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病初筛试验)—人畜检测法一样
布病的检测方法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实验原理:该试验又称为板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实验。
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PH3.6—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类抗体的凝集活性,检查出的抗体是IgG类,因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
器材与试剂: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载玻片、移液器、枪头方法:在载玻片上加抗原30μl,加入30μl被检血清,混匀。
在5min内观察结果,轻摇载玻片,出现凝集颗粒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实验原理: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相应的布氏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电介质作用下,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也就是用已知抗原查未知抗体。
器材与试剂:布病试管凝集抗原、生理盐水、试管、移液管、移液器、小烧杯、枪头、试管架方法:1.准备试管:取9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中编号。
1号管为血清对照管,2—8号为试验管,9号为抗原对照管。
2.血清稀释:1号管加入2.3ml生理盐水,2号不加,3号—9号各加入0.5ml生理盐水。
1号管加入0.2ml被检血清,混匀后各吸0.5ml加入2、3号管。
从3号开始做倍比稀释,8号吸0.5ml弃去。
3.加入抗原:10倍稀释抗原(用烧杯,1ml抗原9ml生理盐水),从2号开始每支加0.5ml稀释后抗原,从2号开始,血清被稀释浓度为1:25、1:50、1:100、1:200、1:400、1:800、1:16004.凝集试验标准比浊管的配制(判定透明程度的依据):取5支试管,编号,取稀释后的抗原再做2倍稀释。
盐水(ml) 清亮度标记管号抗原稀释液(ml)1 0.00 1.00 100% ++++2 0.25 0.75 75% +++3 0.50 0.50 50% ++4 0.75 0.25 25% +5 1.00 0.00 0% —充分混匀,将所有试管放入温箱中37℃培养20—22小时取出,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后观察结果。
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 新兽药证书

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新兽药证书一、概述布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菌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传染病,也可传染给人类。
布氏菌病的传播对动物养殖业和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布氏菌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防控至关重要。
其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布氏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1. 抗原来源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主要来源于已知含有布氏菌的动物血清,如牛、羊、猪等。
这些血清样本需要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以确保抗原的纯度和稳定性。
2. 制备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从携带布氏菌的动物中提取血清样本,然后通过离心、超滤等手段去除杂质和细菌。
经过适当的稀释和加工处理,最终得到用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抗原制剂。
3. 抗原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抗原的稳定性和活性,需要对抗原制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抗原的存储条件、保存期限、抗原效价等指标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新兽药证书1. 申请流程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作为兽药的一种,需要获得新兽药证书才能在市场上合法销售和使用。
申请新兽药证书需要遵循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交包括临床试验报告、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方案等材料,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认证。
2. 证书标注一旦获得新兽药证书,抗原制剂需要在包装、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上标注证书编号、有效期限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药品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用户提供了使用保障。
3. 证书更新新兽药证书的有效期通常较短,一旦过期就需要重新申请并通过审批,获得更新证书。
抗原生产企业需要及时关注证书的有效期限,提前做好证书更新工作,以保障产品的合法生产和销售。
四、结论布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的制备和管理对于布氏菌病的检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严格控制抗原的质量和规范生产流程、及时申请和更新新兽药证书,是保障抗原生产质量和市场合法的关键步骤。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效果评价

37现代养生 2021年3月第21卷第6期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人兽共患的特点,病原体可以通过人体的皮肤黏膜、消化道等侵入体内,引起发热、多汗、乏力等症状[1],严重者还会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
在基层的检测中,普遍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2]来检测布鲁氏菌病,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差异,减少实际工作中的失误,方便基层工作的开展,研究选择了宜兴市2020年布病监测点289份监测人员血清来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宜兴市2020年布病监测点289份监测人员(主要从事兽医、牲畜饲养、交易、宰杀、皮毛加工、羊肉分割等)血清。
1.2 试剂布病虎红抗原、布病试管凝集抗原(购自青岛中创汇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1.3.1 RBT ①将玻片标记好序号,用移液枪吸取30μL 待检血清滴加到玻片上;②将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平衡到室温(20~25℃),然后吸取30μL 滴加到玻片上的待检血清中;③轻轻摇晃玻片,使混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效果评价陈秀青 邹国华 吴亦琴【摘要】 目的 以试管凝集试验(SAT)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效果,探讨在基层检测中用RBT 检测布鲁氏菌病取代SAT 的可能性。
方法 选择了宜兴市2020年布鲁氏菌病监测点289份监测人员血清,用RBT 和SAT 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
以SAT 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RBT 检测效果。
结果 与金标准(SAT)检验结果比较,RBT 检测的灵敏度为100%,无假阴性;特异度为91.48%,假阳性率为8.52%。
Kappa=0.585,表明RBT 与金标准(SAT)检测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但二者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两种试验方法相关性较差,临床上RBT 不能取代SAT。
奶牛布病免疫抗体与自然感染抗体鉴别诊断的探索

摘要:奶牛布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
国家从实施稳控到提出净化,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基层诊断和实施净化过程中,检测起着关键作用。
临床检测中,常存在免疫后的奶牛出现临床症状,存在布病免疫抗体还是感染抗体不易区分的现象,给基层诊断和净化工作带来了困难。
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布病免疫抗体与自然感染抗体鉴别诊断现状,并结合临床实践筛选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竞争ELISA试验、琼扩试验、荧光偏振试验等四种不同组合鉴别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布病;试管凝集;诊断;检测试剂;奶牛1 布病检测及鉴别诊断现状布病的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以光滑型脂多糖(S-LPS)抗原为基础,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等。
除S-LPS分子外,光滑型布鲁氏菌表面还有一种天然半抗原(native hapten,NH)。
有研究表明,接种疫苗的动物血清中检测不到NH抗体的存在,而野毒感染血清中能够检测到NH抗体的存在。
目前,市场上有布鲁氏菌抗体琼扩(AGID)检测试剂盒,它是利用光滑型布鲁氏菌表面的一种天然半抗原来鉴定布病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的方法。
另外,荧光偏振试验(FPA)作为新兴的布鲁氏a菌病检测方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在2016年批准了 FPA法用于牛布病的验证诊断以及羊和猪布病的检测。
在我国,荧光偏振试验(FPA)也在现行的《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中被列为动物布病的初筛试验。
与前述的传统血清学诊断方法相比,荧光偏振试验(FPA)操作简便,能够快速给出结果,在实验室和仪器之间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
此外,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抗原大多是布鲁氏菌细胞膜上的光滑脂多糖(S-LPS),而FPA的抗原分子使用的是光滑脂多糖(S-LPS)中最具有免疫原性优势的O-多糖(OPS),这使得FPA 法能够区分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疫苗免疫后动物体内OPS抗体水平非常低,而自然感染动物体内抗体水平高。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人布病抗体的对比分析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人布病抗体的对比分析作者:刘佳国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第03期【摘要】目的:研究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人布病抗体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的饲养员、清洁工人等人群的血清标本1000份,分别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观察人布病抗体的检出情况。
结果:在1000份血清标本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的人布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0%、3.30%,且前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依次为100.00%、97.31%、97.40%(P【关键词】人布病抗体;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在感染此病后会出现发热、多汗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向慢性疾病转变,累及多个器官脏器,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尽早诊断并接受治疗十分重要。
为了比较两种试验方法在检测人布病抗体中的作用,进行了本次研究,正文详细内容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研究对象:饲养员、清洁工人等人群的血清标本1000份,选取时间: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血清标本对应的研究对象情况——性别:600例男性,400例女性;年龄范围:以18岁为下限值,以70岁为上限值,年龄平均值(43.25±6.17)岁。
1.2方法采集方法:采集清晨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通过离心处理取得上层血清。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将待检血清30微升置于玻片上,再滴加虎红平板凝集抗原30微升,利用牙签将两者混合均匀,设置对照(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在5min后对结果进行观察,判定标准:阳性(+)-肉眼可见颗粒或者是凝聚片出现,阴性(-)-液体均匀但较为浑浊。
试管凝集试验:将每份血清再分成9小份置于小试管中,加入浓度为0.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2.3ml于第一支试管中,其余试管各加0.5ml石碳酸生理盐水,按照l:25、1:50、1:1001:200……1:1600的比例稀释血清,再将等量的稀释抗原(1:10)与稀释后的待检血清混合,将其充分混合均匀,置于37℃温箱中,时间为20h-22h,之后将其取出,置于室温下2h,再同对照管、比浊管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判定。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原理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原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凝集反应试验,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的抗凝血系统抗体。
试验原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中的凝集现象。
在试验过程中,首先将患者的血清样本与特定抗原反应,然后观察是否发生凝集的现象。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常用的抗原有:人红细胞凝集素(虎红)抗原、麦芽球蛋白原、系膜性肾炎合成物等。
试验步骤:1. 准备血清样本: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血清,并对血清进行稀释。
2. 准备虎红悬液:将虎红悬液与盐水溶解,制备成适当浓度的虎红悬液。
3. 加入抗原:将稀释后的患者血清和特定抗原(如虎红)混合,使其充分反应。
4. 等待反应:将混合液放置于试验管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出现凝集。
时间可根据需要确定。
5. 观察结果:通过肉眼观察凝集的形状和程度,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
凝集原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中的凝集现象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会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凝聚或聚集,形成可见的凝集物。
凝集形成的机制有两种:1. 桥联凝集:当抗原的两个单元结合了两个相应抗体的结合部位时,抗体和抗原通过互相之间的连接桥联形成长链状结构,从而形成凝集。
这种凝集现象常见于多价抗原和多价抗体反应。
2. 网络凝集: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位点多于两个时,抗原-抗体复合物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结网状结构,从而发生凝集。
这种凝集常见于多聚体抗原和多价抗体反应。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可用于以下情况的检测:1. 抗体检测:可以用于检测某些特定抗体的存在,如抗麻疹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2. 诊断:可用于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
3. 监测疗效: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疾病进展情况。
4. 预防:有些疫苗接种后可以引起产生特定抗体,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可以用于检测疫苗接种后人体是否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从而判断免疫效果。
总结: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一种通过观察抗原-抗体反应的凝集现象来检测抗体的常用方法。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原理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原理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抗原。
该试验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物的现象,通过观察凝集程度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试验步骤:
1. 准备试剂和样品:将需要检测的抗原或抗体样品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试剂混合。
2. 在平板上滴加混合液:将混合液滴在准备好的平板上,通常是在平板上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滴加混合液。
3. 观察凝集程度:在一定时间内观察滴加的混合液是否出现凝集现象,凝集程度越明显,说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越高。
4. 结果判断:根据凝集程度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该试验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物的现象。
抗原是一种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是一种蛋白质或多糖体。
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的蛋白质,通常由免疫细胞产生。
在试验中,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它们会形成一个复合物,这个复
合物会在液体中形成凝集物。
凝集程度越明显,说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越高。
通过观察凝集程度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疫苗研究和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但是,该试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某些抗原或抗体的检测不敏感,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其原理基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物的现象。
该试验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操作流程

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操作流程材料与试剂以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反应为例。
1.玻璃板、刻度吸管等。
2.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
操作方法1.取洁净玻板一块,用玻璃铅笔划成方格,并注明待检血清号码。
2.取0.2ml吸管分别吸取0.08ml、0.04ml、0.02ml和0.01ml各放入一方格内。
大规模检验时,可只做2个血清量,大动物用0.04ml和0.02ml,中小动物用0.08ml和0.04ml。
每检一个样品需换一只吸管。
3.每格内加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0.03ml,滴在血清附近,而不要与血清接触。
用牙签(或火柴杆)自血清量最小的一格起,将血清与抗原混匀,每份血清用一根牙签。
4.混合完毕,将玻板置凝集反应箱上均匀加温或采用别的办法适当加温,使温度达到30℃左右。
3min~5min内记录结果。
结果判定++++:出现大的凝集块,液体完全清亮透明,即100%凝集。
+++:有明显的凝集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即75%凝集。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即50%凝集。
+:液体混浊,有小的颗粒状物,即25%的凝集。
-:液体均匀混浊,即不凝集。
以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份血清的凝集价。
大动物(牛、马、骆驼等)以0.02ml出现凝集价判为布氏杆菌病血清阳性,0.04ml出现凝集价判为可疑。
中小动物(猪、山羊、绵羊等)以0.04ml出现凝集价判为该份血清为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0.08ml出现凝集价判为可疑。
注意事项1.每次试验必须以标准阳性血清和标准阴性血清进行对照。
2.加抗原前必须摇匀。
3.反应温度最好保证在30℃左右,3min~5min内判定。
如反应温度偏低,可适当延长判读时间。
4.如用两个血清量作试验,任何一个血清量出现凝集反应时,则需要用四个血清量重检。
5.平板凝集反应最好是用于初筛,如出现阳性或可疑反应,再用试管凝集反应进行复检,以定性。
6.平板凝集反应与试管凝集反应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病初筛试验)—人畜检测法相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介绍: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用来诊断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
因接触病畜或食用受染牛奶或奶制品而感染。
潜伏期1~3周,临床特点是缓慢起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急性期症状多在3~6月内消退。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正常值:阴性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阳性(50%)凝集:诊断布氏杆菌病符合率为95.92%。
需检测人群:
感染,常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者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注意事项:
不适合人群:没有
检查前:使用前应充分摇匀样本,出现污染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时不得使用
检查时:抗原和血清应在室温中放置30~60分钟后,再进行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查过程:
1 材料准备
1.1 试剂: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1.2 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1.3 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上4cm 2 的方格。
1.4 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
1.5 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2 操作方法
2.1 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的血清0.03ml。
2.2 再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3 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4 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对照。
3 结果判定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受检血清在
4 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注:对出现阳性反应的动物须进一步作补体结合试验,或其他辅助诊断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系用抗原性良好的布鲁氏菌菌株,接种于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菌体,经加热灭活,离心后用虎红染液染色,悬浮于乳酸缓冲液中制成。
反应强度的判定标准
“-”无凝集,呈均匀粉红色。
“+”稍能查到凝集,稍有卷边形成,凝集物间液体呈红色。
“++”形成明显卷边,凝集块间液体稍清亮。
“+++”凝集反应较强。
“++++”凝集块呈菌丛状,凝集块间液体清亮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