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五课 合同为一家教案

合集下载

第5课“合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第5课“合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7、完成导学单第5题。
过渡语:最后看看点苍山会盟是怎么回事、
(三)(快速阅读点苍山会盟,)
8.图片了解。
1分钟
4分钟
2分钟
1分钟
5分钟
1分钟
4分钟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1分钟
能力提升
设计一个唐朝少数民族示意图。
10分钟
点拨归纳
1、归纳巩固本节课知识。
2、整合版块后提升到学科思想高度,也就实现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
2.生小展示:两组二号上展台。(师生比较各加相应的分数)3.师小归纳:引用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体现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过渡语:再来看看与另一个民族的关系。
(二)(阅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并完成以下子目)
4.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完成导学单3)(生比较,各加相应的分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措施
时间预设
新课导入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
2、导出课题,呈现学习目标。板书。
3分钟
基础学习
(一)(阅读“天可汗”,并完成以下问题)
师语:与哪些少数民族“合同为一家”呢?来看一张地图,课件展示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
1.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1至2题。(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评价,鼓励)
5、补充《步撵图》和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图
6.想想说说,小组讨论回答。(完成导学单4)(师生评价加相应的分)
师语: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给吐蕃人民带来了巨大变化和进步,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人民很尊敬她,感激她,为此专门建造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并雕刻塑像纪念她,至今还拜祭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案2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案2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案2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案第一篇:《和同为一家》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认识历史上不同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共存。

2. 了解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唐宋时期的疆域变化。

3. 掌握与唐宋时期有关的关键词汇与表述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词汇积累。

4.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通过历史材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特点。

2. 掌握中央帝国的疆域变化,并能通过地图等工具进行比较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地图和图片,引发学生对唐宋时期的兴趣。

鼓励学生讨论,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Step 2 学习新知(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特点,让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对于大一统国家的重要性。

2. 利用教科书上的材料和地图分析唐朝和宋朝的疆域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央帝国的疆域如何扩张和变化。

Step 3 活动探究(2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唐宋时期的文物和实物,通过图片、文字和描述进行讨论,了解唐宋时期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情况。

2.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在活动本上,以备展示和讨论。

Step 4 总结归纳(1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帝国疆域变化的关系,以及唐宋时期的交流和共存情况。

Step 5 课堂小结(5分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相关资料,扩展自己对唐宋时期的了解。

第二篇:《和同为一家》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同为一家”的含义,认识历史上不同民族的交流、融合与共存。

2. 了解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唐宋时期的疆域变化。

3. 掌握与唐宋时期有关的关键词汇与表述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词汇积累。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word教案 (8)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和同为一家”》word教案 (8)
教学反思:
A、吐蕃B、回纥
C、靺鞨D、南诏
4 、在封建社 会里,汉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皇帝,而少数民族则另有称呼,请问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
A、单于B、可汗C、赞普D、 亲王
听歌曲,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学填空
回答并完成问题
小组合作,在预习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完成检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完成《伴你学》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教学课题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教学目标
1、唐朝周边主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现名、地理位置、杰出首领、民族特点及与唐朝交往的史实。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同为一家”。
2、讨论松赞干布向唐朝提出和亲的原因,培养的思维拓展能力。
3、认识 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和发展的,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友好交流和团结发展,使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2、在唐朝的感召下,西北各部落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
3、吐蕃是今天的祖先。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十分仰慕,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答应把嫁给他。
4、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
三、交流展示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完成学习指导的基础史实部分。
四、互动探究
■感受民族大融合
●说一说: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在唐朝对哪个少数民族实施类似的民族政策?
教学重点
吐蕃的社会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
1、松赞干布向唐朝提出和亲的原因。
2、本课涉及众多族名、地名、人名、称号、历史词语,学生不易掌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合同为一家”》精品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合同为一家”》精品教案

第5课“合同为一家”【教学目标】1.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及与唐交往的史实2.通过小组合作,课前搜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交流展示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教学重点】唐朝与吐蕃有好交往的史实【教学难点】各民族交往的主流【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知识链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公有56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出示图片)大家看这些图片,能说一说都是哪个民族吗?唐朝时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关系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22页内容,完成练习:_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

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今______________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教材23页-24页,第一标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完成练习: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________的祖先,很早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一带。

有的以________为业,有的以________为生。

他们的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________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________。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________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意义:________________入吐蕃,密切了________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________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________世纪初,唐接受了吐蕃________________的请求,把______________嫁到吐蕃。

第5课合同为一家

第5课合同为一家

初一科目历史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
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使吐蕃与唐“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使得吐蕃与唐“合同为一家”
D为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右图为一幅时政漫画《千年一叹》,图中的公主
感慨道:“想当年我来和亲,整整走了三年,如今
人们“方便多了”的原因是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及青藏铁路的建成.对唐太宗处理与东突厥的关系,后人持有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 )
抵御了少数民族劫掠
扩大了唐王朝的疆域
图二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案课题第5课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

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唐朝与土蕃的关系教学难点:1、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观点的理解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或朗诵有关文成公主的配乐诗,由此导入新课。

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

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楚唐朝主要边疆民族的名称与分布。

(一)、唐朝与土蕃的关系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

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

(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

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第5课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5课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吐蕃的社会进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显现这种政策的缘故及阻碍,培育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育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熟悉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一起制造和进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进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材分析】本的主题是“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取得空前进展”。

教材第一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紧密关系。

第二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形,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普遍性。

本的重点,是吐蕃的进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的难点,是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加封回纥、与南诏等少数民族领袖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表现。

【教学进程】导入:历史上中原地域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域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

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名皇帝深深地博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护。

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领袖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什么缘故能取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大伙儿明白这座宫殿是为谁而建造的吗?——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修的。

松赞干布是哪个民族的领袖?——吐蕃吐蕃是生活在哪个地域?是此刻的哪个民族?(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吐蕃的位置,并完成图表:在地图上填上唐朝前期边疆的少数民族)填图时注意:这些少数民族多数散布在哪些地域?唐朝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这些少数民族?下面咱们具体来看看这些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一、吐蕃的风俗适应(出示有关藏族生活的图片,从中联想唐朝时吐蕃生活风俗的情形)生活的地域:青藏高原一带。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_“和同为一家”教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_“和同为一家”教学案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学习目标: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能读懂相关史料,对比归纳唐朝处理周边各族关系的的主要方式,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3、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

二.1、学习重点:吐蕃及其与唐的关系。

2、学习难点:本课有许多陌生的地名、人名、族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三.学习方法与师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1、2、自主学习(15-20分钟)⑴吐蕃是今天的祖先,生活在一带,有的以游牧为主,有的以农耕为业。

杰出的首领统一青藏高原游,定都。

⑵回纥是族的祖先游牧于流域,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后改名为。

⑶靺鞨是满族的祖先,生活在流域,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其首领为,粟末靺鞨以“”为号有“”之称。

⑷六诏是族和的族的祖先,分布于一带,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3、合作探究(5分钟)文成公主之后,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表现在哪里?。

四.当堂检测(10分钟)1.“和同为一家”,主要讲述了唐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那么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A.唐朝统治者向后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2.在封建社会里,汉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皇帝,而少数民族则另有称呼,请问吐蕃的首领被称为:():A 单于 B.可汗 C. 赞普 D.亲王3.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A.匈奴B.突厥C.吐蕃D. 回纥4.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就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那么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回纥 C.靺鞨 D. 南诏5.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敌,朕独爱之如一”。

因而受到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合同为一家
红河镇中学李子昌刘天志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简述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引导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习重点:唐与吐蕃的关系
学习难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上面是一幅中国地图,在唐朝时,哪些地区是少数民族居住地?这些民族在当时如何称呼?在图上填出。

2、吐蕃是族的祖先,杰出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应松赞干布的请求,唐太宗把嫁给他。

后唐朝又将嫁给赞普尺带珠丹。

3、回纥是族的祖先,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4、鞨靺是满族祖先,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5、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统一六部,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二、1.挂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请一学生指图,说出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2.列各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1、各民族生活在哪里?
2、各民族有什么生活习俗?
3、各民族出现了哪几位杰出的首领?
4、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唐朝与周边民族之间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达标测试
1、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统治机构,加强管辖,和在今新疆地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

2、杰出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唐太宗把嫁给他。

后唐朝又将嫁给尺带珠丹。

3藏族祖先的最高统治者是()
A 单于 B可汗 c 皇帝 D 赞普
4、政权名称以“渤海”为号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突厥 B回紇 C吐蕃 D粟末靺鞨
5、唐政府同以前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族”的做法不同,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

这说明唐朝( )
A国力十分强大 B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政权
C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D需要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
6、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谁之口?
(2)他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3)在他之后,唐玄宗又册封了许多少数民族首领,你能举出两位吗?
四、课堂小结
我学会了
我的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