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的紧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减排的代表性产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了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战略角度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分析行业的热点和趋势,并探讨企业应如何适应这个市场。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成熟,竞争加剧,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快速发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经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10.9%。

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售突破7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4.5%。

可以预见,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可谓是光明的。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和趋势1.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和技术创新当前,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类型。

这三种类型的车辆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竞争的焦点。

同时,规范的技术标准也是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

如何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化方面走在前面,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和智能互联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离不开充电桩的建设和智能互联。

充电桩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充电设备的方案选择、电力接入、场地配套等多个方面,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充电体系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车的正常使用。

而智能互联则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关键,涵盖了车联网、智能交互等多个方面,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感受。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成型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价值链已初步形成。

产业链上的企业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施等多个领域,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由“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推动下呈现出愈加完整的态势。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了解并把握整个产业链。

三、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如何适应市场1.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企业需要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增强车辆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我国目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并提出一些对策。

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支持。

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设立专项资金,给予税收优惠等。

政策支持是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手段。

2.技术创新:我国积极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包括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突破,加强储能技术研究,研发新型轻量化材料等。

技术创新是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3.产业规模化:我国积极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包括建设专用充电设施,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完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等。

产业规模化是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对策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尤其是对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支持。

政府还应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人们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和接受度。

2.加强技术研发:加强技术研发是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关键。

国家应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力度,尤其是在动力系统、电池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还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力。

3.培育市场需求:加强市场需求是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并且,应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推动建设充电设施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和便利。

4.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应加强与国际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

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在近20年来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各国纷纷实施的环保和能源战略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而针对我国的情况,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提高。

据统计,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了272.4万辆,同比增长了2倍以上。

其中,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一般混合动力车型。

在一些国家,如挪威、荷兰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传统燃油汽车。

在我国,自2009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经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截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已超过63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与此同时,我国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充电桩和换电站网络,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度。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和战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现出了环保、节能、智能、安全等多重价值。

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燃油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当前重要的战略任务。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燃油消费国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如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免费停车等惠民政策。

战略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0%以上,同时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产业化。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是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水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也在加快追赶。

同时,电机技术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我国电机技术的核心短板在于电机高效、小型化等方面,未来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研究1. 引言新能源汽车是指以电池、超级电容器、氢燃料电池等为能量来源,以电动机为动力装置的汽车。

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其发展战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2. 产业发展战略(1)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定位和产品策略是其发展战略的核心。

首先,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厂商需要合理选择市场细分和定位,如城市轻型电动车、公共交通电动车、运输电动车等。

其次,为了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厂商需要致力于提供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供应链和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合作伙伴关系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充电桩等多个环节,厂商需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

此外,建立与充电设施运营商、能源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提供更好的充电基础设施及相关支持。

(3)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和销售至关重要。

厂商需要注重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树立品牌口碑和信誉。

此外,以科技、环保、低碳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可以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共鸣,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3. 技术创新战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以下是几项重要的技术创新战略:(1)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成本直接影响了整个车辆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厂商应加大对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同时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

(2)电动机技术创新电动机的高效率、高转矩、高可靠性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需求。

厂商应加大对电动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功率密度、转速范围和效率,降低噪音和振动,同时延长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章:引言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先进的、清洁的、高效的动力系统,并配有电池进行储能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代表,其具有无须化石能源,零排放、安静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策略。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2.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49万辆,占整体汽车销量的2.5%。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9年销量达到116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46.7%。

此外,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竞争者还有美国、日本、德国等。

2.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

中国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财税支持、补贴、免费停车等措施。

通过稳步发展,新能源车在2019年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亮点,占比高达4.7%。

第三章: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问题3.1.价格问题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相较于普通汽车存在着明显区别,是主因之一是电池成本和充电设施投资成本。

这也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瓶颈之一。

3.2.充电问题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建设薄弱,充电桩设施的普及程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不成比例,充电费用亦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之一。

3.3.技术问题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仍面临着多个问题。

如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电池寿命偏短、充电效率低等等。

第四章: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4.1.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增加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和购买力。

4.2.技术创新政府需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4.3.多元化模式新能源汽车不应该仅仅依靠充电模式,更应该深度探索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政府应该多方面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例如充电+换电、充电+租赁等,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政策制定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政策制定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政策制定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重点。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与政策制定。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265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

除了中国,欧洲和美国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消费国家。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支持的产业,致力于推广其发展。

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突破了500万辆,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销量总和。

二、存在的问题1.技术瓶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瓶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问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维护成本等问题都成为了产业的关键制约因素。

其中,续航里程问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2.产业链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建设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当前,新能源汽车生产要涉及到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多个领域,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待于完善。

三、政策制定1.国家政策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强。

自2010年起,政府连续多年推进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8年,国务院发文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应占比达到10%。

2.企业政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企业自身的政策扶持。

国内一些企业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如特斯拉推出了“一价全包”政策、比亚迪开展“电动巴士新购换贷”等。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1.技术革新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表现将有着明显提升。

未来,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以达到更长,充电时间也可以更加快捷。

2.产业升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产业链也将日益完善。

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涌现出更多的优质企业,产业链上的环节也会越来越丰富。

新能源汽车加强国家战略布局研究

新能源汽车加强国家战略布局研究

新能源汽车加强国家战略布局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竞相布局的焦点之一。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石油资源的枯竭,传统燃油车辆逐渐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布局研究,力求在该领域取得领先优势。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之一,相关部门对其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销量逐年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努力。

二、新能源汽车加强国家战略布局的必要性1.环境保护需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扩张,空气质量污染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传统燃油车辆的尾气排放是导致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新能源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节能环保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2.石油资源枯竭石油资源是传统燃油车辆的主要能源,但其资源量有限,且在开采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破坏。

而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为动力源,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充电,不仅能够减缓石油资源枯竭的速度,还能够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3.产业升级需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关部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布局研究,有利于推动相关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

三、新能源汽车加强国家战略布局的路径选择1.相关部门引导相关部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导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关部门应当出台更加积极的扶持,如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力度、加强相关技术研发经费的支持等,以提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心和活力。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与战略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与战略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与战略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备受关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主角。

因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与战略进行探讨。

一、政府政策政府政策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2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单位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该规划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目标。

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认证规范、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税收、金融、购置等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2010年,我国开始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一定额度的补贴。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电动汽车免费充电、免收车船税、免征通行费等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二、产业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整体性的规划和布局。

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划和布局逐渐明晰。

2016年,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路径、政策环境、技术布局和产业链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创新。

例如,2017年,我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17-2025年)》,旨在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三、市场推广市场推广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

采用一系列市场推广策略,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接受度,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例如,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展览、试驾、路演等活动,以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和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9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4期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Research on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s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抄佩佩1,高金燕1,杨洋1,胡钦高1,钟志华2(1.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122;2. 中国工程院,北京100088)Chao Peipei 1, Gao Jinyan 1, Yang Yang 1, Hu Qingao 1, Zhong Zhihua 2(1.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ongqing 401122, China;2.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88, China)摘要:新能源汽车作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对我国能源、环境、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为更好地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后续发展决策,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课题组充分分析了产业持续发展对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减排环保及产业升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重大战略意义,并在全面对比国内外产业支撑政策及产品技术发展水平、总结评价我国产业优劣势的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路线选择和培育重点等给出思路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重大意义;国内外对比;战略路径;重大工程;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As an essential sector in the world’s future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will introdu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y,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support development decision making and to ensur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our research group has thoroughly studied the influences that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 will bring to China. We affirm that it has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energy security, emission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or our country. After a study of supportive policy and of the product technology level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and a summa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we offer proposals for strategic positioning, rout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priorit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industry.Key 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 great significance; China-world comparison; strategic routes; key projects; policy proposal一、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成为世界汽车大国。

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内部增长动力、消费结构、生产模式与竞争格局等均发生深刻变化,而能源、环境、交通等产业外部因素制约也日益严峻[1]。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十二五”期间无论从产销规模、技术水平还是法规标准等多方面来看,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与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在核心收稿日期:2016-08-05;修回日期:2016-08-15作者简介:抄佩佩,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等; E-mail: chaopeipei@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2014-ZD-7)本刊网址:DOI 10.15302/J-SSCAE-2016.04.011专题研究 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整车及电池安全、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十三五”期间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未来发展仍存较大挑战。

二、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新能源汽车作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对我国能源、环境、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都将产生较大影响。

发展新能源汽车,遵循了我国倡导发展循环经济与节约经济的战略方针,对于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

(一)有利于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14年,我国汽车成品油消费量约为2.5×108 t,接近石油消费总量的一半,与此同时,我国当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8 %。

如果未来我国汽车全部采用传统技术,则2050年汽车成品油消费量将达到约5.5×108 t,可能导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到约8.5×108 t,当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约75 %,对我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大规模推广并在2050年达到约3.5亿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60 %左右,则可替代车用燃油量约2.5×108 t,届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大幅度降低[3]。

(二)有利于缓解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如果新能源汽车发展在2050年能达到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保有量约60 %的目标,则可实现约5×108 t CO2当量的温室气体减排,相对全部采用传统汽车技术情况,可以减少30 %的温室气体排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有效缓解温室气体减排压力[4]。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可大幅削减车辆运行阶段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证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车用能源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可控,则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减排效益显著。

若205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60 %,则车辆运行阶段一氧化碳(CO)将减排2.7×106 t,挥发性有机物(VOC)将减排6×105 t,削减率约为60 %~70 %。

如果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大幅提高(如2050年达到80 %),则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VOC、CO减排率将超过90 %,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减排率将超过80 % [5]。

(三)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乃至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汽车产业将是“互联网+制造”的典型产业。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驱动力的新能源化,其创新与发展除了革新汽车电机、电控乃至整车技术外,还将高度融合能源管理、智能互联和云服务,极大地重塑汽车产业链,这对汽车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我国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契机,把握得好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突破口。

(四)有利于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化和智能化这两个未来时代主题高度融合的典型产品,涉及材料科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制造工艺、制造装备等几大领域。

其产业发展将有效促进各领域相关的前沿基础研究、设计开发、测试、生产制造等各环节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其相关技术及产品创新将对其他产业科技创新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比“八五”以来,经过近25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管理政策及标准法规也基本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

尤其是“十二五”以来,科技研发专项与示范推广工程的同步实施,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产品、技术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一)产业支撑政策对比鉴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国家能源安全和汽车产业兴衰,世界主要汽车大国都高度重视其发展,多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布局思路,并配套以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6]。

美日德等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框架体系最早起于能源和环境政策,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起于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

070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4期顶层战略设计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属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尚未清晰,各国对其发展规划大多在不断调整。

自2008年以来,各国陆续出台专项规划作为指导性纲领,但长远性相对有限,时间也都在10~20年间。

其中,美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经过数个阶段的调整,目前主要围绕“摆脱对石油严重依赖,推进再工业化”展开;欧洲是全球新能源发展的起源地和低碳经济的领头羊,发展电动汽车是欧盟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出于“能源安全与保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双重需求”;韩国则是出于“保持汽车产业四强行列位置”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且通过发展绿色汽车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新就业岗位,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几乎与国际同步,战略出发点包括转型升级中的弯道超车、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长远性和大框架性有限,技术路线图有待进一步明晰。

技术支持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支持重点一直处于调整中,扶持方式主要是通过设立基金提供低息贷款、项目资助、财政拨款、资助大企业进行项目研发等,目前技术投入方向包括纯电技术、电池技术和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技术[7];欧盟出台一揽子相关政策,用以激励可再生能源及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发布《欧盟交通道路电动化路线图》以及财政预算和信息机制[欧盟研究区域联络网(ERA-NET)框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投资50亿欧元支持汽车厂商开展技术研发[8];日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支持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另一方面支持节能效果很高的节能汽车和传统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韩国通过产量路程图引导汽车行业投资,指定急需研发技术的八大主要零部件并给予直接资金支持,制定新能源汽车普及计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