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考试真题G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2.D3.B4.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别致:新奇,跟寻常不同。
精致:精巧细致。
语境说的是书名,强调新颖,应选“别致”。
等待与“期待”比较,“期待”比“等待”多了“期望”之意。
语境有期望之意,应选“期待”。
忌惮:畏惧;惧怕。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语境是书商与读者的关系,谈不上畏惧,应选“顾忌”。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意在强调小说题目与结构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错,本文主要说的是明清小说的一书多名现象,意在强调小说题目的重要。
B.“普通大众更愿意给小说更改书名”错,原文“小说地位向来很低,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因而就少有顾忌,常随意改易书名”说的是小说的阅读对象是普通大众。
C.“一般不会考虑其他读者的阅读感受”于文无据,原文“书商或编辑作为特殊读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定书名”强调的是书商或编辑作为读者有阅读体验的差异。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根据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B.“体现当时国人对开港通商的反感”错,由原文第五段“鸦片战争爆发,国人开始产生海洋意识,为更能吸引读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咸丰本改名为《三宝开港西洋记》”可知。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连贯的能力。
“风月宝鉴”的“鉴”有借鉴、警醒之意,故第一空应填②;“悼红”“金陵十二钗”都指的是女子,故第二空应填③;“红楼梦”“红楼”命名富有诗意,“梦”暗扣人物命运的主题,故第三空应填①。
故选B。
5.D6.A7.C8.①大地和天空苍茫、澄澈;②田里庄稼丰收,充满生机;③山上五彩缤纷。
9.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混迹”“收拾”等词赋予鸟雀以人的形象特点,生动体现它们与人类共享丰收的喜悦;把鸟雀比作“蹦跳的火焰”“迷离的浪花”,形象体现它们在田间跳跃的姿态、在霜色中若隐若现的群体形象。
山东省2024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山东省2024年冬季一般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题。
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留意事项:1、第Ⅰ卷共10道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残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涂答题卡上、只打在试卷上无效。
一、(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盛夏晴朗的夜里,假如你走出毡包仰起脸,你就会看到它——无与轮比的草原的星空。
遮住沧穹的无边天幕被清风完完全全地(撕开/掀开),高远深邃的夜以最最纯净的宝石蓝浸透自己永恒的面容,而那些星星,那些凝聚闪亮传闻的眼眸,则远远近近,高凹凸低地点亮了草原的古老和寂静。
它们就在你清澈的目光里,在你透亮的耳膜边,在你微微发麻的发根颊际唇边。
只要有过这样一个夜晚,便足够了。
因为有那样广袤的大地,有那样(深远/深厚)的夜色,有那么多连缀的星星,有那么引人暇想的天幕,生命从今便不再游荡不依,不再支离破裂,更不会憔悴干枯。
此时,你的心会渐渐(熔化/溶化)在浩渺的星空下,归于安静。
1.下列文中画线的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无与轮比耳膜清澈 B.沧穹深邃广袤C.支离破裂浩渺眼眸 D.暇想憔悴连缀2.依次填写在原文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掀开深厚溶化 B.撕开深远溶化C.掀开深远熔化 D.撕开深厚熔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黄金周外出旅游让张教授乏累不堪,一回到家,他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床上睡了过去。
B.家乡变了,你看那鳞次栉比....的楼房、环境优雅的街心公园,完全没有了过去的模样。
C.辛弃疾先后被派到江西、湖北等地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与他抗金的志向大相径...庭.。
山东省2018年高中会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山东省2018年高中会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6e0be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6.png)
山东省2018年高中会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它所(反映/反应)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xī( ),更深入。
②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③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值/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远,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④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
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幽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由于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短,世系清楚,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
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义,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
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
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次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
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2019年山东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山东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中国古代家书文化高小慧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注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琳琅..满目..。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夸夸其谈....,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以求仕为目的;或云读书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读书要靠苦志厉行享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没有恒心,,。
2018年山东省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8年山东省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3分)①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它所(反映/反应)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xī( ),更深入。
②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③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值/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远,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④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
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幽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由于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短,世系清楚,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
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义,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一得》中说:“一篇好小说,无好题目,必定减色不少;有好题目,无好结构,亦然。
”小说题名是最先入读者之耳目的,如果题名新颖(别致/精致),符合读者的阅读(等待/期待),就能助益小说的销售。
在中国古代出版史上,代表精英文化的经史子书,书商一般不敢篡改,但小说地位向来很低,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因而就少有(顾忌/忌惮),常随意改易书名,造成一书多名的现象。
这在明清小说史上是极为普遍的。
笔者据XXX、XXX主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粗略统计,该书收录小说有异名者约二百部,而且很多小说不止一个异名。
有的小说在写作、传抄、成书、出版等过程中,就产生过多个书名。
明清小说的命名方式很多,你念总在《余之小说观》一文中概括道,“有短至一二字者,有多至成句者,有以人名者,有以地名者,有以一物名者,有以一事名者……种种方面,总以动人之注意为宗旨”。
这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小说一书多名的一些原因,但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二:第一,读者阅读体验的差异。
读者因受到个性喜好、知识结构和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很多小说再版时,书商或编辑作为特殊读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定书名,有的对小说中的武打内容感兴趣,如《南北两宋志传》晚清再版时易名为《北宋金枪传》,突出杨家将所使用的兵器;有的看重小说的劝惩功能,如《绣戈袍全传》本以物命名,后改名《果报录》。
书商还擅长蹭热点,紧扣读者的兴趣。
如晚明内忧外患,时代呼唤豪杰,故书商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合刻改成《豪杰谱》。
鸦片战役迸发,国人开始产生海洋意识,为更能吸引读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XXX改名为《三宝开港西洋记》。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中会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普通高中会考试卷语文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Ⅱ和答卷I、Ⅱ。
试卷共6页,有五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涂黑,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开始答题。
试卷I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误选均不给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
难道难熬难友难兄难弟B。
和蔼和面和谐曲高和寡C。
行当行伍行情行家里手D。
解送解聘解数解囊相助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
小楼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淅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的空中楼阁。
B。
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屈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C。
那老女人叹了一口气,无精打彩的收起饭菜;迟疑了片刻,终于慢慢地走了。
D。
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 我们都应静下心来好好__品味__以短暂的青春年华和感人肺腑的善举谱写的生命之歌。
2) 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下机器人即将用于我国海底矿物资源的__开发__。
3) 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歌舞艺术,现代歌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的事实。
A。
品味考查质疑B。
品味考察置疑C。
品尝考察质疑D。
品尝考查置疑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
天气骤冷,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等了一个小时。
B。
今天,与当年红军的伟大长征相比,“重走长征路”是微不足道的,但还是能继承革命精神,磨砺人的意志。
C。
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拉美某些国家的贫困人群: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山东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年会考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5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题。
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10道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残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涂答题卡上、只打在试卷上无效。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尼采就自诩(xǔ)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B.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C.不识相的留梦炎仍然摇唇鼓舌,聒(guō)噪不已。
D.李小二道:“只要提(tí)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向是:(1)况且始终微笑着____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2)____,忽必烈也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他不仅识得弯弓射大雕,还尽懂得治理天下。
(3)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___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A.和蔼凭心而论义奋填膺B.和蔼平心而论义愤填膺C. 和霭凭心而论义愤填膺D.和霭平心而论义奋填膺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__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__不可。
(3)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____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中的……A.宛如斤斤计较百无聊赖B.宛然斤斤计较百无一用C.宛然锱铢必较百无聊赖D.宛如锱铢必较百无一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是政策上的修修补补,更不是扬汤止沸,而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考试真题G第I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l.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樵夫愀然讥诮翘首以待B.惬意地契颀长杞人忧天C.谅解靓丽晾台量体裁衣D.打擂花蕾羸弱连篇累牍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廓崛起责无旁贷追不及待13.绿洲和霭再接再厉老声常谈C.厮打寒暄录物启示按捺不住D.砥砺抽搐义不容词立杆见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A.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简化接待,地方负责人不能到边界迎送。
B.在很多音乐人看来,流行音乐创作没有前车之鉴,只有创新才是征服听众的法宝。
C.作为唇齿相依的邻邦,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人民要世代友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D.骆承烈教授谈到儒家文化时,引经据典,如数家珍,提到的许多史料部鲜为人知。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某权威医学杂志指出,近年来,中国有近l5%左右的人口体重超标,肥胖儿童在15年里增力加了28倍。
B.京剧演员通过各种表演技巧,来塑造各种类型的艺术形象和喜、怒、裒、乐等各种情感。
C.《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云南的卓玛和妈妈在松针下捡拾松茸、湖北嘉鱼的职业挖藕人每年只身出门7个月采挖莲藕。
D.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经济能否繁荣,百姓能否安居乐业。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密剪纸的艺术特色高密剪纸,是山东省高密市民间艺术“三绝”之一。
高密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和人物皆可入剪。
所剪事物,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故事,象征性强,造型朴实夸张,粗犷中见清秀,拙朴中藏精巧,反映出独到的民族审美观。
高密剪纸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且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简约而不单调,质朴而灵秀,令人爱不释手。
既忠实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
有时则大胆地冲破常规,巧妙地运用独特手法,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
如:剪纸“笼上蝈蝈”。
生活中的蝈蝈都是养在笼子里的,可高密剪纸艺人却独出心裁地将蝈蝈放了出来。
笼子玲珑剔透,蝈蝈粗犷豪放,两者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线条刚劲挺拔,金石味很浓,这是高密剪纸区别于其它剪纸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
“八仙”是全国剪纸艺人乐于表现的重要题材。
高密剪纸“八仙”一改其它剪纸“八仙”的风格而独具特色。
那象鱼纹、网纹一样的细线组成的金石一样挺拔而又轻柔的衣饰、那神情各异的黑黑的脸膛上,那浓重的衣、飘逸的云,构成了一幅幅出神入化的画面。
高密剪纸“八仙”既不象江南剪纸“八仙”纯以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八仙人物;也不象河北剪纸“八仙”、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而无细部刻划;也不象山西剪纸“八仙”有刀劈斧凿之感。
高密剪纸“八仙”有种巧夺天工、强烈醒目而又耐人寻味的美感。
高密剪纸是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以块与线组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
那长长的“老鼠娶亲”队伍,看上去似一幅国画长卷,旗、牌、伞、扇、吹、打、乐、舞、笙、管、琴、箫,浩浩荡荡,好不威风。
远远看上去,对比强烈,形象分明。
值得称道的是,整个“老鼠娶亲”队伍的顺序全是按照民间习俗的结婚仪仗而排列的,这说明了民俗风情对高密剪纸风格所起的作用。
高密剪纸在形象刻划上注重夸张而不失真,有定规而不拘束,在表现形式上,运用阴剪和阳剪手法,巧用黑块和细线,善使锯齿纹和光滑面,创造了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
如“霸王出世”,变凶恶为善良,那凶猛的老虎,不再是虎视眈眈,而是一个充满母爱的形象,老虎温顺地侍候着刚出世的霸王,那虎仔却懂事地躲在母亲胸前,吸吮着自己母亲的乳汁。
这种变凶恶为善良的美好向往和惊人的拟人手法,正是高密剪纸在形象刻画和表现形式上的独特之处在。
5. 下列对于“高密剪纸的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构思精巧,有时敢于冲破常规,生活气息浓厚。
B.线条刚劲挺拔,力求整体轮廓的刻画.往往给人刀劈斧凿之感。
C.注重运用对立统一手法,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
D.表现形式上,运用阴剪和阳剪手法,创造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
6.下列对高密剪纸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笼上蝈蝈”,充分体现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B.“八仙”,衣饰轻柔而又金石般挺拔,脸膛神情各异,两而栩栩如生。
C.“老鼠娶亲”,表明高密剪纸风格对当地民俗风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D.“霸王出世”,变凶恶为善良,采用拟人手法,体现了高密好纸的独特风格。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高密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和人物皆可入剪。
B.高密剪纸在内容上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故事,象征性强。
C.高密剪纸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简约而不单调;既忠实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
D.高密剪纸与江南、河北、山西剪纸表现形式上都巧妙地使用黑块与细线,对比强烈。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庆历中,劫盗张海横行数路,将过高邮。
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
海悦径去,不为暴。
事闻,朝廷大怒。
时范文正公在政府,富郑公在枢府,郑公议欲诛仲约以正法,范公欲宥之,争于上前。
富公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也;不诛,郡县无复肯守者矣。
闻高邮之民疾之,欲食其肉,不可释也。
”范公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又赂之,此法所当诛也。
今高邮无兵与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
小民之情,得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理必喜之,而云欲食其肉,传者过也。
”仁宗释然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既而富公愠曰:“方今患法不举,方欲举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众?”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它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
”富公终不以为然。
及二公迹不自安,范公出按陕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边。
富公自河北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徬徨不能寐,遶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8.对下面句中加点同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度:估计B.海悦径去,不为暴径:走小路C.既而富公愠曰愠:生气D.范公因自乞守边乞:请求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0.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高邮知军晃仲约让富人出财帛慰劳张海而不进行抵御,朝阴廷听后大怒。
B.宋仁宗听从了范公的劝说.宽恕了晁仲约,免去了他的死罪。
C.范公劝谏宋仁宗,不轻易处死臣子,是一种美德,不能轻易损害。
D.富公从河北回京的巡遇.让他明白了范文正公以前说的话是正确的。
第II卷(共70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三个大题,共70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写在试卷上答案不得分。
四、(16分)11.阅读下而的文言短文,然后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3处,3分)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12.把下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苟子《劝学》)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5小题,10分)(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
(陶渊《归去来兮辞》)(2)老当益,___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工阁序》)(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乱花欲迷人眼,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
_________,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五、(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丢失的乡村夏夜向善华①我一直在叩问,到底是谁丢失了孩子的乡村夏夜!②我一直这样固执地认为,乡村的夏夜是孩子的。
③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也是一个孩子。
我不喜欢冬天的夜晚,天那么冷,孩子们又穿着臃肿的棉衣棉裤,人都变成球了,叫我们怎么玩;我也不喜欢春天的夜晚,天气确实暖和起来了,但稍微动一下就要出汗,孩子们干脆脱了棉衣棉裤,却弄得大人满院子追着喊,加衣,加衣!烦都烦死了,哪能玩得尽兴?④夏天就不同了,夏天的夜晚才是孩子们自己的夜晚啊!⑤夏天,孩子们嫌白日太长,夜晚又总是姗姗来迟。
你看,黄昏,乡村最后一缕炊烟都消失在茫茫夜空了,一群赤膊溜光的孩子还在溪里玩水,孩子们心里有盼头,孩子们是在等夏夜那枚月亮,月亮才不会失约呢,月亮是从山头跃进溪里的,还是先在溪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才蹦上山头的,孩子们天天守着看着,这回却还是没看清。
孩子们把月亮溅碎了,满溪银鳞闪闪,多美的月亮花;孩子们捉月亮捧月亮,月亮叮叮咚咚唱着歌儿从指缝滑入溪里了。
夏夜的孩子就是这么弄月亮的,月亮可不会生气,孩子们嘻嘻哈哈上岸了,月亮在溪水里悠悠地一荡,又一荡,慢慢地自己复原自己,又是一脸慈祥。
⑥夜里,孩子抬着一只小小的木桶去村后山脚下,不远的山脚下蓄着一泓泉,泉里养着圆圆的凉凉的一轮月亮。
去时一只空桶晃悠悠,轻飘飘,回来却哗啦啦,沉甸甸,孩子竟然抬着月亮在走。
月亮在水桶里扮鬼脸,一会儿拧鼻子,一会儿歪嘴巴,一会儿又眯眼睛,逗得孩子们笑偏了脚下的路,一朵一朵月光就泼凉了乡村夏夜。
水桶抬到晒谷坪正中央,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你一瓢我一瓢,将月光咕咚咕咚喝下肚,孩子们心里也住进了一轮这样的月亮,亮堂堂的,甜丝丝的。
⑦夏夜,孩子们一人一把枪,油菜秆镶的,一人一顶草帽,青藤绿叶织的,这边一伙才占了高地,那边一伙却开始打扫自己的战场了,除了孩子,谁能将战争弄得这般温馨?夏夜,孩子们捉迷藏,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我的伙伴,但他们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藏得无影无踪,却没本事在月亮的注视下隐形,这么深邃这么神秘的乡村夏夜,哪个黑角旮旯月亮不曾关照,月光不曾探访?夏夜,我有一个专用的火柴盒,我一蹦一跳地从晒谷坪这头撵到那头,我在追我的萤火虫呢,它却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飞到南瓜叶上一闪一闪,我赶也赶不上。
我打开火柴盒,月光倏地钻了进去,这意外的收获,心里不照样美美的?夏夜,我那还没开窍的小弟,要过祖母手中的大蒲扇,竟将祖父和周围的大人们一个一个扇得东倒西歪,月亮笑了,夏夜怎不乐陶陶?⑧转眼几十年,这样的情景只在我梦里出现,一幕接一幕,记忆的闸门就是关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