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检测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小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B.过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如图,AB∥CD,∠A=50°,∠C=30°,则∠AEC等于()

A.20°B.50°C.80°D.100°

3.如图,直线a∥b,c⊥a,则c与b相交所形成的∠1的度数为()

A.45°B.60°C.90°D.120°

4.如图,直线a∥b,Rt△ABC的直角顶点B落在直线a上,若∠1=25°,则∠2的大小为()

A.55°B.75°C.65°D.85°

5.如图,已知a∥b,小华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若∠1=40°,则∠2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D.130°

6.如图,AB∥DE,FG⊥BC于F,∠CDE=40°,则∠FGB=()

A.40°B.50°C.60°D.70°

7.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尺和直尺如图放置,如果∠1=30°,则∠2的度数为()

A.45°B.30°C.20°D.15°

8.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AO与∠CAO相等B.∠BAC与∠ABD互补

C.∠BAO与∠ABO互余D.∠ABO与∠DBO不等

9.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A.20°B.30°C.45°D.50°

10.如图,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则图中与∠DFM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为()

A.5 B.6 C.7 D.8

11.如图,直线m∥n,以直线m上的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m,n于点B、C,连接AC、BC,若∠1=30°,则∠2=.

12.下面三个命题:

①若是方程组的解,则a+b=1或a+b=0;

②函数y=﹣2x2+4x+1通过配方可化为y=﹣2(x﹣1)2+3;

③最小角等于50°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13.如图,点D在∠AOB的平分线OC上,点E在OA上,ED∥OB,∠1=25°,则∠AED的度数为°.

14.如图,直线l1∥l2,∠A=125°,∠B=105°,则∠1+∠2=°.

三.解答题(共小题)

15.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C.

16.如图,直线EF∥GH,点A在EF上,AC交GH于点B,若∠FAC=72°,∠ACD=58°,点D在GH上,求∠BDC的度数.

17.今有甲、乙、丙三名候选人参与某村村长选举,共发出1800张选票,得票数最高者为当选人,且废

票不计入任何一位候选人之得票数内,全村设有四个投开票所,目前第一、第二、第三投开票所已开完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目前甲、乙、丙三名候选人的得票数;

(2)承(1),请分别判断甲、乙两名候选人是否还有机会当选村长,并详细解释或完整写出你的解题过程.

18.如图,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有一个△ABC,它的三个顶点均与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

(1)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DEF(A与D、B与E、C与F对应),请在方格纸中画出△DEF;

(2)在(1)的条件下,连接AE和CE,请直接写出△ACE的面积S,并判断B是否在边AE上.

19.数学思考:(1)如图1,已知AB∥CD,探究下面图形中∠APC和∠PAB、∠PC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推广延伸:(2)①如图2,已知AA1∥BA1,请你猜想∠A1,∠B1,∠B2,∠A2、∠A3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②如图3,已知AA1∥BA n,直接写出∠A1,∠B1,∠B2,∠A2、…∠B n﹣1、∠A n的关系

拓展应用:(3)①如图4所示,若AB∥EF,用含α,β,γ的式子表示x,应为

A.180°+α+β﹣γ

B.180°﹣α﹣γ+βC.β+γ﹣αD.α+β+γ

②如图5,AB∥CD,且∠AFE=40°,∠FGH=90°,∠HMN=30°,∠CNP=50°,请你根据上述结论直接写出∠GHM的度数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B.过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分析】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解答】解:A、等圆或同圆中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故A不符合题意;

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故B不符合题意;

C、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C不符合题意;

D、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AB∥CD,∠A=50°,∠C=30°,则∠AEC等于()

A.20°B.50°C.80°D.100°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C=∠A=5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AEC的度数.【解答】解:∵AB∥CD,∠A=50°,

∴∠ADC=∠A=50°,

∵∠AEC是△CDE的外角,∠C=30°,

∴∠AEC=∠C+∠D=30°+50°=80°,

故选:C.

3.如图,直线a∥b,c⊥a,则c与b相交所形成的∠1的度数为()

A.45°B.60°C.90°D.120°

【分析】根据垂线的定义可得∠2=9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2=∠1=90°.

【解答】解:∵c⊥a,

∴∠2=90°,

∵a∥b,

∴∠2=∠1=90°.

故选:C.

4.如图,直线a∥b,Rt△ABC的直角顶点B落在直线a上,若∠1=25°,则∠2的大小为()

A.55°B.75°C.65°D.85°

【分析】由余角的定义求出∠3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的度数,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25°,

∴∠3=90°﹣∠1=90°﹣25°=65°.

∵a∥b,

∴∠2=∠3=65°.

故选:C.

5.如图,已知a∥b,小华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若∠1=40°,则∠2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D.130°

【分析】先根据互余计算出∠3=90°﹣40°=5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得到∠2=180°﹣∠3=130°.【解答】解:∵∠1+∠3=90°,

∴∠3=90°﹣40°=50°,

∵a∥b,

∴∠2+∠3=180°.

∴∠2=180°﹣50°=130°.

故选:D.

6.如图,AB∥DE,FG⊥BC于F,∠CDE=40°,则∠FGB=()

A.40°B.50°C.60°D.70°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CDE=40°,再根据FG⊥BC,即可得出∠FGB的度数.【解答】解:∵AB∥DE,∠CDE=40°,

∴∠B=∠CDE=40°,

又∵FG⊥BC,

∴∠FGB=90°﹣∠B=50°,

故选:B.

7.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尺和直尺如图放置,如果∠1=30°,则∠2的度数为()

A.45°B.30°C.20°D.15°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2的度数.【解答】解:∵∠1=30°,

∴∠3=90°﹣30°=60°,

∵直尺的对边平行,

∴∠4=∠3=60°,

又∵∠4=∠2+∠5,∠5=45°,

∴∠2=60°﹣45°=15°,

故选:D.

8.如图,直线AC∥BD,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AO与∠CAO相等B.∠BAC与∠ABD互补

C.∠BAO与∠ABO互余D.∠ABO与∠DBO不等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AC∥BD,

∴∠CAB+∠ABD=180°,

∵AO、BO分别是∠BAC、∠ABD的平分线,

∴∠BAO与∠CAO相等,∠ABO与∠DBO相等,

∴∠BAO与∠ABO互余,

故选D.

9.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A.20°B.30°C.45°D.50°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直线m∥n,

∴∠2=∠ABC+∠1=30°+20°=50°,

故选D.

10.如图,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则图中与∠DFM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为()

A.5 B.6 C.7 D.8

【分析】由FM平分∠EFD可知:与∠DFM相等的角有∠EFM;由于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可以推导出FM∥EG,由此可以写出与∠DFM相等的角.【解答】解:∵FM平分∠EFD,

∴∠EFM=∠DFM=∠CFE,

∵EG平分∠AEF,

∴∠AEG=∠GEF=∠AEF,

∵EM平分∠BEF,

∴∠BEM=∠FEM=∠BEF,

∴∠GEF+∠FEM=(∠AEF+∠BEF)=90°,即∠GEM=90°,

∠FEM+∠EFM=(∠BEF+∠CFE),

∵AB∥CD,

∴∠EGF=∠AEG,∠CFE=∠AEF

∴∠FEM+∠EFM=(∠BEF+∠CFE)=(BEF+∠AEF)=90°,

∴在△EMF中,∠EMF=90°,

∴∠GEM=∠EMF,

∴EG∥FM,

∴与∠DFM相等的角有:∠EFM、∠GEF、∠EGF、∠AEG以及∠GEF、∠EGF、∠AEG三个角的对顶角.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如图,直线m∥n,以直线m上的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m,n于点B、C,连接AC、BC,若∠1=30°,则∠2=75°.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BAC=∠1=30°,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BC的度数,进而得出∠2的度数.

【解答】解:∵直线m∥n,

∴∠BAC=∠1=30°,

∵AB=AC,

∴∠ABC=(180°﹣∠BAC)=75°,

∴∠2=∠ABC=75°,

故答案为:75°.

12.下面三个命题:

①若是方程组的解,则a+b=1或a+b=0;

②函数y=﹣2x2+4x+1通过配方可化为y=﹣2(x﹣1)2+3;

③最小角等于50°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②③.

【分析】①根据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把代入,即可判断;

②利用配方法把函数y=﹣2x2+4x+1化为顶点式,即可判断;

③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锐角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判断.

【解答】解:①把代入,得,

如果a=2,那么b=1,a+b=3;

如果a=﹣2,那么b=﹣7,a+b=﹣9.

故命题①是假命题;

②y=﹣2x2+4x+1=﹣2(x﹣1)2+3,故命题②是真命题;

③最小角等于50°的三角形,最大角不大于80°,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故命题③是真命题.

所以正确命题的序号为②③.

故答案为②③.

13.如图,点D在∠AOB的平分线OC上,点E在OA上,ED∥OB,∠1=25°,则∠AED的度数为50°.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等量代换得到∠2=∠3,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ED∥OB,

∴∠3=∠1,

∵点D在∠AOB的平分线OC上,

∴∠1=∠2,

∴∠2=∠3,

∴∠AED=∠2+∠3=50°,

故答案为:50.

14.如图,直线l1∥l2,∠A=125°,∠B=105°,则∠1+∠2=50°.

【分析】连结CD,如图,先利用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计算出∠3+∠4=130°,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计算出∠1+∠2的度数.

【解答】解:连结CD,如图,

∵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360°,

∴∠3+∠4=360°﹣125°﹣105°=130°,

∵l1∥l2,

∴∠1+∠2+∠3+∠4=180°,

∴∠1+∠2=180°﹣130°=50°.

故答案为50.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5.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D=∠CDB,∠ADB=∠DBC,证明△ABD≌△C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

【解答】证明:∵AB∥CD,AD∥BC,

∴∠ABD=∠CDB,∠ADB=∠DBC

在△ABD和△CDB中,

∴△ABD≌△CDB(ASA),

∴∠A=∠C.

16.如图,直线EF∥GH,点A在EF上,AC交GH于点B,若∠FAC=72°,∠ACD=58°,点D在GH上,求∠BDC的度数.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D=108°,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BD=∠ACD+∠BDC,即可求出∠BDC 的度数.

【解答】解:∵EF∥GH,

∴∠ABD+∠FAC=180°,

∴∠ABD=180°﹣72°=108°,

∵∠ABD=∠ACD+∠BDC,

∴∠BDC=∠ABD﹣∠ACD=108°﹣58°=50°.

17.今有甲、乙、丙三名候选人参与某村村长选举,共发出1800张选票,得票数最高者为当选人,且废票不计入任何一位候选人之得票数内,全村设有四个投开票所,目前第一、第二、第三投开票所已开完所

(单位: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目前甲、乙、丙三名候选人的得票数;

(2)承(1),请分别判断甲、乙两名候选人是否还有机会当选村长,并详细解释或完整写出你的解题过程.

【分析】(1)直接根据题意将三个投票所得所有票数相加得出答案;

(2)利用(1)中所求,进而分别分析得票的张数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图表可得:甲得票数为:200+286+97=583;

乙得票数为:211+85+41=337;

丙得票数为:147+244+205=596;

(2)由(1)得:596﹣583=13,

即丙目前领先甲13票,

所以第四投票所甲赢丙14票以上,则甲当选,故甲可能当选;

596﹣337=259>250,

若第四投票所250票皆给乙,乙的总票数仍然比丙低,故乙不可能当选.

18.如图,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有一个△ABC,它的三个顶点均与小正方形的顶点重合.

(1)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DEF(A与D、B与E、C与F对应),请在方格纸中画出△DEF;

(2)在(1)的条件下,连接AE和CE,请直接写出△ACE的面积S,并判断B是否在边AE上.

【分析】(1)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即可;

(2)连接AE和CE,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S的值,根据图形可得出点B 的位置.

【解答】解:(1)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S=5×4﹣×4×1﹣×2×4﹣×2×5=20﹣2﹣4﹣5=9.

根据图形可知,点B不在AE边上.

19.数学思考:(1)如图1,已知AB∥CD,探究下面图形中∠APC和∠PAB、∠PC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推广延伸:(2)①如图2,已知AA1∥BA1,请你猜想∠A1,∠B1,∠B2,∠A2、∠A3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②如图3,已知AA1∥BA n,直接写出∠A1,∠B1,∠B2,∠A2、…∠B n﹣1、∠A n的关系

拓展应用:(3)①如图4所示,若AB∥EF,用含α,β,γ的式子表示x,应为B

A.180°+α+β﹣γ

B.180°﹣α﹣γ+βC.β+γ﹣αD.α+β+γ

②如图5,AB∥CD,且∠AFE=40°,∠FGH=90°,∠HMN=30°,∠CNP=50°,请你根据上述结论直接写出∠GHM的度数是30°.

【分析】(1)过点P作OP∥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PAB,∠2=∠PCD,再根据∠APC=∠1+∠2整理即可得证;

(2)①过点A2作A2O∥AA1,根据(1)可得∠B1=∠A1+∠1,∠B2=∠2+∠A3,然后相加整理即可得解;②根据规律,A系列的角的和等于B系列的角的和列式即可;

(3)①过∠x的顶点作CD∥AB,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1)的结论表示出x即可;②根据(2)的结论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证明:如图1,过点P作OP∥AB,

∵AB∥CD,

∴OP∥AB∥CD,

∴∠1=∠PAB,∠2=∠PCD,

∴∠APC=∠1+∠2=∠PAB+∠PCD,

即∠APC=∠PAB+∠PCD;

(2)①如图2,过点A2作A2O∥AA1,

由(1)可知∠B1=∠A1+∠1,∠B2=∠2+∠A3,

所以,∠B1+∠B2=∠A1+∠A2+∠A3;

②如图3,由①可知:

∠A1+∠A2+…+∠A n=∠B1+∠B2+…+∠B n﹣1;

(3)①如图4,过∠x的顶点作CD∥AB,

则∠x=(180°﹣α)+(β﹣γ)=180°﹣α﹣γ+β,

②如图5,由(1)可知,40°+∠GHM+50°=∠G+∠M,

∵∠G=90°,∠M=30°,

∴∠GHM=90°+30°﹣40°﹣50°=30°.

故答案为:B;30°.

《实数》单元检测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数轴上不存在表示的点B.=+

C.=±2D.与最接近的整数是3

2.下列实数中的无理数是()

A.B.πC.0 D.

3.如图,若用我们数学课本上采用的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其按键顺序如下:

则输出结果应为()

A.B.C.D.

4.下列四个数:﹣3,﹣,﹣π,﹣1,其中最小的数是()

A.﹣πB.﹣3 C.﹣1 D.﹣

5.如图为张小亮的答卷,他的得分应是()

A.100分B.80分 C.60分 D.40分

6.若<a<,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1<a<3 B.1<a<4 C.2<a<3 D.2<a<4

7.设n为正整数,且n﹣1<<n,则n的值为()

A.9 B.8 C.7 D.6

8.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如[4]=4,[]=1,[﹣2.5]=﹣3.现对82进行如下操作:

82 []=9 []=3 []=1,这样对82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类似地,对121

只需进行多少次操作后变为1()

A.1 B.2 C.3 D.4

9.如图,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实数为a,则|a﹣2|等于()

A.a﹣2 B.a+2 C.﹣a﹣2 D.﹣a+2

10.已知mn<0且1﹣m>1﹣n>0>n+m+1,那么n,m,,的大小关系是()A.B.C.D.

11.16的平方根是.

12.写出一个比3大且比4小的无理数:.

13.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运算规则为:a⊕b=﹣2ab,如:1⊕5=﹣2×1×5=﹣10,则式

子⊕=.

1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那么和我们所学的实数对应起来就叫做复数,表示为a+bi(a,b为实数),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

如:(2+i)+(3﹣4i)=(2+3)+(1﹣4)i=5﹣3i,

(5+i)(3﹣4i)=5×3+5×(﹣4i)+i×3+i×(﹣4i)=15﹣20i+3i﹣4i2=19﹣17i

请根据以上内容的理解,利用以前学习的有关知识将(1+2i)(1﹣3i)化简结果为.

三.解答题(共小题)

15.阅读理解题: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把形如a+bi(a,b为实数)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

例如计算:(2﹣i)+(5+3i)=(2+5)+(﹣1+3)i=7+2i;

(1+i)×(2﹣i)=1×2﹣i+2×i﹣i2=2+(﹣1+2)i+1=3+i;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i3=,i4=;

(2)计算:(1+i)×(3﹣4i);

(3)计算:i+i2+i3+ (i2017)

16.计算:

(1)108°18′﹣56.5°

(2)2×|﹣3|﹣+.

17.计算

(1)||+|﹣|+﹣

(2)化简:|1﹣|+|﹣|+|﹣2|

18.我们知道是无理数,其整数部分是1,于是小明用﹣1米表示的小数部分.请解答:

(1)如果的小数部分为a, +2的整数部分为b,求a+b﹣的值;

(2)已知10+=x+y,其中x是整数,且0<y<1,求x﹣y的相反数.

19.已知5x+19的算术平方根是8,且y=2﹣|﹣1|,求3x﹣2y的平方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数轴上不存在表示的点B.=+

C.=±2D.与最接近的整数是3

【分析】根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实数的加法法则,算术平方根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A、在数轴上存在表示的点,故选项错误;

B、≠+,故选项错误;

C、=2,故选项错误;

D、与最接近的整数是3,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实数中的无理数是()

A.B.πC.0 D.

【分析】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

【解答】解:,0,是有理数,

π是无理数,

故选:B.

3.如图,若用我们数学课本上采用的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其按键顺序如下:

则输出结果应为()

A.B.C.D.

【分析】根据2ndf键是功能转换键列式算式,然后解答即可.

【解答】解:依题意得: +=.

故选:C.

4.下列四个数:﹣3,﹣,﹣π,﹣1,其中最小的数是()

A.﹣πB.﹣3 C.﹣1 D.﹣

【分析】将四个数从大到小排列,即可判断.

【解答】解:∵﹣1>﹣>﹣3>﹣π,

∴最小的数为﹣π,

故选A.

5.如图为张小亮的答卷,他的得分应是()

A.100分B.80分 C.60分 D.40分

【分析】根据绝对值、倒数、相反数、立方根以及平均数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的绝对值为1,

2的倒数为,

﹣2的相反数为2,

1的立方根为1,

﹣1和7的平均数为3,

故小亮得了80分,

故选B.

6.若<a<,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1<a<3 B.1<a<4 C.2<a<3 D.2<a<4

【分析】首先估算和的大小,再做选择.

【解答】解:∵1<2,3<4,

又∵<a<,

∴1<a<4,

故选B.

7.设n为正整数,且n﹣1<<n,则n的值为()

A.9 B.8 C.7 D.6

【分析】直接得出8<<9,即可得出n的值.

【解答】解:∵8<<9,且n﹣1<<n,

∴n=9.

故选:A.

8.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如[4]=4,[]=1,[﹣2.5]=﹣3.现对82进行如下操作:

82 []=9 []=3 []=1,这样对82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类似地,对121

只需进行多少次操作后变为1()

A.1 B.2 C.3 D.4

【分析】[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依据题目中提供的操作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21 []=11 []=3 []=1,

∴对121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

故选:C.

9.如图,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实数为a,则|a﹣2|等于()

A.a﹣2 B.a+2 C.﹣a﹣2 D.﹣a+2

【分析】首先能够结合数轴得到a的取值范围,从而判断a﹣2的符号,最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解答】解:根据数轴,可知2<a<3,所以a﹣2>0,则|a﹣2|=a﹣2.

故选A.

10.已知mn<0且1﹣m>1﹣n>0>n+m+1,那么n,m,,的大小关系是()A.B.C.D.

【分析】根据条件设出符合条件的具体数值,根据负数小于一切正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即可解答.

【解答】解:∵mn<0,

∴m,n异号,

由1﹣m>1﹣n>0>n+m+1,可知m<0,0<n<1,|m|>|n|.

假设符合条件的m=﹣4,n=0.2

则=5,n+=0.2﹣=﹣

则﹣4<﹣<0.2<5

故m<n+<n<.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16的平方根是±4.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平方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4)2=16,

∴16的平方根是±4.

故答案为:±4.

12.写出一个比3大且比4小的无理数:π.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

【解答】解:写出一个比3大且比4小的无理数:π,

故答案为:π.

13.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运算规则为:a⊕b=﹣2ab,如:1⊕5=﹣2×1×5=﹣10,则式子⊕=﹣2.

【分析】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2××=﹣2,

故答案为:﹣2

1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那么和我们所学的实数对应起来就叫做复数,表示为a+bi(a,b为实数),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

如:(2+i)+(3﹣4i)=(2+3)+(1﹣4)i=5﹣3i,

(5+i)(3﹣4i)=5×3+5×(﹣4i)+i×3+i×(﹣4i)=15﹣20i+3i﹣4i2=19﹣17i

请根据以上内容的理解,利用以前学习的有关知识将(1+2i)(1﹣3i)化简结果为7﹣i.

【分析】先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将i2=﹣1代入化简即可.

【解答】解:(1+2i)(1﹣3i)=1﹣i﹣6i2=1﹣i+6=7﹣i.

故答案为:7﹣i.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5.阅读理解题: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把形如a+bi(a,b为实数)的数叫做复数,其中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

例如计算:(2﹣i)+(5+3i)=(2+5)+(﹣1+3)i=7+2i;

(1+i)×(2﹣i)=1×2﹣i+2×i﹣i2=2+(﹣1+2)i+1=3+i;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i3=﹣i,i4=1;

(2)计算:(1+i)×(3﹣4i);

(3)计算:i+i2+i3+ (i2017)

【分析】(1)把i2=﹣1代入求出即可;

(2)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再把i2=﹣1代入求出即可;

(3)先根据复数的定义计算,再合并即可求解.

【解答】解:(1)i3=i2?i=﹣i,i4=(i2)2=(﹣1)2=1.

故答案为:﹣i,1;

(2)(1+i)×(3﹣4i)

=3﹣4i+3i﹣4i2

=3﹣i+4

=7﹣i;

(3)i+i2+i3+…+i2017

=i﹣1﹣i+1+…+i

=i.

16.计算:

(1)108°18′﹣56.5°

(2)2×|﹣3|﹣+.

【分析】(1)原式利用度分秒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 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 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 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 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 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二)平行线的判定: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 与 互为邻补角, 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平移 命题、定理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 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所示, 与 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一方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个角叫 同位角 。图3中,共有 对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与 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 内错角 。图3中,共有 对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与 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旁 ,这样的两个角叫 同旁内角 。图3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与 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 ∥b , 则 = ; = ; = ; = 。 图3 图4 a 5 7 8 6 1 3 4 2 b 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全集

2005年春季期七年级数学第九章复习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是 2、若_______ ;不等式解集是,则取值范围是 3、一次普法知识竞赛共有3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得-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获得优秀(90或90分以上),则小明至少答对了道题。 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5、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一不等式组的解集,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 6、若代数式1-x-22 的值不大于1+3x3 的值,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不等式组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9、若,则点在第象限。 10、已知点M(1-a,a+2)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1、在方程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书城开展学生优惠售书活动,凡一次性购书不超过200元的一律九折优惠,超过200元的,其中200元按九折算,超过200元的部分按八折算。某学生第一次去购书付款72元,第二次又去购书享受了八折优惠,他查看了所买书的定价,发现两次共节省了34元钱。则该学生第二次购书实际付款元。 12、阳阳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2400米,他早晨8点离开家,要在8点30分到8点40分之间到学校,如果用x表示他的速度(单位:米/分),则x的取值范围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a∣=-a则有 (A) a≥0 (B) a≤0 (C) a≥-1 (D) -1≤a≤0 2、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 A.-1 B.0 C.2 D.3 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ABC中,AB=14,BC=2x,AC=3x,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8 B、2.8<x<14 C、x<14 D、7<x<14 5、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的是() (B) (C) (D) 6、如果0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4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2 与 ∠3互为邻补角,∠3 与 ∠4互为邻补角,∠4与∠1互为邻补角。∠1+∠2= 180°;∠2+ ∠3= 180°;∠3+∠4 = 180°;∠4+∠1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1与 ???????????????????????????????????????????????????????????平移 命题、定理 的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性质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性质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判定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判定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判定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判定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及其判定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垂线相交线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4321 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1 3 4 2 a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2017最新人教版(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10、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六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小街中学王祖云 七年级下册包括六章,约需61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3课时第六章:实数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8课时 教材分析 (1)内容多,且章章都是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六章,且章章都是重点,如: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章涉及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都是以后几何证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的基础,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实数这一章在原来的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八年级时候才学习,而在2012年修订的新人教版中安排在七年级就学习,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有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学习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要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实数这三章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点内容。 (2)课时不足,教材跳跃度大 新教材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对知识点的阐述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但这样的编排使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内容的学习无法深入,学不透彻,不利于应用知识结构的构件,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弥补这些不足。如何弥补?增加课时,有些内容让学生学透,如判断直线平行,书本只安排了3课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学生的说理书写各式各样,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思维明显混乱,若作要求吧,无疑增加了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了教学时间,而以往的这块内容安排了5课时,而且即便是5课时,我们往往都还要增加一两节来加以巩固。这只是我提到的一个内容,还有其它,如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都需要刚才说的增加教学时间。 (3)作业偏难,学生接受能力差 新课程是以城市学校为样本,适用中等偏上的学生,稍微差点的学生则跟不上。例如在讲平行线时,不提三线八角,而在直线平行的条件中,又讲到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的证明能力迟迟得不到培养,一些老师怕学生学不好,偷偷摸摸给学生补旧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难免穿新鞋走老路。 学生基础练习完成已是不错,作业还要综合运用,拓广探索! 教材教学的突破 1、关注推理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细心填一填(每题2分,共24分)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 种位置关系,它们是 ; 2.若直线a//b ,b//c ,则 ,其理由是 ; 3.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与点O ,图中AOE ∠的对顶角是 ,COF ∠的邻补角是 。 图3 4.如图2,要把池中的水引到D 处,可过C 点引CD ⊥AB 于D ,然后沿CD 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试说明设计的依据: ; 5.点P (-2,3)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 6.把“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6cm,则它的周长是 cm. 8.若点M (a+5,a-3)在y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 。 9.若P (X ,Y )的坐标满足XY >0,且X+Y<0,则点P 在第 象限 。 10.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其内角和是 。 1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构成的钝角等于 度。 12.如图3,四边形ABCD 中,12∠∠与满足 关系时AB//CD ,当 时AD//BC(只要写出一个你认为成立的条件)。 二、精心选一选(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把你认为符合题意的答案代号填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5cm, 6cm, 10cm C 、1cm, 1cm, 3cm D 、3cm, 4m, 9cm 3.某人到瓷砖商店去买一种多边形形状的瓷砖用来铺设无缝地板,他购买的瓷砖形状不可以是( ) A .正三角形 B .长方形 C .正八边形 D .正六边形 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 A .(3,6) B.(1,3) C.(1,6) D.(3,3) 5. 如图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b 的是( ) A 、∠1=∠ 3 B 、∠2=∠3 C 、∠4=∠5 D 、∠2+∠4=180° 6.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 A .正方形 B.长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c b a 5 4 3 2 1 A B D C 1 2 A B C D 图2 A F C E B D 图1 O A 图4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0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庐江三中:徐九如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 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 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 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全 册 教 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如下表: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初一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拿到试卷:熟悉试卷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 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 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 一般来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 难,最后攻坚。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虽然考卷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 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 得分。 3答题策略 答题策略一共有三点: 1.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的、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 题。2. 先小后大。先做容易拿分的小题,再做耗时又复杂的大题。 3. 先局部后整体。把疑 难问题划分成一系列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解决,每解决一步就能得到一步的分数。 4学会分段得分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准确、书写规范、语言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不会做的题目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如果题目有多个问题,也可以跳步作答,先回答自己会的问题。 5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考试时,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多数学生很难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6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 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不能为追求速 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 题,答卷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7要学会“挤”分 考试试题大多分步给分,所以理科要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文科尽量把要点写清晰,作文尤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考试时,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 8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 发现错误后要划掉重新写,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 重新写,要先写出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 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考试期间遇到这些事,莫慌乱!不管是大型考试还是平时的检测,或多 或少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遇到这些意外情况应该怎么办?为防患于未然,老师家长们应该在考前给孩子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细心填一填(每题2分,共24分)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种位置关系,它们是; 2.若直线a//b,b//c,则,其理由是; 3.如图1直线AB,CD,EF相交与点O,图中AOE ∠的对顶角是,COF ∠的邻补角是。 图3 4.如图2,要把池中的水引到D处,可过C点引CD⊥AB于D,然后沿CD开渠,可使所开渠道最短,试说明设计的依据:; 5.点P(-2,3)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6.把“对顶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 cm. 8.若点M(a+5,a-3)在y轴上,则点M的坐标为。 9.若P(X,Y)的坐标满足XY>0,且X+Y<0,则点P在第象限。 10.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o,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其内角和是。 1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平分线所构成的钝角等于度。 12.如图3,四边形ABCD中,12 ∠∠ 与满足关系时AB//CD,当时AD//BC(只要写出一个你认为成立的条件)。 二、精心选一选(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把你认为符合题意的答案代号填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 3cm, 5cm B、5cm, 6cm, 10cm C、1cm, 1cm, 3cm D、3cm, 4m, 9cm 3.某人到瓷砖商店去买一种多边形形状的瓷砖用来铺设无缝地板,他购买的瓷砖形状不可以是( ) A.正三角形 B.长方形 C.正八边形 D.正六边形 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 A.(3,6) B.(1,3) C.(1,6) D.(3,3) 5. 如图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b的是() A、∠1=∠3 B、∠2=∠3 C、∠4=∠5 D、∠2+∠4=180° 6.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c b a 5 43 2 1 A B D C 1 2 A B C D 图2 A F C E B D 图1 O A 图4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 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c 1a b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 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 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D3 E C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 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 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2)如果 ∠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 ∠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