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自由基乳液聚合生产工艺

自由基乳液聚合生产工艺引言自由基乳液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反应方法,用于生产乳液聚合物。
乳液聚合物是一类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涂料、胶黏剂、纺织品等。
本文将介绍自由基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聚合反应机制、生产工艺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自由基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自由基乳液聚合是一种通过自由基引发剂诱导的聚合反应。
其基本原理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水中形成乳液,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引发剂分解生成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之间的聚合反应,最终形成聚合物颗粒。
聚合反应机制自由基乳液聚合的聚合反应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引发、扩链和终止。
引发是通过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剂通常是过氧化物类化合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等。
一旦引发剂分解生成自由基,它们就会与乳液中的单体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
扩链是聚合反应的主要步骤,活性自由基与单体发生加成反应,将单体的双键打开形成新的自由基。
这些新的自由基会继续与其他单体反应,不断扩大聚合物的长度。
终止是聚合反应的最后一步,当反应物中的自由基数量减少时,聚合反应会逐渐停止。
终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两个自由基相互结合、与抗氧化剂反应等。
自由基乳液聚合的生产工艺材料准备乳液聚合的材料主要包括单体、引发剂、乳化剂等。
单体是聚合反应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选择合适的单体根据所需的聚合物性质进行选择。
引发剂是产生自由基的关键物质,一般选择合适的过氧化物类化合物作为引发剂。
乳化剂是用于稳定乳液,使单体和引发剂均匀分散在水相中。
乳化乳化是指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与水混合形成乳液的过程。
乳化的目的是使乳液中的各组分均匀分散,防止沉淀和分层。
通常,首先将水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逐渐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
接下来,将单体和引发剂加入到乳化剂溶液中,继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反应控制反应控制是乳液聚合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决定了乳液聚合物的性能和质量。
一般来说,反应控制包括反应时间、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的控制。
材料制备工程-3.1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链转移反应造成所得聚合物聚合度下降。但可通过链转移反应来 控制分子量,甚至控制聚合物分子构型,消除支链或交链结构,从而 得到高性能聚合物或改善聚合物加工性能。
表4 硫醇的链转移常数(CS,60℃)
单体 苯乙烯
硫醇 正-丁硫醇
CS
单体
硫醇
CS
22 甲基丙烯酸甲酯 正-丁硫醇 0.67
苯乙烯 苯乙烯
叔-丁硫醇 正-十二硫醇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杂质、链转移
悬浮聚合
形态
乳液聚合
表2 高聚物生产中采用的聚合方法
聚合方法
高聚物品种
操作方式 产品形态
产品用途
本体聚合
合成树脂 高压聚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连续 连续 间歇 浇铸成型
颗粒状
颗粒状 注塑、挤塑、吹塑等成型用
粉状
注塑成型用
板、棒、管
混炼后用于成型
等
二次加工
1. 按照聚合方法选择引发剂(油溶性、水溶性) 2. 根据聚合反应操作方式及温度选择引发剂 3. 根据分解速率常数选择引发剂 4. 根据分解活化能选择引发剂 5. 根据半衰期选择引发剂(间歇聚合反应时间最少为半衰期2倍以上)
3 自由基聚合生产分子量控制 和分子量调节剂
1.引发剂对聚合度的影响
用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的动力学链长υ与单体和引发剂的关系由 下式表示:
3.6 19
丙烯酸甲酯 乙酸乙烯酯
正-丁硫醇 1.7 正-丁硫醇 48
由表可见,链转移常因单体种类不同而变化。
控制产品平均分子量的手段 1)严格控制引发剂用量; 2)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3)选择适当的分子量调节剂并控制用量。
[M] υ=K [I]1/2 式中: K――――常数 [M]――――单体浓度 [I]――――引发剂浓度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29
⑶ 非离子型乳化剂是仅次于阴离子型乳化剂的一 种。最典型的代表是聚环氧乙烷,其次是聚乙烯醇。
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得胶乳粒子较大。要求降
低胶乳微粒粒径时,聚合过程中可加少量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
30
⒋ 乳化剂的选择原则 ⑴ 临界胶束浓度(CMC)
在一定温度下,乳化剂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应该选择CMC值较小的乳化剂,这样可以节省乳化剂用 量。 ⑵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18
⒋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⑴ 方框流程图
废水
单体 软水 聚合 分散剂 或其溶液 引发剂
过滤 水洗
干燥 包装 成品
19
⑵ 后处理:
① 回收未反应单体(采用降低压力、气提等方法)
② 脱水(采用离心脱水)
③ 干燥(采用气流干燥、沸腾床干燥、转筒式干燥等)
20
第四节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一、溶液聚合及其分类
本体聚合
连续 难 高(低) 单纯 少
乳液聚合
连续 易 可高、可低 复杂 稍大
悬浮聚合
间歇 易 高 单纯 稍大
溶液聚合
连续 易 不高
聚 合 过 程 分 离 回 收 及 后 处 理
工序复杂 程度
动力消耗
溶液不处理则 单纯
溶液不处理则 少
产品为乳液则少
产品纯度 废水废气
高 很少
有乳化剂 乳液废水
有分散剂 废水
个小单元。因此,悬浮聚合也称为小本体聚合。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单体、引发剂、悬浮剂和介质水
10
⒉ 分类
根据单体对聚合物溶解与否分类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分子量调节剂
新鲜乙烯
引发剂
25MPa
0.1MPa
25MPa
一次 压缩机
高压分离器
低压分离器
平均聚合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严格控制引发剂用量
选择适当的分子量调节剂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和其它反应条件
产品平均 分子量
合成聚酯的路线
某些物质同自由基作用,可能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不足以再引发的自由基。根据对反应的抑制程度,可将这类物质粗略分为阻聚剂和缓聚剂。
使部分自由基终止,使聚合减慢。
有机玻璃生产工艺
单体
配料
制浆
模板 清洗
裁切 包装
脱模
聚合
封合
排气
灌浆
入库
制模
新模板
第三步聚合: 把封合的模框吊入热水箱(或烘房),根据板厚分别控制温度在25~52℃,经过10~160小时,到取样检查料源硬化为止,用接蒸汽加热水箱内水至沸腾,保持二小时,通水慢慢冷却到40℃,吊出模具,取出中间有机玻璃板材,去边,裁切后包装。
发泡剂
(a) 过氧化氢-亚铁盐氧化-还原体系
Fe+2 + H2O2 Fe+3 + OH- + ·OH
H2O2 H+ + HO2-
Fe+3 + HO2 - Fe+2 + H-O-O·
聚合方法的选择
原始颗粒粒径只有1微米左右,适于生产聚乙烯糊。
例如:聚氯乙烯树脂的生产工艺
Hale Waihona Puke 溶液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方法悬浮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方法
2.自由基聚合机理
烯类单体的加聚基本属于连锁聚合。在适当条件下价键有均裂和异裂两种方式。
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研究者们不断对聚合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这些优化和改进包括 改进反应条件、提高反应转化率、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
总结词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是自由基溶液聚合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它们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加工性能
由于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流动性,自 由基溶液聚合的聚合物适合于采用注 塑、挤出、吹塑等加工工艺,便于生 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04 自由基溶液聚合技术发展 与展望
新催化剂与引发剂的开发
总结词
新催化剂与引发剂的开发是自由基溶液聚合技术发展的关键,它们能够提高聚合 效率和聚合物性能。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电性能、热性能和化学性能等,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自由基溶液 聚合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将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05 自由基溶液聚合生产安全 与环保
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contents
目录
• 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 • 自由基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 自由基溶液聚合产品性能与应用 • 自由基溶液聚合技术发展与展望 • 自由基溶液聚合生产安全与环保
01 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
自由基聚合定义
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反应类型,它通过引发剂引发 单体分子形成自由基,然后这些自由基与单体分子发生连锁 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后处理工艺的选择和操作对聚合物质 量和产率具有重要影响,需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优化和控制。
自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产
自由基本体聚合过程中应尽量采 用环保的原材料和助剂,减少生 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实现绿 色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
聚合物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 过合理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 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 低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 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新技术的开发
1 2 3
新型催化剂
随着对聚合反应机理的深入了解,新型催化剂不 断被开发出来,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聚合反应过程, 提高聚合物的性能。
新型加工技术
新型加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聚合物 的加工成型,提高加工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 境污染。
新型检测技术
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检测聚合物 的性能和质量,为聚合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更好 的保障。
在自由基本体聚合中,单体分子在聚合过程中不与任何其他物质 接触,因此也被称为“本体聚合”。
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
自由基本体聚合具有简单、方便、高效等优点,适 用于大规模生产。
由于没有溶剂或稀释剂的存在,因此聚合产物具有 较高的纯度和较少的杂质。
聚合反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有利于节能和 环保。
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分类
02
01
03
根据引发方式的不同,自由基本体聚合可以分为热引 发聚合和引发剂引发聚合两类。
热引发聚合是指通过加热的方式引发聚合反应,通常 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引发剂引发聚合是指通过加入引发剂来引发聚合反应 ,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且聚合速率较快。
02
自由基本体聚合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流程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本章主要内容:3.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生产工艺3.2悬浮聚合生产工艺3.3溶液聚合生产工艺3.4乳液聚合生产工艺重点: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难点:无3.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和本体聚合生产工艺3.1.1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自由基聚合反应定义单体借助于光、热、辐射、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分子活化为活性自由基,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
单体类型:主要是乙烯基单体、二烯烃类单体聚合物特点:碳-碳为主链的线形高聚物、无定形聚合物;Tg低于室温的常温为弹性体用作橡胶;Tg高于室温的常温为塑性体(合成树脂)用作塑料、合成纤维、涂料。
①整个聚合过程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各步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相差很大;②高分子瞬间形成,而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体系内始终由单体和高聚物组成,产物不能分离;④反应连锁进行,转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⑤反应是不可逆的。
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为:自由基均聚合: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常见的有:LDPE、PMMA、PVC、PVAC、PS等自由基共聚合:两种以上单体同时参加的自由聚合反应。
常见的有: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SBS、ABS等最典型;最常见;最成熟;经自由基聚合获得的高聚物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占热塑性树脂的80%本体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聚合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根据产品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
除了苯乙烯本体聚合是热引发聚合,其他单体在工业上都是在引发剂引发聚合。
引发剂种类主要有三大类:过氧化物类、偶氮化合物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物类:通式R-O-O-H或R-O-O-R,R——为烷基、芳基、酰基、碳酸酯基、磺酰基。
分子中含有—O—O—键,受热后断裂成相应的两个自由基,初级自由基主要用来引发单体,成为单体自由基,此外,还发生副反应。
偶氮类: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庚腈(AVBN)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特点:氧化-还原体系产生自由基的过程是单电子转移过程,即一个电子由一个2离子或由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离子或分子上去,因而生成自由基。
自由基悬浮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课件

第一节 自由基悬浮聚合原理 第二节 氯乙烯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第一节 自由基悬浮聚合原理 一、悬浮聚合及其分类
1、定义:溶有引起剂旳单体,借助悬浮剂旳悬浮作用和机械搅 拌,使单体分散成小液滴旳形式分散在介质水中旳聚合过程。
一种单体小液滴相当一种本体聚合单元,所以也称小本体 聚合。
(2)加速和凝胶作用:苯乙烯中含对二乙烯苯会加速反应,还会 使聚苯乙烯支化,甚至凝胶。
(3)杂质旳链转移作用:苯乙烯中旳甲苯、乙苯;氯乙烯中旳乙 醛、氯乙烷;如氯乙烯中旳二氯乙烷旳质量分数从 0 增至 11*10-6 时,可使聚氯乙烯旳平均聚合度从 935.4 下降至 546.8 。
2、去离子水 作用:
粒度分布宽; 聚合度高,溶液粘度大,传热困难。
数均聚合度为 1700-2023 很好
温度旳影响: 温度高于 100℃ ,PVA 会分解而失去分散和保护能力。
PVA 旳耐温性低,不能作为高温反应旳悬浮剂。
合适旳悬浮聚合温度范围:40 ℃ -90 ℃
PVA 作为悬浮剂旳用量: 水量旳 0.02% - 1% 。
转化率在70%后来,反应速度开始下降,单体浓度开始减 小,液滴内大分子链愈来愈多,大分子链活动愈受到限制,粘 性逐渐降低而弹性相对增长。
当转化率达80%时,单体明显降低,聚合物大分子链因体积 收缩被紧紧粘结在一起,残余单体在这些纠缠得很紧密旳大分 子链间进行反应并形成新旳聚合物分子链,使聚合物粒子内大 分子链间愈来愈充实,弹性逐渐消失,聚合物颗粒变得比较坚 硬。这时液滴粘结汇集旳危险期渡过。
釜旳传热系数。
2、搅拌旳影响 搅拌作用:釜内物料混合均匀,温度均一;单体分散成液滴。 搅拌与粒径:剪切力越大,形成旳液滴越小,聚合物粒子旳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与未分解的引发剂作用使之发生诱导分解反应。此反应降低 了引发剂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 )。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O CO
大分子单体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热聚合 有些单体可在热的作用下无需加引发剂便能自发聚合。常 见的如: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聚合反应机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i)Diels-Alder加成机理:如苯乙烯热聚合
+ H
H3C CH +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油溶性 水溶性
引发剂种类
过氧化物 偶氮化合物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1)过氧化物类:通式为 R-O-O-H 或 R-O-O-R 烷基(或芳基)过氧化氢:R-O-O-H 过酸: 过氧化二烷基(或芳基):R-O-O-R 过氧化二酰基 过酸酯、过氧化碳酸二酯、过氧化磺酸酯等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a)过氧化氢-亚铁盐氧化-还原体系
Fe+2 + H2O2
H2O2 Fe+3 + HO2 -
Fe+3 + OH- + ·OH
H+ + HO2Fe+2 + H-O-O·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b)过硫酸盐-亚硫酸盐氧化-还原体系,体系PH降低。
(c)过硫酸盐-Fe+2氧化-还原体系,体系pH降低。 (d)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苯胺引发体系,引发效率较差。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有机过氧化物的共同特点是分子中均含有-O-O-键,受热后 键断裂而生成相应的两个自由基。
BPO 过氧化二酰基和过氧化碳酸酯等化合物在分解时除产生自由 基外,还放出CO2气体。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 K2S2O8 和过硫酸铵 (NH4)2S2O8等, 能溶于水,多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还原剂存在下,过氧化氢、过酸盐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活 化能显著降低。低温或常温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时,常采用 过氧化物-还原剂的混合物作为引发体系。
氧化-还原体系产生自由基的过程是单电子转移过程,即一个 电子由一个离子或由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离子或分子上去, 因而生成自由基。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过氧化物的不稳定性
(a)过氧化二烷基化合物:烷基为直链结构不稳定。烷基为低级 者易爆炸,而烷基具有多支链则较稳定。
(b)过酸化合物:不怕震击,受热时易爆炸,常温可分解出 O2。 (c)过氧化二酰基化合物:纯粹状态下受热或受碰击时,可引起 爆炸。用30%水分以保持湿润或溶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溶剂。 (d)过氧化碳酸酯对热、摩擦、碰击都很敏感,不能蒸馏,要求 在低温下(10℃以下)贮存。最好加有稳定剂如多元酚、多元硝 基化合物。
+CH3O O C OCH3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ii)光敏剂间接引发
光敏剂的作用:吸收光能后在以适当的频率把吸收的能 量传递给单体,从而使单体激发产生自由基。
Z [Z]*
[Z]* + M [M]* +Z
[M]*
R1• + R2•
常用的光敏剂有二苯甲酮和各种染料。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主反应:
副反应: (a)夺取溶剂或已生成聚合物分子中H的反应,此时产生新的自 由基,其活性末消失,甚至增大。而且自由基数目未变化。
产生支链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b)两个初级自由基偶合反应。主要是有些过氧化二酰基化合物, 受热分解产生自由基 R-COO·,它易脱除CO2产生 R·自由基, 偶合后则不能再分解产生自由基,降低引发剂效率。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其他引发作用
含功能基引发剂
含功能基的引发剂可把所含功能基引入聚合物分子链的末端合成末端功能
基化高分子。如:
HOOC
O C O O t-Bu
HOOC
O C O + O t-Bu
H2C CH
O C O O t-Bu
HOOC
H2C CH
O CO
O C O + O t-Bu
H2C CH
(i)光直接引发
能直接受光照进行聚合的单体一般是一些含有光敏基团 的单体,如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等。
其机理一般认为是单体吸收一定波长的光量子后成为激 发态,在分解成自由基。如丙烯酸甲酯:
O
h
H2C CH C OCH3
O H2C CH C OCH3 *
O H2C CH C
或 H2C CH +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自由基聚合工艺基础
1. 概述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当前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 反应之一。 主要用于乙烯基单体和二烯烃类单体的聚合或共聚。所得线型 高分子量聚合物分子结构的规整性较差,无定形聚合物。
低于室温的高
高于室温的高聚物在常温
聚物在常温下 为弹塑性体用
Tg
下为坚硬的塑性体,即合 成树脂。它主要用作塑料、
(ii)双自由基机理: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热聚合
CH3 2 H2C C
COOCH 3
CH3 C CH2 CH2 COOCH 3
CH3 C CH3
转化成单自由基引发聚合
(iii)电子转移机理:如二氧六环单烯与马来酸酐热聚合
e
O
O
+
O
O O
O
O
+
O
OH O
O O
+
O
O O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光引发聚合
(2)偶氮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通式: 偶氮二异丁腈(AIBN) 偶氮二(2-异丙基)丁腈
其中—CN基团有助 于偶氮化合物稳定。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主反应: 副反应:
发泡剂
四甲基丁二腈(I)占84% 丁二腈(II)占3.5% 2,3,5-三氰基-2,3,5 -三甲基己烷(III)占9%
偶氮化合物的“笼形效应”比过氧化物严重。
作合成橡胶。
纤维、涂料等。
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所用原材料及产品形态
高 聚 物 生 产 中 采 用 的 聚 合 方 法
四种聚合方法的工艺特点
四种聚合方法的工艺特点
4.1.1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有些单体可以用热、光、辐射等能源来直接引发聚合,其中苯 乙烯热聚合已工业化。大多数单体的聚合反应需要引发剂的存 在实现,引发剂其用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