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作品赏析
建筑作品赏析

建筑作品赏析——劳埃德.赖特和他的流水别墅摘要:劳埃德.赖特是我接触建筑学相关知识时认识的第一位建筑大师,初次见到赖特的作品便被其融于自然的设计手法所吸引。
我们都知道,赖特的设计理论是有机建筑论,而能够充分表现赖特有机建筑理论的建筑,则非流水别墅莫属。
本次论文我将从劳埃德.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论入手,列举其部分出色作品,并着重讨论和分析流水别墅相关设计细节,探求流水别墅成功的奥妙。
一、劳埃德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理论劳埃德.赖特出生于1867年,父亲是一位音乐家,可能父亲的身份,使得赖特的建筑充满了诗意感。
早年的赖特最开始接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两个学期之后,赖特获得了一份教堂施工的工作。
1887年,赖特离开威斯康星州来到了芝加哥,在这里接触了他人生中重要的导师——路易斯.沙利文。
沙利文在美国现代建筑革新中起过重要作用,强调装饰对建筑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形式跟随功能重要理论。
1893年,赖特设计了他人生中第一个作品即建在伊利诺斯州福利斯河边的威斯顿私人住宅。
赖特声称该住宅是有机的建筑,并由此提出有机建筑理论。
有机建筑理论是赖特建筑的灵魂,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有机建筑是活的有生命的建筑②有机建筑是自然的建筑③有机建筑是由内到外的建筑,其准则是形式与功能的合一④有机建筑理论充分表现材料的内在性能和外部形态⑤有机建筑是整体的概念⑥有机建筑师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讲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与统一,建筑周围环境完美衔接,浑然一体,赖特说过:“有机建筑就像从地底长出来的一样。
”。
第三条则说设计过程中要求功能和形式的协调,既不能功能引导形式,也不能形式引导功能。
前者会导致建筑呆板不耐看且,后者则会导致建筑装饰过于繁琐和中看不中用。
由内到外则是指先要进行平面构思和内部结构设计,然后再进行立面创意。
第四条是说尽量暴露材料的原本颜色和质感,尽可能的展示材料的自然属性。
第五条是说重视建筑各个部分的协调贯通,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赖特代表作品及设计风格简介

1904年-纽约州布法罗市-拉金公司办公楼(Larkin Building)
1908年-芝加哥大学-罗比住宅(Robie House)
1915-1922年-日本-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
1936年-匹兹堡市-流水别墅(Fallingwater House)
1959年10月-纽约市-古根海姆博物
02
作品欣赏
代表作品
1902年-芝加哥-威利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4年-纽约州布法罗市-拉金公司办公楼(Larkin Building) 1907年-伊利诺州-罗伯茨住宅(Isabel Roberts House,RiverForest,Illino) 1908年-芝加哥大学-罗比住宅(Robie House) 1911年-威斯康星州-普林格林(SpringGreen,Wisconsin)建造居住与工作总部塔里埃 森 1915-1922年-日本-东京帝国饭店(Imperial Hotel) 1936年-匹兹堡市-流水别墅(Fallingwater House) 1936-39年-威斯康辛州-詹森公司总部(Johnson Wax Headquarters,Racine,Wiscosin)
现代主义之一:赖特、柯布西耶作品赏析

特征: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六面建筑,以此发展起来的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标准化原则,反装饰主义立场和中性色彩计划。
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像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赖特:流水别墅
弗兰克.赖特,美国现代主义先驱,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被誉为美国本土建筑的开创者,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
1.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2.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3.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有机建筑代表赖特及作品分析

有机建筑代表赖特及作品分析姓名学班级:在有机建筑领域内,人的想象力可以使粗糙的结构变为相应的高尚形式,而不是去设计毫无生气的立面和炫耀结构骨架,形式的诗意对于伟大的建筑就像绿叶与树木,花朵与植物,肌肉与骨头一样不可缺少。
——赖特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在居家、商业和公共建筑上不断地创新他的风格,其作品中令人惊奇而变化多端的样貌,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影响很大,然而他又有着不同于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师的独到之处,他以提倡“有机建筑论”而闻名于世,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相结合,即从属于环境的“自然的建筑”。
他的作品有威利茨住宅(1902年)、拉金公司办公楼(1904年)、罗伯茨住宅(1908年)、东京帝国饭店(1915年-1922年)、流水别墅(1936年)等等。
“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活动本身。
”布鲁诺·赛维这样评价赖特的贡献。
赖特经历建立空间的意义和表达的一生,从由实体转向空间,由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再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
罗伯茨住宅是赖特设计的“草原式住宅”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大师那富于田园诗意的创造及“草原式住宅”的特点: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在布局上自由灵活,并与大自然融为整体。
他提出“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他的草原式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使住宅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入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如同人的生命。
这样,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中。
他还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
建筑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
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草原式住宅”对当时欧洲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作品欣赏

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流水别墅:赖特最著名的设计作品——考夫曼别墅(流水别墅)建成于1936年,流水别墅被誉为“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是“二十世纪的艺术杰作”。
悬挑的楼板在后边的石墙和自然山石中锚固。
内部空间相互流通,一乘小梯与溪水联系。
大胆的设计手法使之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著名现代建筑。
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岣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建筑在山林之中的度假别墅,也许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但是建在溪水瀑布之上的别墅,你可曾听说过?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叫做“熊跑”的幽静峡谷中,就有这样一幢奇妙的房子。
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峋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从大阳台上顺梯子往下爬,你在屋子里便已听到的潺潺流水声,此刻便在你足下。
你可以趴在岩石上,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这幢房子建成后就名声远扬,经常有人来此参观,人们称之为“流水别墅”或者“落水山庄”。
建筑的外形显得自然、随意、舒展,主要房间与室外的阳台、平台以及道路,相互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亦取得与周围自然景色相溶合的效果。
建筑材料主要用白色的混凝土和栗色毛石。
水平向的白色混凝土平台与自然的岩石相呼应,而栗色的毛石就是从周围山林搜集而来的,有着“与生俱来”、自然质朴和野趣的意味。
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
知名建筑师的风格与作品解读

知名建筑师的风格与作品解读近几十年来,建筑界涌现了许多知名的建筑师,他们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作品风格,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解读几位知名建筑师的风格与作品,探索他们在建筑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一、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建筑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建筑作品展现了有机的设计风格,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赖特的作品以独特的平面布局、流线型结构和大量使用自然材料而闻名,建筑形式极富创意。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坎宁安别墅(Fallingwater),被誉为现代住宅建筑的杰作。
坎宁安别墅建在瀑布上方,利用了周围大自然的元素进行设计,使得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赖特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追求和谐的理念,以及对功能性与美学的均衡追求。
二、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女性建筑师,她以其独特的曲线和流线型设计风格而闻名。
哈迪德的作品充满动态感和未来感,让人联想到奇幻的科幻世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
这座体育场以其外部复杂的钢结构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哈迪德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尖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巨大空间内部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并将功能性和美学完美结合。
哈迪德的作品不仅仅限于建筑领域,她还涉足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多个领域,并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赞誉和奖项。
三、伊·米·佩伦(Im Pei)伊·米·佩伦是一位出生于中国的美籍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大师之一。
佩伦的设计风格以简洁、几何和纯粹为特点,他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并追求平衡和谐的空间感。
佩伦的最著名作品之一是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
这座玻璃金字塔在卢浮宫内院中独立耸立,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赖特经典建筑作品分析

• 在山溪旁的一个峭壁的延伸,生存空间靠 着几层平台而凌空在溪水之上——一位珍
爱着这个地方的人就在这平台上,他沉浸 于瀑布的响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内部空 间设计
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 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 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 属空间, 建筑内的壁炉是 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 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 联系.
• 赖特非常重视室内家具的设计,罗宾别墅中的家具及图案 都由他亲自设计。 • 赖特认为:最有人情味的材料是木材,人们都愿意亲近木 材,触摸它和欣赏它。
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是建筑设 计师赖特为卡夫曼家 族设计的别墅,在瀑 布之上,赖特实现了 “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 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 的和自然山石中。
如果要去造一座建筑,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坦率真诚的 心 ——Anna
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柯 布西耶
建筑特色
石 的 水 平 性 与 支 柱 的 直 性 , 产 生 一 种 明 的 对 抗
给这所住宅取流水别墅这一名 字是要描述建筑与用地之间的 统一和动态的联系。 强调流水 别墅在自然中的隐居所的角色 使得人们将它和别墅建筑及风 景如画般设计的悠久传统相联 系。
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 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 台以及台阶。
王奕扬 145178116
梁话梁 145178111
分析提纲
简介 草原式住宅 赖特 有机建筑 流水别墅 内部空间分析 罗宾别墅
设计背景
建筑特色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FRANK LLOYD.WRIGHT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1867年6月8日生于美国 威斯康星州 .他享有92岁 高龄,1959年方去世,是现 代建筑家中少有的高龄大 师,得以亲自经历了美国 的”工艺美术”运动,”新 艺术”运动,并且亲眼看 到战后的”国际主义”建 筑运动和密斯的”少就是 多”原则兴盛.毕生设计 了大量的住宅建筑和少量 的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 提出了"有机建筑”理论 和草原式美国住宅模式.
弗兰克莱特作品赏析

赖特一生事业上和生活中充满了转折变化 和戏剧性。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 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 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 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 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1959年 4月9日于美国菲尼克斯逝世。
1943年著名建筑师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收到古根海姆基金会创办人古根海姆先生的邀请设计这座美术馆, 至1944年,莱特已经提出美术馆的建筑具体方案,但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以及古根海姆先 生的逝世,工程一直被拖延到1956年才动工,在1959年时,莱特已将目前建地的设计案完成,莱特却 于同年四月去世,至同年十月,古根海姆才搬到了它位在第五大道和第89街路口的现址,对街即为中 央公园。
在他超过70年的建筑师生涯(从1887年到1959 年)中,不仅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个人风格的高质 量作品,还影响了整个美国建筑的进程。
大师生平——
1867年6月8日 生 于威斯康星州 (Wisconsin)。
赖特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 州的乡村小镇理查德中心 (Richland Center), 那时美国内战刚刚结束两 年。父母都是教师,母亲 来自美国西部有名的教派 望族。在他童年时期,将 大量时间用来玩他母亲给 他的、幼儿园教育由著名 教育家福禄贝尔 (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设计的 系列玩具——恩物(德语: Fröbelgaben;英语: Froebel Gifts)。
弗兰克-劳埃德-莱特
Frank Lloyd Wright
风·流·水·转
——美国文化代表建筑师的流转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赖特作品赏析
之——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
一、赖特简介。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于18 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在大学中原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而从事建筑。
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
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
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
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
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
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
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
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
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
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
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
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
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
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象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乖张。
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和田诗人。
他的成就不能到处被采用,但却是建筑史上的一笔珍贵财富。
——摘自《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大师》
二、赖特与古根海姆博物馆。
赖特作为美国建筑大师,对现代建筑影响很大。
但他的建筑思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与当时欧洲建筑的主流——现代主义崇尚“功能”至上不同。
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束缚,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释建筑理念。
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固执而执着的人,于是便有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性情和独特的时间与空间。
该建筑为赖特是晚年的杰作,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比
美。
建筑外观简洁,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
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再次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成今天的样子。
对于古根汉姆博物馆,我也像赖特一样,对其有着特殊的着迷,而我也会用我的思想对这一争议建筑进行分析,主要为建筑空间形式的分析,旨在更全面地理解这位当代建筑才子的建筑手法,理解现代建筑。
三、建筑解析。
(1)环境与功能。
建筑坐落于纽约市第
五大道拐角处,其圆形体
块与对街湖岸相呼应,面
对中央公园,周围为吵杂
的街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
基地面积的限制,建筑平
面无法水平延伸,令空间
纵向延展无疑是一个合理
的选择,而这也成了该建
筑的争议之一,即建筑形
体与周围建筑显得格格不
入,对此,赖特本人说:
“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
为塑性的。
一层流入另一
层,代替了通常那种呆板
的楼层重叠,处处可以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
其实,就我看来,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协调,才使得古根海姆博物馆虽然蜷伏在周围林立的单调的高楼大厦之中,却能成为一个地区的焦点。
然而作为博物馆建筑,参观线路和内部环境营造才是更加重要的。
所以,总平面上,我们浅言即止。
(2)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对空间划分至关重要,由图中我总结出打破对称,明确有序。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平面根据功
能划分成动态的不对称布
局。
以入口轴线为界,左右
分别布局一大一小两建筑
主体。
这样的平面布局使观
众参观路线、工作人员路线
互不干扰,二层平面又再次
通过平台将两馆连接。
这样
对比又协调的平面既区分
主次又相互联系。
交通流线
上,过于复杂会影响参观效
率和质量。
因此古根海姆采
用了交通流线明确,空间开
阔的设计。
(3)外观。
通过下载的模型,我也仔细揣摩了这个让人心跳加速的建筑。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
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
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建筑的开窗主要是环形窗带,置于墙壁顶部,利于隔热隔噪。
顶棚玻璃窗与墙壁高窗形成自然采光,再加上白色墙壁的漫反射,使整个展馆内光线明亮柔和。
透明的玻璃窗将城市景色引入博物馆内,一年四季博物馆内部光线、色调千变万化,空间也随着时间在改变。
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赖特构想的这个螺旋体,向城市的空间敞开并清晰明确地表达内部结构,并有别于周遭的板型建筑,成为地区焦点。
如赖特本人说:“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
一层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那种呆板的楼层重叠,处处可以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
其形式虽显独特,但不乏合理性:基地面积小,竖向空间拓展有利于节约空间;周围街区环境嘈杂,内向的建筑形式有利于隔绝噪音;建筑位于街角,圆形建筑有利于缓解硬朗的街景。
(4)内部空间。
建筑的外观只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必然体现,内部空间才是建筑物的主体。
古根海姆的建筑空间可以简单地视为由三大部分:入口空间(包括上部连接平台)、主展空间(大螺旋体)、辅助空间。
入口空间:博物馆的入口设计相对低矮、隐蔽、朴实无华,其上部支撑二楼平台。
入口上部半封闭,下开放为通道,连接两展厅。
穿过低矮的入口,向右即转入主展厅。
展厅中庭空间顶部采光、开阔明亮、贯穿建筑六层,给人豁然开朗的印象。
主展空间:空间随坡道盘旋向上升六圈后止于玻璃天窗之下,围合出一高大的共享空间。
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430米。
博物馆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了6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有趣和轻松得多。
辅助空间:监控设备用房,咖啡厅,主展馆二层平台,地下层,讲堂等。
四、感想。
赖特对自己的事业孜孜不倦,对自己独树一帜的建筑主张坚持不懈,最终才在现代建筑史上画上了令人惊叹的一笔。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都是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生涯中的最后一个作品,它注重建筑精神的统一、材料本质的表达、与周围环境的考虑,可被视为对“有机建筑”的全面体现。
这在我们今后的设计中是值得我们考虑借鉴的,特别是与周围的环境的联系,大方向上的整体联系也是在做设计中应该考虑周全的地方,而不是盲目的去模仿。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赖特最后一个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他辉煌的建筑生涯的句号。
在这个建筑之中,他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种独特的造型,圆坡道的运用和简洁的交通流线处理。
即使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建筑,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窥见大师独特的建筑思考。
当赖特被问到他最重要的建筑是哪一个的时候,他总是回答说:“下一个。
”因此,我们可以说,古根海姆博物馆称的上是赖特建筑生涯的巅峰。
我想,我们作为刚刚入门建筑设计的学生,自然应该像大师一样把每一个设计当做自己最重要的设计,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领悟,不断地进步,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和规划出令人满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