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77):对七星岩和鼎湖山生态环境的调查和比较

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77):对七星岩和鼎湖山生态环境的调查和比较

对七星岩和鼎湖山生态环境的调查和比较指导老师:莫克燊广东肇庆中学高一(11)班追梦者联盟出品追梦者联盟成员:江枫、李锡浩、合孜力哈提、刘海怡、江锦荣、陈浩恩宣言:在生活的长空,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七星岩和鼎湖山的动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状况。

通过实地考察、拍照取材、进行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七星岩和鼎湖山的动植物进行研究。

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七星岩和鼎湖山的生态环境仍适合动植物的生长,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游客的环保意识普遍低下等因素,七星岩和鼎湖山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本课题小组建议星湖管理局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使七星岩和鼎湖山的各种生物能够继续繁衍生息。

关键词:七星岩鼎湖山动植物生长环境一、研究背景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2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

七星岩是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风景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年均气温21.6℃,夏季最高月均气温28.9℃,冬季最低月均气温13.4℃,确是一个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

这里最佳旅游季节为七、八、九月和春节期间,最高日达4万人次。

正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整点避暑山庄。

鼎湖山位于肇庆市东北部,距市区18公里,是广东的四大名山之一。

岭南四大名山之首,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

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本区属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冬夏气侯交替明显,年平均温度20.9℃,最热月为7月,平均温度为28.0℃,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为12.6℃。

年降雨1929毫米,4-9月为主要降雨季节,11-1月为少雨季,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区内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山地垂直分布有黄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

赤红壤分布于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土层厚40-80厘米,pH4.6,表土层有机质含量4.3%;黄壤分布于海拔300-900米,土层厚40-90厘米,pH4.7-5.9,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900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土层厚20-30厘米,pH5,有机质含量9%以上;此外,尚有局部分布的耕型赤红壤。

高中地理研学报告范文(精选7篇)

高中地理研学报告范文(精选7篇)

高中地理研学报告范文第1篇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关于中国美食的课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此次研究活动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我们确定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舌尖上的中国》,与当下正在热播的《舌尖上中国第二季》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对中国不同分区的主打美食的了解,从地理视角感受到美食对该地区的独特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理解,直观上感受着美食的诱惑,深深为中国美食文化所吸引。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来自于生活。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地理研学报告范文第2篇20xx年地理远程研修的模块有:1了解修订后的初中地理课程——初中地理课程修订解读2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3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区域地理总论4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区域地理中的“认识区域”教学5初中地理教学建议6初中地理教学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这6个模块的学习,我认清了课程修订的内容,把握好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学习了很多常用的教学法,进一步开阔了自己对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视角。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以后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谈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谈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谈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地理教师应研究的重点领域。

本文以具体案例为例,探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标签:研究性学习;地理实践力;案例;教学1、研究性学习案例展示1.1问题的提出,形成课题组“惠安科山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涉及中学诸多地理问题: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保护;城市地域文化、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应用了土地类型利用、区位选择制约因素等技术指标,这些知识均是学生学过或者容易自主学习的内容。

惠安科山公园距离惠安三中较近,较易探究。

课题组以高一年邹静琬为课题小组长,成员有陈伟鹏、曾钰瑄、陈冬茹、任杰峰等同学,具备一定地理基础和探究能力,并聘请几位地理老师为指导老师,具备指导能力。

1.2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学生进行研究性理论学习和资料查询,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补充学习: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保护;城市地域文化、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1.3形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方案课题组提出研究方案,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探究活动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探究活动实施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成果等内容。

1.4研究学习与野外调查进行材料的收集,如泉州、惠安的旅游状况,科山公园在惠安旅游中的地位及定位、科山公园相关的图书、规划讯息、发展现状、惠安县(特别是县城)交通路线、公交路线……学生在收集过程中通过网络、图书资料、报纸等方面,由组长组织对组员收集的材料进行集中、汇报,老师则对各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并指导研究任务。

1.5完善与结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后,则可以进行内业整理,并撰写出结题报告或小论文。

其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信息不够完整,则需要老师的指导或再一次进行调查补充和完善。

结题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的撰写外,还鼓励学生结合多媒体方式进行结题汇报与答辩、图片展览,从而学习如何去表述本课题的研究情况。

2009年绍兴市高中地理与综合实践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获...

2009年绍兴市高中地理与综合实践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获...
绍兴市高级中学
高婷、阮奇靓、徐珺、王凯琳、姜益萍、孔佳、陶玉琴、黄思炜
李丽
绍兴土特产的调查与研究
绍兴市高级中学
钱晓敏、陈张琳、单芳潇、陈飞、郦冰倩、徐颖、周湧勇、俞培禾等
曹娟娟
饮食和健康
绍兴市高级中学
陈斌斌、封峰、陶永华、杨豪、裘嘉平、沈毅、商舟、沈航等
陈劲苗
越文化探源
绍兴市高级中学
徐蕾、孟庆平、唐璐、卓嘉瑜陈安娜王国庆陈惜今
嵊州市长乐中学
安炳、尹熙衡、郑晶晶、郑静姿邓帅航等
李爱春
嵊州市普高学生恋爱动机的调查
嵊州市黄泽中学
马诗倩、叶琦、石珉、李莎黎、李城炎、姚颖颖
姚盈
农村中小学“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嵊州市崇仁中学
王烨兰、裘基鹏、马青青
应栋梁
灯具位置对光照及节能效果的实验研究
新昌中学
史佳瑜、王雨心、陈笑涵、王天丽石森笑、曹语、陈迟捷、吕吉敏等
上虞中学
王学烨、黎淑楠、王璐榕、丁秀君、朱晨、潘燕唯、金丹妮
王苗芬、姜张木
镜湖湿地公园旅游价值的浅探
绍兴市稽山中学
王瞻、屠沈樑、王家奇、陈菲菲、吕洁颖、高灿、薛依娜、裘建英
倪瑛
绍兴市手机使用状况调查
绍兴县鲁迅中学
胡国涛、孟倩、黄瑾瑶、陆亚芸、张铮、陈梦佳
杨光瑞
诸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调查
诸暨市牌头中学
李超群、俞烨枫、胡超、谢高峰、王楷峰
陈敏华、夏顺康
便携式二次水收集利用储存袋的设计与制作
新昌中学张佳明奇、石佳男、 Nhomakorabea泽栋、石妍妍、何旻妮、石易昂、何莹莹、许靖等
钱永约、吕金辉、徐吕靓
关于碳酸饮料对中学生危害的调查报告

学生寒假作业--《土壤》研究性学习案例

学生寒假作业--《土壤》研究性学习案例
植物生长最主要是靠光合作用,然后是吸收水分和一 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只要控制好温度与湿度,经常 更换富含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液,以此保持营 养液中的养分充足,氧水含量达标,也是可以在水中种 出农作物的。但是在目前,人类对粮食和蔬菜的需求很 大,而且无土栽培需要很高的科学技术,所以土壤还是 对农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土壤到底是怎么样形成的?
调查地点:图书馆、上网查询。
结果:在书中查到了柳州地区的土壤是红壤、黄壤和石灰土壤等。土壤的 形成成分分有:有机质、矿物质、空气和水分。成土过程是漫长的。
总结而知:裸露岩石[被风化]成土母质[动植物着生]岩体风化加速[肥力发展] 成熟土壤。
其中,生物对母质的改适作用有以下两点:1.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植物吸 收养分,合成有机质,在母质中不断积累。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 为腐殖质,它能释放土壤母质所没有的氮素养分,并促使“一盘散沙” 的土壤颗粒发生团聚,改善母质性状,形成土壤肥力。
但是为了把课本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同学们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真真切切地理解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利用只有做到用养结合才能促使土壤肥力的循环再现从而树立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资源观环境观
研究性学习案例 《土壤》
———高中地理寒假作业
团队: 200 4级11班 成员:杨月华、周白灵、陈房娇、陆书勇、周鸿雁、覃科、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粪大小勤, 不用问人“。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这鞋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并说明理
( 周 鸿 雁 ) 说 :由我。认 为 这 些 说 法不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因 为:如果盲目的施肥,很容易 导致庄稼过咸和烧苗而死。而 “小勤”会使周围的杂草得以 吸收肥料而茁壮成长,甚至茂 盛于庄稼,而导致庄稼营养不 足,从而不能长好。

高中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课件

高中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课件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 务,提高协作能力。
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总结词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践 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 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让学生通 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 践能力。
资源建设完善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校提供 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实践基 地,从而促进学校完善资 源建设。
05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课 堂中的发展前景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
强调实践与探究
研究性学习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 践操作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
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技能。
跨学科整合
研究性学习趋向于跨学科整合, 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科之间的
另外,学校和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支持和鼓励,也是导致问 题存在的原因之一。
03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课 堂中的应用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总结词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 入探究状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内容,结 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具有探究 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 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学科知识拓展
研究性学习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 求教师不断拓展学科知识,提高自 身的学术素养。
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
01
02
03
课程设置优化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助于 推动学校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 合。
评价体系改革
研究性学习强调过程评价 和多元评价,有助于推动 学校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 。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日食的变化及影响指导老师:曾呈进组长:夏烨组员:李扬,周思伟,林端强,叶庭帧,叶建飞,徐孙庆学校:福鼎市第一中学一课题研究背景09年7月22日的世纪大日食深深震撼了我们,使我们对日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怀着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因此本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了解日食各方面的情况,认识到日食对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对课内学习的日食的知识系统进行扩展,使我们能课内外结合,对日食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课题研究过程1、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搜索和去图书馆查阅有关日食的资料2、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一同观看09年世纪大日食的记录影像3、对影像内容和资料进行分析,再经过小组成员的认真讨论研究,得出大体结论4、对于不懂的部分请教有关专家或地理老师,并验证已得出结论的正确性5、对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四课题研究成果(一)日食形成的原因: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

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但因太阳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生。

简单的说,月球把太阳遮挡住,也就是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这就是日食。

另外,月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不重合,而是有一个大约5度的夹角,因此只有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位于两个平面的交点附近时才会发生日食。

所以不是每个月都有日食和月食。

当月球正好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而三者又在一直线上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被月球挡住,又因为月球比太阳小得多,它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直径的四百分之一,而月球与地球间距离也差不多是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四百分之一,所以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的圆面大小差不多相等,因而月球下面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地球上被黑影笼罩的地区,就看不到太阳了,或者只看到一部分,这就是日食。

整合高中地理教学,开展乡土地理案例的研究性学习

整合高中地理教学,开展乡土地理案例的研究性学习

整合高中地理教学,开展乡土地理案例的研究性学习摘要: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托,乡土地理素材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把研究性学习理论引进课堂教学,使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乡土地理教材整合方法包括乡土地理在内的高中地理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将高中地理知识理论和乡土地理中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研究式的学习,是农村地区中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高中地理、乡土地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就是要理清三者内在的,彼此衔接、融合的关系,我们认为三者间的关系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托,乡土地理素材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进课堂教学,使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有禆益。

一、高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知识依托研究性学习是类似科学研究形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选题,制订调查、观测、资料搜集的方案,对调查、观测搜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论点、观点和看法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总结所依托的理论知识就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所获得的。

因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科学理论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及其延伸和拓展的部分,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生产活动”学习中,我们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论知识开展了“本县主要商品性农业产品区位因素的研究”,首先,学习小组以调查访问为主要手段,把目标确定为当地主要的农产品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仁怀市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调查报告课题研究组组长:课题研究组副组长:成员:指导教师:单位: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仁怀市的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一、问题背景:仁怀市在西南边陲,那里本是一个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的地方。

近几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主要以高粱,烤烟为主的农副产品为经济来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通过调查垃圾的处理情况,初步研究在家乡是否深受到垃圾的影响。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采取行动研究法,首先对课题进行全面规划,使调查研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其次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了解仁怀农村垃圾状况,了解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垃圾污染的认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仁怀周边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最后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总结论文。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仁怀市农村垃圾现状,增强同学们仍至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通过调查研究,为当地人民提出可行的垃圾治理建议。

三、课题研究过程:1、实地调查垃圾的来源通过调查一个村仅有的几个垃圾池,发现农村垃圾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日常生活垃圾和食品垃圾,约占了总量的50~60%,如各种食品包装袋、方便袋、废旧电池等;二、废弃生活用品,约有30%,如残破衣布、玻璃等,其它占了不到 10%。

令人痛心的农村垃圾2、问卷调查农村居民的垃圾处理和环保意识农村家庭生活垃圾状况问卷调查1、被调查家庭住址:2、家庭人口:人。

3、家庭经济状况属于()。

A 高收入家庭(年收入 5 万元以上)B 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 1 万—— 5 万元)C 低收入家庭(年收入 1 万元以下)4、家庭每日产生垃圾总重量为()千克,其中:①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卖废品回收站)重量为()千克;② 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蔬菜等食品类,可填埋)重量为()千克;③ 有害垃圾(包括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过期药品、废弃农药等,需特殊安全处理)重量为()千克;④ 其它垃圾(上述几类之外的如煤渣、卫生间废纸等,可填埋或焚烧)重量为()千克。

5、每日垃圾的处理方法是()。

A 按第 4 条标准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B 没分类都倒在自家的垃圾坑,过一段时间运走或填埋C 没分类都倒往了附近的池塘、稻田或河圳D 没分类都随手倒在了房屋的周围6、你认为农村家庭生活垃圾应该怎样处理为好?()A 在居民集中地建立垃圾站,由镇、村投入和管理,聘请专门人员进行处理B 各家庭自己分类进行科学处理C 不必那么讲究,像以前一样随便处理就是了7、如果农村家庭垃圾由政府统一回收、处理,你愿意交垃圾管理费吗?()A 愿意B 如果适当,愿意C 不愿意8、你认为农村到处随地倒垃圾有哪些危害?你本人应该怎么做?3、调查政府对环境的现有措施为了方便,对城市周边一邻村进行调查。

人口共有 4000 多,由于地形的限制,没有垃圾箱,仅有三个垃圾池。

每天也仅有一位清洁工负责清扫一次,其它地方没有专人打扫。

村民自己设置垃圾堆,有各种污染;垃圾按照就近原则处理,村里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

为了弄清垃圾池中的垃圾去处,询问了有关的村领导,答案是大多都运到某个地方烧掉。

烧掉?烧掉不就又会产生气体污染吗?因此,政府对环境问题的不重视和有些措施的不恰当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的原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课题成果1:《仁怀市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的研究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高一(11)研究性学习小组作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仁怀市城镇以及周边农村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由于大部分乡镇无基本的生活垃圾处置设施,以及重点污染源企业治污设施建设缓慢,污染物得不到及时地处置,严重污染了环境。

调查发现,垃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村内有一定数量的池塘和沟渠,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带农村处于亚热带丘陵地区,降雨较多,地势崎岖,在低洼积水地区很容易形成天然的池塘,所以村中池塘、洼地密布,蓄水灌溉、养鱼也就成了村民的最佳选择。

课题组成员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临近村庄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周围堆放着一堆堆大大小小的垃圾,池塘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

经过走访和观察课题组成员得知,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逢下雨天和刮风天,雨水和大风通过冲刷和吹动,将垃圾带进池塘。

每年春节前后,村民捕鱼后处理池塘内淤泥的时候,发现大量塑料袋、塑料包装盒、废弃塑料玩具、废弃塑料薄膜、废弃砖块等夹在淤泥中。

2、村舍前后树荫下垃圾随处可见村民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课题组成员站在丘陵或者黄河大堤上远观树荫环绕的村庄,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美丽无比。

走近村庄,细看树丛,却发现树荫下面除了覆盖着大量的植物落叶外还堆放着大量的垃圾。

树丛中的垃圾有废弃塑料制品,也有纸屑、尘土、果壳、布带等,当强风袭来,轻巧的垃圾随风起舞,飞向半空,尘土便又扬起,吹入院子内。

3、垃圾随农家肥进入农田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

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黄牛或者耕牛,黄牛和耕牛除了帮助村民干农活外也是村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途径。

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鹅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

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根据调查对象垃圾的来源,将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产业垃圾两大类:1、生活垃圾: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指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等。

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里生活垃圾是农村垃圾的主要来源。

2、产业垃圾:工业、农林业、畜牧业、医疗卫生业等生产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砖窑厂、木材加工厂、家具制造厂、村内私人诊所等产生的废弃物。

其中的部分废弃物带有一定的毒性。

在改革开放后至今的农村垃圾中,产业垃圾迅速增加,逐渐取代生活垃圾占据农村垃圾的主要地位,由于其数量大,难处理,逐渐成为影响农村垃圾处理的关键。

当前情况下,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多的开始采用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来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

这种处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

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

但是与城市的焚烧、填埋、沤肥等垃圾处理方式相比,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等特点。

2.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

市县乡等各级政府则会更多的将政府财政向城市和乡镇倾斜,大量的资金投入城市和乡镇的垃圾处理,基本没有专项资金参与农村垃圾的处理,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

但是当前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严重,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

垃圾不处理或处理不当,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危害土壤,危害水体,危害人体健康等等。

如何化解这些危机?加强管理,从源头开始减少垃圾数量,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前提,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1)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制定相应的实施目标,将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解决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

(2)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利用合理的经济手段来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对于垃圾分类收集、保洁工作较好的行政村,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和奖励,提高广大农民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3)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4)实行垃圾分类,成立废品收购站,强化回收和利用(5)设立垃圾填埋场,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垃圾收集和环境保洁队伍。

总之,要探索创新管理,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利用各种传媒和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业农村垃圾如何处理的方法、意义及要求,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环保意识。

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农村垃圾的处理。

希望仁怀的明天更美好!五、课题研究总结评价1、学生对活动的总结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走出象牙塔,学会搜集资料,假日进行访谈,实地参观,过得很充实。

虽然学习过程碰到一些难处,吃了不少苦,但最终形成自己的成果,很高兴。

2、教师评价总结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虽不是主角,但确立课题,并给学生提供能引起他们关注的背景知识,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及时帮助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学习活动,适时介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自由的形式,广阔的天空,也许学生更喜欢,防止放羊式的现象出现,是搞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

不过,当转入正轨之后,当学生改“要我学”为“我要学”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