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斯诺登案件
斯诺登事件俄罗斯成赢家外交技巧高超精致

斯诺登事件俄罗斯成赢家外交技巧高超精致2013-07-14斯诺登事件已进入“第三季”,滞留在俄罗斯首都的美国青年如何奔赴委内瑞拉成为主要悬疑。
迄今为止,俄罗斯方面对事件的处理展现了这个国家外交技巧的高超、精致和老道,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叹为观止。
人们看到,俄方在处置斯诺登事件的过程中巧妙掌握着三条线的平衡:一是尊重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二是遵循国内法和国际法,三是防止俄美关系严重受损。
以这些为前提,俄方找准了“法内施恩”的关键点,既顺应了国际上对斯诺登的同情,又考虑到斯诺登对美国体制的背叛性质,拒绝引渡,但也没有无条件地提供庇护,而是妙用莫斯科机场国际中转区作足文章。
俄方处理斯诺登事件的操作步骤也精密到几乎无可挑剔,没有给美方留下攻讦、报复的硬把柄。
总统普京几次在“第一时间”亲自出面公开释放关键信息,确认“自由人”斯诺登已在莫斯科机场中转区,申明“对此感到意外”的俄政府“不会把斯诺登交给美国”,声明“只有斯诺登停止损害美利益的行动,俄才能予其政治庇护”。
普京的喊话不仅平抑了美国国内舆论和国际传媒可能大不利于俄罗斯的恶意胡猜,更早早断掉了美方和斯诺登本人对俄罗斯所能起作用的不切实际幻想,有效地引导了他们的行为方向,及时减轻了俄罗斯自身的压力。
这一连串决策及相关具体操作完全符合普京一贯的干练、硬朗风格,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从天而降的麻烦生生做成了一把可以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牌,把身上的包袱转化为谋取国家利益的机会。
俄罗斯已经成为斯诺登事件的赢家。
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及西方大规模监听行径的主要对象,俄政府在网络安全与自由问题上同样承受着美国及西方的政治压力,斯诺登事件给美国造成的道义、情治、军事被动同样可以为俄罗斯所利用。
俄方对事件不失原则但又灵活务实的处理在目前是提高了俄罗斯外交和普京政府领导力的声望,长远看又为俄美关系因此产生的摩擦留足了适可而止的空间,甚至反而有可能在适当时候某些条件下向俄美关系正能量转化。
斯诺登事件:我们缺乏担当

我们能让斯诺登们信任我们什么?发表于:2013-8-2 15:28点击:7137作者:愤怒大菜刀俄罗斯终于给了斯诺登一年的政治庇护,走出了机场中转区。
这让关心斯诺登的人都松了口气,尽管美国也表示极度失望,但也无可奈何。
并且表示:斯诺登事件不会影响美俄关系。
这次,俄罗斯给了斯诺登一年的庇护期。
国内就有媒体和专家立马说了,这是俄罗斯给自己留了后路。
大菜刀以为俄罗斯这种做法很正常,无可厚非。
要知道,斯诺登是先来我们国家的,我们也可如俄罗斯这样呀,为什么我们说不呢?所有的借口汇总到一起,就一个:不愿开罪美国,只愿与美国友好合作。
但这样的借口在国内说说可以,在世界面前依然显得苍白和无力。
可以说,在普世价值和坚持正义,真理面前,我们退却了,毫无担当。
正是因为俄罗斯有担当,斯诺登才有了暂时栖身之地。
为俄罗斯叫好!为普京叫好!一个国家飞机大炮导弹再厉害,经济再强大,没有任何担当,或者为应该的担当寻找借口,都不可能会在国际舞台赢得信赖和信誉。
更不可能成为举世公认的大国。
中国在国际上的信誉不如日本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当香港放过斯诺登到俄罗斯的时候,国内自上而下一片叫好声,纷纷拥护这一决定。
大菜刀虽然有点不情愿,但也觉得不错。
可以说,我们没敢得罪美国。
可美国因此感激我们了吗?飞机,军舰照样在我们门户前耀武扬威,一会帮日本,一会帮菲律宾。
甚至今天传出要追加卖给台湾更先进的武器;再看看俄罗斯,在正义面前,做了就是做了,从没有借口,更不怕美国。
因此,虽然俄罗斯日渐孱弱,但大多说人认为俄罗斯仍然是一个大国。
为什么?大菜刀一直以为:斯诺登突发事件在国际大舞台中仅仅是一个小插曲而已,但就是这些小插曲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秉性。
是让人信任,还是让人觉得后怕?这不是个小事情,这是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的一个基石。
敢于担当,不仅仅是对个人而言,对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
正因为中国不能敢于担当,所以在国际上中国的真正朋友少的可怜!!!!。
【另一面】斯诺登泄密:是揭露黑幕还是违法悖德

【另一面】斯诺登泄密:是揭露黑幕还是违法悖德?
2013-06-1418409人参与讨论
2013年6月,前中情局雇员斯诺顿揭露美国政府的一项机密监控项目。舆论对斯诺登的评价有正反两种观点:或是褒扬斯诺登为揭开政府非法黑幕的英雄,或是谴责其为擅自泄露雇主机密、扭曲事实污蔑政府的合法行为。
斯诺登个人是不是道义上的英雄
正方:斯诺登自己和支持者称他是为美国人民的公义而揭露政府恶行的英雄,“余生无法与家人联系”,亲友处于危险中
对于那些认为国家安全局已经超越法律权限的人来说,斯诺登是一个勇于发声的英雄。美国政府问责项目的主任杰斯林?拉达克女士说:“我认为他是一个检举不法的告密者,他为美国人民采取了勇敢、周密和冒险的行动。我无法想出对一个英雄更好的定义。”拉达克认为,斯诺登泄露的国安局数据挖掘项目侵犯美国人民的隐私,它已经超越了2008年外国情报监视法案和爱国者法案的限度:“显然这已经违反了法律,他揭露的信息,绝对是公开了大量的浪费、滥权和公然违法的行为。”斯诺顿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向记者诉苦:“我担心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他们(美国政府)找上我的家人、朋友和伙伴,以及任何与我有关的人。我在余生中都将面临这样的情况。我将无法与他们联系。政府将对任何认识我的人采取主动措施,让我生活在黑夜里。”
“棱镜”项目有无攻击世界网络
正方: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全世界的网络设施进行了数万次攻击,全世界人民的网络自由被侵害
支持斯诺登的人称美国情报部门的作业“摧毁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基本自由”。香港《南华早报》6月12日刊登了一篇对斯诺登的专访,斯诺登称美国国家安全局从2009年起一直在入侵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电脑。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超过6.1万次黑客入侵。中国国内媒体在引述这一专访时纷纷称“美国政府攻击世界网络设施”。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7b512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9.png)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第一篇: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近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FBI)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人斯诺登,可谓是世界政治、金融圈的不二话题。
斯诺登,于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棱镜)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后逃亡到香港,据港媒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掌握了斯诺登的动向,并有“专人”提供保护,以防出事。
至于斯诺登的去向,最终仍需他本人决定。
目前斯诺登正在逃避美国政府及英国政府等情报及安全单位的刑事追捕。
一部涉及尖端级国家机密、潜逃、缉拿、钢管舞女友、善意的谎言、恋人的生离死别、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的大戏,正粉墨登场。
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伊丽莎白市。
2004年5月7日,斯诺登加入美国陆军,几个月後,他在训练事故中,折断了他的双腿,而在9月28日被除役。
200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其派驻瑞士日内瓦负责维持电脑网络安全,斯诺登在2009年离开CIA,前往一家美国驻日美军基地中的国家安全局设施,为一家私营承包商工作。
在2013年5月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博思艾伦谘询公司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2013年5月,斯诺登以治疗癫痫为由申请暂时离职并获得批准。
5月20日,他飞抵香港,入住一家酒店,在此将秘密文档披露给英国《卫报》并接受该报采访,披露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棱镜计划)让世界为之一震。
一场空前大戏至此拉开序幕。
棱镜计划是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运作,现已成为美国总统每日简报的最大的消息来源,参与该计划的公司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youtube以及苹果等9家公司,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从这些公司的内部服务器中收集公众的大量数据,其中包括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以及文档,棱镜计划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定为高度机密,在被斯诺登曝光之前,从未被公开披露过。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斯诺登事件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斯诺登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三个方面,探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斯诺登事件的背景斯诺登事件指的是202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大量的国家安全机密文件事件。
斯诺登通过公开媒体透露了美国政府对全球通讯监控和网络侵入的广泛程度,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斯诺登事件的影响斯诺登事件对全球的网络信息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公众意识提高:斯诺登的披露揭示出了政府的网络监控行为,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和反思。
2. 法律法规改革:斯诺登事件促使各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加强了对网络监控和数据隐私的保护。
3. 国际形势变化:斯诺登事件对各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外交纠纷和政治动荡。
斯诺登事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斯诺登事件揭示了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1. 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个人隐私是人权的一部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应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目标,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
2.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公众和企业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对网络威胁的警惕性。
3. 国际合作与规范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共识,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揭示了网络监控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紧迫性。
作为普通用户和企业,我们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网络信息安全能力。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建立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1. Michael G. Resnick, \。
斯诺登事件暴露出美国的霸权侵略本质

斯诺登事件暴露出美国的霸权侵略本质李艳艳 朱继东2013年08月19日15:05 来源:红旗文稿【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 推荐: 提交 分享6月初,先后供职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的斯诺登实名披露了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听监视项目,引起世界震动。
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府正在通过IBM 、英特尔、微软、雅虎、苹果、谷歌、Facebook 、PalTalk 、YouTube 、Skype 、AOL 等占据全球信息服务显著份额的跨国公司对美国境外甚至美国民众的私人电话、互联网信息、电子邮件进行监听监视。
由此,斯诺登本人受到美国政府、民众、国际社会褒贬不一的评价,“大英雄”、“告密者”、“爱国者”、“美国叛徒”等称谓被纷纷加诸其身。
随着该事件的持续发酵,美国政府挥舞的自由民主大旗犹如“皇帝的新装”虚无缥缈,全世界追求正义的民众对于美国政府“贼喊捉贼”行为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斯诺登事件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反抗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争取自身正当权益、自主本国发展道路的重大契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借机团结起来应对美国霸权侵略。
一、斯诺登事件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双重人权和标准的伪善本质斯诺登事件是美国长期奉行“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内外有别双重人权标准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开启的世界历史一直是意识形态较量的历史,人权在今天更是逐渐变成了愚民统治的意识形态话语工具。
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公布的“棱镜”窃听计划始于2007年布什政府时期,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美国跨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通过分析用户的电子邮件、文档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不仅如此,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多达6.1万项,大到G20峰会、俄罗斯总统,小到私人电话、公民个人,全世界几乎无不处于美国政府的监听监视之中。
这样一来,作为互联网标准制定者的美国,俨然成为了网络信息世界的主人,偷窃他人隐私、侵犯他国信息安全成为其自由权力。
论国家实施网络入侵的行为性质与反制措施——以“斯诺登事件”为线索

或非 政府 的 网络 资源 与计算 机 设备 进 行 入侵 ; 间接 入 侵是 指 国家机 关 及其 工作 人员 以外 的 自然人 或法 人 在 国家 的授 意下 实施 或帮 助实施 上述 人侵行 为, 例如 在 中 国境 内 营业 的网络 服 务提 供 商 将在 中 国获得 的客 户信 息 非法 地提 供给 外 国政府 。无 论是 直 接入 侵 还 是 间接 入侵 , 它们 体 现 的都 是 国家 意志 。第 二 , 入 侵行 为 既包括 监视 、 窃 密等情 报 活动 , 也包 括攻击 、 干 扰等军 事行 动 ; 既 包括 对软 件 的入 侵 ( 数据、 信息、 程序等) , 也 包 括 对 硬 件 的攻 击 ( 计算 机设 备本 身 以及 由计算 机控 制 的其他设 施 等) ; 既包 括联 网入侵 ( 无论 是 局域 网还 是互 联 网) , 也 包 括 离线 攻 击 。不 论是 采 取 哪种 手 段 实施 , 网络 入 侵都会 导 致损 害后 果 , 例如 数据 的流 失 、 设 备 的故 障 、 甚 至人员 伤亡 等 。
侵, 国际法几乎无 法为 受害 国的反 制措 施提供 有 效依据 , 但 受 害 国可 以通过 自己的国 内法采取 适 当的反 制措施 , 具 体 而言 , 就是 对 帮助 或参 与 国 家实施
网络 入 侵 的 自然人 和 法 人 进 行 规 制 。
关键 词 l 网络入侵 , 行 为性质 , 反 制措 施 , 斯 诺登 , 棱 镜 计 划
镜 计划 。
根 据 曝光 的文件 , 棱镜 计 划 自 2 0 0 7年起 开始实 施 , 各 种 网络信 息 , 包 括 电子 邮件 、 即时 消息 、 视频 传输 等 都 在监 视 之 列 。令 人震 惊 的是 , 任何 在 美 国 以外 地 区使 用参 与 棱镜计 划 的公 司所 提 供服 务 的 客户 , 或 是 任何 与 国外 人 士通 信 的美 国公 民 , 也都 在监 听之 列 。微软 、 雅虎、 谷歌 、 苹果 等 9大 网络 巨头都 牵涉其 中 。 _ 】 更 重要 的是 , 自2 0 0 9 年 以来 , 美 国国家 安全局 不 断入侵
从国际法角度探讨斯登案件

·性质: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监听对象: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 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 信的美国公民
2020/3/4
“
谁
棱
是
镜
“
”
棱
靠
镜 计 划 ” 的 “
什 么 “ 偷 窥 ” 我
帮
们
凶
的
”
隐
?
私
?
美国“棱镜”监控项目监控等级地图
2013.6.5 《卫报》《华盛顿 邮报》相继报道 “棱镜”
德国:此事无关人权保护 冰岛:庇护需在领土范围内 意大利:需在领土范围内或边境上 爱尔兰:必须在该国领土范围内 荷兰:不在荷兰领土申请会被拒 挪威:斯诺登的避难申请将被拒 波兰:不会对申请给予“积极建议” 申请
玻利维亚:会考虑避难申请 委内瑞拉:会考虑避难申请 巴西:不会给斯诺登避难申请 古巴:没表态 厄瓜多尔:没有考虑避难申请 中国:没有这方面信息.呵呵
2、国际庇护
小组发言代人:王晓倩 关键词:
庇护原因:政治原因 国际法并未赋予各国庇护外国人的义务 庇护又称“政治避难”
2020/3/4
申请避难国家表态
奥地利:需在奥地利提交申请 无效 芬兰:不会受理斯诺登避难申请 法国:不是很重要的问题
西班牙:不在西班牙领土申请
瑞士: 使馆已不接受人道庇护 尼加拉瓜:没表态
印度:找不出任何理由接受
委内瑞拉总统捷纳斯诺登:年 轻人 ,你受帝国迫害 来这吧!
2020/3/4
• 2013年7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证实,斯诺登已向俄罗 斯提出政治避难请求。2013年8月1日,斯诺登获得了 限期为一年的俄罗斯临时难民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7月 1日,斯诺 登向俄罗 斯在内的 19个国家 提出避难。
2013年8月 1日,斯洛 登在俄罗 斯接受了 避难请求 后,进入 俄境。
三 震惊世界
棱镜
2015/11/14
计划
US-98任美国总统布什
·实施者: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联邦调查局
·性质: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2015/11/14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机场国际中转区:谁的领土?该谁管辖?
1机场过境区的领土属性问题 2民航机场过境区对外国人的管辖权问题。
1中转区是当地国领土的一部分,属于继承所属国家司法管辖权 之内。由于转机只是一种临时性过境,为了方便旅客,许多国 家对外国转机旅客实行了免签证制度,但一般不允许出机场。 因此在此区域的乘客,要么是还未办理入境手续,要么是已经 办完了出境手续,要么是免于办理入境手续。国际中转区是机 场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其状态并不是处在无人管辖中,该区域 在机场当局的规章制度下运作,遵循的是机场所属国法律。 2国际法上的国家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 发生的事,以及对在其领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普遍 性管辖权:根据国际法,国家对于危害全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 无论犯罪人的国籍如何,也无论他在何处犯罪,均有权实行管 辖。通常而言,只要明确了一国的领土所在,属地管辖也就确 定无疑。
• 2013年7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证实,斯诺登已向俄罗 斯提出政治避难请求。2013年8月1日,斯诺登获得了 限期为一年的俄罗斯临时难民身份。
2015/11/14
斯诺登的逃生之路——寻求政治避难 6月23日,斯诺登从香港飞抵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当时传出的 消息说,莫斯科只是中转站,斯诺登的最终目的地是厄瓜多尔,因 为该国已经向其提供了允许避难的文件。由于莫斯科没有直达厄瓜 多尔的航线,斯诺登将从古巴转机前往厄瓜多尔,并已预定了飞往 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机票。但是,当记者蜂拥登上飞往哈瓦那的飞机 后,发现斯诺登并不在机上,而在机场也不见斯诺登的身影。一时 间,斯诺登身在何处成为全球之谜,各种猜测不胫而走。还是俄罗 斯总统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揭开了谜底--斯诺登还滞留在谢列梅 捷沃机场的中转区内。俄罗斯官员解释说,斯诺登一直滞留在机场 的过境区,因为美国撤销了他的护照后,他没有通行证件,无法购 买机票,似乎没有办法抵达他准备去的拉美国家,也无法入关进入 俄罗斯境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形容斯诺登成了“无护照、无 旅行证件、无国可归”的三无人员。
•
2015/11/14
从国际法角度 思考 “斯诺登“事 件
一· 事件由来
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 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有一项代号为“棱镜” (Prism) 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 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一天之后,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 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 局(FBI)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 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 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 照片等秘密资料。
斯诺登的家人
2015/11/14
10月20日,斯诺登女友林赛•米尔斯微博 发布四张照片,照片的文字说明分别为 “(^-^)/”、“?”、“(_ _ )”、“(? ^.^)?”,被外界解读为向身处俄罗斯 的斯诺登传递秘密讯息
斯诺登个人经历(1)
2004年5月7 日,斯诺登 自愿加入美 1999年在 国陆军,同 安妮· 阿伦 时希望最终 德尔社区学 能参加特种 院学习计 部队。 算机专业
瑞士: 使馆已不接受人道庇护 尼加拉瓜:没表态
玻利维亚:会考虑避难申请 委内瑞拉:会考虑避难申请 巴西:不会给斯诺登避难申请 古巴:没表态 厄瓜多尔:没有考虑避难申请 中国:没有这方面信息.呵呵 印度:找不出任何理由接受
委内瑞拉总统捷纳斯诺登:年 轻人 ,你受帝国迫害 来这吧!
2015/11/14
2007年, CIA将其派 驻瑞士日 内瓦负责 维持计算 机网络安 全,并给 予其外交 身份掩护。
2009年, 离开中情 局,为戴 尔计算机 公司工作, 随后供职 于美国国 家安全局 的一家合 同承包公 司。
斯诺登个人经历(2)
2013年6月 7日左右, 斯洛登向 美国《华 盛顿邮报 》揭秘 “棱镜” 计划
四· 从国际法角度讨论斯诺登事件
2015/11/14
小组讨论 1 引渡问题——主要从中国香港角度分析 2、国际庇护——从中转站角度分析 3、逃亡路折射国际法上的困境
5、"棱镜门"事件的思考
2015/11/14
1 引渡问题
小组发言人:孙静 关键词: 引渡的根据:国际条约 引渡的条件:双重归罪条件(相同原则) 引渡的主体:主权国家
2013.6.11 “叛国者”在港 去向不明;“棱 镜”被诉违宪
2013.6.23 斯诺登离港赴 俄
2013.8.1 斯诺登获俄临 时难民身份
2015/11/14
2013.6.7 奥巴马回应承 认棱镜计划 2013.6.13 FBI开始刑事调查
期间,斯诺登 向多国求庇护
2012.7.12斯诺登 与人权组织代表 谈话
2、国际庇护
小组发言代人:王晓倩 关键词: 庇护原因:政治原因 国际法并未赋予各国庇护外国人的义务 庇护又称“政治避难”
2015/11/14
申请避难国家表态
奥地利:需在奥地利提交申请 无效 芬兰:不会受理斯诺登避难申请 法国:不是很重要的问题 德国:此事无关人权保护 冰岛:庇护需在领土范围内 意大利:需在领土范围内或边境上 爱尔兰:必须在该国领土范围内 荷兰:不在荷兰领土申请会被拒 挪威:斯诺登的避难申请将被拒 波兰:不会对申请给予“积极建议” 申请 西班牙:不在西班牙领土申请
2013年6月10日,英国《卫报》在爱德 华· 斯诺登的授权下公布了一段事先录
制好的视频专访。在这段12分钟的视
频里,斯诺登不仅公布了
个人信息,还告诉全世界,“我为什
么要这么做”。
.
“我愿意牺牲一切的原 因是,良心上无法允许 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 隐私、互联网自由。”
二·事件主角
爱德华•斯诺登 Edward Joseph Snowden
爱德华•斯诺登
国籍:美国 职业:前中情局雇员 经历:高中未毕业,电脑 奇才 地位:与埃尔斯伯格(泄 露五角大楼关于越战的机 密文件)、曼宁(向维基 解密泄露机密文件)并称 美国三大揭秘者。 总结:受世界综合国力最 强的国家保护的,为世界 上生活最富足的人民服务 的,拿着一份可以在北京 N环(N<3,N为整数)以内 买房的年薪的,有着迷倒 万千少女的外表的,中国 丈母娘立马同意的标准高 帅富一枚。
·监听对象: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 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 信的美国公民
2015/11/14
谁 是 “ 棱 镜 计 划 ” 的 “ 帮 凶 ” ︖
“ 棱 镜 ” 靠 什 么 “ 偷 窥 ” 我 们 的 隐 私 ︖
美国“棱镜”监控项目监控等级地图
2013.6.5 《卫报》《华盛顿 邮报》相继报道 “棱镜”
2015/11/14
2013年8月1日
2015/11/14
就香港思考引渡问题
1.香港政府是否有权依据港美协定处理斯诺登事件?(权限问题) 2.香港政府允许斯诺登离境是否违背港美协定义务?《香港政府和美 利坚合众国关于移交逃犯的协定》{1996}
1香港并非主权国家,但香港特区基本法载明,“中央人民政府负责 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对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移交逃犯协定》虽然签订于香 港回归前,但是得到了中国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事前批准。所以,香 港特区政府此次处理斯诺登问题,并不违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的原则和特区基本法,既不越权,也不失权。 2《移交逃犯协定》第八条关于“所需文件”规定:移交逃犯的要求 须由缔约一方的有关当局向缔约另一方的有关当局以书面提出。由于 美国政府的文件未能全面符合香港法律上所需的要求,特区政府已向 美方要求提供进一步资料,以供律政司考虑美方要求能否符合相关法 律条件。特区政府在未获得足够资料处理临时拘捕令的情况下,并无 法律依据限制斯诺登离境。所以,香港政府的一切行动或不行动,从 法律层面上看,并无不妥。
最后 总结一下
美国政府永远是正义的!!!
逗 比
由于斯诺登事件涉及国际法问 题繁多且复杂,我小组就三个 问题进行讨论,不足之处,请 老师同学批评纠正
“互联网自由”的拥护者-斯洛登
Thank you
四班一组 成员:孙静 ,王晓倩 , 修博翾 ,肖达夫 ,吴琛 ,孙静琪 , 王航
3、逃亡路折射国际法上的困境
小组发言人:修博翾
关键词: 大国压力 国家引渡义务
2015/11/14
棱镜门中的国际法困境
引渡VS庇护
• 如何定义政治犯罪?
• 如何解决到达庇护国家的技术问题?
管辖权
• 机场国际中转区:谁的领土?谁来管辖?
国家网络 主权
• 互联网国际治理和规则制定的构建? • 间谍活动的灰色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