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城市化
第52讲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1847年
35.4%
37.4%
27.2%
1850年
15.7%
55.3%
29.0%
A.妇1女85社6年会地位的提高 16.6%
55.9%
27.5%
B.棉纺织业持续高速发展
C.资本家的贪婪和冷酷
D.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答案 C
材料 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的漫画《怪物汤》
国内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患了“城市病”,请结合所学简单论证。 答案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以 城市为甚,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噪声污染、住宅条件恶劣、卫 生状态恶化、传染病流行,严重制约城市化的进程。
洋务派
19世纪中后期,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 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 行机器大生产
民族资本 张謇、范旭东等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 家 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难点突破
“工厂”与“工场” (1)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 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2)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 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难点突破
新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开拓了新的生产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 技术迅速发展,使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智能制造等得到普及,影响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方向。 (2)使人们的劳作方式发生了变革,影响了经济增长模式与管理方式。粗放 型经济转化为集约型经济,人们逐渐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利润增长。现代企 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3)使社会阶层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表现在: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明显 提高,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大量增加。 (4)使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通过了解社会动态,解决生活问题;促 进信息交流,丰富娱乐生活;推动文化传播,促进人类思维的变化。
高中城市化的现象教案

高中城市化的现象教案引言在课堂上引入城市化的概念时,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出发,提出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变化表明我们的城市正在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城市化现象的兴趣。
目标设定1. 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3. 探讨如何平衡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与环境保护。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城市化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城市化: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 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寻求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二部分:城市化的积极影响- 经济发展: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 生活便利:城市提供了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文化交流:城市化使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有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部分:城市化的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 社会问题:人口密度增加引发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
- 生态破坏:城市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和绿地,威胁生物多样性。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与讨论-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城市作为案例,分析其城市化进程中的亮点和问题。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城市规划者、企业家、环保人士等角色,就如何解决城市化中的问题进行辩论。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 组织实地考察或在线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城市化带来的变化。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化的利弊,并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届 一轮复习 中图版 :7.1 城市的空间结构 课件(38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江苏卷,13~14)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题。
关闭
第1题,住宅区在城市各功能区当中占地面积最大,分析图例可知①应为住
1宅.图区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A.① B.② C.③ D.④
关闭
解析 答案
第七章
2的.近交年通拥来堵“工。作生活平衡”思想受到推崇,为最大限度实现职住平衡, 关闭 方1.B便居2.C民就近工作,东京都市圈规划宜采用 (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楔形模解式析 答案
第七章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第1讲考点三
-16-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 因有两方面:一是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 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 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地租水平与 付租能力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如下图所示。
其他: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第七章
第1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要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特别提醒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集中了地区性、全 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公司等机构。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注意并非每个城市都有, 只有一些较大的城市中才有中心商务区。
第七章
第1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
要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中图版)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问题。
(1)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赤道半径长约6 378千米,极半径长约6 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_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连接南北两极点之间的经线长约2万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所以从太空上看地球呈蔚蓝色。
2.地球仪与经纬网(1)读地球模型图,认识地球仪(2)读地球仪上的经线(左图)和纬线(右图)示意图,认识经纬网①经线和纬线的比较(1)依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读经纬度从南北方向上看:向北数值增加是北纬,向南数值增加是南纬(如图甲所示);从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上看,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如图乙所示)。
纬度的分布规律图甲经度的分布规律图乙(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图1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则图1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则该经度为东经,经度数越来越小,则该经度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图中A点经纬度是(45°N,135°W);B点经纬度是(30°S,50°W)。
利用北极星确定地理纬度(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如:北极点上北极星的仰角为90°,赤道上北极星的仰角为0°,该度数即为当地的纬度数。
考法1依据文字材料,考查经纬网中经纬度的判读地球上的“对跖点”是指地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28°N,120°E)“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A.(28°N,60°W) B.(28°S,60°W)C.(28°N,120°W) D.(28°S,120°W)2.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A.地方时B.太阳高度C.季节D.地球自转角速度1.B 2.D[第1题,地球上的“对跖点”的特征是关于地心对称,因此经度数互补,但东西经相反;而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由此可确定温州的“对跖点”的坐标为(28°S,60°W)。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如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等。
(2)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3)学生能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关心城市发展的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城市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城市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城市化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新课:(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城市化的课文,了解大意。
(2)教师讲解:针对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城市化的知识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城市化。
3. 深入探讨:(1)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创造等。
(2)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4)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城市化的看法和建议。
2020届高三化学140分突破第一轮复习资料第25课第25课时

2020届高三化学140分突破第一轮复习资料第25课第25课时考测点导航i. 硅硅的存在在地壳里,硅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氧,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
硅的要紧物理性质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它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沸点较高,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硅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爽朗,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它物质〔如氧气、氯气、硫酸、硝酸〕起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硅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
硅的工业制法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得含少量杂质的粗硅。
SiO2 + 3C SiC + 2CO f2. 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硅是一种坚硬难溶的固体,天然的二氧化硅也叫硅石。
石英、水晶、沙子要紧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强碱、碳酸盐等反应〔2〕.弱氧化性与碳在高温下反应〔3〕.特性与氢氟酸反应。
氢氟酸用于雕刻玻璃。
二氧化硅的用途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要紧原料;石英用于制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
3. 硅酸、硅酸盐硅酸不溶于水,溶于强碱,其酸性比碳酸弱。
硅酸及其缩水而成的各种酸所对应的盐统称硅酸盐。
硅酸盐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
其表示方式:爽朗金属氧化物•较爽朗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4 .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称硅酸盐工业。
如烧制瓦、砖、烧制陶瓷等都属硅酸盐工业。
硅酸盐工业一样所讲硅酸盐工业要紧是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的原理包含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粘土和石灰石,要紧成分硅酸三钙、铝酸三钙和硅酸二钙。
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要紧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典型题点击1. 四氯化硅的结构与四氯化碳相似.对其性质有如下推断:①SiCl 4为分子晶体;②常温常压下是液态;③它是 E — A: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其中正确的选项是()A. 只有①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此题考查同主族物质结构相似性质相似的原理及同主 族物质性质的递变原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知 识。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十二 第一讲 分析结构归纳要点概括主题

哲理散文(或曰“议论性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用来表现作者思维 成果,显示出一种理趣与哲思的散文,表现的是作者对生活与人生 的“深层感悟”,是基于作者对世态人生的洞察并由此而获得的一种 灵感。
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律去把握。具体为:
2020/02/09
-18-
1.审标题,明对象,寻找解读钥匙 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 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的特 征,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往往就 是解读散文的一把钥匙。
孤独E.文失落章”以的寻说找法有徽误墨。始B,以项,带“华走丽徽”一墨词终并,首没尾有呼运应用反,脉语络。清虹晰关;徽文墨字日优渐
衰美微,富,作有者诗为情之画惋意惜和与文担化忧韵,但味并。没有感到“不平”。
关闭
AB
2020/02/09
解析 答案
考点分析 真题试做
-14-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 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 往。
2020/02/09
-8-
考点分析 真题试做
虹关徽墨,不小心遗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 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 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 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 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 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 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 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 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 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2020届高三北京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学案及典型题目组)

2020届高三北京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学案及典型题目组)知识梳理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 V。
(3)单位:mol·L -1(或 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 以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w (B)=m (B )m (aq )×100%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 (1)1 mol·L -1 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 (2)用100 mL 水吸收0.1 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 -1( ) (3)1 L 水中溶解5.85 g NaCl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 -1( ) (4)将25 g CuSO 4·5H 2O 晶体溶于75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5)将40 g SO 3溶于60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 (6)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 2SO 4、MgSO 4、Al 2(SO 4)3,其体积比为3∶2∶1,则SO 2-4浓度之比为3∶2∶3( ) (7)0.5 mol·L -1的稀H 2SO 4溶液中c (H +)为1.0 mol·L -1( ) 答案 (1)× (2)× (3)× (4)× (5)√ (6)× (7)√ 2.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氨气溶于0.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mol·L -1。
答案 1 000Vρ17V +2 2403.将32.2 g Na 2SO 4·10H 2O 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着问题进课堂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
材料一:根据表格数据,归纳深圳市1980年-2004年的地理要素 变化: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深圳东深华华华火华南门侨侨强车大强老城城北站道北街 深 圳 昨 日 与 今 日
最早的“深南大道” 深圳火车站
城市化的动力 城什么如此迅速?
改革开放, 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 水平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读福建省城市化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1)归纳福建省 1982年至2005年城 市化发展的主要特 点。 (2)说明高速公路 的修建对福建省西 部城市化的促进作 用。
参考答案: (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等级(或规模)提高,东部沿海城 市化速度比西部内部快(或沿海及交通沿线城市化速度较 快)。 (2)加强西部与东部沿海的联系,利于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 移;推动西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 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或从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 业)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等。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雄安新区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过度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都市区不同组 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 弱开始于 A. ① B. ② C. ③ D-④
2.Ⅱ阶段为 A. 郊区城市化 B. 再城市化 C. 虚假城市化 D. 逆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美国约2.6亿人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占总人口的83.7%。
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下图示意美、日、德三国城
市化发展历程。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据图指出美、日、 德三国近五十年(19602010年)来城市化进程的 特点。
(2)说明美、日、德三 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对我 国的借鉴意义。
都市圈与城市群究竟有多大?
都市圈的范围是一小时 通勤圈,也就是说都市 圈的最大半径为80公里, 城市群是2小时直达,范 围就是以中心城市为圆 心,为300公里为半径。 都市圈内的主要交通运 输工具是城市轨道交通, 而城市群内主要的交通 工具则是城际铁路。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如南美洲、中东部分国家)
城市化
课标
Introduction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 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
课标分析
常态此课标要求有三个动词“运用”、“概括”、 “解释”,即要运用资料并通过资料来概括和总结,最后还 要通过资料来解释。所以本节课中对资料的运用是最重要的, 在能够运用材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 要会解释城市化这种地理现象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使教学活动最终归结到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提示:可从城市化进程阶段、人口迁移的距 离、城市自身发展等角度区分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①二从者的城区市别化关进键程在于来发看生,的郊原区因不城同市。化郊是区发城市生化在应城是市 发一展个城的市加自速然阶扩段张良,性而发逆展城的市过程化,则是出伴现随在经济城发市展发而展 的出后现期的现阶象段。。而逆城市化才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 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 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 农村或小城镇。 ③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 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 少。
大都市群大多近洋、沿海、临湖分布。日本大城市形成
了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中小城
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70%的人口居住在10万人
口以下的较小城市中。德国的中小城市都是包括第一、
二、三产业在内的城市综合体,遍布全国,大城市分布
较为分散。美、日、德三国均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但由于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条件等差异,各自经历了迥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思维导图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抓住要点温教材
1、从身边现象出发阐述城市化的概念 2、比较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异同 3、当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有哪些特点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
体系构建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结合P35阅读材料和所学,比较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 化的区别
Shenzhen Jianwe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水平较高; 日本:城市化水平最高,速度最快;德国:城 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速度较慢;美国城市 化水平居于日本和德国之间。 (2)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 着眼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增强其创新、引领和 辐射功能,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