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胎膜及脐带基本知识
脐带和胎盘

脐带能量多普勒显示:胎儿腹腔内脐带血流与胎盘连接。
胎儿脐带血流。
胎儿脐带血流:彩色多普勒显示胎儿腹腔内脐带血流。
CDFI动态显示:脐带内动静脉血流脐带的横断上可见到三个回声增强光环,其中一个大的为脐静脉,两个小的为脐动脉,长轴上CDFI显示绳状结构。
频谱多普勒显示脐动脉高速低阻型血流频谱。
图示:胎儿颈部两侧可见一“U”字形的凹陷,内可见短的光带为脐血管的断面。
诊断:脐带绕颈图示:胎儿颈部两侧可见一“U”字形的凹陷,内可见短的光带为脐血管的断面。
CDFI示脐带内彩色血流。
诊断:脐带绕颈。
胎盘和脐带:彩色多普勒显示三支脐血管胎盘一、组织病理胎盘(placenta)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由羊膜(amniotic membrane)、叶状绒毛膜(chorion frondosum)和底蜕膜构成。
足月分娩的胎盘近圆形,直径16~20cm、厚1~4cm,重约500g。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主要部分,即胎儿部分。
绒毛发育形成胎儿叶、胎儿小叶。
每个胎盘约有60~80个胎儿叶,200个胎儿小叶,超声检查不能分辨出胎儿叶和胎儿小叶。
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一层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蜕膜板,此板向绒毛膜方向伸出一些蜕膜间隔,将胎盘母体面分成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妊娠后期间隔内有纤维素、钙质沉着,胎盘有梗死灶。
二、超声表现妊娠12周后超声检查可见清晰的胎盘轮廓。
胎盘在子宫壁内呈扁圆形盘状物,内为较均匀低回声。
正常胎盘可附着于子宫前壁、后壁、侧壁或宫底部ρ28孕周后,胎盘的正常厚度为2~4cm。
胎盘的定位对临床进行手术、羊水穿刺有指示作用,并可判断有无前置胎盘。
胎盘切面可分为三个部分:胎盘切面的第一个部分:胎盘胎儿面:又称绒毛膜板,在羊水衬托下呈光亮的带。
绒毛板下可见无回声区,为脐带进人胎盘的分支,范围大时为绒毛间隔内的血池,呈云雾状低回声,动态扫查过程可见沸水状滚动,见图4-2-20。
胎盘胎膜及脐带基本知识

胎盘胎膜及脐带基本知识胎膜、脐带和胎盘胎膜和胎盘: 对胚体起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作⽤的附属结构,即胎膜和胎盘。
丛密绒⽑膜与⼦宫基蜕膜相结合构成胎盘。
胎膜、胎盘与⼦宫蜕膜总称⾐胞,在胎⼉娩出后,⾐胞也随即排出。
⼀、胎膜(fetal membrane):包括⽺膜、绒⽑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其中卵黄囊和尿囊属退化器官。
(⼀)卵黄囊(yolk sac):1.位置:卵黄囊是连于原始消化管腹侧的⼀个囊状结构。
2.组成:胚外内胚层与胚外中胚层.3.演化: ⼈卵黄囊不发达,内没有卵黄。
卵黄囊被包⼊脐带后,与原始消化管相连部称卵黄蒂,卵黄蒂第6周闭锁,卵黄囊逐渐退化。
4.存在意义:●⼈体造⾎⼲细胞的发源地:造⾎⼲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形成的⾎岛。
●⼈类原始⽣殖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尾侧的胚外内胚层,原始⽣殖细胞迁移到⽣殖嵴,分化为⽣殖细胞,并诱导⽣殖腺形成。
(⼆)尿囊(allantois)1.形成:胚胎发育第3周,从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个指状盲囊为尿囊。
2.演化:⼈胚尿囊很不发达,仅存4周即退化.尿囊闭锁后形成膀胱⾄脐的脐正中韧带。
┌─两条尿囊动脉形成→两条脐动脉3.存在意义┤└─两条尿囊动静脉形成→⼀条脐静脉第三周胚体在演化中(三)⽺膜(amnion):1.特点:是⼀层半透膜的薄膜,坚韧,⽆⾎管。
┌─⽺膜上⽪:单层扁平上⽪2.组成┤└─胚外中胚层3.意义:(1)参与形成原始脐带:由于胚体长⼤、⽺膜腔扩⼤和胚体凸⼊⽺膜腔内,⽺膜在胚体的腹侧包裹卵黄囊、体蒂及尿囊⽽形成.┌─外包:⽺膜└─内:┤体蒂└─尿囊⽺膜特点⽺膜形成及意义(2) 由⽺膜上⽪产⽣⽺⽔: ⽺膜腔内充满⽺⽔,胚胎在⽺⽔中⽣长发育。
●⽺⽔特点:呈弱碱性,微黄,含有脱落的上⽪细胞和胎⼉的代谢产物,不断更新。
●⽺⽔量:正常⾜⽉胎⼉分娩时约1000~1500ml┌─⽺⽔过少: ⽺⽔少于500ml┤└─⽺⽔过多:⽺⽔多于2000ml⽺⽔过少或过多均影响胎⼉的正常发育。
胚胎学2胎膜胎盘

八、“试管”婴儿 自1978年以来,世界上巳诞生了3000
多个“试管”婴儿。所谓的“试管”婴 儿,是指生殖细胞在体外受精后,在试 管内培养受精卵发育到桑椎胚期,再将 胚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至出生。这项 新技术的兴起,可满足不孕患者要求生 育的愿望,同时也可预防遗传性疾病的 发生,提高人类的素质。
由于精子和卵子在成熟过程中,有的染色体不分离,而形成多倍体 或非整倍体生殖细胞,其受精卵将发育成多倍体或非整倍体的胎儿 或婴儿。往往早期流产或出生后不久死亡。又如21号常染色体不分 离,则形成21号三体综合症,称先天性愚型综合症,表现为两眼距 离宽、塌鼻梁、舌外伸、智力低下等。性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可出 现:47, XXY;45, xo等核型。临床表现多为生殖腺和外生殖器 的异常。 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碱基的组成或位置顺序发生变化,而影响细胞 的结构蛋白或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以致出现遗传代谢病或畸形。
在绒毛膜的发育过程中,若绒毛表面的滋养层细胞过度增殖,绒毛内结缔组织变性 水肿,绒毛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水泡样结构,形似葡萄,称葡萄胎。其中的胚胎因缺乏 营养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如果滋养层细胞发生恶性变,则发生绒毛膜上皮癌。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
2.羊膜(amnion) 为半透明的薄膜,是由羊膜上皮和胚外中
初级绒毛干 次级绒毛干
三级绒毛末端 的细胞滋养层 增生,穿越合 体滋养层,伸 到子宫底蜕膜 表面形成细胞 滋养层壳。使 绒毛膜与子宫
三级绒毛干 蜕膜牢固相连。
从绒毛上伸出许多小绒毛,溶解破坏周围的蜕膜而形成许多小腔隙,称绒毛间隙,内含 有来自母体子宫螺旋动脉的血液。胚胎借绒毛吸收母体血液的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
3.胎盘的血液循环 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系统。 母体血液由子宫螺旋动脉流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毛间隙.与绒毛内毛细血管的胎儿血进行物质交换
胚胎早期发育—胎膜和胎盘(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胎膜形成结构模式图
胎盘状, 重约500g, 直径15-20cm, 厚2-3cm, 胎儿面和母体面,
15-30个胎盘小叶。
2.微细结构
脐动脉
由胎儿的丛密脐静绒脉 毛膜和绒毛母间隙体的基蜕膜胎盘构隔 成。
绒毛干
胎儿部:绒毛膜板 40-60根干绒毛 游离绒毛
提供营养和氧气。
丛密绒毛膜
包蜕膜
平滑绒毛膜
子宫腔 壁蜕膜
基蜕膜
丛密绒毛膜
羊膜腔 胚外体腔
⑤ 绒毛膜的异常发育:
葡萄胎: 滋养层细胞过度增生,绒毛呈水泡 状,胚胎死亡 。
绒毛膜上皮癌: 滋养层细胞恶性增生。
2.羊膜 (amnion)
羊膜上皮+胚外中胚层构成, 充满羊水。
羊膜腔
卵黄囊
胚外体腔
羊水
伸入
浸在
母体部:基蜕膜 胎盘隔 绒毛间隙(含母血)
基蜕膜 胎盘小叶
子宫肌层
子宫静脉
开口于
子宫动、静脉
螺旋动脉
细胞滋养层壳
3.血液循环
螺旋动脉
胎盘屏障
(静脉血)
脐动脉
母体
绒毛间隙
物质交换
子宫静脉
毛细血管
(动脉血)
脐静脉
胎儿
4.胎盘屏障(胎盘膜)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结构:基膜、 (绒毛内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
血岛
4. 尿囊 (allantois)
• 尿囊根部 • 其余部分 • 尿囊A、V
膀胱顶。 脐尿管未闭 脐尿瘘。
脐A、V。
5.脐带(umbilical cord)
早期脐带: 晚期脐带:2条脐动脉和
1条脐静脉等。
妇产科期末考试重点

妇产科期末考试重点第二章⒈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⒉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⒊胎盘的构成: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
⒋胎盘的物质交换和转运方式:①简单扩散,②易化扩散,③主动转运4其他⒌胎盘的功能:⑴气体交换⑵营养物质供给⑶排泄废物⑷防御功能⑸合生功能(主要合成激素和酶)⒍脐带:妊娠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30~70cm,平均约55cm,直径0.8~2.0cm,表面被羊膜覆盖生灰白色。
脐带有两条脐动脉及一条脐静脉。
脐血管周围有华通胶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⒎正常的羊水量:孕38周羊水量约1000ml,妊娠40周羊水量约800ml。
⒏羊水的功能:1保护胎儿,2保护母体⒐胎儿的发育:4周末:可辨认胚盘合体蒂;8周末:初具人形,B型超声显像可见心脏搏动;12周末:胎儿四肢可活动,肠管已有蠕动;16周末从外生殖器可判断胎儿性别;20周末: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科听到胎心音;28周末:有呼吸运动;32周末:出生后生存率不高。
第三章⒈妊娠全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妊娠12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3~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为晚期妊娠。
⒉早期妊娠的症状:①停经②早孕反应③尿频④乳房的变化⒊正常胎心:120~160次∕分⒋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⒌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⒍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第四章⒈产前检查:首次产前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应与妊娠20~36周每四周检查一次,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一次,即与20、24、28、32、36、37、38、39、40周共做产前检查9次。
⒉推算预产期的方法: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所得日期即为预产期。
⒊腹部四步触诊法第五章⒈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⒉早产:妊娠满3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期间分娩,称为早产。
解剖学胎盘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胎盘的名词解释胎盘(Placenta)是哺乳动物雌性个体在妊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被称为“生活之树”。
它以其庞大而复杂的结构和重要的功能,在胚胎发育和母婴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解剖学胎盘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胎盘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胎盘的基本结构由胎膜和胎儿脐带组成,其形状呈现为一块圆形或椭圆形的薄板状组织。
正常情况下,胎盘呈灰白色或带有淡黄色,直径约为15-20厘米,厚度约1-2厘米。
在提供胎儿所需养分和氧气的同时,胎盘也起到分泌激素、排泄代谢废物和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
胎膜(Amnion)是胎盘中最内层的结构,由一层薄膜组成,分为两部分:羊膜和脐膜。
羊膜紧贴在胎儿身体表面,而脐膜则与母体的子宫壁相连。
胎膜的主要功能是包裹和保护胎儿,同时也有助于调节胎儿在羊水中的温度和维持适宜的湿润环境。
胎脐(Umbilical Cord)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通过母体的脐孔与胎盘相连。
胎脐一般直径约为1-2厘米,长度约为40-60厘米。
它主要由三条血管、脐血管和一个凝胶状物质组成。
三条血管分别是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动脉将血液从胎盘循环到胎儿体内,静脉则将富含氧和营养的血液从胎儿循环到胎盘。
脐血管是胎脐中的凝胶状物质,它主要起到支持和保护脐血管的作用。
胎盘组织的关键成分是绒毛(Chorionic Villus),它是胎儿和母体之间进行养分交换的关键结构。
绒毛由连续排列的柱状细胞组成,它们表面覆盖着微绒毛,增加了表面积以增强养分吸收。
母体和胎儿的血液通过母体侧的血窦和胎儿侧的血管进行交换。
这种血液交换确保了胎儿得到适当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允许逆向运输代谢废物。
除了养分交换,胎盘还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胎盘分泌的激素对妊娠过程、胎儿发育和母婴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以维持黄体功能,产生孕激素以维持妊娠;胎盘促乳激素(PL)可以促进乳腺的增长和发育,为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发育生物学教学课件18-1-胎膜与胎盘.

羊水的作用:
① .胎儿在羊水中自由活动,防止胚体局部粘连。 ② .缓冲外力的压迫、冲击或振荡。 ③ .胎儿吞饮羊水,使胎儿消化、泌尿系统的功能
逐渐建立, 使羊水不断更新。 ④ .羊水有扩张宫颈和冲洗产道的作用。 ⑤ .羊水中有大量脱落细胞,抽羊水进行
3
一.胎膜:
1.绒毛膜(chorion)胚胎发育的第二周, 滋养层细 胞迅速向外增殖、分化,形成合体滋养层 (Syncytiotrophoblast)。深面一层立方形细胞, 边界明 显,称细胞滋养层 (Cytotrophoblast)。在胚泡表面形 成许多不规则突起,称为绒毛;
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胚外中胚层
2
(一).胎膜(fetal membrane) • 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
囊和脐带。是胚泡衍生的附属结 构。 不参与胚胎的构成,但有多方面 作用。
(二).胎盘(placenta) 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 膜共同形成的盘状结构。 有物质交换、内分泌、屏障功能
总称衣胞 (afterbirth)
内胚层 卵黄囊壁
胚外中胚 血 层细胞 岛
的 演 变
内皮
造血干细胞 25
3.羊膜(amniotic membrane)
羊膜的形成与结构 羊膜薄而透明,由
羊膜上皮和胚外中胚层构 成。胚胎早期羊膜上皮一 层扁平细胞,胞质内富含 糖原;后半期大部分羊膜 上皮呈为立方形,胞质内 糖原减少,出现脂滴,其 它细胞器不发达;细胞游 离面有不规则微绒毛;胎 盘部的羊膜上皮为柱状。
卵黄囊
23
2. 卵黄囊(yolk sac)
• 意义:
• 其一,第16天, 卵黄囊壁的 胚外中胚层细胞增殖, 分化 出血岛(blood island)。发育 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原始 血管。
解析胎盘的各种小秘密

胎盘是如何形成的?
7~12周开始形成期:受精卵着床后,一种称为绒毛的血管群包裹在周
当受精卵在子宫着床后,子宫内膜变化为子宫蜕膜。受精卵外侧的绒毛与母体子宫的子宫蜕膜(怀孕后的子宫内膜)连接,共同组成胎盘。时间在怀孕7周左右,而脐带在卵子受精后4周左右就开始出现了。大部分流产发生在怀孕12周以前,是因为胎儿与胎盘都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3、脐带绕颈,胎儿会不会觉得痛苦?
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身体被脐带轻轻缠绕的胎儿比较多见。但脐带具有弹性和伸缩性,因此胎儿不会觉得呼吸困难。被脐带缠绕的胎儿并不一定不能进行自然分娩,需要静观事态发展。一般极少有缠绕很紧和双重绕颈的情况。医生可以先了解一下胎儿的心跳状况,就可以知道被脐带缠绕的胎儿是否有危险,他是否痛苦了。
完全性前置胎盘:或称中央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全部为胎盘组织所覆盖。胎盘在这个位置上的需要进行剖腹产手术。
部分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组织所覆盖。怀孕32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接近但不超过子宫颈内口。有自然分娩的可能性,但要密切关注分娩过程。
12~15周机能完成期:绒毛的一部分在子宫蜕膜上扎根
在子宫着床的受精卵产生很多绒毛突起,绒毛突起的一部分在子宫蜕膜上扎下根。12~15周左右,胎盘的机能就基本完成,这时的胎盘可以通过B超检测出来,因此可以判断出胎盘的位置有否异常。准妈妈也开始凸显肚子,进入怀孕安定状态。
16周~分娩:分娩时的胎盘重量约为胎儿体重的七分之一
6、什么是脐带血移植?
脐带与胎盘中流淌的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对治疗白血病等疑难血液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对于脐带血的保存从技术上来讲要求很高,目前在国内能够进行脐带血采集的医院并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卵孪生图示
2、 单卵孪生: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胚胎。 (1)特点: 胎儿性别完全相同, 遗传基因完全一 样 他们之间做器官移植不发生排斥反应 相貌和生理特点很相似。 (2)原因: 胚泡期:
胚泡内分化出两个内细胞团,各自形成一个胚胎;共用一个绒毛膜 和一个胎盘,但有各自羊膜腔; 胚盘期: 同一胚盘上形成两个原条和脊索,诱导形成两个胚胎;共用一个绒 毛膜和一个胎盘,生活在同一个羊膜腔内,易发生联体畸形。
人绒毛膜促乳腺生长激素; 雌激素和孕激素。 ●如有害物质通过胎盘膜进入胎儿体内,可造成胎儿畸形。 胎盘物质交换图示
反应停药物致胎儿肢体畸形
三、双胎、多胎与联胎: (一)双胎(twins): 双胎又称孪生,发生率约占新生儿的 1%。 1、 双卵孪生:一次排出两个卵细胞,都受精后发育两个胚胎。 特点: 胎儿性别可相同或不相同 遗传基因型不完全一样 相貌和生理特点的差别如同一般兄弟姐妹 每个胚胎有各自的胎膜和胎盘,
┌─ 合体滋养层 ●早期胎盘膜┤ 细胞滋养层和基膜
│ 薄层绒毛结缔组织 └─ 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 第 4 个月以后,绒毛的细胞滋养层退化消失、毛细血管周围的 结缔组织逐渐消失,合体滋养层变薄,胎盘膜变薄,其厚度仅为 2 μm,通透性很强,有利于胎血与母血间的物质交换。 ┌─ 薄层合体滋养层 ●晚期胎盘膜┤ 共同基膜 └─ 绒毛毛细血管内皮
前 6 周:绒毛膜表面绒毛均匀分布 第 3 个月时:绒毛膜分成两部分 平滑绒毛膜:包蜕膜侧绒毛萎缩、退化消失形成。 丛密绒毛膜:基蜕膜侧血供充足,绒毛多分支,生长茂密,它与基 蜕膜组成胎盘。 胚胎发育增长: 羊膜腔扩大 平滑绒毛膜、羊膜、包蜕膜、壁蜕膜愈合,子宫腔逐渐消失。 (五)脐带(umbilical cord): 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索带,是胎儿的生命线。 1.脐带结构: 外被羊膜, 内含: 体蒂分化的粘液性结缔组织 脐动脉两条 脐静脉一条 2.脐带作用: 胎儿血与母血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3.脐带长度: 足月胎儿脐带长 40~60cm,粗 1.5~2cm。 透过脐带表面的羊膜,可见盘曲缠绕的脐血管。 4.脐带异常: 脐带过短→娩出时引起胎盘早剥,造成出血过多; 脐带过长→脐带绕颈(或脐带打结)→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窒息死
光镜结构: 胎儿面: 羊膜 40~60 绒毛干(固定绒毛):
以细胞滋养层壳固着于基蜕膜上。 丛密绒毛膜绒毛干发出侧支(游离绒毛),浸泡在绒毛间隙的母血中。 母体面:基蜕膜 绒毛间隙:充满母血,子宫螺旋动脉与子宫静脉开口于绒毛间隙。 胎盘隔:由基蜕膜构成的短隔伸入绒毛间隙内称胎盘隔。 (二)胎盘的血液循环:
●母体动脉血→子宫螺旋动脉→流入绒毛间隙→物质交换→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子宫静脉→母体内 (三)胎盘膜
1.定义: 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 构,称胎盘膜(placental membrane)或称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2.组成: 在胎盘发育早期,胎盘膜相对较厚(25μm),有四层 组织构成:
亡。 脐带形成
胎盘
二、胎盘 (placenta) (一)胎盘的结构 1. 胎盘形成:人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基蜕膜共同构 成的圆盘状结构。 2. 胎盘结构: 肉眼结构: 中央厚,边缘薄,重 500 克;直径 15~20 厘米;分为两个面 胎儿面光滑:表面覆盖有羊膜,脐带附于中央或略 母体面粗糙:为丛密绒毛膜和基蜕膜,可见 15~30 个胎盘小叶。 人胎盘模式图
┌─羊水过少: 羊水少于 500ml ┤
└─ 羊水过多:羊水多于 2000ml 羊水过少或过多均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 羊水作用: ① 使胎儿均等发育,防止粘连.
② 胚胎可在羊水中自由运动,有利于骨骼发育.
③ 保护胚胎,免受外力的压迫与震荡.
④ 分娩时可扩张宫颈,冲洗产道.
(四)绒毛膜(chorion)
卵裂球期: 卵裂球分成两团,各自发育为一个完整的胚胎。
(二) 多胎:
一次分娩出两个以上新生儿为多胎。 发生率低,三胎约万分之一,四胎约百万分之一。 七胞胎
(三) 联胎:在单卵孪生中,当一个胚盘出现两个原条并分别发 育成两个胚胎时,若两原条靠得较近,
胚体形成时发生局部联接,称联体双胎。 1、 对称型联体双胎:分为头联体双胎、臀联体双胎、胸腹联体双 胎等。
┌─ 合体滋养层(syncytiotrophoblast)
┌─ 滋养层→┤
1.组成:→
─ 细胞滋养层 (cytotrophoblast)
└─胚外中胚层
2.绒毛膜发育:
第 2 周末:
绒毛膜上布满密集的初级绒毛干:
外面为合体滋养层
中央为细胞滋养层
外面为合体滋养层
绒毛膜
人绒毛膜
4.绒毛间隙: 绒毛干之间的腔隙,称绒毛间隙. 5.绒毛膜作用:绒毛膜为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氧气,丛密绒毛 膜参与组成胎盘。 6.绒毛膜变化:
1.胎盘血循环特点: 胎盘内有母体血和胎儿血两套血液循环, 两者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闭管道内循环,互不相混,但可进行物质交 换。 胎盘血循环模式图
2. 胎盘血循环途径: ●胎儿静脉血→经脐动脉→ 流入绒毛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静脉血变动脉血→脐静脉→胎儿体内 ↓↑
二氧化碳↓↑氧气
代谢产物↓↑营养物质 ↓↑ ↓↑
胎膜、脐带和胎盘 胎膜和胎盘: 对胚体起保护、营养、呼吸和排泄作用的附属结构, 即胎膜和胎盘。丛密绒毛膜与子宫基蜕膜相结合构成胎盘。胎膜、 胎盘与子宫蜕膜总称衣胞,在胎儿娩出后,衣胞也随即排出。
一、胎膜(fetal membrane):包括羊膜、绒毛膜、卵黄囊、尿囊 和脐带。其中卵黄囊和尿囊属退化器官。
┌─ 羊膜上皮:单层扁平上皮 2.组成 ┤
└─ 胚外中胚层
3.意义: (1)参与形成原始脐带:由于胚体长大、羊膜腔扩大和胚体凸入羊膜 腔内,羊膜在胚体的腹侧包裹卵黄囊、体蒂及尿囊而形成.
┌─ 外包:羊膜
原始脐带组成┤
┌─ 卵黄囊
└─ 内:┤ 体蒂
└─ 尿囊
羊膜特点
羊膜形成及意义
(2) 由羊膜上皮产生羊水: 羊膜腔内充满羊水,胚胎在羊水中生长 发育。 ● 羊水特点:呈弱碱性,微黄,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和胎儿的代谢 产物,不断更新。 ●羊水量:正常足月胎儿分娩时约 1000~1500ml
(一) 卵黄囊(yolk sac): 1.位置:卵黄囊是连于原始消化管腹侧的一个囊状结构。 2.组成:胚外内胚层与胚外中胚层. 3.演化: 人卵黄囊不发达,内没有卵黄。卵黄囊被包入脐带后,
与原始消化管相连部称卵黄蒂,卵黄蒂第 6 周闭锁,卵黄囊逐渐退 化。
4.存在意义: ●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发源地:造血干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壁上的 胚外中胚层形成的血岛。 ●人类原始生殖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尾侧的胚外内胚层,原始 生殖细胞迁移到生殖嵴,分化为生殖细胞,并诱导生殖腺形成。
人早期胎盘膜结构模式图
人晚期胎盘膜 (四)胎盘的功能 1. 物质交换: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血中获得营养和氧,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胎盘具有相当于出生后小肠、肺和肾的功能。 2.内分泌功能: 胎盘亦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数 种激素,对维持妊娠起重要作用。 主要激素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 不对称型联体双胎:形成寄生胎或胎中胎。
(二) 尿囊(allantois) 1.形成: 胚胎发育第 3 周,从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一个指状盲囊为尿 囊。 2.演化: 人胚尿囊很不发达,仅存 4 周即退化.尿囊闭锁后形成膀胱至脐的 脐正中韧带。
┌─ 两条尿囊动脉形成→两条脐动脉 3一条脐静脉
第三周胚体在演化中 (三)羊膜(amnion): 1.特点:是一层半透膜的薄膜,坚韧,无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