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兆仲的《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网络是当今社会和生活的一个平台,随着网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应用网络词汇的比重越来越大。
网络是大智慧少有,小智慧不断的集合体,网络流行语的流传更是它的一大亮点。
大学生群体就是这批网络词汇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所以这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很好的窗口,透视着社会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并影响着社会。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所持以的态度。
意义:通过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推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而分析和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 调查过程安排(问卷调查)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 调查整理 2013-11-15至2013-11-30 大学生 三亚学院 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发放250份问卷,有效回收200份,回收率为80%四.调查分析2.通过网络了解流行语的渠道网络媒体,网络文化以及网络休闲正在逐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通过了解,大学生上网时一般的都喜欢通过即时通讯来了解流行语。
比如他们在跟同学,朋友,亲戚等聊QQ或者MSN时就可以互相传递此类信息。
其次,有15%的大学生会通过一些大型新闻网站了解网络流行语。
再就是,还有各占10%的大学生是通过逛论坛,跟帖和博客里了解到的。
最后,只有5%的人是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网络流行语的3.你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有80%的学生在上网时使用网络流行语,而只有55%的学生了解网络流行语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有25%的学生在不怎么了解其意思的情况下也会使用它们。
这充分说明了某些学生可能就只是追新求异的心理吧。
另外,有15%的学生深谙其中之道,对网络流行语特别了解,一看就懂,这说明网络流行语已经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当然,也有5%的大学生完全不懂。
4.你在什么场合会使用网络流行语?通过分析可知,65%的大学生会在上网聊天时使用网络流行语,尤其是跟同龄的,相同层次的人沟通。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TO:新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变化莫测,风起云涌的舞台。
处在新世纪开端的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也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创新等等。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
我们在接受外界的思维文化时,也避免不了接受到一些文化垃圾。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去选择,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
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最基本手段,作为文化交流的窗户,在中学生的生活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它在中学生的生活中会变得如何呢?为了让人们了解中学生的心理,以协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选择了《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作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目录一.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二.制定的研究方法――――――――――――――――――三.关于校园流行语使用的调查问卷―――――――――四.分析调查问卷―――――――――――――――――――五.采访老师同学的记录――――――――――――――――六.小组成员的讨论与指导老师的点评――――――――――七.总结―――――――――――――――――――――八.附录:调查问卷――――――――――――――――――校园流行语调查小组成员名单:实验中学高一三班:丁萍如施晓瑜张迎颍曾曦琳林莹芃(组长)指导老师:黄钢强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1月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同学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校园流行语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语言研究界的应有关注,是因为对流行语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流行语混为一谈,于是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或者过狭,把流行语局限于某个地域范围,等同于某种社会方言,将校园流行语研究纳入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的研究,比如青少年的流行语等等,使得校园流行语的研究实际上与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研究重叠,失去了独立性。
韩文玉-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调查报告

2021/7/27
4
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类型分析的总结
1、 在对流行语的使用上,两性之间存在着用语差异。具体 体现在,女生比男生更喜欢用情绪化的词,像靠、牛逼、操 之类带脏话性质的词在男生中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在女 生日常用语中出现的频率。
2、流行语的使用受具体语言环境的影响。由于流行语大多 是轻松诙谐的,所以在上课时或者开会时,使用流行语进行 交谈的频率较低。实际上,流行语出现得最多的地方往往是 像宿舍、食堂、体育场、咖啡馆等轻松的场所。
• 大学校园流行语真实地折射出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及思想 动态,是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重要渠道。90后大学生对大学校 园流行语的语言态度是这一代人的心理、价值取向及个性 特点的体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对大学校园流行语持积极 肯定的态度。然而,一些大学校园流行语过于粗俗与偏激, 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因此需要必要的语言规范使其得到积 极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校园流行语调查报告
韩文玉
2021/7/27
1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定义
• 所谓大学校园流行语,就是指主要流行于大学校园中的时 尚语汇,其主要构成成分是单独的词,除此之外还包括一 些特定的句型或句式。操这些语汇的人士以大学在校学生 为主,也包括部分大学毕业生、个别在校教师乃至一些身 处校外但年龄与大学生相近的青年群体。
2021/7/27
2
对当前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类型分析
一、 按意义类型分类
1、 学业方面:翘课、蹭课、挂科、裸考、考研、 保研、学霸 2、两性方面:高富帅、白富美、矮矬穷、屌丝、长 得有创意、长得平易近人、电灯泡 3、个人情绪方面:郁闷、牛逼、尼玛、你妹
2021/7/27
3
二、按来源分类 1、完全自创:特困生、裸考、相当、貌似、堕落、腐败 2、吸收:我走先(指我先走)PK、太平公主卡哇伊、思密达; 靓、酷、刷夜
我校大学生流行语的调查报告.doc

我校大学生流行语的调查报告.doc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流行语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研究我校大学生流行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我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流行语,以及这些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广泛使用着各种各样的流行语,其中以网络流行语和口头禅最为常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我校本科生为样本,共计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7%。
问卷主要涵盖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日常使用的流行语种类及其用法,以及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各种流行语,其中以网络流行语和口头禅最为常见。
网络流行语主要从各种互联网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和网络游戏中衍生出来,呈现出不断更新、变幻莫测的趋势。
比如,“666”、“咕咕咕”、“蓝瘤”、“雾”、“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等,都是网络流行语中比较典型的代表。
这些流行语有时候是为了搞笑,有时候是为了表达情感,有时候是为了增强归属感。
它们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反映出了年轻人的智慧和表达能力,并且通过网络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另外,我校大学生还广泛使用了一些口头禅,比如“嗯”、“哦”、“对对对”、“不要问我为什么”等。
这些口头禅虽然不如网络流行语广为人知,但是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却十分常见,也可能反映出一定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倾向。
分析我校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特点与社会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流行语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一种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着某种文化价值观和情感色彩,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启示性。
比如,“蓝瘤”一词来源于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中的一位英雄角色,原意为“长时间缺乏资源,被困在一处不能轻松行动”的状态,后来经过网络的转化和演变,成为一种形容局面困顿和心情低落的流行语。
校园流行语调查报告最终

校园流行语调查报告校园流行语调查报告目录 (1)一.前言 (2)1)调查时间 (2)2)调查范围 (2)3)调查对象 (2)4)调查分工 (2)5)调查目的及意义 (2)二.研究方法 (2)调查问卷内容 (2)三.图表分析 (4)四.结论 (9)五.建议及措施 (10)指导老师:马秀春调查成员:吴素文施程程孙琳娄子晏蔡晨怡邹馨怡王凯文朱迪朱俊杰李嘉杰一·前言1)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6——2011年11月7号2)调查范围:上海本科各院校3)调查对象:学校不同年龄、性别、专业部分学生4)调查分工:吴素文:表格绘制数据分析施程程:报告撰写孙琳:报告撰写娄子晏:发放问卷(女生寝室+网上部分)蔡晨怡:数据汇总邹馨怡:发放问卷(女生寝室+网上部分)王凯文:发放问卷(男生寝室+网上部分)朱迪:数据汇总朱俊杰:数据汇总李嘉杰:发放问卷(男生寝室+网上部分)5)调查目的及意义:校园流行语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也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
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文化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广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
对校园流行语的关注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不仅如此,语言具有能动性,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在更深地层次上,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内心问题。
他们的思维价值、文化趣味往往就通过校园流行语得到体现。
因此我们有必要要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创造并使用健康纯净、积极向上的校园流行语,促进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Ⅰ、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1.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其他____2.性别:A男B女3.您经常上网吗?A每天B两三天一次C一周一次D基本不4.您对您的校园生活满意吗?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5.以下词语您能够准确说出意思的有___个:表酱紫晕BT 东东闪我靠多挂掉了小强忽悠粉丝PK小样TMD 沙发FB 有木有擦OMG SB NND 虾米A 1~3B 4~8C 9~15 D16以上6.您现在所听到或正在使用的流行语的主要来源(可多选):A网络B报刊杂志C电视D同学之间E其他____7.您通常使用流行语于那些渠道(可多选):A QQ B人人C MSN D飞信E其他____8. 您对校园流行语持什么态度?A支持,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为汉语词汇注入新元素B反对,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行C无所谓D其他____9. 您认为校园流行语为何如此流行(可多选)?A通俗简洁B幽默诙谐C容易引起共鸣D具有一定的创新性E其他____10. 您有主动记忆一些流行语吗?A有,经常会收集B还好,遇到就记C一般不11. 您认为校园流行语对汉语言发展有何影响?A有积极意义,为普通话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B有消极影响,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C有利有弊12. 您认为使用流行语有哪些优势(可多选):A幽默性B简单快捷性C时尚性D趣味性E其他____13. 您认为使用流行语有哪些劣势:A讽刺性B欠规范性C低俗D不健康性E其他____14.喜欢或最常使用的流行语____(至少两个)Ⅱ.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为问题的选修的数目,然后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例,将数据处理成为图形表达式。
写学校网络流行语研究报告作文

写学校网络流行语研究报告作文
网络流行语,现在的学生们简直离不开它们。
你知道吗,就像
吃饭、睡觉一样,这些词汇和短语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老铁,你out了!”听,这是小明在和他的哥们儿开玩笑。
他们之间的这种“老铁”情谊,就是通过这些网络流行语来加深的。
“躺平”这个词最近好火啊!小红和她的室友们经常在宿舍里
讨论这个词。
她们觉得,有时候,真的好想就这样“躺平”,不去
想那些烦心的事。
不过,流行语也不都是消极的。
比如“加油”,这个词简单却
充满力量。
每次考试前,小丽都会给自己和同学们打气,“加油,
我们一定可以的!”。
话说回来,有些网络流行语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小刚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就很厉害,但
他还是不太明白。
哎,网络流行语就是这样,有时让人捧腹大笑,有时让人深思。
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独特印记,也是他们交流
的一种方式。
中学生流行语情况调查报告

本组在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时,得知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每体用语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不错,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
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又何尝不是呢?通过本组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还并未成熟,我们对于分析事物两面性的能力还在发芽时期。
我们的统计结果有65.5%的同学有着不健康的口头语,如“无聊”“神经”“你妈的”“关你屁事”等等,这些话在我们的校园内是屡见不鲜的。
并且此类不文明的口头语还是有着更新换代的趋势,“刁啊”“拽啊”“我靠”“我晕”此类皆为新一代的口头语先锋。
先不论这些口头语是否体现了中学生的真实想法,至少,这些口头流行语表现的是一种极度消极的思想,这些消极想法的出现,与学生压力过大,课余生活不丰富有着密切关系。
更有甚者,其口头流行语是不堪入耳的。
这些流行语的出现,既表现出中学生的分辨能力和控制能力还不强,也反映出当今社会上存在许多不良风气,这些坏风气的流传,使学生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当然还有34.5%的同学没有被这不文明之风所侵袭。
另外,我们还发现,大家的口头语多半是用本地话来讲,所以那些不文明用语听起来就越发粗鲁,不堪入耳。
这也足以体现我们校园文明水平的现况同学们所喜爱的流行语,也是利弊相当的。
有25.1%的同学喜欢的流行语或者说是口头语是关于学习方面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多为英语。
如“What”“No problem”还有现在风靡全国的李阳英语中的经典语句也被大家运用自如“You can do it!You can achieve it!You can make it!”;还有18.6%的同学喜欢广告流行语,例如“我的地盘我做主”(动感地带)“我就喜欢”(麦当劳)“酸酸甜甜就是我”(蒙牛优酸乳)这些广告语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之中,也很有幽默感,但是这些同学们往往只追求模仿,而不会独立创新,不免有些俗套,另外有些广告是运用谐音来制作一些琅琅上口的语句,而同学们盲目模仿,书写时难免会将含有错别字的广告词写入。
关于当代中学生口头流行语调查及研究报告

关于当代中学生口头流行语调查及研究报告课题组:吴成玉张雅丽万芹张荣指导老师:杨国清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学生们都有自己的思想特点,这些思想都通过其语言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平时的口语中表现出来。
越来越多的校园口头流行语的出现,证明当今学生的思想越来越丰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程度也愈来愈深。
但我们也深感中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外在的影响还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现状,我们研究小组决定对这些当代中学生口头流行语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其利弊的情况。
毕竟,这是关系到中学生心理特点、为人处世行为及日后学习生活。
研究内容了解当代中学生中流行语的种类、特点、流行语的起源,如何形成了校园的一种风气,以及校园流行语的利与弊。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上网查询,书籍查询,掌握大体资料)调查法(对本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他同学进行访谈调查)分析法(将其他有关资料与我们调查的情况总体分析,得出结论)分工及实施1、吴成玉、万芹负责搜集资料,主要通过网络及平时同学间的交流来进行搜集、记录。
2、张雅丽、张荣负责设计问卷调查表,并进行发放、回收,并作好统计工作,最后写出调查分析结果。
3、张雅丽负责确定采访对象及采访内容,合组成员分头进行采访,吴成玉加以汇总。
4、小组全体成员对所搜集的资料、访问及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由吴成玉、万芹执笔写出研究方案,全组成员整理修改,最后定稿,并写一篇文章。
研究过程及结果一、流行语的种类、特点及起源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反映了现代校园生活的新特点。
中学生的口头流行语是丰富多彩的,新兴、流行是其共同特征,迎合了中学生好奇,追求创新的心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学校园流行语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1、热门影片、流行小说对白。
一部卖座电影,一本流行小说都会在校园里掀起一股“先锋流行语”热,学生们将一些台词对白演绎出了缤纷的现代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TO:新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变化莫测,风起云涌的舞台。
处在新世纪开端的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也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创新等等。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
我们在接受外界的思维文化时,也避免不了接受到一些文化垃圾。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去选择,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
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最基本手段,作为文化交流的窗户,在中学生的生活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它在中学生的生活中会变得如何呢?为了让人们了解中学生的心理,以协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选择了《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调查报告》作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目录一.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二.制定的研究方法――――――――――――――――――三.关于校园流行语使用的调查问卷―――――――――四.分析调查问卷―――――――――――――――――――五.采访老师同学的记录――――――――――――――――六.小组成员的讨论与指导老师的点评――――――――――七.总结―――――――――――――――――――――八.附录:调查问卷――――――――――――――――――校园流行语调查小组成员名单:实验中学高一三班:丁萍如施晓瑜张迎颍曾曦琳林莹芃(组长)指导老师:黄钢强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1月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同学交流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校园流行语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语言研究界的应有关注,是因为对流行语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流行语混为一谈,于是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或者过狭,把流行语局限于某个地域范围,等同于某种社会方言,将校园流行语研究纳入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的研究,比如青少年的流行语等等,使得校园流行语的研究实际上与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研究重叠,失去了独立性。
所谓流行语,它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
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
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读来给人以身心的愉悦。
而在流行语中校园流行语占主要地位。
这些流行语有利也有弊,在有些校园里,流行语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转变成了粗话,脏话等等。
什么是校园流行语?怎么样的流行语才是健康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新型语言呢?怎么样正确引导同学们去使用流行语?便成了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于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针对这些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制定研究的方法1.发放调查文卷(06年12月)2.采访老师,学生及其家长(06年12月15-25)3.组织成员分析问题(06年12月26-31)4.收回调查文卷(06年12月28)5.老师点评形式:口头调查笔头调查上网查询关于校园流行语使用的调查问卷这次参加调查的人数约250人,我门调查了三座城市(泉州/晋江/石狮)初中至高中的在校学生,其中泉州的高中生占50%,初中生占10%。
所以说本次调查比较针对于高中生。
我们的题目共有19题,内容如下:1.您经常上网吗?A.每天B.两三天一次C.一周一次D.基本不2.您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吗?A.每天B.每周C.偶尔D.不看3.您主要关注那些内容?A.时事政治B.娱乐时尚C.体育D.其他____4.您喜欢看影视剧吗?A.喜欢,一有机会就B.碰到就看C.无聊的时候可以看一看5.您喜欢哪一类的影视剧?A.外国原声影片B.偶像剧C.搞笑剧或肥皂剧D.相声小品 E.娱乐节目F.其他___您对您的校园生活满意吗?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不很满意D.非常不满意7.您的口头禅是什么:(1~3个)8.以下词语您能准确说出意思的有:(请在所选词语前的方框内画勾。
)□表酱紫□晕□BT □东东□闪□我靠□N多□挂掉了□5201314 □小强□忽悠□粉丝□PK □小样儿□Shit □TMD □沙发□FB □大虾9.您经常对谁使用流行语?A.亲人B.同学C.其他____10.以下词语或句子您听得最多的是(选3项):(请在所选词语前的方框勾。
)□××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晕□倒□郁闷□酷□做人要厚道□表酱子□老师好□变态□有没有搞错□谢谢(等文明用语)□我顶□猪头11.您在校园里与人交流时是否搀杂方言?为什么?12.您对校园流行语持什么态度?A.支持。
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为汉语词汇注入新元素B.反对,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C.无所谓D其它(写在下方)13.您是否排斥某些流行语?如有,请举例说明。
14.许多人喜欢中英文搀杂,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A.支持,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又可以增强语言效果B.反对,崇洋媚外C.无所谓,说不说是自己的自由 D其它(写在下方)15.您认为校园流行语为何如此流行?A.通俗简洁B.幽默诙谐C.其他类别____17.您有主动去记忆一些流行语吗?A.有,经常会搜集B.还好,遇到就记C.一般不18.您认为校园流行语对普通话发展有何影响?A.有积极意义,为普通话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B.有消极影响,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C.现在还很难说,静观其变19您为什么使用流行语?(请做简要回答)(以下数据来自于网上)[表1]您认为哪些词语近两年最为流行?(限选10项)紧接其后的其他“流行语”是:“菜鸟”(32.3%)、“哈日/哈韩”(31.0%)、“flash”(30.5%)、“微信”(30.3%)、“东东”(24.4%)、“给我一个理由先”(23.8%)、“拍拖”(23.3%)、“等你@我”(23.2%)等。
[表2]您的父母、老师对您使用的流行语是否理解?态度如何?(限选1项)父母的态度百分比老师的态度百分比理解,不反对28.8% 理解,不反对24.3%理解,但反对12.3% 理解,但反对18.1%不理解,但不反对28.6% 不理解,但不反对15.3%不理解,也反对8.5% 不理解,也反对9.3%无所谓10.4% 无所谓9.6%不清楚12.0% 不清楚23.4%[表3]您一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酷”?(限选3项)不看父母、老师对流行语的理解程度,仅从反对与否的态度来看,18岁以下中学生的父母对流行语的“反对”比例为29.8%、老师为39.6%,分别是18岁(含)以上大学生父母(14.5%)、老师(19.4%)的近2倍。
这是因为中学生年龄还小,对流行文化尚无敏锐的辨别力,容易随大流,受一些不好的社会习气的影响。
此时父母、老师对孩子要负的责任更大一些。
分析调查问卷:先从上网人数上看,大多数的高中生都经常上网。
有大约80%的高中生上网的频率是两三天一次,从性别上来看,大都是男生。
这些经常上网的学生们在第8题(以下词语您能准确说出意思的有)都比其它类型的人答的多。
这说明一个问题;网上用语和校园流行语有重要的关系。
从课外阅读角度来分析,超过90%的学生都有阅读报刊的习惯,但是有约80%的同学所读的报刊种类大多是娱乐时尚,体育或其它。
至于实事政治则只有少数的同学选择这类报刊。
选择娱乐性报刊杂志的同学和上网同学一样所了解的流行语均比其它同学来的多,这说明某种报刊类型也在促进校园流行语的发展。
相反,在报刊阅读上选择其它的,例如中学生博览,课堂内外等等,在第12题(您对校园流行语持什么态度?),大部分都选择了反对,认为校园流行语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
这又说明了一个问题,校园流行语在某些场合下已经转变成不文明的语言。
校园流行语的本质特性是“流行”,因此流行性是流行语的本质属性。
“流行”是针对“不流行”而言的,时间性是“流行”的第一个涵义。
换句话说,校园流行语都有一个从流行到不流行的过程。
流行语的发展前途只能有两种:一是消失,即在使用中被淘汰;二是被接纳,进入一般词汇。
我们在第十题中加进了文明用语的选项,但是却发现很少的同学去选择它,说明这些文明用语随着时代的潮流已经变得“不流行”起来了。
文明用语是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但是在如今的学生时代却已少有人去使用它了。
在第六个问题中我们提到了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程度,正如小组讨论的预言一样,15%的同学对自己的校园生活非常不满意的在下一题(你的口头禅是什么)中回答的答案中有90%的同学回答的都是粗话。
而那些对自己校园生活满意的同学则反之。
在调查中约80%的同学使用流行语的对象是同学,约60%的同学对自己的网友使用流行语。
说明流行语在同年龄阶段较为普遍,说明校园流行语是当代学生的一种重要交流手段。
在使用流行语的时候有大约45%的同学喜欢夹杂方言或英文,他们的理由是这样说话感觉很酷`便于交流`好玩等等。
也有很多同学认为这样是不文明的行为,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
当问到你对流行语的态度是什么的时候,很多的同学回答的是无所谓。
这于我们调查小组事先预料的结果大相径庭。
虽然如此但是在也有很多同学在“你所排斥的流行语”中都把粗话放在首位,这就已上面“你的口头禅是什么”有着很大的的矛盾。
也说明流行语言“入侵”校园应该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由于现在的中学生与网络接触日益频繁,流行语言对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一定影响,我们也不能制止,应该抱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应该更多地从正面引导同学,使用规范化的语言。
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采访老师同学的记录(以下是从网上回复的帖子)●一位重点中学学生说,书本上的词汇接触多了,总觉得枯燥,这些新词汇的出现带来了新鲜感,同时,大家都在用,也就习惯了。
●校园流行语不仅比较风趣、幽默,而且还有简洁、尖锐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汉语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位老师告诉笔者,一次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一句“他今天卧病在床的说”,简直哭笑不得,因为从语法上来讲,这样的句子是完全错误的。
●“最近很郁闷的说”、“表老是PMP啊,这可是RPWT”……我喜欢这样讲话,有个性。
●对流行语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流行语的定性或者过宽,与俚语、黑话、谚语乃至新词术语混为一谈,于是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不少流行语借自外地方言或外国语言,比如北京话借自港台的“酷”、借自东北方言的“造”、借自英语的“ByeBye”等,上海话借自港台的“大哥大”、借自北京话的“斩”、借自英语的“达孛留西”等。
●流行语使用的场合、社群、语体常常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限于亲朋好友。
(以下是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流行语是很不健康的,所以我不会随大流去说那些莫名其妙的话。
●无所谓啊,只要说着很顺就会说。
流行语应该没有好不好,只有说不说吧。
●我觉得学习太枯燥。
在有流行语的环境下学习有时候很轻松。
●我支持流行语。
●我觉得使用流行语有利有弊,关键是自己能不能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