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2.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4.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6.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7.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8.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提高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提高训练一、单选题1.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 0℃B. 2℃C. 4℃D. 6℃【答案】C【解析】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100℃−50℃=50℃;2、错误的温度差为:96℃−50℃=46℃;3、该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50℃;464、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0℃=100℃;5、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100℃÷50℃=92格;466、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为:96℃−92℃=4℃。
故选:C。
2.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人体温都是39.5℃B.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 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答案】B【解析】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故B正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39.5℃,故ACD错误。
故选B。
3.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35℃−42℃B. 家用寒暑表是用来测量气温的C. 常见的温度计一般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D.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答案】C【解析】解:A、人体温度的变化一般在35℃−42℃之间,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所以A的说法是正确的;B、寒暑表是用来测量气温的仪表,所以B的说法是正确的;C、常见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D、体温计玻璃管下端有缩口,离开人体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附答案)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A.熔化B.液化C.凝华D.凝固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4.冬天结了冰的衣服,放在室外也会“风干”,冬天气温低于零度时,在阳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9.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水的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0.冬季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从雪中吸热B.盐水使雪的熔点下降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而熔化.D.盐水起化学作用11.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前提下酒精干得快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职瓶子里的干得快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干得快12.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不同的矿物油具有不同的()A.熔点B.凝固点C.多少D.沸点13.上题中,产生物态变革的前后进程是()1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雪和冰也会逐步消失,这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蒸发觉象D.液化现象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呈现的是()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掏出的鸡蛋会“冒汗”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冬季,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呈现小水珠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7.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A.汽化、液化B.熔化、汽化C.汽化、凝固D.升华、液化14.℃的水和℃冰的冷热程度是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题型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经典题型汇编(含答案)一、填空题1.小亮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填“a”“b”或“c”);温度计读数方法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
第1题2.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
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___;19:54时的气温是________。
第2题3.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第3题(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 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________℃。
4.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第4题5.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
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6.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该物质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态,此过程中物质________(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第6题7.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
通用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通用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答案:D解析:A.人觉得舒适的室温大约23℃,所以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3℃,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略高于0℃,约为2℃,故B不符合题意;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38℃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一位粗心的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就给病人测体温,测出示数为 37.8℃,则病人的体温不可能是()A.37.8℃B.37.5℃C.38.2℃D.36.5℃答案:C解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就给病人测体温,测出示数为37.8℃,病人的体温可能小于或等于37.8℃,不可能是38.2℃。
故选C。
4、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答案:C解析: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例题与习题

第6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例题与习题【例1】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 [ ]A.负摄氏3度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D.零下3摄氏度【分析】摄氏温度的单位“C”,读作“摄氏度”,不能分割开,也不能读作人们日常所说的“度”。
【解答】D【例2】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37℃和39℃ B.38℃和39℃C.37℃和38℃ D.37℃和37℃【分析】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而当水银变冷收缩,却不会通过缩口退回玻璃泡,水银柱仍保持原来高度,即示数不变.所以,这只体温计能正确测出39℃的体温,而测低于原来38℃的体温时却仍然是38℃。
【解答】 B【例3】甲、乙两位同学各倒质量和温度相同的一杯热水,甲同学用嘴吹水、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会热水就不烫嘴了。
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 [ ] A.用嘴吹 B.两杯水来回倒C.一样快 D.不能确定【分析】本题由例3转化为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去思维。
甲同学用嘴吹水,依据的物理知识是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热水蒸发;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依据的物理知识是既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同时又增加表面积,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
因此,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乙同学。
【例4】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1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填上升、不变、下降),但需要热,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分析】沸腾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那一段表明温度不变,沸腾过程,相对应的温度即为沸点.【解答】BC,不变,吸,99℃图1 图2【例5】烧杯和试管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杯中水沸腾,如图2所示,若不断加热,试管中水能否沸腾?【分析】沸腾有两个条件:①使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不断吸热.烧杯内水沸腾时保持100℃,试管内水到达100℃后就无法再从杯中水得到热.【解答】试管中水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说明】若试管中装有酒精,由于酒精沸点是78℃,所以酒精到达沸点并能继续吸热,就会沸腾.【例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见冰棒在冒“白气”,原因是 [ ] A.冰棒熔化产生的小水滴B.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D.冰棒熔化后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分析】“白气”不是水蒸气,更不是空气液化而成.因为空气要液化,温度要低到零下一百多度.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冰棒这样的低温物体,冰棒周围的空气的水蒸气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解答】 B【例7】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 [ ]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B.冰一定不会熔化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熔化D.冰将全部熔化【分析】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0℃,还要继续吸收热量。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