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迅速判断出句子是否有歧义2、归纳歧义类型并总结修改的方法3、认识歧义的积极作用,体会语言运用的丰富性学情分析:1、病句的判断与修改是学生的薄弱点。

歧义作为病句的一种类型,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大量存在,学生对歧义句不敏感。

2、相对于课文学习而言,学生对有关病句判断分析的内容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要想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想从趣味性上多做设计。

重点、难点:1、归纳歧义产生的原因2、掌握歧义消除的方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故事激趣导入:1、讲故事“富翁的遗嘱”。

(结合幻灯片)2、教师提问:女婿认为遗嘱写得很清楚,家产就是归他,为什么?假如你是富翁儿子的律师,你将如何维护他的权益。

(引导学生明确划分层次不同,句子意思不同)3、引出歧义的话题:原来都是遗嘱惹的祸。

这份遗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表意不明确,才使得儿子、女婿各执一词。

像这样,一个句子有两种理解导致意思不明确。

通常把这种现象叫歧义。

在生活中,歧义现象多吗?二、分析“有歧义的标题”1、用幻灯片出示8条有歧义的新闻标题。

2、学生分两组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三、辨原因,析歧义歧义是病句的一种。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我们也要先分析清楚产生歧义的原因,再来对症下药、消除歧义。

(一)学生进一步讨论分析8条新闻标题的歧义原因。

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明确两种类型:1、词汇多义(例句拓展,加深认识)2、结构多样(例句拓展,加深认识)(二)教师补充小徐的毛衣织得好。

小林在火车上写字。

刘芳看望被丈夫打伤的李红。

老王有个儿子很骄傲。

3、师生讨论明确第三种歧义类型:语义两用四、施妙手,解歧义(一)示范修改(二)学生总结方法五、拓展生成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

歧义除了给理解带来含混不明的后果之外,有没有可利用的价值呢?(一)广告中的歧义(幻灯片)这些广告有什么特点?明确:利用了歧义,让消费者产生联想和购买的欲望。

语文:《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人教版选修 语言文字的应用

语文:《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人教版选修 语言文字的应用
课题
避免歧义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点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教学关键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型
讲课
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习题分析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避免歧义
修改法补写法
课后记事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课题
避免歧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点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教学关键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型
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习题分析
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模糊”“笼统”和“歧义”
v歧义是指同形语句可以同时具有两个意义。
为什么会有歧义
一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二多音字引起歧义
三指代交代不明而产生歧义
四结构层次切分不同而产生歧义
五助词的的连带成分多少不同而造成歧义即:多个定语的修饰关系

山东省郯城三中高二语文《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docx

山东省郯城三中高二语文《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docx

鄴城三中个人备课课说J ”不"二”一免歧义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蔺运侠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2011年5月7 日分管领导课时1第14 周第 1 课时总第47 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2,掌握消除歧义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明确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掌握消除歧义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文学习1,内容:课堂活动、工具箱;2,时间:十分钟。

(二)知识梳理(三)拓展练习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初次相见时,还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羌距使我们没有太多话题,故而谈得极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不要这么没信心;再说,离比赛还有段时间,结果还难说呢。

C.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D.寒风像小刀似的切割着他那冻僵了的手,那个修鞋的却拥着大衣,在风中怡然自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于是,陶行知就指定了生活教育社中的几个共产1, 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回答:和O演练:小试身手1、32, 消除歧义的基本方法冋答:法和法演练:小试身手2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党员负责筹备建校,并担任学校工作,又请了一些进步人士当教师。

B.看到交警同志在风雪中依然坚持指挥过往车辆,使我深受感动。

C.经过多日的精心策划、排练,这台凝聚了全体演职人员心血的晩会终于要和观众朋友见面了。

D.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5•下列各句中表意不明的一句是()A.学校通知,全体师生下午三点到礼堂开会。

B.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C.兴趣狭窄,就会影响性格的健全发展,容易滋长不良的品行。

D.单位里的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当固定下来,不能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6•下列各句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是()A.翻译外国作品要用适当的语言,否则所翻译的作品就失去了原貌。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二)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二)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二)《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二)编者:王耀宁三、拓展训练㈠下面1—11句属于哪一种歧义现象,指出来并予以消除⒈“他们买的苹果,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停顿不同造成歧义)可理解为“小个儿的/ 孩子都不要”或“小个儿的孩子 / 都不要”。

⒉“爷爷看见我俩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停顿不同造成歧义)由于停顿不同而产生歧义,可理解为“爷爷很高兴”或“我俩很高兴”。

⒊“进口彩电。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⒋“我要学习文件。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学习文件”具有多义性,如果将其理解为名词,其意思为“我要的是一种学习文件”,如果将其理解为动词,其意思为“我要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一种文件”⒌“团支书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很关心我们。

”(语序不同造成歧义)在“其他学校领导”中,“其他”作定语,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形成歧义。

可将其改为“学校的其他领导”。

⒍“他把我们几个团的干部叫到一起,满怀信心地说:‘你们三十七团打防御是有名的,很顽强。

’”(语序不同造成歧义)是说几个团呢,还是说几个干部呢?有歧义。

从结构上来看,“几个”是“团”的定语,但从整个句意看,则应是“干部”的定语,“团”是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前面,才不致发生歧义。

应改为“我们团的几个干部”。

⒎“县教育局通知说,让赵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工作。

(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前”作名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作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教育局。

⒏“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句中“和”当连词讲时,原句可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一个人去干某事”;“和”当介词时,意思是“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

”⒐“离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不得享受此种待遇。

”(词语多义性造成歧义)“离退休不到五年”具有多义性,可理解为“离休或退休不到五年”,也可理解为“距离退休不到五年”。

语文:《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人教版选修 语言文字的应用

语文:《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案 人教版选修 语言文字的应用
课 题
避免歧义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点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教学关键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 习题分析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避免歧义
修改法 补写法
课后记事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课 题
避免歧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点
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教学关键
新生市场苦熬淡季
贺顺顺:我和凌峰挺好的
v结构的多样性造成的歧义句。
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
电监会设立六区域/电力监管局
被控私分国有财产—专家/总经理成了被告人
朝鲜十年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步
v“修改法”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通过直接修改原句使有歧义的句子变成没有歧义的句句的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 型
教学方法
教师总结 习题分析

教学设计1: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教学设计1: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二、课堂活动指导(一)课本课堂活动●今日导读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了解造成语句歧义的原因,学会如何消解句子的歧义。

1.课堂活动步骤(1)读标题,找歧义。

教师先用板书、幻灯片或投影仪等形式把标题展示出来,可以另外再找一些新闻标题,把课堂活动中原有的有歧义的标题和找到的新闻标题混在一起,让学生们找出其中有歧义的句子。

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判断出句子是否有歧义。

(2)辨原因,析歧义。

辨析歧义是课堂活动的一个要点。

“词语多义”和“结构多样”是歧义语句产生的两个常见原因。

其他产生歧义的原因,可参看本节“工具箱”的内容。

(3)施妙手,解歧义。

消解语句歧义是课堂活动的另一个知识要点。

可以采取归纳的方法,先让学生对如何消解语句歧义进行讨论,再进行归纳,然后讨论“修改法”和“补充法”;也可先告诉学生分化语句歧义的两种主要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消除语句歧义。

2.相关知识补充(1)病句和歧义。

歧义也是一种有“病”的句子,但和我们上一节讲的病句有所不同。

上节讲的病句是不符合语法规则和表达规范的错误的句子,而歧义的句子在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上都是合格的,只是比句子应该表达的意义多了一个意义。

(2)歧义的消除。

新闻标题如果有歧义,就违反了新闻标题“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客观准确”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力避免。

但各种有歧义的句子,除了直接加以修改以外,在有上下文和对话等语境的条件下,其中的歧义也是可以消除的。

(二)补充课堂活动●“差一点儿”差很多这个课堂活动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汉语中不太容易分化的歧义格式,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同形异义”的特殊现象。

(1)猜猜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几组句子,指出左侧的句子中哪些句子与其右侧相应的否定句意义相同或不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② 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
1、我看见你旳那一年,你才六岁。 2、看见你旳那一年,我才六岁。
三、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法。
①两个球队旳教练。 1、两位球队旳教练。(更换量词) 2、球队旳两个教练。(调换语序)。
②他站在广场上,一边站着一种孩子。 1、他站在广场上,两边各站着一种孩子。 2、他站在广场上,旁边站着一种孩子。
分析下面旳句子,总结歧义原因。 1、她太jiāo qì 了。 2、这是zhì癌物质。 3、明天期zhōng考试。
歧义原因:口语体现时同音字造成多 种了解,在讲话稿中属病句之一 。
4、这个同学好说话。 5、你旳话说重了。 6、这个人头发长得怪。
歧义原因:书面语中多音字造成多种了 解。
7、厂长再次强调:“这个面子还是要旳”。 8、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 9、他家有许多葡萄。
▪ 过程与措施: 探究法 归纳法 实践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信心,并拓宽学生视 野,使学生热爱语言,热爱生活。
什么叫歧义?
歧义就是一种句子有两个意思, 或者说跟原来句子要体现旳意思 相比,“多”出了一种意思。
歧义影响语言体现旳精确性和 有效性。
【问题探究】 歧义产生旳原因有哪些?
D.部队是个大熔炉,三年里,我进步很大, 因为首长对自己旳要求十分严格。
1、小王不以为上星期六晚上不去看音 乐剧而去看他喜爱旳足球队旳比赛是 不明智旳行为。
这个长句旳意思是( A )。
A. 小王以为去看足球比赛是明智旳
B. 小王以为去看音乐剧是明智旳
C. 小王上星期没去看足球比赛
D. 小王以为选择足球比赛而不是音乐 剧是不明智旳
都归自己,但是富翁旳儿子却所以将老人旳女 婿告上了法庭,假如你是富翁儿子旳律师,你 将怎样维护他旳权益。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1、歧义的种类概括:
2、消除歧义的方法:
(1)修改法:
①替换词语,消除歧义。
例:他走了三个小时。
他离开了三个小时。他步行了三个小时。他驾车了一个小时。
②调换语序,消除歧义。
例:已经七十多岁的他的父亲身体还很硬朗。
他已经七十多岁,他父亲的身体还很硬朗。
他已经七十多岁的父亲身体还很硬朗。
(2)补写法:
①前或后加提示,消除歧义。
从脑筋急转弯的两道题说起:狗为什么不生跳蚤?树上qí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二)歧义概念:
歧义是指语句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一般情况下,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话人)之间无法建立起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
有歧义的句子虽然在语法和逻辑关系上都是合格的,但是它表达的意义不明确,比应该表达的意义多了一个(甚至几个)意义;因此,也属于病句的一种。
(三)“火眼金睛”:
1、课堂热身活动:找歧义
①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结构层次可以划分为: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或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
②电监会设立六区域电力监管局(可以理解为“电监会设立了六个管理各自区域的电力监管局”或“设立了一个统一管理六个区域的电力监管局”)
③添加标点,消除歧义。
例: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或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六)高考真题再现:
1、“我们要学习文件”是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B )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七)小结:
语言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是变幻无穷的,能表达出我们所想表达的一切,但前提是我们得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则与运用经验,并能在实践中习惯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测试:
1、赵本山:说你们家的小狗
为什么不生跳蚤?
2、赵本山:请听题:树上qi个猴地上一个猴,加一起几个猴?
生:生育;长。

qi:骑;七。

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

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

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乃拂袖而去。

王员外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

”另一客人暗忖:“原来我是该走的。

”也扭头离去。

王员外不由地喊了声:“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待不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我。

”拔脚就走。

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可怜的王员外是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歧义。

2、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3、了解歧义的类型。

4、重点: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能够消解句子的歧义。

一、什么是歧义?
歧义指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或者
说跟原来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比,
“多”出了一个意思。

1、口头歧义是指某个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1、明天qīzhōng 考试。

2、经常吃这东西能zhì癌。

3、老张分工专管cáiwù。

书面歧义则是写出来有歧义。

北京人多。

①北京/人多。

②北京人/多。

词汇歧义
2、词汇歧义是指某个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语造成的歧义。

1、他原来住这里。

(以前/发现了真实情况)同音词
2、这饭不热了。

多义词
(凉,形容词/加热,动词)
3、我要翻译。

多义词
(翻译人员,名词/进行翻译,动词)
4、他还欠款四万元。

多音词
(hái,仍旧/ huán,归还)
组合歧义是同一类型的结构都可能会有歧义。

语法结构歧义
1、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①两个学生②两个学院
2、我们要进口钢材①进口的钢材②进口钢材,不进口别的
3、日夜思念着我的慈祥的母亲①思念母亲②母亲思念我
4、咬死了猎人的狗
①猎人的狗被咬死了②狗咬死了猎人
语义结构歧义
例:开刀的是他父亲。

①他的父亲是医生,是施事者
②他的父亲是病人,是受事者
例:鲁迅的书。

①“鲁迅”是“书”的撰写者。

②“鲁迅”是“书”的拥有者。

课堂活动:今日导读
读标题,找歧义:
施妙手,解歧义:
一、“修改法”
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例:他原来是经理。

(原先)
学生家长都来了。

(学生和家长都来了。

学生的家长都来了。


修改法——调整语序。

围剿土匪的部队。

1、土匪的部队被围剿。

2、部队围剿土匪。

②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

1、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

2、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二、补写法
补写必要的句子,设置具体语境。

例:你为什么打他?
1、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2、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三、延伸拓展:
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

(炒蛋、炒饭)
2、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①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②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高考链接:
(07年山东卷)
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
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09年江西卷)
几天前,他刚接待过的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部分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农民工返乡问题。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就是因为话语的歧义。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曹父的一兄弟吕伯奢家求宿。

吕伯奢热情接待,上村西沽酒去了。

曹操坐了一阵,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

于是,与陈宫蹑手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再杀!”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了!”于是,两人拔剑冲入后院,见一人杀一人。

一直杀到厨房,才见那里有一支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军经常空袭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高度的警觉。

一天,浓雾弥漫,伦敦上空出现了一架来路不明的飞机,英国歼击机立刻升空迎战,飞近了,才发现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飞机。

歼击机立刻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地面指挥部回答“别管它”。

于是,歼击机猛然开火,击落了民航机。

为此,英国支付了巨额的赔款才算了结。

歧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作用?
请举例说明。

到处听说好,中国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广告)
还你领袖风采。

(洗衣粉广告)
——刺激消费者的联想和购买欲望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几十年风尘岁月,中华在我心中。


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把它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因而大为不满。

祝枝山微微地笑着说:“不必生气,是你把楹联念错了。

应该这样念……”念完,店主人转怒为喜,且置酒招待。

这是祝枝山利用这副楹联有两种不同读法所得到的相反效果,与店主人开了一个玩笑。

你知道祝枝山是怎样读的吗?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一日,吏部尚书和绅与工部侍郎纪晓岚同行,见一狗从面前经过,和绅想戏弄一下纪晓岚,便问:“此为何物,是狼是狗?”纪晓岚面有难色地回答:“是狗。

”和绅很高兴耍到纪晓岚,接着又问:“何以见得是狗?”。

纪晓岚答到:“欲辨此为何物,观尾即可知,垂尾是狼,。


“尚书”和“上竖”谐音双关
“侍郎”和“是狼”
富翁瞧了瞧坐在身边的农夫,有意想侮辱他一番,便对他说:“喂,看看你自己,跟一头毛驴能差多远?”
农夫,坦然道:“近得很,最多只有三十厘米!”
可见,在这里,农夫有意曲解了“”那句话,从而给了富翁一个有力的回击和讽刺。

“差”即可以指“空间的实际距离”,
也可以指“抽象的相似性大小”。

小结:
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

在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从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努力避免、尽量消除的。

但是有的歧义句令人发笑,并且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笑解歧义句,也成为一种乐趣。

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
——第五课(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