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enxue)。

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确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

”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

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

就连医药之理。

宝钗也略知一二。

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

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

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

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

她表面上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

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

“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

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

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

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是贾府的外戚,宝黛之间的竞争者,具有独特的人物形象。

首先,薛宝钗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子。

她容貌出众,气质高雅,被赞为是“才子佳人”中的“佳人”。

她懂得品茶赏花,懂得琴棋书画,懂得诗词歌赋,精通礼仪知识,尤其擅长诗词写作。

她不但自身有才情,还通过与贾宝玉的交往,激发了贾宝玉的才思悟性,间接地成全了贾宝玉的文学梦想。

她的形象充满了知性和温婉的魅力。

其次,薛宝钗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

她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如何处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她对自己的辈份和身份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明辨是非,掌握自己应有的位置。

她能在与贾宝玉、林黛玉等其他角色的交往中保持冷静而明智的态度,不被情感牵制,不轻易露出弱点。

第三,薛宝钗是一个坚强自尊的女性形象。

尽管她深爱着贾宝玉,但在宝黛之间的纠葛中,她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坚定。

她在得知贾宝玉与黛玉有染后,并没有陷入绝望和自卑,反而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感情和尊严。

她选择了离开,在离别时展现了她的坚毅和自由。

薛宝钗是一个充满魅力、聪明机智、坚强自尊的女性形象。

她以优雅、才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赞美,成为《 红楼梦》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薛宝钗人物形象特点四字词语

薛宝钗人物形象特点四字词语

薛宝钗人物形象特点四字词语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特点可以用以下
四字词语来概括:
1. 温婉端庄
薛宝钗是一个温婉端庄的女子,她的性格内敛,待人谦和,言谈举止
典雅得体。

她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展现出非凡的气质
和修养。

她的美丽和高贵让人无法抗拒,也让人感到心生敬意。

2. 知书达理
薛宝钗对自己的文化素养非常重视,在家族的教育下,她阅读了大量
的书籍,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文化基础。

她不仅能够文思泉涌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还擅长用理性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成为众人
眼中的智慧女性代表。

3. 坚贞不屈
薛宝钗在面对命运的抉择时,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外界
干扰所动摇。

无论是面临家族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是遭遇情感困境的
考验,她都能够坚定地守护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愧是一位坚贞不屈的
女性。

4. 温柔体贴
薛宝钗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家族贵族,更是一位温柔体贴的女性。

她善于关心他人,对待朋友和亲人都非常关爱,有着很强的社交能力
和感召力。

在与贾宝玉的感情关系中,她也展现出了一份温柔和体贴,虽然最终未能走到一起,但这份美好和珍贵的情感,已经深深地印在
了人们的心中。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具体事例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具体事例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具体事例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女主角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守礼好汉”,具有虔诚、忠诚、谦恭、节操等美德。

薛宝钗从小善良聪慧,三岁就在老婆婆指导下,学习《儿童诗》,书读得非常好,细
心内敛,胸有莲花,情深似海。

她朴实守礼,有诗情画意,自觉分寸,有品味的安宁度日。

薛宝钗极尽节俭之能事,不但她自己为人节俭,而且要别人也要节俭,一般吃饭少不着,不借故未做,不请客也不招客。

她办事方式端庄大方,安排见面坐座位,把最好的位
置留给了贾宝玉,表明深深的感情。

薛宝钗也有讲义气的性格,即使别人非得劝她违背她的主观意志,她也要坚持原则。

比如,有一次,薛宝钗被王熙凤逼着认贾宝玉,虽然她内心很同情贾宝玉,但还是要按照
规矩表示拒绝。

薛宝钗的心灵十分优美,她自幼受一席中外文学文化的陶冶,爱读书。

在红楼梦中与
贾宝玉也有美丽的恋情,有“绿珠被金蝉冷香放”,“玉容寂寞泪阑干”之美句;有“画
栋月疏影,楼心秋山远”之迷离;有“三顾茅庐求计订”之实干;有“如花似锦从此分”
之离别痛。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情感展现出了“芳华云消无情,此恨天圆地方”的伤痛与无助,表
现了女性在一种未开明下的渴望与抗争。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13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13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薛宝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贾府的“二侯”宝
玉的夫人。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复杂而深刻,展现出了一个独立、自信、聪明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有很多亮点和值得讨论的地方。

外貌和气质
薛宝钗是一个端庄优雅的女性,她有着清秀的容颜,丰满的体态,眉目间透着
一股沉稳和内敛的气质。

她常常穿着华丽的衣裳,但从容得体,自有一番风韵。

她的气质温和大方,优雅端庄,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才华和智慧
薛宝钗不仅外表美丽,还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她通晓文学、音乐、绘画等
多种才艺,举止文雅,谈吐之间透露出一种高雅和知性的风采。

她对人生洞察深刻,处事果断,从不轻言放弃。

情感和人际关系
薛宝钗对待感情也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

她与贾宝玉的感情并不深,婚后虽然
相夫教子,但并没有过多的依赖与渴求。

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保持着一份疏离与独立,不轻易受人左右,有着自己的坚守和原则。

性格和命运
薛宝钗的性格内敛而复杂,表面温和,内心却隐藏着很多情感和矛盾。

她对家族、自己的地位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着被限制和束缚的痛苦。

她的命运曲折多变,受到命运的摆布,但最终展现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品性。

综上所述,薛宝钗是一个优雅、聪慧、独立、坚韧的女性形象,在《红楼梦》
中占据着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是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一:《红楼梦》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刻划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

她容貌漂亮,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评精神。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

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

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

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漂亮”;“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

”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殊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

她曾经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

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

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

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非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

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

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

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性格特点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

红楼梦中对薛宝钗的描写

红楼梦中对薛宝钗的描写

红楼梦中对薛宝钗的描写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红楼梦》里的薛宝钗。

一说起薛宝钗,那可是个大美人儿。

她长得端庄大气,肌肤雪白,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这模样,简直就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女。

她的性格呢,沉稳又冷静。

不像林黛玉那般多愁善感,总是能理智地看待问题。

在大观园里,不管遇到啥事儿,她都能沉着应对,不慌不忙。

而且啊,她还特别会为人处世。

对长辈尊敬孝顺,对姐妹们也是关怀备至。

就算是对下人,也从不摆架子,总是和和气气的。

她的才情也是没得说,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在诗社里,她的作品常常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呢,有人说她太过于世故圆滑,可我倒觉得这正是她的聪明之处。

在那样复杂的大家庭里,能做到左右逢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她身上还带着一把金锁,说是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一对儿。

这也让她和宝玉之间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薛宝钗在《红楼梦》里就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怜的女子。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稿子二亲,咱们来唠唠《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哟!薛宝钗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

她的容貌那叫一个美,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看着就喜庆。

她这个人啊,特别有涵养。

不管别人怎么对她,她都能笑脸相迎,从不轻易发火。

就说那次宝玉说了几句重话,她也没往心里去,还反过来劝宝玉。

在为人处事方面,她真是高手。

懂得揣摩长辈的心思,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让大家都满意。

和姐妹们相处,也是处处照顾着,谁有了难处,她都会伸出援手。

还有她的穿着打扮,总是那么得体大方,不张扬却又透着贵气。

说起她的才华,那也是杠杠的。

读书多,见识广,写起诗来也是妙笔生花。

不过,她也有让人心疼的地方。

虽然她处处都做得很好,可有时候也会觉得累吧。

毕竟要时刻保持完美,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她对爱情也有着自己的期待,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对宝玉也是有着感情的。

只是这份感情,在那个时代,总是那么的无奈。

咋样,亲爱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薛宝钗又爱又感慨呢?。

《红楼梦》人物之——贤惠女子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之——贤惠女子薛宝钗

二、薛宝钗人物形象深层分析 红楼女子像真人,而不是“完人”,她们各有各
的优点,也都各有缺点。宝钗容貌美丽,举止娴雅, 表面上看似乎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但实际上她骨 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和颇深的城府。她恪 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 。作者塑造宝钗,绝非塑造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 和势力小人,也不是塑造一个虚伪的“女曹操”,更不 是仅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作者塑造宝钗, 既赞美她的聪明才智,同情她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 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 而是展示一个容貌美丽、品格端庄、才华出众、学识 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黛玉说她“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 我最是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前日劝我那 些好话,竟大感激你。”看出她待人的宽厚,为 人的真诚。
(二)宝钗的豁达大度 史湘云要开社做东道,但是缺钱不好办事,
宝钗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林黛玉的药需要燕窝, 但是又不便和贾母凤姐张口要,宝钗从自己的月 钱中拨出银两,但不让邢夫人知道,恐多心闲话。 她怜贫大度、不爱张扬。
她和黛玉都是被封建社会吞噬的对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宝钗的与人为善 宝钗漂亮,但并不招人妒嫉。她淡妆素服,少
言寡语,温柔稳重,行事低调;家境富裕,但不炫 耀也不以势压人,衣食住行都很简朴,她送礼物连 赵姨娘这种人也不落下,见贾环跟莺儿吵架也赶去 温言安慰,这要比探春和凤姐强多了。
宝钗与人为善还表现在她很会做人,15岁生日, 贾母给她摆酒唱戏庆祝,她心存感激又无从感激, 就在点菜点戏时挑贾母喜欢的点,哄老人家高兴。 元妃省亲要她做诗,她知道元妃是“才”选凤藻宫, 就写道“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她 听说金钏自杀,马上赶去安慰王夫人,还主动把自 己的衣服捐给金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序言 (2)一、宝钗形象中美好、健康的一面 (2)(一)宝钗的美丽动人 (2)(二)宝钗的孝顺体贴 (3)(三)宝钗的宽厚豁达 (4)二、宝钗形象中陈腐、窒息一面 (5)(一)宝钗的奉承世故 (5)(二)宝钗的心机 (6)(三)宝钗的冷酷无情 (6)三、薛宝钗性格形成的原因 (7)参考文献 (8)论《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摘要:在《红楼梦》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子很多,薛宝钗的形象是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几个女子形象之一。

但我认为最难懂的是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淑女形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形象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她天资聪慧、孝顺体贴、豁达宽厚、博学宏览;但她毕竟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礼教的毒害,所以又有陈腐的、令人窒息的性格因素,她趋炎附势、城府很深、冷酷无情。

本文通过对薛宝钗美丑两个方面形象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文学典型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博学聪慧世故冷酷无情序言:薛宝钗出身于金陵四大世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母亲是金陵王家的小姐,外公曾主管皇家外事贸易,舅舅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做到九省都检点,是朝中拥有军权的人物,姨妈是荣府贾政的夫人。

所以薛家是商人与官宦的结合,既有注重实利的商人市侩气,又有崇尚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的倾向。

虽然薛家也曾依靠皇权,是个具有特权的红顶皇商,做过较好经营,跻身金陵四大家族之列。

但父亲早逝,兄长薛蟠又是个没有出息的酒色流氓,于是家道衰败,特别是薛蟠打死人要逃脱法网,就不能不依仗贾家王家的政治势力了。

正因为薛宝钗出身的家庭十分复杂,所以造就了她性格的多侧面性和复杂性。

《红楼梦》的作者“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作模式,写出了宝钗形象的复杂性,她有优点,也有缺点,她的形象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

作者既写了她的孝顺、体贴、豁达宽厚、博学多才且有理财治家的本领等,同时也一针见血地写出了她的弱点,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太深,使她无法摆脱这沉重的约束,于是她趋炎附势、城府很深、冷酷无情。

一、宝钗形象中美好、健康的一面(一)宝钗的美丽动人《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

黛玉的美是一种感性而诗意的存在,宝钗的美则一种理性的世俗的存在。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宝钗无疑是最难定性的一个,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

从“人”的角度讲,她遵从着她认可的道德、信念、理想,与时俯仰地活着。

从艺术魅力上说,她性格的多面性引起了从未停止的争论,成为文学史上“反角正写”的经典。

从思想意义上看,宝钗的形象对作品主题的表现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宝钗动人的一面代表着封建礼教“温情”、“美好”的表象,是极具诱惑力的。

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黛玉、宝钗无疑是美中魁首。

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

她“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

怪不得宝玉为她的雪白一段酥臂,竟然魂悠悠出窍,被黛玉讥为“呆雁”。

曹雪芹把宝钗的美表现为一种雍容娴雅之美,倘以儒家的审美标准看来,代表的是一种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正与她的“安分随时”的性格相契合。

论才情,她也堪与黛玉比肩。

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

她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

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

除此之外,她对画论也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

如此才情卓著,为她的“动人”凭添了优雅智性的神韵。

然而,才、貌并不是宝钗的最动人之出,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这位“品格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

在这方面,率性而叛逆的黛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古语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而宝钗竟可以两全,以至贾府上下,无有不说她好的。

连深爱黛玉的作者也忍不住赠了黛玉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放纵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写诗作画,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纾放着她的性灵。

而宝钗则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

这也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

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

但在统治者眼里,宝钗的品行却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动人的。

(二)宝钗的孝顺体贴“人生五伦孝当先”,孝者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乃为人该行该守之第一重大义务也,孔孟提出“无违”“悦亲”孝道,无违者,生前死后都要依礼侍奉父母亲者;悦亲者,时时事事都要让父母高兴。

而在《红楼梦》中似乎只有薛宝钗一人真正领悟了并实践着孔孟提出的这两种孝道。

宝钗虽生于四大家族之中,自小衣食无忧,但那时正值薛家衰落之际,注定不久就愁事不断,甚至还可能有灾祸,又加上丧父,纵有一个哥哥,却是不知进取,惹是生非,虽有若无。

唯有母亲可以依靠,宝钗虽在富贵家娇生惯养,但非常懂事,知礼尽孝。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当宝钗的面说是薛蟠挑唆人干的,宝钗回家告诉了母亲。

薛蟠听说后感到受了冤枉于是便大闹起来,说宝钗是“护着”宝玉,把个宝钗气怔了,写到:“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她母亲不安……,次日一早起来,无心梳洗,胡乱整理了衣裳,便出来瞧母亲”。

可见宝钗对母亲是非常孝顺的。

宝钗甚至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也都尊重母亲的意见。

当薛母告知宝钗已经把她许与宝玉,书中第九十七回:“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

(薛母)便是看着宝钗好像不愿意似的,‘虽是这样,他是女儿家,素来也孝顺守礼的人知我认了,他也没得说’。

”可见宝钗对于这桩婚事并不愿意,只是出于孝顺守礼才逆来顺受。

宝钗的孝顺被贾府的人视为大观园众女子中佼佼者,成为了众女子学习的典范。

在细心忖度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切、照顾,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方面,大观园中首推薛宝钗。

大观园中最感念宝钗的是史湘云。

宝钗曾帮湘云接下袭人拜托的针线活,减轻湘云的负担。

第三十二回,袭人曾因“这两日身上不好”,不能做针线,请湘云帮忙做一双宝玉的鞋。

宝钗知道后就批评袭人“你这么一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就不会体谅人?我近来看着云姑娘的神情儿,风里言、风里雨的听起来。

在家里做不得主。

他们家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他们娘儿们动手”。

从宝钗的叙述来看,并不是湘云在她面前直接诉说过什么,知识她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感觉到了湘云的难处。

于是,自己主动把活儿接下来。

第三十七回,史湘云在大观园中和众姐妹玩得痛快,一时冲动要做东请客。

宝钗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知道她在家作不得主,一月统共几吊钱,倘在园子里邀社摆宴做一东道,一时兴了,回去免不得遭婶娘的抱怨,于是资助湘云办了螃蟹宴。

湘云看到宝钗如此关心人、体贴人,自是感服,把她“当亲姐姐对待”。

邢岫烟来到大观园后,宝钗想他“家业贫寒,二则别人的父母皆是年高有德之人,独她的父母偏是酒糟透的人,于女儿分上平常;邢夫人也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迎春又是一个老实人,连她自己尚未照管齐全,如何能管到她的身上,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宝钗却每相体贴接济。

”当宝钗发现这天还冷得很,邢岫烟倒全换了夹的时,特挑了“石壁后”这个避人眼目的地方,问清情况后,知是冬衣当掉了,处境窘迫,便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又悄悄地送去。

如此等等,宝钗都给予了及时的关心与帮助。

(三)宝钗的宽厚豁达宝钗进府后,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对每个人都很豁达宽厚,即使对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第三十四回,宝钗疑宝玉挨打是哥哥说话不留心给惹出来的,埋怨了几句,反被哥哥抢白一顿,便哭了一夜。

第二天黛玉见她脸上有哭泣之状,便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对这样戳着心窝子的话,宝钗也不予还击,在三十五回开头写道:“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但并不回来,一径去了。

”开始,薛宝钗是浑然不觉,后来,她感觉到了,但并没有怀恨在心,而是从未心存芥蒂。

第四十回,黛玉在行酒令中脱口念出闺阁禁书《牡丹亭》、《西厢记》中的语句,宝钗不是趁机报复黛玉,而是对她进行了一番“不可多看杂书”“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诚规劝。

可见为人的宽容厚道便是后来林黛玉叹服她的原因。

薛宝钗之所以能待人宽容厚道,是因为她的胸襟豁达。

第四十七回,薛蟠挨了打,薛姨妈气得要寻拿柳湘连,宝钗以其惯有的宽厚豁达进行了有力的劝止,化解了一场冲突就是这个“受得富贵,耐得贫贱的女子”,家资万贯时不见她骄逸豪奢、飞扬跋扈,破落之际也能坦然视之,平静面对。

她豁达的人生态度,也算是她悲剧命运中的一线生机,黑暗人生路上的一丝光亮;这份豁达,让她不会因一无所有而痛苦不堪,也不会因百历变故而万劫不复……,她会收拾起浑身的伤,满心的痛,呈现出一如既往的坦然豁达,尽心尽力的打理家务,孝顺公婆,抚育遗腹子,帮助完成“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瞩望……。

二、宝钗形象中陈腐、窒息一面(一)宝钗的奉承世故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

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

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

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

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

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

”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

她安轮廓。

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

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