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是

A.吴鞠通B.吴又可C.叶天上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是

A.目B.舌C.口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B.汗为心之液C.血为心之府D.喜为心之志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

A.肝B.肺C.脾D.心

7.“水谷之海”是指

A.小肠B.胃C.脾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津血同源B.汗为心之液C.精血同源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C.脾气 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

A.冲脉、任脉、带脉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A.风B.暑C.燥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A.劳力过度B.饮食过度C.安逸过度D.劳神过度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是()

A.阴阳亡失B.阴阳互损C.阴阳偏衰D.阴阳格拒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A.虚寒证B.虚热证C.实热证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A.面色赤B.四肢寒温C.舌象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A.总按B.单按C.寻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A.动脉B.长脉C.滑脉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A.食积B.气滞C.水停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是表证的特点()

A.感受外邪所致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是()

A.头晕胀痛B.头晕健忘C.头痛剧烈D.头痛绵绵

21.金元时期,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医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

22.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相互转化

23.五官中属五行之“水”的

A.目B.舌C.耳D.口

24.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是由何气所派生

A.卫气B.元气C.宗气D.营气

25.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为

A.气滞B.气闭C.气脱D.气陷

26.“骨之余”是指

A.齿B.发C.肾D.筋

27.“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肺通调水道B.脾运化水液C.小肠受盛化物D.小肠泌别清浊

28.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经筋B.经脉C.经别D.别络

29.造成行痹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B.湿邪C.风邪D.热邪

30.下列何症不属于实性病理

A.壮热B.五心烦热C.二便不通D.痰涎壅盛

31.下列何项不是风邪致病的常见症状

A.汗出B.恶风C.鼻塞D.烦躁

32.下列何病应采用急则治其标

A.蛔厥证B.阴虚内热C.脾虚腹泻D.阳虚外寒

33.泻南补北法是指

A.泻肝补肺法B.疏肝健脾法C.泻心健脾法D.滋肾泻心法

34.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A.舌色浅深B.舌质老嫩C.舌苔厚薄D.舌苔润燥

35.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阳明潮热B.阴虚潮热C.湿温潮热 D.骨蒸潮热

36.寸口脉分候脏腑,肝胆病变反映于

A.右关部B.左关部C.左尺部D.右尺部

37.下列诸症中与里证无关的是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恶寒发热 D.脉沉而迟

38.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

A.有无少气懒言B.有无神疲乏力C.是否出现寒象D.小便是否清长

39.患者心烦不寐,面红,口舌生疮,尿黄,舌尖红,证属

A.痰火扰心B.肝火上炎C.小肠实热D.心火亢盛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二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为先后天之本的脏器是()

A.心B.肝C.脾

D.肺E.肾

2.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

A.风邪B.寒邪C.暑邪

D.湿邪E.火邪

3.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A.喜B.怒C.悲

D.惊E.恐

4.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

A.扶正不留邪B.先攻后补C.祛邪不伤正

D.先补后攻E.以上均不是

5.与肺通调水道功能直接相关的是()

A.肺主呼吸之气B.肺主一身之气C.肺气宣发D.肺气肃降E.肺朝百脉

6.元气的盛衰与下列哪两项密切相关()

A.先天禀赋B.肝的疏泄功能C.心主血脉

D.脾胃运化功能E.肺朝百脉功能

7.诊察头发可以判断()

A.肝的病变B.肾气充足与否C.精血的盛衰

D.津液的盛衰E.病邪的性质

8.下列哪二项是常见的气逆证()

A.胃气上逆B.肾气上逆C.肺气上逆

D.脾气上逆E.心气上逆

9.下述哪两项属于望舌形的内容()

A.歪斜B.痿软C.胖大

D.齿痕E.短缩

10.病人干咳无痰或少痰者,有哪些可能()

A.燥邪犯肺B.热邪犯肺C.肺气虚损

D.阴虚肺燥E.痰湿阻肺

11.有悖中医理论观点的提法是

A.肺阴是五脏之阴的根本B.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C.心是五脏之大主D.“肝受血而能视”E.肾为气之主

12.抑木补土法是常用于哪两脏的治法

A.心B.肺C.肝

D.肾E.脾

13.属脾之体、窍的是

A.肉B.脉C.口

D.舌E.唇

14.肾中所藏之精的两个来源是

A.先天之精B.水谷精.脏腑精气

D.后天之精E.宗气

15.气的哪两种功能的相互协作,调控了体内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分布和排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E.营养作用

16.“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确切病机是

A.血随气结B.肝气上逆C.气机逆乱D.血随气升E.气随血脱

17.忧伤过度则易

A.伤肺B.伤肝C.气下

D.气上E.气结

18.歪斜舌的形成原因是

A.肝风夹痰B.气血两虚C.痰瘀阻络D.阴虚火旺E.以上都不是

19.切诊包括

A.问诊B.按诊C.脉诊

D.拍诊E.闻诊

20.肺气虚证的辨证要点是

A.咳嗽B.呕吐C.嗳气

D.阳虚证E.气虚证

1.下列方剂专着中,除()以外,均出自宋代。

A.《太平圣惠方》

B.《医方考》

C.《圣济总录》

D.《济生方》

2.银翘散配用少量辛温之品的药物是指()。

A.荆芥、豆豉

B.荆芥、防风

C.苏叶、荆芥

D.荆芥、薄荷

3.四逆散证中“四逆”的原因是()。

A.阳气虚不能温煦四肢

B.寒凝血脉

C.血虚不能濡养之故

D.阳气郁不得至于四肢

4.下列各方,除()外,均可治疗痰饮喘咳。

A.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三子养亲汤

D.定喘汤

5.下列药物不属于痛泻要方组成部分的是()。

A.白术

B.防风

C.黄连

D.白芍

6.玉女煎的功用是()。

A.清胃凉血

B.清热生津

C.清胃滋阴

D.泻脾胃伏火

7.左金丸的功用是()。

A.清肝泻火,调和脾胃

B.清肝泻火,行气止痛

C.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D.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8.下列方剂中擅长于渗湿止泻的方剂是()。

A.四君子汤

B.参苓白术散

C.玉屏风散

D.补中益气汤

9.酸枣仁汤主治失眠证的特点是()。

A.失眠耳鸣

B.失眠多梦

C.失眠健忘

D.失眠虚烦

10.朱砂安神丸证的舌象、脉象应是()。

A.舌淡、脉虚弱

B.舌苔白、脉弦滑

C.舌绛少苔、脉细数

D.舌红、脉细数

11.吴茱萸汤的功用是()。

A.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B.温中益气,健脾燥湿

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D.温中健脾,和里缓急

12.不属于猪苓汤功用的是()。

A.清热

B.养阴

C.消肿

D.利水

13.五皮散的组成中除茯苓皮、大腹皮以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五加皮

B.陈皮

C.桑白皮

D.生姜皮

14.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治当首选()。

A.血府逐瘀汤

B.七厘散

C.失笑散

D.复元活血汤

15.四物汤是由下列何方衍化而来()

A.胶艾汤

B.圣愈汤

C.八珍汤

D.以上都不是

16.天王补心丹主治的心神不安是缘何所致()

A.心血不足,心火上扰

B.阴血不足,肝阳偏亢

C.肝血不足,血不养心

D.阴亏血少,心肾不足

17.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症候里,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眩晕头痛

B.眩仆倒地

C.胸闷呕恶

D.脉弦滑

18.补阳还五汤的主治证病机是:()

A.寒凝气滞,血行不畅

B.正气亏虚,脉络瘀阻

C.风寒湿邪痹阻

D.风痰阻络

19.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宜选用下列何方治疗:()

A.天麻钩藤饮

B.羚羊钩藤汤

C.安宫牛黄丸

D.至宝丹

20.清营汤中具有“透热转气”之功的药物是:()

A.水牛角、玄参B.生地、竹叶C.麦冬、丹参D.金银花、连翘

21.导赤散中甘草为:()

A.生甘草根

B.熟甘草根

C.生甘草梢

D.熟甘草梢

22.理中丸中以温为主的药物是:()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甘草

23.小建中汤的君药是:()

A.炙甘草

B.桂枝

C.饴糖

D.芍药

24.参苓白术散的功效是:()

A.补气健脾,渗湿止泻

B.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C.健脾益气,和胃止呕

D.燥湿化痰,行气调中

25.一贯煎主治下列那项是不正确的:()

A.疝气徵瘕

B.胸脘胁痛,吞酸吐苦

C.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D.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26.下列何方中不含黄芪:()

A.补中益气汤

B.当归补血汤

C.固冲汤

D.四物汤

27.患者遗精滑泄,腰酸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易选用:()

A.缩泉丸

B.金锁固精丸

C.桑螵蛸散

D.牡蛎散

28.具有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功用的方剂是:()

A.酸枣仁汤

B.天王补心丹

C.朱砂安神丸

D.甘麦大枣汤

29.血府逐瘀汤中桔梗的功用是:()

A.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B.利咽散结

C.行气祛痰

D.宣肺祛痰

二.判断题

1.煎中药应用沙锅而不用铁锅吗是。(1.受热均匀

2.铁锅将使药中的鞣质变成鞣酸,减低药效,也造成很多生物碱不能吸收。)

2.山里红(山楂)可以用铁锅煮吗不可以。(果酸+铁=低价铁化物,中毒,恶心,舌头齿龈黑紫。)

3.饮酒能御寒吗不能。导致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身体发热,感觉上不冷了,但皮肤散热,体温下降。)

4.动物会得流感吗会。(如鸡瘟,猪流感—可传染人。)

5.健康教育强调的核心问题是行为问题。(√)

6.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不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而且也是急性传染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7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8.高血压如果不治疗,就会发展成为脑中风,冠心病,肾病等多种疾病。.(√)

9.烟草的主要有害成分为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烟焦油。(√)

10被动吸烟对人的危害比吸烟者本身危害更大。(√)

11.近亲结婚生育的孩子容易得遗传性疾病。(√)

12.身体没病就是健康。(╳)

13.没有污染的食品叫绿色食品。(╳)

14.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健康。(√)

15.健康的娱乐活动能帮助人们消除疲劳,舒畅精神,陶冶情操.健身防病。(√)

16.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它的病死率极高。(√)

17.遇到触电溺水等意外事故或严重疾病而引起呼吸,心跳停止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有效方法,直至专业救护人员到来。(√)

18.正常成年人的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8--12kpa)。(√)

19.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是指: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及体重减少。(√)

20.除儿童外其他人不需补钙。(╳)

21盗汗不尽为阴虚,自汗非皆属阳虚。(对)

22.寒热并见必是外感病表证无疑。(错)

23.望神,就是望人之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否正常。(错)

24瘀血与血瘀证概念相同。(错)

25“除中”亦属假神的一种表现。(对)

26临床上短缩舌与痿软舌最易同见。(对)

27肠鸣非皆属病态。(对)

28.白苔主寒证,亦可见于外感温热病中。(对)

29但见手足厥冷,即可诊为寒证。(错)

30.大便溏结不调,应属消化不良所致。(错)

31.不论苔为何色,老舌主实、嫩舌主虚。(对)

32“戴阳证”亦可称为上热下寒证。(错)

33察舌诊病须细致,因此望舌时时间宜长不宜短。(错)

34阳水与阴水的区别在于水肿的上下部位不同。(错)

35身材矮小者,当属病态。(错)

36腐苔、腻苔均主湿浊、痰饮与食积。(对)

37苔燥可见于湿邪,苔润反缘于火热。(对)

38谵语与郑声均属失神,二者无本质区别。(错)

39“独取寸口”以诊全身疾病,体现了中医学“见微知着”的诊断原理。(对)

40临证时,诊法与辨证当结合使用,不可严格分开。(对)

41厚腻苔骤然消退而无新苔生成者,提示邪气骤退。(错)

42痛证可因于实,亦可因于虚。(对)

43失语与失音雷同。(错)

44昏迷与嗜睡概念一致。(错)

45哮即喘,喘即哮,故曰哮喘。(错)

46“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是前人对虚实夹杂证的概括。(错)

47泄泻非皆虚、便秘非尽实。(对)

48日晡潮热,身热不扬谓之阳明潮热。(错)

49舌绛起刺,乃热入营血之故。(对)

50假寒证又称阴盛格阳,即所谓“阳厥”。(错)

51面色白、赤、黑、黄皆可见于虚证。(对)

52一息五至以上的脉象称为数脉。(错)

53.阴阳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54.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55.张从正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3×56.脾属阴土,故喜润而恶燥;胃属阳土,故喜燥而恶湿。4×

57.“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方法。5×58.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6√59.“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7×60.临床见肌肉消瘦、四肢运动无力,主要责之于肝气血不足。8×

61.“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其原理在于膀胱能贮尿排尿。9×

62.六淫致病,易合邪伤人,多自肌表、口鼻而侵入。10√

1.(√)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具有发汗解表之功,为发汗之峻剂。

2.(×)大承气汤为寒下剂,故不能治疗热结旁流。

3.(×)四逆散主治阳虚阴寒内盛之厥证。

4.(√)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实热证。

5.(√)十灰散与四生丸均有凉血止血之功。

6.(√)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妇人热入血室。

7.(×)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治疗胃经实火之牙痛。

8.(×)四物汤以补血为主要功能,故用当归为君。

9.(×)脾不统血之证当用温脾汤治之。

10.(√)苏子降气汤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

三.问答题

1.全国统一的医疗急救电话是:120

2.病毒进入人体引起感染的途径有哪些至少三种。

a.空气飞沫;

b.食物或液体;

c.皮肤伤口;

d.性接触传染;

3.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叫什么名字《黄帝内经》

4.在我国政府面对非典的战斗中,国务院于新通过了一条卫生防范条例,并于公布实施,请问,该条例名称是什么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国际护士节是哪一天答:

6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四项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一是入冬前要检修烟道、疏通烟道;

二是安装通风窗,定时通风换气;

三是烟囱项部装有拐脖,避免呛风;

四是睡前熄灭烟火。

7、人一旦被狗咬伤、抓伤时,要采取哪些处理措施?

答:要立即用清水、肥皂水冲洗伤口,用消毒的针刺破伤口便其出血,除此之外还要在伤口周围和皮下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

8、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报警症状是什么?

答:经常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乏力、心悸等症状。

9、血压可随年龄的增加而自然增高。请说出除年龄因素外,可促进血压增高的原因:

答:1、高盐饮食;2、饮酒和吸烟;3、肥胖;4、情绪焦虑紧张。

10、哪些因素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答: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糖尿病以及肥胖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1、什么是脑血栓?

答:脑血栓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及动肪硬化引起的脑血管栓塞。

12、糖尿病的报警信号是什么?

答: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月经失调,便秘,视力障碍等症状。

13、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是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体重减少。

14、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答:1、母乳喂养是婴儿所需要的全部食物和饮料;2.母乳含免疫物质有助于婴儿腹泻、感冒、咳嗽和其它常见病;3.母乳喂养经济方便。

15、婴儿应该在什么时间开始添加辅食?

答: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但是母乳喂养应持续到孩子出生后第二年或更长的时间。

16、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可预防哪些疾病?

答:可以预防结核病、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脑、乙肝等。

17、怎样防止小儿肺炎的发生?

答:1、保持母乳喂养不少于6个月,添加营养丰富的饮料;2、保证小孩一周岁前完成基础免疫;3、天气变化时注意给小孩增减衣服;4、不让小孩与咳嗽和感冒的人接触。

18、性病、艾滋病是怎样传染的如何预防?

答:性病艾滋病是通过性接触和已被病毒感染的血液传染的。其预防方法是:1不应有婚外性行为;2防止各种途径的血液传播;3使用一次性或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

19、什么是禽流感?

答: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烈性传染病。

20、人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人类感染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21、人患禽流感后会有哪些症状?

答: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度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片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就医。

22、什么是健康教育?

答: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23、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答:是指人的身体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显现出活力降低,功能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头痛、失眠、胸痛、懒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社交能力下降等。因患者自感不适,检查无病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所以称为亚健康状态。

24、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哪些方面?

答:不吸烟、不酗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避免意外伤害,保持心理平衡。

25、食用碘盐要注意什么?

答:1、盐袋开封后,应到入有色的玻璃瓶内或瓷瓶内,加盖存放在避光干燥处。

2、要避免高温。炒菜、做汤要出锅前再放盐,千万不要用碘盐爆锅。因在高温下,碘盐极易挥发,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碘的损失越多。

26、每年的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是哪一天?

答:12月1日

2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28、哪些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答:蚊虫叮咬礼仪性接吻游泳池游泳与病人共餐握手等

29.根据《灵枢·五色》面部分属,山根可候何脏(心)

30载脉24种的着作是何书(脉经)

31.舌神是否是指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是)

32.若见到“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即可判断为何脏精气充足(肝肾)

33.虚热、实热都可出现面色发红,如何辨别(虚热:午后两颧潮红;实热:满面通红)

34.头痛连齿者,病在何经(足少阴肾经)

35.外感表证的寒热轻重,与哪些因素有关(病邪性质、邪正盛衰)

36.结脉与促脉的鉴别点是什么(脉率)

37.神志错杂失常与邪感神乱而失神的临床意义是否相同(不同)

38.欲辨明苔之松紧、腐腻以及有根否,须用何法以验之(刮舌法)

39.提示病情转归的汗出是“微汗”还是“战汗”(战汗)

40.营分热盛,气分湿着的舌象有何特征(舌红绛、苔白滑而腻)

41.辨别表证与里证的关键是审寒热还是诊脉之浮沉(审寒热)

42.欲辨疾病之新久,应察面色之散抟或是泽夭(散抟)

43.观察舌苔辨邪之深浅,主要依据什么(苔之厚薄)

44.请指出十怪脉的名称。(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

45.“望小儿指纹”一法,始见于何朝代(唐代)

46.“住院病历”要求在病人入院后多少时间内完成(24小时)

47.按诊的手法有那些(触、摸、按、叩)

48.中医诊断疾病的一般规律是先辨证后辨病,还是先辨病后辨证(先辨病,后辨证)

49.观察舌象的顺序是先舌苔后舌质,还是先舌质后舌苔(先舌质)

50.洪脉与濡脉的相同点是什么(脉位)

51.寒战与壮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者,常见于何病(疟疾)

52.气从胃中冲逆而上,出咽喉而发声者称为什么(嗳气)

53.现病史中包括哪些内容(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

54.但热不寒的常见证型有哪些(壮热、潮热、微热)

55.提出“望色十法”的医家是谁(清·汪宏)

56.“见微知着”的诊断学原理,语出何书(《医学心悟》)

57.望舌诊病、应要求患者保持什么体位(正坐位或仰卧位)

58.脾病面见何色为难治(青色)

59.黄色之恶色应如何描述(如枳实)

60.诊脉的部位有哪些(三部九候法、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三部诊法)

61.寸口诊法始见于何书(《内经》)

62.神志失常多见于哪些病人(癫、狂、痫、脏躁等病人)

63.红、绛舌之成因是什么(邪热之盛、热入营血、阴虚火旺)

64.主里热或里寒之重证的舌苔是哪一种(灰黑苔)

65.“十问歌”始创于谁(张景岳)、后改于谁(陈修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66.观察病色的关键在于分辨面色的善恶还是主色与客色(善恶)

67.我国第一部医案专着是《伤寒九十论》还是《诊籍》(伤寒九十论)

68.五色主病中,唯不主虚证的面色是何色(青色)

69.“询问家族史”的临床意义,一是为了排除什么二是为了排除什么(遗传病,传染病)

70.无神之脉的特征怎样(脉率无序,脉形散乱)

71.请背诵“十问歌”内容

72.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哪一经(足太阴脾经)

73.当舌苔疑有染色之假时,当以何法验之(揩舌法)

74.胃气上逆可导致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呕吐、嗳气、呃逆、恶心)

风险题

75.“舍脉从症,舍症从脉”的做法是否有悖于四诊合参的诊断原则(没有)

76.奠定“司外揣内”诊断原理之基础的着作是《内经》还是《难经》(内经)

77.金元时期尤其重视四诊合参的医家是李东垣还是朱丹溪(李东垣)

78.我国最早的脉象示意图为谁之所创(宋·施发)

79.临床上极危重的虚证有哪些(亡阴、亡阳、气脱、血脱、液脱)

80.阳虚发展到亡阳时,其主要指标是呼吸气微还是大汗淋漓(大汗淋漓)

81.王叔和的《脉经》,曾流传于日本、朝鲜还是越南、泰国(日本、朝鲜)

82.热入营血之口渴的特点是“口渴不甚”还是“漱水而不欲咽”(口渴不甚)

83.古称之“噫”,即今称之“嗳气”还是“太息”(嗳气)

84.“纳呆”一症对鉴别虚证、实证有无意义(无意义)

85.节律伴脉力、形态都不一致的脉象有哪些(涩脉、代脉、散脉)

86.古称之“哕”,今称之“呃逆”还是“呕吐”(呃逆)

87.咳声不扬者,属寒咳或是热咳(热咳)

88.在病色交错中,肝病面色发白为凶中之逆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

89.病情危重而无脉时,当选用仲景三部诊法还是三部九候法判之(仲景三部诊法)

90.病危之时见吐舌,是何脏之气绝(心脏)

91.麻疹与疟疾,何者与籍贯或地域有关(疟疾)

92.呕吐呈喷射状者,是胃火炽盛还是热扰神明(热扰神明)

93.真脏脉的特征是什么(无胃、无神、无根)

94.“白喉”,是依据什么而命名的(病位、体征)

95.言语轻迟低微,欲言不能复言者称为什么(夺气)

96.中医诊断应包括哪几项诊断(病名与证名)

97.诊脉时若在寸口部不见脉搏,即为无脉证(错)

98.临证时,无论何病证,均应询问患者神志情况。(对)

99.病人一经出现失神表现,即可认为是正气大伤,精气亏虚。(错)

100.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药王的是(孙思邈)。

101.被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

102.《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103.称为“国老”的中药是(甘草)。

104.称为“将军”的中药是(大黄)。

105.被称为我国妇科鼻祖的,清朝的,其名字曾在梁雨生《七剑下天山》出现过的是(傅青主)

106.被称为“太阳花”的中药是(马齿笕)

107.麻黄碱首先是我国谁提取分离出来的(陈克辉)。

108作为目前来说仍然是很好的抗疟疾药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109.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叫作,英文简称。(叶面积指数,LAI)

120.药用植物种类很多,对温度的要求也各不一样,通常人们都以对寒温热的反应划分类别,分为:、半耐寒的药用植物、和耐热的药用植物。(耐寒的药用植物、喜温的药用植物)

121.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以下几种:分割繁殖、、、嫁接繁殖和离体组织培养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

122.草本药用植物调节的主要内容有:、打杈、摘蕾、摘叶、整枝压蔓、、修根等。(摘心、疏花疏果)

123.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有:、农业防治、和理化防治。(植物检疫、生物防治)

124.在药用植物茎尖培养中,影响脱毒效果的因素有:培养基、、外植体生理发育时期和培养条件等。此外,在培养前或培养期间进行,也会增加脱毒效果。(外植体大小、热处理)

125.商品菊花有、滁菊、、怀菊、黄菊之分。(亳菊、杭菊)

126.定植10-15年的杜仲树,采收剥皮的方法有:一是,二是。(砍树剥皮、活树剥皮)

127.山茱萸为山茱萸干燥成熟的入药,加工方法有两种:水煮法和。(果肉、烘干法)

128.鱼腥草为科植物鱼腥草的干燥全草入药,在栽培生产管理上,要适当多增施肥以促进茎叶生长。(三白草科、N肥)

1.阴阳的特性包括规定性、相对性、(普遍性)、(相关性)。

2.肝的功能是(条畅气机)、(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3.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两方面。

4.淡白舌多主(寒证)、(虚证)。

5.舌苔黄一般主(里证)、(热证)。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7.足三阴经由(足)走胸腹,交(手三阴)经。

8.“髓海”是指(脑),“水谷之海”是指(胃)。

9.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10.脉浮多主(表)证,脉数多主(热)证。

四.推断题

1.试推断下面描述的是哪种生物:

1).它携带的细菌几乎包括整个细菌学的范围,危害极大,繁殖力强,带菌率高;

2).越冬能力很强,飞行能力也较强,一次可飞300-700米,最多达1500米;3).味觉十分敏锐,对甜味的感觉约大于人40倍;

4).有上吐下拉,随地排泄的坏习惯(10小时排便9-40次),专吮粪,尿,脓血及腐烂有味之物。

答:苍蝇

1).试推断下面描述的是哪种维生素:

2)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红细胞;VE?

3)抗出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能量代谢和肌组织活动(弹性增加);VK?4)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以在弱光下视物,缺乏得夜盲症;VA?

5)氧化还原作用,清除自由基,酶的激活剂,缺乏造成坏血病;VC?

6)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促使钙沉积在骨骼;VD?

7)促进氨基酸合成,具辅酶功能;VB

五中药谜语

1.低头思故乡——怀熟地3.不生第二胎——杜仲

5牧童——牵牛子7九死一生——独活

9三九时节——天冬11包龙图——首乌

13昭君出塞——王不留行15天女散花——降香

17长生不老——万年青18绿林好汉——草寇

21病入膏肓——没药23自卫还击——防己

25他乡遇故知——一见喜27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29春眠不觉晓——安息香31春常在——四季青

33断肢再植——骨碎补35东郭先生浑不知——狼毒

37老实忠厚——厚朴39黑色丸子——乌药

41、天女散花——降香

43、春眠不觉晓——安息香

45、断肢再植——骨碎补47.孩儿拜见父王——太子参

49.寒冰彻骨——天冬51.条条大道无阻拦)——路路通

53.满面尘灰烟火色——全首乌55.静静的顿河——水安息

57、长生不老——万年青

59、病入膏肓——没药61、自卫还击——防己

63、绿林好汉——草蔻65、龙王跨下驹——海马

67、峨嵋第一峰——川山甲69、他乡遇故知——一见喜

71、车——莲心

73、涨潮——胖大海

75、冰川——滑石

77、九死一生——独活

79、熟知植物学——草木通

81大雪纷飞——天花粉

83、九九归一——百合

2.演讲技巧——白术4机构繁多——百部

6户——芦根8雪——夏天无

10葬花——安息香12武松杀嫂——穿心莲

14土皇帝——地龙16世上只有妈妈好——光知母

18举头望明月——怀熟地20天天向上——连翘

22偷梁换柱——木贼24言语肤浅——陈皮

26莫用小人——使君子28孩儿拜见父王——太子参

30一言堂——云母

32赤日炎炎似火烧——苦地丁

÷2——商陆、三七36脱贫全在春秋冬——夏天无、人发38九死一生——独活40、昭君出塞——王不留行42、佳人买纸糊窗棂——防风

44、丈夫出外三年整——当归46、一封书信半字空——白芷

48.僧人化缘——佛手

50宴罢酒酣——当归

52愚公移山——远志

54老汉首如霜——白头翁

56.酸甜苦辣咸——五味子

58.死后才把金衣献——蝉脱

60.丢盔弃甲——败酱

62.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64.女儿出嫁——红娘子

66.满头黑发(首乌)

68.当放牛娃(牵牛子)

70.户——芦根

72.春眠不觉晓——安息香

74胸中荷花(穿心莲)76睛空夜珠(满天星)

78永远康宁(千年健)80.老娘获利(益母草)

82.假期休完(当归)84.浪费钱财(金银花)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医学基础复习要点

绪论 1,《皇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收集论文162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 2,《神农本草经》该书成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载药365种,将药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 3,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体宇宙是一个整体。其包含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 (二) 辩证论治辩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1,阴阳: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其在阴阳二气运动程中进行的,没有阴阳二气的运动,也就不会发生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阴阳交感则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的一个过程,是阴阳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 (二)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与地,则天为阳,地为阴。阴阳对立导致阴阳相互制约,如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冷可以降低高温等。 (三)阴阳互根互用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如外为阳、内为阴,没有外也就无所谓内,没有内也就无所谓外等等。互用是指阴阳双方不断地孳生助长对方。认为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 (四)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 (五)阴阳相互转化其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如昼夜的变化。阴阳转化表现为渐变形式和突变形式两种。 4,五行各自的特性 (一)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电子教案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年秋季期末考试 A卷(本科试卷一) 一、选择题 (一) A1型题 1.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炮炙论》 D .《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 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 B .《炮炙论》 C.《新修本草》 D .《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 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 .阴阳交感 B .阴阳的对立制约 C .阴阳的互根互用 D.阴阳的消长平衡 E .阴阳的相互转化 4.人体五官中的舌属“火”,这一归类主要采用下列哪一认识方法() A.比较法 B .取象类比法 C.推演法 D .试探法 E.反证法 5.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 A.木B.火C.土 D .金E.水 6.“藏象”一词始见于() A.《素问》 B .《灵枢》C.《类经》D.《难经》E.《伤寒杂病论》

7.“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A.肾B.肝C.心 D .脾E.肺 8.脾为“气血化生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化生水谷精微 B .脾主升清 C.脾主统血 D .脾为后天之本 E.脾运化水液 9.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退之表现()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 .固摄作用 10.临证对于自汗的治疗常用补气药物,其组方的理论依据是() A.气有推动作用 B.气有固摄作用 C 气有温煦作用 D 津液能载气 E.津液能化气 11.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E 手太阳小肠经 12.气虚湿盛体质者,受邪后疾病多从() A.寒化B.热化C.燥化 D .湿化E.火化 13.具有“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六淫之邪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 D .暑邪E.火邪 14.导致“气结”的情志刺激是() A.怒B.悲C.忧 D .喜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中医内科学(一)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胃痛 1.1心下痞(胃痞):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但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 1.2心嘈: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似辣非辣,胸膈懊憹,得食暂止或食已复嘈。 1.3泛酸:泛吐酸水,分为吞酸、吐酸。吞酸:酸水上涌于口而复入于胃中。吐酸:吐出酸水。 1.4胃脘痛: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伴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 2.1胃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些方面? 寒邪客胃,气机郁滞;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失畅,肝胃不和;体虚久病劳累,脾胃虚弱。 2.2治疗肝胃郁热型胃痛,在理气药的选择上应注意什么? 肝体阴用阳,阳明胃土喜润恶燥,且内热最易伤阴,故投药慎用香燥,可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3.1胃痛与腹痛 胃痛者,位于心窝以下之胃脘部。腹痛者,位于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4.1试述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木土相乘,故肝气郁结易横逆犯胃,致气机痞阻,发为胃痛。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络,同居中焦,皆为后天之本。脾为湿土,以升为顺,胃为燥土,以降为和。燥湿相济、升降得调,则水谷得以受纳腐熟,精微得以转输运化。两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脾病可及胃,胃病可及脾。 4.2在胃痛的治疗中如何理解“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由于胃痛主要病机特点是不通则痛,所以通则不痛即理气和胃止痛是治疗胃痛的基本法则。只是运用中要针对引起不通的机制(寒、热、食、气、虚)来辨证论治。寒者散寒以通,热者泄热以通,食停者消食以通,气滞者理气以通,血瘀者化瘀以通,阴虚者益胃养阴以通,阳弱者温运脾阳以通。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把握“胃以通为补”的真谛。 5.0分型与主方 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肝胃郁热,化肝煎合左金丸。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二)呕吐 1.1呕吐:胃里的食物、痰涎、水液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1.2干呕:呕吐的一种,有声无物。 1.3反胃:食入之后,停留胃中,脘腹胀满,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4泄肝安胃:对于肝气犯胃,通过疏泄肝气的方法,使肝气条达,胃不受侮,则胃自安和。 2.1为什么说呕吐不论虚实均存在胃气上逆?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降为顺。《圣济总录》:“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说明引起呕吐的直接原因是胃气上逆。其中,实证者,若邪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致呕吐;若食滞内停,胃气壅阻,则浊气上逆致呕吐。虚证者,若脾胃虚寒,脾不升而胃不降,则致呕吐;若胃阴不足,胃失润降,则致呕吐。可见呕吐者不论虚实,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 2.2如何根据呕吐物进行辨证? 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呕吐黄水苦水者,多属胆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者,多属肝热犯胃;呕吐浊痰涎沫者,多属痰饮中阻;呕吐清水者,多属脾胃虚寒;呕吐少量黏沫者,多属胃阴不足。 3.1呕吐与反胃 呕吐者,吐无定时,吐出物多为食物或痰涎清水,量或多或少。反胃者,朝食暮吐而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不化之宿谷,量较多。 3.2呕吐与噎膈 呕吐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病情轻,病程短。噎膈者,进食哽咽不顺,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吐多出现于进食时,病情重,病程长。 4.1呕吐、胃痛、泄泻均与肝气有关,其病理变化及治疗有何异同?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木 B.火 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 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87612

中医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五脏为中心在结构与机能上是完整统一的。 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生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所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救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侯,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一种运动规律。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和实物相互感应而交合,达到最佳状态,以及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过程中。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主维持和自主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自愈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即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承: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生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又称“倍克”。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化物质。 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精血同源:精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两者之间又互相资生,互相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津血同源:血和津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经络:使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

中医学基础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 “血府”指( ) A.脑 B.髓 C.骨 D.脉 17. 朝百脉的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 A.心 B.肝 C.脾 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

中医学基础(一)自考试题 (3)

. 浙江省2004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项属阳消阴长( )。 A.由春及夏 B.由冬及春 C.由秋及冬 D.由冷变热 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大怒导致咳血是( )。 A.木克金 B.木乘金 C.木侮金 D.金侮木 4.五脏六腑之华盖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5.下列何项不属“肾气不固”( )。 A.滑精 B.脱肛 C.遗尿 D.大便滑脱 6.“孤府”是指( )。 A.胆 B.胃 C.大肠 D.小肠 7.血液生成与哪个脏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脾 D.肺 8.手足同名阳经的相交处是( )。 A.手部 B.足部 C.头部 D.胸腹部 9.《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 )。 A.病温 B.病暑 C.阴暑 D.阳暑 10.六淫七情中具有收引闭合特性的是( )。 A.湿惊 B.寒思 C.寒惊 D.湿思 11.瘀血致病的特点是( )。 A.疼痛肿块 B.紫绀出血 C.舌质紫暗 D.以上都是 12.外感热病热盛伤津属( )。 A.真实假虚证 B.因实转虚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 13.下列何项不属治则( )。 A.三因制宜 B.以热治热

C.调整阴阳 D.扶正祛邪 14.瘀血崩漏应该运用( )。 A.先补后攻 B.先攻后补 C.攻补兼施 D.健脾摄血 15.不寐的病位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16.虚脉的形象是:( )。 A.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B.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D.脉体加线,软弱无力 17.阳盛格阴是:( )。 A.表寒里热证 B.热证转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18.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形体消瘦 B.形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脉细舌净 19.经常眩晕,神疲乏力,胁痛如刺而拒按,舌淡嫩有瘀斑,脉涩无力,拟诊为:(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挟瘀 D.气血两虚 20.口干、尿少、便干、咯痰粘稠且量少难出,此属:( )。 A.风热犯肺 B.痰热阻肺 C.肺阴亏损 D.燥邪伤肺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整体观包括哪两个内容( )。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应 C.形神相合 D.人是有机整体 E.人禀天地之气生 2.事物组成阴阳,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A.相互对立 B.相互影响 C.相互关联 D.同类性质 E.相互类同 3.属心之体、窍是( )。 A.筋 B.脉 C.口 D.唇 E.舌 4.宗气不足主要病变的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胆 D.脾胃 E.肾 5.在足小趾端相交接的经脉是( )。 A.肾经 B.肝经 C.脾经 D.胃经 E.膀胱经 6.气的哪两种病变可形成瘀血( )。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重点 1、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2、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4、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5、阴阳三分法:将一阴分为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一阳分为三阳:阳明、太阳、少阳。 6、阴阳总述: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与平衡,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表达了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之间的这些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的。阴阳的对立互根是阴阳最普遍的规律,说明了事物之间既相反又相成的关系。事物之间的阴阳两个方面通过对立制约而取得了平衡协调,通过互根互用而互相促进,不可分离。阴阳交感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万物就在阴阳交感过程中产生。阴阳的互藏则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同时也是阴阳消长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消长是在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基础上表现出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是阴阳消长的结果。阴阳的动态平衡由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其消长转化来维系,而阴阳自和表达了其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这一动态协调平衡的能力与趋势。如果阴阳的这种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又失去了自和的能力,在自然界就会出现反常现象,在人体则会由生理状态进入疾病状态,甚至死亡。 7、五行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8、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9、五行基本内容: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 10、相乘与相克虽然在次序上相同,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五行之间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制约现象。在人体,相克表示生理现象,相乘表示病理变化。 11、精,按其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言其分布部位,则有各脏腑之精;以其特殊功能,则有生殖之精。 12、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13、人体之气的功能:1、推动与调控作用2、温煦与凉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要熟背) 5、中介作用 14、人体之气分类: 1、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生理功能: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 3、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4、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生理功能:卫气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的生理功能。 15、血相关脏腑:脾胃、心肺、肾。血的功能(重点):濡养、化神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 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 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

中医学基础期末试题(2016-2017)及答案

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护理一年级《中医学基础》试题(卷) 一、名词解释(2×5=10) 1.阴阳 2.藏象 3.胃气 4.主诉 5.大汗 二、填空题(1×20=20) 1.土之母为,之子为。 2.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奇恒之府。 3.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4.经络系统是由、、连属部分组成。 5.面部赤色主和戴阳证。 6.脉诊时常采用“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尺三部,两手共六部脉,分候各脏腑,左寸候,左尺候,右关候,左关候。 7.我国大部分人属黄种人,其正常的面色是、明润含蓄。 8.正常舌象常概括为“淡红舌、”。 9.以寒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湿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以风邪为病的四肢关节疼痛称为痹。三、单项选择题(30×1=30分,注意选准后请将答案依次写在下面的方框内,否则不得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脉经》 E.《本草纲目》 2.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 曲直 4.阴阳的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偶然的 D.必然的 E.以说法上都对 5.五行相侮正确的是() A.木侮土 B.水侮火 C.金侮火 D.水侮木 E.土侮金 6.下列哪一项不是心的生理功能() A.主神志 B.主血脉 C.主藏血 D.其华在面 E.开窍于舌 7.与水液代谢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肾 B.肺脾肾 C.心肝脾 D. 肝脾肾 E.脾胃肾 8. 有“后天之本”之称的是() A.肝 B.心 C.脾 D.胃 E.肾 9.具有调节体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气是() 第 1 页共6 页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就是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就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就是 A.目B、舌C、口 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血为心之府 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就是 A.肝B、肺 C.脾 D.心 7.“水谷之海”就是指 A.小肠 B.胃 C.脾 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就是 A.津血同源 B.汗为心之液 C.精血同源 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就是 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就是 A.冲脉、任脉、带脉 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 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就是 A.风 B.暑 C.燥 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 A.劳力过度 B.饮食过度 C.安逸过度 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就是( ) A.阴阳亡失 B.阴阳互损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 A.虚寒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 A.面色赤 B.四肢寒温 C.舌象 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 A.总按 B.单按 C.寻 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 A.动脉 B.长脉 C.滑脉 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 A.食积 B.气滞 C.水停 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就是表证的特点( )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就是( ) A.头晕胀痛 B.头晕健忘 C.头痛剧烈 D.头痛绵绵

2020年 中医执医考试之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整体,即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2.整体观念的内容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症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包括病人的主观异常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得的体征。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 2.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祈、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同一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精的基本概念有二:①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②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2.气的概念 人体内很强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即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即阴阳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阴,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着的另一方单独存在。此外,还含有共同促进、共同衰退之意。也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1.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交感指明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2.阴阳的消长 阴阳消长指对立着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它们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3.阴阳的转化 阴阳转化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重阴必阳指阴阳转化的机制。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化的条件。谓阴气过甚,可以向对立面阳的方面转化。 重阳必阴指阴阳转化的机制。重。有程度深之意,是促进阴阳转比的条件。谓阳气过甚,可以向对立面阴的方面转化。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阳胜则阴病是指阳热偏盛,必消耗阴液而出现各种伤津、伤阴的病证。 阴胜则阳病,是指阴寒偏盛,必伤阳气而出现各种阳气个足的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