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及其发展
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概述食品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食品化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食品安全、营养保健、食品添加剂、新型食品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可穿戴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可穿戴技术是快速发展的一种技术,已经被引入食品加工行业。
通过可穿戴设备,劳动者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机器控制信息,例如温度、压力等。
此外,通过这些设备,劳动者可以进行虚拟培训,提高实践技能和知识。
可穿戴技术让食品加工更加精细,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食品产品更安全、更健康。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穿戴设备将越来越精细化,为食品加工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进步。
三、智能设备在食品储运中的应用智能设备和云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储运行业。
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在储运过程中实时了解产品状态,实现智能货运。
例如,企业使用传感器监测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并通过云计算进行跟踪和分析。
这些数字信息的即时反馈能够保证食品在储运过程中的合理存储和处理。
智能设备的应用让食品的储存、运输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和环保。
加强设备监控也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口腔健康。
四、从生命周期思考食品可持续性食品的生命周期包括资源开采、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和处理等环节。
在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食品科学和技术已经在不断尝试实现。
例如,食品科学家正在探索开采更加可持续的原材料生产食品。
在制造过程中,开发可持续工艺可以降低能耗和排放。
在运输和销售中,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和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对整个生命周期的思考,食品科学和技术能够更好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
五、新型食品技术的应用新型食品技术包括3D打印、基于蛋白质的食品、基因编辑等。
这些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新型食品,同时也展现了更多创新的发展机会。
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使餐厅根据食客的口味和喜好进行定制餐点。
浅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浅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作用与发展前景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一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品科学;工程学科;主要作用;发展前景引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不断的研究创新可以很好的提高农业的生产力,以及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一)解决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下,我国人民已经逐渐的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处,我国的人民一直是挣扎在饥饿的边缘。
由于多年的战争,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非常的缓慢,各行各业都是百废待兴,并且当时由于我国没有核心的科技创造力,其中食品科学更是远远的落后于西方国家,就是指农业的生产效非常的低下,导致了农产品的供给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并且由于工程学科技术的落后,很多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非常的弱,因此也就导致了我国在60年代初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大量的病虫侵蚀了农作物的幼苗,加上天气干旱,导致了农作物幼苗的死亡,大面积的农田是颗粒无收,从而由于严重的饥饿导致了一些人群的死亡[1]。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重要的领域做出了巨大突破。
从而很好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
这里就必须要提出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教授,袁隆平教授一生致力于水稻的研究当中,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我国水稻幼苗的抗病虫害能力,并且水稻的亩产量不断的创下世界记录,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实力。
在袁隆平教授的不断努力下,不计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并且在国际上不断的推广新的水稻种植技术,在袁隆平教授的带领下,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成功的走出了国门,进入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农田之中。
比较显著的就是在非洲地区的水稻种植推广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非洲地区农作物的生产量,解决了非洲人民的温饱问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食品科学的现状及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

食品科学的现状及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引言食品科学作为一门研究食物的组成、生产、加工、保存和安全性的学科,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科学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食品科学的现状以及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食品科学的现状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公共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各国政府和食品行业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控,制定和实施了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
食品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检验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等手段,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营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对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品科学家通过研究食物的组成、营养成分和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为食品营养的改善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各类营养饮食指南的制定和宣传也使得公众对食品营养更加关注。
食品加工与创新食品加工是将物质变为可供人们食用的食品的过程。
食品科学家通过研究食品加工技术和原理,提高了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食品创新是指通过改良食品的配方、工艺和包装等方面,生产出新型的食品产品。
食品科学家通过创新加工技术和原料,开发出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和特色的食品产品,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口味和需求。
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它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食品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提高食品品质的控制和监测能力。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为食品研发提供模型和预测,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加速新产品的推出。
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改良食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植物的产量和抗病性,增加作物的品种和种类。
食品科学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食品科学的新进展和发展方向最新的食品科学领域发展方向和进展在过去几年迅猛地发生了变化。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等问题日益重视,食品科学也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食品安全及其新进展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而且费用很高。
而现在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一些全新的检测方法慢慢地成为了主流,简便便捷、速度快、而且精度高,这让消费者的饮食更加安全。
食品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加强饮食安全。
其中,基因编辑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包装技术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的基因改造技术,它能够创造出优质的食品,而且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有些企业已经通过这种技术成功地提高了某些作物的营养价值,食品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技术的应用将在未来不断拓展。
2.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是一个新的热点。
企业使用纳米技术改善食品的质量和口感,从而获得更好的食品口碑和消费者口碑。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监测食品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物质,安全保障更有保障。
3. 智能包装技术智能包装技术是现代食品工业中的一个热点领域。
一些行业理解到,智能包装技术可以使食品的保存更长时间并增加其质量。
在未来,这种技术有可能会成为食品疫苗的载体。
二、推动食品科学发展的因素和政策食品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各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包括:1. 食品科学的重要性得到更高的重视食品科学对于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把不同国家团结在了一起。
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等都在积极推动食品科学发展。
2.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科技的不断更新,让人们得到了更多的食品科学的发展。
比如,目前一些新料理方法已经成为食品加工基准,新一代包装材料让食品保存得更长,新材料也在不断更广泛地用于食品包装和制作。
3. 食品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训政府和企业在加强食品科学人才培养、加强食品科学行业的规范和标准等方面重点进展。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与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与前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一学科应运而生,正在逐步的蓬勃发展。
它探究食品的制作、生产、修改和加工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工程和营养学原理,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还通过改良食品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降低制造成本。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历史及现状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广泛的科学技术,与食品的制作、加工和营养密切相关。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探索不同食材的储存和加工技术。
最早的食品加工是通过晾晒、腌制和熏制等方法使食材的寿命得以延长。
这些技术虽然简单,但是却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先人得以渡过困难时期。
在中国古代,人们掌握了食材的加工技术,比如制作豆腐、制作面食、发酵制酒等。
而在近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生产的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人类发明了一系列的设备和加工工具,包括真空包装机、压力锅、蒸馏器等等,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人们加强了食品安全和质量的监管与检测,通过改良食品原料、加工工艺和研制新技术,提高了人们的营养水平,增强对健康的保护和促进。
生产符合营养标准和卫生标准的优质食品,成为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中心任务。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1. 食品加工机械的发展食品加工机械的发展是食品工程领域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食品加工中,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不断涌现。
近年来的食品、饮料自动化生产线已经逐步覆盖了食品行业的所有生产数据,使得食品工业由人工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 食品成分的研究食品中的成分是食品营养的基础。
通过对食品成分的研究,可以改善食品味道、提高营养价值和减少制造成本。
同时,研究食品成分也有利于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研究食品成分成为了食品科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摘要:该技术尚未发展到能够以统一的方式选择较少食物和加工较少食物的程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展、粮食的日益普及及其技术能力的提高,在这方面进行适当的粮食科学和技术研究对于进一步发展粮食科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现代食品;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引言我们各国在食品工业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年增长率达到20%,受到外国专家的钦佩。
食品工业今天是我们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相应产业的发展。
食品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增加,对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也增加了。
因此,研究现代食品和工程科学的发展是重要和必要的。
、1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述食品科学技术涵盖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化学和食品技术、食品工程、食品工程、食品科学、乳制品、牛奶生产和肉类生产等各种专业。
食品科学技术一般可分为食品工业、食品工业、食品微生物等分支。
食品化学主要在化学层面开展合作,研究了生产、加工、储存、货物流动和食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化学特征、组成、粮食安全以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其目的是促进改善粮食活动,开发新的粮食,促进粮食生产和改善储存技术,使粮食结构能够科学调整,优化粮食包装,加强对粮食的控制,改善原材料加工,提高总体利用率。
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石油和粮食加工和粮食工业的技术领域包括粮食生产、粮食加工、粮食重组、水生产、水果和蔬菜加工、功能性粮食、粮食分析、粮食分析、脂肪加工、粮食产品加工和粮食机械包装。
食品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发展于卫生、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领域,尤其是食品生产和保存领域。
2现阶段食品科学发展情况2.1人造食品有机食品通常通过使用新的生物技术来分析和研究食品的结构和细胞,以及通过人工智能,例如b .合成肉和合成鸡蛋,用来达到与天然鸡蛋或鸡蛋相似的目的。
这项技术已经被纳入实践,但由于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和潜在的安全风险,食品工业的发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其自身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食品科学与工程科学的作用及发展探讨

食品科学与工程科学的作用及发展探讨摘要:食品科学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所在的“食品科学”正在不断吸收和利用国际先进经验,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所要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们现有的优势,融合和学习其他各个学科,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构建和完善自己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提高自己。
科研创新能力以及自身学科实力,尽快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食品科学;地位重要;工程科学;引言目前,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还存在许多问题。
我们要学习借鉴国际相关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自主创新,增强学科本身的内驱力,与实际相结合,使之真正成为一棵“常青树”,为国家提供更多高端人才优质人才。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在生活中的作用(1)保障食品安全如今,我国人民不再为吃饭发愁。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不法企业为了牟利,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食品。
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渐忽视了食物对身体的摄入,大量的亚健康人群出现。
因此,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国家和地区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2) 资源利用最大化食品科学是一门与工程、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食品工业发展中,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传统食品学科中,可以不断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的整体实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跨越式发展。
——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3)向国外派遣专业人才随着人民日益富裕,粮食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各高校均设立了食品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通过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合作,推动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以规模化生产满足家庭食物结构的变化,改革传统食品生产方式,实现食品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目标,从而提高食品质量,减少食品中的营养损失,为人们提供提供大量经济、安全、优质的食品。
食品科学的发展与应用

食品科学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科学也在不断更新,提升人们的食品品质,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作为一个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直接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业,食品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一、食品科学的发展历史食品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农业革命,人类开始种植庄稼、养殖家禽牲畜。
到了20世纪,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科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从最初的微生物学、化学分析等基础理论研究,到如今覆盖食品生产、储运、加工、分析、销售等全链条的综合科学,食品科学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食品科学的应用领域1.食品生产食品生产是食品科学最基本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食品中营养成分、口感和安全风险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针对食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原料和加工工艺,开发出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食品产品。
例如,在调味品行业,科学家们研究不同食材的化学成分,以及烹饪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制定出更优质的配方,来满足消费者口感的需求。
2.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环节是食品科学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食品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科学家们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成因的深入研究,探寻能够克服这些问题的科技手段,来保障人们的健康。
例如,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叫“菲-谷胱甘肽”的精细化工品,可以减轻人体受到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影响。
3.保健食品在当今日益提高养生意识的时代,保健食品已经成为了一个兴盛的市场,而食品科学也成为了开发保健食品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营养成分的研究,以及对人体免疫系统、代谢机制的深入探究,来研发更优质的保健食品,有选择的帮助消费者提升身体健康和免疫力。
4.食品营养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食品成分、营养素及其作用的一门科学。
食品营养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同食品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素,了解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从而为人们提供更科学的膳食建议,以及更优质的食品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食品科学及其发展第一节食品科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内容吃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亦具有这一本能,自从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上出现,就同饮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民以食为天”说明对人类来说食品比阳光雨露还要重要,没有食品就没有人类。
食品科学是研究人们的吃与喝的一门学问,食品科学可以定义为将基础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学问。
食品工艺学则是应用食品科学原理来从事食品的选择、保藏、加工、包装及销售,它影响消费安全、营养和食品卫生。
由此可见,食品科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
由于食品与人直接相关,有的食品科学家还对食品选择的心理学发生兴趣,对食品的感官品质进行研究。
食品科学家是围绕食品这一主题开展活动的,其主要研究方向有食品原料、食品营养、食品卫生、食品机械、食品加工、食品保藏、食品感官、食品运输、食品销售、食品消费、食品文化、食品心理、生产监控和质量标准等,食品科学研究的内容涉及食品领域内技术和科学的各个方面。
第二节食品科学的任务食品科学涵盖食物资源的生产、经营、工艺、配方、零售、消费的全过程,甚至还包括文化宗教、心理状态等因素。
食品科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开创新食品奠定理论基础,保证食品的安全与卫生,推动食品法规与标准化建设。
一、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据估计,现在世界上大约还有20亿人口仍然食不果腹,每天约有4万人因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蛋白质或其他营养素而丧失生命。
儿童营养不良导致恶性营养障碍症,蛋白质—热能缺乏导致消瘦症,在发展中国家司空见惯。
奶粉是供应人所需的蛋白质和热能的优质食品,但由于价格昂贵,发展中国家的食品科学家只能把杂鱼制备成“鱼粉”,作为易消化的便宜蛋白质源,或者用玉米、高粱、大豆、棉籽分离蛋白质等混合制成有较高蛋白质含量(28%)的食品。
中、南美洲贫穷国家利用当地生产的低价值食物资源开发出营养较全面的食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国仍然处于贫困状态,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许多地区温饱问题十分严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国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1997年突破了年产5亿吨大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00kg,大大高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263kg,果品蔬菜种类和产量也急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中国居民的食物与营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的膳食结构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但从近二十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城市居民,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物质丰富、平均收入较高的城市居民,出现了肥胖、高血脂等营养过剩的富贵病,而贫穷的农村地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症等疾病仍然十分严重。
研究和解决贫穷和富裕带来的疾病,是食品科学家们的主要任务。
表1-1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作物总产量谷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料总产量棉花总产量甘蔗总产量甜菜总产量水果总产量1983 38 728 0 168878 139 6 821 976 1 055 464 3 114 918 9491985 37 911 0 168578 581 6 383 1 050 1 578 415 5 155 892 1 1641990 44 624 0 189339 823 9 682 1 100 1 613 451 5 762 1 453 1 8741995 46 662 416121852310 221 11 199 1 350 2 250 477 6 542 1 398 4 2152000 46 218 40522187919 964 10 600 1 541 2 955 442 6 828 807 6 2252003 43 070 37429160668 649 11 583 1 539 2 811 486 9 024 618 14517注:2003年水果总产量含瓜果类产量。
表1-2 我国按人口平均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kg/人年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水产品水果牛奶禽蛋茶叶1952 288.1 2.3 7.4 13.4 2.9 4.3 0.14 1962 240.3 1.1 3.0 5.7 3.4 4.1 0.11 1975 310.5 2.6 4.9 20.9 4.8 5.9 1.0 0.23 1980 326.7 2.8 7.8 29.7 4.6 6.9 1.2 0.31 1985 360.7 3.9 15.0 57.5 6.7 11.1 2.4 5.1 0.41 1990 393.1 4.0 14.2 63.6 10.9 16.5 3.7 7.0 0.48 1995 378.4 3.8 17.6 63.4 20.9 32.0 4.6 13.1 0.49 2000 366.1 3.5 23.4 60.5 33.9 49.3 6.6 17.8 0.54 2003 334.3 3.8 21.8 74.8 36.5 112.7 13.6 20.2 0.60注:按年平均人口计算。
2003年底,我国总人口达到12.9亿,如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2010年我国人口可达13.6亿,2020年达到14.3亿,2032年有望实现人口零增长,届时人口将达到14.5亿,2032年以后人口总量将出现平稳减少的趋势,2050年减少到13.8亿,所以只要实行计划生育,人口不会给我国人民生活带来严重问题。
食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营养功能、感官风味功能和生理调节功能。
生理调节功能是指食品中某些成分具有保护机体、调节生理节律、增强免疫能力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能力。
1996年3月我国卫生部颁发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7年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至1998年6月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共计1424种,其中国产1287种,进口137种,按功能分为调节血脂、调节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疲劳、耐缺氧、抑制肿瘤、调节血糖、减肥、改善睡眠、增强记忆、抗突变、促进生长发育、抗辐射、改善肠胃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调节血压等产品。
食品功能化学是研究功能食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一旦进入分子水平,必将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学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将从根本上改变营养流行病学、肿瘤学的面貌,人类将通过合理营养来控制和延迟遗传疾病,医生将用基因药物和基因疗法来治疗疾病。
表1-3 中国居民食物与营养结构的变化项目1978年1984年2000年粮食(kg) 食用植物油(kg) 食糖(kg) 蔬菜(kg) 水果(kg) 肉类(kg) 蛋类(kg) 鱼类(kg) 奶类(kg) 163.501.632.49140.006.608.181.673.301.00216.204.704.88143.009.3015.603.914.362.38183.209.006.00120.0018.0024.0012.009.009.00蛋白质(kg) 脂肪(kg) 45.2027.8066.6051.4072.7071.60表1-4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量比较单位:kg/人粮食蔬菜食用油猪牛羊肉家禽水产品年份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农村城市1983 260.0 144.5 131.0 165.0 3.5 6.5 10.0 19.9 0.8 2.6 1.6 8.1 1985 257.0 134.8 131.1 144.4 4.0 5.8 11.0 18.7 1.0 3.2 1.6 7.1 1990 262.1 130.7 134.0 138.7 5.2 6.4 11.3 21.7 1.3 3.4 2.1 7.7 1995 260.1 97.0 104.6 118.6 5.8 7.6 11.3 19.7 1.8 4.0 3.4 9.2 2000 249.5 82.3 112.0 114.7 7.1 8.2 14.6 20.1 2.9 7.4 3.9 11.7 2003 223.7 79.5 107.4 118.3 6.3 9.2 15.0 23.7 3.2 9.2 4.7 13.4 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量指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
二、为开创新食品奠定理论基础食品科学来源于食品工业,食品科学的研究成果又推进了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
在我国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把它视为朝阳产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食品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
1996年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食品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首次升到第一位。
2002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10 759亿元,随后连续几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率高出2个百分点(表1-5)。
表1-5 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项目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8 259 9 261 10 食品工业总产值(亿元)5 146 5 842 5 517 6 02075910.1 10.3 8.14 8.3 9.6 9.7 9.7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增长速率(%) 14.2 13.5 -5.6 9.12 37.2 12.1 16.2 注: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门类齐全、技术不断进步、产品日益丰富、运销网络通畅的生产经营体系,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主要食品的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003年,粮食总产量43 070万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占有量334公斤。
食用植物油达到1 584万吨,肉类总产量达6 933万吨,水果总产量达14 51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表1-6、1-7)。
表1-6 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项目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谷物 2 1 2 1 1 1 1 1肉类 3 3 2 1 1 1 1 1棉花 3 2 1 1 1 1 1 1大豆 3 3 3 3 3 4 4 4花生 2 2 2 2 1 1 1 1油菜籽 2 2 1 1 1 1 1 1甘蔗9 9 4 4 3 3 3 3茶叶 2 2 2 2 2 2 2 2水果10 8 4 1 1 1 1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表1-7 2003年中国主要食物资源占世界的份额食物资源中国产量(万吨) 世界产量(万吨) 占世界份额(%)谷物 43 070 206 762 20.8肉类 6 933 24 985 27.7水产品 4 705 12 994 36.2水果 14 517 47 572 30.5茶叶 77 320 24.1牛奶 1 746 50 739 3.4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法国,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