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荷载强度试验(可编辑修改word版)
铁建试录118 点荷载试验记录(一)

仪器设备 及
环境条件
杭长铁路客专江西段
点荷载试验记录(一)
表号:铁建试录118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2009]27号
记录编号
委托编号
委托日期
试验日期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
管理 示值范 编号 围
分辨力 温度(℃) 相对湿度(%)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1) 点荷载试验情况计算 Nhomakorabea复核
度指数I s= 10P /D 2 (MPa)
尺寸效 应修正 系数K d
形状效 应修正 系数K f
基准试件强度指数I s(50)(MPa)
径向试验I s (50)=I s·K d
轴向、方块体和不规则 块体试验I s(50)=I s·
K d·K f
单值 均值 单值
均值
试件的破坏形态、结构面的充填物和充填程度 附注:
压力表编号
计算破坏荷载(P )的回归方程
试
取样深度
样
结构
试件含水状态 构造
描
颜色
风化程度分级
述
试件加荷方向与层理、节理、裂隙的关系
矿物成分 胶结物性质 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点荷载试验种类
试
件 编 号
三轴尺寸(cm)
未修正的强
长L
直径 (宽)d
(b )
压力表读 试件破坏 数X 荷载P
(MPa) (kN) 试件加荷 点间距D
各类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步骤

岩土工程:各类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步骤(1)径向试验时,将岩心试件放入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端与试件直径两端紧密接触,量测加荷点间距。
接触点距试件自由端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加荷两点间距的0.5.
(2)轴向试验时,将岩心试件放入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端位于岩心试件的圆心处并与试件紧密接触。
量测加荷点间距及垂直于加荷方向的试件宽度。
(3)方块体与不规则块体试验时,选择试件最小尺寸方向为加荷方向。
将试件放入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端位于试件中心处并与试件紧密接触。
量测加荷点间距及通过两加荷点最小截面的宽度(或平均宽度)。
接触点距试件自由端的距离不应小于加荷点间距的0.5.
(4)稳定地施加荷载,使试件在10~80s内破坏,记录破坏荷载。
(5)试验结束后,应描述试件的破坏形态。
破坏面贯穿整个试件并通过两加荷点为有效试验。
点荷载试验报告(2021年整理)

点荷载试验报告(2021年整理)
试验名称:点荷载试验
试验目的:测量材料的抗压强度。
试验方法:
1.将试验样品放置在试验台上,并通过橡皮管连接到液压泵。
2.以均匀的速度加压,记录压力和位移数据。
3.测试结束时,记录试验结果并判断样品的抗压强度。
试验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测试了三个不同的材料样品,每个样品都重复了三次试验。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样品编号 | 抗压强度(MPa)
---------| -------------
1 | 23.6
2 | 18.2
3 | 21.4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材料的抗压强度有很大的差异。
2.观察到每个样品的三次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表明试验方法的重复性很好。
3.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我们需求的材料。
结论:
点荷载试验是一种测量材料抗压强度的常见方法。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出了不同材料的抗压强度,并分析了试验结果。
这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我们需求的材料。
同时,本试验也证明了点荷载试验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试验方法。
点载荷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点载荷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测定岩石的点载荷强度指标,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点载荷试验是一种测定岩石强度指标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岩石试件置于两个球形园锥状压板之间,对试件施加集中荷载,直至破坏。
根据破坏荷载求得岩石的点载荷强度。
点载荷强度可作为岩石抗拉、抗剪和抗压强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点载荷仪:用于施加集中荷载。
2. 岩石试件:规格为50mm×50mm×50mm的立方体。
3. 扭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破坏荷载。
4.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将岩石试件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和风化层。
2. 将试件放入点载荷仪的试验腔内,确保试件中心与加载点对齐。
3. 启动点载荷仪,缓慢施加荷载,直至试件破坏。
4. 记录破坏荷载值,计算点载荷强度。
5. 对多个试件进行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
五、实验数据试件编号 | 破坏荷载(N) | 点载荷强度(MPa)--------|------------|----------------1 | 98 | 1.962 | 102 | 2.043 | 97 | 1.944 | 100 | 2.005 | 99 | 1.98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点载荷强度的平均值:$$ \bar{F} = \frac{1}{n} \sum_{i=1}^{n} F_i $$其中,$ \bar{F} $为点载荷强度的平均值,$ F_i $为第$i$个试件的破坏荷载,$ n $为试件数量。
2. 计算点载荷强度的标准差:$$ S = \sqrt{\frac{1}{n-1} \sum_{i=1}^{n} (F_i - \bar{F})^2} $$其中,$ S $为点载荷强度的标准差。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点载荷强度的平均值为2.00MPa,标准差为0.04MPa。
点荷载试验报告

点荷载试验报告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点荷载试验试验的目的及意义(1)使学生了解点荷载实验仪器的基本构造、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使学生掌握点荷载试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实验求出试样的抗拉强度,据此可经验地计算出试样的抗压强度;(4)培养学生进行结构试验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分析能力;(5)用点荷载强度为岩石分级及按经验公式计算岩石的抗压强度参数提供依据。
试验的适用范围点荷载试验是一项测定岩石强度的试验,主要用于岩石分类及岩石各向异性的测定,并可计算其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由于试件可直接选用钻探岩心及不规则的岩块,因此它适用于野外,尤其是对室内试验制样困难的风化岩石,软弱破碎岩石等。
试验的仪器设备点荷载试验仪:如下图所示,它包括:(1)加载系统,由摇式油泵、承压框架,球端园锥状压板组成。
油泵出力一般约为50kN;加载框架应有足够的刚度,要保证在最大破坏荷载反复作用下不产生永久性扭曲变形;球端园锥状压板球面曲率半径为5mm,园锥的顶角为60°,采用坚硬材料制成。
(2)油压表:量程约为10MPa,其测量精度应保证达到破坏荷载读数(P)的2%,整个荷载测量系统应能抵抗液压冲击和振动,不受反复加载的影响。
(3)标距测量部分:采用刻度钢尺或位移传感器,应保证试件加荷点间的测量精度达±。
实验原理点荷载试验是将岩石试件置于两个球形园锥状压板之间,对试件施加集中荷载,直至破坏,然后根据破坏荷载求得岩石的点荷载强度。
点荷载强度,可作为岩石强度分类及岩体风化分类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价岩石强度的各向异性程度,预估与之相关的其它强度如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指标。
(1)试件破坏荷载:??F C P ⋅=式中:P ――试件破坏时总荷载(N );??C ――仪器标定系数(为千斤顶的活塞面积,mm2),一般在各仪器的说明书都有该仪器的标定系数供参考;??F ――试件破坏时的油压表读数(pa M )。
点荷载试验报告范文

点荷载试验报告范文《点荷载试验报告》研究目的:本次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材质杆件的点荷载试验,分析其在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为工程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装置:1.试验机:使用标准静力试验机。
2.试验样品:选取不同材质的杆件样品,包括钢制和铝制材料。
3.传感器:使用应变计和位移传感器对杆件进行监测。
4.载荷装置:采用均匀分布的点荷载,通过液压或机械装置施加在试验样品上。
试验过程:1.准备试验样品:根据规定尺寸和要求,制备相应的杆件样品。
2.安装传感器:在试样上安装应变计和位移传感器,用以记录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3.载荷施加:以均匀分布的点荷方式,逐渐加大施加在试样上的载荷,直至达到预定的载荷水平。
4.载荷持续:在达到预定载荷后,保持载荷稳定并持续一段时间,记录试样的变形情况。
5.卸载试样:卸载载荷,记录试样的恢复情况。
6.数据处理:对试验过程中采集到的载荷、变形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试验结果分析:1.载荷-变形曲线: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载荷-变形曲线,分析杆件的负荷承受能力和变形特性。
2.极限载荷:根据曲线中的峰值点,确定杆件的极限负荷,用以评估杆件的强度。
3.变形性能:根据曲线的斜率和曲线形态,分析杆件的屈服和塑性变形特性。
4.材料比较:对比不同材质的杆件试验结果,评估其强度和变形性能差异,为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结论:通过本次点荷载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钢制杆件的极限负荷普遍高于铝制杆件,说明钢制杆件具有更高的强度;2.铝制杆件的变形性能优于钢制杆件,表现出更高的塑性变形能力;3.在选取杆件材料时,需综合考虑强度和变形性能的要求,根据具体工程需求进行选择。
备注:报告内容中的数据和结论为虚构,仅为示范文本。
地基静载荷试验(设备、方法及原理分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地基静载荷试验试验目的,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性特性,螺旋板载荷试验尚可估算地基土的固结系数。
地基静载荷试验包括平板载荷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相当于在工程原位进行的缩尺原型试验,即模拟建筑物地基土的受荷条件,比较直观地反映地基土的变形特性。
该法具有直观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在原位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往往成为其他方法的检验标准。
载荷试验的局限性在于费用较高,周期较长和压板的尺寸效应。
试验设备和方法试验设备平板载荷试验因试验土层软硬程度、压板大小和试验面深度等不同,采用的测试设备也很多。
除早期常用的压重加荷台试验装置外,目前国内采用的试验装置,大体可归纳为由承压板、加荷系统、反力系统、观测系统四部分组成,其各部分机能是:加荷系统控制并稳定加荷的大小,通过反力系统反作用于承压板,承压板将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土,地基土的变形由观测系统测定。
(一)承压板类型和尺寸承压板材质要求承压板可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板、铸铁板等制成,多以肋板加固的钢板为主。
要求压板具有足够的刚度,不破损、不挠曲,压板底部光平,尺寸和传力重心准确,搬运和安置方便。
承压板形状可加工成正方形或圆形,其中圆形压板受力条件较好,使用最多。
(二)承压板面积我国勘察规范规寇一般宜采用0.25~0.50m2,对均质密实的土,可采用0.1m2,对软土和人工填土,不应小于0.5m2。
但各国和国内各部门采用的承压板面积不尽相同,如日本常用方形900cm2,苏联常用0.5m2,我国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按如下原则选取:(1)碎石类土:压板直径宜大于碎、卵石最大粒径的10倍;(2)岩石地基:压板面积1000cm2;(3)细颗粒土:压板面积1000~5000cm2,(4)视试验的均质士层厚度和加荷系统的能力、反力系统的抗力等确定之,以确保载荷试验能得出极限荷载。
(三)加荷系统加荷系统是指通过承压板对地基施加荷载的装置,大体有:(1)压重加荷装置一般将规则方正或条形的钢绽、钢轨、混凝土件等重物,依次对称置放在加荷台上,逐级加荷,此类装置费时费力且控制困难,已很少采用。
点荷载强度试验(文档5篇)

点荷载强度试验(文档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点荷载强度试验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点荷载强度试验第一篇试验二点荷载强度试验一、试验目的点荷载试验是将岩石试件置于两个球形园锥状压板之间,对试件施加集中荷载,直至破坏,然后根据破坏荷载求得岩石的点荷载强度。
点荷载强度,可作为岩石强度分类及岩体风化分类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价岩石强度的各向异性程度,预估与之相关的其它强度如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指标。
点荷载强度试验适用于各类规则或不规则的岩石,既可以是钻孔岩心,也可以是从岩石露头、勘探坑槽、平洞、巷道中采取的岩块。
本次试验分别测定岩石在天然状态下的点荷载强度。
二、试样制备1、试件分组:将肉眼可辨的、工程地质特征大致相同的岩石试件分为一组,如果岩石是各向异性的(如层理、片理明显的沉积岩和变质岩),还应再分为平行和垂直层理加荷的亚组,每组试件约须15块。
2、本试验可用岩芯样,规则或不规则岩块样,对不同形状试件的尺寸要求如下:(1)当采用岩心试件作径向试验时,试件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应小于1;作轴向试验时,加荷两点间距与直径之比宜为0.3~1.0;(2)当采用方块体或不规则块体试件作试验时,其长(L)、宽(W)、高(h)应尽可能满足L≥W≥h(图9-3d),试件高度(h)一般控制在0.5~10cm 间,使之能满足试验仪器加载系统对试件尺寸的要求,另外,试件加荷点附近的岩面要修平整。
3、试件含水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天然含水状态、烘干状态、饱和状态或其它含水状态。
4、同一含水状态下的岩心试件数量每组应为5-10个,方块体或不规则块体试件数量每组应为15~20个。
三、试件描述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风化程序、胶结物性质等。
除岩性外,重点应对其结构构造特征(如颗粒粗细,排列以及节理、层理等发育特征)及风化程度等进行描述。
2、试件形状及制备方法。
3、加荷方向与层理、节理、裂隙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二点荷载强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点荷载试验是将岩石试件置于两个球形园锥状压板之间,对试件施加集中荷载,直至破坏,然后根据破坏荷载求得岩石的点荷载强度。
点荷载强度,可作为岩石强度分类及岩体风化分类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价岩石强度的各向异性程度,预估与之相关的其它强度如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指标。
点荷载强度试验适用于各类规则或不规则的岩石,既可以是钻孔岩心,也可以是从岩石露头、勘探坑槽、平洞、巷道中采取的岩块。
本次试验分别测定岩石在天然状态下的点荷载强度。
二、试样制备
1、试件分组:将肉眼可辨的、工程地质特征大致相同的岩石试件分为一组,如果岩石是各向异性的(如层理、片理明显的沉积岩和变质岩),还应再分为平行和垂直层理加荷的亚组,每组试件约须 15 块。
2、本试验可用岩芯样,规则或不规则岩块样,对不同形状试件的尺寸要求如下:(1)当采用岩心试件作径向试验时,试件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应小于1;作轴向试验时,加荷两点间距与直径之比宜为0.3~1.0;(2)当采用方块体或不规则块体试件作试验时,其长(L)、宽(W)、高(h)应尽可能满足L≥W≥h(图9-3d),试件高度(h)一般控制在0.5~10cm 间,使之能满足试验仪器加载系统对试件尺寸的要求,另外,试件加荷点附近的岩面要修平整。
3、试件含水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天然含水状态、烘干状态、饱和状态或其它含水状态。
4、同一含水状态下的岩心试件数量每组应为 5-10 个,方块体或不规则块体试件数量每
组应为 15~20 个。
三、试件描述
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风化程序、胶结物性质等。
除岩性外,重点应对其结构构造特征(如颗粒粗细,排列以及节理、层理等发育特征)及风化程度等进行描述。
2、试件形状及制备方法。
3、加荷方向与层理、节理、裂隙的关系。
4、含水状态及所使用的方法。
四、主要仪器设备
1、点荷载试验仪:如下图所示,它包括:
(1)加载系统,由摇式油泵、承压框架,球端园锥状压板组成。
油泵出力一般约为50kN;加载框架应有足够的刚度,要保证在最大破坏荷载反复作用下不产生永久性扭曲变形;球端园锥状压板球面曲率半径为5mm,圆锥的顶角为60°(见下图),采用坚硬材料制成。
(2)油压表:量程约为10MPa,其测量精度应保证达到破坏荷载读数(P)的2%,整个荷载测量系统应能抵抗液压冲击和振动,不受反复加载的影响。
(3)标距测量部分:采用0.2mm 刻度钢尺或位移传感器,应保证试件加荷点间的测量精度达±0.2mm。
2、卡尺或钢卷尺;
3、地质锤。
五、试验步骤
1、试件尺寸粗测
对岩芯样及规则样,分别量测各试件的长(L)、宽(W)、高(h)的尺寸;对不规则岩块样,可过试件中心点测量试件的长(L)、宽(W)、高(h)的尺寸。
2、安装试件
(1)径向试验时,将岩心试件放入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端与试件直径两端紧密接触。
接触点距试件自由端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加荷两点间距的0.5。
(2)轴向试验时,将岩心试件放入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端位于岩心试件的圆心处并
与试件紧密接触。
(3)方块体与不规则块体试验时,选择试件最小尺寸方向为加荷方向。
将试件放入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端位于试件中心处并与试件紧密接触。
接触点距试件自由端的距离不应小于加荷点间距的0.5。
3、加荷
试件安装后,调整压力表指针到零点,以在10~80 秒钟内能使试件破坏(相当于每秒0.05-0.1MPa)的加荷速度匀速加荷,直到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时的压力表读数(F)。
4、描述试件破坏的特点
正常的试件破坏面应同时通过上、下两个加荷点,如果破坏面只通过一个加荷点,便产生局部破坏,则该次试验无效,应舍弃,破坏面的描述还应包括破坏面的平直或弯曲等情况。
5、破坏面尺寸测量
试件破坏后,须对破坏面的尺寸进行测量,测量的尺寸包括上、下两加荷点间的距离(D)和垂直于加荷点連线的平均宽度(W f)。
六、试验成果整理
1、试验数据记录表见附录3。
2、计算公式
(1)按下式计算试件破坏荷载:
式中:P――试件破坏时总荷载(N);
C――仪器标定系数(为千斤顶的活塞面积,mm2),一般在各仪器的说明书都有该仪器的标定系数供参考;
F――试件破坏时的油压表读数(MPa)。
(2)按下式计算试件的破坏面积和等效园直径的平方值:
式中:A f――试件的破坏面面积(mm2);
D――在试件破坏面上测量的两加荷点之间的距离(mm);
W f――试件破坏面上垂直于加荷点连续的平均宽度(mm);
D e――等效园直径,为面积与破坏面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mm)。
(3)按下式计算岩石试件的点荷载强度:
式中:I S――试件点荷载强度(MPa),其余符号同前。
(4)求平均值:
当测得的点荷载强度数据在每组15 个以上时,将最高和最低值各删去3 个,如果测得的数据较少时,则仅将最高和最低值删去,然后再求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岩石的点荷载强度。
3、计算值精确至0.01。
七、注意事项
1、由于岩石点荷载强度一般都比较低,因此在试验中一定要控制好加荷速度,慢慢加压,使压力表指针缓慢而均匀地前进。
2、安装试件时,上、下加荷点应注意对准试件的中心,并使其加荷面垂直于加荷点的连线。
3、在对软岩进行试验时,加荷锥头常有一定的嵌入度,因此,在测量加荷点的距离D 时,应将卡尺对准试件破坏上加荷锥留下来的两个凹痕底进行量测。
附录2 点荷载试验记录表
总荷载(N)
等效圆直径平方
11
12 点荷载强度(MPa)
试验:计算:校核: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