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合集下载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流程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流程

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流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一、定量检测项目的每日质控1.所有实用的,技术上可行的分析步骤都应使用质控品,并且与病人标本以同样方式检测,非常规项目每周或每月进行测试。

2.质控包含于每批病人标本的检测或者是定时间隔内进行的检测(不超过24小时),一般将室内质控品放在第1号,LIS特批号:99.未上网的结果记录于登记本。

失控判断规则执行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案。

(1).如质控结果在阈限(2SD)范围内,可以报告分析结果。

(2)12s警告,质控中一个是大于±2SD但小于3SD,仅作警告,并启动其他规则判断质控数据,其他规则均符合,判断是随机错误,报告可发。

(3)13s失控:一个质控是大于±3SD,判断失控,对随机误差敏感。

(4)22s失控:如果两个连续的质控结果超过均值的+2s或-2s,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

(5)R4s失控:两份质控物中,一个结果超过均值+2s另一个结果超过均值-2s,判断失控,对随机误差敏感。

(6)41s失控:有4个连续的结果连续超过-1s或+1s,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

(7)10X失控:10个连续的质控同时大于均值,或小于均值,判断失控,对系统误差敏感。

(8)出现失控应通知组长,启动质控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程序处理。

3、急诊检测设备或替代设备的质控,按照设备比对计划进行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误差在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可接受范围内。

4、出现失控时,当日报告不能发放,由组长启动质控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程序进行处理,纠正后作出发出报告的决定,并将其记录在各组室内质控专用登记本上。

二、定性检测项目的每日质控1、实用的且技术上可行的所有定性操作步骤中应使用质控品。

2、每批病人标本检测跟随阴阳性对照并将质控结果记录。

3、如果质控结果符合要求(如阴性或阳性),定性结果可以报告。

检验科室内质控操作标准程序

检验科室内质控操作标准程序

检验科室内质控操作标准程序
一、目的:指导室内质控工作的规范进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责任人:由各实验组项目操作者执行,科主任及实验组负责人监督执
1、质控项目的制定:科室开展的项目如有条件均应开展室内质量控制。

2、质控工作的实施:
3、质控品:选仪器厂家提供的配套质控品血清基质的质控品,按说明
4、质控测定频率:每周随所需测试样本一起随机位置进行测试1—2
5、质控品的保存:原质控品或复溶后分装的质控品应严格按照质控品
6、应及时记录,并建立质控图。

失控时应详细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判断在控还是失控以决定是否发出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7
每个季度末,都要对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进行评价,计算失控率,并进行小结。

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方案

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方案

检验科室内质控全覆盖所有检测项目,上海市临检中心能够提供的项目全部使用其质控品;部份项目使用第三方质控品、厂商提供的配套质控品或者自制质控品。

具体方案如下:罗氏 Modular-DPP 生化检测系统、 Variant Ⅱ Turbo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 ABL 800 FLEX血气分析检测系统。

罗氏 Modular-DPP 生化检测系统、 Variant Ⅱ Turbo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 ABL 800 FLEX 血气分析检测系统。

分别由厂家定期( 12 个月)来检验科校准并出具《仪器校准报告》。

仪器校准以通过室内质控为验证。

2.1 罗氏 Modular-DPP 生化检测系统质控品的配制和使用:2.1.1 常规化学使用上海市临检中心提供的 Beckman 质控品:使用时将 Beckman 液体低、中、高三个水平的质控品(4℃保存,含防冻液)取出放置室温平衡 15 分钟,摇匀后按未知血清标本进行测定,每一个工作日开始检测常规样品之前测定一次,测试中间再测定一次,将测定的质控结果分别输入到上海市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软件内。

2.1.2 血脂质控使用上海市临检中心提供的 Bio-Rad 质控品:使用时将 Bio-Rad 液体低值和高值二个水平的质控品(4℃保存)取出放置室温平衡 15 分钟,摇匀后按未知血清标本进行测定,每一个工作日开始检测常规样品之前测定一次,测试中间再测定一次,将测定的质控结果分别输入到上海市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软件内。

2.1.3 PALB、CHE、 DBIL、TBA、CO2 质控使用 Randox 质控品:质控品为冻干粉,开瓶后用5ml 蒸馏水溶解分装,保存于-20℃冰箱,使用时将 Randox 质控品低值和高值二个水平的质控品取出放置室温,恢复到室温(20~25℃) ,摇匀后按未知血清标本进行测定,每一个工作日开始检测常规样品之前测定一次,测试中间再测定一次,将测定的质控结果分别输入到计算机的生化质控记录表内。

检验科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

检验科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

室内质控的实际操作一、控制图的制作一)设定中心线(均值)1.稳定性较长的控制物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建立控制图的中心线(均值)。

各实验室应对新批号的控制物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均值。

均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方法进行确定。

定值控制物的标定值只能作为确定中心线(均值)的参考。

(1)暂定中心线(均值)的确定为了确定中心线,新批号的控制物应与当前使用的控制物一起进行测定。

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控制测定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 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作为暂定中心线(均值)。

以此暂定中心线(均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控制图的中心线(均值)进行室内控制;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控制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平均数作为下一个月控制图的中心线(均值)。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2)常规中心线(均值)的建立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作为控制物有效期内的常规中心线(均值),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控制图的中心线(平均数)。

对个别在有效期内浓度水平不断变化的项目,则需不断调整中心线(均值)。

2.稳定性较短的控制物在3至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控制物3至4瓶,每瓶进行2至3次重复。

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的数据)。

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此均值作为控制图的中心线(均值)。

(二)设定控制限对新批号控制物应确定控制限,控制限通常以标准差倍数表示。

1.稳定性较长的控制物(1)暂定标准差的设定为了确定标准差,新批号的控制物应与当前使用的控制物一起进行测定。

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控制测定的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控制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控制;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次控制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控制图的标准差。

检验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

检验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

检验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够有效监督科室内各项工作的进行,并提供必要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下面将介绍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对其进行检验的方法。

一、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的内容1.目标和指标:制定科室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指标,明确科室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2.责任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责任,确保科室内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控工作中。

3.数据收集和记录:建立科室数据收集和记录的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及时反馈给相应的人员。

4.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5.改进措施和实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确保其在科室内得以有效实施。

6.反馈和追踪:对改进措施进行反馈和追踪,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二、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的实施过程1.确立质控小组:由负责人指定一些关键人员组成质控小组,负责质控工作的策划和实施。

2.制定质控计划:根据科室的工作情况和质量目标,制定质控工作的计划和任务。

3.数据收集和分析:根据质控计划,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4.制定改进措施: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5.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措施落实到科室内的实际工作中,确保其得以有效执行。

6.反馈和追踪:对实施的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结果做出适当的调整,并继续追踪工作效果。

三、科室内质控工作制度的检验方法1.目标和指标的检验:对科室所制定的目标和指标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合理和可行。

2.责任分工的检验:检查科室内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责任是否明确,并观察员工的工作是否按照责任分工进行。

3.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检验:检查科室的数据收集和记录是否规范和准确,查看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4.分析和评估的检验:对科室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估过程进行审查,判断其方法和结论是否科学和准确。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1.目的规范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符合质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开展的全部检验项目。

3.职责1)各专业组组长负责制定各组室相关检测项目的质量目标及控制方案,并负责组织具体实施、数据统计分析和形成评估报告。

2)质量主管负责审核质量控制方案,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3)项目和仪器的操作者负责质控的具体实施。

4)科主任或其质控主管负责对室内质控汇总结果审核。

4.检测项目质量目标的制定1)各组长需针对每个定量检测项目制定质量目标。

2)质量目标包括:允许总误差(TEa %),偏倚(B A %),不精密度(室内质控CV A %)。

5.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订购(或制备)及使用1)室内质控物应选用稳定性好、基质效应小、最好与待测标本基质相同或类似的物质制成的质控物。

2)使用商品质控物时,应符合国家对IVD产品的要求。

3)自制质控物时,应建立制备的操作规程,并保留全部实验数据,确保质控物的稳定性。

4)更换质控品: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与"旧"批号质控品一起测定,设立新的靶值和控制限。

6.质控范围的建立对新批号质控品应确立控制限,控制限通常是以标准差倍数表示。

1)暂定标准差的设定为了确定标准差,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

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计算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次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的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标准差。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2)常用标准差的设定以最初20次质控测定结果和三至五个月在控质控结果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用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

3)控制限的设定控制限通常是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邛崃段氏骨科医院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1) 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 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 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 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 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 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

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 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10) 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 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 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四、一辈子孤单并不可怕,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自由,那我们就是幸福的。

许多长久的关系都以为忘记了当初所坚持与拥有的,最后又开始羡慕起孤单的人。

五、恋爱,在感情上,当你想征服对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对方征服了。

首先是对方对你的吸引,然后才是你征服对方的欲望。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

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标题:室内质控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室内质控操作规程是指在室内环境中进行质控工作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它对于确保室内环境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室内质控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1.1 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如VOC检测仪、PM2.5检测仪等。

1.2 定期检测:制定定期检测计划,对室内空气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2. 温湿度控制2.1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室内环境需求,合理设置室内温度,保持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2 湿度控制:控制室内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防止湿度过高引起霉菌滋生,或者湿度过低引起干燥问题。

2.3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或者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3. 噪音控制3.1 噪音源管理:识别和管理室内噪音源,如机器设备、空调系统等,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噪音产生。

3.2 隔音措施:在设计和装修过程中,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3.3 室内音乐控制:对于需要播放音乐的场所,合理控制音量和音乐类型,以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干扰。

4. 光照控制4.1 自然光利用:合理设计窗户和采光设备,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4.2 人工照明控制: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照璀璨度和照明时间。

4.3 光照均匀性:确保室内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均匀的照明,避免浮现阴暗区域或者过度照明的情况。

5. 空气净化5.1 空气净化设备选择:根据室内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净化器、除湿机等。

5.2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空气净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净化室内空气。

5.3 滤芯更换:定期更换空气净化设备中的滤芯,以保持其净化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邛崃段氏骨科医院
检验科室内质控流程:
选购质控品→设定质控图的均值→设定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失控判断规则→日常工作前质控测定→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质控数据的管理
1) 各实验室必须将室内质控工作贯穿到日常检验中,质控方法可根据具体测定项目不同自行选择,根据国内外质控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完善。

2) 每天室内质控标本需与病人标本同时测定,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设定的接受范围,才能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

3) 当室内质控结果出现失控时,需仔细分析、查明原因,若是真失控,应该在重做的质控结果在控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方可发出报告;若是假失控,病人标本可以按原测定结果报告。

4) 质控品的订购由各实验室上报计划,科室统一安排。

5) 质控品的保存由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

6) 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需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不能任意更改。

7) 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未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不得使用过期的质控品。

8) 各实验室每月末要对当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与以往各月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定下一个月的质控计划。

将质控原始数据及质控图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

9) 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日需对冰箱、温箱、比色仪等常规设备的工作
状况进行检查。

10) 科室所有使用的仪器必须定期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校准和评估,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年由科室组织两次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 科室对检验报告的质量每年进行两次抽查评估。

12) 各实验室都应备有室内质控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测定结果、失控分析及处理措施、阶段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