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黄州的故事
苏轼在黄州发生的事

苏轼在黄州发生的事苏轼在黄州发生的事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北宋时期,因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清高的政治立场而被尊称为“东坡先生”。
然而,在黄州,苏轼经历了一段人生转折,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一、黄州之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从岳州赴任黄州通判。
他在黄州度过了三年的时光,期间深感黄州风土人情独特,于是完成了诸多作品,包括《黄州快哉亭记》、《大林寺桃花庵记》等著名文章。
二、被诬陷因为苏轼的政治观点与当时的宰相王安石不同,后者便对苏轼展开打压行动。
庆历二年(1042年),苏轼被贬至嘉州,在此期间他一直心有不甘,而后一再请求复职。
黄州三年的时光让苏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不断向朝廷请愿,希望重新回到黄州。
终于,他得到了朝廷的机会,复职黄州。
然而,与此同时,曾经与苏轼关系密切的知县孔延之,被人以其与苏轼勾结为由,将亲信献给王安石,以示“悔过”。
王安石得到这个消息后,便将孔延之和苏轼一并诬陷,称他们勾结叛逆,企图作乱。
三、流放岭南最终,苏轼被降为广州观察使。
这一降职对苏轼的打击极大,他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创作天赋和文学成就。
但苏轼没有就此放弃,他努力思考如何重回中央,终于在熙宁四年(1071年)的高宗皇帝面前,成功地为自己辩护,恢复了官职。
四、生命走向终点然而,命运的轮回再次降临,仅仅几年后,苏轼的儿子苏迈获罪下狱。
苏轼为了挽救儿子,奔走求情,但未能如愿。
最终,苏轼在儿子死亡后的两年便离世了。
五、总结苏轼在黄州度过了人生中永远难忘的三年时光,也经历了政治和命运的起起伏伏。
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和对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他的作品永存,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

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1、被贬黄州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
乌台,即御史台。
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
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
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
苏轼是被告。
原告是: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
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这就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之后被贬。
2、被贬惠州第二次是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但苏轼被贬后心里面也怡然自得,宋哲宗八年十月,苏轼被贬谪到惠州。
时值深秋,苏轼看见驿站边的树木依然翠绿欲滴,便问迎接他的小吏是何树,小吏回答是荔枝树,苏学士大喜道:“有荔枝吃便可安居岭南”,原来苏轼本人生平酷爱甜食。
苏轼被贬谪到惠州,惠州地处岭南,气候温暖,一年到头甜瓜香果不断,其中以出产荔枝、龙眼、柑橘、杨梅等超甜果类出名。
在别人眼中的岭南烟瘴之地在苏轼眼中却是洞天福地,他到此如游鱼得水,大饱口福的同时心满意足地赋诗一首: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3、被贬儋州儋州是苏轼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
那个时候海南岛还是一个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那些严重的、死不改悔的罪臣的首选场地。
到了那里,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的。
苏轼的扒灰故事

苏轼的扒灰故事一、苏轼的扒灰故事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才华横溢,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曲以及绘画等多个领域。
然而苏轼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当时的认可,他多次因政治触犯而被贬谪。
然而,这些贬谪经历并没有让苏轼气馁,反而成为他一生创作的源泉之一。
在贬谪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并且展现了他保持豪情激昂的品质。
苏轼的扒灰故事是苏轼在黄州任职期间所发生的一段传奇经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故事。
二、黄州黄府君与苏轼的恩怨1. 黄府君的出身与地位黄府君是指黄州(今湖北黄冈)府的官吏,因此得名。
黄州地处荆襄之间,历来是一个政治要地。
黄府君地位显赫,权势滔天。
2. 苏轼被贬黄州与黄府君的邂逅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黄州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有不同看法,遭到了贬谪。
他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指挥使。
这是一个军事岗位,比起苏轼原本的文职官员身份来说,可以说是跌落谷底。
然而,这一决定引起了黄府君的注意。
他一直对苏轼这位文采飞扬的才子表示欣赏。
他决定亲自招揽苏轼,重用他。
3. 苏轼与黄府君的磨合与冲突苏轼到任后,与黄府君的关系一度非常融洽,他们共同商讨黄州的发展与治理,取得了不少成绩。
然而,由于各自性格的差异和权力的分配问题,他们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黄府君性格高傲,喜欢独断专行。
而苏轼则注重民意,更多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
因此,他们在开展政务时常常发生分歧。
4. 苏轼的扒灰故事在一次讨论农田水利问题的会议上,苏轼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
他提议从民间募集资金,修建灌溉设施,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
这个方案获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然而黄府君却因为觉得这是“山民小计”,轻视了这个想法。
苏轼非常生气,他理直气壮地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并坚持己见。
黄府君不满苏轼的阻挠,当即发火并命令将苏轼押入牢中。
苏轼得知自己被关押后,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持自己的主张。
【唐诗宋词故事】苏东坡——他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他!

苏轼到底用怎样的诗词将他在黄州的生活给记录下来呢?先来感受一下苏轼 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是苏轼刚刚到黄州的时候,他没有住 的地方,因此就住到了寺庙里。这个寺庙名字叫做定慧院。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东坡——他成就了黄州, 黄州成就了他!
苏轼他经历了乌台诗案,他险些丢掉自己的性命。苏轼到 底有没有罪呢?根本就没有,可是为什么他会入狱呢?正 如苏轼的弟弟苏辙苏子由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就是苏轼太出色,太响亮了。苏轼被贬到现在的湖北黄州, 苏轼在黄州呆了四年,正是因为他在黄州呆了四年,苏轼 就成全了黄州,而黄州也成全了苏轼苏东坡。这实在是一 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 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阶段,也宣告着苏轼他开 始叫苏东坡了。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黄州与 苏轼苏东坡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在下片当中,苏轼就说了,黑夜中这只鸿雁突然受到惊吓,骤然 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无限幽恨。 这就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已经夜深人静了,这只孤 雁他也想找一根树枝停下来休息,可是它找遍所有的树枝都不肯 栖息在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它宁愿落在凄冷的沙洲之上,这就是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就是苏轼被贬黄州不 久之后所写的,苏轼当时自己的生活很有问题,很有困难。但他 是乐观旷达的,他能率领全家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度过生活的难 关。但是对于苏轼内心来说,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是他人所 无法能够理解的。在这首词当中,苏轼就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 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俗流的心境,纵使生活在艰难困苦, 但是苏轼也绝不与那些小人同流合污,这就是有性格,有理想, 有操守,有人格的苏轼。
苏轼贬谪有趣的故事

苏轼贬谪有趣的故事
苏东坡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多次遭遇贬谪和困顿,这些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最著名的当属他被贬黄州的经历。
那时的黄州物资匮乏,点菜时只能点些没人要的猪肉,苏东坡便有了创造“东坡肉”这一名菜的机会。
然而,苏东坡长期食用猪肉,不仅引起了肚子问题,还患上了红眼病。
尽管医生多次劝告他少吃,但苏东坡却回答说:“我脑袋里记住了,可是我的嘴不听我的。
”
苏东坡遭遇贬谪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有一次,他因为救火而贬到了桂林,曾经在创作中描述过他因为不得已而要住在破败的墓穴里,令人惋惜。
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他得知他的前任同事也被贬,怀民、怀民、张怀民拉着宅男明月下被贬到杭州。
而当时的杭州西湖只是一条臭水沟,苏东坡便带着二十万人修建了苏堤,这才有了如今的西湖美景。
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虽然他被贬惠州,但却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善那里的民生状况,赢得当地人的尊敬。
苏东坡对于家族的经营也十分重视。
他的家族自宋朝建立以来,经历了数百年的经营和壮大,成为了当时南方最富裕的家族之一。
苏东坡接手家族事务后,不仅巩固了家族业务,还通过改革创新来增加了家族财富,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富可敌国的家族。
他与家族中其他成员一起,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推行科学的种植技术,关心农民疾苦,改善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他担任官职期间,他不断地推行教育改革,为孩子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他在儋州,海南岛上设立教育学堂,并通过努力确保教育普及。
苏东坡在黄州的事迹

苏东坡在黄州的事迹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被贬湖北黄州,至七年(1084)调离,共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二月。
此间,是他创作上的辉煌时期,共作诗约220余首,词66首,赋3篇,文约169篇,书信288封,共计740余篇。
苏东坡在与黄州人的广泛交往中,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辉煌的文学成就,他躬耕东坡,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用豁达的胸怀和仁者之心拉近了与黄州人的情感距离。
此外,苏轼在农业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是一位学富五车、多才多艺的旷古奇才。
1、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元丰二年(1079)七月,身为湖州太守的苏轼因写诗寓物托讽新法(乌台诗案),被御史台弹劾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神宗传旨从轻发落,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编外)黄州团练副使(八品官),黄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
2、麻城春风岭咏梅元丰三年正月,45岁的苏轼被押出汴京赴黄州,长子苏迈徒步相随,其家眷均留南都(今河南商丘)。
苏轼一行进入黄州麻城县境内。
二十日,过县治东春风岭见梅花盛开,触景生情作《梅花二首》诗。
3、岐亭意外逢陈慥正月二十五日,苏轼到麻城岐亭时,意外之中碰到了老友陈慥。
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子、静庵居士、方山子,四川眉山人,晚年隐居岐亭。
苏轼在造家静庵留住五日,见赵德元所画《朱陈村嫁娶图》,作《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又作《岐亭五首》之一与《临江仙》一词。
4、初到黄州诙谐自嘲二月一日,苏轼到达黄州,太守陈君式安排苏轼寓居定惠院。
苏轼给神宗呈《到黄州谢表》,表示要“疏食没齿,杜门思愆(qiān),深悟积年之非”。
作《初到黄州》一诗,赞颂黄州的鱼美笋香,抒发“老来事业转荒唐”的尴尬处景。
5、定惠院月夜偶出在一个“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夜晚,耐不住寂寞的苏轼信步走出定惠院,观月赏景之中,伤感颇多,故作《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诗词。
苏东坡:在黄州成就“千古第一文人”

苏东坡:在黄州成就“千古第一文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一曲冠绝古今的三国咏叹,将苏轼与黄州紧紧相连。
甚至“东坡居士”这个被世人所知的别号,也是他在黄州城东坡地种田帮补生计而得。
苏轼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被贬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1084年调离,共在黄州生活了4年又2个月。
44岁到来,48岁离开,一个成熟的中年文人在此间步入创作上的辉煌时期。
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
在数量上,在黄州共写了753篇作品,平均每两天一篇。
苏轼在黄州创作诗330多首,占现存苏轼诗2690余首的八分之一,有大量名篇亦在历代选注家所选之列。
苏轼词的创作起步较晚,29岁时始试写词。
他在黄州时期所写的词,当在60篇以内,虽数量不多,但产生了许多代表作。
如《卜算子》(缺月桂疏桐)、《念奴娇》(大江东去)、《满江红》(江汉西来)等等。
苏东坡在自己《与陈季常书》中说:“日近亲阙甚多,篇篇皆奇。
”而苏轼的弟弟苏辙也高度评价:“苏轼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
”在黄州的苏轼,其文风为之一变。
变在何处?那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旷达”,可以说,这就是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的总体特色。
在黄州,苏轼通过反思实现了人格转型,告别了“昨日之我”。
他给朋友致信说:“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以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在黄州,苏轼感慨于以前汲汲于功名利禄却招罪惹祸,不如超越利害任性逍遥过一生。
从执着到洒脱,从功利到审美,从束缚到自由,苏轼走了一条自我拯救的道路。
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告别了黄州岁月。
在黄州谪居的这段日子里,苏轼躬耕东坡之上,放浪山水之间,足迹遍及鄂东大地,亲身体验了艰苦的人生。
此时苏轼的心,只能够用他的一首《别黄州》来说透:“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帷。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自救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自救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丢官降职,被贬到湖北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在黄州,东坡居士这个名字开始叫响并流传至今.贬谪黄州的几年,是苏东坡人生的低谷,那么苏东坡在黄州究竟是怎样度过这段悲惨的生活呢?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解开这个谜.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轼在给老朋友章惇的书信中曾这样写道“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
然某平生未尝作活计,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随手辄尽.”信中的这段内容生动的描述了苏轼在黄州的穷困生活.根据资料整理而知,苏轼在黄州的物质生活主要面临三大难题:第一难,花销问题。
苏轼在黄州所担任的职务是: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说白了,只是个空头官衔,他的身份本质上是由黄州政府代为看管的犯官.按照朝廷的规定,像苏轼这样的犯官,除了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之外,没有正常的俸禄薪水.所以他到黄州后,一家老小20多口人的花销就成了大问题。
在这种艰难的境地苏轼除了接受弟弟苏辙的救济外,只能尽量节省生活开支,过着跟百姓一样的生活.第二难,住房问题。
按照朝廷规定,苏轼这样的犯官无权享受官府提供的住宅,那一家20多口人住在哪里?开始的时候,苏轼一家住在江边的一个废弃的官府驿站——临皋亭,这个地方不仅潮湿闷热,而且拥挤不堪。
后来,苏轼在种地的东坡园中选址修建了五间泥瓦农舍。
农舍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建成,苏轼在厅堂四壁绘满雪景,起居坐卧,四面环顾,俱为雪景,故而美其名曰“雪堂”。
雪堂不仅解决了家庭住房的困难,从此也成为苏轼在黄州精神生活的重要象征。
(事载苏轼《雪堂记》)第三难,吃饭问题。
苏轼的决定同样潇洒: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农夫的短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经过多方申请,当地衙门批给苏轼一块五十亩的废弃坡地。
苏轼非常钦钦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常常在诗词中以乐天自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兄妹巧联对一天,苏东坡与苏小妹在黄州花园里饮酒赏月。
下酒莱中有一碟切好的咸鸡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了一个上联,叫苏东坡对下联。
她出的上联是: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苏东坡按说也应以桌上物品对下联,可是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
饭后,侍:女端上来一盘石榴。
苏东坡剥开——个石榴正要吃时,下联有了。
道出来是: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苏东坡对出下联后,对小妹说,光你考我不行,我也得考考你才是。
于是他也出了一个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东坡是北宋一‘代著名问人,他的这个上联中巧妙地嵌入了三个词牌名,即《水仙子》《碧五簪》《声声慢》。
苏小妹虽然也颇有诗才,但在作词方面却辽欠功夫。
正在苦苦思索时,侍女怕她夜间受凉,挪着细碎小步给她送夹衣来厂。
苏小妹触景生情,脱口对出下联: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东坡上联用拟人手法,苏小妹卜联电用拟人手法;苏东坡嵌入三词牌,苏小妹下联也嵌入三个词牌,即《虞美人》《绣鞋鞋》《步步娇》一个出得巧,一个对得妙。
兄妹二人都会心的笑了。
明月夜三人趣征答一次,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将去江中泛舟赏月,苏小妹要跟着去。
二人觉得晚上带一女子外出不太方便,但又不好意思拒绝。
他们口头上答应了她,但提前悄悄走了。
苏小妹追到江边,苏东坡和佛印刚刚把船撑离江岸。
她就在岸上指责他们二人不守信用。
苏东坡说:‚我以佛印为题,出一上联,你若对得上,就让你上船。
‛苏东坡出的上联是:和尚撑船.篙打江中罗汉;原来,佛印撑船时,竹篙—‘厂卜都正好打在水中门己的倒影上。
苏小妹在岸上看了,知道阿兄名为让自己联对,实为与佛印开玩笑。
她还没想出下联,佛印和尚印开口了,他对苏东坡说:‚我替小妹对出下联了。
今早小妹去井边打水了不是?那就是下联。
‛说罢,他将下联道出: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听了,连连说:‚你坏,你坏。
,’佛印说:‚这不怪我,怪你阿哥开了个好头。
这样吧,我出个好听的上联,你若对得上定叫你上船。
‛佛印的上联是: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蝉娟;苏小妹这次对得快,她对道: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道了声:‚好!’’便把船向岸边撑去了。
这一晚,三入泛舟江上,对月吟诗,玩得十分痛快。
好朋友逗趣对谐联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二人经常在—起谈诗论文。
有时也对对子。
一次,苏东坡想诱使佛印开荤,就以起请他游湖为名。
把佛印请到了一只小船上。
当船撑到一个僻静处时,苏东坡把佛印请到了船舱里,原来舱里早巳摆了一桌酒菜。
佛印一看,桌上尽是荤菜,便以佛家有戒规为名,一再拒绝。
苏东坡就编了一首诗念给他听:‚湖畔杨柳影,不碍小舟行。
佛在心头坐,酒肉穿肠过。
‛佛印—来犟不过他。
二来也许是经不住鱼肉香气的诱惑。
终于开荤了。
后来,佛印便成了一个洒肉和尚。
有一次,佛印做了一盘鱼,正待要吃时,忽听有人进来,便忙把鱼藏在了案头的磬里。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苏东坡。
落座后,苏东坡说:‚今天来没有别的事,只是想跟你再对几个对子。
‛于是苏东坡道出了——副常见春联的下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其中有圈套,便顺口答了下联: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说:‚既然你磬(庆)中有鱼(余),就拿出来待客吧。
‛佛印这才知道上了当。
原来苏东坡一进门便闻到了鱼香,室内又没有别的地方可藏,便自然而然地想到那只大口朝天的铜磬。
还有一次,苏东坡又请佛印到船上宴饮。
苏东坡看到岸上有一只狗跟在主人身后,专拣主人扔的骨头啃,便说了一个上联让佛印对下联。
他说的是:狗啃河上骨;佛印一听,这‚河上‛分明是说‚和尚‛,知道苏东坡又搞恶作剧耍他了。
于是把苏东坡送给他的一把有亲笔题诗的折扇扔到河里,慢慢吞吞地道出了下联:水漂东坡诗。
苏东坡听出厂佛印在回敬他,说的是‚东坡尸‛,知道自己没有沾到便宜。
二人心照不宣,相对哈哈大笑了起来。
苏东坡巧释“无言对”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因为他在文坛久负盛名,所以前往黄州去探访他的人络绎不绝。
苏东坡也常常借讲学来充实生活,排遣郁闷,便招收了一些弟子。
此事传到了朝廷,有人说苏东坡在黄州讲学惑众,对抗朝廷。
于是朝廷便派了——个大臣去黄州,名为巡学,实为察访动向。
这位巡学官在黄州住了好多天,没有捞到什么,临回去时,他忽然想出个难题,压——压苏东坡的名气。
于是,他叫苏东坡挑十名最好的学生来,说他要当面考一考,看学生们学得怎么样。
十名学生到齐后,巡学官说:今天不考别的,只考对对子。
他指着东北方向的一座古塔道出了上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学生们没有思想准备,…时对不上,都十分紧张。
他又一个一个地催问,每个学生,都只好伸出手来摇摇,表示答不卜。
巡学官十分得意,转:身对苏东坡说:‚苏学士,瞧你教的这些好学生!‛苏东坡微微—笑,问道:‚他们有什么错?请大人指教。
‛巡学官说:‚连这么容易的对广都对不上,真给你丢人!‛苏东坡放声大笑道:‚是你弄错了。
我的学生个个都对‛出来了,只是你不懂而已。
‛接着,苏东坡解释道:‚你把十个学生召集到一起,让他们答题,造成了不方便。
你想,第—个学生若答出来,让后面的学生怎么答,岂不会有因袭之嫌?所以头〃个只好用于势来回答。
这样一来,后面口答的更不好意思道破,所以也只好打手势回答。
这叫‘无言对’,想必大人你该看懂了吧?‛巡学官三思不得其解,只好请教苏东坡。
于是,苏东坡解释道,学生们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巡学官听了,虽然感到有些尴尬,但还是自我解嘲地向苏东坡拱拱手,连声说:‚佩服,佩服!‛秦少游对句联姻缘秦观(字少游)是北宋著名词人。
年轻时。
他就十分佩服苏轼的艾才。
后来,秦观听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正待字闺中,便有了求婚之意。
一次,他打听列苏小妹将到相安国寺进香,便打扮成一游方道人,在寺门外等候。
苏小妹的轿子刚刚停下,秦观便迎了上去。
他一边口中念念词地向小妹化缘,一边偷偷打量苏小妹的容貌身材,,他嘴里念叨的是:小姐有福有寿,请发慈悲;苏小妹本想发他两个钱的,但发现他两眼不断己。
感刊形迹,叮疑,便改变了主意,边下轿子边问:道人何德何能。
敢求布施?秦观生怕苏小妹走脱,义拦住她道:但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苏小妹不耐烦地说:任凭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说罢,苏小妹抽身进寺去了。
秦观还不甘心,便在门外等苏小妹出来。
苏小妹烧完香返回时,在门外又被秦观拦住了。
他干脆扯着苏小妹的袖子道:小娘子终日欢喜,何不撒手宝山?苏小妹见此人如此无礼,真的火了.一把推开他说:疯道人满心贪痴,那得随身金穴!本来,秦观是想借机会向苏,小妹倾吐爱慕之情的,没想到自己表演得不好,反而‘止人家生厌了。
不过从苏小妹的对答如流中,秦观看出,这女子确实非同寻常,对其更加倾心了。
后来,秦观便正式托了媒人到苏家提亲。
他还特意让媒人带去了自己作的诗词文章。
苏小妹读了秦观的诗词文章后,十分羡慕他的才华,便答应了这件婚事。
新婚之夜,秦观入洞房揭开苏小妹的大红盖头后,苏小昧才发现新郎官正是那日在安寺门前无礼的‚小道人‛。
苏小妹又喜又气,决心报复他一下。
她假装让新郎去院中看;看有没有听房的人,秦观刚一出门,她便把门关上了。
苏小妹在屋里;说:‚疯道人,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开门让你进来;若对不出,今晚你就在外面风凉吧。
‛苏小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这下子可真难住了,在院里转来转去,急了一头汗也没对出来。
这情景都被在东廊下乘凉的苏东坡看在了眼里,他不愿秦观在新婚之夜太为难,便拾起—‘块小石子扔进了院中水缸里。
秦观听见动静回头往水缸里一看,下联有了!忙回到门前对屋里的新娘说:投石冲开水底天。
苏小妹闻言,马上打开房门。
把秦观迎—了进去。
苏轼违约传秘方宋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苏轼同乡好友巢谷,获悉苏轼谪居黄州,甚是担忧,便不远千里赶来探望。
苏轼馆于雪堂,留其课子。
巢谷博学多才,好收秘方。
时值苏轼身染寒疫,当地名医久治不愈。
巢授法医治,不日见效。
苏轼因问何方,巢曰:‚圣散子‛,如使用不当,,会危及生命,但救急特灵。
苏轼请其传授,巢曰此方秘不传子,未果。
次年春,巢欲离黄归蜀。
苏轼再次苦求,授其‚圣散子‛秘方。
巢拗他不过,便将此方传之,并‚约不传人,指江水为盟‛。
时隔不久,黄州寒疫流行,丧生者众。
苏轼依此方合药以大釜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盏,救人不可胜数。
因念好友庞安时精于医道,又善著书,易于此方传承,便私下违约,将‚圣散子‛传于庞君,以利济世。
苏轼违约不违心,实乃心系黄州民众疾苦之故也。
《评释古今巧对》云,佛印一日与苏东坡出,见沟有泥鳅,谓东坡曰:十百耍鱼沟内滚,泥拌千鳅;东坡云:三双和尚灶前蹲,庆,泊六秃。
耍鱼,泥鳅别名。
泊,停留(在)。
秃,指和尚和光头。
或本‚耍‚鱼‛作‚小鱼‛,不确。
.此联既借事状形,又巧于用数:上联,:‚十‛个‚百‛即为‚千‛,下联‚三‛个‚双‛即为‚六‛。
然东坡之下联,近乎恶谑。
《评释古今巧对》等书云,苏东坡与寺僧佛印为诗友。
一日东坡以如下一联谑之: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人,暗指佛佛印不能回谑,遂对如下一联:女卑称婢,女又不妨作奴。
联用析字对。
‚人‚与‛‚曾‛喝为‚僧‛字,‚人‛与‚弗‚合为‚佛‛字,‚女‛与‚卑‛合为‚婢‛字,‚女‛与‚又‛合为‚奴‛字。
据邓叙萍《槛联漫话》一书言,这副对联乃苏小妹与佛印所出。
联事云:佛印喜信口开河,宣扬佛法广大。
一日被苏小妹听到,小妹便写了个条子叫丫环给佛印。
上面所写便是这个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引见苏小妹嘲笑他,于是题了这个下联;女卑为婢,女又为奴。
《槛联漫话》所载此联;不仅比《评释古今巧对》的精炼,而且道出了下联的来历,合情合理。
《古今巧对汇抄》云,在黄州有偶见篱边两犬相视者,因取卦作对云:大畜革离观小畜,家人临困涣同人。
这是卦串成联。
大畜、革、离、观、小畜、家人、临、困、涣、同人,皆《易经》卦名。
革谐隔,离谐篱,困谐睡、涣谐换,又为谐音双关。
‚困‛亦可作困境解。
此联《槛联漫话》对其产生的背景另有所述。
该书说,秦少游晚归,苏小妹不悦,见篱边有两犬相视,遂取卦名出对云:`‚大畜革离观小畜。
‛且曰:‚对的好,方许入寝。
‛秦不能对,去求东坡。
东坡代对曰:‚家人临困涣同人。
‛因苏小妹并未嫁与秦少游,此事纯属附会。
然为故事。
亦颇雅致。
亦使下联更好理解。
相传苏轼在黄州,一日与佛印泛舟长江:苏轼见河岸上有只狗正在啃骨头,便说:狗啃河上骨,佛印随即将苏轼写的诗扇抛入江中,并答道:水流东坡诗。
河上,谐和尚。
诗。
谐尸。
皆语带双关。
有书此联为哑谜对。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录有一联。
联事谓苏轼在黄州与书位僮一起出游,至某渡口,见一船客因船费与船主发生口角,书僮的句曰: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苏轼环顾四野,见对岸有座瓦窑,几个人正在摇头说话,可能是买主在讨价,于是对了下联: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联语用混异法。
讲,一些方言读如‚港‛,湘方言即是,如此,则‚港‛与‚讲‛音同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