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抗战时期

合集下载

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田老师:
您好!在以前的历史学习中关于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作用几乎不被正视,通过最近对有关论文及资料的研读,我发现国民党在抗日战争的作用不可忽视,论证如下:
首先:他作为得到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能够建立广泛的国际关系,得到国际援助。

其次:国民党领导的国民党战场占据整个正面战场以及占据部分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是肯定的。

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虽然部分战役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打击日本侵略,鼓舞人民抗战方面的作用都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虽然在武汉失守后,由于日本政策的改变,国民党政策变成了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国民党部分将领的抗日热忱也不可低估。

如栆宜战役,三次长沙战役,南昌战役等都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人物。

如张自忠,戴安澜。

谢娇
2013040246。

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国民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作用呢?本文将做一粗浅的分析。

客观的说,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

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国民政府抗战标志和象征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

第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它任何非执政党派所不能做到的。

第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

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抗战之初共产党的抗战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

第四,国民党是否抗战,决定着抗战是否合法,而且直接影响着其他力量的抗战态度和抗战方式。

战前因进行抗日救国工作而一度遭到国民党逮捕的张申府说:“我曾说,蒋先生只要发动抗战,全国必然景从。

我深幸今日已经完全实现了。

”○1第五,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表,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外交,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首先在政治上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其次在经济和军事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这是共产党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做不到的。

伦敦《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不待战胜而承认中国为完全国家,实开新纪元,租界权利乃不合潮流,总理主张废除,蒋委员长成功,诚为民族吐气。

日寇虽不能占全中国领土,中国享此新约权利,当待日寇驱逐以后,故战胜为急务,以中国之坚卓抗战,得英、美之明白承认完成主权,其精神将益加强,并保证战胜后居大国优越地位,以重整新亚洲。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在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了太平洋战场上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之一。

而在此时期,中国国民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探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背景、其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历史背景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成立于1912年,是中国最早的政党之一。

在抗日战争之前,国民党为了实现中国的统一,领导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并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然而,由于内部的分歧和经济的困难,国民党在军政方面并没有完全稳固的执掌权力。

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抗日领导力量。

国民党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其中最著名的领导人是蒋介石。

蒋介石积极组织抗战,将中国各地形成的抗日军队整合到国民党的指挥下,形成了中国抗日的统一战线。

在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组织了多次有效的战役,如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

尽管面临着日军的强大实力,国民党军队仍积极抵抗,并成功地保护了中国的重要城市和交通线。

此外,国民党还建立了统一的民族政权,加强了对抗战的经济调控。

通过推行国家主义政策和进行经济改革,国民党试图提升中国的国力,以更好地对抗来犯的日本侵略。

三、国民党面临的挑战尽管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国民党内部存在着许多派系和分歧。

这导致了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困难,一些内部人士甚至对国民党领导层的效果产生质疑。

这种内部矛盾对于有效地战斗抗日,并达成内部团结将是一大阻碍。

其次,由于战争的长期和持续,国民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

日军的进攻使得中国的经济基础受到了摧毁,国民党的政府和军队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战争的进行。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挑战。

日军的侵略威胁中国的领土,国民党必须同时对付日军和解决国内的军阀混战,这使国民党在抗战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四、结论总而言之,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60年的岁月距离我们过于久远,留在我们大脑中的经典结论和权威说教过于深刻。

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重新唤起了国共两党对于那段难忘的、刻骨铭心的历史的追忆。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中国抗日战争,使国共两党从历史上的两次合作找到感情的另一个切入点,还历史真实,促进两岸关系和解,共同面对国内外分裂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大业,尤为必要,正逢其时。

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说法,主要指“七七”事变前。

在“七七”事变前六年,1931年,盘踞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

国民党政府采取所谓“逆来顺受”的不抵抗政策。

日本侵略军只用了三个半月就占领了东北三省。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实行其早已确定的先占“满蒙”(即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然后入侵华北,直至占领整个中国的侵略计划的第一步。

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发生于“七七“事变以前,正是蒋介石为了反共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而提出的口号,使得他臭名昭著。

全民抗战没能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时开始,也没有能在日本侵入华北时开始,归根结底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侵略者妥协让步的缘故。

全民抗战之所以能在“七七”事变后爆发,主要原因是:1,首先,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

在东北,有些国民党将领和民间力量,组织义勇军,抗击侵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更是在敌人统治下长期坚持作战。

2,其次,中国共产党及时地提出国共合作,团结全国一切爱国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自从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共产党坚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纲领,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土地改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作者宋增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

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

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

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

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

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

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

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3090103790医学0902邹瀚辉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战争。

共产党为代表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为代表的正面战场,是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

要克服思维定势,摒弃极“左”观点,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作用。

要根据抗日战争的发展,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不同历史阶段来具体评价。

一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积极抗战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国民党军队。

在日军的攻势下,国民党政府及军队被迫抗战。

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会议,进行了军事部署,制定了战略指导方针。

调集了200个师的兵力,先后进行一系列保卫战。

较认真地进行了一系列防御战,涌现了一些抗日将领和民族英雄。

1、忻口会战。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即分兵沿平绥靖、平汉和津浦铁路干线向华北发动全面进攻,夺取山西是日本全面占领华北的首要目标。

9月中旬,日军占领大同,晋北门户洞开。

忻口一线便成为保卫太原的重要防线。

10月13日,日军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向忻口进攻。

国民党守军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下,奋勇抗战,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经过23天的阵地争夺战,大小40余次战斗,毙伤敌2万余人。

此次会战国民党军队伤亡也达10余万人以上,军长郝梦麟、师长刘家骐等阵亡。

后日军突破娘子关,由正太路抄袭太原。

11月8日,华北重镇太原失陷。

整个华北随即陷落。

2、凇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以后,蒋介石亲自担任上海战场最高军事指挥官,调集70万大军进行凇沪会战。

日军投入海陆空兵力共达30万。

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官兵在上海人民的支援下,不畏强敌,顽强战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在战斗中先后涌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上海宝山姚子青守备营500官兵、在敌军包围中孤军坚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由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等英勇事迹,表现了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凇沪会战进行了三个月,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志,赢得了向大后方撤退战略物资和人员的时间。

国民党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

国民党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1941年年底开始,蒋介石的国民党由于得到了世界性的支持,才彻底摆脱对日妥协和投降的阴影。
个人认为,国民党没有作出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抗日行为,是过大于功:
第一、为什么放弃东北?
第二、为什么出卖华北?
第三、为什么不宣战?
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再来给国民党评功摆好也不迟。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九一八事变是1937年,但国民政府连宣战都不敢,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加入战局,国民党政府才于1941年12月9日开始正式对日宣战。
核心是,国民党没有作出与其执政党和拥有的条件相适应的努力,蒋介石是个投机性政客。
而在此之前,整个八路军几乎都在敌后,所遭受的日军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这是国民党武装力量所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压力。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由于上述特殊历史原因,它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

两个战场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本文仅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情况作一概括分析。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这个时期日寇凭借武器装备及兵力上的优势实行连续不断的进攻,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比较认真的抵抗。

这时期中日双方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南口作战、淞沪会战、太原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及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基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在优势装备的敌人面前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其中尤以淞沪、忻口、台儿庄等会战更为突出,是侵略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淞沪会战激战三个月,敌軍以死伤四万余人的代价占领上海。

1938年初进行的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精锐的板垣和矶谷师团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有力的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有着重要义。

但是纵观这个时期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除个别战役外,从总体上受中国军队打得是败仗。

分析失败原因主要有两点:从客观上讲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

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军事上占优势,而且在经济力量上也占据优势;而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付出一定的血的代价,才能逐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形势,才能最后战而胜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承受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自1937年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仅少将以上军官阵亡95人。

(2)在这种压力下,国民党的党组织规模开始急骤畸形膨胀。

然而,与国民党高层的愿望背道而驰,党势的迅速扩张,并不意味着国民党组织力量的真正壮大;相反,由于滥征滥收的结果,国民党的组织更趋涣散和衰颓,甚至已丧失掉了一个现代政党最起码的机能和活力。

(3)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抗战中后期,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根据地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整党整风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国民党却只是一味地在大后方追求党员数量的扩充。

作为总裁的蒋介石,战时除了一如既往地对国民党毫不留情地作一些道德训戒式的痛责外,并没有任何积极性的整党和清党举措。

也许在蒋看来,国民党早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不堪救治。

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才痛下决心对国民党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