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软横跨节点

合集下载

最经典的《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梁施工》课件

最经典的《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梁施工》课件

5
0.55
5/2-0.3
5
3.83-2.31
5道
3道


4道
7.855 10.725 7.07 5.87 8.59 8.61
17
2.67
8.21 6.48 5.27
13.41 15.635 11.48 13.68 12.69 13.69
2.095 2.07 0.87
横承 上部固定绳 下部固定绳
2019/3/21
8
2019/3/21
不等高轨面时的安装
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化股道的最高轨面导高为准,接触线 距下部固定绳不小于250mm,而接触线高度又不得超过6500 mm,当轨面较低时,可采用不大于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 方式来相对接触线进行安装;当接触线高度超过6500mm 时,可采用加设调节立柱的措施安装。
2019/3/21
负载Q计算=软横跨自身线材的重量+节点重量+绝缘子重
量+接触网线材重量。
2019/3/21 14
M值的计算(M值就是左、右两侧负载对横承悬挂点的力 距和)。如上图所示: M1=Q2×(5+3.85-0.4-X1-0.01×5)+Q1×(3.85-0.4X1-0.05); M2=Q3×[5+5+(3.9-0.4-X2-0.05)]+Q4×[5+(3.90.4-X2-0.05)]+Q5×(3.9-0.4-X2-0.05) T值的计算:
21
2019/3/21





9) 与车站值班员联系,当车站股道 空闲时,迅速将软横跨运过各股道。 10) 用大绳将横向承力索绝缘子串 扎牢,然后拉大绳另一端,把软横 跨吊起来。 11) 横向承力索吊到支柱顶端时, 图5 横向承力索安装示意图 上面的人员将杵头杆(或杵环杆)抓住,然后把杵头杆穿入 固定孔(或把杵环杆与双耳联结器相连结),另一只手将 垫片、螺母安装好。解开绑扎横向承力索的大绳,卸下滑 轮、钢丝套。 12) 横向承力索安装完后,在支柱上部固定绳位置的人员, 用接触线的钩钩住上部固定绳绝缘子外的铁丝套子。 13) 支柱下面的人员,开始逐渐紧接触线(如图6) 。

接触网上部技术交底(软横跨安装

接触网上部技术交底(软横跨安装
1)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及绝缘子等运送至现场,按标记分 散至各支柱; 2)将盘成圈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展开。根据软横跨预制图直吊线 长度,将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逐根联结; 3)软横跨柱顶端爬上一人。扎好安全带后用小绳将钢丝套、大滑轮吊上 连接好,然后将大绳吊上,传入滑轮; 4)在下面的人,待上面将大绳穿入大滑轮后。用大绳的一端扎好绝缘子 串,此时上面的人作好准备; 5)下面的人拉大绳另一端,徐徐吊起横向承力索,当吊到支柱顶端时, 柱顶人员用一手抓住杵头杆(或杵头环),然后把杵头杆穿入固定孔(或 把环杵杆与双耳联结器相连结),另一只手将垫片、螺母装好; 6)当安装横向承力索时,一人爬到支柱上部固定绳角钢处,并扎好安全 带。抓住上部固定绳端部。当横向承力索安装好后,把上部固定绳杵头杆 与固定角钢孔(钢筋混凝土柱为开式螺旋扣与固定底座夹板)相连结,带 上球形垫片,然后拧上2个螺母。软横跨的一边即安装完成;
安全措施
1、预制时线盘应支放平稳,不得倾斜; 2、高空作业时必须扎好安全带,将安全带扎在牢固可 靠的位置; 3、安装横承力索线夹、固定绳线夹时,安装方向应一 致,安装下部固定绳定位环线时,安装方向上下应对直, 线夹上带凹槽的一面与定位器的拉出值方向一致; 4、如为钢柱软横跨,则将随身带上来的角形垫块预置 在安装位置; 5、软横跨安装时不得与轨面接触(不应搭在钢轨上) 以免影响信号正常使用; 6、安装时需在天窗点内进行施工,并做好防护。
主要节点安装形式:
软横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 当导高为6000mm时,下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轨面 向上6400mm,中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7540mm。
当导高为6450mm时,下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轨面 向上6850mm,中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7990mm。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软横跨与硬横跨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软横跨与硬横跨
其中节点2、4用于站台上
的钢柱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节点1、2在双横承力索时的安装
联板
双耳楔型线夹
当使用双横承力索时,节点 1、2的装配如图
所示,主要区别是在绝缘和双横承力索间增
加联板。
节点5
节点5作用相当于一个腕臂
中间柱,在整个站场软横跨定
位中,采用最普遍的是节点5。
为了保护承力索 ,悬挂点
出承力索需要加装铜合金预绞
负载传递给支柱。由于负载不大,故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不管是接地侧绝缘子还是上、下行股道间的横向电分段绝缘子,
它们一方面起绝缘作用,另一方面起连接作用。
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直吊弦连接
起来;上、下部固定绳间,通过两股直径为4.0mm的镀锌铁线拧成的斜拉线将鞍子或悬
软横跨节点概念
软横跨节点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示意图
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5种节点类型。
接触网链形悬挂软横跨节点1、2、3、4安装图
节点1、2适用于13m或
15m高的钢柱连接。
节点3、4适用于地面以上
12m的钢筋混凝土柱。
三、求横向承力索各股道悬挂点至支柱悬挂点的垂直距离y
分别对各悬挂点取分离体并取矩得:
y1A= FA·X LA
T
y2A= FA·X 2 A Q1A X 2 A X LA
T
FA·X iA Qi 1 AX iA X i 1 A
i
yiA=
i 1
T
同理:y1B= FB ·X 1B
03 在线路较多的站场上用绝缘软横跨可节约大

2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梁施工

2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梁施工

2019/11/21
34
a1
K1
b1
K2
b2
f1 f2
b3
b4
K3
b5
K4
a2
b6
K6
K5
a'1
3.85m
5m
H a''1
5m
5m
5m
3.9m
a'2
a''2
5道
3道


4道
Q1
Q2
Q3
Q4
Q5
钢柱底面
(基础面)
X1
5道中心处
H1
4道中心处
X2
2019/11/21
35
计算上下部固定绳长度: L总=3.85+5+5+5+5+3.90,可推算每段钢绞线长度。
K6=(3.90-X2-0.4-0.01×5)×(Q3 + Q4 + Q5-Y)/ T
b值的计算:
b1= (3.85-0.4-0.01*5-X 1)2+K 1 2
b2=
5
2
+
K
2 2
b3=
5
2
+
K
2 3
b4=
5
2
+
K
2 4
b5=
5
2
+
K
2 5
b6= (3.9-0.4-X2-0.01*5)2+K6 2
计算横承力索长度: a1=3.85-X1-0.4-0.01×5 a2=3.90-X2-0.4-0.01×5 f1=H1-H1′-导高-结构高度-悬吊滑轮长度-500mm-70mm f2=H2-H2′-导高-结构高度-悬吊滑轮长度-500mm-70mm 加上负载后,利用前述的经验参数,可计算出直吊弦k1、 k6,然后用勾股定理算出横承b1、b6长度;同样推算出直 吊弦k2、k3、k4、k5后,算出横承b2、b3、b4、b5。

软横跨计算

软横跨计算
西南交通大学 峨眉校区
电气工程系精品课程——接触网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软横跨结构与节点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1 软横跨的计算内容
(1) 软横跨支柱负载计算 完成软横跨支柱的选型或容量校验。
(2) 软横跨预制计算 完成软横跨结构尺寸计算,包括横承力索、上部固定绳、
下部固定绳、吊弦的长度计算。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例题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例题
软横跨计算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7 软横跨预制
(1) 预制内容:确定横向承力索,上下定位绳及吊弦的长度,最短吊弦位置。 (2) 软横跨预制方法:图解法、实测法、抛物线法、负载模拟法、负载计算法。
中国采用的是负载计算法 以实际悬挂的标准形式为依据,以实际负载为计算条件,以安装后的受 力状态为前提,由负载计算转化为结构尺寸计算的方法。
M i 为中心锚结或下锚支在该悬挂点产生的垂直负载
注意:对于某一悬挂点的重量,应具体分析,并非 每个悬挂点均有以上几项重量!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2) 求横向承力索的最低点 (试探法)
接触网
(3) 求横承力索的张力
Th

M 2l1 l1 f 2
M1l2 l2 f1
软横跨计算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3 软横跨计算所需资料
(1) 气象资料:最大风速、覆冰厚度及风速、最低温度;
(2) 线路资料:股道数、股道间距、曲线半径、跨距; (3) 线索资料:线材、截面积等; (4) 软横跨节点形式及分布。
软横跨计算
接触网
4 现场实测数据和计算数据

接触网软横跨节点

接触网软横跨节点

接触网软横跨节点、解释;
1. 节点1:适用于13m或15m的钢柱,软横跨下全为电气化股道
2. 节点2:同样适用于13m或15m的钢柱,但软横跨下不全为电气化股道,一般在侧边有非电气化股道。

3. 节点3:同节点1一样,但支柱为钢筋混凝土支柱。

4. 节点4:同节点2一样,支柱同样为钢筋混凝土支柱
5. 节点5:适用于无交叉,直线等区域,形式和区间正定位相似。

(为站场最常用的节点方式)
6. 节点6:和道岔定位相似,下锚向一个方向去。

(一支全补,一支半补,承力索滑轮有长短之分)
7. 节点7:也和道岔定位相似,下锚向两个方向去。

(也是一支全补,一支半补,承力索滑轮有长短之分)
8. 节点8:股道间电分段,股道间电气分开。

(无站台,股道间要求电气分开)
9. 节点9:站台上方安全分段,股道电气不分开。

(有站台的,股道之间不要求电气分开)
10.节点10:一支为工作支,一支为非工作支,非支抬高200㎜~250㎜,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

11.节点11:非工作支抬高,接触线从下部固定绳下方通过,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

12.节点12:非工作支抬高,接触线从下部固定绳上方通过,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

13.节点13:中间站台电分段,站台上方安全分段,股道间电气分开。

(有站台要求电气分开的股道之间)
14.节点14:站场防串中心锚结,下部同节点5。

15.节点15:中锚绳穿过软横跨的形式。

接触网软(硬)横跨检修技术质量标准和工艺

接触网软(硬)横跨检修技术质量标准和工艺

接触网软(硬)横跨检修技术质量标准和工艺一、组成:1.软横跨: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等连接部件组成。

2.硬横跨:硬横梁、支柱、吊柱等连接部件组成。

二、作用:是股道多的站场接触悬挂的横向支持设备。

三、质量标准:1.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和上、下部定位索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双横承力索两条线的张力应相等,V形连接钣应垂直于横向承力索。

2.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最短吊弦的长度为400mm,允许误差+50mm,-200mm。

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者负弛度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者不超过200mm。

3.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接触网检修规程》附录4的规定。

4.下部定位索距工作支接触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50mm。

5.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50mm。

6.硬横梁呈水平状态,各段之间及其与支柱应连接牢固,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7.硬横梁锈蚀面积超过20%时应除锈涂漆。

8.吊柱在安装后应处于竖直状态,限界满足要求。

四、准备工作:1.人员:车梯作业12人及以上、作业车作业8人及以上。

2.工机具:车梯(或作业车)、硬挂梯、大绳、滑轮组、工具包、紧线器、测量工具、力矩扳手、钢丝刷、管钳、大活动扳手、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

3.材料:横向承力索线夹、球头挂环、悬吊滑轮、吊轮、定位环线夹、定位线夹、Ф4.0铁线、Ф1.6 mm绑扎线等。

五、检修内容:1.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及各受力件状态是否良好,有无损伤等。

2.检查上、下部固定绳的张力、驰度及最短直吊线的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各吊线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各梁段之间及其与支柱、吊柱连接是否牢固;硬横梁是否水平,有无明显变形。

5.检查平、斜腕臂底座与吊柱连接是否牢靠,防滑底座安装是否牢固。

六、检修方法:1.更换直吊线(1)将直吊线卸载。

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跨

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跨
硬横跨
采用刚性结构,如角钢、工字钢等, 设计时需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 性。相对于软横跨,硬横跨的跨度较 小,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施工难度差异
软横跨
安装时需要调整承重索的张力,确保 弧垂符合设计要求。施工难度相对较 大,需要专业的安装队伍和设备。
硬横跨
安装时只需将结构安装在支柱上即可 ,施工难度相对较小。但需注意结构 的精确安装和固定。
软横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 的线路条件和车辆运行要 求。
结构简单
软横跨的结构相对简单, 易于安装和维护,降低了 建设和运营成本。
可靠性高
软横跨的材料和结构具有 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能够保证接触网的长期稳 定运行。
软横跨的应用场景
城市轨道交通
软横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广泛应 用,用于悬挂和支撑接触网,为 列车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根据经济条件选择
软横跨的制造成本较高,但具有较高 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适用于对安全 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
VS
硬横跨的制造成本较低,但具有较好 的适应性和安装方便性,适用于对成 本较为敏感的工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接触网的重要性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电力机车或电动车 组提供可靠的电能供应,确保列车正常运行。
接触网的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因此接触网的设计 、施工和维护都至关重要。
接触网的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接触网可以分 为软横跨和硬横跨两种类型。
软横跨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硬横跨则主要用于电气化 铁路系统。
接触网软横跨和硬横 跨
目 录
• 接触网概述 • 软横跨 • 硬横跨 • 软横跨与硬横跨的比较 • 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软横跨节点、解释;
1. 节点1:适用于13m或15m的钢柱,软横跨下全为电气化股道
2. 节点2:同样适用于13m或15m的钢柱,但软横跨下不全为电气化股道,一般在侧边有非电气化股道。

3. 节点3:同节点1一样,但支柱为钢筋混凝土支柱。

4. 节点4:同节点2一样,支柱同样为钢筋混凝土支柱
5. 节点5:适用于无交叉,直线等区域,形式和区间正定位相似。

(为站场最常用的节点方式)
6. 节点6:和道岔定位相似,下锚向一个方向去。

(一支全补,一支半补,承力索滑轮有长短之分)
7. 节点7:也和道岔定位相似,下锚向两个方向去。

(也是一支全补,一支半补,承力索滑轮有长短之分)
8. 节点8:股道间电分段,股道间电气分开。

(无站台,股道间要求电气分开)
9. 节点9:站台上方安全分段,股道电气不分开。

(有站台的,股道之间不要求电气分开)
10.节点10:一支为工作支,一支为非工作支,非支抬高200㎜~250㎜,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

11.节点11:非工作支抬高,接触线从下部固定绳下方通过,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

12.节点12:非工作支抬高,接触线从下部固定绳上方通过,用双股铁线用夹环拉起。

13.节点13:中间站台电分段,站台上方安全分段,股道间电气分开。

(有站台要求电气分开的股道之间)
14.节点14:站场防串中心锚结,下部同节点5。

15.节点15:中锚绳穿过软横跨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