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案全部

合集下载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管理会计课程性质:专科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会计、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第1节:管理会计概述1. 管理会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3. 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目标第2节:成本性态分析1.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2.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识别与计算3. 混合成本的估算方法第3节:预算编制与控制1. 预算的概念与分类2. 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3. 成本预算与利润预算的编制4. 预算的控制与分析第4节: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1. 标准成本制度与实际成本制度的比较2. 标准成本的制定与修订3. 成本差异的分析与处理第5节:绩效评价与激励1. 绩效评价的含义与作用2. 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 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管理会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案例资料:收集和整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3. 教学多媒体: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管理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占总评的30%。

六、第六节:财务报表分析1. 财务报表的基本组成和作用2.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3. 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4. 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七、第七节:成本效益分析1.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2. 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 项目投资决策中的成本效益分析4. 价值工程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八、第八节: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1. 生产成本控制与降低2. 存货管理3. 销售定价策略4. 预算管理与控制九、第九节:管理会计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1. 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2. 融资决策与股利政策3. 风险管理4. 成本中心的划分与管理十、第十节:管理会计在未来发展趋势1. 管理会计与大数据2. 管理会计与3. 管理会计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4. 管理会计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知识。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一、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1. 学习目标:a. 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b.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c. 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 教学内容:a.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b. 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c.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以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会计的应用。

4. 教学时间:2课时二、第二章: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a. 理解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 掌握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

c. 学会成本分配的计算和分析。

2. 教学内容:a.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

c. 成本分配的计算和分析。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成本分配的计算和分析。

b.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时间:3课时三、第三章:成本计算的先进方法1. 学习目标:a. 理解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 掌握作业成本法和活动基础成本计算方法。

c. 学会运用先进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

2. 教学内容:a. 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b. 作业成本法和活动基础成本计算方法。

c. 运用先进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作业成本法和活动基础成本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先进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

b.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

4. 教学时间:3课时四、第四章:预算编制和控制a. 理解预算编制和控制的重要性。

b. 掌握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c. 学会运用预算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

管理会计全课件(全套完整课件)

管理会计全课件(全套完整课件)

保本点与保利点的计算与分析
01
保本点计算与分析
02
保本点销售量计算
03
保本点销售额计算
保本点与保利点的计算与分析
01 02 03
安全边际与保本作业率分析 保利点计算与分析 保利点销售量计算
保本点与保利点的计算与分析
保利点销售额计算
目标利润敏感性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新产品投产决策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的概念与方法
成本性态分析的概念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通过对成本与业务 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研究,将成本 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 本等不同类型的分析过程。
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
主要包括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 析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 地理解和预测成本行为,为决策提供支 持。
成本预测的方法
历史成本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目标成本法 等。
成本预测的应用
制定成本计划、控制成本开支、评价经济效 益等。
利润预测的方法与应用
利润预测的方法
本量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
利润预测的应用
制定利润计划、评价经营成果、进行投资决策等。
05
短期经营决策
短期经营决策的概念与特点
短期经营决策的概念
长期投资决策的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投资项目 收益下降的风险。
财务风险
由于资金筹措困难或融资成本上升导致投资 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的风险。
技术风险
由于技术更新或替代技术的出现导致投资项 目失败的风险。
政策风险
由于政策变化或法规调整导致投资项目受到 不利影响的风险。
THANKS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核心工具。

3、能够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预算编制、决策分析等。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课程内容1、管理会计概述管理会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2、成本性态分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概念和特点。

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如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3、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4、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和相关概念,如贡献毛益、保本点、保利点。

多品种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

5、经营预测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6、短期经营决策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7、长期投资决策现金流量的计算、投资决策指标的运用,如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

8、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的体系和编制方法,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

9、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

10、业绩评价责任中心的划分、业绩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提供实际企业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决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编制预算、进行成本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管理会计概述。

2、第二周成本性态分析。

3、第三周变动成本法。

4、第四周本量利分析。

5、第五周本量利分析的案例讨论和实践作业讲解。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教案概述:
本课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组织内部进行管理决策和绩效评估。

教学目标:
1. 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管理会计概述
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第二课:成本与费用分析
1.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2. 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3. 成本与费用分析的方法与应用。

第三课:预算与预测
1. 预算的定义与目的;
2. 预算的制定过程;
3. 预测方法与工具。

第四课:绩效评估
1. 绩效评估的概念与目的;
2. 绩效评估的方法与指标;
3. 绩效评估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每节课2学时。

教学评估:
1. 学生小组案例分析报告;
2. 课堂问答与讨论;
3. 期末考试。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

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案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了解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1.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历程。

2. 比较法:比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

教学资源:1. 教材: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材。

2. PPT课件:管理会计概述。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PPT课件介绍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3. 讨论:分组讨论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4. 总结:总结管理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历程。

作业与评估:2. 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分来评估学生对管理会计概述的理解。

第二章: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教学目标:1.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2. 理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 学会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教学内容:1.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 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 制定成本控制计划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成本控制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教学资源:1. 教材:春会计专科《管理会计》教材。

2. PPT课件: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

3. 案例材料。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PPT课件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讲解:讲解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4. 总结:总结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成本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材料制定一份成本控制计划。

2. 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分来评估学生对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的理解。

第三章:预算编制与控制教学目标:1. 掌握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2. 理解预算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

管理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基本方法和工具。

3、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进行决策分析和规划控制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划分与分解。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保本点和保利点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2、难点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如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以及多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运用管理会计方法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管理会计计算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成本控制和利润规划问题,引出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定义: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会计,通过收集、分析和报告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和规划控制。

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等。

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

2、成本性态分析成本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点: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

变动成本的特点: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高低点法:选择业务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单位变动成本,进而确定固定成本。

《管理会计》全套教案

《管理会计》全套教案

《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的多少。

固定成本越多,或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越多,盈亏临界点就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其中,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动对于盈亏临界点的影响,是通过变动成本线的斜率的变动而表现出来的。

5’结合材料和内容查看2.决策(布置任务,标准要求)1、基本式2、贡献毛益式3、量利式绘制及分析25’倾听与关注多媒体基本规律:(1)当销售量为零时,企业的亏损额等于固定成本;(2)当产品的销售价格及成本水平不变时,销售数量越大,利润就越多,或亏损越少;反之,销售数量越小,利润也越少,或亏损越多;3.计划(学习材料,问题引导,工作条件,分组讨论)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边际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贡献边际率25’实际动手练习4.实施(形成作品)检查做图《管理会计》课教学方案单价=固定成本/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销量固定成本=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25’倾听与关注多媒体案例见教材91页。

3.计划(学习材料,问题引导,工作条件,分组讨论)案例见教材92页。

2、食品公司下年度的预算资料如下:销售收入125,000元,变动成本100,000元,固定成本10,000元。

(1)计算下年度预期获取多少利润。

(2)在下列情况下,计算该公司的获利多少:边际贡献增加10%;边际贡献减少10%;销售量增加10%;销售量减少10%;变动成本增加5%;变动成本减少5%;固定成本增加8%;固定成本减少8%。

25’实际动手练习设乙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

当年有关数据如下:销售产品4,000件,产品单价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50,000元,实现利润70,000元,计划年度目标利润率00,0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农业大学管理会计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管理会计英文名称: Management Accounting 课程编号:学时数:48学分数 3学分任课教师王积田授课对象:07会计学年2008-2009学期2Ⅰ、课程:第一章概论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管理会计的概念;2.掌握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3.掌握管理会计的对象和目标;4.了解管理会计的核算原则;5.掌握管理会计的内容和程序Ⅲ、重点和难点1.管理会计的概念;2.管理会计的对象和目标;3.管理会计的核算原则;4.管理会计的内容和程序;Ⅳ、基本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管理会计的概念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概念的论述1.狭义管理会计阶段2.广义管理会计阶段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第二节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管理会计的产生二、管理会计的发展1.从早期管理会计发展到现代管理会计2.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三、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概况第三节管理会计的对象和目标一、管理会计的对象1.现金流动理论2.价值差量理论3.资金总运动论二、管理会计的目标1.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四节管理会计的核算原则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1.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的含义2.管理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二、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1.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含义2.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内容三、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和基本假设的关系第五节管理会计的内容和程序一、管理会计的内容二、管理会计的一般程序1.对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2.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3.编制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4.建立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成本控制5.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会计制度6.调控当前的经济活动7.进行业绩评价第六节管理会计环境一、经济环境二、法律环境三、文化环境四、管理环境Ⅴ、本章练习:见书P15-16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述授课。

Ⅶ、时间分配: 2学时Ⅷ、授课后存在问题。

Ⅰ、课程:第二章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控制系统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成本控制和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理解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3.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4.掌握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Ⅲ、重点和难点1.成本控制的概念、标准成本控制的概念;2.成本控制的种类与原则;3.标准成本的制定;4.成本差异计算及分析;5.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Ⅳ、基本内容:第二章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第一节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一、成本控制的含义二、成本控制的种类1.按控制时期的不同分类2.按控制范围的不同分类3.按控制手段的不同分类4.按控制的原理分类5.按控制的对象分类三、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经济效益的原则3.目标管理原则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5.例外管理原则四、成本控制的程序1.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2.分解落实控制的目标3.计算并分析成本差异4.进行考核评价五、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含义六、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意义1.标准成本系统的一般意义2.标准成本系统在现代化管理形势下的推广意义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制定一、标准成本的概念二、标准成本的作用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2.用于控制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3.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评价和考核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4.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的计价提供客观合理的基础5.促进和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及账务处理三、标准成本的种类1.基础标准成本2.理想标准成本3.正常标准成本四、标准成本的制定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确定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确定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确定第三节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一、成本差异及其类型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3.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4.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四节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方法一、标准成本差异账户设置二、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1.即期处理法2.逐月分配法3.累计结转法Ⅴ、本章练习:见书P44-46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述授课。

Ⅶ、时间分配: 2学时Ⅷ、授课后存在问题。

Ⅰ、课程:第三章作业成绩算算与作业管理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2.掌握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概念;3.掌握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和应用;4.掌握作业管理基本原理、过程及应用。

Ⅲ、重点和难点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概念;2.作业成本计算发的应用;3.作业管理基本原理;4.作业管理的应用;Ⅳ、基本内容:第三章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第一节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一、作业成本计算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三、作业成本法计算举例四、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1.对制造费用的分配更合理2.作业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成本对象3.作业成本法是更广泛的完全成本法4.所有成本都是变动的第二节作业管理一、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二、作业过程分析1.分析客户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观”2.分析各作业间的联系3.作业分析三、经营过程的改善1.重构作业链2.合理配置资源3.优化作业四、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1.定价决策2.产品品种决策3.预算4.产品设计的改进5.生产过程的改善6.技术投资Ⅴ、本章练习:见书P61-62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述授课。

Ⅶ、时间分配: 2学时Ⅷ、授课后存在问题。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成本、费用的概念;2.掌握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概念和性质;3.掌握混合成本分解的主要方法。

Ⅲ、重点和难点1.成本、费用的概念;2.固定成本的概念和性质;3.变动成本的概念和性质;4.混合成本分解的主要方法;Ⅳ、基本内容:第四章成本性态分析第一节成本性态及其分类一、成本性态二、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第二节成本性态分析一、固定成本1.固定成本的含义2.固定成本的具体分类固定成本按其支出额受企业管理当局决策的影响程度,即其支出数额是否能改变,具体可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1.变动成本的含义2.变动成本的具体分类三、混合成本1.混合成本的含义2.混合成本的具体分类第三节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二、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方法1.技术测定法2.账户分析法3.合同认定法4.数学分解法第四节边际贡献一、边际贡献的概念二、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1.边际贡献本率2.变动成本率三、边际贡献与利润的关系Ⅴ、本章练习:见书P83-86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述授课。

Ⅶ、时间分配: 5学时Ⅷ、授课后存在问题。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含义;2.理解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理论依据;3.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4.掌握变动成本法对当期损益的影响;5.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Ⅲ、重点和难点1.变动成本发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2.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理论依据;3.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4.变动成本法对当期损益的影响;5.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Ⅳ、基本内容:第五章变动成本法第一节变动成本法概述一、变动成本法的含义二、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2.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第二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二、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不同三、损益确定的程序不同1.完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2.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3.不同产销水平情况下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期损益计算比较第三节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二、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Ⅴ、本章练习:见书P105-106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述授课。

Ⅶ、时间分配: 3学时Ⅷ、授课后存在问题。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本量利分析的作用、意义和基本假设;2.掌握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模型和基本概念;3.掌握保本点和保利点分析的内容;4.了解相关因素变动对本量利分析的影响。

Ⅲ、重点和难点1.本量利分析的概念;2.本量利分析的数学模型;3.保本点与保利点的计算。

Ⅳ、基本内容: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一、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和作用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1.相关范围假设2.模型线形假设3.产销平衡假设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5.关于利润的假设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内容四、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及基本概念1.基本数学模型2.相关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第二节保本点计算一、保本点的意义和形式二、保本点的确定三、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1.安全边际2.安全边际率3.保本点作业率第三节保利分析一、保利分析的定义二、保利点的确定1.单一品种保利点的确定2.多品种的保利点确定3.保本点与保利点的比较第四节有关因素变动对相关指标的影响一、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保利点的影响1.单项因素变动2.多项因素的变动二、因素变动对安全边际的影响1.销售量变动2.销售单价变动3.单位变动成本变动4.固定成本总额变动5.品种结构变动三、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1.各因素变动影响利润变动的方向2.影响利润的因素变动极限值Ⅴ、本章练习:见书P136-138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述授课。

Ⅶ、时间分配: 4 学时Ⅷ、授课后存在问题。

Ⅰ、课程:第七章经营预测分析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预测分析和各种预测方法的概念;2.掌握定量和定性两类预测分析方法的特征和关系;3.掌握经营预测中平滑指数法和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的应用;4.理解经营预测中的其他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Ⅲ、重点和难点1.预测、经营预测的概念;2.掌握定量和定性两类预测分析方法的特征和关系;3.掌握经营预测中平滑指数法和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的应用;4.理解经营预测中的其他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Ⅳ、基本内容:第一节经营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一、预测的含义二、预测分析的特点与种类1.按照预测时间的长短,经营预测分析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2.按照预测范围的大小,经营预测分析可分为宏观预测、中观预测和微观预测三、预测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预测对象和预测目的2.收集整理所需资料3.确定预测的具体方法4.分析判断、检查验证5.修正预测值6.报告预测结论四、预测分析的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五、预测分析的基本内容1.销售预测2.利润预测3.成本预测4.资金预测第二节经营预测分析的基本方法一、销售预测1.判断分析法2.趋势外推法3.因果预测法4.统计推断法二、利润预测1.利润的敏感性分析2.经营杠杆系数(DOL)三、成本预测1.目标成本预测2.历史成本预测法3.因素变动预测法第三节经营预测分析评价一、资金预测二、财务预警1.Z分数模型2.F分数模型Ⅴ、本章练习:见书P168-170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述授课。

Ⅶ、时间分配: 3 学时Ⅷ、授课后存在问题。

Ⅰ、课程: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影响决策的各种成本概念;2.了解基于成本进行决策时需考虑的因素;3.掌握几种基本的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4.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生产决策;5.理解定价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