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公瑾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髙两岸悬崖如雲,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捲起浪花彷彿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遊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髮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
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後,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
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
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後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
故垒西边3,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4。
乱石崩云5,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6。
江山如画7,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8,雄姿英发9。
羽扇纶巾10,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11,多情应笑我12,早生华发13。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1.赤壁有二。
一在湖北嘉鱼东北江滨,三国时,吴将周瑜在这里大破曹兵。
一在湖北黄冈城外,名赤鼻矶,苏轼据传说以为是周瑜破曹处。
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
它先写赤壁的形势景色,次述古人的英雄事迹和自己的感慨。
2.风流人物:才能出众、品格超群的人。
3.故垒:旧的营垒。
4.周郎:周瑜字公瑾,助孙策平定江南,少年英雄,时人称为周郎。
5.崩云:如云的崩裂。
6.雪:指浪花。
7.“江山”二句:由山水到人物,引起下片。
8.小乔:乔本作桥,桥玄女,周瑜妻,与姊大乔皆有美色,合称二乔。
初嫁:泛言。
乔嫁周在十年前。
9.英发:英气勃发。
10.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装束,用以形容周瑜的雍容儒雅。
这是周的风采的另一面,与“雄姿英发”相统一。
纶(音guan)巾:青丝带的头巾。
11.故国:故乡。
神游。
身不到,神魂往游。
苏轼因政治失意,故有归故乡的念头。
12.多情:关心他的人。
13.早生:苏轼早在熙宁八年已言“鬓微霜”(《江城子》)。
【译文】浩荡的长江水呵,滚滚向东奔流不息。
大浪淘沙、淘尽千古多少风云人物、多少辉煌业迹。
就在那古营垒的西边,有人告诉我,那就是当年周瑜大败曹军的赤壁。
只见乱石穿空,有如崩裂的云霓,巨大的波涛,拍打着岸堤,卷起千万朵浪花如雪。
江山雄伟娇娆如画,画中又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公瑾,迎娶了江东最漂亮的小乔,英气勃发,雄姿健矫。
头戴纶巾,羽扇手摇,挥洒谈笑,就将敌军强大的战舰烧掉。
而我呵,功名未立而人已先老,孤独的魂灵,在思念的故土神游一遭,故友都笑我,白发生得太早。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的词作。
下面给出一份全文的参考内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奇景。
只有此处,红颜旧相知。
乘船游遍,赤壁如画,曾让曹操惧怕。
当年步履,云翻雾起,孤帆遥指江上。
何处高楼,临水细雨中?断肠人在,恩怨浮生,东风忆当年。
桃李春风,花香鸟语,飘零逐浪远。
遥想当初,少年豪气,壮志凌云天。
山水画卷,波涛莽莽,英雄事已非。
谈笑间,横冲直撞,笑问江山如画。
谁能挽回,风云日乱,兴亡皆为他。
孤松屹立,青山翠郁,岁月悠悠长。
遥望此间,风雨如黑,辛酸满怀伤。
叹红颜易逝,盛世难料,尽成过眼云烟。
历史长河,变幻无常,谁能捧得永久?江山如此,人间有情,何须挂怀古。
抚琴凝思,指尖轻抚,忆往事已非。
高楼望远,云悠悠,九州风月倚。
念奴娇,会有虞琴,笑对江山如画。
千古风流,尽在斜阳下。
这首词以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红颜旧时光的追忆和思索。
诗人通过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唤起了人们对当年豪情壮志和英雄事迹的回忆。
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自己对历史变迁和人生起伏的感叹,展示了他对红尘世事的独特洞察力和豁达心境。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种雄浑的气势勾勒出历史长河中那些辉煌的人物形象;“乘船游遍,赤壁如画”、“桃李春风,花香鸟语,飘零逐浪远”则以绚丽的场景描绘出壮美的赤壁风光,表达出词人对逝去的时光和红颜的留恋;而“山水画卷,波涛莽莽”、“孤松屹立,青山翠郁”等则以具体的景物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绪。
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以及对红颜旧爱和青春逝去的追忆之情。
他展示了对历史悲喜交加的复杂感受,对荣辱兴衰的深刻认知。
整首词既展示了诗人的纵览历史的胸襟,也抒发了他对逝去时光和悲欢离合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词章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广大读者津津乐道的文学名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注释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小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
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广东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故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h
6
重要作品
❖ 1.前赤壁赋 ❖ 2.惠崇《春江晚景》 ❖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4.饮湖上初晴后雨 ❖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 6.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 7.念奴娇(赤壁怀古) ❖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9.记承天寺夜游
h
11
h
7
译文
❖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 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 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 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 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 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 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 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 饮共醉吧!
h
8
赏析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 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 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 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 人物。“乱”“穿”“惊”“拍”“卷”等 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 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 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 环境气氛。
h
4
诗词
❖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 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 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 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 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 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 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 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 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 天地奇观。”
h
3
绘画
❖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 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 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 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 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 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 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 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 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 《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 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系他的作品。
h
1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 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 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 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 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 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 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苏轼在诗、文、 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 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 和艺术天才。
h
2
书法
❖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 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 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
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 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 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 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 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 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 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 “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h
9
❖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 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 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 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 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 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h
10
❖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 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 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 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 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 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 常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