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城市化教案

公开课:城市化教案
公开课: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

授课人:合肥高升学校翟守志

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

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思路来源于生活,是以生活现象、理论探究、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索进行的。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当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世界各国都走在各具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上,人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环境问题带来的困扰。我和学生虽然生活在小城市中,但城市化现象是存在的,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和图表来理解城市化现象及其进程、特点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增强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环境,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正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

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大部分都是合肥市人,但是你们对合肥的历史了解吗?建国之初合肥的面积只有5.3平方千米,人口不足5万人,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合肥的人口为748万,面积更是激增到11408平方千米。这说明了一种说明样的地理现象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探讨。

1、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数量增加,地域扩大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上海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逐渐与城市一致,所以说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城市文明不断向乡村扩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就是城市化的三大标志。

(过渡)那么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用什么来衡量呢?

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

?小明:我们中国的城市人口有5亿多,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很高。

?小王: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但城市的土地面积较少,占国土总面积比例小,所以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很低。

?小红:新加坡虽然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岛国,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常高,所以新加坡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强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过渡)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

发展过程,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800 1825 1850 187

190

1925 1950 1975 2000

5.1 5.2

6.47.812.62

0.8

29.238.147.6

世界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情况(%)

我行我秀: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自己所绘的图

合作探究:1、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点?

(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考虑)

2、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

(承转)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简单补充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自

己绘制的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就城市化的整个过程而言,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先慢后快又慢

展示曲线图,

同学们真的好厉害,美国著名学者诺瑟姆研究了好多年才发现这个规律。

引导读图城市化进程“S”形曲线示意图

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不同阶段特点不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自主探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提示:从速度和水平高低两个方面分析。)

(承转)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不仅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会出现不同的城市化现象,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中期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到底什么是郊区城市化?什么是逆城市化?让我们通过这个简单的示意图来比较它们的不同。

请同学们读图,完成表格。

(承转)城市化进程不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也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提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曲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高手竞答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合作读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哪些不同?

小组竞答: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设计表格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成果展示:我也做了一个表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过渡)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还出现了其他特征。是什么特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组数据,请同学们分析材料,从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特大城市数目增多,发展迅速。

(过渡)结合刚才的学习,针对城市化进程特点,你认同下列哪些观点

①城市化进程加速是世界城市化的一大特点

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③特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大城市带

学以致用:

最近十几年咱们合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完善交通,兴建滨湖新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目前我们合肥城区主要包括哪几部分?正处于城市化的哪一阶段?展望未来合肥城市的发展前景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

1.( )是一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现代化 o B.城市化 o C.信息化 o D.市场化 2.除了注册登记外,在第三产业中特殊行政许可特别普遍,这体现出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发展层次不高 o B.市场化程度低 o C.发展水平偏低 o D.管制过度 ' 3.在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属于()性质的第三产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公益 o B.商业 o C.混合 o D.协会 4.城市发展的阶段,经历了( )的发展历程。(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古代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B.传统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C.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o D.传统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 5.商业、金融业、旅游、文化产业等,哪些是重点,优先发展哪一种,需要从()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目标与阶段 o B.垄断与竞争 o C.公益与商业 o D.政府与市场 6.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中,区位和交通、发达和不发达、文化差异等属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战略目标 o B.战略条件 o C.战略思路 o D.战略措施 : 7.文化产业,是以()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化艺术 o B.文化保护 o C.文化创意 o D.文化创收

8.( )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化创意产业 o B.消费性服务业 o C.生产性服务业 o D.生活性服务业 — 9.中国四个直辖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北京—上海—重庆—天津 o B.上海—北京—天津—重庆 o C.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o D.上海—北京—重庆—天津 10.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垄断现象,其中石油销售属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行业垄断 o B.经济垄断 o C.政府垄断 o D.自然垄断 * 11.下列各产业属于城市第三产业的有()。(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公开课)

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授课人:花溪六中彭良庆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如今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它,就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经过短短的10年的时间,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城市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就是——城市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呢?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板书第二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 (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数量增加,地域扩大,城市等级提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

?1.( )是一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现代化 o B.城市化 o C.信息化 o D.市场化 ? 2.除了注册登记外,在第三产业中特殊行政许可特别普遍,这体现出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发展层次不高 o B.市场化程度低 o C.发展水平偏低 o D.管制过度 ? 3.在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属于()性质的第三产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公益 o B.商业 o C.混合 o D.协会 ? 4.城市发展的阶段,经历了( )的发展历程。(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古代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B.传统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C.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o D.传统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 5.商业、金融业、旅游、文化产业等,哪些是重点,优先发展哪一种,需要从()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目标与阶段 o B.垄断与竞争 o C.公益与商业 o D.政府与市场 ? 6.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中,区位和交通、发达和不发达、文化差异等属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战略目标 o B.战略条件 o C.战略思路 o D.战略措施 ?7.文化产业,是以()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化艺术 o B.文化保护 o C.文化创意 o D.文化创收 ?8.( )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据国家建设部《2003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显示,至2003年末,我国设有城市660个,城市人口近3.38亿,城市面积39.9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33%左右。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1998年为55%。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是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时而又不断反复的艰难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 近代史之前的中国城市化,因为它对中国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不具有现代化意义上的启示作用,因此本文不予涉及。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100年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它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东南部城市化进程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则远不如 东南沿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 城市工业化特征差距悬殊。比如东南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 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通讯、工厂、商业、交通已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联系。譬如上海外滩一条街的高楼大厦,青岛的洋楼区。而其他不发达地区城市则不具备这些工业化的明显特征。 城市的商业化功能不显著。有一种说法,西方资本主义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 场为中心的,而中国城市是以官府、衙门为中心的,象北京,紫禁城是它的中心。而市场则散布在四周,比如菜市口、花市、瓷器口都在边上而不在中心。这一阶段的城市中心是属于官府,城市的政治、军事的特征和意义更为显著和重要,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形态上商业化的功能不占主导地位。 城市文化畸形发展。由于列强的入侵,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受到了西方 文化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一些风俗、传统习惯、戏剧、本土文化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二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个城市空间里共存,相互影响但又并行发展着,实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现象。例如:这一阶段的上海已经与传统的中国城市距离很远,西方的文化随处可见,并且占主流地位,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顽强地在这个城市中生存着。如沪剧、越剧这些地方剧种也拥有大量的观众,这种文化畸形发展的现象令人十分费解,不过,人们认为这个现象与上海日后形成的海派文化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时期大约是1949年~1980年左右,这30年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走得非常艰难,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在一种“反城市化”的状态。例如:对农村与城市在户口的管理上实行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模式,限制农民向城市的流动,甚至出现过大规模地把城市的人口向农村转移的现象,这些做法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缓慢,有时甚至是倒退的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 (2)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重点难点】 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学情分析】 前面的学习中对城市有了大概的认识,这节课就围绕城市化,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的标志,对城市化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对应的措施进行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 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飞速发展的背后,浓缩的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就,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描述的是深圳,它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变成一个大城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城市化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 1、城市化的含义 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过渡)那么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用什么来衡量呢? 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 小明:我们中国的城市人口有5亿多,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很高。 小王: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但城市的土地面积较少,占国土总面积比例小,所以澳大利亚的城市化水平很低。 小红:新加坡虽然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岛国,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非常高,所以新加坡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新闻联播中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变为大都市的视频。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做一个简单介绍,引出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新课学习]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要点] 三个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农业是城市产生前提。 (2)社会分工→促进集市的形成与发展。 (3)社会组织→维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思路] 在城市的起源中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社会分工----- →商品交 换----→集市 ---- →城市。 [读图思考]2-1-2 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的地区自然条件如何? 结合人口分布总结城市密集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2、城市的发展

[要点] 三个阶段 请同学思考讨论,填写表格,教师点拨 城市出现———→18世纪中期———→“二战”结束———→现在 ↓↓↓ 缓慢发展加速发展空前发展 【问题探究】 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例题】关于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城市发展史大致经历了时间相等的三个阶段 B.18 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

济的主导地位 C. 产业革命后,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增加的城市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 村相对独立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要点] 1、城市化 [读图思考]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用地规模有什么变化?(北京市的城市扩展图) 2、城市化的标志 [读图思考]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又是什么呢? [点拨] (1)、了解城市化的表现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公开课: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教案 授课人:合肥高升学校翟守志 一、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 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思路来源于生活,是以生活现象、理论探究、服务于生活为主线索进行的。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当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世界各国都走在各具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上,人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市环境问题带来的困扰。我和学生虽然生活在小城市中,但城市化现象是存在的,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和图表来理解城市化现象及其进程、特点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增强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环境,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正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

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大部分都是合肥市人,但是你们对合肥的历史了解吗?建国之初合肥的面积只有5.3平方千米,人口不足5万人,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合肥的人口为748万,面积更是激增到11408平方千米。这说明了一种说明样的地理现象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探讨。 1、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公开课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高碑店一中马鹏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的影响。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德。 本教材的内容分三部分: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了解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二)过程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学案练习提高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相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导入新课: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南海边画的那个圈就在祖国南海之滨的珠江三角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进入主题: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学生阅读教材p64、1、2段并完成下列内容1、珠江三角洲概况 ①位置: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范围:狭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的全部和惠州、肇庆的部分县市。 广义: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上述内容学生回答时可指导学生读p66图2-36(可结合板图或投影)增强记忆效果。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4正文3、4段完成下表

当前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与特征

当前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与特征 黄顺江 提要: 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长足进展,我国城市化已步入中期阶段,步伐加快, 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我国城市化又处于周期转折点上,上一周期行将结束,下 一周期将要开始。我国政府目前推行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有 助于尽快启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反过来,新一轮城市化也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开 辟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关键词:城市化 趋势 周期 一、城市化现状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在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这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动力结构。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只有单一的公有经济成分1。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经济快速崛起2,经济成分趋向于多元化。然而,公有经济的步伐却相对放慢了。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有经济还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缩。这样,在新世纪之初,民营经济就取代公有经济上升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3,同时,外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4。2006年,公有、民营和外资三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分别是23%、56%和21%5动力结构和机制-模式的优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不足500万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步伐显著加快。1980年代,城镇人口平均。因此可以说,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为:公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外资经济为辅助,三者大体上成鼎立之势。这样的动力结构,就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条件。 第二,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 城市化动力成分和动力结构的发展与变化,自然会带来动力机制和模式的演变。计划经济时期,在公有经济基础上,城市化形成了计划机制和模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民营经济基础上,又出现了市场机制和模式。同时,随着外向经济的发展,在外资经济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外向机制和模式。这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与动力结构的演变相适应,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模式也转变成计划模式为主导、市场模式为基础、外向模式为辅助的格局(黄顺江,2009)。从总体上说,这样的模式结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兼顾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第三,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1 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和集体两种形式; 2 即除公有经济之外其他所有经济形式,包括民营和外资两大类; 3 民营经济是指由我国民间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除公有和外资之外所有其他经济形式; 4 外资经济是指由境外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两种形式; 5 按综合性的城市化动力指数来测算,详见黄顺江“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与模式的演变”。见牛凤瑞等《中国城市发展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5-95页;

城市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二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商南县鹿城中学吴倩倩 一、课题:城市化(第一课时) 二、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教材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届高一学生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但是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的动力; ②运用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 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图片、表格和数据,让学生思考:深圳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 [引入]一首歌,一个伟人,一座城市。便成了《春天的故事》。故事中的城市就是深圳。30年过去了,故事依旧,而城市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一组图片,大家感受深圳发生的巨变。观察图片:1982年的边陲小镇—老深圳、2000年流光溢彩的深圳、2014年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图片中总结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大家看课本城市化还有那些表现? 2.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⑴人口的集中过程

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简析

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简析

————————————————————————————————作者:————————————————————————————————日期:

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简析-经济 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简析 罗义萍 摘要:西部地区城镇化是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加快其城镇化步伐。 关键词: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问题对策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综合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从1978 年的17.9%上升至2012年的52.57%,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战略成效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目前普遍在50%以上,但是占国土面积57%的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仅为44.93%。”[1]东西部之间城镇化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的内涵及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辜胜阻认为“城镇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过程。”[2] 饶会林认为“城镇化过程就是现代社会生产不断发展,人口不断集中,城镇经济与区域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的社会动力作用越来越加强了自然历史过程。”[3]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2、西部地区城镇化意义。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从局部看不仅有利于加快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失业问题;而

且有利于发展壮大西部乡镇企业,加速实现西部产业结构升级。从整体看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提高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有了很大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1、城镇化水平偏低。近年来,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异。“2009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仅为39.4%,2011年迅速提高到43.0%,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但其水平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分别低8.3,4.0,18.0个百分点。”[4] 西部城市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创造的附加值和就业比重偏低,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该现状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西部地区的创新动力和经济活力。 2、城镇结构体系不合理。西部地区各省市城镇结构体系发育不健全,部分城镇功能不够完善,存在断层现象。“结构上西部中小城市占全国城市总量的51.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 个百分点,而作为区域经济中心或二级中心的特大城市、大中城市不仅比例较小,且城市的人口规模明显小于全国平均和中东部地区。”[5] 大中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西部地区个别省份存在大城市孤立发展的情况,由于缺乏中小城市的支撑,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在扩散过程中很难影响到小城镇,这便限制了小城镇的发展壮大,同时小城镇的发育不足和滞后就更难带动就近农村地区的发展。西部地区城镇结构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分析我国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据建设部最新统计 ,截至1999 年底 , 中国城市数量已 增加到666 个。其中 , 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 城市有32 个,人口在 50 万至100 万的大城 市有43 个,人口 在 20 万至 50 万的中等城市 有 192 个, 人口在 20 万 以 下的小城市有近 400 个,均比前几年大幅度增 长。 在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 辽东半岛和京津 唐等 地区 , 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城市群体 , 其中有 200 多座城市在原来小城镇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中 等 城市。目前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分别占 全国总数的44%和 19% 。广大中西部地区城市 化发展 速度加快 ,城市布局正逐步由疏到密, 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 展。 建设部专家预 计 , 中国城市化进程 在 21 世纪初将迅速加快 , 到2010年 ,中国城市人口将达 到 6.3 亿, 城市化水平将提 高到45% 。 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6%, 据报道 ,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 于工业化 水 平 , 已经显现出对经济 增长 的制约 ; 下一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重大课 题。 现在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 约为 47%, 发达国家和地区约 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中西部地区的大开 发, 以及各项政策措施 的不断完善 , 我国城市化进程 将进 入又一个高速发展时 期。近来 ,国家和各省市 出台 了一些户籍管理的新措施 , 这些措施更加灵 活 , 如在城 市有了自己的住房 ,有 稳 定的职 业 , 有稳定的收 入 , 就可将户口转到所在城 市。 这样 , 使原来“打工 族”的 一部分就转为真正的市民,加快了城市人口的增 长 , 促进城市化进程。 另外 , 随着中西部地区大开发 的深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 , 大批的开 发者、投资商将不断地涌向中西部城市 , 使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 快 , 新城市 不断增加。未来 20 年每年有1200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 地区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每年 增设20 个 左 右的新城市 , 设市坚持向中西部倾斜。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地 区 , 这将大大加快我国城市化进 程。再 过 20 年我国的城市将达1000 个以上 , 城市人口将占全国总 人口的 60% 以上 , 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 平。 (一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一国城市化率 超过 30% 后 ,城市化将进入加 速状 态, 且出现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体化 的趋势。据预测 ,到2020年, 我国城市 化率将达 60% 左右。对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 国情来说,城 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 1.5 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要 有 1500 多万 农村人口转 移到城市。如何实现这种转化 ,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 最大挑 战。因此 , 在做大、做强城 市的同 时, 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区域的联动、实现城市与区域的一体 化、 进而加速推进城市化将成为全社会的 共 识与政府的主要 努力方向。 (二 )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中, 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已经成为中 国城市走向世界 , 主动纳入世界城 市体 系的前提。因此 , 发掘自身的优势与潜力, 认识自身的不足 , 找准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 , 积极 参与世界城 市分工 , 向国际化、专业化与专门化方向发展是今后我国城市发 展的主流。 各地城市政府都在修编的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重新明确各 自的功能定位,编织起国际化大都 市、区域性

高中地理《城市化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材料: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问题:华西村几十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这样的变化过程就是城市化。 『新课讲授』 一、城市化的内涵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课堂探究」 结合课本P31 图2.16 和P33 案例4 的相关内容归纳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等级:提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归纳总结」 2、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小结」 城市化的过程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提升的过程。 最主要的标志(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的动力 (1)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自然灾害 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2)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4、城市化的意义 (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公开课教案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解: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行为动词是“概括”和“解释”,认知内容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属于理解层次。为了达到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选取典型的资料作为概括和解释的对象。同时,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因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该条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人教版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对本条课标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首先“搭桥”,选取了1985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进一步,教材以活泼的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简单介绍城市化的意义。以此作为知识的基础,接着紧贴课标的要求,提供了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分析不同类型的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同时,教材提供了英国伦敦的城市化进程的案例,再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最后,教材以一系列的图片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活动题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提出缓解压力的措施。对于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提出了要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并设计了活动题,让学生对三种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进行评价,同时选取了合肥市环城公园的建设作为案例说明其中一种绿地系统模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材在较好的达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还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知识铺垫) 2.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和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观念。(四)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