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word教案(1)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初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本文是一份初中美术教案,主题是中国山水画。
在教案中,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将会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同样也会具体讲解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组成要素,并提供一些练习素材供学生练习和参考。
通过学习该教案,学生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艺术精髓。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熟悉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组成要素;3、能够运用所学技法和素材,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1、山水画的诞生和演化2、山水画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手法3、名家作品欣赏第二节: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组成要素1、素描技法的应用2、水墨画技法的运用3、构图规律和方法第三节:创作1、选择画材和确定题材2、进行速写和构思3、完成山水画创作三、教学步骤第一节: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教师首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诞生和发展历程,从唐代五代到画坛泰斗,介绍诸多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向学生们展示山水画的演进过程。
其次,介绍山水画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手法。
从山水画的意境、气韵、笔墨、构图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名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们感受到山水画所凸显出的美学魅力和思想内涵。
第二节: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组成要素教学此节,教师应用素描技法,向学生们展示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构图规律。
从山、水、树、石等方面,分析每个要素的绘制流程和技巧妙用。
接下来,运用水墨画技法,向学生们介绍山水画的传统水墨画技法。
帮助学生们了解墨汁的运用、笔墨的运用、画面的整体气韵等关键要素,帮助学生掌握水墨画技法的精髓。
第三节:创作在本节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
首先,学生们需要选择画材和确定题材,确定好素材后,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速写和构思。
然后,通过缩略图等方式,学生们开始对画面的构图进行规划。
在构图规划的基础上加以更新和完善,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最终完成一幅自己满意的山水画作品。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3-八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自然意趣——中国古代山水画》习题1欣赏中国的自然山水风景与中国的山水画后,你能谈谈对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印象?
2看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画家在创作山水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表现什么?
4填表格:
5《游春图》是一幅青绿山水画,仔细观察《游春图》局部,看看这是一种什么画法,有何特点?
6《溪山行旅图》是幅写意山水画,与青绿山水画对比,看看画法上有何特别?
7观察《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局部,说说皴法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8中国画构图常用“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
倪瓒常用的「一河两岸」构图,属于哪一种?
9赵孟頫为何画这这两座貌不惊人的山?
10大家都背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词中有“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的名字叫《江山如此多娇》,二者有联系吗?。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六、评述与拓展
1、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2、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
作
业
布置作业:学习临摹自己喜欢的中国山水画局部
预习内容: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第一课时)
教
后
感
检查
记录
该课时教案已检查,同意上课使用。
学科领导签字:检查时间:2015年8月31日
注:1、格式及排版要求:字体(楷体-GB2312);字号(小五,标题加粗);缩进(首行);行间距(固定值22磅)。
2、模板格式已固定,不得随意修改,只能在表格内填写或增加内容。切记
5、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三、思考与探究
山水画如何表现意境?
四、讨论与交流
1、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
五、归纳与总结
画家姓名
作品名称
写景
抒情
范宽
《溪山行旅图》
黑山白水
与山传神
倪瓒
《容膝斋图》
清山秀水
诗情画意
米友仁
《云山墨戏图》
云山雾水
江南小雅
李可染
《万山红遍》
红Hale Waihona Puke 赤水主备人:殷仕军核校人:备课时间:2015年8月30日
八年级美术第1课(章)第1节(单元)第1课时授课时间:2015年9月1日
课题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2.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苏少版美术八上册

课题: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
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课时:1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第一课时第 1 课时上课时间:课时目标:教学流程:一、导入与揭题1、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1、南北二宗,风格不同。
2、“一角”“半边”“米氏云山”3、笔墨情趣,诗情画意。
4、画山画水,记录变迁。
5、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三、思考与探究山水画如何表现意境?四、讨论与交流1、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2、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五、归纳与总结画家姓名作品名称写景抒情范宽《溪山行旅图》黑山白水与山传神倪瓒《容膝斋图》清山秀水诗情画意米友仁《云山墨戏图》云山雾水江南小雅李可染《万山红遍》红山赤水“红色”情怀六、评述与拓展1、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2、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大自然中的景物在四季中都有不同的变化。
技能目标:能在自然景物中取出感兴趣的景物进行绘画表现,能描绘出大自然中的景物四季不同的变化情感目标:留意生活,关注自然的变化,享受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入的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3220fe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e.png)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中国山水画教学,旨在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自然意味和山水之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3.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课程内容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第二课:构图与线条韵律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分析具体作品中的构图和线条韵律。
第三课:笔墨运用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运用特点;
•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第四课:作品赏析
•分析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第五课:学生作品展示及点评
•展示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
•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
课程教材
•《中国古代艺术史》
•《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
•《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估
•学生的作品创作和表现;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学生对老师讲授、指导和评价的反馈。
结语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在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和表现能力。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案概述1.1 教案背景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中国山水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和特点;•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1.3 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美术课程,针对初学者或对中国山水画感兴趣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1.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与特点;2.基本的绘画工具和材料;3.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4.作品赏析和创作实践。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步骤二:学习基本工具和材料•介绍绘画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砚台等;•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绘画工具。
步骤三:学习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分别介绍中国山水画的线条、墨色、山石和水的表现方法;•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
步骤四:学习作品赏析和创作实践•展示几幅经典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题材和构图的启示,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技巧,完成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
步骤五:评价与分享•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评价方法3.1 评价标准•将学生的作品按照构图、线条、墨色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2 评价方式•集体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作品,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个别评价: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个别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资源•展示用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砚台等;•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的示范图片和视频。
五、延伸拓展5.1 研究国际山水画•让学生对比中国山水画和国际山水画的特点和风格;•鼓励学生学习并吸取国际山水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最新初中生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初中生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
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
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欣赏。
(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
(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
2、讲解。
(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
(2)思考练习。
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
3、分析。
(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
4、示范。
(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
(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
5、实践。
(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
(2)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
6、拓展。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
(2)希望学生们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初中生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六、评述与拓展
1. 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2. 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
资料库
一、名词解释
1. 元四家
黄公望、倪瓒、王蒙和吴镇,被称为“元四家”,他们都是元代中后期生活在江浙一带,醉心于山水画创作并卓有成就的文人画家。
2. 金陵八家
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等南京几位著名的画家,“金陵八家”并不是一个有着共同风格的画派,而是大致上同时有名于南京画坛的八位画家的总称,龚贤因其杰出的成就,被誉为“金陵八家”之首。
3.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有八人,他们是: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和罗聘。
4. 明四家
相对于“元四家”而来,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
由于他们均为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家”或“吴门四杰”。
5. 明末四僧
指明末四大画僧,他们是朱耷(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
6. 清初四王
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属文人画家。
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当时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
二、画家其人
1. 扫叶楼主——龚贤
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
生于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卒于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龚贤祖籍江苏昆山,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他11岁左右就随家来到了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在南京,龚贤定居在清凉山,他以百金买了瓦屋五间,宅旁余地
2. 《中国历代山水画经典》,江苏美术出版社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
3. 《明清山水画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4. 《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上下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
5. 《中国画山文化》,陈传席、顾平、杭春晓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6. 《品位经典——陈振濂谈中国绘画史》,陈振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五、网络资源
国内主要博物馆、美术馆都建有网站,提供他们收藏的艺术作品的图像和内容介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院,这些网站的网址是: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美术馆:/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维基百科:/
六、活动建议
1. 谈谈你眼中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哪些不同。
2. 看看马远的山水画,说说他的山水画在构图上有哪些特点,谈谈你的感受。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