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最新)德隆战略管理流程和制度
战略管理制度

战略管理制度引言战略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定并执行企业战略的一种体系。
它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实现手段相结合,制定出体系化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战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战略管理制度的概念、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实施方法以及成果评价。
一、概念战略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定和过程化执行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体系,它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将战略目标与实现手段相结合,制定出体系化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创造价值。
战略管理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1.明确目标:将企业决策者对未来发展的预期目标和愿景以及策略制定过程中的决策意图清晰表述出来,以促进决策的准确性和决策者对未来的认知。
2.协调资源:将企业内部各个资源组织起来,通过制度化的方法协调各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确保企业决策者及时获知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
3.追求效益:制度化的战略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领导层及时获知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加强对企业发展方向的理性把握和管理。
另外,制度化的战略管理也能够帮助各种工作组织协调和实施企业各项战略方案,加速企业发展。
二、发展历程战略管理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时美国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和技术革新时为适应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种运营模式。
在1970年代初,美国公司面对产业结构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益加强、技术革新、环境法规和企业社会欢迎插图责任的要求等多重压力,对已有管理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决策层的个人经验和直觉,也就是由少数具有经验的高级经理人员进行部分管理决策。
但是这种决策过程的缺点是缺乏对企业内部的交流和信息收集,并且难以适应及时变化的外部环境。
这样就需要一种统一的体系,将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人员、技术和政治社会要素均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从而加强和完善企业整个决策过程。
随着美国实力公司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等企业咨询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战略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渐成为了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德隆模式:战略投资者的雏形

德隆模式:战略投资者的雏形摘要:德隆模式,是战略投资者的雏形,它是由德鲁克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
该模式主要强调企业需要通过组建战略性的投资组合来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性的投资组合包括了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战略性的并能够创造竞争优势的其他运营业务或投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德隆模式的本质、特点以及实现战略投资目标的路径。
我们认为,德隆模式在当今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应成为企业战略投资的参考。
关键词:德隆模式,战略投资,投资组合正文:一、德隆模式的本质德隆模式是一种关于投资和组合方式的理论,是一种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
它认为企业需要通过投资和组合来创造竞争优势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德隆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企业需要做好自己主营业务,同时将投资重心放在其他与自身业务相关的领域,并通过整合、优化这些领域实现协同效应,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这些领域不一定是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也可以是与核心业务相关的金融、物流、科技等领域。
二、德隆模式的特点德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和高度集成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所拥有的产业链和相关领域的资源可以服务于整个企业,通过跨产业链和跨领域的运营将资源整合起来,创造出协同效应。
同时,企业也需要提高其本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战略投资来进行业务布局的升级和扩张。
三、德隆模式的实现路径德隆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资源实力和组织能力。
对于企业的投资组合来说,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与核心业务相关:投资的领域需要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相关,以便于实现协同效应。
2. 有战略性:需要有足够的策略性,能够创造出竞争优势。
3. 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到投资领域的可持续性,不仅要看中眼前利益,也要注重长期价值。
4. 风险可控: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可控。
总之,德隆模式强调了战略投资的重要性,提醒企业在宏观层面上看待自身的竞争优势。
通过投资组合的构建和整合,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提高公司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战略管理流程和制度

战略管理流程和制度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进行长期决策和规划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其长期目标并提高其绩效。
战略管理流程涵盖了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个主要阶段。
下面是战略管理流程和制度的完整版。
1.环境分析和目标设定阶段在战略管理的开始阶段,组织首先需要进行环境分析,了解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状况。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对行业竞争、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研究。
内部资源分析则包括对组织的人力资本、技术能力、财务状况和品牌价值等进行评估。
基于环境分析结果,组织需要设定长期目标,并确定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战略方向。
2.战略制定阶段在战略制定阶段,组织需要制定具体的战略方案。
战略方案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包括企业级战略、业务领域战略和功能部门战略。
企业级战略是指组织在整个企业层面上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而业务领域战略则是指组织在具体业务领域的竞争策略。
功能部门战略则是指组织在各个部门的运营和管理方面的策略。
战略制定需要考虑组织的资源与能力,结合市场机会和竞争条件,进行选择和效果评估,最终确定最佳的战略方案。
3.战略实施阶段战略实施是将战略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组织需要确定目标和绩效指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包括资源配置、项目管理、绩效评估和组织变革等内容。
战略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和沟通机制,确保各个部门和个人能够理解和执行战略,协同工作,达成预期的绩效。
4.战略评估阶段战略评估是对战略实施效果的检查和反馈,主要通过绩效评估和战略修订来实现。
绩效评估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来进行,包括财务绩效、市场份额、顾客满意度等。
战略修订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战略评估是一个循环过程,可以不断改进战略和实施计划,提高组织绩效和竞争力。
除了战略管理流程,组织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战略管理制度来保障战略管理的有效执行。
战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规划制度:明确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估的责任和流程。
德隆战略投资模式

案例-——隆战略投资模式一、为何选择德隆?德隆从名不见经不传的新疆一间小公司,迅速国内甚至国际崛起,尤其资本市场和产业整合方面的非凡运作,引起国内强烈反响,德隆是妖魔枭雄还是时代英雄?世人各执一方,我们不予探讨,以后自有分晓,但德隆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商界焦点,有一点可肯定,德隆不是一般企业,值得我们天狮研究纵观德隆发迹,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可以作为德隆发展主线予以肯定的(尽管我们难以知晓其兼并项目是否真能够达到95%的成功率,兼并过程真的不是那么艰难曲折),一个中心就是德隆企业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创造传统产业新价值,围绕这个中心,一方面充分借助于资本运营手段,进行企业兼并、资金融通,另一方面,整合产业,夯实提升产业竞争力。
而这些都是通过股权控制所进行的战略方面设计,德隆并不负责具体的企业运营,只是通过目标管理进行控制,从这些方面来说,多年的经验和理论均可验证感受到,是合乎逻辑,行得通,确实是德隆成功亮点,这些应成为天狮未来产业拓展和资本运营借鉴的很好案例。
二、画说德隆发展1、原始资本积累1986年,7名青年大学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
当时,彩色摄影冲印业务在新疆还是空白,唐万新(唐氏兄妹老幺)自此频繁往来于乌鲁木齐与广州之间,把从新疆客户手上收来的胶卷拿到广东冲印成照片,彩扩业务一年净赚了100万,这是德隆掘来的第一桶金子。
用掘来的第一桶金子,朋友公司先后搞过服装批发、小挂面厂、小化肥厂等多种经营;1988年又承包新疆科委下属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部,从事电脑软件开发等业务。
所有项目无一例外地都败了。
到1990年,曾经称得上"天文数字"的100万赔得一干二净,还背上了不轻的债务。
90年代初,时值全国股市春潮涌动,中签、炒股如火如荼。
唐万新介入"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大肆收购上市企业内部职工股和股票中签购买号码,过足了赚钱的瘾,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进军房地产和餐饮娱乐业奠定了基础。
管理流程化 流程制度化 制度表单化

管理流程化流程制度化制度表单化在现代商业运作中,管理流程化、流程制度化和制度表单化是组织迈向高效运作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步骤。
这三项措施相辅相成,为企业提供了稳固的管理基础,加强了内部的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
管理流程化管理流程化是指将企业日常运作中的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建立明确的管理流程,可以使组织的工作更加有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风险。
在管理流程化中,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和分类,理清工作的逻辑关系和执行步骤。
然后,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包括工作的发起、执行、监控和反馈等环节。
同时,建立有效的流程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和改进管理流程,以适应市场和组织变化的需求。
流程制度化流程制度化是指将管理流程转化为明确的制度和规章,使之成为组织内部普遍遵守的规范。
通过建立流程制度,可以提供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防范和纠正管理风险。
制度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管理制度的起草、审批、发布和执行等流程。
制度应当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明确规定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和权限,保障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制度表单化制度表单化是指将流程制度中的关键环节和要求通过表单等形式具体化和可视化。
通过制度表单化,可以使管理要求更加直观和易于执行,降低了执行人员的认知成本,提高了管理执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制度表单化需要设计和制定各类表单和文档模板,覆盖了企业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要求。
表单应当简洁明了,规范标准,方便填写和使用,减少了管理工作中的纰漏和错误,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管理流程化、流程制度化和制度表单化是企业实现高效运作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三项措施,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德隆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设计

德隆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设计德隆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在多个领域拥有多个子公司和部门。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子公司和部门,德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需要被精心设计和优化。
首先,德隆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一个分层次的结构,各个层级之间要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划分。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组织结构示例:1.首席执行官(CEO):负责整个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对下属部门负责。
2.高级管理团队:包括总裁、副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
3.部门经理:负责各个部门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包括销售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等。
其次,德隆公司的管理流程需要确保信息的流通和决策的有效执行。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管理流程设计:1.信息流通:各个部门和子公司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内部网站和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
2.决策流程:大部分决策应在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的管理层级内进行,避免决策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同时,重大决策则需要经过高级管理团队的讨论和决策。
3.绩效评估:德隆公司应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奖惩。
这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业绩。
4.审批流程: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和行动,如投资项目、合同签订等,德隆公司应建立明确的审批流程,确保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评估之后再做出决策。
最后,德隆公司还应注重创新和持续改进。
应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和改进的建议,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将优秀的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
同时,定期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持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总之,德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设计需要集合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确保信息的流通和决策的有效执行。
同时,应注重创新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
这样,德隆公司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成功。
78_某咨询:德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

职位等级
职位
1
总裁
2
副总裁
3
SBU总经理
4
SBU副总经理
5
总部职能部门 总经理
6
高级员工(II)
7
高级员工(I)
8
普通员工
XXX集团总部员工工资表
月工资等级12Fra bibliotek34
5
6
7
20,000
21,500
23,000
24,500
26,000
27,500
29,000
15,000
16,500
18,000
19,500
London – Madrid – Milan – Moscow – Munich – New York – Paris – Prague – Riga – Rome – São Paulo – Shanghai – Stuttgart – Tokyo – Vienna – Zurich
-1-
内容 页码
21,000
22,500
24,000
13,000
14,500
16,000
17,500
19,000
20,500
22,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6,000
6,600
17,000
18,000
10,200
10,800
5,800
6,200
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设计

概念炒作
现金投资 签订合资合同
显示参与中国 经济的实力和 能力
香港股市追捧 “中国概念” 股
作为上市公司 的中策公司股 价飚升
现金回报:丰厚 股市收益
- 16 -
SHA-4309-04751-01-12b-Y
中策公司的资本运作获得了巨额收益
中国轮胎的实例
收购两家橡胶厂 • 3000万美元
上市集资 • 9400万美元
•价值发现能力 •风险评估与控制能力 •资产运作能力 •投资组合管理能力 •灵活决策能力 •变现能力
投资/财务(控股)管理模式
核心职能
• 财务/资产管理 • 风险评估和控制 • 投资/收购兼并 • 监控 • 变现
发发展展方方向向22
产业运作导向模式
•融资能力 •价值创造能力 •产业兼并和整合能力 •产业经营能力 •公司价值管理能力
控股管理模式 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设计
– 讨论:德隆集团发展方向的确定 –
德隆集团
Roland Berger & Partners –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nsultants
Barcelona – Beijing – Berlin – Brussels – Bucharest – Budapest – Buenos Aires – Delhi – Detroit – Düsseldorf – Frankfurt – Hamburg – Kiev – Kuala Lumpur – Lisbon London – Madrid – Milan – Moscow – Munich – New York – Paris – Prague – Riga – Rome – São Paulo – Shanghai – Stuttgart – Tokyo – Vienna – Zuric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程管理)(最新)德隆战略管理流程和制度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与职能工作流程(第二版)战略管理部2001年3月目录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1. 战略管理部定位与职能2. 战略管理部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3. 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二、战略管理部职能工作流程1. 研究管理指导流程2. 集团战略规划编制流程3. SBU战略规划编制指导流程4. SBU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指导流程5. SBU偏差分析指导流程6. SBU核心竞争力管理指导流程7. SBU并购整合监督流程8. SBU非收购重大投资管理流程9. SBU咨询诊断服务指导流程10. SBU信息管理与工作协调指导流程三、相关文本与格式附件1. 相关文本清单2. 格式附件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内部管理制度1. 战略管理部的职能定位与工作范围1.1 战略管理部的定位1.1.1 集团战略管理与决策支持 1.1.2 SBU 战略管理支持、监督 1.2 战略管理部的职能1.2.1 战略规划1.2.2 SBU 偏差分析1.2.3 SBU 核心竞争力管理1.2.4 SBU 并购整合监督1.2.5 SBU 咨询诊断服务2. 战略管理部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2.1 组织结构和岗位划分2.1.1 战略管理部设8个岗位: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行业分析师,战略控制员,咨询诊断师,并购整合师,信息管理员2.1.2 战略管理部的内部组织结构见左图:2.2 岗位职责:见3. 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3.1 战略管理部会议制度3.1.1战略管理部内部会议制度Array3.1.1.1 战略管理部内部会议包括:临时会议、周例会、月度工作例会和年度总结会议3.1.1.2内部会议由主管战略的执行总裁或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召集,战略管理部成员部分或全部参加,重要会议须作会议记录,会后整理成会议纪要,由总经理签发并存档3.1.1.3战略管理部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请总经理召开某项专题紧急会议3.1.2 战略管理部的对外会议制度3.1.2.1战略管理部负责的集团/SBU重大项目调研结束后,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落实,由执委会组织SBU和集团有关人员听取项目调研汇报和论证。
3.1.2.2 每年一次由执委会召集,战略管理部组织的SBU战略规划研讨会,如在德隆总部召开,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组织,行政部负责会议接待和食宿安排。
3.1.2.3战略管理部组织,报请执委会批准,每年召开一次有SBU董事长、总经理和对口部门参加的SBU年度经营分析例会,如在德隆总部召开,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组织,行政部负责会议接待和食宿安排。
3.1.2.4 战略管理部战略控制员参加SBU每季度(或月度)召开的经营分析例会。
3.2 战略管理部信息管理制度3.2.1 战略管理部信息收集和数据库的建立:Array3.2.1.1战略管理部负责对SBU的行业、项目管理和研究中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上报、备案和存档3.2.1.2战略管理部信息数据库管理的责任人是信息管理员,数据库是一种自动可查阅可生成报表的电子信息系统和书面的文字档案系统,其信息来源是战略部收集、整理的全部文档和资料。
3.2.2 战略管理部信息传递:3.2.2.1 战略管理部所有人员都要传递信息给信息管理员,以输入数据库,信息管理员同时为资料保管人员,应建立文件资料库和电子索引,以便资料快速查取,同时建立借阅登记制度3.2.2.2 战略管理部员工的各类请示、报告等书面汇报材料,必须首先报战略管理部总经理,由总经理决定是否上报执委会、是否在其他部门间传递或本部门内传阅,战略管理部向SBU 发送的文件必须经总经理核准以《股东意见书》名义交流。
3.2.3 战略管理部案例编写和经验共享:3.2.3.1战略部全体成员均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工作和项目进展过程,以便于案例编写和总结。
并购、整合、核心竞争力培育等工作在一个周期结束后经总经理批准由相应责任人编写案例。
3.2.3.2编写好的案例由战略管理部统一修订审核、印制、存档,分密级供内部查阅。
原则上,案例均应送人力资源部一份。
3.2.3.3 特殊的案例经执委会批准后可作为修订流程的依据。
3.3 战略管理部预算与费用管理制度3.3.1 战略管理部每年11-12月编制下年度部门费用预算,报财务部根据集团总体预算平衡、审核、调整并批准后执行3.3.2 战略管理部员工发生的所有费用均根据预算科目分类登记,报销前经部门登记,统一报总经理(特殊情况报副总经理)签字认可,并由财务部预审,财务部总经理确认后方可报销。
二、战略管理部职能工作流程1. 研究管理指导流程1.1 由战略管理部进行的相关研究的目的在于为集团战略投资提供决策支持,为集团/SBU战略规划提供支持和为SBU发展寻找机会1.2 研究的范围包括:与SBU相关的项目或行业的研究和即将转入战略投资的项目或行业研究1.3 研究管理指导流程1.3.1 服务于战略投资的机会判断性行业/项目研究程序1.3.1.1 课题提出/来源:执委会指派,SBU提出,部门自己提出1.3.1.2 计划与审批:执委会指派和SBU提出的研究课题,由研究员编制《研究计划书》报部门总经理审核、执行总裁批准;部门自己提出的研究课题,由研究员编制《研究计划书》,计划不牵涉外委研究的直接报部门总经理批准,牵涉外委研究的报部门总经理审核、执行总裁批准1.3.1.3 组织实施:对简单行业/项目的研究/评估,采用研究员个人单独承担的方式;对较大行业/项目的研究,采用项目组承担的方式,研究员作为项目经理联合SBU/其它部门/外部咨询机构等,组成项目组实施研究;作为项目经理的研究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项目计划,组织和协调资源,监督项目进程和质量,汇总、评估和提交报告1.3.1.4 报告与结果输出:由研究员单独承担的简单研究,由研究员负责编制报告,经部门审核后提交执委会/SBU/相关部门;由项目组承担的较重要的研究,由研究员组织项目组人员共同编制报告,提交部门讨论评审,评审通过后向执委会提交报告,必要时向总裁办公会议做演示报告。
根据评估决策情况,一般有四个输出方向:(1)研究已充分证明项目具备投资价值,经执委会批准进入投资立项阶段,研究资料移交SBU (2)研究证明项目具备投资价值,但尚不足以支持决策,决定进入下阶段做进一步深入研究(3)研究证明项目具备投资价值,但不适宜纳入战略投资范畴,决定转交投委会秘书处继续研究(4)研究证明项目不具备投资价值,研究中止,研究资料部门存档1.3.2 服务于战略投资的行业进入研究程序Array 1.3.2.1 课题提出/来源:同1.3.1.11.3.2.2 计划与审批:对已完成机会判断性研究的行业,由研究员编制《研究计划书》报部门总经理审核、执行总裁批准;对已由投委会完成深入研究的行业,由研究员编制《战略评估研究计划书》报部门总经理审批1.3.2.3 组织实施:同1.3.1.3;对已由投委会秘书处完成深入研究的行业,由研究员根据投委会秘书处的研究资料作战略评估研究,必要时作适当的独立调查1.3.2.4 报告与结果输出:对已完成机会判断性研究的行业,由研究员组织项目组人员共同编制报告,提交部门讨论评审,评审通过后向执委会提交报告,并向总裁办公会议做演示报告。
战略投资进入研究的结果根据评估决策情况,有三个输出方向:(1)研究已充分证明项目具备战略投资价值,经执委会批准进入投资立项阶段,与SBU对接(2)研究证明项目具备战略投资价值,但尚不足以支持决策,决定进入下阶段做进一步深入研究(3)研究证明项目不具备战略投资价值,研究中止,研究资料部门备案对已由投委会秘书处完成深入研究的行业,由研究员根据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报部门讨论评审,评审通过后向执委会提交报告,并向总裁办公会议做演示报告。
结果输出:(4)若执委会做出肯定决策,与投资部及SBU 业务对接(5)若执委会做出否定决策,研究中止,评估报告存档1.3.3 服务于战略投资的目标企业研究程序1.3.3.1 课题提出/来源:同1.3.1.11.3.3.2 计划与审批:执委会指派和SBU提出的研究课题,由研究员编制《研究计划书》报部门总经理审核、执行总裁批准;部门自己提出的研究课题,由研究员编制《研究计划书》部门总经理批准1.3.3.3 组织实施:对简单项目的研究/评估,采用研究员个人单独承担的方式;对较大项目的研究/评估,采用项目组承担的方式,研究员作为项目经理联合SBU/其它部门/外部咨询机构等,组成项目组实施研究1.3.3.4 报告与结果输出:由研究员根据研究/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报部门讨论评审,评审通过后向执委会提交报告,并向总裁办公会议做演示报告。
结果输出:(1)若执委会做出肯定决策,与投资部及SBU 业务对接(2)若执委会做出否定决策,研究中止,评估报告存档1.3.4 服务于集团战略规划的宏观环境及非SBU行业研究1.3.4.1 课题提出/来源:由集团执委会指派,部门总经理下达,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研究员提出,非SBU提出1.3.4.2 计划与审批:由研究员编制《研究计划书》报部门总经理审核、执行总裁批准1.3.4.3 组织实施:集团宏观环境研究,由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研究员作为项目经理,委托外部咨询/专门机构研究;集团非SBU所在行业研究,主要由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研究员作为项目经理,按《研究计划书》由投资部组织落实非SBU 研究1.3.4.4 报告与结果输出:由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研究员组织的集团宏观环境研究,由研究员组织项目组人员共同编制报告,提交部门讨论评审,评审通过后向执委会提交报告,必要时向总裁办公会议做演示报告;由投资部落实非SBU 承担的行业研究,由投资部编制报告,与战略管理部联合评审,通过后提交执委会。
研究结果的输出:(1)支持集团战略规划的宏观环境及非SBU行业研究,研究报告提供集团战略规划小组和执委会,作为集团战略规划编制和决策的参考1.3.5 服务于战略规划的SBU所在行业持续跟踪研究程序1.3.5.1 课题提出/来源:由部门总经理下达,负责跟踪对口SBU的战略控制员提出1.3.5.2 计划与审批:由战略控制员编制《研究计划书》报部门总经理审批1.3.5.3 组织实施:由对口SBU的战略管理员指导SBU相关部门实施研究1.3.5.4 报告与结果输出:由战略控制员会同SBU相关部门编制报告,经战略管理部审核后提交执委会。
研究结果的输出:(1)研究报告提供SBU,作为SBU战略规划的参考(2)研究报告提供集团战略规划小组,作为制定集团战略规划的参考1.3.6 服务于战略规划的集团/SBU能力分析程序1.3.6.1 课题提出/来源:由部门总经理下达,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研究员,负责跟踪对口SBU 的战略控制员提出1.3.6.2 计划与审批:由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研究员/负责跟踪对口SBU的战略控制员编制《研究计划书》报部门总经理审批1.3.6.3 组织实施:集团能力分析由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研究员作为项目经理会同咨询诊断师,必要时邀请外部咨询专家参加,组成项目小组实施研究;SBU能力分析由对口战略控制员会同咨询诊断师指导SBU实施1.3.6.4 报告与结果输出:由负责集团战略规划的研究员编制报告,经部门审核后提交执委会;战略控制员会同SBU战略部编制报告,经战略管理部审核后提交执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