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建筑材料》

二、课程性质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研读对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极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化学、物理学、材料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基本量具的能力。

(2)本课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施工、钢结构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3)岩石的形成、构造及成分,在工程地质课程中讲述,本课程主要讲授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石料技术性质的关系。

(4)金属的焊接、冷加工工艺在钢结构及水利工程施工中讲授,建筑钢材的抗拉、抗压及抗弯试验在材料力学中进行。

三、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性能,

为学习有关基础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本课程的教学原则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实验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能的同时,具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同时使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完成各种材料的实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工程实践的配合,丰富了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总教学时数为56 学时,全部在第一学期完成,其中讲课学时48 学时,实验学时为8 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任务,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着重讲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

学习方法可作简单说明。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

第二节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材料的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及散粒材料的填充率、空隙率的定义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含水率、软化系数、渗透系数、抗渗标号及影响因素。

3.材料的热性质:导热性、比热及热容量。。

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

I.材料的静力强度、比强度、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材料的弹性、塑性、脆性的概念、。

2 .材料标号、冲击韧性?疲劳极限、硬度、磨损与磨耗的概念。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1.材料耐久性的含义、抗冻性及其影响因素。

a) 重点讲述耐久性的概念,抗冻性的要领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耐久性的测定。

2.材料的脆性、韧性和塑性;;硬度和耐磨性

[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了解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它们与材料性质的关系;与水有关的性质及与热有关的性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要求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建筑石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中常用的天然岩石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及种类.

2.岩石的构造和特征.

第二节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加工类型及选用原则

1.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分类、性能;天然石料的技术性质及要求.

2.石材的加工类型.

3.石材的选用原则

第三节人造石材

1.人造石材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教学要求]

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造岩矿物,岩石的种类及性质:岩石的结构;常用建筑石材:天然石材的性质与技术要求;常用建筑石材。了解岩石的基本知识、常用岩石的特点及建筑石材的技术要求。重点为石料的构造、石料

的技术性质及选用。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石膏

1 .石膏胶凝材料的生产?

2.建筑石膏的凝结硬化、技术要求、特性及用途

第二节石灰

1 .生石灰的生产、消化、硬化过程、石灰的品种及技术指标、

特性、用途、储存

第三节镁质胶凝材料

1 .镁质胶凝材料的生产

2.菱苦土的水化硬化

3.菱苦土的应用

4.水玻璃的组成、硬化、性质、用途

[教学要求]

掌握胶凝材料的含义和分类、石膏的原料与生产、凝结与硬化、技术要求、性质及应用;石灰的原料与生产、熟化与硬化、技术要求、

性质及应用;菱苦土的组成、硬化及性质特点。着重了解其性质和应用特点;水玻璃的组成、水玻璃的硬化、水玻璃的性质与应用;

第四章水泥

[教学内容]

第一节硅酸盐水泥

1.硅酸盐水泥的定义。

2.硅酸盐水泥生产的简要过程、熟料矿物组成、各组成矿物的特性及其与水泥性质的关系。

3.水泥石的结构组成及影响其强度发展的因素。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及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及凝结硬化(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水化产物及其特性;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

4.硅酸盐水泥石腐蚀的类型与防治,硅酸盐水泥石腐蚀的基本原因;防止腐蚀的措施。

5.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

第二节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1.混合材料的种类;

2.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3.通用水泥的质量等级、选用、验收与保管

第三节其它品种水泥

1.铝酸盐水泥的定义、技术要求

2.快硬型水泥的定义、技术要求

3.膨胀型水泥的定义、技术要求

4.白色及彩色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技术要求

5.道路水泥的定义、技术要求6.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定义、技术要求[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与特性、水化产物和水泥石的组成;水泥石的性能和凝结硬化的关系;养护温度、湿度对水泥水化及凝结硬化的影响;硅酸盐水泥的强度发展规律;硅酸盐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标号等的技术要求和实用意义;水泥石受腐蚀的内因;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水化热、抗碳化性对水泥应用的影响。活性混合材料的常用品种、活性的来源、激发剂的作用;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特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几种常见硅酸盐水泥的共性与特性及其应用。

第五章混凝土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混凝土的定义、分类

2.混凝土的优点与发展

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邓小锋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类型:理论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42学时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分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1、使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在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技术指标的检验能力。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建筑材料分类。 2、理解建筑材料性质的定义以及性质与应用间相互关系。 3、了解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4、以硅酸盐水泥为重点,理解水泥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水泥石腐蚀与防止。了解其它水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5、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理解从原材料和配合比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知识。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理解砌筑砂浆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 6、了解砖及砌块的技术性质和使用范围。 7、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了解建筑钢材的国家标准,钢筋品种及特性,钢筋的冷加工等。 8、掌握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牌号的划分等表示和配制。 9、了解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 (二)素质目标 1、具有独立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韧、诚信的品德。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系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无前修课程,可为学生后续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模板【经典】

Xxx大学 《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xxxxxxx系 执笔人:xxxxxxx系 审核人:xxxxxxx系 xxx大学xxx系 20xx年2 月

[实验要求] 本课程实验要求较高,实验内容多且相关性较强,有关实验的具体要求与内容需按实验大纲执行,本大纲中不再另行说明。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与Visual FoxPro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常量、变量、函数及表达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练掌握:常量、变量、表达式及常用函数;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关系运算; 了解:Visual Foxpro的命令格式及文件类型。 [重点与难点]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常量、变量、函数及表达式。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节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数据库概述 (一)三类数据模型 (二)关系数据库概述 (三)实体模型与实体联系 (四)三种基本关系运算 (五)关系完整性 二、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数据管理系统(DBMS) (二)数据应用系统(DBAS)

第二节Visual Foxpro 概述 一、Visual Foxpro概述 二、Visual Foxpro的数据元素 三、Visual Foxpro的命令格式 第三节常量、变量、函数和表达式 一、常量、变量的概念及类型 二、函数 三、表达式 [复习思考题] 1、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有哪些优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些基本功能? 3、VFP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第二章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Visual FoxPro项目管理器;表的建立与修改;表的维护命令;索引的概念与索引的建立[教学目标与要求] 熟练掌握:表结构建立及修改方法;索引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建立索引的方法 掌握:对表中记录的追加、插入和删除等操作;项目管理器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了解:多工作区的概念;数据导入和数据导出 [重点与难点] 表结构的建立及修改方法;表中数据操作;索引及索引建立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一节项目管理器 一、项目管理器的作用

最新教学大纲模板74432资料

《××××××》课程教学大纲(居中,黑体,小二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其中实验安排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同时,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删减。) 如:第一章×××××× [教学知识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 实验内容及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六、考核方案(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考核方案可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七、教学材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1.5倍) (指课程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材料若涉及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要填写,若无可不填写。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1、课程教材: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1]丁杰主编,《电工学简明教程》,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教学所需相关条件: 如:仿真软件。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如:本大纲适用于××××××专业《××××××》专业基础课程。 或本大纲在教学过程某一方面可以再适当调整等等。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教学大纲

附件一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大纲

C语言程序设计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层次、总课时 1.适用专业:计算机类 2.层次:大专 3.总课时:64学时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学会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特别强调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条件。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与目标 根据市场对高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课程内容以“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编写技能。学会利用常见的C程序开发工具的使用,掌握开发环境的配置,掌握常见菜单命令的使用以及整个窗口的布局设置。掌握结构化或模块化程序设计技能,学会数组、函数、三大控制结构、结构体和共用体以及指针的使用。为软件后期维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能力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开设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习惯,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行事风格,尤其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质,注重培养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具有踏实工作作风,良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强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工作任务进行有效分析和寻求解决方案;加强自身的程序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从事软件研发的职业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与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编码:143B006 学分:3 总学时:48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 先修课程:建筑力学 执笔人:王银 审定人: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就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可为以后的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铺垫,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识,同时对常用建筑材料比如水泥和混凝土等的组成,技术指标,适用范围及质量控制等有所了解,让学生在今后碰到相应的建筑材料时不会有陌生感,知道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相关建筑材料。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不同种类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使用特性,掌握各种材料的组成、特点以及应用领域,同时对一些常用建筑的检验方法有所了解。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实验项目与类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化对建筑材料的认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重点: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分类及建筑材料的特点 难点:无 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0.5学时 1.建筑材料的定义 2.建筑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地位 1.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2.建筑材料的特点0.5学时 第三节建筑材料技术标准简介0.5学时 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企业标准与地方标准 第四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学习方法0.5学时 1.学习目的 2.学习任务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建筑材料的结构与组成,了解材料自身组成与其各方面特性之间的联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耐久性 难点:与建筑材料性质相关的概念区别与理解 第一节材料的组成与结构0.5学时 1.材料的组成 2.材料的结构 第二节材料的物理性质 1.5学时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1学时 1.强度与比强度 2.弹性与塑性 3.脆性与韧性 4.硬度与耐磨性 第四节材料的装饰性0.5学时第五节材料的耐久性0.5学时第二章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石灰和石膏的制备工艺,理解石灰、石膏的水化反应,掌握石灰、石膏的相关性质及应用。 重点: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与应用 难点:石灰的熟化及硬化过程,石膏的凝结及硬化规律 第一节石灰1学时 1.石灰的生产 2.石灰的熟化 3.石灰的硬化 4.石灰的主要技术指标 5.石灰的性质 6.石灰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建筑石膏1学时 1.石膏的生产与品种 2.石膏的凝结硬化 3.石膏的技术要求 4.石膏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水泥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分类、特性及相应的技术指标,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同时熟悉不同品种水泥的应用范围。 重点: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矿物组成及其水化特点 第一节硅酸盐类水泥 1.硅酸盐类水泥的分类0.5学时 2.硅酸盐水泥的制备与组成1学时 3.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凝结硬化过程 1.5学时 4.硅酸盐水泥的相关技术指标1学时 5.硅酸盐水泥的应用特点1学时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总学时: 68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 34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系统学习 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语法,较好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编程思路和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利用 C 语言编写软件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有较强软件开发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熟练掌握 C 语言中的基本知识、各种语句及程序控制结构,熟练掌握 C 语言的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链表等数据结构的基本算法;并能熟练地运用 C 语言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具有较强的程序修改调试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教学重点:掌握C语言变量类型及不同类型常量的表示;标准的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运算符及常用数学函数的使用;控制流程、数组和指针的使用;结构体、链表的构造使用;函数结构、函数参数传递及递归等方面的知识;基本的文件操作。难点:指针的使用、结

构体链表的构造和使用及函数的参数传递。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故采用讲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C语言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 编程历史的回顾、程序设计介绍(过程式,面向对象,函数式,逻辑式); (2) C语言的历史背景、特点; (3) C语言源程序的格式和程序结构; (4) C程序的上机步骤。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简单的 C程序格式,包括main()函数、数据说明、函数开始和结束标志等; (2)难点:编程入门以及对语言的理解。 第二章算法(3学时) 1.教学内容 (1) 算法的概念及特性;评价算法优劣的方法(时间和空间); (2) 简单算法举例; (3) 算法的表示(自然语言、流程图、N-S流程图); (4)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步骤。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算法流程图三种基本结构(以后各章学习中利用流程图强化对程序的理解);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二、课程性质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研读对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高职、高专学生。 2.课程特点:本课程是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极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化学、物理学、材料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基本量具的能力。 (2)本课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施工、钢结构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3)岩石的形成、构造及成分,在工程地质课程中讲述,本课程主要讲授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石料技术性质的关系。 (4)金属的焊接、冷加工工艺在钢结构及水利工程施工中讲授,建筑钢材的抗拉、抗压及抗弯试验在材料力学中进行。 三、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性能,为学习有关基础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选择与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本课程的教学原则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实验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建筑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能的同时,具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同时使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完成各种材料的实验,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工程实践的配合,丰富了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总教学时数为56学时,全部在第一学期完成,其中讲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本课程的任务,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着重讲述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可作简单说明。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 第二节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材料的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及散粒材料的填充率、空隙率的定义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含水率、软化系数、渗透系数、抗渗标号及影响因素。 3.材料的热性质:导热性、比热及热容量。。 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模板

.. 特种作业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嘉兴市万隆工程机械技能培训中心 二○一一年九月

..

.. 目录 特种作业专业教学计划............................................................................... 挖掘机操作教学大纲................................................................................... 厂内机动车驾驶教学大纲 ...........................................................................

.. 挖掘机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通过系统化培训,使学员熟练掌握挖掘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施工中的操作、方法;了解挖掘机的机械工作原理,液压传动、油路、电路等知识,能够对挖掘机常见故障分析、排除。 学习内容: 学习挖掘机的操作与保养知识。 1、操作知识:挖掘机机械的工作原理、保养及操作技巧,学习独立完成土石方计算、挖方、挖沟、挖壕、甩方、平地、装车、爬坡过桥、破碎、过路、拆楼、上下拖板车、旋转定位、挖地基等操作技术。 2、保养维护:学习挖掘机的保养,易损件的更换和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培训时间 脱产培训45天, 教学理念: 1.实现培训与实际操作零距离; 2.学员与教师零距离互动探讨; 3.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教学计划; 4.保持与企业沟通;

.. 5.全面推进使用多媒体教学; 就业方向: 1、路桥建设公司:从事修路、架桥、开挖隧道、大型桥梁建设 2、市政建设公司:从事铺设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管网老城改造、新城开发、高层建筑、农村建设与改造 3、能源冶金,水电站建设、煤炭矿山开发建材以及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等工程. 4、水利建设、挖污清淤、围堰填污、人工挖湖 5、挖掘机售后维修站从事挖掘机整机的检测、故障的分析、判断与排除,零部件的拆装与更换工作. 6、从事挖掘机配件的采购、仓储、供应、销售与管理等工作. 7、从事挖掘机生产企业的整机装配、生产流水线各种工序的操作.

最新高校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规范及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 (与下空一行黑体居中二号字) (以下标题:宋体加粗小四修改完删去此行) 课程编号:暂不填写,由教务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编写(宋体小四以下同上)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专业名称) 开课学期:×××(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专业名称)第×、×学期(或第二至第四学期) 学时:×××(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专业名称)4×16=64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此处用2×16=32形式来表示周课时和总课时,或者周学时,总学时,有实验课的标注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分别是多少) 学分:×××(专业名称)×学分 ×××(专业名称)×学分(如多个专业不同学分这样编写,学时学分相同则只写学分)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制定时间(或修订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二选一) (与下空一行) 一、课程简介(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明确该课程类别,如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与2014级人才培养一致);概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其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阐述该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所起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的知识及掌握程度,要具备哪些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式(宋体加粗、小四) 课堂讲授、理论+实践、一对一理论+实践(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选择)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宋体加粗小四) 六、教学内容(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第一部分(居中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目的及要求:(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本部分教学要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并按“了解”、“理解”、“掌握”、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语言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 适用层次:高技 总 学 时:320学时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高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必修的课程,本课程采用的语言是Javascript,简单、实用,能使互联网前端和后端有机的结合;利用第三方库、模块,学生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互联网产品,同时为专业知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课程与互联网密不可分,通过掌握互联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力。 2、教学基本任务和要求 熟练使用Javascript编写程序;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制作前端网页,熟悉jQuery、Bootstrap等框架的使用;掌握利用Node.js和Express.js构建服务器后台程序,并与前端进行数据交互;了解产品的用户体验,识得UI制作;掌握利用UML建模工具绘制用例图、功能图、流程图等;知道WebSocket原理,并学会使用WebSocket构建实时通讯系统;通过Node.js第三方模块,学会动态地构建应用程序的多样主题;了解Ghost开源系统,识得利用Ghost构建多样主题的博客网站;

掌握国外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能看懂、理解搜索结果的英文内容。 3、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理论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性要求学生多动手。因此课程的重点放在项目实践上,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项目协作能力。理论知识以精讲为主,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巧,为学生提高动手技能打好基础;多利用国外搜索引擎,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 号章节内容总学 时 讲授 学时 训练 学时备注 1第一章 课程介绍22 2第二章 基本语法1266§2.1 变量与数据类型 §2.2 程序结构控制 §2.3 自定义函数 §2.4 字符串函数 §2.5 Math函数 2 1 1 1 1 2 1 1 1 1 3第三章 闭包与回调函数1266§3.1 剖析函数定义 §3.2 闭包 §3.3 回调函数 2 2 2 2 2 2 4第四章 对象1266§4.1 对象的使用 §4.2 this、apply、call §4.3 原型继承 2 2 2 2 2 2期中考试

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设计的实际情况,课堂讲授装饰材料的性能,结合市场调查,掌握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特性、构造特点。使学生对装饰材料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设计中得到合理选用。(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介绍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及规格,通过多媒体和图示列举详尽的构造接点,搭接方法以及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懂得运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来实现设计意图。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室内设计制图的准备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明确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按材料的装饰部位分类:1外墙2内墙3地面4顶棚 (2)按材料的材质分类:1无机材料2有机材料3复合材料 (3)按材料的燃烧性分类:1不燃性2难燃性3可燃性4易燃性 2、建筑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外观 (2)材料的功能性 (3)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重点、难点: 1、材料的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及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质。 2、吸水性与吸湿性的区别,三大密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密度 (2)材料的孔隙率 (3)材料的吸声性能 2、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1)材料的强度、比强度 (2)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3)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4)材料的硬度、耐磨性 3、材料的耐久性 第三章地面装饰材料 本章重点、难点: 地面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面装饰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内容: 建筑中常用的地面材料 1、石材地面 (1)天然大理石的特点、性能以及施工工艺

新教学大纲模板讲课教案

附件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课程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英文名称: abc 课程编码:×××××××(跨学期结束的课程各学期课程的编码依次罗列,以逗号相隔)课内教学时数:××学时(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时用××+××+……表示),其中课堂讲授××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跨学期结束的课程用×+×+……表示) 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 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 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 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月(宋体常规五号) (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 1、课程教学内容:按相当于教材中的章节目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突出各章的重点、深度、广度。本段文字包括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排列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编制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主要部分是规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和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简明反映课程的教学深度和难点。 2、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明确提出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指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绪言(宋体小四号加粗,居中设置)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模板

继续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参考) 《生产与运作管理》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 总学时: 72 适用年级、专业: 11级工商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研究如何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用,以便搞笑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一门学科。企业的兴衰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提供质量过硬,价廉物美的产品,特别是市场的多变,顾客需求多样化的年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处于管理活动的核心地位,这也决定了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要对企业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理解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和生产流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 2、理解生产过程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地位,为生产管理内容婚 配相公内容 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导论 教学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 制造类企业典型的生产流程等。 基本要求:1、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理解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和生产流程。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 2、理解生产过程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地位,为生产管理 内容婚配相公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生产规划基础 教学内容:生产管理概述,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等。 基本要求:1、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2、掌握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1、工厂总平面布置的方法有哪些。 2、单件、小批生产时,车间平面布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三)流水生产线规划 教学内容:流水生产线的特征、形式和组织条件,单一品种流水生产线的组织设计,多品种可变及混口流水生产线的规划,自动生产线的规划等。 基本要求:1、掌握流水生产线是如何划分的。 2、理解流水生产线的特征有哪些。 3、正确理解单一品种流水线规划、多品种流水线规划、 多品种混合流水线规划的基本思路。 重点难点:1、可变流水生产线和混合流水生产线的区别。 2、单一品种流水生产线、可变流水生产线、混合流水生产线是如何组织设计的。 (四)单件生产与成批生产规划 教学内容:单件、小批生产规划,多品种批量生产规划,大规模定制等 基本要求:1、掌握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 2、掌握单件、小批生产的生产组织形式。 3、了解单件、小批生产时,机床布局的依据。 重点难点:成批生产规划与流水线生产规划相比,工作地的工序或工位布置有何异同。 (五)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资料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制定的时间:二〇一二年五月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资料 主讲教师:曹永春、蔡正琦、顿毅杰 主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陈维兴、林小茶编著,第2版,2009 辅助教材: 1.《C++编程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美Bruce Eckel,Chuck Alliso著,刘宗田,袁兆山,潘秋菱等译; 第1版,2011年 2. 《C++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美H.M.Deitel P.J.deitel 薛万鹏等译,2000年 3.《C++程序设计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美Bjarne Stroustrup 著,裘宗燕译,2005年 4.《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习题解析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陈维兴主编,第2版,2009年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同上 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学分:4分 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上机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结构: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课内实验、课后作业 评价方案:(考核依据、评分的办法、权重的分布) ?平时成绩:10% 课堂表现(课堂提问、考勤、作业等) ?实验成绩:20%(实验报告、实验考试)

?期中成绩:20%(闭卷考试) .期末成绩:50%(闭卷考试) 参考书目: 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C++编程思想》刘宗田,袁兆山,潘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秋菱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C++程序设计教程》H.M.Deitel, P.J.deitel 著,薛万鹏等译 《C++程序设计语言》Bjarne Stroustrup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著,裘宗燕译 陈维兴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习题解析与上机指导》 推荐刊物: 1、《计算机学报》 2.《软件学报》 3.《程序员杂志》 4.《码农周刊》 5.《快乐码农》 相关网站: 1. 中国计算机学会https://www.360docs.net/doc/686670108.html,/sites/ccf/ 2. 计算机爱好者协会https://www.360docs.net/doc/686670108.html,/forum.php 3.C语言中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86670108.html,/cpp 5.中国悠悠期刊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86670108.html,/ 6. 中国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86670108.html,/ 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编者签字: 室主任签字: 院系主任签字: 2003年12月1日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408206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具 有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场调查和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的基础,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运输、储存、实验基本技能,在从事道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中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本课程为学习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学等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和路桥专业,二年级,第3-4学期。 二、先修课程 《数学》、《工程地质学》。 三、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一)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堂实验加深学生对主要建筑材料性能与应用的感性认识。 (二)考核方法:理论教学闭卷考试,实践教学进行技能考查。 四、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85 其中讲授:65 实验:2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一)理论讲授(65学时) 第一章绪论(5学时) 主要内容:概述。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工性能、耐久性。 重点难点:重点是建筑材料与质量有关的物理性质。 1

学生掌握要点:通过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理解其各种性能。 1、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构造 2、建筑材料物理状况 3、建住材料力学性能 习题与作业:18学时 第二章石料(4学时) 主要内容:块状石料与集料的来源。石料的一般要求和技术标准。集料的技术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是集料的技术要求。难点是集料的颗粒级配。 学生掌握要点:1、石料的一般要求2、石料的主要技术性能3、石料的技术标准4、集料的一般要求 习题与作业:12学时 第三章石灰与水泥(12学时) 主要内容:石灰。水泥。 重点难点:重点是硅酸岩水泥,难点是水泥硬化原理。 学生掌握要点:1、石灰的熟化与原理 2、石灰的应用与保管 3、硅酸盐水泥 4、掺料水泥 5、水泥的应用与保管 习题与作业:42学时 第四章水泥砼与砂浆(14学时) 主要内容:水泥砼。砂浆。外加剂。 重点难点:重点是水泥砼的主要技术性质和配合比设计。难点是砼配合比设计。 学生掌握要点:1、砼的组成材料 2、砼的主要技术性能 3、砼的配合比设计 4、硅的强度检验评定 5、各类砂浆的技术性能和配合比 习题与作业:48学时 第五章沥青及其制品(6学时) 主要内容:石油沥青与煤沥青。沥青制品。 重点难点:重点是石油沥青。 学生掌握的要点:1、沥青分类、主要技术性能 2、沥青防水卷材技术性能 3、胶粘剂(防水涂料)技术性能 习题与作业:18学时 第六章沥青混合料(8学时) 主要内容:概述。组成结构与强度理论。技术性质与技术要求。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组成设 2

教学大纲模板

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语文 总学时:7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开设两学期,每周2课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中职学生 相关课程:无 教材:《语文》,赵大鹏编著,语文出版社,2012年, 一、课程目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2、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郑莉第四版)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上机学时:16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本课程既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是计算机学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在掌握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上,掌握面向程序设计的方法,在了解面向对象一般开发过程的基础上,掌握面向对象的典型设计方法,学会分析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编程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讲述了C++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包括类、对象、派生类、继承、多态性、虚函数、模板、流类库,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和风格,掌握其方法和要领。 主要培养学生通过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C++熟练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 理论教学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手段授课,利用计算平台形象化教学,便于安排演示实验、有效地组织教学,便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技术。注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项目开发实际,给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案例。 授课中要注意采用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在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依据理论去指导实践的素养,也应注意运用对比、模拟等方法加强理论教学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基础,适时、适当地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为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从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出发,课程内容着重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对这两方面内容提出如下要求: (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 (2)在材料应用方面: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2.建筑材料发展概况。 3.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课程成绩考核办法,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了解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建筑材料,了解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难点: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预算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章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知识点: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物理性质:表示材料物理特征的性质有堆积密度、密度、表观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等。

教学大纲模板(建议稿)

教学大纲模板(建议稿) 1、根据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对每门课程(包括非授课形式各教学 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包括: z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z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教学设计 z评估方法 z对教学管理要求。 教学大纲是达到专业工程认证毕业要求标准最根本、最基础性的工作;是任课教师与管理者理解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水平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为了管理方便,课程教学大纲提纲尽可能釆用北航教务处提供的原 统一下发的提纲,鉴于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建议增加一节。 3、下面附编制面向工程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模板,请审 议。 附件:编制面向工程专业认证课程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模板

《xxxx》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由管理人员填写) 课程中文名称:xxxx 课程英文名称:xxxx 开课学期:秋/春季 学分/学时:2.5/44 先修课程: 建议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XXXXXX专业(方向),X年级本科生 团队负责人:XXX 责任教授:XXX 执笔人:XXX 核准院长:XXX 课程教学大纲正文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z描述该课程名称主题词的定义及内涵; z描述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內容; z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明确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重点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z按该课程不同属性(除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外,纯理论课程、理论+实验课程、独立实验/实践环节)分别列出主要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综合能力),对所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要重点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要求中; z若为实验/实践环节,要注重设计复现发现科学现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精神;基于任务、基于现场正向/逆向问题理念的设计实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践综合能力; z学时分配等。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思想,可通过“教学的互动、团队合作、教学的自主性、教学的开放性”多种形式,釆用整合思维研究、探究式学习、融合学习、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学习、专题讨论、文献阅读等教学方法实现。 实验教学方法可借鉴“CDIO”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