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十: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全国卷二高考历史真题

2014全国卷二历史满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2小题)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7.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中外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外近现代史大事对照年表世界近现代史大事记14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百年战争英法民族国家逐渐形成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近代史揭开序幕)1583年利玛窦抵达广东,开始传教一、17世纪中——19世纪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时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康熙帝开创盛世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二、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扩展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0年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垄断资本、资本全球扩张1882年德意奥三国缔结同盟1883—19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兴中会成立1895—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清末新政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1913年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开始四、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1919年—1927年(五四、建党、国民革命时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五、1919——1929年,凡——华体系形成,战后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1年华盛顿会议新经济政策推行中共成立(一大)1922年苏联成立中共二大1923 中共三大1924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1925 五卅运动1926年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夭折2、1927年—1937年(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1928年宁汉合流东北易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六、1929——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各种矛盾激化1930—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五次围剿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淞沪抗战1933年希特勒上台罗斯福新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开始1935年“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瓦窑堡会议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3、(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形成“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拉开序幕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八·一三”事变淞沪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慕尼黑会议正面战场四大会战《论持久战》发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突袭波兰欧战爆发1940年法国败降不列颠空战开始百团大战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二战”扩大汪伪政府建立皖南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中共采取一系列巩固解放区的措施1942年中、美、苏、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形成1943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投降日本投降联合国成立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取得胜利八、1945——1991年二战后雅尔塔体制形成,美苏冷战4、(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中共七大重庆谈判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及重点进攻1947年美国宣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7年国共大决战(三大战役)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经互会成立渡江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德、东德成立蒋介石逃往台湾中国现代史1、过渡时期(1949——1956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土地改革抗美援朝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煤钢共同体条约》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国一届人大召开1955年万隆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957——1966年)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等三面红旗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柏林墙建立党中央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5年全国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3、文革时期(1966——1976年)1966年文革开始1967年欧共体成立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中日建交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越战结束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试办“经济特区”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1989年东欧剧变中苏关系正常化1990年中央宣布“浦东开发”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九、1991年——至今冷战结束一超数强新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欧盟成立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世贸组织开始正式运作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中外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外近现代史大事对照年表世界近现代史大事记14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百年战争英法民族国家逐渐形成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近代史揭开序幕)1583年利玛窦抵达广东,开始传教一、17世纪中——19世纪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时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康熙帝开创盛世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二、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扩展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0年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垄断资本、资本全球扩张1882年德意奥三国缔结同盟1883—19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兴中会成立1895—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清末新政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1913年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开始四、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1919年—1927年(五四、建党、国民革命时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五、1919——1929年,凡——华体系形成,战后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1年华盛顿会议新经济政策推行中共成立(一大)1922年苏联成立中共二大1923 中共三大1924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1925 五卅运动1926年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夭折2、1927年—1937年(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1928年宁汉合流东北易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六、1929——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各种矛盾激化1930—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五次围剿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淞沪抗战1933年希特勒上台罗斯福新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开始1935年“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瓦窑堡会议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193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3、(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形成“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拉开序幕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八·一三”事变淞沪抗战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慕尼黑会议正面战场四大会战《论持久战》发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突袭波兰欧战爆发1940年法国败降不列颠空战开始百团大战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二战”扩大汪伪政府建立皖南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中共采取一系列巩固解放区的措施1942年中、美、苏、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形成1943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投降日本投降联合国成立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取得胜利八、1945——1991年二战后雅尔塔体制形成,美苏冷战4、(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中共七大重庆谈判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及重点进攻1947年美国宣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7年国共大决战(三大战役)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经互会成立渡江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德、东德成立蒋介石逃往台湾中国现代史1、过渡时期(1949——1956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土地改革抗美援朝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煤钢共同体条约》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国一届人大召开1955年万隆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957——1966年)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等三面红旗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1961年柏林墙建立党中央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5年全国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3、文革时期(1966——1976年)1966年文革开始1967年欧共体成立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中日建交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越战结束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试办“经济特区”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1989年东欧剧变中苏关系正常化1990年中央宣布“浦东开发”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九、1991年——至今冷战结束一超数强新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欧盟成立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世贸组织开始正式运作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14-17世纪初文艺复兴1368-1644年中国明朝时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德国宗教改革开始。
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16-17世纪早期殖民扩张1644-1911年中国清朝时期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17-18世纪英、美、法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7-18世纪启蒙运动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美完善,在俄、意、德、日等国扩展。
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1816年金本位制实行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进入近代史。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1884年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的瓜分非洲原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11-1912年中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19年巴黎和会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1924-1927年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9-1933年大萧条、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纷纷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1945年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雅尔塔体系形成1947-1955年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苏全面冷战。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现代史。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1989-1992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题:开辟新航路

2023 年高考历史复习题:开拓航路一、选择题2023 年题组1.〔2023·北京文综·21〕以以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觉察》(NOVA REPERTA 。
)图中所描绘的觉察(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亲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确实立【考点】航路开拓。
【解析】由航海图和罗盘可知图片描述的是航路的开拓。
航路的开拓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进展的状态,亲热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应选B 项。
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解。
【答案】B2023 年题组〔备注:无〕2023 年题组1.〔2023·上海单科·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航路的开拓C.圈地运动的发生D.宗教改革的发端【考点】开拓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航路的开拓【解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 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公元1500 年前后哥伦布、达伽马等航海家开拓航路,推动世界各地渐渐形成一个整体,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故 B 项正确;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预备了条件,但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无关,故C 项错误;宗教改革的发端,传播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但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B2023 年题组1.〔2023·天津文综·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预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考点】航路的开拓【解析】“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预备东去印度”,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把握,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美洲,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17 世纪荷兰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 项错误;17 世纪初,英国乐观进展殖民扩张,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据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 项错误。
世界近代史笔记吴齐版

世界近代史笔记(吴齐版)本课程涵盖了从1500年到1900年的世界历史演进、嬗变的整个过程。
全课程共六章。
本课程之所以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是基于以下几种理由。
第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
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第二,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
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以1500年为世界史的起点,也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第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因此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
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
因此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恩格斯说:“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分期

经济:“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 展;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思想: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 动)。
世界现代史 第一阶段:1914----1945
两次世界大战下的世界 第二阶段:1945----1991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1)德国的统一和普法战争的爆发
美国的独立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文化(1)浪漫主义 (2)批判现实主义 (3)进化论的形成
中
国
政治: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1)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 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阶段特征:
政治
世界
(1)两次世界大战;
(2)出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
(3)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4济)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1)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2)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3)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近代史分期
第一阶段
1、时间:14世纪至16世纪
2、阶段特征:转型时期①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 渡②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③孤立走向联
3、重大历史事件:欧洲 世界 中国
欧洲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的开辟
(3)政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宗教改革
第三阶段
1、时间:1765年至1870年(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 2、阶段特征: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 3、重大历史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考研科目世界近代史之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本节主要内容:
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农民起义;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的外贸;明代的文化与科技;日本的“战国”与统一;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侵朝战争。
勤=思整理了一下资料,以供大家参考。
本节导论:
16世纪,当西欧诸国跨进资本主义门槛时,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仍停滞在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强化。
中国明代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发展到巅峰,尽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海外贸易与航海事业取得惊人的成就,思想、文化方面也出现一股清新的风气,但都被封建统治所阻滞。
此时的日本,国家重新得到统一,幕府的力量有所加强,政治、社会方面的各项制度得到完备,封建统治得以更新强化。
但与实行“重本抑商”政策的明帝国一样,日本封建政权的基础是农本经济。
为了巩固统治,排除外来干扰和侵略,两国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同西方国家均衡发展的机会。
自此,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开始出现,中国和日本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面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学习目标:
了解在西欧跨入资本主义门槛时,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仍停滞在封建社会的史实,明确中国和日本巩固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以及东亚诸国在当代落后于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深刻认识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的初步形成。
历史考研球,逸散就、〇就巴斯、就而起。
重点和难点:
本节选用了东方封建制度的代表中国和日本进行剖析,指出了两国封建制度的不同特点,说明为何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东方逐渐落后与西方渐趋强大的历史原因。
要从东西方封建专制的不同演变及资本主义萌芽在东西方所受到的不同待遇这两个方面去对比和分析。
(一)中国封建专制的特点
1.宦官专权。
明代皇帝不理朝政,由宦官把持朝政,迫害官民,横征暴敛,鱼肉人民。
这种状况举世罕见。
2.内阁中各派力量明争暗斗,首辅借权术当政。
3.皇帝和地主剧烈兼并农民的土地,租税加重,导致农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危机严重。
4.实行落后于时代的封闭政策,一个是重农抑商政策,另一个是海禁政策,这都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严重摧残。
(二)日本专制制度的形成
16世纪是日本从封建割据走向统一、封建专制形成时期。
日本虽然结束了100年的“战国时代”,但是封建统治却进一步强化了。
丰臣秀吉时期采取了如下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1.确立大吸为都城。
2.设立“五奉行”、“五大老”和“三中老”作为中央政府机构。
3.加强对各地大名的控制。
4.通过“检地”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统治。
5.鼓励和支持工商业的发展。
侵略中国是日本的国策,日本统一后便开始实行这一政策,侵略朝鲜乃此国策的第一步。
但这期间丰臣秀吉发动的两次入侵均在朝鲜军民顽强奋战及中国明朝军队的支援下遭到惨重失败。
日本吞并朝鲜的企图也因此而推迟了30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