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事件的后续及影响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周浩然之前,一个叫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的人,他工作在美国国家安全局。
他把美国的“棱镜”窃听计划曝光了,目标有欧洲国家还有日韩两国的大使馆。
这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也多次向斯诺登逃往的俄罗斯“要人”。
我想提一个问题:爱德华·斯诺登事件的影响是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斗士”的形象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本来美国,英国都是最标榜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但是美国这种行为,使他配不上民斗(也就是民主斗士,笔者注)这一个称号。
其次,从斯诺登曝光的计划来看,美国的窃听对象不仅包括了美国的敌人,还有不少美国坚定的盟友。
这样的话美国与欧盟与日韩会出现一道裂痕,而且除非美国正式结束“棱镜”计划,否则北约,美日韩同盟,中东条约组织(美国和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建立的,笔者注)内部会发生矛盾。
这里面对中国的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日韩同盟出现裂痕。
现在,钓鱼岛争端中日双方剑拔弩张,如果日本和韩国认为美国不可靠了。
会出现两种可能。
第一种:日本国会的亲美派比如说自民党下台,然后换了一个左翼政党,最后中日韩迅速走近。
不仅可以形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还有可能出现美国佬担心的“亚元”或者“东亚元”。
最终就会导致美国霸权的总结。
第二种:日本的亲美派比如说自民党下台后,换了一个非常强硬的右翼政党,比如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石原慎太郎的太阳党。
到时因为此时朝鲜拥有核武器,又因为之前日本还有韩国认为美国不可靠了,导致日韩都对美国的核保护伞(就是支撑核保护伞的美国可以在被保护的国家受核威胁时对威胁的发出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或者后发制人的核反击,笔者注)持怀疑态度。
这样的话日韩两国会迅速开始研发核武器,到时东北亚地区就成了核武器最密集的地区,军备竞赛更加激烈,甚至爆发毁灭性的核大战。
这对中国很不利。
还有,现在美国的窃听计划是包括欧盟国家的,这已经引起了欧盟核心即法德两国的强烈抗议。
爱德华斯诺登现代信息安全的重要人物

爱德华斯诺登现代信息安全的重要人物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现代信息安全的重要人物引言:现代社会,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类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等威胁层出不穷。
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致力于保护和维护信息安全。
在这些人物中,爱德华·斯诺登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曝光揭示了政府和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与讨论。
一、爱德华·斯诺登的背景介绍爱德华·斯诺登,1983年出生于美国,曾在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工作。
2013年,斯诺登向媒体透露了美国政府对全球范围内的通信监控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的行动被一些人称为勇敢,也有人批评他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
二、斯诺登事件对信息安全的影响1. 曝光了大规模监控行为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透露了美国政府通过PRISM计划等手段对全球范围内的通信监控行为。
这一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于隐私权和信息安全的关注,促使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对监控行为进行审查和改革。
2. 引发全球信息安全辩论斯诺登的行动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安全辩论,各界人士对于政府和企业在信息收集和使用方面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这场辩论推动了信息安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3. 提醒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斯诺登事件向全世界警示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迫切性。
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隐私,更加重视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和保密措施。
三、斯诺登对现代信息安全的启示1. 强调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斯诺登事件表明,在信息时代,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变得更加重要。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严格规范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确保公民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不受侵犯。
2. 倡导企业责任和透明度斯诺登事件揭示了很多科技公司为政府提供用户数据的行为,引发了人们对于企业责任和透明度的质疑。
企业应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用户隐私保护,加强信息安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斯诺登事件对中美网络争端的影响

思想潮IXIANGCHAO S 84 May. 2016 May随着全球网络应用的广泛化,网络促使中美两国间联系愈发紧密,但同时也造成矛盾争端的不断提高。
斯诺登事件对中美网络争端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中美网络争端的概念根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2012年11月14日发表记者马克•克莱顿的一篇题为《美国网络安全报告把矛头指向中国》的文章,14日公布了一项新政府报告称,中国针对美国频繁发起的不断复杂化的网络间谍活动“使中国成为网络空间中最有威胁的角色”。
报告中显示,尽管目前尚不清楚中国黑客的确切身份,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追踪者发现一些网络间谍“运动”源自中国。
根据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向国会提交的年度报告,罪魁祸首可能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非正式的“网络战义勇军”,由从事专注于军事通信、电子战争、计算机网络操作等高科技工作的人组成;从事情报和安全工作的三大系统;出于民族主义热情从事间谍活动的爱国黑客;为私人、国有或政府客户从事工业间谍活动的黑客罪犯;大型信息技术公司及通信企业。
报告称:“中国的网络能力为北京实现国家目标提供了一个日益强大的工具。
在一个严重依赖网络间谍活动的战略框架中,各种各样的中国黑客利用其窃取的信息加快实现政治、经济以及安全目标。
”尽管网络空间最初被认为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但事实上它离一个中立的、自由的和独立的空间相去甚远。
目前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网络冷战”有日趋恶化的危险。
与以往超级大国的冲突不同,从某些方面来说“网络冷战”没有那么危险,但从另一些方面来说,它却更加复杂、破坏性更强。
面对美国这一言论,中国大使馆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对一项有关网络间谍活动的政府报告做出回应表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归功于健全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断增进的、对所有人都有利的经济和贸易合作。
二、斯诺登事件的发生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是一名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也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美籍技术承包人。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7b512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9.png)
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5篇模版]第一篇:2013时事评论——斯诺登事件近日,前美国中央情报局(FBI)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人斯诺登,可谓是世界政治、金融圈的不二话题。
斯诺登,于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PRISM(棱镜)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后逃亡到香港,据港媒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掌握了斯诺登的动向,并有“专人”提供保护,以防出事。
至于斯诺登的去向,最终仍需他本人决定。
目前斯诺登正在逃避美国政府及英国政府等情报及安全单位的刑事追捕。
一部涉及尖端级国家机密、潜逃、缉拿、钢管舞女友、善意的谎言、恋人的生离死别、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矛盾冲突的大戏,正粉墨登场。
爱德华·斯诺登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伊丽莎白市。
2004年5月7日,斯诺登加入美国陆军,几个月後,他在训练事故中,折断了他的双腿,而在9月28日被除役。
2007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将其派驻瑞士日内瓦负责维持电脑网络安全,斯诺登在2009年离开CIA,前往一家美国驻日美军基地中的国家安全局设施,为一家私营承包商工作。
在2013年5月离开美国时,他已在国防承包商博思艾伦谘询公司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职务是在夏威夷的一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
2013年5月,斯诺登以治疗癫痫为由申请暂时离职并获得批准。
5月20日,他飞抵香港,入住一家酒店,在此将秘密文档披露给英国《卫报》并接受该报采访,披露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棱镜计划)让世界为之一震。
一场空前大戏至此拉开序幕。
棱镜计划是美国政府的一项秘密情报监视计划,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运作,现已成为美国总统每日简报的最大的消息来源,参与该计划的公司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youtube以及苹果等9家公司,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从这些公司的内部服务器中收集公众的大量数据,其中包括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以及文档,棱镜计划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定为高度机密,在被斯诺登曝光之前,从未被公开披露过。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

从斯诺登事件看网络信息安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斯诺登事件成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斯诺登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三个方面,探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斯诺登事件的背景斯诺登事件指的是202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承包商员工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大量的国家安全机密文件事件。
斯诺登通过公开媒体透露了美国政府对全球通讯监控和网络侵入的广泛程度,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斯诺登事件的影响斯诺登事件对全球的网络信息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公众意识提高:斯诺登的披露揭示出了政府的网络监控行为,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和反思。
2. 法律法规改革:斯诺登事件促使各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加强了对网络监控和数据隐私的保护。
3. 国际形势变化:斯诺登事件对各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外交纠纷和政治动荡。
斯诺登事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启示斯诺登事件揭示了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1. 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个人隐私是人权的一部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应成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目标,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
2.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公众和企业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对网络威胁的警惕性。
3. 国际合作与规范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共识,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斯诺登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关注,揭示了网络监控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紧迫性。
作为普通用户和企业,我们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网络信息安全能力。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建立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1. Michael G. Resnick, \。
斯诺登事件找到了替罪羊

斯诺登事件找到了替罪羊
斯诺登事件使得美国的情报体系和美国政府在全球遭遇尴尬,显著影响了美国的外交。
这一事件最终需要一个交待,据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正、副局长可能于未来数月内下台,而美国国安局与网络司令部也可能分拆。
据了解,美国国安局长亚历山大(Keith Alexander)于2005年8月上任,至今已经8年,在位时间最长;他同时也是国防部“网络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的司令。
因为国安局外包前雇员斯诺登曝光了国安局的秘密监控项目,亚历山大可能将失去局长之职。
副局长殷格里斯(John Chris Inglis)最初在国安局做电脑科学家,2006年成为国安局的二把手。
有美国官员透露,亚历山大将于明年3、4月前离职,副局长殷格里斯也将于今年年底退休。
虽然他们两人都是自愿离职,但两人实际上是在斯诺登事件负责,成为该事件的“替罪羊”。
面对国安局长与网络司令部司令两个空缺的职位,许多国安局要员建议由不同的人来执掌,因为网络司令部拥有参与网络防御与攻击的权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爱德华斯诺登故事美国的信息安全专家和泄密者

爱德华斯诺登故事美国的信息安全专家和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故事:美国的信息安全专家与泄密者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而爱德华·斯诺登,以其泄密和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秘密行动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美国的信息安全专家,斯诺登的行动不仅震撼了世界,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以故事的方式为您展示他的经历与影响。
第一章:初露锋芒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爱德华·斯诺登是一名天才的计算机专家。
年轻有为的他不仅拥有出色的技术能力,还对信息安全问题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
然而,通过接触各种高度机密的情报资料,他逐渐对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控行为产生了质疑。
第二章:艰难抉择面对曾经为之工作的机构所从事的行为,斯诺登面临着内心的挣扎。
他意识到这些监控措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并对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了揭露这些秘密行动,斯诺登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决策过程。
最终,他决定将这些实情公之于众,以引起社会对于隐私权保护的关注。
第三章:揭露真相斯诺登的决定并不轻易得以实现,他必须绕过各种安全措施,搜集证据并将其带出机构。
为了确保安全,他选择了与一些媒体机构合作,在他们的协助下,斯诺登成功地将相关文件公之于众。
泄密事件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全球焦点。
第四章:全球影响斯诺登的举动对于美国政府和全球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行为被揭露,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辩论。
一方面,有人认为这种监控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恐怖主义的打击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隐私权。
第五章:斯诺登的命运揭露真相后,斯诺登成为了美国政府的通缉对象。
他被指控违反了国家安全法,面临许多法律问题。
为了逃避美国的追捕,他流亡至俄罗斯,并获得了临时的庇护。
斯诺登的命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将其视为叛逆。
第六章:反思与启示斯诺登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权的思考。
爱德华斯诺登美国计算机专家和信息自由活动家

爱德华斯诺登美国计算机专家和信息自由活动家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美国的计算机专家和信息自由活动家。
在2013年,斯诺登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大规模监控计划,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个人隐私权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斯诺登的背景介绍、他的行动与影响以及相关讨论展开探讨。
一、斯诺登的背景介绍爱德华·斯诺登于1983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他在年轻时就显示出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出色才华,并成为一名声誉卓著的计算机专家。
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等机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机安全和网络监控方面的经验。
二、斯诺登的行动与影响2013年,斯诺登向《卫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大规模监控计划,并提供了大量机密文件证据。
他揭露的内容显示,NSA通过监控全球范围的电话通讯、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无辜民众的个人信息。
这一曝光引起了震动,并引发了全球各地对隐私权和个人自由的讨论。
斯诺登曝光的监控计划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一方面,有人称赞斯诺登是“信息自由的英雄”,他的行动揭示和阻止了政府滥用权力、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
他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政府监控机构的改革,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隐私保护的重视。
然而,斯诺登的行为也激起了针对他个人的批评和指责。
有人认为他是“国家叛徒”,泄露机密信息威胁了国家安全。
他的举动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应,指控他犯有间谍罪并要求将他引渡回国受审。
斯诺登被迫离开美国,流亡到俄罗斯,并获得了临时庇护。
三、斯诺登的行动对个人隐私和信息自由的意义斯诺登的行动引发了全球对信息自由和隐私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他揭示的监控计划揭露了政府滥用权力、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引导了人们对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的深思。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个人隐私和信息自由成为了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诺登事件的后续及影响
斯诺登事件后续
6月23日:斯诺登离开香港,飞抵莫斯科,滞留在机场中转区
7月2日:斯诺登向中国等21个国家申请政治庇护
7月6日:委内瑞拉给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
7月12日:斯诺登与人权人士举行会谈,并向俄提出避难申请
7月24日:美正是要求俄移交斯诺登
7月31日:美国政府被迫主动解密了与斯诺登泄露的“棱镜”网络监控计划及电话监听计划这两大秘密情报监控项目相关的三份文件。
8月1日:斯诺登离开莫斯科机场中转区,获得为期一年的临时难民身份。
斯诺登事件影响
对美国情报系统及国家形象造成巨大打击
*令美人权自由价值观的“卫道士”“传教士”形象大打折扣——人权,自由
*令美对中国的无理指责苍白无力——美指责华为中兴等企业网络攻击
*令美国拒绝将根服务器交联合国管理的做法彻底失去合法性——13个根服务器中9个在美国,为美国大肆入侵计算机内部提供方便
*冲击美对外安全战略——基地分子已作出调整,反恐难度加大
总结:斯诺登事件充分反映了当今世界一超多强格局下,美国的霸权野心与霸道行径,但也体现了美霸权的两重性:一方面,虽然在金融危机及在中东地区的战争中受挫,但美霸权仍在,尤其在网络通讯领域遥遥领先;另一方面,美国“世界警察”的形象已无法维持,斯诺登事件招致全球范围内的不满。
加剧美欧猜疑,对盟友互信造成冲击
2013年7月8日至12日,美国和欧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双方原打算借此加固盟友关系以共同应对新兴大国。
“棱镜”曝光在大西洋彼岸引发哗然。
一些欧洲议会议员警告,如果美方用这些秘密项目监视欧盟成员国公民,将重新审查欧美之间关于数据共享的协议。
棱镜门事件使美欧互信受损,盟友关系新添裂痕,美欧联手重塑与主导国际经贸新规则短期难有突破。
斯诺登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网络霸权无孔不入使得各国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大国网络安全博弈水涨船高,全球网络竞争加剧
*基于网络的非国家行为体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格局的重要新变量——“独行侠”阿桑奇,斯诺登,“四两拨千斤”——个人以网络作为利器,对国家乃至世界造成巨大震动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刻不容缓——政府官员,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被入侵,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加
结语
世界经常因小人物而改变。
马拉松之所以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不过因为一个战场通讯员的昼夜狂奔,斯诺登对棱镜计划的披露无疑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震动,同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国家安全与公民隐私之间,孰重孰轻?
当生活被无孔不入的监视入侵时,我们是否仍能安枕?
我们不禁追问:谁来监视那些监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