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3自由落体说课稿5篇

2023自由落体说课稿5篇

2023自由落体说课稿5篇2023自由落体说课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 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编排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学问之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的特别的运动的研究,即能复习和巩固前面的学问,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能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比较简单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依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

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简单依据生活阅历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特别不利的。

难点(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试验方案,要确保试验能够胜利,能让学生在对试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二、目标分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在物理学问方面要求:(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把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演示试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

详细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试验→进行试验)→总结归纳。

自由落体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教学难点演示实验的技巧及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1.自由落体演示仪及附件,计算器。

2.硬币(一元)两枚,薄纸袋(恰好可装下硬币),抽气机,牛顿管。

3.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复习提问s 1∶s2∶s3=1∶4∶9 sⅠ∶sⅡ∶sⅢ=1∶3∶5二、新课教学: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演示Ⅰ]硬币和纸袋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1.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认识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了人们两千多年之久。

2.伽利略(Galileo)的贡献(1638年)两个物体mA >mB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结论:①整体分析:当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时mC =mA+mB,因为新组成的物体比上述两个物体中的任一个都重从而下落的应最快。

②局部分析:A物体下落的快,受到一个下落得慢的物体B的作用,结果就像一个大人拉着小孩向前跑,比单独大人跑要慢,比小孩单独跑要快一样,他们的共同速度应介于A、B两物体之间即vA >vC>vB。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说课稿1.1 背景介绍1.1.1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沿垂直方向的运动。

1.1.2 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跳伞、地震波传播等。

1.1.3 通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重力的作用。

二、知识点讲解2.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1.1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物体沿垂直方向的匀加速运动。

2.1.2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

2.1.3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为s=1/2gt^2,其中s为物体下落的距离,t为时间。

三、教学内容3.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3.1.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从而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3.1.2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即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

3.1.3 介绍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解释其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4.1 学生能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4.2 学生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计算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

4.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5.1.1 解释公式s=1/2gt^2中的各个符号的含义和关系。

5.1.2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

5.1.3 引导学生思考公式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如在非地球表面或非匀加速运动情况下的应用。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继续详细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以及教学评价和反思等内容。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物理实验室中的落体装置,包括自由落体箱和计时器。

6.1.2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动画和模拟实验结果。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_1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_1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首先是:说教材:1、分析教材:《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粤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__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移、时间、速度、匀速运动、加速度等)知识后编排的。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中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

通过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将从特殊到普通,推广到探究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规律。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__通过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去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研究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是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

在知识方面,学生有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2、教学目标: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教学目标设定如下首先是知识与技能方面:(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课件(另有配套说课稿下载)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自由落体运动》说课课件(另有配套说课稿下载)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知识应用
讨论分析
实验探究 得规律
Page 22
教学设计
通过纸带数据的处理,分析自由落体 运动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是,要 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讨 论 分 析
s aT
2
Page
23
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东京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5°43′ 39°56′ 40°40′ 55°45′ 90°
实验观察 得概念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知识应用
讨论分析
实验探究 得规律
Page 20
教学设计
互动实验:学生探究 教师指导
实 验 探 究 得 规 律
Page
21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
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学习
师生共同探究 实验推导 教师提问 师生互动学习
亲身体验 形成感性认识
实验演示 深化认识
实验观察 得概念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知识应用讨论分析来自实验探究 得规律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
忽略阻力物体下落是什么运动?
教师总结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探究性游戏——人的反应时间测定
Page 9
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
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学习
师生共同探究 实验推导 教师提问 师生互动学习
亲身体验 形成感性认识
实验演示 深化认识
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
知识应用
讨论分析
实验探究 得规律
Page 25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等奖说课稿3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等奖说课稿3篇

1、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由落体”,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教材是联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

《自由落体》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第5节,本章是在之前运动基础上的补充,自由落体是一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公式,为接下来研究特殊的运动打下铺垫,在整个高中课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任务。

我所面对的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他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中以老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探究物体下落快慢的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并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难点则是:重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特点和规律。

难点:自由下落快慢和重力大小无关。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师生问答法,小组讨论法,课堂练习法等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为此我将它分为导入,新课讲授,小结和作业4个部分。

1.引入新课为了使学生更好了解本节课的知识,我将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质量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通用5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1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

教材的思想体系是:(1)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

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4)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范文【精选】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范文【精选】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范文【精选】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范文【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5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编排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之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的特殊的运动的研究,即能复习和巩固前面的知识,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能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

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难点(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的**,我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法、学法的确定,对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对教学的反思。

下面我将分开对这四个方面做一下阐述。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点展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重难点。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五节的内容。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加强了课本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自由落体运动是研究抛体运动的基础,学好它也为学习后面较复杂的运动打好基础。

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要求是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据此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自由落体的概念和规律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等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学习方向看来,学生如果把握住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就把握住了本节课学习的要理,那么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难点是运用理想化模型方法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为探究规律打好基础。

在完成了教材的分析之后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我的教法和学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但高一学生还欠缺一定的应用抽象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因此我对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分别采用启发引导和实验探究的教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层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第三个方面是我要重点说的内容,教学程序设计。

对于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学生大多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比较快,因此我把重的物体是否一定下落的快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起点。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忽略空气阻力是怎样的运动,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之后是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完成了整个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之后引入了探究性游戏对知识进行反馈从而完成对整个自由落体运动意义的建构。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共采用八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学生对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让学生假想站在牛顿的苹果树下思考苹果和树叶谁下落得比较快,进一步提出重的物体是否下落的一定快的问题,从而为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铺好第一层台阶;紧接着是第二个环节亲身体验形成感性认识,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两个
简单的小实验来推翻日常生活中貌似常识性的知识,从而对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种落体问题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那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顺势进入第三个环节视频播放深化认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会认为物体下落快慢受空气阻力影响,教师向学生播放牛顿管实验的视频,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验证猜测,从而真正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之后进入第四个环节实验观察得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建立概念的难点在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对实际落体运动理想化得到的一种理想模型,学生对理想概念不易把握,因此我的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念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已经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

下面第五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此环节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规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验探究等基本技能和能力得到培养,科学态度和素养也得到提升,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了同一教学过程中。

然后是第六个环节讨论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前面学过的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再通过表格分析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大小进行探究,为万有引力的学习打好基础。

到此通过前面两个环节我们完成了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掌握。

第七个环节是知识应用,学生结合刚刚总结的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提高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将物理应用于生活,我引入一个探究性小游戏——测人的反应时间,师生共同做下落书签的游戏引入“人的反应灵敏度”问题,教师启发学生设计一个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装置,鉴于过早地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测量人的反应时间的装置原理的叙述,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用一个“神秘”尺子测出两个学生的反应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奥秘,启发学生进行s –t 转换,水到渠成。

第八个环节是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环节,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适时做好知识梳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为使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的难点更加自然,因此我让学生课后了解教材上频闪照片的相关内容,计算照片中小球的加速度。

并建议学生做一个“人的反应速度跟踪测量”的专题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物理联系生活,进行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我说课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特色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两重视一突出一创造。

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又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重视应用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而在探究规律时,将教师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师变为教学资源的信息提供者,实验材料的准备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一点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上的材料频闪照片编制课外作业,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