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概论大纲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提纲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提纲
一、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
- 解释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评选标准
- 阐述中国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自然遗产
- 介绍中国的自然遗产,如黄山、张家界等
- 强调中国自然遗产的独特之处和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三、中国的文化遗产
- 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
- 解释这些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 探讨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地位
四、保护和传承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努力
- 分析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 探讨中国民间组织和个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贡献
- 强调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机构和项目的存在和影响
五、展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未来
- 探讨世界变化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
- 提出保护和传承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
- 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六、总结
- 总结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 强调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使命
- 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和传承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纲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纲
一、背景介绍
1.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重镇之一。
2. 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3. 中国应该妥善保护和利用其文化遗产,推动其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共享。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
1. 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
2. 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三、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 故宫、长城、大足石刻等自然和人造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历史渊源。
2.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影响。
四、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 针对文化遗产现状,国家采取了种种措施,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遗产。
2.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实践的评价及思考。
五、中国的文化遗产利用和发展
1. 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和发展是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
2. 利用文化遗产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丰富文化生活等。
六、展望
1. 巩固和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的成果。
2. 以新的视角和手段,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创新。
七、结论
中国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保护和传承工作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加强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发展能够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一部分 世界遗产概述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 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 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 出范例 , 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 , 尤其在 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 如印第安人保留区。 如印第安人保留区。
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 (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 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等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 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等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只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 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 作用时, 此款才能成为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作用时 , 此款才能成为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的 理由) 理由)。 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 例如以色列 耶路撒冷( 以色列耶路撒冷 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 。 例如 以色列 耶路撒冷 ( 犹 太教、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 太教 、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 ) 、 美国自由女神像(自由的象征、美国的象征) 美国自由女神像(自由的象征、美国的象征)。
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论
第一节 世界遗产概念与标志 第二节 世界遗产分类 第三节 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第四节 今后世界遗产的课题
世界遗产是大自然造化与人类文明创造中的精华, 世界遗产是大自然造化与人类文明创造中的精华,它体现 了人类共有财富中的最高价值, 了人类共有财富中的最高价值,它在促进人类文明和推动人 类进步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类进步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建筑群: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形式、 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 价值的单独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 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 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文化遗产导论 教学大纲

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院专业选修课程,不仅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也是学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重要的实践拓展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类型,文化遗产的开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过程的等问题。
主要研究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以及文化与旅游产业开发行为过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它以文化学概论、文化资源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等课程为基础,融合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建构了具备独立的逻辑框架和知识系统的理论体系,还与学科前沿探索、田野实践、专题研究紧密结合,呈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
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和保护过程监控等基础理论;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从事田野实践的基础方法,并能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对文化遗产现实的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来,独立完成课程设定的实践目标;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田野调查实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目标。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对文化遗产的概念、性质和分类,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并从资源论、价值论、经济分析等三个方面,构建文化遗产学的基本理论。
主要介绍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三类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意义、目的、原则、模式、方法等以及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四)教学时数1、时数:2课时/周,总计:36课时2、进度:《文化遗产导论》课程教学进度表主要以“研究型学习”课程教学法为主,采用研究、讨论、讲座等互动式教学法。
第一章世界文化遗产概论

阿布辛贝神庙
被太阳照到的黑暗之神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人类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面临着威胁:
自然灾害、战争破坏、工业化、城市化等等
引 起
自然和文化景观的破坏
导 致
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认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中心由三个国际组 织担任顾问团工作,它们是国际遗迹和遗址委员会 (ICOMOS)、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 (ICCROM)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第二节 世界文化遗产登录标准
UNESCO制订的《世界遗产公约》的补充文件《执行世界 遗产公约的操作规则》,作为世界遗产评定的具体依据,规定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 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6项):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日,把它们列入 《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 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成立了一个常 设的执行秘书处,由31个成员组成,称为世界遗产 中心,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的总部,负 责《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 的天才杰作:如金字塔、长城
标准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 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 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法国凡尔赛宫(欧洲建 立最早、规模最大、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 纪)。
标准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 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如: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大纲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24周学时数:学分:1.5课程类型(必修/选修):政治理论必修课开课(系)院:执笔人:审核人:1、教学目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系统研究世界遗产相关问题的一门学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等与世界遗产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如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都能有所了解。
2、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世界遗产概论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掌握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世界遗产的由来、类别、申报、管理、保护及旅游等相关问题;(3)熟悉遗产保护、遗产申报、濒危遗产、生物多样化等;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标志,熟悉世界遗产的分类,掌握世界遗产申报程序。
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2学时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1、如何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2、《世界遗产公约》的内容有哪些?3、如何申报世界遗产?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4学时讲述法、课堂讨论法[1]世界遗产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掌握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2中国主要的世界文化遗产4学时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 [2]世界文化遗产图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理解双重遗产的内涵,掌握中国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双重遗产的内涵2学时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与训练、案例分析法 [1]何学林.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2]城户一夫.世界遗产图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什么是双重遗产?2、中国有哪些双重遗产?3了解文化景观遗产的诞生,掌握文化景观遗产的三种类型,掌握我国的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提纲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提纲第一部分世界遗产公约(1)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
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
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
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坏;⑥与其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纲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纲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纲
I. 引言
A. 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全球意义
B. 中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热点
II.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
A.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B. 中国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视
III.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和数量
A. 文化遗产的分类:文化景观、历史建筑、古迹、传统村落等
B.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IV.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例子
A. 长城: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建筑
B. 故宫: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
C. 兵马俑:兵器和陪葬品的绝佳艺术品
D. 杭州西湖:中国传统园林的典范
V.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A.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政策和法规
B. 专业机构和团体的参与和努力
C. 公众意识的提高和参与
VI.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与挑战
A. 促进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B. 文化交流与对外影响力的提升
C. 保护和传承面临的挑战:城市化、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
VII. 结论
A.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贡献
B.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 大众参与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学分]2学分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
后续课程:《旅游文化》等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首先,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其次,还介绍了世界遗产组织设立的状况,讨论了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濒危遗产四个类别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世界遗产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所讲授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发扬光大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今后社会经济生活中,强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储备必要的知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对于世界遗产的相关理论,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部分采用课堂讲授为主。
引导教学法:对于具体章节对世界遗产的介绍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世界遗产的了解。
讨论式教学:对于濒危遗产如何进行保护,针对保护措施展开班级讨论。
(五)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章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1 第一章绪论认识世界遗产 6 2
2 第二章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2
3 第三章世界文化遗产 6 0
4 第四章世界自然遗产 4 0
5 第五章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 0
6 第六章文化景观遗产 2 0
7 第七章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2 0
8 第八章濒危遗产 2 0
二、本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熟悉世界遗产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以及世界遗产的申报;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历次会议,世界遗产的评定。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遗产概述
一、世界遗产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二、世界遗产的意义
第二节世界遗产的分类
一、文化遗产
二、自然遗产
三、文化景观遗产
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第三节世界遗产标志和委员会历次会议
一、世界遗产的标志
二、委员会历次会议
第四节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二、世界保护联盟
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四、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第五节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
一、世界遗产的申报
二、世界遗产的评定
第二章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熟悉世界遗产的管理;了解世界遗产的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世界遗产的保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遗产的管理
第二节世界遗产的保护
第三节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标准,并且掌握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熟悉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各大洲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
一、文化遗产的定义
二、文化遗产的标准
三、文化遗产的分类
第二节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节各大洲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章世界自然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标准,并且掌握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熟悉世界自然遗产的分类;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教学难点:
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标准,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遗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
一、自然遗产的定义
二、自然遗产的标准
三、自然遗产的分类
第二节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第三节各大洲的世界自然遗产
第五章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熟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分类;了解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教学难点: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双重遗产的定义、标准
第二节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第三节各大洲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第六章文化景观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文化景观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了解文化景观遗产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文化景观的定义、评定标准
教学难点:
文化景观遗产的国家、洲名、申报时间、标准以及属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化景观遗产概述
第二节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
第三节各大洲的文化景观遗产
第七章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标准以及属性;熟悉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了解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教学难点: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标准以及属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遗产新类别
第二节中国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第三节第一批世界口头与非物质遗产
第四节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申报
第八章濒危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产生濒危遗产的危险因素;熟悉目前的濒危世界遗产以及濒危世界遗产的具备条件;掌握濒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恢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目前的濒危世界遗产、濒危世界遗产的具备条件教学难点:
濒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恢复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产生濒危遗产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目前的濒危世界遗产
第三节濒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