期为2-4万公里,具体更换周期应根据车型和使用情 况来确定。在更换冷却液时,应选择与原车相同或兼容的冷却液,并确保更换 过程符合操作规范。
维护
为了保证风扇的正常运转和散热效 果,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风扇,同 时也要注意更换磨损的扇叶和轴承 。
水泵
01
02
03
作用
水泵的作用是循环冷却液 ,使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 循环流动。
类型
水泵一般分为机械水泵和 电子水泵两种,机械水泵 依靠发动机带动,而电子 水泵则由电动机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变速箱散热量
• Pump Loss:规定油温下,和油泵转速和油压相关
Study LOGO
• Spin Loss:规定油温下,和Turbine转速、油压、档位相关
• TCC:和液力变矩器特性有关,受变速箱标定策略影响极大。 通常选型主要考虑TCC Lock情况,滑擦作为瞬态考虑。后期开发
Study LOGO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设计工况定义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负荷计算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回路设计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控制
22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变速箱输入
• 变速箱类型 • 各档速比
Study LOGO
• 液力变矩器效率
• 换挡策略 • 变速箱油流量
• 变速箱油温限值
• 油冷系统压降
工况 最大功率
环境温度
进水温度
进水流量
换热量需求 出口水温要求
冷却液压降要 通风量 求 需求
低速爬坡
32
内容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输入要求 • 发动机散热需求分析 • 变速箱散热需求分析 • 涡轮增压器散热需求分析
Study LOGO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设计工况定义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负荷计算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回路设计
发动机散热量数据无量纲化分析处理
Study LOGO
最大功率
散热
行驶功率
发动机转速
节气门开度
18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无量纲化处理的优点
Study LOGO
• 通过建立数据库,总结参数规律,对不同发动机散热需求进 行评估。 • 早期缺乏发动机数据的情况下,尤其是发动机和整车同步开 发的项目,根据发动机类型、配置及名义功率,对发动机可 能的散热需求进行早期评估,确定冷却模块框架尺寸,指导 初期项目开发。
同一发动机,相同功率下,散热相同? 同一发动机,相同功率下,效率相同? 同一发动机,相同功率下,油耗相同? 同一发动机,同一辆车,不同档位,油耗相同?
20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发动机水流量
• 发动机水流量可近似认为和发动转速是线性关系
Study LOGO
• 注意大小循环影响
• 可以通过台架实验或者模拟获取 • 为减小附件损失,水泵选型趋向减小,相同功率不同转速下的水
Study LOGO
6
内容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输入要求 • 发动机散热需求分析 • 变速箱散热需求分析 • 涡轮增压器散热需求分析
Study LOGO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设计工况定义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负荷计算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回路设计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控制
7
冷却系统能量平衡
Pressure Drop
Study LOGO
Flow
27
内容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输入要求 • 发动机散热需求分析 • 变速箱散热需求分析 • 涡轮增压器散热需求分析
Study LOGO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设计工况定义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负荷计算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回路设计
。。。
10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项目输入 工程语言
Study LOGO
动力总成 发动机系列?排量?最大功率?PFI or SIDI? -- 水箱大小 涡轮增压?水冷 or 风冷? -- 中冷系统 手动、DCT、自动变速箱? -- 油冷系统 车型区间和载荷
A/B/C, Van Trailer…
31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涡轮增压器散热
Study LOGO
• 中冷系统通常按发动机最大功率点进行设计(考虑限功率),校
核低速爬坡工况下的风量情况,其他工况下,仅需要考虑可能对
水箱等带来的负荷。
工况 最大功率 低速爬坡 环境温度 中冷器进 口温度 进气流量 换热量需求 中冷器出口温 中冷系统压降 通风量 度要求 要求 需求
Study
整车驱动冷却系统集成
2017-12-22
内容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输入要求 • 发动机散热需求分析 • 变速箱散热需求分析 • 涡轮增压器散热需求分析
Study LOGO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设计工况定义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负荷计算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回路设计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控制
• 实际操作中可考虑分段拟合
19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无量纲化处理的缺点
Study LOGO
• 没有考虑相同功率下,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发动机效率不同,从 而散热量不同 • 没有发动机转速,无法确定水泵流量 • 数据点散差较大,处理复杂,工程师需要具有一定整车开发经验 • 后期信息完备后需要进一步校核
流量可能成为瓶颈,但增加某些特征会导致水泵能力提升,如
IEM、EGR等 • 1L/KW侧传统选型原则,大排量过设计, 小排量不足,可通过Benchmark、模拟 及台架确认
21
内容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输入要求 • 发动机散热需求分析 • 变速箱散热需求分析 • 涡轮增压器散热需求分析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0.00% 90.00% 90.00% 90.00% 90.00%
……
……
PFI: Port Fuel Injection SIDI: Spark Ignition Direct Injection Turbo IEM EGR
17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整车性能要求(Cd)
Study LOGO
动力总成冷却系 统要求
动力总成系统和空调 系统散热
平衡 热量散入环境
产生热量
换热器 + 前端风量
带走热量
冷却液,制冷剂,润滑油
前端风量
8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集成的核心:平衡
Balance with Cost, Package, Quality,Mass,Cd, Safety, Elec. Power budget, Studio…
•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控制
28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涡轮增压器散热
• 中冷系统的作用: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
Study LOGO
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
中冷器冷却高温空气,保证进气量, 防止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爆震。
29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涡轮增压器散热
• 风冷式中冷系统:有成本优势。缺点是
●
●
●
●
混合动力车工况定义
混合动力车冷却系统的负荷计算 混合动力车冷却回路设计
●
●
4
内容
纯电动车冷却系统集成
●
Study LOGO
纯电动车冷却系统特点 纯电动车冷却系统负荷计算 纯电动车工况定义
●
●
●
混合动力车冷却回路设计范例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新型热管理系统 混合动力车冷却系统集成 纯电动车冷却系统集成
Study LOGO
性能 空间尺
质量
寸匹配
Cooling Performance
Mass Cost Package Warranty Cd Electric Power
重量
成本
9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项目输入
Study LOGO
动力总成
车型区间: A/B/C, Van…
销售市场:国内/中东/东南亚/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亚/欧洲? 竞争车型 产地 销量 成本
13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发动机散热
进气
燃烧室
Study LOGO
燃油
• 附件损失
化学能转化
热能
机械 功
本体
排气
车轮
润滑
冷却液
环境
14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Study LOGO
排气散热 Exhaust Heat
燃油热能 Fuel Energy
冷却散热 Cooling
摩擦 Friction 泵 Pumping 指示功 Indicated Power 附件 Accessories 有效功 Brake Power 传动 Transmission 车辆损失 惯性 Inertia 空气阻力Aerodynamic Drag Vehicle Losses 滚动阻力 Rolling Resistance
压降可达到12~20Kpa
30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涡轮增压器散热
Study LOGO
• 水冷式中冷系统:间接冷却,成本高,增加低温水箱,水泵,冷
却水路。
• 中冷器水冷,无需迎面风,因此可以尽可能缩短进气路径,甚至 集成在进气歧管中,从而有效改善扭矩迟滞现象 • 水冷中冷系统的冷却泵通常由ECM 控制,和排放相关,需要满足国6 OBD诊断要求。
销售市场:国内/中东/东南亚/印度/墨西哥 /澳大利亚/欧洲?
不同考核工况,尤其热区特殊要求
11
传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集成
项目输入 工程语言
Study LOGO
竞争车型
Mass 比较 Cost 比较 Package 比较
产地
供应商数量、生产地规划 模具和物流成本平衡
销量
模具核算 冷却模块Matrix优化(平衡销量过低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