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 电子空间站教案

合集下载

电子空间站教案

电子空间站教案

《电子空间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分辨不同电声乐器音色,了解认识乐器,学会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听辨、聆听、对比探究等方式),学习电子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电声乐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课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对于体验活动类型的音乐课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各种电声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准备四首流行游戏的插曲让学生猜歌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学生对播放乐曲主奏乐器的思考,师简单介绍,引出本课课题《电子空间站》(课件显示)。

新课部分一、学习新课。

1.出示幻灯片,展示电声乐器图片学生活动:找出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抢答。

2.出示乐器图片(幻灯片播放)。

学生活动:说出乐器全称师:做总结,并鼓励学生的回答。

同时播放电声乐器演奏片段(提前做好音乐片段的节选)生聆听并思考问题:每种乐器的音色特征是怎样的?学生活动:以小组方式讨论,小组代表作发言。

音色特征第一种音色最丰富,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第二种音色低沉又醇厚;第三种声音音色明亮且富有金属感;第四种音色大而庄严。

介绍各乐器之后师可以展示一部分现代流行的电声乐队图片以及音乐,调动课堂的热情。

二、欣赏乐曲。

师简单介绍即将欣赏作品中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a《西班牙斗牛士舞曲》主奏乐器电子琴音乐情绪引子:热烈奔放第一部分:奔放热情第二部分:平稳戏耍第三部分:优美英雄第四部分:紧凑辉煌乐器特征键盘乐器自动伴奏功能音色变换自由三、学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1.欣赏并思考基本情感(追求梦想不懈努力)2.边听边学唱师强调弱起、切分等难点问题四、布置作业:师:课下收集管弦乐曲欣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小结部分:归纳师:本节课认识了电声乐器,能识别它们的音色,对电声乐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了解有关“西班牙斗牛”“丝绸之路”等知识,且学会了励志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大家的表现老师十分满意,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电子空间站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电子空间站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子空间站》教学设计电声乐队演奏的音乐体裁新颖,通俗易懂,节奏活泼,音响丰富,给人以轻松,愉快,热烈的感受,所以深受人们尤其是中学生的欢迎。

同时,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素养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单元讲解出发点以电声乐队中常用的乐器为主,选用了一些平时很少涉及的材料,力图让学生通过欣赏用电子乐器演奏的音乐,以及用电子手段制作的音响片段,加深对电子音乐领域的了解,从而达到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内容:1、认识电声乐器,了解发声乐理,并听辨音色。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

教学目标:1.了解电声乐器,认识常见电声乐器,能够听辨它们的音色。

2.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有一个基本了解。

3.通过欣赏作品加深学生对电子音乐领域的了解,从而客观、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或者音响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电子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不同音乐类别的了解。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新,如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展示课程。

以听辨法、视觉图象法、欣赏法、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视频是由我国著名电声乐队零点乐队演奏演唱的《相信自己》。

问题:在视频中我们不只看到了歌手还看到了?乐手。

每个乐手手里都有一到两样乐器。

导语: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了解一下电声乐队中常用的电子乐器。

希望今天同学们能像歌曲演唱的那样相信自己积极踊跃踊跃的回答问题。

认识了解乐器:壱.电吉他:图片展示。

问题:哪一件是电吉他?怎样分辨木吉他和电吉他?答:木吉他有琴箱和音孔,电吉他没有。

从体积对比电吉他比木吉他小。

听音分辨:听音(1)木吉他。

听音(2)电吉他。

问:请学生分辨两种音色并回答哪一种是电吉它音色。

提问电吉他音色特点。

听音(3)电吉他多种音色合集。

问:仔细听电吉他的音色发生了多少次变化。

讲解:电吉他不只是有高亢嘹亮的声音,它可以模仿多种音色,也可以演奏出木吉他的清澈的声音,能弹奏出劲爆的摇滚风格,更可以演奏许多搞怪的电子音效。

音乐教案-电子空间站

音乐教案-电子空间站

音乐教案-电子空间站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子音乐的基本概念,感受电子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电子音乐的制作兴趣,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子音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电子音乐的制作方法3.电子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1.电子音乐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2.电子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四、教学难点1.电子音乐的制作技巧2.电子音乐作品的创意构思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播放一首电子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电子音乐的魅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电子音乐有什么了解?它和传统音乐有什么区别?2.电子音乐的基本概念(1)介绍电子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2)讲解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区别。

3.电子音乐的制作方法(1)讲解电子音乐的制作流程:音色设计、节奏编排、音序编排、混音等。

(2)演示电子音乐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

4.电子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评价(1)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电子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电子音乐。

(2)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创意构思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1.电子音乐的制作实践(1)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电子音乐制作软件进行实践。

(2)指导学生进行音色设计、节奏编排、音序编排等操作。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电子音乐作品。

2.作品展示与评价(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

(2)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创意构思等方面进行评价。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六、作业1.深入了解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搜集相关资料。

2.结合本节课所学,尝试创作一首电子音乐作品。

七、教学反思1.加强对电子音乐制作软件的实操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具有个性的电子音乐作品。

3.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1.电子音乐的制作实践(1)分组后,我会在每个小组中指定一个组长,由组长来分配任务:“同学们,我们的小组要创作一首电子音乐,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音色设计、节奏编排或者音序编排的任务。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二)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二)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二)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教学设计:电子空间站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乐器的种类和特点;2.理解电子音乐的发声原理;3.掌握电子琴的基本知识和特点;4.欣赏并分析电子琴演奏的《西班牙斗牛舞曲》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不同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思考问题:这些声音由哪些乐器演奏出来的?与传统乐器有什么不同?这类音乐被称为什么?二、电子音乐1.电子音乐是指使用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等“乐器”所产生的音乐。

2.电子音乐的发声原理是通过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用正弦波造成无泛音的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音,再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最终组成音乐作品。

三、电子乐器教师介绍电子琴、合成器、电吉他、电贝司等电子乐器的特点和作用,并让学生完成看图连线题。

四、电子琴及《西班牙斗牛舞曲》1.教师播放《西班牙斗牛舞曲》片段,让学生欣赏并回答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主旋律选用哪种乐器音色等问题。

2.教师介绍电子琴的发声原理、音色、自动伴奏节奏型和特点,并演奏不同音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判断。

3.学生自由回答电子琴的特点。

改写后的文章: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乐器的种类和特点;2.理解电子音乐的发声原理;3.掌握电子琴的基本知识和特点;4.欣赏并分析电子琴演奏的《西班牙斗牛舞曲》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不同音色的声音,让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思考问题:这些声音由哪些乐器演奏出来的?与传统乐器有什么不同?这类音乐被称为什么?二、电子音乐1.电子音乐是指使用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等“乐器”所产生的音乐。

2.电子音乐的发声原理是通过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用正弦波造成无泛音的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音,再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最终组成音乐作品。

三、电子乐器教师介绍电子琴、合成器、电吉他、电贝司等电子乐器的特点和作用,并让学生完成看图连线题。

音乐教案-电子空间站

音乐教案-电子空间站

音乐教案-电子空间站教案名称:电子空间站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电子音乐和创作电子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电子音乐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创作出自己的电子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掌握电子音乐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能够创作出简单的电子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1.电子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电子音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创作电子音乐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准备:1.电子音乐的实例音乐作品和视频。

2.电子音乐创作软件和设备。

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介绍电子音乐的概念和特点,播放一些电子音乐的实例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2:电子音乐的特点和发展(15分钟)通过讲解电子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电子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Step3:电子音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钟)讲解电子音乐的基本原理,如合成器的原理、采样和混音等。

介绍电子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如制作鼓点、编写旋律和和声等。

Step4:电子音乐的创作步骤和技巧(20分钟)详细解释电子音乐的创作步骤,包括选定风格和主题、创作和编排旋律和和声、制作鼓点和节奏等。

同时分享一些创作电子音乐的技巧和经验。

Step5:实践创作(30分钟)学生分组使用电子音乐创作软件和设备进行创作实践,根据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指导进行作品创作。

Step6:作品展示和反馈(20分钟)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老师也进行指导和点评。

Step7:总结和复习(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复习电子音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电子音乐展览或演出,进一步了解电子音乐的发展和应用。

2.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电子音乐创作并互相分享作品。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的创意和质量。

教学资源:1.电子音乐实例作品和视频。

2.电子音乐创作软件和设备。

电子空间站教案(精选五篇)

电子空间站教案(精选五篇)

电子空间站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电子空间站教案第三单元电子空间站教材分析:《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材内容以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曲》、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以及电声乐队演奏的轻音乐《橄榄树》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内容:1、认识电声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3、学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对《西班牙斗牛舞曲》等作品有一个基本了解。

4.学会演唱电声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或音响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电子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不同音乐类别的了解。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新,教师如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是本单元的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

1.师:(播放几段游戏音乐)同学们知道这些音乐是出自哪里吗?(学生回答)对,这些音乐都是我们在游戏中常听见的,都是属于电子银音乐的种类,这节课呢,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电子空间站,了解借助电能发音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1、播放周晓欧在我是歌手的演唱视频《爱不爱我》,提问:看到了哪些乐器?2、说明哪些是电声乐器,介绍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

3、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1>电声吉他:电子乐器。

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2>电声贝司:电子乐器。

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3>电子合成器:编辑音乐 <4>电子琴:弹奏音乐 <5>电子鼓:鼓点节奏1、介绍电声乐队的概念、分类2、播放电声乐队的代表曲:beyond《海阔天空》信乐团《死了都要爱》3、师:通过刚刚的电声乐队音乐欣赏,同学们来总结下电声乐队的音乐特点有哪些?(强节奏、强力度)四、欣赏《西班牙斗牛舞》1、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初中音乐_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子空间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等作品有一个基本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电声乐器,了解发声乐理,并听辨音色。

2.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认识常见电声乐器,能够听辩电声乐器的音色。

3.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随录音学会演唱歌曲《橄榄树》,体会歌曲的词曲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2.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3.通过欣赏作品加深学生对电子音乐领域的了解,从而客观、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或者音响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电子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不同音乐类别的了解。

(二)教学难点:音乐材料比较新,如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准备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展示课程。

四、教学方法以听辨法、视觉图象法、欣赏法、讨论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一)乐曲导入【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

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学生甲回答: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学生乙回答: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学生丙回答: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学生丁回答: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电子音乐空间站教学案例

电子音乐空间站教学案例

《电子音乐空间站》音乐教学案例第一课时桃源县剪市镇中学张莉【教材分析】《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内容以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动物世界》片头曲、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本节课第一课时内容以了解认识电子乐器为主结合欣赏《西班牙斗牛曲》、《丝绸之路》,拓展欣赏《炉心融解》、选择性欣赏《光辉岁月》等曲目。

【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教学流程】一、导入。

1.情景导入:①播放四个音乐片段,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属于哪一个游戏的配乐。

(超级玛丽、泡泡堂、魂斗罗、跑跑卡丁车)②提问:这四首乐曲在曲风上均属于:流行摇滚。

(课件展示)大家知道这里面的音乐旋律是由哪一类乐器演奏的吗?师语:游戏中不仅旋律是由电子乐器演奏完成,包括里面很多的特效音乐,比如说枪炮声,还有诙谐音效都是由电子乐器所担任。

大家一定会很觉得很神奇吧,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电子乐器的奇妙世界吧。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检查同学们上节课布置作业:了解电子音乐)师导语: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

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

(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空间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声原理。

2、欣赏电子音乐作品,了解电子音乐与其它音乐的区别
教材分析:
《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内容以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电脑媒体手段,学生通过看、听、讨论、思考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本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三、德育目标
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老的艺术文化内涵,通过对一些常见的国产电脑作曲软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熟唱歌曲的主旋律。

2、难点:
了解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设计目的及媒体运用
1、激情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用不同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提问:
(1)问题讨论
①你知道他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电声乐器,电吉他……)
②什么是电声乐器,他与常规乐器有什么不同?说说你所知道的电声乐器?
2、认识乐器
(1)认识电子琴。

①出示图片,认识外形。

让学生从外部形态上认识这件乐器。

②电子琴介绍。

介绍电子琴的结构发音原理等。

③欣赏音乐,认识音色。

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认识电子琴的音色。

(2)认识电吉他
环节同上。

(3)认识电贝司
环节同上。

(4)认识架子鼓
环节同上。

(5)认识合成器
环节同上。

3、欣赏音乐
老师播放由电子琴,电贝司,合成器等制作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进一步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4、拓展探究。

(1)出示问题
①电吉他与电贝司有什么区别?
②电子琴有那些优点和局限?
③电子琴与合成器有那些区别?
④电吉他与木吉他的区别?
⑤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还可用那些方式进行音乐制作?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3)每小组派代表回答展示。

(4)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进行评价。

5、反馈练习
(1)出示练习题。

(2)学生回答。

(3)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6、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

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
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
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
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