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ppt
合集下载
JIT简介.pptx

较粗、技术丰富
• 操作工人
懂设计、搞工艺 技能单一
多技能
• 库存及在制品 高
高
低
• 制造成本
高
低
更低
• 产品质量
低
高
更低
• 权利及责任 分散
集中
分散
二、 JIT生产系统的目标及组成
• 1、JIT生产的目标 • 从生产角度看,JIT系统应具有三个层次的目标,其最终目标是要
得到具有平滑且快速的物流的平衡系统,以可能的最有效的方式 利用资源,从而实现公司的利润目标和成本的降低。
最终目标
一个平稳快速流
支持目标
消除中断 使库存最小 消除浪费 减少转换时间 使系统有柔性和提前期
基石目标
产品设计: 标准件 标准组件 质量
过程设计: 小批量 减少转换时间 成组制造单元 质量改进 提高生产柔性 极少的库存
人事/组织: 职工是财产 交叉培训 持续质量改进 领导/项目管理
速度/简洁性
计划与控制: 均衡负荷 拉系统 可视系统 密切的供需关系 减少的事务处理
• 取货看板,用于后道工序向前道 工序取货或向外协配套厂取货, 板上标明后工序所应领取的物品 和数量。
• 生产看板,它主要显示前工序应 生产物品及数量,形式主要有用 于一般用途的一般看板和用于批 量生产的三角看板两种。
前工序 车间 工位
或 仓库 货位
零件号 零件名称
容量
发行张树
料箱代号
后工序 车间 工位
• JIT生产方式
• JIT组织生产的工作原理
• JIT生产管理的哲学思想
• 2、JIT生产系统的特点
• 1)靠严格的计划组织和职工 的灵活自控实现工作的准时。
生产过程组织资料

第二章 生产过程组织
• 生产过程的构成 • 生产类型 • 生产组织的合理化原则 • 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生产过程及其组成
什么是生产过程?
一、生产过程的构成(制造型生产) • 生产过程,是通过物理、化学或自然力作用将
原材料转化为有价值产品的过程. 比如钢铁生产:炼铁和炼钢为化学作用,轧钢为
物理作用,钢材的空冷为自然力作用
连续性生产
离散性生产
效率
较少 较少 有较多标准产品 较易实现 流水式生产 较低 表2-1可明连确续规性定离散性 较长 高 局部检修多,停产大修少 较少 较高 较低 较多
柔性
较多 较多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较难实现 批量或流水生产 较高 模糊的 较短 较低 多数为局部修理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连续性生产和非连续性生产最显著的特征是:
一、企业生产单位的组成
• 生产经营和计划部门 • 生产控制及调度部门(总调、厂调、车间调度) • 基本生产部门(车间、工段) • 辅助生产部门 (原燃材料供应处、机动处) • 生产服务部门 (运输、仓储、检验、计量) • 生产技术准备部门 (研究所、设计科、工艺科)
2、按生产工艺的特征划分
• 连续性生产--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生产的产品、 工艺流程和使用的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劳动对象按固定 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加工处理成为产 品,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
连续型生产管理的重点是要保证连 续供料和确保每一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 因为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出现故障,就会 引起整个生产过程的瘫痪。由于产品和 工艺相对稳定,有条件采用自动化装置, 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 大量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固定、品种少、产量 大、生产的重复性高。 • 成批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 有一定的产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 • 单件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繁多而且不稳定, 每种产品的产量也很低
• 生产过程的构成 • 生产类型 • 生产组织的合理化原则 • 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生产过程及其组成
什么是生产过程?
一、生产过程的构成(制造型生产) • 生产过程,是通过物理、化学或自然力作用将
原材料转化为有价值产品的过程. 比如钢铁生产:炼铁和炼钢为化学作用,轧钢为
物理作用,钢材的空冷为自然力作用
连续性生产
离散性生产
效率
较少 较少 有较多标准产品 较易实现 流水式生产 较低 表2-1可明连确续规性定离散性 较长 高 局部检修多,停产大修少 较少 较高 较低 较多
柔性
较多 较多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较难实现 批量或流水生产 较高 模糊的 较短 较低 多数为局部修理 较多 较低 较高 较少
连续性生产和非连续性生产最显著的特征是:
一、企业生产单位的组成
• 生产经营和计划部门 • 生产控制及调度部门(总调、厂调、车间调度) • 基本生产部门(车间、工段) • 辅助生产部门 (原燃材料供应处、机动处) • 生产服务部门 (运输、仓储、检验、计量) • 生产技术准备部门 (研究所、设计科、工艺科)
2、按生产工艺的特征划分
• 连续性生产--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生产的产品、 工艺流程和使用的设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劳动对象按固定 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加工处理成为产 品,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
连续型生产管理的重点是要保证连 续供料和确保每一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 因为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出现故障,就会 引起整个生产过程的瘫痪。由于产品和 工艺相对稳定,有条件采用自动化装置, 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
• 大量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固定、品种少、产量 大、生产的重复性高。 • 成批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 有一定的产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 • 单件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繁多而且不稳定, 每种产品的产量也很低
生产管理概述

(2)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 MRP)
(3)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
生产管理系统的层次
组织目标
资源计划
长期计划
经营预测
产品和市 场计划
财务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
中期计划
分配需求计划
需求管理
主生产计划
粗能力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 可以减少仓库和生产面积的占用; • 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放、等待时间,缩短
生产周期; • 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 简化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便于改善计划管理、
质量管理、经济核算和生产控制等。 按对象配置的优点主要是: • 对产品品种多变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 设备生产能力往往不能充分利用。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是指从时间上使各企业各生产 单位之间、各生产单位内部的上下工序之间,相互 紧密地衔接、配合,使企业能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 况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每一项生产任务。 其目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缩短生 产周期,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 产品工序之间的衔接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
管理学
生产管理概述
一 生产管理的含义 二 生产过程 三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四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五 生产组织形式 六 生产过程组织与生产方式 七 生产管理系统
1、生产管理的含义
生产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 指挥和控制的工作,它是峄企业生产系统为 对象,包括所有与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方 面工作的管理。其包括四方面的问题:
单件生产
大 长 难 易 高 难 易
生产过程组织类型
柔性生产系统 批量流水线
较小 较短 较简单 较难 较低 较易 较难
第三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2)-生产过程组织

n=4mt1=来自分钟T平 ti (n 1)t L t2=4分钟
i 1
t3=10分钟
t4=6分钟
tL ——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TP
当后道工序时间小于前道工序加工时1图0 间62-04 3,平0 4行0 移50动6方0时式间(分钟)
后道202工0/5/2序1 将出现工人或设备的等待工时
32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不同层次生产运作系统空间组织个性的一面
➢ 内容不同。 ➢ 影响要素不同。 ➢ 所面临和需要处理的问题也不同。
2020/5/21
16
(二)工厂平面布局的基本原则
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原则 ➢专业化原则 ➢适应性原则
布置空间场所的原则
➢有利生产 ➢方便运输 ➢节约用地 ➢美化环境
2020/5/21
17
特点——既要求每道工序连续进行加工,又 要求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地加工。
其具体做法:
➢当ti<ti+1时,零件按平行移动方式移动; ➢当ti≥ti+1时,以i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
间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 i+1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2020/5/21
33
T平顺=nt1-(n-1)t2+nt2
2020/5/21
24
工艺专业化原则的缺点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 路线长;
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 只能使用通用机床、通用工艺装备,
生产效率低; 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
2020/5/21
25
(二)对象专业化原则和 对象专业化车间
即按产品(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特点:三不同一同,即不同设备、不同工种、
公司部门PMC流程项目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的控制PPT模板课件

PMC即Production material control 的缩写。是 指对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的控制,以及对物 料的计划、收发、存储等各方面的监督与管 理和呆滞料的预防处理工作。废料的预防与 处理工作)。 PMC部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内容:即PC(生 产计划、生产进度的管理)与MC(物料的计 划、采购、跟踪、收发、存储。
生产计划控制 1.生产与销售业务链接——如何找到有效的产销链接方式 2.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的内涵、条件及标准 3.生产计划制定技巧 4.生产异常对策 5.生产业绩评价——分析指标及绩效改进
JIT生产计划与在制品控制 1.多变的市场需求给企业生产运作与制品占用带 来的问题 2.JIT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准时化生 产方式(JIT)的观念 3.柔性计划的制定 滚动式生产计划(案例分析与操作) 4.在制品占用的控制有效方法——看板管理,看 板管理原理与运作(游戏)看板种类与使用方法, 用看板组织生产的过程 5.设备的快速装换与调整 6.工序设计与设备布置合理化
PMC的职能
1、在合理的成本下,准确准时制定合理的生产 计划,物料计划并组织实施;
2、进行生产分析及改善,提高生产效率;进行 物料分析及改善,提高物料周转率;
3、进行库存结构、库存量的策划与实施,减少 呆料,提高生产支的角色 一、PMC部门的第一个角色:生产调度,是生产系统的指挥者,也是充当着营运系统 的参谋角色。 二、PMC的第二个角色:生产控制,是生产系统的监督员,是充当营运系统的督察角 色。 三、PMC的第三个角色:物料控制,是生产系统的管家,充当着既是后勤部,又是总 管的角色。 四、PMC的第四个角色:协调职能,是生产系统的协调员,充当着营运系统的通讯和
主要权限 1. 公司产品政策的参与权;销售计划的知 情权 2. 生产计划、物料计划审批监督与解释权 3. 生产部门或车间生产进度的监督与指导 权 4. PMC部门人事调动建议权、工作指挥权 5. 对本部门人员的绩效考评权、奖罚建议 权 6. 物料采购进度的监督权
生产运营管理课件_第03章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7
生产运营管理
第 3 章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第一节 生产过程概述
1.1 生产过程及其划分
2.生产过程的概念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企业基本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企
业所生产的产品按其专业特点及使用对象,可分为基本 产品、辅助产品和附属产品。
基本产品是指代表专业方向并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辅助产品是指企业为保证基本生产的需要,而不是用来 满足市场需求所生产的某些产品;附属产品是指企业生 产的一些不代表企业专业方向而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
面。缩短交货期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生产过程上。在以 功能划分组织机构的企业里,为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工 作能够顺利地执行,使交货期尽可能缩短,部门之间的 工作衔接好也是非常必要的。
2.生产过程的概念
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技术 准备、加工制造、辅助生产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全 部生产活动的总和。
在整个过程中,从技术准备开始到产品制造完毕称为 生产过程;从接受订单到产品交货持续的时间长度称为 交货期,生产过程持续的时间是交货期的主要组成部分。
5
生产运营管理
第 3 章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第一节 生产过程概述
1.1 生产过程及其划分
1.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 在业务处理时间中,大部分时间花在技术准备工作方
1.1 生产过程及其划分
2.生产过程的概念 ⑵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就是基本生产过程,由不同工艺性质的
生产阶段组成,这些生产阶段称为工艺阶段。不同的工 艺阶段需要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 差别。
10
生产运营管理
第 3 章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第一节 生产过程概述
1.1 生产过程及其划分
6
各种生产运作系统概述.pptx

统、电子数据通讯、制造资源计划等现代信息化生产 技术与管理手段应运而生。
(三)生产运营的柔性化
1.生产运营柔性化的涵义。 2.生产运营系统的基本矛盾。 3.高效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即敏捷制造模式。
(四)生产运营的集成化
三、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类型
1.按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划分
⑴ 单件生产 ⑵ 大量生产 ⑶ 成批生产
⑴ 工艺专业化 ⑵ 对象专业化 ⑶ 混合形式
①在对象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工艺专业化形式; ②在工艺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对象专业化形式。
2.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⑴ 顺序移动方式 ⑵ 平行移动方式 ⑶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四)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1.流水线生产方式
⑴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涵义。 ⑵ 流水线的特点。 ⑶ 流水线生产的分类。 ⑷ 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分析。 ⑸ 流水线的优缺点。
设备的合理使用包括 : ⑴ 合理安排设备与生产任务 ⑵ 科学配置设备与人 ⑶ 有效激励与培训员工 ⑷ 建设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体系 ⑸ 创造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
4.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⑴ 设备磨损 ⑶ 设备检查
5.设备的更新改造
⑵ 设备保养 ⑷ 设备修理
设备改造; 设备更新。
(二)物资管理
1.物资管理的任务
(一)设备管理
1.设备综合管理的涵义与要求
⑴ 技术上的先进性。
2. 设备的选择原则
⑵ 生产上的适用性。 ⑶ 经济上的合理性。
⑷ 企业长期发展上的适应性。
3.设备的合理使用
影响与决定设备使用效率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 人-机-环境-管理。如图所示。
管理
人
机
环境
目标 影响设备使用因素
设备的合理使用包括 : ⑴ 合理安排设备与生产任务 ⑵ 科学配置设备与人 ⑶ 有效激励与培训员工 ⑷ 建设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体系 ⑸ 创造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
(三)生产运营的柔性化
1.生产运营柔性化的涵义。 2.生产运营系统的基本矛盾。 3.高效快速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即敏捷制造模式。
(四)生产运营的集成化
三、生产过程组织
(一)生产类型
1.按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划分
⑴ 单件生产 ⑵ 大量生产 ⑶ 成批生产
⑴ 工艺专业化 ⑵ 对象专业化 ⑶ 混合形式
①在对象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工艺专业化形式; ②在工艺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对象专业化形式。
2.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⑴ 顺序移动方式 ⑵ 平行移动方式 ⑶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四)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1.流水线生产方式
⑴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涵义。 ⑵ 流水线的特点。 ⑶ 流水线生产的分类。 ⑷ 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分析。 ⑸ 流水线的优缺点。
设备的合理使用包括 : ⑴ 合理安排设备与生产任务 ⑵ 科学配置设备与人 ⑶ 有效激励与培训员工 ⑷ 建设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体系 ⑸ 创造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
4.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⑴ 设备磨损 ⑶ 设备检查
5.设备的更新改造
⑵ 设备保养 ⑷ 设备修理
设备改造; 设备更新。
(二)物资管理
1.物资管理的任务
(一)设备管理
1.设备综合管理的涵义与要求
⑴ 技术上的先进性。
2. 设备的选择原则
⑵ 生产上的适用性。 ⑶ 经济上的合理性。
⑷ 企业长期发展上的适应性。
3.设备的合理使用
影响与决定设备使用效率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 人-机-环境-管理。如图所示。
管理
人
机
环境
目标 影响设备使用因素
设备的合理使用包括 : ⑴ 合理安排设备与生产任务 ⑵ 科学配置设备与人 ⑶ 有效激励与培训员工 ⑷ 建设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体系 ⑸ 创造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
生产组织的基本概念

∑各种产品生产日数
2.进度分段均衡率
第四节 大量流水生产组织
一、流水生产线
1、流水生产线的发展
–
2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
2 、流水生产的基本特征
–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
节奏性
–
单向移动
–
生产过程连续性
3、 流水线分类
3、 流水线分类
按生产对象:
–
固定流水线
–
工作式流水线
–
移动流水线 分配式流水线
–
自动机床流水线
– 特点:加工对象相对稳定
–
生产过程空间衔接
–
管理上反馈快
–
适应能力差
二、生产过程的运行机制
生产任务的性质 生产人员的组织和管理 生产计划系统 生产过程监控系统 生产考核制度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一般要求
1.连续性要求** 2.平行性要求 3.比例性要求 4.均衡性要求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一般要求
黄铜、铝或镁在水平活塞冷压机中的压铸 熔融发金属被活塞推入模子
黄铜、铝或镁在水平活塞冷压机中的压铸 芯子抽出,模子打开
黄铜、铝或镁在水平活塞冷压机中的压铸 压模件从活动模中抽出来
三、机加工工艺过程的构成
工序;
– 工步; – 走刀; – 操作; – 动作。
例2: 把部件加工到预定尺寸的
基本工艺过程
应排除这一品种。
生产比倒数法举例
产 品A B
C
计划产量 3000 2000 1000
最大公约数:1000
生产比: Xa=3 Xb=2
D C--D A----------C--D A------E--C--D A--B--E--C--D
2.进度分段均衡率
第四节 大量流水生产组织
一、流水生产线
1、流水生产线的发展
–
2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
2 、流水生产的基本特征
–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
节奏性
–
单向移动
–
生产过程连续性
3、 流水线分类
3、 流水线分类
按生产对象:
–
固定流水线
–
工作式流水线
–
移动流水线 分配式流水线
–
自动机床流水线
– 特点:加工对象相对稳定
–
生产过程空间衔接
–
管理上反馈快
–
适应能力差
二、生产过程的运行机制
生产任务的性质 生产人员的组织和管理 生产计划系统 生产过程监控系统 生产考核制度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一般要求
1.连续性要求** 2.平行性要求 3.比例性要求 4.均衡性要求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一般要求
黄铜、铝或镁在水平活塞冷压机中的压铸 熔融发金属被活塞推入模子
黄铜、铝或镁在水平活塞冷压机中的压铸 芯子抽出,模子打开
黄铜、铝或镁在水平活塞冷压机中的压铸 压模件从活动模中抽出来
三、机加工工艺过程的构成
工序;
– 工步; – 走刀; – 操作; – 动作。
例2: 把部件加工到预定尺寸的
基本工艺过程
应排除这一品种。
生产比倒数法举例
产 品A B
C
计划产量 3000 2000 1000
最大公约数:1000
生产比: Xa=3 Xb=2
D C--D A----------C--D A------E--C--D A--B--E--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缩短生产周期的策略
3
一、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
1、定义
生产过程的组织是指对构成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 合理的安排,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结构和生产流程 的设计,使之形成一种协调平衡的作业系统。
2、包含的类型
a、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b、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中
复杂
14
四、零件移动方式的选择
(一)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1、生产类型。单件小批生产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大量大批生产,特别是组 织流水生产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产品生产任务的缓急程度。对于一些紧急任务,应尽量采用平行移动方式 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以便争取时间,满足需要。 3、企业内部生产单位的专业化程度。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一般宜采用顺序 移动方式,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4、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和零件的重量。工序劳动量不大,重量较轻的零件,采 用顺序移动方式,有利于减少搬运次数,节约运输力量;工序劳动量缴较大, 很重的零件,为减少资金占用和节省生产面积,可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 序移动方式。 5、改变加工对象时,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很 大,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时间很少,可以考虑采用平行 移动方式。
选择策略
小而轻;单件小 大且重;大量大
批;加工时间短, 批;加工时间长,
调整时间长;工 调整时间短;对 小而轻;大量大批;加工时间
艺专业化。
象专业化。
长,调整时间短;对象专业化。
13
三、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比较
顺序移动方 平行移动 平行顺序移动
式
方式
方式
工艺周期
长
短
中
运输次数
少
多
中
设备利用
好
差
好
组织管理 简单
15
(二)用图表表示即:
顺序移动 平行移动 平行顺序移
方式
方式
动方式
零件价值 尺寸与重量 加工时间 批量大小 专业化形式
小 小 短 小 工艺
大
大
大
大
呈整数倍
长
大
大
对象
工艺或对象
16
五、缩短生产周期的策略
缩短生产周期 的策略
生产周期的构成 改变移动方式 缩短作业转换时间
17
生产周期的构成
排队等待加工时间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成品验收入库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3、有关约定:
a、一个加工对象同时只能在一台设备上加工; b、一台设备同时只能加工同一个加工对象; c、加工对象在各加工阶段之间的运输、检验、装卸等时间忽略不计。 d、此处只考虑同一批加工对象的时间组织问题。 e、工件数n ,设备数m ,与加工时间均已知时,允许工件在工序之间等待,允许设备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每个零件在上一道工序的加工结束以后,立即 转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
2、特点:
◆当前工序时间>后工序时间,则设备停歇;反之,零件等待; ◆平行移动模式下,加工周期短,但零件搬运频繁,设备间歇性加 工,不便利用。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 图形法
(1)公式法
m
T ti (n1)tmax i1
2、特点: ◆零件在工序间按批量运送; ◆顺序移动模式下,零件搬运次数少,设备连续加工,设备利用 率高, 但加工周期长;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 图形法
(1)公式法
m
T n ti i1 7
(2)顺序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工序
M1 M2 M3 M4
0
时间
8
(二)平行移动方式
1、定义:
3、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
a、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b、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c、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d、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e、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4
(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就是要求劳动对象在车间之间,工作地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以实现有节 奏的,连续的生产.
2、生产周期
工序作业时间
作业转 换 时间
加工时间
等待搬运 时间
搬运时间
工序生产周期
其中,工序生产周期由:排队等待加工时间(queue time before processing) 作业转换时间 (setup time) 加工时间 (run time) 加工后等待搬运时间 (wait time after processing) 搬运时间 (move time)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企业管理08级0805班
2008-12-17
写在前面的话1、感谢李彦宏的, 让我搜索到相关的资料;2、感谢人大经济论坛, 使我获得了相关学者、大师的《生产运作》 课程的课件。
2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一、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二、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三、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比较 四、零件移动方式的选择
在工件未达到时闲置。
4、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a 、顺序移动方式 b、 平行移动方式 c、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5
二、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一)、顺序移动方式 (二)、平行移动方式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6
(一)顺序移动方式
1、定义:
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是产品(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 的,即一批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才转送到后道工序进行加工。
(2)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工序
M1 M2 M式的比较
移动模式 顺序移动
平行移动
平行顺序移动
优缺点
(1)管理简单,
设备不停歇,可 充分负荷。 (2)加工周期长 。
(1)周期最短, (2)设备有停 歇,利用率低。 (3)运输频繁 ,管理复杂。
两者结合, 扬长避短 组织管理复杂
9
(2)平行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M1 M2 M3 M4
0
时间
10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定义: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就将已 加工好的一部分零件转入下道工序加工,以恰好能使下道工序连续地全部加工 完该批零件为条件。
2、特点:
平行顺序移动模式将前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要求每道工序的设备连续加 工,又要求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地加工。
(1)当ti < ti+1 时,按平行移动模式移动; (2)当ti ≧ ti+1 时,以i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间为基准,往前推移(n-1)• ti+1 作为零件在(i+1)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 图形法
(1)公式法
m
T ti (n1)( t1 ts)
i1
11
3
一、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一)生产过程的组织
1、定义
生产过程的组织是指对构成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 合理的安排,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生产结构和生产流程 的设计,使之形成一种协调平衡的作业系统。
2、包含的类型
a、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b、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中
复杂
14
四、零件移动方式的选择
(一)选择移动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1、生产类型。单件小批生产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大量大批生产,特别是组 织流水生产时,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2、产品生产任务的缓急程度。对于一些紧急任务,应尽量采用平行移动方式 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以便争取时间,满足需要。 3、企业内部生产单位的专业化程度。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一般宜采用顺序 移动方式,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4、工序劳动量的大小和零件的重量。工序劳动量不大,重量较轻的零件,采 用顺序移动方式,有利于减少搬运次数,节约运输力量;工序劳动量缴较大, 很重的零件,为减少资金占用和节省生产面积,可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 序移动方式。 5、改变加工对象时,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劳动量很 大,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如果调整设备所需的时间很少,可以考虑采用平行 移动方式。
选择策略
小而轻;单件小 大且重;大量大
批;加工时间短, 批;加工时间长,
调整时间长;工 调整时间短;对 小而轻;大量大批;加工时间
艺专业化。
象专业化。
长,调整时间短;对象专业化。
13
三、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比较
顺序移动方 平行移动 平行顺序移动
式
方式
方式
工艺周期
长
短
中
运输次数
少
多
中
设备利用
好
差
好
组织管理 简单
15
(二)用图表表示即:
顺序移动 平行移动 平行顺序移
方式
方式
动方式
零件价值 尺寸与重量 加工时间 批量大小 专业化形式
小 小 短 小 工艺
大
大
大
大
呈整数倍
长
大
大
对象
工艺或对象
16
五、缩短生产周期的策略
缩短生产周期 的策略
生产周期的构成 改变移动方式 缩短作业转换时间
17
生产周期的构成
排队等待加工时间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成品验收入库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3、有关约定:
a、一个加工对象同时只能在一台设备上加工; b、一台设备同时只能加工同一个加工对象; c、加工对象在各加工阶段之间的运输、检验、装卸等时间忽略不计。 d、此处只考虑同一批加工对象的时间组织问题。 e、工件数n ,设备数m ,与加工时间均已知时,允许工件在工序之间等待,允许设备
平行移动方式,是指每个零件在上一道工序的加工结束以后,立即 转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
2、特点:
◆当前工序时间>后工序时间,则设备停歇;反之,零件等待; ◆平行移动模式下,加工周期短,但零件搬运频繁,设备间歇性加 工,不便利用。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 图形法
(1)公式法
m
T ti (n1)tmax i1
2、特点: ◆零件在工序间按批量运送; ◆顺序移动模式下,零件搬运次数少,设备连续加工,设备利用 率高, 但加工周期长;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 图形法
(1)公式法
m
T n ti i1 7
(2)顺序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工序
M1 M2 M3 M4
0
时间
8
(二)平行移动方式
1、定义:
3、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
a、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b、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c、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d、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e、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4
(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就是要求劳动对象在车间之间,工作地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以实现有节 奏的,连续的生产.
2、生产周期
工序作业时间
作业转 换 时间
加工时间
等待搬运 时间
搬运时间
工序生产周期
其中,工序生产周期由:排队等待加工时间(queue time before processing) 作业转换时间 (setup time) 加工时间 (run time) 加工后等待搬运时间 (wait time after processing) 搬运时间 (move time)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企业管理08级0805班
2008-12-17
写在前面的话1、感谢李彦宏的, 让我搜索到相关的资料;2、感谢人大经济论坛, 使我获得了相关学者、大师的《生产运作》 课程的课件。
2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一、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概念 二、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三、零件移动方式的特点比较 四、零件移动方式的选择
在工件未达到时闲置。
4、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a 、顺序移动方式 b、 平行移动方式 c、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5
二、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
(一)、顺序移动方式 (二)、平行移动方式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6
(一)顺序移动方式
1、定义:
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是产品(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 的,即一批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才转送到后道工序进行加工。
(2)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工序
M1 M2 M式的比较
移动模式 顺序移动
平行移动
平行顺序移动
优缺点
(1)管理简单,
设备不停歇,可 充分负荷。 (2)加工周期长 。
(1)周期最短, (2)设备有停 歇,利用率低。 (3)运输频繁 ,管理复杂。
两者结合, 扬长避短 组织管理复杂
9
(2)平行移动方式图形法确定加工周期
M1 M2 M3 M4
0
时间
10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定义: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就将已 加工好的一部分零件转入下道工序加工,以恰好能使下道工序连续地全部加工 完该批零件为条件。
2、特点:
平行顺序移动模式将前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既要求每道工序的设备连续加 工,又要求各道工序尽可能平行地加工。
(1)当ti < ti+1 时,按平行移动模式移动; (2)当ti ≧ ti+1 时,以i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间为基准,往前推移(n-1)• ti+1 作为零件在(i+1)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3、加工周期的确定:公式法 AND 图形法
(1)公式法
m
T ti (n1)( t1 ts)
i1
11