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苗家坝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 精品 精品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超深基坑测量控制网布设关键技术

建筑工程超深基坑测量控制网布设关键技术
在控制点上架设仪器,严格对中整平,前后视也需要架设 基座,对中整平,测量相邻点间的距离和角度,在导入软件进 行平差处理。
图 1 控制点分布图
2.3 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本工程高程基准点为 TP1,应布设成闭合环 线。为了方便对控制点位进行统一的维护,决定高程基准点 与二级平面控制点合二为一。点位尽量远离基础沉降区及受 重 型 施 工 机 械 施 工 影 响 的 区 域 ,且 通 视 条 件 要 良 好 ,便 于 观 测,且要保持一定时间与沉降观测网进行联测,便于时刻关注 控制点的沉降情况。
地下室深度达到 30 多米,采用全站仪的三角测量原理:将 全站仪架设到控制点 I3 上,整平仪器,用十字丝中丝对准预测
2019.02
建筑工程
Doors & Windows
点,将仪器内部高程参数设置为零,用免棱镜方式多次测设高 程 ,平 均 数 作 为 地 下 室 的 基 准 高 程 点 ,再 用 水 准 仪 布 设 水 准 网。地下部分每层的 1 米标高线用钢尺和水准仪配合完成。
关键词:深基坑;超高层;控制测量
1 工程概况
成都壹捌捌大厦项目成都市青羊区,地上商业 7 层,地下 7 层(基坑深度达 29.3m),为车库及人防工程;A 栋主楼地上 42 层,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成;B 栋主楼地 上 45 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总高度为 188m。
2 测量控制网建立 2.1 控制坐标转换
全站仪引测标高基准点的方法如下: (1)在±0.000m 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通过气温、气压计 测量气温、气压,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 (2)全站仪后视每隔 6 层中转一次核心筒墙面+1.000m 标 高基准线,首先测得仪器高度值。对仪器内 Z 坐标进行设置, 包括反射棱镜的常数设置。 (3)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 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棱镜放在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 位置,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由于全息反射贴片配合远距离 测距时反射信号较弱,影响测距的精度,故本工程用反射棱镜 配合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 (4)计算得到反射棱镜位置的标高后,用水准仪后视全站 仪测得的标高点,计算水准仪仪高值,将该处标高转移到剪力 墙侧面距离本楼层高度+1.000m 处,并弹墨线标示。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

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施工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
于 该 控 制 网精 度 要 求 较 高 ,施 测 难 度 大 , 因此 ,控 制 网的技 术设 计尤 其 重 要 ,文 中通 过 对 该 控 制 网精 度和 等级 的论 证 ,说 明 了所 采 用 技 术 方 案 的 可 靠性 。 关 键 词 :水 利 枢 纽 ;施 工 控 制 网 ; 中央 子 午 线
水准测量测段高差中误差 :t √ 式中m 为每公里水 t= L l
准 测 量 的 全 误 差 , 将 i / ,0 :1 3 0 0, 1 15 0; L 4 m ; / ,0 =k
m m: 1 0 ,20,60,1 . . . 00。计 算 结 果 为

:当 i / ,0 :l 4 5 0时
中 图 分 类号 :P 1 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3 ( 0 2 20 4— 2 0 6 7 7 2 1 )0 — 16 0


工 程 概 况
上 式微 分 得 :
d i

黔 中水 利 枢 纽 工 程 一 期 工 程 包 括 水 源 工程 、 灌 区一 期 工
r 1 rm ,i 。 4 mm ;当 i 1 30 0 时 i 2l l l 4 a n= 2 = / ,0 n = mm ,
m 6 rm ;当 i 1 15 0时 r 1 3 m ,m。 4 0 =3 a = / ,0 n 3m = 0 mm ; r nⅡ、 m Ⅲ 、m l为 别 为 4 m 、 1 mm 、 2 mm ;从 f V a r 2 0 = 面 的 计 算 结 果 可 以看 出 , 于 4 m 长 的 渠 段 , 对 k 当渠 道 纵 坡 达 到 1 4 5 0 时 ,首级 高程 控 制 网选 择 三 等 水 准满 足 总 干 渠 建 设 / ,0 的要 求 。 由此 我 们 认 为 采 用 三 等 水 准 作 为 首 级 高 程 控 制 可 以 满 足 测 量精 度 要 求 。 水 利 水 电工程 施 工 测 量 规 范 ( L 2 9 )规 定 ,对 S 5- 3 于 大 型 水 利 水 电工 程 的混 凝 土建 筑 物 应 该 作 二 等 或 三 等 控 制

苗家坝水电站溢洪洞预制桥梁混凝土构件配合比试验及施工工艺

苗家坝水电站溢洪洞预制桥梁混凝土构件配合比试验及施工工艺
规 范要求 ,见表 2 。
表2
凝结 时间(:i) hm n 细度 ( %)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结果
标准稠度 抗压强度( a Mp ) 3天 2 8天 抗折强度( a Mp ) 3天 2 8天
强度等级 标准要 求
检测 结果
初凝
终凝
安定性 必须合格
合格
( %)
口处 ,为一座沟 通溢洪 洞 出 口左岸低 线公 路交通
的施工桥梁 ,桥梁 总长 3 m 2 。左 岸低 线公 路起 点
碧 口至关头坝,关头坝至苗家坝坝址约 1.k 。 8 Om
电站尾 水 与碧 口水 电站 水库 回水衔接 。该工程 的 主要任 务 是发 电 。枢纽 建筑物 主要 由混凝土面 板 堆石 坝 、溢 流洞 、泄洪 排沙洞 、 引水 发 电洞及岸 边 厂房 等 组 成 。 电站正 常蓄 水位 80 ,死水位 0m 78 , 9m 汛期 排沙 限制水位 75 , 9m 总装 机容量 20  ̄ 4g ̄


水 电施工 技术
2 1 ・第 1 00 期
总第 5 9期
苗 家坝水 电站溢洪涧预制桥梁混凝土构件
配合 比试验及施工工艺
蒲玉盆
( 中国水 电三局有限公 司勘测设计研究院 )
【 摘 要 】 苗家坝水 电站溢洪洞 出口桥 梁位于左岸公路低 线上溢洪洞 出口处 ,由于地理条件所制,混凝 土
品种 需水量 比() %
级粉煤 灰 进行 检 验 , 各项 指 标均 满 足相 应 的标 准
要 求, 见表 3 。
粉煤灰 检测结 果
细度 () % 含水量 () % 活性指数 () %
Ⅱ级灰标准
检测结果
≤15 0

GPS技术在苗家坝水电站滑坡体监测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苗家坝水电站滑坡体监测中的应用

锤■ 懈
。热 摆 龅 无 蚺晰 黼 融
勰 赡 d 僚粥 r 罾嫱 .
。 嵇 矬 瀚



塞 \ 一 7 / ; \

\\ / }
M硒啦
毛啾 置
_ 斑 瑚一晌 像糍 l 融 觑擗 ’ 瓢


光呻事烈 蠼 街
●■■■‘一

! 基
件及 数据 处理 系统三 大部分 。
圈 2 G S自动化监测 系统示意 P
苗 家坝 滑 坡 区 G S自动 化 监 测 预 警 系 统 的 P
监测单元主要包括 : 参考站 、 监测站及控制中心软
21 G S . P 参考站
2 1. o 4 02 N .
四 川 水 利
・ 5・ 6
苗 家坝水 电站滑 坡 群 具有 以下 独 有 特点 : 多
的平 面位 置精 度 为 1— m 高程 精 度 为 2— 2 m,
3 m。应 该说 , P m G S定 位 技 术 是一 种 先 进 的高科 技监 测手 段 , 用于监 测滑 坡是 G S技 术变形 而 P
个滑坡体距离相对较远 , 每个滑坡体的监测点数
位精 度 , G S 量规 范 中 对测 站周 围 的环境 做 在 P测 出了一 系列 的规定 。如 测 站周 围高 度 角 1。 5 以上 不 允 许 存 在 成 片 的 障 碍 物 ; 站 离 高 压 线 、 压 测 变 器 、 线 电 台、 无 电视 台 、 波 中继站 等信 号 干 扰物 微
考站( 图 3 。 见 )
图4 控 制 中心 数 据 处 理 界 面
3 传 统监测手段 与 G S监测系统 的比较 P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精编文档).doc

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附件2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合同编号:XJB/0184)测量控制网技术方案水电七局向家坝项目部二零零六年五月九日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控制网技术方案一、工程概述1、1 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简介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梯级开发中的最后一个梯级,位于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坝址左岸下距四川省宜宾县的安边镇4km、宜宾市33km,右岸下距云南省的水富县城1.5km。

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作用。

工程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混凝土重力挡水坝、左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左岸河中垂直升船机等组成。

本标的主要内容为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右岸EL288.00m~384.00m坝基开挖与支护工程、排沙洞工程、施工支洞工程、右岸310m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等。

本合同工程计划于2006年4月1日开工,要求2012年6月30日全部完工。

本合同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4645075m3 ,土石方填筑230997m3,石方洞挖1639190m3,混凝土970531m3,钢筋制安62030.06t.喷混凝土44867m3。

二、控制网的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2、1、1 、2003年1月9日发布的《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1、2、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颁发的《向家坝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

2、1、3、XJB/0184标段有关施工设计图。

2、1、4、施工组织设计2、1、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2、1、6、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有关测量规范三、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和控制点的埋设3、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向家坝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测量控制网拟在三峡总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测量中心提供的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适合于本标段施工的三等加密控制网。

苗家坝业主方施工组织设计

苗家坝业主方施工组织设计

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八篇施工组织设计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二OO七年三月西安批准:春光魁核定:周兰生郭立红丁燕董新审查:周兰生康智明康本贤夏建涛校核:杜建军关薇李振宇任有锋魏广恒编写:万里雷丽萍殷丽亚贾玉荣李均科吕康罗虹孙帆目录目录 (1)10施工组织设计 (6)10.1施工条件 (1)10.1.1工程条件 (1)10.1.1.1对外交通 (1)10.1.1.2施工场地 (1)10.1.1.3工程特性 (1)10.1.1.4 施工期通航及过木要求 (3)10.1.1.5 建筑材料来源及水、电供应条件 (3)10.1.2自然条件 (3)10.1.2.1地形、地质条件 (3)10.1.2.2水文、气象条件 (5)10.1.3 工程主要施工特点 (8)10.2施工导流 (8)10.2.1.导流方式 (8)10.2.2 导流标准 (9)10.2.3导流方案及导流程序 (10)10.2.3.1 导流方案的比选 (10)10.2.3.2 推荐导流方案的导流程序 (12)10.2.4 导流建筑物的设计 (15)10.2.4.1 挡水建筑物设计 (15)10.2.4.2 导流泄水建筑物设计 (17)10.2.5 导流建筑物施工 (21)10.2.5.1土石方明挖 (21)10.2.5.2 石方洞挖 (22)10.2.5.3 围堰填筑及拆除 (22)10.2.5.4 基础防渗体施工 (22)10.2.5.5 混凝土浇筑 (23)10.2.5.6导流洞封堵施工 (24)10.2.6 截流 (25)10.2.6.1 截流时间及截流流量的选择 (25)10.2.6.2 截流方式 (25)10.2.6.3 截流备料及机械设备 (26)10.2.7基坑排水 (26)10.2.8下闸蓄水 (27)10.2.9导流建筑物封堵设计 (28)10.2.9.1导流洞堵头设计 (28)10.2.9.2堵头布置及长度初步计算 (29)12.2.10 苗家沟排洪方式及设计标准 (29)12.2.10.2 设计标准 (30)12.2.10.3 排洪渠设计 (30)10.3料源选择与料场开采 (31)10.3.1人工骨料及坝体堆石料料源选择与料场开采 (31)10.3.1.1人工骨料及坝体堆石料料源规划 (31)10.3.1.2 人工骨料及坝体堆石料料场概况 (32)12.3.1.3人工骨料及坝体堆石料料场选择 (34)10.3.1.4 石料场开采规划 (35)10.3.2防渗土料料源选择与料场开采 (38)10.3.2.1防渗土料料源规划 (38)10.3.3.2防渗土料料场概况 (38)10.3.1.4 防渗土料料场开采规划 (40)10.4主体工程施工 (40)10.4.1土石方开挖工程 (40)10.4.1.1两岸坝肩土石方开挖 (40)10.4.1.2大坝及厂房基坑土石方开挖 (40)10.4.1.3 溢洪洞土石方开挖和洞挖 (40)10.4.1.4 排沙洞土石方开挖和洞挖 (41)10.4.1.5 引水系统土石方开挖和洞挖 (41)10.4.2 混凝土浇筑 (42)10.4.2.1面板及趾板混凝土施工 (42)10.4.2.2引水发电系统混凝土施工 (42)10.4.2.3 排沙洞、溢洪洞进出口及洞身混凝土施工 (44)10.4.2.4 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 (44)10.4.3混凝土温度控制 (44)10.4.3.1基本资料 (44)10.4.3.3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其综合防裂措施 (47)10.4.4 堆石坝填筑 (51)10.4.4.1 坝面工作面划分及工序 (51)10.4.4.2压实参数的初选 (52)10.4.4.3 坝体施工方法及机械布置 (52)10.4.4.4 过渡料、垫层料填筑 (53)10.4.4.5接缝、岸坡等特殊部位处理 (54)10.5施工交通运输 (55)10.5.1 对外交通状况 (55)10.5.2 对外交通运输 (55)10.5.1.1 对外交通运输量 (55)10.5.1.2 外来物资转运站设置 (56)10.5.1.3 对外运输方式及线路选择 (57)10.5.1.4 对外运输线路基本状况 (58)10.5.1.5 外来物资供应及物流方向 (59)10.5.2场内交通运输 (61)10.5.2.1 主体建筑物布置和各施工区划分的特点 (61)10.5.2.2 场内道路的规划与布置 (61)10.5.2.3 场内道路的设计标准与技术指标 (63)10.6施工工厂设施 (64)10.6.1 砂石料生产系统 (64)10.6.2混凝土系统 (66)10.6.3 制冷、供热系统 (69)10.6.3.1制冷系统 (69)10.6.3.2 供热系统 (71)10.6.4其它辅助企业 (71)10.6.4 施工供风、供水、供电及通信系统 (71)10.6.4.1施工供风 (71)10.6.5 施工供水 (72)10.6.6施工供电 (77)10.6.6.1供电电源 (77)10.6.6.2接线方式 (77)10.6.6.3主要设备选择 (78)10.6.6.5 自备电源 (80)10.6.7 施工通信 (80)10.7.1 施工总布置原则 (80)10.7.2 施工总布置分区规划 (81)10.7.3 土石方平衡及弃(倒)碴场规划 (82)10.8施工总进度 (86)10.8.1 编制原则和依据 (86)10.8.2 推荐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87)10.8.2.1 施工分期 (87)10.8.2.2 筹建期工程进度计划 (88)10.8.2.3 施工总进度计划 (89)10.8.3 施工总工期概述 (92)10.8.4 主要施工特性 (93)10.8.4.1主要工程项目分年工程量 (93)10.8.4.2施工强度 (94)10.8.4.3主要劳动力供应 (94)10.9施工资源供应 (94)10.9.1主要施工建筑材料 (94)10.9.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95)10.1施工条件10.1.1工程条件10.1.1.1对外交通苗家坝水电站位于白龙江中游,甘肃省文县境内,距下游已建成的碧口水电站公路里程31.5km。

毛尔盖大坝施工加密控制网的测设

毛尔盖大坝施工加密控制网的测设
一 一
定律 可知: M一± m +/ } r 一±m ^ 1 2 。在设计施工测量 右 岸坝 肩 开挖 范 围因施 工 干扰 短期 不利 于加 密 控制 点 的布 没 , 考 t 。 。V/+m 并
最终 确定 分 别在 左岸 坝 顶高 程 附近 坝 轴 控制 网 时 , 使 控制 点误 差 m 应 对 于 施 工 放 样 误 差 m 来 讲 能小 到 虑加 密控 制 网的 图形 条件 , z 忽 略不 计 , 以便 为施 工放 样 工作 创造 有 利条 件 , m m < 1, 即 /z 且远 线 的上下 游布 设 三个 加 密 点 , 并埋 设 三 个 混 凝 土观 测 墩 , 以利 于 施 小 于 1, 将上 式展 开 并 整 理 得 : — m 1 (T 2 m; ] M [ + / / ) 。若 使 工放 样和 右岸 坝 肩施 工 过 程 中 临时 高 边 坡变 形 安 全 监 测 。最 终 布 t 。 m / 2m 一0 1, . 即控 制点 误差 对测 设 点位 的影 响 最大 只 占 1 % , 设 的 施 工 加 密 网 见 图 1 O
毛 尔 盖 大 坝 施 工 加 密 控 制 网 的 测 设
程 景 忠 徐 秀玲 ( 1四川 水 电 高 级 技 工 学 校 四川 广 元 6 8 0 ; 2 0 3
2中 国水 电五 局 四 川
中 图 分 类 号 : V 1 T 22 文献 标识 码 : A
阿 坝 州 6 4 0 ) 2 0 0
文 章 编 号 i0 8 9 5 2 1 )6—0 9 — 0 1 0 — 2 X(0 2 0 02 2
摘要 : 施工 控制 网是 整个 测 区建 筑 物准 确定 位和 加 快施 测速 度 的保 障 , 其精 度应 以工 程建 筑 物建 成后 的 限差 来确 定 。本 文 以毛 尔 盖

狭长区域水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与测量

狭长区域水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与测量
摘 要 : 文提 出 了在 狭 长区域 布设施 工控 制 网的技 术设 计及 方案 优化 , 本 对埋设 测 量标 志采 用 了新型 材料做 出了详 细 的介 绍 , 同 时对控 制 网 的观 测 方案 简单介 绍 。 关键 词 : 长 区域 ; 工测 量控 制 网 ; 术设 计 ; 狭 施 技 4 L化
中 图 分 类 号 :T 2 V5 1概述 文献标 识码 : A
我 国的水 电开发 比重较低 , 二五” ” 十 规划 纲要提 出在做好生 态保 护和移 民安置 的前提下 积极发展水 电。目前 , 我国的水 电资源 主要集 中 在西南地区。 以四川为首 , 四川境 内共有大小河 流 10 多条 , 00 水能蕴藏量 占整个 西部的三分之 但这些 区域河谷狭窄 , 而落差很 大 , 中小 而 型的水 电站 , 以隧洞 引水 式电站进行开发 。 普遍 由于工程施工范 围为狭 长区域 ,施工测量控制 网需要兼顾整个施 工区 ,而狭 长的测量控制 网 在施测时存在如边 长投 影长度变形过大 、网点 布设 困难 、误差传递路线 较长 、 弱点精度较 最 差、 点位精 度难 以控制等 问题 。 现以龙坝水 电站 为例 ,探讨狭长 区域施工测量 控制网的技术设 计、 优化及测量 。
3 . 3方案优 化
在满足上述基 本精度 指标 , 依据龙坝水 电 站施工 总平 面布置 图及 有关测绘 和地 质资料 , 结合 甲方 的有 关要 求 ,在施 工 区范 围 内选设 L 0 一 B 6G 1G 3 1 点 ( 0 一 B 6为 B 1L 1 、0- 0 共 9 L 1L 1 B 2工程概 况 平高点 ,0一 0 为高 程点 ,M点 为水准 间歇 G 1G 3 B 龙坝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 羌族 自治 点) ,组成 的施工 控制网 , 然后对此 网进行 了优 州境 内龙坝河上 ,系龙 坝河规划梯级方案 中的 化 。控制网略图如下 : 第三级 。 龙坝水 电站采用隧洞引水式开发 , 经左 岸5k . m长引水 隧洞至龙 坝乡上游 10 9 8m处建 地 面 厂 房 发 电 。龙 坝 水 电站 总 装 机 容 量 为 1. W, 据《 8M 根 0 水利 水 电工程 等级 划分及 洪水 标准 ) L 5~oo, ) 222o) ( S 龙坝电站 为A (型工程 , x) 1 工 程等别 Ⅳ等 , 主要建 筑物按 5 级建筑物设计 , 次 要建筑物及 临时建筑物按 5 级建筑物设计 。龙 坝水 电站建 筑物主要 由取水枢纽 、 引水 隧洞 、 压 力前池 、 压力管道 、 主副厂房 、 升压站等组成 。 3 .优 化 结 果 .1 3 3 技术设计及优化 经实地选点及多种方案 比较后 , 定平 面 选 3 技术设计原则 . 1 控制点 1 个 , 6 高程控制点 1 个 ( 高控制点 1 5 平 2 高程控制点 3 ) 面和高程控制 网优 化 个 。平 (紧密结合 龙坝水 电站狭长 的特点 , 个 、 1 ) 兼顾 主要 水工建 筑物 的位 置 、 地质 条件 、 形条 件 , 设计最终结果: 地 观测方 向优 化为 1 个 ,观测边 0 1 2 7 参 考工程施 工总平 面布置 图和有关 测绘资 料 , 长 为 3 条时 ,网 的最 弱点 点位 中误 差 为土. m, ., 3 结合 甲方的有关要求 , 布设坝址 、 支洞 口及 厂房 m 最小可靠性 因子为 0 9 网 点 号 长轴 短轴 长轴 方位 点位 中误 差 ( 投 影面 m) .; 7 施工控制 网。特别注意 的是 , 施工区高差达 60 的平 均可靠 性因子为 0 0当观 0 B3 固定 点 2 8 米 20 测方 向优化为 5 个 ,观测边长 L 1 3 米 , 了满 足施 工测量长度变形 的要求 , 取 为 需选 8 4 0 D o 5 4 0D 2 J 3 0 28 米 20 两个 不同的边长投影高程面 。对 于取水 枢纽 和 为 2 条 时,网的最弱点点位 中 LB1 n0 2 0 o 6 42 0 隧洞 区域 , 整个平 面控制 网(B 1L 1 各 点 ) 误 差为 ±. m , 小可靠 性 因 LB1 0o o 1 8 3 2 L 0- B 6 3 m 最 0 5 . 03 oo 21 3 0 3 DO 0 28 2 0米 的边 长应投影 至 2 8 米高程 面上 。 50 对于压力前 子为 0 7网的平 均可靠性 因子 ., 3 LB1 00 3 o 2 5 -1 8 6 .0 Do O【 1 H 】 0 4 D0 0 28 2 0米 . ;当观测 方 向减 少至 4 6 6 池 至 厂房 区域 的部 分 控制 点 (B 3 L 1 L 1一 B 6各 为 0 8 LB 0o n0 4 7 53 0 01 . o6 0 0 1 O0 7 .0 4 28 5 0米 个, 观测边长减少 至 2 条时( 7 见 点) , 应将其边长投影至 28 米高程面上。 20 LB 2 00 o 3 - 9 5 00 6 0 . o5 Do 3 44 7 .o 2 28 5 0米 ) ,网的最 弱点 点位 中误差 ( 采用优化设计 的理 论和方法 , 2 ) 顾及控制 图 1 为± . m, 可靠性 因子 为 L O 0 o Q o - 3 7 8 0 8 21 9 m 最小 网的精度 、 可靠性 , 费用 原则 , 过方案 对 兼顾 通 B3 .5 0 o0 1. 3 - 4 3 0 28 米 50 05 . ,网的平 均 可靠 性 因子 为 LB 4 0o 5 Qo 1 - 53 2 0 O 9 3 比, 选用科学 、 、 先进 经济合理 的设计方案 。 0 . o o 1. 4 0 D 4 28 米 50 . 。此 网为优选 网型 。 6 ( 采用 先进的仪器 、 、 , 3 1 设备 软件 完成控制 0 3 L 1 ∞ O n 0 4 7 8 B2 6 O2 2 1 0 Oo . 6 O 28 米 50 三等光 电测距边长 观测 2 3 网的观测 、 算 、 计 平差 工作 , 求施工 控制 网测 力 L 1 B3 固定点 28 米 50 条 ,三等水 准观测约 3 m, 0k 三 量成 果质 量达到优 良 。 级 4 5 J 2. 6 0 0 5 28 米 50 等G S P 观测 3 站 。 0 四等光电测 LB1 ∞ 0 0) 2 - 63 5 ∞ 0 4 f没计方案简明 , 4 l 易于实施 , 具有明显的可 距三角高程 1 公里 。 2 操 作 。 L 1 ∞ O n 0 —5 54 B5 6 02 4 4 1 Q o 1 o 6 28 米 50 3.精 度估算 .2 3 3 基本精度指标 . 2 L 1 ∞ 0 0 0 6 . 1 B6 5 .2 0 8 46 3 0 o9 D 5 28 米 50 ( 面控制网估算 1 怦 三等 G S P 测距 先验 中误差 5 mt p ・ 。 m _p m D - : l 28 米高程 面平 面控制 网 表 1 28 米 、50 20 二等水平 角测角 中误差± ,单位权 中误差 先 1 20 28 米高程面平面控制网点 精度估算表 ( 部分点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技术设计1.工程规模和测区概况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文县境内,距下游已建成的碧口水电站31.5km。

苗家坝水电站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发电。

预可研初拟的低坝方案正常蓄水位为800m,共安装三台90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70MW,设计年发电量9.3亿k W·h,水库总库容2.5亿m3。

工程规模属二等大(2)型。

枢纽由拦河砼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14m,趾板置于覆盖层上)、左岸排沙泄洪洞与导流洞采用“龙抬头”形式结合的溢洪洞、引水发电系统及岸边式厂房等组成。

苗家坝水电站工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2′、北纬32°54′,工程范围内现有一条简易公路沿白龙江左岸可以到达施工区,白龙江右岸只有人行小路可以通行,整个工程施工区内没有交通桥,总体交通极为不便。

2.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指标2.1控制网测量的作业依据根据苗家坝水电站的地形、地貌和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各种特征(坝体类型、建材类别);根据《关于苗家坝水电站变形网及水准网设计有关要求的通知》,依据以下水电测量规程规范进行作业:《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9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XX)2.2 控制网点的精度指标根据苗家坝水电站的整体规模,以及其地形情况和施工控制网需控制的范围,为保证该工程枢纽施工的整体精度,依据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拟定该控制网的精度指标见表一。

拟定的控制网精度指标3 平面控制网3.1 平面控制网的选点平面控制网点布设的位置和密度依据能够满足该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需要,并顾及所构成的网形应有足够的几何强度,宜采用边角网一次布设,网中图形不宜过于复杂,但应具有足够的多于观测条件,网边倾角要小,并高出地面或障碍物1.5m以上,并结合该电站工程施工区的地形地貌,在室内图上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踏勘比较,最终选定点位。

所选点位既要考虑到地基的稳定性,又要便于埋石和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且能长期保存、使用。

3.2 平面控制网点的造埋根据国家《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中有关平面控制网点观测墩建造规格和埋设深度的规定,结合各点位处的地质条件及当地的气候情况,在参考国内同类型观测墩建造规格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以下埋设规格,详见附图2《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桩点结构图》。

对于平面控制网点,要求有较高的稳定性,按照覆盖层的情况,决定地基处理深度。

有基岩露头的点位,在建造时应挖去表面风化的松动碎石,基座平台高度可适当调整。

必要时,先采用钢筋锚固岩基,在此基础上浇筑混凝土观测墩。

观测墩顶面安置强制对中盘,为保证仪器和觇标的置中精度达到0.1mm,应将其安置水平,强制对中盘平面的倾斜度应小于4′。

因而在观测墩浇筑时,应待混凝土凝固到适当时再安置强制对中盘,并用管水准气泡反复检查调整。

3.3 平面控制网的概况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经过反复比较,最后确定全网由12点组成,详见附图1《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施工测量控制网布置图》。

平面控制网点编号规则为:点号前冠以字母“MS”,其中“M”表示苗家坝,“S”表示施工网的意思。

平面控制网网形多由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相互交织组成,河道左岸坝址区至导流洞出口段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只布设了2点,将来对导流洞、下游围堰等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工作可使用右岸的控制点。

控制网中最大边长1206米,最短边长132米,平均边长521米。

4 平面控制网的优化设计4.1平面控制网的优化原则平面控制网进行优化的目的,是在控制网点具有充分图形结构的前提下,选择观测仪器和方案,选用较经济的观测工作量,确保点位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具有充分的可靠性。

由于平面控制网的点位在图上和实地选点时已充分考虑了其用途,即点位已做了实地优化考虑,不宜对其点位做较大幅度的变动。

而且拟投入使用的仪器是TC20XX高精度全站仪,其测距精度为1mm+1ppm,测角精度为0.5〞,即观测精度已确定。

只能做观测量——图形结构的优化,即I类优化。

4.2 平面控制网点的概略坐标拟定的平面控制网点的概略坐标,见表二。

表二4.3 平面控制网的优化平面控制网的优化步骤为:先做边角全测网估算,若精度冗余较多,再适当的减少一些测边、测角工作量,并进行估算,直至最弱点的精度达到控制网的拟定精度指标,又相对工作量较少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但是由于受苗家坝水电站枢纽区地形条件的制约,左岸控制点的可通视方向很少,所以在本次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时主要做不同起算点的边角全测网的估算。

优化程序采用清华大学编制的“NASEW95工程测量控制网微机平差系统”。

在该平差系统中,控制网内可靠性为R,当R<5时,内可靠性好,当5≤R≤10时,内可靠性一般,当R>10时,内可靠性差。

控制网的外可靠性用R′表示,当R′<3时,外可靠性好,当3≤R′≤8时,外可靠性一般,当R′>8时,外可靠性差。

使用此平差优化系统共做了两套优化方案。

方案一:以MS06点为起算点,以MS06点至MS05点的方位角为已知方向,观测全部48个方向,方向值观测精度0.5″。

观测全部边长23条,测边精度:1mm+1ppm•D 。

经估算,最弱点位中误差为±4.7mm。

内、外可靠性较好,此方案可行。

方案二:网形图同方案一,以MS06点为起算点,以MS06点至MS07点的方位角为已知方向。

观测精度不变,经估算,其最弱点位中误差为±3.5 mm,内、外可靠性合乎要求,此方案也满足拟定的平面点位精度要求。

通过以上两套方案的优化比较,我们认为方案一中作为起算方位的MS05点距离坝轴线较近,在开挖等施工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点位位移,会给以后控制网的补充和加密工作带来影响。

方案二估算的点位精度良好,而且MS07点远离坝址施工区,点位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故把方案二作为推荐的最终方案。

5 平面控制网的施测要求5.1仪器的检验与校正为了确保仪器设备在观测中处于良好状态,每年应送到权威计量检验部门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并应在观测过程中加强维护保养,并在观测前、后对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

5.1.1经纬仪部分的检验校正①一般查看光学系统是否正常,水准器是否灵敏,各轴系旋转是否自如,固定或微动螺旋松紧是否适度,各种按键的功能是否正常,显示窗显示是否正确。

② 照准部水准管的检验与校正首先将仪器整平,然后缓慢旋转照准部,在旋转过程中如果水准管气泡偏离中心一个格值,则应对其进行校正后方可使用。

③ 视准轴误差的检验与校正按照TC20XX 全站仪说明书中所述,测定并存储视准轴误差,以便对所有水平角自动施加该项改正,如果检测结果表明视准轴误差大于±16″,则应将仪器送到专业检修部门检校,不得私自动手校正该项仪器误差。

④ 横轴误差(经纬仪横轴与竖轴不严格垂直)按照TC20XX 全站仪使用说明书中所述,测定并存储横轴误差,以便对所有水平角自动地施加改正。

但应注意在进行该项检验时,不规范的操作或较大的温度升降,都会引起横轴误差的增大,所以应选择气象条件较佳的观测时段并进行规范操作。

如果该项误差过大时也不要随意调整,应交送专业检修部门检校。

⑤ 方向中误差的检测在室外选择清晰稳定、距离较远的几个目标作为观测方向,按一等三角要求观测9个测回,并计算方向值中误差。

方向值的平均值LA=[La]19/9......LD=[Ld]19/9 各测回方向观测值改正数Vai=LA-Lai …… Vdi=LD-Ldi根据平均误差计算一测回观测值的中误差:[]n vμ1(991.253内⨯±=-⨯)式中n 为方向数。

9测回方向中数的中误差M 为:m 内μ±=M式中m 为测回数。

5.1.2测距部分的检验根据《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的规定,测距仪一般应每年送到权威计量检验部门检验一次,最长不得超过两年,但当仪器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检验仪器的加、乘常数。

正常情况下,测距误差满足以下条件:①测距中误差:Ms ≤(a+b*s) ②加常数误差:Mc ≤a/2③乘常数误差:Mr ≤((a/2)-(a/5))其中,a 为测距仪固定误差;b 为测距仪比例误差。

当检定的加常数C>2Mc,乘常数R>2Mr 时,即采用新的检验值。

5.2平面控制网的观测 5.2.1水平角的观测水平角采用TC20XX 全站仪观测,标称精度±0.5″。

① 一般注意事项水平方向观测应在目标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起始方向应选择通视良好、目标清晰稳定、距离适中的方向,当方向数超过7个时应分组进行水平方向观测。

打开仪器箱后,应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充分一致后方可开始观测,观测过程中,仪器水准气泡中心偏移不得超过一格,接近极限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平仪器。

由于觇牌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照准精度,而本控制网观测精度要求较高,根据我们长期的测绘实践,选取飞翔测绘工具厂生产的M -450型固定觇标,其图形简单,几何中心轴明显,可用双丝或单丝照准。

②水平角观测的限差水平角观测,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观测限差如下表。

表三注:当水平方向的竖角互差大于±3°时,2C较差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方向值各测回间比较。

水平角全圆方向观测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参看《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第2.4.3章。

对于TC20XX高精度电子全站仪,因其采用动态对径分划扫描方式进行电子读数,对各测回间的度盘配置没有特殊要求。

③数据记录水平角全圆方向观测使用PC-E500袖珍计算机进行电子手簿记录,自动计算和检核观测数据,并于作业当日打印输出观测结果。

5.2.2光电测距距离测量采用TC20XX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Ms=±(1mm+1ppm×D)①一般注意事项观测时间应尽量选择在日出后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下午日落前三小时至半小时,在山地沟谷地区应选择在下午日落前的时间观测。

阴天有微风时,全天可以观测。

作业开始前,应使仪器与外界温度充分适应,并在整个观测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仪器,温度计应悬挂在距地面1.5m左右的地方,且通风良好。

②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和限差见表四、表五。

测距的技术要求测距限差注:(1)往、返较差必须将斜距化算在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2)每测回始末,分别在测线两端点上测定温度和气压,温度数据读至0.2℃,气压数据读至0.5mb。

③数据记录距离观测数据使用PC-E500袖珍计算机进行电子手簿记录,自动计算和检核观测数据,并于作业当日打印输出观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