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

合集下载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清初(明末)四僧
《山水十二帧册》 清 石涛
《 仿北苑山水图轴》 清 朱耷
《峭壁竹梅》 清 弘仁
17
《白云隐者图》 清 髡残
“笔墨当随时代”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 (自画像)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清 石涛
18
元四家: 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 吴门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 清四僧: 朱耷、石涛、髡残、弘仁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
图形内容 以 春游 为主题,青山、江流、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表现手法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浓重的青绿色调,春的特征
艺术特色 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一种独具风格的画法:青绿山水
7
尝试用美的语言描述你在这张画中看到了什么?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8
这张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范宽是北宋代表性的山水画家,后人评价他的画风 “峰峦浑厚,势壮雄强”。
《溪山行旅图》正反映了他的创作特色。画面取景 高远,中部的烟岚拉开了前景与远景的空间距离, 令人感到远山异常雄伟高大,山间悬挂的瀑布、近 景上淙淙的溪流,使景物活了起来。
北 宋
范 宽






9

米芾像
《潇湘奇观图》 南宋 米友仁
“米点(皴)”
10
“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
夏圭
11
大家能否从一张画的绘画 风格与内容之中,大致推 断出画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 容 膝 斋 图 》 元
倪12瓒“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人 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课件 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课件 美术八年级上册
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思考与探究
留横山墨 得流河点 文乱仍无 林世是多 细杈旧泪 朱揣椰山点 耷摹树河多 。,。,
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境。 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绘画。
观察与发现
作品 名称
作品基 绘画 本信息 内容
构图
用用 笔色

落 款
《 芙 蓉 锦 鸡 图 》
绢本设色 立轴, 纵81.5cm, 描绘金 横53.6cm。 秋景色 北宋徽宗 的花鸟 赵佶绘, 画作。 故宫博物 院藏
苏少版中学美术教学课件 册
七年级上
水韵墨染 “鱼”我同乐
——中国花鸟画
观察与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作品, 说说你的初步印象。
观察与发现
思考与探究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 生字、号、别号极多,尤以 “八大山人”最为知名。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思考与探究
画幅左侧 芙蓉、锦 鸡,与右 双钩 上轻盈飞 笔法 舞的蝴蝶 遥相呼应, 线条 布局密中 细劲 见疏。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自创 瘦金 体。 用笔 瘦劲 犀利, 独具 一格。
现代 齐白石
齐白石
(1864一1957)汉 族,曾任北京国 立艺专教授、中 央美术学院名誉 教授、北京画院 名誉院长、中国 美术家协会主席 等职,曾被授予 “中国人民艺术 家”的称号。其
观察与发现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表达
朱耷 齐白石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2999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2999
。。
明 月 出 天 山 , 苍 茫 云 海 间 。
看 万 山 红 遍 , 层 林 尽 染 。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白 云 深 处 有 人 家 。
野 旷 天 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只松 在下 此问 山童 中子 ,, 云言 深师 不采 知药 处去
斧劈皴
南宋时期山水画的特点:山势秀丽, 画面有很多的空白,题画诗的出现, 开创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
诗情画意——诗意之美
《寒江独钓图》宋 马远
你能用一首诗来描述这幅作品吗?
孤千 江
舟山 雪
蓑鸟
笠飞 柳
翁绝 ,,
宗 元 (
独万 钓径
唐 )
寒人
江踪
雪灭
。。
请你根据作品的意境,把老师提供给你的诗句和作品一一对应起来。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雨点皴)
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 脉络纹理的画法。
皴法运用——笔墨之美
披麻皴
斧劈皴
雨点皴
米点皴
解索皴
牛毛皴
荷叶皴
折带皴
《踏歌图》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南宋 马远
境 。
——
诗 情 画 意
诗 意 之 美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课件PPT
追寻山水的脉络:


美术_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赏析_课件

美术_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赏析_课件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高远 • 将观者视角置于低处,
看什么都高大雄伟。
平远 • 往往用来呈现视野里眼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高远 •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将观者视角置于低
处,看什么都高大雄伟。
平远 •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往往用来呈现视野
辽阔的画面。
深远
丈山 尺树 寸马 豆人
游春图 隋 展子虔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高山仰止 ——《溪山行旅图》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三段式构图
将画面分成三个部 分。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全景式构图
一种视野辽阔的画 面构图方式。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均衡
画面内容给人以视 觉上的稳定。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一)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借景抒情 元
北宋 高山仰止
隋 咫尺千里
山水画之旅
东晋 萌芽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萌芽 ——《洛神赋图》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树 山
洛神赋图(局部)东晋 顾恺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内容 • 山水、树木、人 物
平远 往往用来呈现视野辽
阔的画面。
深远 如同借给观者一双千里眼。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鹊华秋色图 元代 赵孟頫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自写小像 元代 赵孟頫
八年级美术名师课程
内容 • 山水、树木、建 筑、人物
构图 方法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2.基本构图和画法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唐代的「藤堂四僧」,宋代的「四大家」,元代的「四王」和明清时期的「四王一齐」等代表性画家和画派。

通过欣赏和比较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和创新。

2.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解读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包括意境深远、意态生动、构思别致和笔墨骨法等方面。

通过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艺术鉴赏能力。

3.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教授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包括「三疊」、「五法」、「三远」和「点染法」等。

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山、画水、画树等基本技法,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4. 创作与表现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山水画创作,鼓励他们表现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欣赏法:带领学生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3.实践法: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山水画的印象,了解他们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兴趣。

2.讲述: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中国山水画教学,旨在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自然意味和山水之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3.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课程内容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第二课:构图与线条韵律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分析具体作品中的构图和线条韵律。

第三课:笔墨运用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运用特点;
•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第四课:作品赏析
•分析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第五课:学生作品展示及点评
•展示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
•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

课程教材
•《中国古代艺术史》
•《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
•《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估
•学生的作品创作和表现;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学生对老师讲授、指导和评价的反馈。

结语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在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和表现能力。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14
黄 公 望
15



的 浅 绛
富富 16




天 地







17


宽 -









王 希 孟 宋 千 里 江 山 图
18











李 成 宋 读 碑 窠 石 图
19
小结:
山水画主要以下几个分类:
浅绛山水:浅绛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 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画。代表作: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中 第

章国 山 水 画
1
目录
壹貳
了欣 解赏 作名 者画
2
展 子 虔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 大夫、帐内都督。善画楼阁人马,人物描法甚细,以 色晕开面部,神采如生,意度俱足,开唐画之先河。 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有咫尺千里之趣,为李思训父 子所取法。作立马有走势,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擅 绘壁画,遗迹遍长安、洛阳、江都等地寺院。作品有 《法华经变》、《授塔天王图》、《北齐后主幸晋阳 图》、《朱买臣覆水图》、《十马图》等。存世《游 春图》(一说乃唐代摹本 ),金碧设色,景物秾丽,山 峦树石空钩无皴,今藏故宫博物院。其画对南朝以来 重视色彩、远近、明暗的技法,以及重写实的传统有 所继承、发展。
6




思 训

-
绿
唐 -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1教案一: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3.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山水画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视频资料;3.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历史文化艺术类”四个字,向学生展示一幅中国山水画,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他们以前是否看过中国山水画,对于这种绘画形式有什么了解。

二、介绍中国山水画(10分钟)1.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感受。

2.给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由来和发展历史,解释中国山水画中“山、水、人物”的组合形式所代表的意义。

三、学习构图基本知识(15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如“高远宽洪、重心平稳、空灵明朗、内省沉静”等。

2.结合图片和实例,向学生讲解构图的概念和分类,如“横幅式构图、锦上添花式构图、留白式构图”等,在黑板上做示范绘画。

3.分组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用纸和铅笔模仿绘制出简单的构图形式。

四、学习线条运用(2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线条特点,如“线条变化多样、纤巧细致、有节奏感”等。

2.引导学生观察山水画中线条的运用,并分析这种线条给人的视觉感受。

3.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几个常见的线条表现形式,让学生尝试模仿,并提醒他们观察线条的方向和强弱变化。

五、学习色彩运用(2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如“淡淡青绿、明朗大胆、冷暖色调搭配”等。

2.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几种基本颜色,如“黑、白、青绿、红褐”等,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

3.分组让学生用水彩或彩铅在纸上练习调配这几种颜色,然后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

六、小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看法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

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第一课时
第 1 课时上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与揭题
1、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
1、南北二宗,风格不同。

2、“一角”“半边”“米氏云山”
3、笔墨情趣,诗情画意。

4、画山画水,记录变迁。

5、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三、思考与探究
山水画如何表现意境?
四、讨论与交流
1、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
五、归纳与总结
画家姓名作品名称写景抒情
范宽《溪山行旅图》黑山白水与山传神
倪瓒《容膝斋图》清山秀水诗情画意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云山雾水江南小雅
李可染《万山红遍》红山赤水“红色”情怀
六、评述与拓展
1、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2、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