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
2024年孔子诞辰庆典上的讲话稿(二篇)

2024年孔子诞辰庆典上的讲话稿各位教育工作者、同学们:早晨好!今日是____月____日,每年的此日,我们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孔子先生诞辰。
孔子被世人尊称为圣人,但他本人却谦逊地表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这句话展现了孔子谦逊和自省的精神。
孔子自视为凡人。
在《论语》中,他两次声明“吾犹人也”,强调自己与众人无异。
他自述“吾少也贱”,幼年丧父,经历诸多不顺。
这些逆境砥砺了他的意志,使他勤奋向学,成为一位博学之士。
孔子曾在季氏家任职,从事仓库管理和畜牧工作,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他都不忘追求学问,秉持“学而时习之”的精神,最终成为一代学术巨匠。
孔子是一位酷爱学习的人。
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保持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学习热情。
孔子不仅勤于学习,而且涉猎广泛,自学成才,多才多艺。
正如《论语·子罕》中所描述,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意指他博古通今,难以用某一学科的标签来界定。
孔子的好学、博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态度,使得他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
同学们,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学校也在推行“读经典书,立君子品”的语文教育改革活动。
让我们以孔子为榜样,追求德行与学识的双重提升,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勤奋学习、博学多才的新时代学子。
2024年孔子诞辰庆典上的讲话稿(二)各位领导、教师以及同学们:今日,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巨擘、文学巨匠、教育大家——孔子,庆祝其诞辰纪念之际。
这位先哲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泽被后世。
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即国学,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瑰宝。
本校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营造具有民族精神底蕴的校园文化。
我们紧密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培养目标,以儒家“仁爱”理念为内核,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目标,奏响“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学做真人”的主旋律。
校长学校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活动上讲话[优秀范文五篇]
![校长学校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活动上讲话[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a6f72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2.png)
校长学校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活动上讲话[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校长学校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活动上讲话校长在学校纪念孔子诞辰经典诵读活动上的讲话(2020 年9 月29 日)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诞辰2571 年的日子,今晚德琳学校高中的全体师生在这里用诵读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特别有意义。
学校是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地方,就应该举行这样有厚度的活动。
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卒于公元前 479 年 4月 11 日。
一个人在去世了2500 多年后,人们还在瞻仰他、纪念他,追溯他的功绩,崇拜他的风范,可见他是多么伟大。
孔子他在世时就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后世尊他为至圣、万世师表等。
国学大师柳翼谋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孔子不仅赢得了中国,而且赢得了世界,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我们尊崇他的理由太多,我们可以为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所感动,可以为他“有教无类”的情怀而赞叹,可以为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严谨求实的态度而敬重,为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君子品格而钦佩,为他“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价值追求而折服,为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伟大学术成就而倾倒。
今天在这里,我想从另外两个角度表达两点敬意:一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克己复礼”,这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原因。
《论语》有一节颜渊问仁的内容。
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他把对自己的把控、对规则、礼制、天理的尊崇看做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日本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商界神人稻盛和夫曾说过:“当我们迈出脚步的时候,需要征服一座山,那就是我们自己”。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庆祝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纪念日。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那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影响力。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成践行者,他的思想体系既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对政治、教育、道德、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身作则,做一个合格的人。
其次,孔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他非常重视培养人的德才兼备。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此外,孔子提倡和谐共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他秉持“和而不同”的观念,强调不同的观点可以互相沟通、相互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进步。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很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倾听他人的声音,以达到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目标。
最后,孔子的思想与时俱进,具有超越时空的智慧。
尽管孔子的思想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孔子的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规范,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仍然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在今天纪念孔子诞辰的同时,牢记他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落实孔子的教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谢谢大家!。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_孔子诞辰纪念日演讲稿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_孔子诞辰纪念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师生们: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孔子诞辰,这个名字永载史册的伟人离我们已经数千年,但他所弘扬的儒家思想却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今天。
作为一名演讲发言人,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场合向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和理解,希望能引起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关注。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成就和人格魅力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也感染了世界。
他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学而优则仕”,被尊为“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贯穿中国古代文化,影响至今。
他提出的最重要的学说之一是仁,即为天下至公,用无私、慈爱的心去对待人、事、物。
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又被称为“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深化改革,弘扬文明,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
孔子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道德准则,这种准则不仅催人奋进,更警醒人们须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权利。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名言,倡导实践中学、学以致用,这体现了他的行为主义教育思想,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厚德载物”的重要性,其中的“爱生活、乐学习、敬劳动、尚文明”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的教育领域仍然常常被提及,被广大教师仍如烛火般传递于后人。
孔子对于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倡导”诲人不倦“,让人们不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自己;他提倡”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要在儿童时期就让学生知晓具体的道德学说,让孩子们从小开始接受正确的教育,这是正确教育理念的一大体现。
孔子的儒家思想让教育成为了中华文化永恒的主题,他以口授方式传播思想,带领弟子进行思想研究,建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的至高典范,今天在教育领域,仍以其思想为指南。
总而言之,孔子是一位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思想和理念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2024年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6篇)

2024年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各位教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日,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思贤——追求卓越的自我”。
昨日,即九月____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第____个诞辰。
孔子的思想如同历经岁月长河洗礼的明灯,至今仍照亮着世界文化的殿堂。
深思之际,我们不禁想起祖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曾言:“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愿为理想的政治主张奉献生命,为了大众福祉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他追求梦想,愿为之付出一切。
他还教导我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强调在学习上要不耻下问,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孔子曾赞美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宁和快乐不在于物质和权力,而在于精神世界的丰富。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许多人被控制欲和占有欲所困扰,但他们并不幸福,因为权力和物质只能填补心灵的空虚。
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学习了《论语》,领悟了圣人的智慧,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让我们不断思贤,不忘前人的教诲,紧跟圣人的脚步,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天空才能更加宽广。
2024年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二)同学们、老师们:午后好!今日,即____月____日,我们共同纪念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伟大创始人——孔子,诞辰____周年的重要时刻。
关于孔子的身份,大家或许都会称之为“孔圣人”。
孔子本人却谦虚地表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这表明,他并不自视为圣人。
那么,孔子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孔子自认为是一个普通人。
在《论语》中,他两次表示“吾犹人也”,强调自己与众人无异。
孔子的名字是丘,字仲尼,被尊称为孔子,他出生于公元前____年,享年____岁。
今天是____月____日,恰逢他的诞辰纪念日。
孔子坦诚自己的童年非常艰苦,他说:“吾少也贱。
”三岁丧父,此后人生多舛。
2024年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2篇)

2024年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庆祝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的诞辰日。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丰碑,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展望未来如何继承和发扬孔子的精神。
孔子,西元前551年生于中国的鲁国,享年72岁。
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之一,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不仅是中国教育的奠基者,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传统道德的标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家庭和社会的规范,注重道德和品德的培养。
孔子提倡“仁爱”之道,他教导人们要关心他人、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构建和谐的社会。
孔子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实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提倡“实学”和“智育”,认为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要有学问上的造诣,还要有道德上的涵养。
孔子曾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培养人际关系的重视,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互动,并达到乐于助人、乐于进取的境地。
孔子还非常重视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他主张教育应该普及到所有人,不分贵贱贫富,不分男女老少。
他说:“凡民之有道,七十难以了。
”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他的思想和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也为后来的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伟大的孔子思想和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追求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的提升。
我们要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培养每个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我们要秉持孔子“仁爱”之道,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同时,我们也需要弘扬孔子的教育公平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
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精选5篇)

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精选5篇)孔子诞辰日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是9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要纪念一个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
是的,今天,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纪念日。
孔子,生于山东曲阜。
15岁时,他立志做学者。
27岁时,他开始创办私人学校。
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
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
55岁至68岁,孔子经历了长达20xx年的周游列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孔子回到鲁国后,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专修诗书礼乐。
公元前479年,孔子73岁时去世。
孔子从小生活坎坷,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他干过许多脏活、累活、看过仓库,喂过牲口……但无论他干什么活,他都没有忘记做学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成为当时顶级的大学问家。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孔子好学、活学、博学,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开展读书节活动,让我们在读书活动中学习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学之才子,做博学、活学之学子。
请记住,书就是知识,书就是智慧,书就是幸福,书就是光明。
让我们的身心浸润在书香里,让我们成为智者,让我们的梦想成真,让我们因为读书而成为最快乐的人!孔子诞辰日国旗下讲话稿篇2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思贤------成为更好的自己。
昨天,九月二十八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圣人孔子的第2565个诞辰纪念日,他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雨的洗涤,依旧屹立在世界文化之颠。
低头深思,我们祖国的儒家经典的始祖孔子,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大众的利益可以舍弃个人的利益;梦想可以让他付出一切。
他的一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道出了学习要懂得不耻下问,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孔子诞辰日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孔子诞辰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孔子的一生,传承孔子的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博学多才。
孔子一生勤奋好学,注重实践,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屡遭挫折。
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
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他的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他们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说得以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庆祝孔子诞辰日,就是要缅怀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传承他的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有教无类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民,不论贫富贵贱,都应该接受教育。
这一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成为普及的事业。
在当今社会,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坚持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因材施教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学而时习之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认为学习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
这一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温故而知新孔子主张“温故而知新”,认为学习要不断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孔子诞辰》
9月28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孔子被尊为圣人。
他不仅是儒学大宗师,也是中国教师的开山鼻祖。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方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
三十而立,孔子首创私学,在民间开坛设教,传授六艺。
其所招门徒,或世家子弟,或贩夫走卒,无论出身之高低贵贱,均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后继两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发。
“君子坦荡荡”,孔子亦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感。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不是遁世主义者,也不是末世主义者,而是对人类怀着极大的热情与信心。
他的人文关怀并不局限于当时的华夏,孔子曾想去九夷居住,那是被人们认为极其落后的地区,他却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可见,孔子心中的“天下”已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九夷也早已超脱种族的概念,而是更多地具有“大同”的文化意义。
任何得以传承数百甚至数千年的伟大思想,往往自成体系,能被不同时代、各个阶级的人群接受,并为其所用;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内涵愈发丰富,不拘泥于一隅,大气而明阔。
孔子开创的儒家就是这样一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儒家学说,以仁为本;中庸之道,修齐治平;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文章,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泽被苍生。
当代社会,人们日日感叹时代变得太快,人心不古。
聆听孔子千年前的教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子周游列国,颠沛造次,却从未改变心中信仰,得以终成大器,垂范百世。
读孔子以参人生,于浮世中辛苦求生存的人们也能寻得一条君子之道——“仁以为己任”,在竞争中求发展,在欲求中守心灵一方平和,方能品味“乱世即盛世”的生命体悟。
国家强盛则文化繁荣,思想浩然则民族日新。
纪念孔子的诞辰,不仅仅是歌颂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不仅仅是重树师道尊严,而是为了唤醒国人对一个伟大而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信奉,对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信仰的回归和传承,此实为任重而道远也。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孔老夫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净化自己,美化自己,提升自己。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诞辰2563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活动。
首先,谨让我代表高霞小学全体师生对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瑰宝。
多年来,我校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建设以民族精神为底色的校园文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发展需要,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以“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学做真人”为主旋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国学,爱国学,用国学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长才干,为民族文化的绵延、创新与发展打造基石。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课程)、操(在全校推广国学礼仪操)、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读写)、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汇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用国学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五爱”人,增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五大结合”,即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诵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人品;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敬》《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校本课程,构建独具“感恩、爱心、善念”的学校文化;国学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挖掘、拓展端午节、老年节、除夕等传统节日的特定内涵;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文明银行储蓄”活动,每月一个专题活动等;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开展三礼(礼仪、礼貌、礼节)、“开笔礼”等活动。
人民网、新浪网、XX教育信息网、XX日报、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晋江电视台、晋江经济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我校的创新活动。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绩和影响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和敬仰,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对继往开来者传承光大的责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园道德风尚,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高霞学子。
让我们借鉴孔子的精神财富,传承优良的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一个美丽、文明、富饶的晋江而奋斗。
谢谢大家!
篇三
9月28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
2014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日子。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孔子被尊为圣人。
他不仅是儒学大宗师也是中国教师的开山鼻祖。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方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
三十而立孔子首创私学在民间开坛设教传授六艺。
其所招门徒或世家子弟或贩夫走卒无论出身之高低贵贱,均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后继两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发。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包括了政治、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
儒家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文化是民族的根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
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现实感受。
文化是民族的魂守护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家园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准则。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
海纳百川乃大地承万物乃昌。
中华文化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活力四射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
先贤圣哲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等伟大思想崇尚仁义礼
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的精神境界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不但留下了浩如烟海、泽及人类的文化典籍还贡献了不计其数、深刻影响世界的发明创造。
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独步一时。
在15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曾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宋代都市化的出现、科技发展的成功、国际贸易一直到阿拉伯……文学、艺术、宗教等都有令人瞩目的发展。
而当时的西方还在中世纪。
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
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总能浴火重生虽经无数更朝换代但阻隔不断精神血脉这贯通其中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脉。
追古思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