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清淤方式方法比选

合集下载

河道整治施工方法

河道整治施工方法

河道整治施工方法河道整治是为了提高河道的水质、水量和水流状态,达到保护环境、调节水资源的目的。

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河道整治的成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河道整治施工方法。

一、河道清淤技术清淤是河道整治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污泥、垃圾等杂质,恢复水道的通畅程度。

常见的清淤技术包括人工清淤、挖掘机清淤和水泥喷浆清淤等。

1. 人工清淤:这是一种传统的清淤方法,适用于小型或浅水河道。

工人使用长柄铲或挖斗将河道底部淤积的泥淖逐渐铲除,然后使用篮子或输送带将泥沙运离河道。

2. 挖掘机清淤:适用于大型或深水河道的清淤工作。

操作人员利用挖掘机的铲斗将河道底部的淤泥和垃圾挖除,然后将其装载到运输车辆中,最后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3. 水泥喷浆清淤:这是一种在清淤过程中加入水泥浆料的方法。

将水泥浆料均匀喷洒在清淤区域,通过水泥的凝固作用,稳定河道底部的泥沙,提高河道的通畅度。

二、岸坡护面工程岸坡护面工程是为了防止河道岸坡的坍塌,同时美化河道景观。

常见的岸坡护面方法包括石笼护坡、混凝土护坡和植物护坡等。

1. 石笼护坡:将石子装入网状结构的石笼中,然后将石笼码砌在岸坡上,形成一个整体的护坡结构。

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以保持岸坡的稳定性并促进植物的生长。

2. 混凝土护坡:施工人员将预制的混凝土块或板状结构堆叠在岸坡上,形成一个坚固的护坡墙。

这种护坡方法适用于较陡峭的岸坡,可以有效防止岸坡的坍塌和侵蚀。

3. 植物护坡:通过种植各种适应水生环境的植物来护坡,如芦苇、水生草等。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岸坡的冲刷和崩塌,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河道固底工程固底工程是为了加固河道底部的土壤或石块,提高河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常见的固底方法包括石子铺设、水泥浇筑和地基加固等。

1. 石子铺设:将不同规格的石子铺设在河道底部,形成一个坚硬的底床。

石子之间的间隙可以提供水流通道,降低水流的冲击力,同时也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城市河道清淤方式方法比选

城市河道清淤方式方法比选

第9章河道底泥清淤工程9.1设计依据9.1.1法律法规、标准(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国水法》(5)《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788 号)(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 5085.3-2007)(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1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18)《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324-96)(19)《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 321-96)(20)《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 320-96)9.1.2规性管理文件(1)《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021-2001)(2)《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SL 17-1990)(3)《疏浚工程技术规》(JTJ 319-99)(4)《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规》(HG/T 2490-2011)(5)《疏浚用金属或织物增强橡胶软管和软管总成规》(ISO 28017-2011)(6)《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JTS 181-5-2012)(7)《水运工程测量规》(JTJ 131-2012)(8)《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JTJ 312-2003)(9)《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GB 50335-2002)(10)《水环境监测规》(SL 219-2013)(11)《堤防工程设计规》(GB 50286-2013)(12)《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 348-2006)(13)《抓斗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5-2012)(14)《绞吸/斗轮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6-2012)(15)《耙吸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9135-2012)9.2源污染概述设计依据9.2.1源污染控制要求源污染主要指的是河道部沉积的淤泥,淤泥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降雨形成的地面冲刷等原因造成的,严重的甚至淤积河道,不仅破坏了水系的生态系统,造成水体恶臭,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削弱了河道的过水能力,增加了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

应当如何选择河道淤泥的处理方案?

应当如何选择河道淤泥的处理方案?

应当如何选择河道淤泥的处理方案?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河流被围堵、破坏,加之排污和渣土的泛滥,导致河床淤积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水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对沿岸居民和交通造成了诸多不便。

对于河道淤泥的处理,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技术和设备,但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一直是一个紧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帮忙读者选择适合本身的处理方案。

河道淤泥的来源河道淤泥的来源广泛,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人为来源人类活动是淤泥产生的紧要因素之一,这些淤泥包括:•用于土地填充和建筑的渣土;•工业排放物;•农业化肥和农药;•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污染物;•市民垃圾等。

2.自然来源河道淤泥的自然来源包括:•河床侵蚀;•流入河道中的泥沙;•河口或河流堵塞导致的泥沙积聚。

河道淤泥处理的技术1.物理法物理处理法紧要通过机械方法将淤泥提取、输送并进行排放处理。

物理法常用的处理途径包括:1.1.挖掘法挖掘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处理法,常用于河底淤泥较浅或地形适合的区域。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地清理河道淤泥,处理过程要通过把淤泥装载到运输车中,然后运回专门的处理场地进行处理和储存。

1.2.沉淀法沉淀法利用水力原理对淤泥进行分别、回收和处理。

通过利用斜板、离心机、沉淀池等沉淀设备对河底淤泥进行分别,分别后的污泥可以进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河道淤泥清理后不会在河道内连续漂流,并且可以使底面土壤得到较好的修复。

1.3.水力输送法水力输送法是一种利用水力原理将淤泥从现场输送至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淤泥厚度较大、预处理的情况。

利用泵抽取水和沙的混合物,将其通过管道输送至处理厂。

1.4.长距离输送法长距离输送法是一种在大型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河道淤泥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河道淤泥通过泵输送至阔别城市和居民区的地方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虽然成本较高,但可以大幅度削减淤泥清理和运输的困难,提高处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河道淤积问题日益严重,河床内的淤泥、杂草等对河道的通航、水平衡、水生态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河道清淤是保障水系畅通的重要措施,对于中小型河道的治理尤其重要,本文将就中小型河道治理中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进行讨论。

一、清淤技术清淤是指清理河床中累积的淤泥、泥沙、垃圾等杂物,常用的清淤技术有机械清淤、人工清淤、水压清淤等。

1. 机械清淤机械清淤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清淤作业,常用的设备有挖掘机、铲车、吸泥船等。

机械清淤效率高,清淤量大,适合对一些规模较大的中小型河流进行清淤。

但机械清淤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对一些脆弱的河道环境造成破坏,另外也需要考虑到工程成本较高等问题。

2. 人工清淤人工清淤是指利用工人进行清淤作业,即利用铲子、篮子等传统的工具进行清淤。

相比于机械清淤,人工清淤成本较低,同时对河道环境影响也较小,适用于清淤量不大的中小型河流。

3. 水压清淤水压清淤是通过高压水流冲击河床,将淤泥、泥沙等淤积物冲刷出来。

该方法不会产生噪音及对环境造成破坏,清淤效率高,适用于清淤量较少的河道。

但水压清淤器材成本较高,对于一些预算较低的河道治理项目可能不适用。

二、淤泥处理技术河道清淤之后,淤泥的处理同样需要重视。

一般来说,河道清淤后的淤泥经管理部门处理,采取垃圾填埋、复垦建设、沉淀池固化、生态修复等方式进行处理。

1. 垃圾填埋在现状条件下,河道清淤后的大量淤泥可以直接填埋到特定的垃圾焚烧场或废物填埋场进行处理。

但这种方法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

2. 复垦建设适用于河道周边的土地开发,可以利用河道清淤后的淤泥进行土地复垦,同时也能够提高空气质量及水环境。

3. 沉淀池固化将淤泥放入设定好的沉淀池内,结合水泥浆进行沉淀扩散,最终形成硬质固体,便于后续处理。

4. 生态修复适用于河道周边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对清淤后的淤泥进行科学处理,将其还原为具有生态功能的环境。

河道清淤有哪些方法

河道清淤有哪些方法

河道清淤有哪些方法
河道清淤是指对河道中的淤泥、杂物等进行清理和清除,以保持河道的通畅和水质的清洁。

河道清淤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防洪和改善水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针对河道清淤,有哪些方法呢?接下来我们将一一介绍。

首先,机械清淤是一种常见的清淤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清淤船等,对河道中的淤泥、杂物进行清理。

机械清淤效率高,可以快速清理大面积的淤泥,适用于河道宽阔、淤泥较多的情况。

其次,生物清淤是一种环保的清淤方法。

生物清淤利用一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来吸收和分解河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从而减少淤泥的堆积。

这种方法对于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可持续的清淤方式。

此外,化学清淤也是一种常用的清淤方法。

化学清淤利用一些化学药剂来溶解淤泥和杂物,从而实现清理河道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适用于一些淤泥较为坚固的情况。

另外,人工清淤是一种传统的清淤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人工清理,利用铲子、簸箕等工具对河道中的淤泥、杂物进行逐一清理。

虽然这种方法效率较低,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清淤方式。

最后,综合利用各种清淤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针对不同的河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清淤方法进行综合清理,以达到最佳的清淤效果。

总的来说,河道清淤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清淤方法,以确保清淤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保护水环境和维护河道通畅做出应有的贡献。

城市河道清淤方法及比较

城市河道清淤方法及比较

城市河道清淤方法及比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工业逐渐发展,河道污染及底泥淤积日益严重,及时进行河道清淤工作,对于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概括了河道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危害,介绍了河道清淤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标签:河道清淤;方法;比较1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城市都是傍水而建,河流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载体,对于城市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工业逐渐发展,大量的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流水体的污染负荷远远大于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且底泥表层重金属、营养物和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较高,使河流水体中的动植物大量死亡,河流水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现象、水华现象频频发生,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和垃圾的大量沉积导致河道淤泥层增厚、过水断面减小,河道的防洪排涝、航运功能也深受影响。

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生态化环境友好型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与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及时进行城市河道清淤工作,改善城市内部河流生态,充分发挥其水系作用,对于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污染物河道的淤泥中沉积着大量的有机、无机污染物,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加上部分污染物和垃圾的毒害作用,使水体中动植物大量死亡,河道水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水体水华现象、黑臭现象频频发生。

淤泥的污染主要在于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挥发性硫化物,其经阳光照射就会释放到水中。

通常,淤泥如果未被大量搅动,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表土的半米内,在直流和干流的交汇处,污染物会淤积较厚。

2.1污染物种类黑臭河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质,主要有C、H、O、N、P、S等元素组成,主要分为营养元素、重金属、有机物三大类。

2.1.1营养元素。

经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N、P等营养元素,相当一部分沉积到底泥中,水生植物的生长会吸收部分营养成分,其余大部分仍与水体保持动态平衡,当水体污染源得到一定控制后,N、P则可能主要来自底泥的释放,严重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利工程—河道清淤的技术方式分析

水利工程—河道清淤的技术方式分析

水利工程—河道清淤的技术方式分析我国中小河道淤积现象比较普遍,河道原有的调蓄洪水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有所减弱。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治理力度,其中清淤工程作为主要措施被广泛实施。

一、常规清淤方式1、干式清淤干式施工法将河道进行分段并修筑围堰,之后利用水泵将围堰范围内的河泊积水排干,将水排干之后再进行清淤施工,清淤常根据施工现场场地条件采用长臂式挖掘机开挖或人工开挖的方式沿河道两岸进行清淤。

干式清淤法的优点是清淤彻底,易于控制清淤深度,污泥浓度高,运输成本低,因而工程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是,由于需要围堰排水,对两岸护坡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施工也会对两岸已建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的损坏,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施工也需要对河道进行局部断流,因此,不适合雨季施工,也不适合不宜断流的河道施工。

由此可见,干式清淤法较为适合两岸具有一定空间且便于断流施工的小型河道清淤。

2、半干式清淤与干式清淤法类似,半干式清淤法也需要将河道进行分段并修筑围堰,区别在半干式清淤法不需要将河道积水完全排干,而是排至足够搅拌深度即可。

施工方式采用高压水枪对河底淤泥进行冲刷破坏,再采用泥浆泵将泥浆抽吸排至淤泥集中处理区。

对于河底无法冲刷破坏的渣土可采用人工清理或长臂式挖掘机开挖的方式,吊运至运渣车外运处理。

半干式清淤的优点在于清淤彻底,操作简便,便于穿过桥梁和其他河道障碍物,使用管道输送泥浆也可避免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减少对河道两侧居民的干扰。

缺点是高压水枪、泥浆泵、加压泵等设备耗电量大,人工费用高。

同时,施工也需要对河道进行局部断流,因此,不适合雨季施工,也不适合不宜断流的河道施工。

由此可见,半干式清淤法较为适合便于断流施工的小型河道清淤,对于两岸的操作空间也有一定要求。

3、湿式机械清淤湿式机械清淤法无需进行围堰排水,在带水环境下采用挖泥机械进行清淤施工。

根据工作装置、底盘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将典型的小型湿式机械分为下图中几类。

关于河道清淤工程清理方法的介绍

关于河道清淤工程清理方法的介绍

关于河道清淤工程清理方法的介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意味着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善。

而城市的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改善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其中,河道清淤工程是河道改善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河道清淤工程的清理方法有哪些。

机械作业法机械作业法是一种应用机械设备在河道内进行清淤作业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各种大型机械工具,比如挖掘机、抽排机以及清淤船等设备进行作业,通过将底泥等杂洁物从水底卸放到岸上或岸外地方,可以有效的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垃圾等杂质。

水力冲洗法水力冲洗法是一种利用水流的冲刷作用进行河道清淤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高压水炮、水雷、水枪等喷水装置进行冲洗作业,通过将底泥、垃圾等淤泥杂质冲刷到河道出口或岸边,使之顺流而下排放出去。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使河道水质变清,但是会造成新的水质污染问题。

物理抽吸法物理抽吸法是一种通过抽芯机、沉淀箱等工具将底泥等淤泥杂质抽离出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机械设备将水中的淤泥、垃圾等杂质离心分离,使之沉淀并自动排出河道。

这种方法清淤效果非常好,但是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进行作业。

生物强化法生物强化法是一种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到水中来分解底泥等杂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菌池等生物设备进行作业,将添加进去的微生物进行养殖,然后通入水中,能够有效分解水中的有机杂物,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

知识普及法知识普及法是一种通过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的方法,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关于环保、水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河道清淤等工作的关注。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让人们认识到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需要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

结语综上所述,河道清淤工程的清理方法各不相同,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清理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河道清淤工程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共同营造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河道底泥清淤工程9.1设计依据9.1.1法律法规、标准(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国水法》(5)《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788 号)(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 5085.3-2007)(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1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18)《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324-96)(19)《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 321-96)(20)《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 320-96)9.1.2规性管理文件(1)《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021-2001)(2)《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SL 17-1990)(3)《疏浚工程技术规》(JTJ 319-99)(4)《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规》(HG/T 2490-2011)(5)《疏浚用金属或织物增强橡胶软管和软管总成规》(ISO 28017-2011)(6)《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JTS 181-5-2012)(7)《水运工程测量规》(JTJ 131-2012)(8)《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JTJ 312-2003)(9)《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GB 50335-2002)(10)《水环境监测规》(SL 219-2013)(11)《堤防工程设计规》(GB 50286-2013)(12)《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 348-2006)(13)《抓斗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5-2012)(14)《绞吸/斗轮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6-2012)(15)《耙吸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9135-2012)9.2源污染概述设计依据9.2.1源污染控制要求源污染主要指的是河道部沉积的淤泥,淤泥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降雨形成的地面冲刷等原因造成的,严重的甚至淤积河道,不仅破坏了水系的生态系统,造成水体恶臭,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削弱了河道的过水能力,增加了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

对河进行清淤工程整治,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对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的泄洪排涝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底泥是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等方式进入湖泊,大部分沉积于底泥中,富集成为水体源污染物,其中积累的主要污染物有机物、氮磷化合物、重金属等,其含量比背景值高出几个数量级,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底泥中难降解的有机物除腐殖质和纤维素外,大多是毒性比较大的有机物,沉积于底泥后容易积累,导致长期的毒理效应。

难降解有机物中的多环芳烃PAH、多氯有机物、有机氯农药、有机染料等化合物的处理,目前仍然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调查表明,河道底泥污染物的种类而言,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重金属:包括Mn、Pb、Cd、Zn等。

重金属通过吸附、络合、沉淀等作用而沉积到底泥中,同时与水保持动态平衡。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重金属极易再次进入水体中,成为二次污染源。

(2)营养元素:经各种途径进入水体中的N、P等营养元素,相当一部分沉积到底泥中。

水生植物的生长会吸附部分营养成分,但大部分仍与水保持动态平衡。

当水体污染源得到一定控制后,N、P则可能主要来自底泥的释放,严重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难降解有机物:聚芳香碳氢化合物(PAH)、聚氯联苯化合物等有机物,由于疏水性强、难降解,在底泥量积累。

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有毒有机物可以在生物体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而产生较强的毒害作用,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

河底清淤的目的是清除河底受污染的底泥,受污染底泥中含有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清除了受污染底泥即清除了污染水体的源,减少了底泥中的污染物向水体中释放。

国外河道、湖泊、水库底泥疏浚技术发展已趋成熟。

地势北沿山岭大多是陡立山,自西向东连成一线,依次是新店的湖顶山(601m)、新店与岭头交界的鲤鱼峰(606m)、七星坪(598m)和鼓山的珠顶峰(919m)。

新店片区九条河道均源自北峰山区,河道比降较陡,河道顺直,流速较快,尽管大多数河段多年未曾清淤,但相较于江北城区下游河,淤塞情况稍好,河段穿越城郊结合部,周边部分农村、城中村片区存在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往河中倾倒的现象。

部分河道断面底泥淤积情况如下图所示:新店溪部分河段马沙溪部分河段夏坊溪部分河段汤斜溪部分河段汤斜支流部分河段园后溪部分河段解放溪部分河段廷溪部分河段本次源污染控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河道垃圾清理工程、清淤及疏浚工程。

本次项目涉及河道垃圾清理工程是指对沿河垃圾进行清理、河道生物残体及漂浮物进行清理,并消除河道沿线生活垃圾污染;河道疏浚工程是对水体流动性较差、受阻断的河段进行疏通,形成较好的水力条件,增加水体流动性,同时提升河道行洪能力;河道清淤工程是对污染淤泥进行清除,淤泥是河道最大的源污染源。

在河道清淤的同时,同步对沿河垃圾进行清理,在必要的河段进行生态疏浚,从而不仅达到控制源污染的目的,亦可提升河道水文及人文功能。

9.2.2源污染分布总说明根据调查情况,将该区所有河流划分为清淤段、垃圾清理段、河道疏浚段,如源治理总图所示。

解放琴亭湖晋安河晋安河表9-1 各河段清淤疏浚量9.2.3河道底泥的检测与分析9.2.4淤泥勘查及特征概述底泥勘测与污染状况调查的主要容:对工程区底泥进行物理、化学指标分析,查明工程区底质土层性质。

物理指标包括:底泥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指标包括:底泥物理状态、营养盐、含水率,TN,TP,铜、锌、镍、铬等重金属及有机类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等,以了解工程区底质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底泥的分布情况,为工程区污染底泥清淤围、清淤深度、以及清淤量等的确定提供基础资料。

底泥层次划分及特征描述:底泥从垂直方向根据污染程度一般分为污染底泥层(A)、污染过渡层(B)和正常湖泥层(C)。

污染底泥层(A 层):污染最为严重的一层。

一般情况下,在有机质及营养盐严重污染地区,该层颜色为黑色至深黑色,其上部为稀浆状,下部呈流塑状,有臭味。

9.2.5采样设备目前污染底泥的采样方式一般分为人力与机械二种。

对于工程区底泥物理力学指标测定所需样品的采集主要采用机械采样方式,采样设备包括工程钻机及污染底泥快速取土装置。

对于工程区底泥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所需样品的采集,在风浪较小,环境条件较好,而且水深浅、污染底泥厚度较薄的湖泊河流可采用人力方式采样,由采样人使用安装在连接杆上的采样器进行采样。

人力方式底泥采样器主要有抓斗和柱状采样器两种。

抓斗取样深度一般为表层10cm,主要用于清淤工程区重点疏浚区域确定;柱状采样器可以采集不同深度底泥样品,主要用于底泥垂直污染特征研究,确定工程区污染底泥的疏挖深度。

9.2.6采样点布置与检测方法清淤后淤泥的处理方式要求了解河道底泥的分部特征,生态疏浚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疏浚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在河道水生态系统中底泥受到污染的背景下,运用发展生态理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其本质是以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来解决城市河道水体的可持续发展或称河道“生态位”的修复。

在污染底泥沉积层,采用工程措施,通过底泥的疏挖最大可能地将储积在该层中的污染营养物质移出水体以外,清除污染水体的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改善水生态循环,遏制河道稳定性的退化,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该技术在实施中必须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保护,以不破坏水生生物自我修复繁衍为前提,同时又为生物技术介入创造有利条件。

沿河道从上游到下游,每隔1000米左右钻探一个孔取泥样,进行分析。

放解琴亭湖表9-2 底泥勘测物理力学指标试验方法及设备表1表9-3 底泥检测指标试验方法及设备表2清淤后淤泥的处理方式要求了解河道底泥的分部特征,生态疏浚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疏浚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在河道水生态系统中底泥受到污染的背景下,运用发展生态理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其本质是以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来解决城市河道水体的可持续发展或称河道“生态位”的修复。

在污染底泥沉积层,采用工程措施,通过底泥的疏挖最大可能地将储积在该层中的污染营养物质移出水体以外,清除污染水体的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改善水生态循环,遏制河道稳定性的退化,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该技术在实施中必须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保护,以不破坏水生生物自我修复繁衍为前提,同时又为生物技术介入创造有利条件。

9.2.7淤泥性质分析对布置的23样点进行淤泥的检测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含水率、pH、有机质、铜、锌、铅、铬、镉、镍、砷、汞等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9-4 淤泥监测分析表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2009)》,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T 25031-2010)》相关指标,其中重金属等指标均满足相关回用的要求,表明该区域河道底泥经后续脱水等工艺处理后可用于园林绿化用途或制砖。

9.3清淤工程量9.3.1设计原则根据整个河道的走势,确保河流通畅,允许存在深潭浅滩,局部河段纵坡可以平缓或水平;保留河道的现状流势,避免大量开挖、回填;对于有防洪排涝达标要求的河段,可根据两岸地面高程及防洪排涝要求合理确定防洪排涝水位线,根据防洪排涝流量相应确定河道清淤疏浚的纵、横断面;对于未污染的泥土充分进行利用,回填基坑或两边河岸,对于污染严重的底泥进行安全处理,避免污染物对环境的再污染。

9.3.2设计思路各河道规划布置控制尺寸详见总体布置。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结合现有河势按设计断面尺寸进行,有宽有窄,清淤疏浚后断面尺寸原则要求不小于规划设计布置控制尺寸。

1、清淤深度确定:清淤深度按照以下两个参数进行确定:①规划河底标高h1,②经结构专业复算不造成驳岸坍塌的最大清淤深度h2。

原则上按照规划河底标高进行清淤,但是在清淤过程中,如果按照规划河底标高进行清淤会造成驳岸坍塌,则按照不造成驳岸坍塌的最大清淤深度确定,即清游标高=max (h1,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